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竞技体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竞技体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竞技体育

大学竞技体育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体育竞技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77-02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交往主动性差,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也是阻碍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体育团队竞技是一项靠团队完成的竞技。经过长期的训练、比赛,能够让大家在交流、摩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将体育团队竞技的集体观念强、团队协作强等主要特征融入到人际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让大学生在享受体育团队竞技的愉悦时,轻松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造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大学校园是让其丰富自己羽翼的环境,然而受周围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迷失了自我,将自己原有的独立欲、思维活跃等特征埋没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中,让他们原本就不擅长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退化,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障碍。

1.我国人口政策及家庭生活的影响

受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现今的独生子家庭生活往往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对人缺乏足够的包容与理解”的行为模式,长辈的溺爱、骄纵更引发了其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的缺失;家长的过分包办让其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性格偏激等一系列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

与中学生活环境相比,大学是一种宽松、自由的管理模式,强调个人的兴趣与发展,注重个人才艺、能力的展现。而之前完全“封闭”的中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大学后有强烈的展现欲,希望自己能够在同学中有所展现,而事实上,大学校园环境并不能完全实现他们的展现欲,由此带来的落差,让他们渐渐失去信心,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障碍。

3.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强烈的独立欲、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是大学生的特点,也正因为对大学、对网络等新鲜事物的好奇,使得他们在不能满足自身目标时,不得不依赖网络,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忽视了同学、朋友、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遇到问题时会依赖父母,逐渐将自己封闭,脱离了集体生活,渐渐地逃避与人沟通,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 体育团体竞技中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

体育团体竞技是一项依靠团队经过长期训练备战,需要团队经常在一起交流、摩擦来获取最终胜利的竞技活动项目。因其“强化集体观念,加强沟通与团体协作”的特点,使一些不擅长人际交往的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地形成善于交流、乐于表达、勤于沟通的习惯,进而敞开心扉,渐渐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中。研究表明体育团体竞技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作用。

1.体育团体竞技中人际交往的合作与竞争

体育团体竞技的显著特点是在相互协作中融入相互竞争。任何团队的胜利都必须依靠成员间的协作与配合,成功有效的合作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磨合,也是人际交往融洽的过程。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渐渐走向极端。此时,体育团体竞技所表现出的人际交往合作竞争关系,弥补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的漏洞。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且日趋激烈。体育团体竞技所呈现出的竞争特征,既提高了大家的竞争意识,又在无形中将合作融入人际关系中。所以,体育团体竞技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是竞争与合作。

2.体育团体竞技中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体育团体竞技活动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宗旨开展的活动,不讲门第,不排世袭,每一名参赛人员都是平等的,也由此削弱了学生功利性、歧视性、不自信等心理。在符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以公平竞争的宗旨顺利完成比赛。在平等的环境中发展人际交往关系,在取得胜利的同时,收获一段记忆深刻的友谊,提升了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体育团体竞技中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

3.体育团体竞技在人际交往中的优越性

体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改善人际关系的场所和无限空间,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培养大学生个性的场所,体育团体竞技将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引向深入。大学的体育课程很丰富,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课堂上,既有师生的配合,也有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为大学生改善人际交往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又为大学生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创造了无限空间。频繁的沟通交流,更是大学生提高自我人际交往的便利条件。体育团体竞技的优越性在各类活动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员之间的交流、磨合,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更升华了体育团体竞技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万美荣、杨德敏.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J].作家杂志,2007(14)

[2]徐曙丽、金钊.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

大学竞技体育范文2

关键词:体育;体育竞赛;现状;对策

1.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现状

1.1 体育竞赛的组织结构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系列体育竞赛为例,体育竞赛的组织一般由西亚斯国际学院“华光”体育领导小组主办,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以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协办。

1.2 体育竞赛的开展形式

通过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访谈得知,目前开展体育竞赛的主要形式为:校运动会,“华光杯”系列比赛,科技文化节,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友谊交流赛等。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为西亚斯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从整个学校到各个院系,所引发反响令人震惊。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开展的体育竞赛的竞赛项目基本以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校运动会以及“华光”体育活动为平台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当然,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也是西亚斯学生踊跃参加体育竞赛的一大特色。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学生参加体育竞赛项目大多以各类球类居多,其他的项目有待进一步的扩充。

1.3 体育竞赛学生认知态度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次,严重需要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体育竞赛本身的竞争性,它比其他的竞赛更能带给运动员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刺激,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善九大系统功能的运作效率。又由于体育竞赛比赛的时间比较长从运动员的选拔,到运动训练,到参加比赛,从学生心理跟生理上的改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作为基础,为学生以后长时间的学习与工作开辟出了其他学生所不能够拥有的资源。

