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木工机械、概念、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Q9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科学技术领领域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历经近60余年的起伏式发展终于迎来其跨越式发展的阶段。以稳定、高效及高精度化为特点的现代木工机械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工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木工机械成为现代木制加工行业的排头兵。在木工机械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由于其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特性,使其一举成为我国装备制造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位居全世界木工机械行业GDP的第二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对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冷静的剖析、审视和研究,认清自己在经济及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努力扭转行业起步晚、起点低的劣势,力争在产品的设计、革新、及知识产品等方面拉近与国际先进国家的距离和差距,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全球化及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工业机械创新这一机遇,采用学习、引进、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和措施,更多增加和创造与国际先进企业交流与竞争的机会,做到知己知彼,使木工加工设备的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确保品牌的市场认知度,最终使我国木工加工设备跻身于世界前列。

2、概念介绍

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所处的现状,决定了对于木工机械这一概念的定义只能从对其类别的区分上加以实现。按照加工行业及加工功能进行木工机械的划分是对其进行定义的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定义方法又是一种传统的,较为狭义的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木工机械不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通常意义上木工加工不仅仅局限于加工木材,而且也包含了对于诸如人造板材及家具等合成材料的加工。因而,对于木工机械较为准确,较为广义的定义还应增加人造板及家具加工类机械的概念。

3、我国木工机械现状的分析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际市场合作的日益紧密,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使我国的木工机械行业近些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并已跻身国际行业前几位,而木工行业的总产值与销售额增长率近几年不断处于高增长态势,远超其他行业。截止2003年我国木工机械的出口占到了木工机械产值的近30%,增长率排名各类机床之首。而国际木工机械行业的萧条也给我国木工机械的对外出口和国内木工行业的强劲增长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条件,极大的带动了国内木工机械行业的复苏。随着我国国营企业的改制和我国对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建立和发展的鼓励,这些非国有制企业在高速发展中的木工机械行业中的快速增长与壮大,已逐渐占据市场重要地位。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的影响与限制,民营和个体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小批量生产加工来维持生存,更不可能实现规模性,这势必使得他们以及木工机械行业的萎缩和亏损。

4、西方发达国家木工加工机械的特点分析

4.1、产品的结构与技术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木材加工机械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少数企业甚至于只生产单一、两种拳头产品,但是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在加强和维护自己的拳头产品的同时,不会放弃另外的一些具有市场占有率的非拳头产品。并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努力发展,尽量使之成为拳头产品。另外,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以产品的高质量保证其在同行中的竞争能力。而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德、意等木材加工机械强国也并不放弃传统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一些适用于小型工厂与细木工车间的、价格低廉的加工设备;一般都采用常规技术,通过提高质量来保证设备的应用。

4.2、布点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木工机械企业分布地域广,遍及各地,能够实时的满足全国范围内各大加工企业的需求。

4.3、设备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木工机械企业能够提供的机床设备类型复杂,从提供大型制材厂、家具厂、人造板厂等全套设备,直到提供简单而具有特色的便携式工具;从用于现代化木材加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单机或生产线,直到适应于手工作坊式的普通小型设备。

5、对未来我国木工机械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合作与引进以及国内在木工机械方面的不断探索与自主创新,我国的木工机械水平水品与国际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以此为契机更好的实现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观点,仅做参考;

1)目前我国在木工机械生产研发的中高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因此在大学开设和发展相关的专业,并建立大学为中心的研究机构,实现企业和社会为需求导向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2)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研发可利用速生材和废弃木料的高技术加工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科技理念。

3)加强计算机数控技术、信息技术及纳米等多种高科技技术在木工机械行业的应用,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加大交流和互访力度,并通过一定时期的消化、总结和吸收,最终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并进一步加快我国木工机械化标准的建设步伐,这是提高本国产品质量标准,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消除国际贸易垒的重要措施和保障。

参考文献: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是一个机械大国,机械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今时代,只用充分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不断加强机械设计创新,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使其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本文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趋势

机械设备的出现代替了人工劳动,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以解放,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机械设计发展。现代社会,在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机械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从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领域中以来,机械设备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虽然是一个机械大国,但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仍旧有所不足,所以当前我国应当要进一步加强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的重视,争取在短时间内赶超其他国家。以下笔者就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及实际工作经验来谈谈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简介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并非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多门技术学科相互结合及渗透的产物,它的主体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目前该学科正处于逐渐完善阶段,尚属于一门比较新兴的边缘学科[1]。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出现使得机械行业的技术及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与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正是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推动下,机械行业才由原本的机械电器化而逐渐迈入了机械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身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在有着自身体系的同时,也正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但无论如何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其主要可以概括为:从系统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先进技术,以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及低能耗为基础,根据系统功能和组织优化目标,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2]。