使学生们切身体会赛场瞬息万变的事态以及各种突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处理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把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20%的学生认为一般,剩下2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每个学生的参赛动机不尽相同,53%的在校大学生是为了使自己有个强壮的体魄,坚持锻炼身体,20%的同学是因为自己喜爱体育这项活动,15%的学生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7%的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5%的学生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等。

2.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对策

2.1 继承与发扬我院体育传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体育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提高其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创建潮气蓬勃的校园气氛和良好的学风。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杯”系列竞技体育比赛每年都能掀起一股全校动员、全体踊跃参与的体育运动热潮。新的时期,在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氛围相对欠佳的阶段,继续办好学校的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其意义深远,应该高度重视这批体育竞赛的延续性和持久性,注重切合实际地在办赛形式、竞赛内容上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其历久弥新。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又要在灿烂的四月开始了,运动会上学生的拼搏精神令人难忘。

2.2 增设比赛项目的数量

培育新的体育竞赛文化高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能够满足大学生增进健康、丰富课余生活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和发展个性的需要,大学生能否自觉、主动、积极参加直接关系到学校主办的成效。于此同时,学校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否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是基础,即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是关键。因此,认清目前我院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的局限性,注重开展体育比赛的多样性、广泛性,有针对性的扩大项目类别的范围,改变原有竞技性比赛占主要方面的格局,增加一些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民族传统项目和现代休闲项目,如:拳术、爬山、赛车、轮滑、体育舞蹈等。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迎合更多大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与,并根据办赛效果选择性的重点扶持与发展一批体育比赛,使我院体育文化品牌绚丽多彩。

2.3 加大扶持的力度

提供坚定的比赛后备力量,学校能否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是开展体育比赛的基础。由于近年来我院各种建设项目层出不穷,新图书馆的建设还在进行中,学校经费与其它资源十分吃紧。在学校体育的投入和维持方面明显不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损毁后的维修、翻新、置换与新建普遍滞后,很多设施对我院体育课的正常运行有很多的不足,导致很多比赛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其它设备,这样直接影响校内体育竞赛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做好统筹规划,拨划更多的体育经费,以便有效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增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优化体育活动物质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配备更多的课外体育活动专项训练老师,为体育竞赛提供更周全的专业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3. 结论

大学竞技体育范文3

摘 要 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与受教育者息息相关的人与事,是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所感,而非孤立于他们之外的客观物质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某省国家重点院校、省部共建院校和地方院校三类院校2008级学生在校四年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了跟踪和比对,发现地方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远低于“211”“985”院校。并提出了地方院校应大力加强校园体育环境建设,寻找自己的突破口等建议。

关键词 体质健康 体育环境 建设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从“211工程”、“985工程”院校中选择农林科技大学和交通大学,从教育部与省政府共建院校中选择某大学,从某省省属院校中选择理工大学和商洛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其2008至2011四个学年的学生体质为研究内容,获得402904人实测数据。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对2008级学生体质进行跟踪调研,分析其2008、200年(上体育必修课)和2010、2011学年(上体育选修课)的体质变化情况,进行现场调研,访问专家教授,找出各院校之间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的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分别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着手,收集2008级学生2008年度至2011年度四年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立定跳远和体质测试总平均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1.身体形态逐步改善,“211”、“985”院校优于地院校。交通大学等校2008级学生男生身高平均值为170.63cm,体重平均值为62.18kg,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60.46cm,平均体重是52.16kg,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男女生四年的身高无显著性变化,在1-2厘米之间变化,属正常测量误差范围;但在校大学生的体重有显著性变化,男生体重平均增长2-2.5公斤,女生的平均体重有所下降,幅度1-2公斤。

2.身体机能。学生在校期间肺活量平均增幅为男生204.32ml、女生184.37ml,交大、农大2008级学生在校期间的男生肺活量增加幅度为479.13ml和256.39ml,均高于某大和理工。其中某大学生男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农大女生肺活量有上升的趋势,第一第二学年的增幅最大,达到了472.91ml,第三第四学年增速放缓,交大女生的肺活量变化不大。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交通大学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远高于其他学校。各所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学生的素质是先升后降的“倒勺”状曲线,地方院校男生的身体素质呈单边下跌趋势。 (二)原因分析

就体育环境建设理念、特色项目建设、教学评估和体质测试项目设置进行了调研。交通大学的体育环境建设在于其先进的理念,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提出:“真正的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心中有人文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书院都要有一个代表传统的体育项目。我想到了建舞龙队,激发大家对体育的热爱”。如今,一条龙变成了8个书院8条龙,形成了当初设想的龙争虎斗的情景。 (三)结论

总体上,不论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均高于地方院校。学生营养进一步改善,交大、农大学生在校四年,学生标准体重率逐年增加,而地方院校学生体重偏轻比例逐年增加。学生身体机能稳步增长,有氧运动水平有了提高,前三年增幅较大,第四年略微下降,地方院校降幅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体育环境建设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高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可从体育人文环境、体育课程管理、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场馆设施、体育信息、训练、体育协会及体育社团、评估及反馈等八个方面进行,囊括了体育环境建设的硬件和软件。每个方面的建设又可通过多个指标体进一步具体化。体育人文环境包括指导思想、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及体育知识。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体育哲学、体育价值观、体育理念及体育文化等。体育课程包括师资、教材选用、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成绩评价。 (二)大力构建高校体育环境建设的基本框架

构建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健身环境,搭建“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社团――体育科研――体育产业”五位一体的基本框架。体育教学: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基础课、选项课,目标是增强体质,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方法,终生受益。体育训练:成立运动队,以赛带教,彰显体育竞技的魅力。体育社团:对体育社团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推动学生踊跃参加体育实践活动,锻炼自己。体育科研:围绕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活动。体育教学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强制性,保证学生基本的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觉锻炼、积极参与、自我实现的体育态度和合作竞争、双赢、进取的人生哲学,培养体育兴趣,为体育参与打下基础。做好体育科学研究,理论服务实践,科学发展。引进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如场馆经营、赛事运作、商业赞助、高校体育联盟等。 (三)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管理,严格体育成绩的获得条件

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拓宽体育选项课内容,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自然环境资源、民俗体育资源等,丰富体育课内容,加大体育课程建设,严格体育课成绩的获得条件,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管理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体育课程不仅包括体育教学课,还包括体质健康测试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因此,体育课程成绩应当由体育教学课、体质健康测试、课外体育锻炼三项构成。

参考文献:

大学竞技体育范文4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育产业经济

一、大学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的关联

高校体育教育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命力,其发展对体育产业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的前进发展离不开体育产业的支持,相对的体育产业经济的进步也离不开体育教育的带动,如:在体育教育中,人才配备和设施建设程度促进了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里有很多热爱运动、充满无限正能量的活力少年,职场上也还有很多热爱体育活动的职工,他们的体育知识充裕丰满,而且身体素质良好,属于我国优秀的体育人才,这些体育人才的出现与扩大充分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建设。除此之外,在我国一些大学体育教育中,极其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比如:为促进大学生体育人才培养,体育教育进一步发展,构建相应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等,如此就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了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体育教育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体育教育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尤其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们可以尽情在体育场馆里挥洒汗水,锻炼强身,从思想上提高体育精神,从而向社会上传输大量的体育人才,如此就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进步。

(一)体育教育促进体育产业消费

大学里的体育教育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运动员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推广到每一位学生中去,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体育知识,而且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上得到了突破,同时还举办各种规模大小的体育比赛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正因为体育教育与兴趣的不断深入与增加,而进一步提高了体育产业消费思想,如:购买相应体育设备,满足兴趣爱好与体育教育匹配,这样就带动了体育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体育教育影响体育人才的诞生

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大学时期学习过体育教育的学生们对体育的热衷程度高于未接受过体育教育的学生。单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大学体育教学可以诞生更多的体育人才。其次,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我国吸取西方先进发展思想和方式方法,融入其中,使得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可诞生出全方面综合性体育人才,如:体育产业科研人才,从而带动体育产业新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经济新进步。

(三)体育教育扩大产业规模

大学时期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有着很大的诱惑和影响力。大学时期体育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发展规模。最近几年,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接受范围越来越广,广场舞、器材健身、街舞、交谊舞、马拉松体育教育形式的全面健身运动环境逐渐形成。这样,就为体育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材的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大学体育教育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弊端,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管理以及教学方法上相对落后,逐渐和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脱离,因此,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紧跟时展,改变旧理念,从而进一步带动体育产业经济再次发展。

(一)引入先进体育教学理念

1.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实施者,体育发展的重要领导者,体育进步的重要奠基者。因此,聘请专业的体育老师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理念,也深刻影响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同时,聘请专业的体育老师可以提高体育人才的培养,增加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