2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1)满足对设备的功能要求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利用其所设计出来的机械设备的功能受其内部有机联系的结构的影响。机械设备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生产工作需要,因为它必须要有某种功能,而不同的机械设备产品的功能又各有不同。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首要设计原则就是要满足对设备的功能要求。任何机械设备都能够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等进行某种处理,然后再输出相应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所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也必须要具有这项能力。

(2)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创新

根据机械设备产品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种类。以物料搬运及加工为主的设备一般被称为加工机,例如机床、食品加工机、纺织机等;以能量转换为主的设备一般被称为原动机,例如电动机、内燃机、水轮机等;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一般被称为信息机,如计算机、各类仪表、传真机等[3]。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创新,使其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功能,以及发明和创造更多新的产品种类。

3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未来将会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需要综合运用到多门学科的理论及思想,它同时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人们的设想中,最为顶尖的智能化机械设备可以达到人工智能状态,拥有与人类似的思想、感情及能力,具有一些基本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情绪活动等,这类机械设备也可以称之为智能机器人。不过,机器人归根结底还是机器,永远也无法代替人,无论它有多少能力,归根结底都是人给它设计的;但是利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工作,从而进一步解放人的劳动力。

(2)绿色化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问题。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是工业行业的一个分支,而工业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只有注重保护环境,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同样,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绿色化。只有在机械设计中应用更多的节能、绿色材料,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才能够使行业得到长远发展。

(3)微型化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设备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正逐渐朝向微型化方向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微型化发展突出表现是微创术。微创术大多应用在医学领域,它是一种顶尖科技,可以利用微形器械将手术创伤减小到最小,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手术的安全性。此类微形器械的加工需要进行精细加工,解决这一加工难点之后,未来其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得到拓展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全世界都越来越重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进步却十分迅速。在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前提下,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重视,并不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及微型化的方向进行研究,以求尽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传播,2013,04:59+72.

[2]李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106.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现状;发展

1.机械自动化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2.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机械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阶段迈进。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机械自动化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3.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探索

3.1 结合生产实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和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我国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主力生产线很少,像第一汽车制造厂的01线、第二汽车制造厂的BMD线等具有全年开工业绩的线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不属偶然或局部,而是带有普遍性。据调查,我国引进的弧焊机器人,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完全正常运转状态;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3.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日本丰田公司采用适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C和成组技术GT、弹性作业人数和尊重人性为支柱的精节生产方式,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芬兰NOKOA Data机工厂的组装车间内拥有一条能制造286、386和486微机的灵活生产线,它并不完全由自动化设备组成,中间穿插着借助计算机指导的人工参与,将高新技术与原有工艺基础巧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这种生产线的造价较低,同时却具有柔性制造系统的性能。实际上精节生产本身就意味着从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了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若以原有的设备为主,合理调整机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引入CAD/CAM技术,就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 自贡 机械装备制造业 发展现状 对策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消费类机电产品的行业。自贡是因盐设市的老工业城市,机械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自贡机械工业技术和世界机械工业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加上地理环境的限制,自贡机械工业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自贡机械工业不得不加快发展速度,发展先进的技术,当然新形势也给自贡机械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1 自贡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于自贡这样的老工业城市的改造和构建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自贡机械制造业经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关联方式上,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品形成两大关联:一是产品的生产链关联,二是产品的产品链关联。这两大关联使自贡机械产业发展成以锅炉及容器、金属切削机床、工程及运输机械、泵阀设备、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设备、商用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输变电设备七大类产品链。

截止2011年,自贡机械工业方面的企业已达212户,占全市企业的36.6%,完成产值487.51亿元,占全市的43.8%。但是其中锅炉及容器产业链则只有6家企业,却完成了76%的产值。其余几大产品链只占了24%的产值,可见自贡机械企业布局的不合理。其次自贡机械生产的产品只有中型机械,小型机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重型机械的生产为零,可见自贡机械行业发展不均衡。

2 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分析

2.1 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有:(1)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已经产业集群,具有相当大的产业发展空间;(2)自贡位于成渝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川南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具有相当的地理优势。(3)自贡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相当的技术储备。(4)自贡现有“一环三横五纵”的大城市骨干路网,交通便利。(5)自贡人力成本较沿海发达的地区低。

劣势有:(1)自贡缺乏优质的钢铁材料,只能从较远的攀枝花等地方运进,材料成本高。(2)除了锅炉容器产品,其他产品发展任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设计和制造实力方面远落后于国内江浙地带。(3)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建设资金和高端人才短缺,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发展。

2.2 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

机会有:(1)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陆续开工,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中国将大力发展成渝经济区,而自贡正好位于成渝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为自贡机械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3)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又将能带动一大批企业的崛起。(4)自贡毗邻宜宾即将修建宜宾港,利用长江水路运输扩大市场。