2.增加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学体育教育对我国体育运动事业输送人才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比较陈旧,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产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体育学生的进步。所以在大学教育中要不断重视体育教育,不断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提高体育消费意识,加强体育节能的锻炼,经常参加体育技能比赛,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属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大多数的高校中,体育教育课程开展较少,且缺少一定的基础设施,体育设备不充足,这就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缓慢。因此,高等院校要提高对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也可以申请专用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配备,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环境。

大学竞技体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评价;美景度法;语义差异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2-0051-07

收稿日期:2017-03-08

修回日期:2017-03-2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esthetic paradigm of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to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group and research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design referenc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and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 were used to study campus landscape aesthetic paradig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Analysised relativity of different nine groups adjectives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and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The landscape effect: recreation green space > construction green space > entrance green space > arterial traffic green space . The different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were different, but coordination of vegetation were important for each of the landscape types. By integration of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and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 refl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Provide a more specific guidance for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design empha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separately when design the four types of green space.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

引言

校@景观是各类景观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景观形式,因其特殊的服务人群,而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色。随着中国历史的演替,校园审美主体的变化,校园绿地景观也随之发生改变。西周至春秋后期的贵族审美下的官学校园为典型的北方皇家特色的建筑景观,如周代典型的“辟雍泮水”式校园景观,受世袭等级制度的影响,景观布局表达庄严的政治目的[1-2]。“礼崩乐坏”后,审美主体变为退隐的士人阶层,他们具有独立精神活动,强调个人修养。在隐逸的思想下主导的书院校园选址通常 “择胜地”“依山林”,远离尘嚣,以求心境清静、专心问学[1,3-4]。随着国外文化侵入,封建制度崩解,校园景观开始借鉴西方的设计思维,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景象[5]。在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当代校园绿地景观布局灵活,遵从自然,突破传统的轴线,因山就势、因地制宜,改变了以前校园规整、呆板的布局形式[6]。校园布局挣脱了以往的束缚,洋溢着创新的观念。当代的校园绿地景观不但具有教学、育人、休闲、娱乐、文化的功能,还具有环境心理需求[7]。由此可见,校园景观受着审美主体的影响,不同审美主体下的校园景观呈现出特定的景观形式,并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因此基于审美主体的审美偏好研究校园景观的形式与规划设计思路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运用景观评价的方法,借助心理学与统计学,能够较为客观的探索人的审美偏好。目前,层次分析法[8]、POE法[9]、美景度评价法[10]已被用于校园绿地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通过建模的方式把景观分解成多因素而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做出有效的设计决策。POE法多用于评价景观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11]。美景度评价法通过受测者的直观感受评价景观的质量。除此之外,语义差异法(SD法)也较常用于景观评价中,它是1957年由C.E.奥斯顾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方法,又称为感受记录法[12],主要用于评定主观感受同环境的关联。许大为等[13]将SD与SBE法联合,对不同的审美主体进行了差异评价。SD与SBE法两种方法的联合不但能筛选出较优的景观,也能够清楚景观元素在景观中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导作用,目前两种方法的联合在校园景观评价中鲜见报道。在各类校园景观形式中,大学校园景观因其占地广、特色鲜明、景观效果以及景观价值突出等特点常被作为研究对象,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知识层面较高的群体,其审美方式在大众审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本研究选择华南地区办学历史悠久的6所高校和校内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SD-SBE综合法,研究大学生对其生活的校园环境的审美评判,探索大学生群体在大众审美的背景下对生活环境的审美方式和景观需求,了解当代校园绿地景观的特色,同时为校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地区历史悠久的6所高校校园,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绿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受测群体分别为来这几所高校各个专业的大学生群体。

1.2研究方法

1.2.1美景度评价法(SBE法)

SBE法是视觉景观的质量评价方法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物理模式( psychophysical paradigm) 评价手段[14]。本文美景度(SBE法)采用-4―4级(极不喜欢―极喜欢)的评价度量表。

1.2.2语义分析法(SD法)

SD法的表现形式是由一组互为反义的形容词和一个呈奇数的量度表所构成。形容词的选择是SD法评价的关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15-16],同时结合学校绿地景观现状,最终确定用9对形容词来表述景观特征(表1),评定尺度为五级(1~5分),分值越低,越接近左侧形容词词义。

1.3数据采集与处理

1.3.1场地调查与照片拍摄

参评照片拍摄于2015年8月,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于9:00―11:00,14:30―16:30筛鍪奔涠闻纳悖拍摄高度1.5 m,保持一定景深。对于长条形的取样点,从中间向两边、两边向中间各拍摄张 照片;对于方形取样点,从四角向中间、中间向四角各拍摄1张照片。在各高校拍摄景观照片共500余张,将照片归类并分别选取6所学校的游憩休闲绿地,建筑区绿地、入口绿地、主干道绿地景观样本各1张,共有24张景观样本(图1~6)。

1.3.2问卷评价与数据处理

SBE法与SD法的评分选项合并到一张问卷,将选取的24张照片乱序排列,以防同类景观之间对比而产生的评分差。评分方法均以景观照片作为媒介,通过幻灯片播放,评判者按自身审美标准打分。共发出200份问卷,去掉重选、漏选问卷,最后收到有效问卷共192份。语义差异评价值采用直接求取平均值。美景度计算用加权求和法[15]:公式为:

Si= 9×(-4×N-4+-3×N-3+・+3×N3+4×N4)/N (1)

式中Si为照片i的美景度值;N为评价总人数;N-4为给照片i打-4分的人数,以此类推。最后使用Excel 2010进行基础数据计算与整理,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四种校园绿地类型的SBE法与SD法评价综合比较

SBE评价结果显示,总体景观效果:游憩休闲绿地>建筑区绿地>主干道绿地>入口绿地游 。SD法结果显示,游憩休闲绿地每项评分均超过3.0分。表明游憩休闲绿地与其他几种绿地类型相比具有更高的绿地质量,整洁度高,空间开敞,植被显著度高,植被生命力、协调性强,景观偏向自然景观,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建筑区绿地SD评分有2项低于3.0分,分别为自然性与植被多样性,表明了建筑区景观更多偏向人工化景观,且运用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干道绿地SD评分2项低于3.0分,分别为植被多样性与文化性,表明了主干道绿地植被较为单一与文化性弱的特点。入口绿地SD评价4项评分低于3.0分,分别为自然性、植被显著度、植被多样性、文化性,体现出现状入口绿地景观偏向人工化,植被显著度低,植被多样性低,文化性不明显的特点。

2.2各个绿地景观SBE与SD法比较分析

SBE与SD法评价比较表明(表3),游憩休闲绿地中,SBE值最高为13号(图版1),SD值各因子评分均高于3;SBE值最低为1号绿地,SD值各因子评分5项低于3。建筑区绿地中,SBE值最高为10号绿地,SD值空间感、整洁度、植被协调性较高,均高于3;SBE值最低为14号绿地,SD值8项低于3。入口绿地中,SBE值最高为11号绿地,SD评分均高于3;SBE值最低为3号绿地,SD值7项低于3,且自然性评分低于2。主干道绿地中,SBE值最高为20号绿地,SD值各因子评分均高于3;SBE值最低为8号绿地,SD值8项低于3。

2.3四种校园绿地类型SBE值与SD值相关性分析

SBE值与SD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4),不同绿地类型的 SBE值与SD评价的各指标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植被协调性与每个类型的景观美景度都呈显著相关性或极显著相关性,各个绿地景观的评价与空间感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在校园景观中开敞空间或封闭空间与公众的喜好没有显著的联系。对于游憩休闲绿地,SBE值与SD评价相关性排序为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植被生命力>空间感>植被多样性>植被显著度>整洁性>自然性。对于建筑区绿地,SBE值与SD评价相关性排序为整洁度>植被协调性>文化性>地域特色>自然性>植被显著度>空间感>植被多样性>植被生命力。对于入口绿地,SBE值与SD评价相关性排序为植被协调性>植被生命力>地域特色>植被显著度>文化性>自然性>植被多样性>整洁度>空间感。对于主干道绿地,SBE值与SD评价相关性排序为植被生命力>植被协调性>植被多样性>地域特色>文化性>整洁度>植被显著度>空间感>自然性。

3讨论

3.1SBE法与SD法综合运用研究校园景观的合理性探究

袁鼎生[16]提出了大众审美有“共生之美”的特点,主体审美时,会被所环绕的审美对象所陶冶,美质美趣逐渐潜移默化达到同构,对象也就变成了自己的环境美。在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客体会存在被主体认同与倾心的对象。由于校园环境是人为创造,所以会有适宜主体的审美倾向[17]。因此研究大学生审美倾向特点,对于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现代美学兴起以后,美学研究的对象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变到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从罗列和寻找一系列美的特质转变到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18],这种经验描述能够将直观美的感受分解成具体的景观事物,将抽象词具体化,本研究中SD法即为一种审美经验的描述。许大为等[13],王亚娟等[19]运用SD法与SBE法结合分别分析了公众审美的差异性,郊野公园的视觉景观质量,均获得了较为可靠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表明SBE法与SD法评价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将两者结合能够分析景观质量与影响其景观质量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能对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3.2基于SBE与SD法的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建议