威胁有:(1)工业发达国家及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步伐加快。(2)自贡机械制造产品链单一,一旦该产品市场压缩,将对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是重重一击。(3)行业整体的生产水平偏于中下,制造的产品也都处于中低端。(4)国内市场分布零散,产品售后服务网点建设缓慢。

3 自贡机械工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结构不优:自贡除了锅炉容器等大型的领头企业,像金属切削机床、工程及运输机械、泵阀设备、压缩天然气设备、商用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输电设备的的企业结构不优化,其发展方式任然是粗放型和资源利用型,没有向科技型、节约型转变。

(2)自贡中场产业的滞后:中场产业中关键性、高功能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具有很大盈利空间(如汽车零部件,液压件等),而自贡大多数产品都是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既激烈,利润空间也小。

(3)产品档次差、影响力弱:以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在全国,都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影响力很弱。企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企业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反应较慢,因此产品很多总是落后于市场需求。

4 自贡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

4.1 提升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优化结构

首先政府鼓励企业直接参与行业技术国家标准制定,同时企业自身应注重国内外技术(装备)集成,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实现机械制造业向先进适用运输装备、新能源装备、高端精密制造、先进通用设备及基础零部件等领域聚集,促进普通机械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化,形成一批具有工程总包能力的企业集群。

4.2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拓展国内乃至国际“首台首套”设备的应用范围。依托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生活与工业污水治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四大门类为主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同时创建国家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4.3 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科技型、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成长型”和“小巨人”企业,形成与龙头企业(集团)配套协作和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扩张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4 大力发展中场产业

要抓住在金属复合材料、核燃料元件、液压元件、汽车零部件、柴油发动机配套件、压力容器等中场产业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合资、重组等多种方式,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大批量的生产体系,提高质量、可靠性、技术档次,适应整机发展的需要,并为周边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提供配套。

参考文献:

[1]蒋霁云.攀枝花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大众科技,2011(4).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问题对策

自动化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是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一种技术。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工程中的运用有效的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但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以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说,大部分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人才管理机制不实际;复合加工仍处于追赶阶段等等。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积极引进自动化设备及应用技术、实现高质量技术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浅析了如何加强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论述,旨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提供理论参考。

1.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现状分析

1.1机械自动化管理应用现状

依靠机械的方法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被称为机械自动化技术。就目前而言,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应用模式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滞后性,但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行业前景也很好,使得一些机械工程企业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方面也不成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机械自动化技术整体更新过慢。

1.2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的管理,既缺乏技术人才的培养,也缺乏对技术人才的管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专注于此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不足,造成人才匾乏现象。另外是对人才的管理,在人才培养上我国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教育,使人才缺乏技术实践经验,直接造成了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制约,对开展自动化技术应用也有着制约影响。我国的机械设计水平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出现了停滞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使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呈封闭状态发展,造成发展状态不平衡。

2.机械化工程自动技术的创新措施

2.1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

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盲目进行操作。自动化主要是机械工程自动控制取代传统人工操作,这个过程要保证万向和目标的明确,要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策。在加强自动化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创新理念,从理论上不断丰富机械技术。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对自动化知识的普及,使市场和机械行业发展以此为重要导向。国家相关部门要通过大力度的资金政策支持,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实现机械自动化产业链的形成。在明确发展万向的同时,要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基本参照标准,以保证符合多元化市场发展规律。另外机械化自动技术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一定基础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加快机械工程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

2.2积极引进自动化设备及应用技术

从目前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且发展态势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没有实现高度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基础技术储备不足在实践探索中要以自身发展特点为基础,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自身技术,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现阶段的机械生产中,针对大批量零件加工仍采取流水作业模式,即以半自动化为主。针对这个环节我们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机械自动化,既节省人力资源,同时也提升生产加工效率,对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非大规模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成熟技术人员进行数控机床加工,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自动化应用中不是进行单一复制,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侧重,对不同特性的产品进行优化。在信息化和新材料不断研究发展的新时期,给自动化技术应用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目前自动化技术正向开放式结构发展,驱动装置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系统上和通讯万式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新一代自动化技术的新万向。在我国工业发展不断加快的新时期,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要大力推广,实现工业全面自动化、智能化。

2.3实现高质量技术人才培养

为真正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大教育体系建设,从教育着手,加大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教育投入。同时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工学结合”理念,使专业人才在接受理论教育阶段接触机械自动化实践。通过教育机构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合作,可以保证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专业自动化人才空缺现状,要结合科学理念进行培养和管理,在吸纳人才和应用人才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才潜能挖掘,实现机械功能自动化技术创新,人才发展推动我国技术革新。

3.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形势

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推进机械工程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领域中,实现自动化普及。机械工程自动化将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科学,进一步向机械智能化迈进。同时在“中国梦”理念的指导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形势将走向低碳、环保,实现设备环保、应用材料环保,使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机械自动化技术逐渐趋向网络化。实现网络化能够使自动化技术不受传统应用管理下的地域空间限制,使发展前景和空间更加广阔。因此,在未来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同时结合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以及其他系统工程技术,促进完整的、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体系形成。 [科]

【参考文献】

[1]肖鹏波.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

[2]穆业林.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22).

[3]李晶飞,宋巨玲.浅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7).

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 课程模式 应用型人才 改革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精技术的产物。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技术手段等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数控设备的应用已呈现突飞猛进之势,随之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数控机床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能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操作、工艺编程和机床设备维修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相关机电专业开设数控课程及增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适合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有力举措。国家也加大了对数控专业教学资本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共同努力,大力开设数控专业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足数量上奇缺,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他们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学校数控专业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数控操作及维护人员,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然后学校要结合自身办学规模和往年就业情况,适度加大师资和教学实践设备的投入,根据实际的教学中数控专业的自身特点,开发适合数控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

当下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计算机应用、电气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却普遍存在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方面的缺陷,因此,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尤其是数控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符合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工艺及维护保养为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达到此要求,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的教学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保证。而课程体系与结构模式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首先确立了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把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以及素质拓展课四类;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与定位。对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并充分考虑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进行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具体而言,就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于从事一线数控工艺与编程技术、车间管理与经营管理、数控(机床与软件)操作与维修及机电、数控产品经营等岗位,以企业、创业者对上述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模式设计思索

(一)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互融通。

突出实践课程是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数控人才。那么基本的数控设备应该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及数控机床检测设备的拆装、数控系统的调试维修综合实验台。我们在审视旧的课程体系,开发适合数控专业教学的教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结构模式改革时,既考虑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又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专业课程学时,以迅速提高操作编程能力,突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做到实践课程突出,并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充分体现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坚持以达到专业学习基本目标为目的,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如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工厂生产现场教学、产学研结合教学等,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根据每部分章节内容不同,安排在不同的场地进行教学,即“情景教学”。数控编程基础在教室内按部就班的学习,典型零件的程序编制安排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校验对错,零件的加工必须在数控实训车间按照程序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同时,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和软件,视频录像,网络等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资格的培训;模拟实战状态,开展各种数控技能竞赛活动,进行数控技术大比武;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对接。对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关键实践技术,例如数控机床操作、CAD/CAM软件操作等。我们都要求学生达到规定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等级水平,以达到专业学习基本目标为目的的要求。

(三)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课程体系及其专业科目课程的改革坚持以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为原则,职业技能基础课按照专业学习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是其鲜明特点之一。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为此,在构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科目课程时,我们力图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个目的,根据企业的需求,我们适时对课程体系及其专业科目课程进行了多次调整,初步实现了“三化”:一是教学内容综合化,即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模块进行调整、整合、优化.并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删减重复交叉的以及由于技术进步而不实用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即以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12个课程模块:三是教学内容实践化,即突出实践性课程尤其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从而使科目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更加符合高等技术应用型数控人才的职业特点。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以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宗旨。目前,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在数控技术的应用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学内容更是深而繁,专业知识落后与现实应用的技术,课程管理模式单一、呆板。这种以学科为本能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改革和发展现行的课程体系,按照“大机械背景、小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制定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课程标准,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突出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制定课程标准时,在充分考虑满足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的技术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增减、整合和优化,以确保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同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制造、CAD/CAM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亦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是适应“大机械背景、小数控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特征的,他们毕业后也能顺利就业并能够适应大机械行业的社会需求。

(五)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能够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等与产品研发、技术研究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为全面实现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将校企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把校企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是教学内容紧跟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满足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模块以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我们采取与有关企业人员互聘的方式,建设一支集教学、生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师资队伍。

坚持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有实际生产的环境,这样既可以缩短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又可以紧贴生产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方式,根据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以及技能实践等来设计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进行生产现场讲授,跟班顶岗实习,让学生接受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营造职业氛围,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使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实训、数控加工编程实训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也为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积累创业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坚持校企合作与为企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表明,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不但能够为我院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为合作企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为校企合作双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置身其中的校企合作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能够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起到拉动作用。

三、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了企业对机械制造技术特别是数控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就业市场对高等技术应用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自身生存、创业、发展的需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充分抓住时机,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高职数控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特色,在专业建设中,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前提;明确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是基本要求;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教学实施中还应采用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此外,还应注重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的建设。总之,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刘欣.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概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

[2]董必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