SBE与SD法评价结果显示,游憩休闲绿地在4种参评绿地类型中评分值最高。可能由于游憩休闲绿地通常面积较大,绿化空间多,学生能在其中休息、阅读、运动等,生活联系较大,更容易成为评价者所倾心的对象[20],因此校园绿地规划应尽可能预留面积较大的绿地作为游憩休闲绿地。从美景度值与SD评价的相关性排序可知,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植被生命力均为评价者较为关注的指标,因此设计游憩休闲绿地时,应注重各个乔冠草之间搭配的协调性,包括了形态、色彩、质感、体量等因素之间的统一。结合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幻多样的空间,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21]。景观的地域特色与文化性是校园景观的精髓,只有对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营造体现大学精神、延续大学文脉与充满活力的校园景观[22]。同时,游憩休闲绿地应重视植物养护,保持植物的生命力,体现整个绿地景观的活力。

建筑区绿地的整洁度与植被协调性对景观美景度影响较大。绿地空间营造可呼应建筑空间的规律与特色,形成整洁有序的景观效果。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植物对建筑体的对比和衬托。植物能软化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24],植物的枝条线条自然,与规则式建筑形体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可用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细致的建筑物四周,选择枝纤叶小、树冠浓密的树种。文化性与自然性的缺乏是建筑空间评分低于游憩休闲绿地的主要原因,校园的建筑形象、应该要体现某种教育理念和审美情趣。相对于生硬的硬质景观,学生会更倾向于自然式的景观,景观的自然性甚至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3]。建筑区绿地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近自然景观营造手法,让建筑与自然更加贴近。

入口绿地的自然性、植被显著度、植被生命力、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整洁度、植被多样性对美景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入口是一个学校的门面、标志,更是其办学理念最直观最突出的体现,因而对于绿地景观的要求较高。入口区绿地植物配置时应简洁、明快、自然、大方。种植高大挺拔而浓密的树木,增加景观的自然性、植被的显著度与植被生命力,衬托入口建筑,形成宽敞的绿色通道,营造安静、严肃的校园氛围[24]。入口景观重视绿化效果的同时,对地域性与文化的表达也非常重要,突出地域特色与文化价值的景观设计受大众喜欢的可能性也会更高[25]。

主干道绿地的整洁度、植被多样性、植被生命力、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对于美景度评价影响较大。道路景观为线状景观,是校园整体风貌的体现,干净整洁且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的景观效果更能展现良好的校园氛围。道路绿化常关注行道树,而忽视了中下层地被与灌木,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校园道路绿化应重视植物的多样性,综合考虑乔灌草的多层配置模式。养护管理对于主干道绿地也尤为重要,能够保持植物活力与生命力。主干道绿地与其他绿地类型相似,地域特色与文化性也是大家较为关注的指标。植物具有承载和表达地域文脉的天性[26],对主干道绿化植物选择时,可以根据校园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教育理念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主干道绿地的整洁度、植被多样性、植被生命力、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较为重要。

4结论

SBE法cSD法结合能评选出较优的景观,与不同的景观因子比较与相关性分析,能更具体了解景观优劣的影响因素,为景观设计提供更加具体的建议。校园的4类景观设计重点各不相同,游憩休闲绿地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植被生命力较为重要,建筑区绿地的整洁度与植被协调性较为重要,入口绿地的自然性、植被显著度、植被生命力、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整洁度、植被多样性较为重要,主干道绿地的整洁度、植被多样性、植被生命力、植被协调性、地域特色、文化性较为重要。因此,对不同绿地可以根据因子重要程度进行设计。

致谢:谨对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朋友们表示感谢!特别感谢已经离世的庄雪影教授,尽管身在病榻上,仍对本研究给予了悉心指导。

注:本文照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李春青. 从贵族审美到大众审美――兼谈当代审美文化的研究立场问题[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春之卷(1):100-111.

[2] 布鲁斯・康那列,王理.北京国子监―宁静的皇家学府[J]. 建筑,2004(6):89-91.

[3] 孙银凤,唐国安.从古代书院到现代校园规划[J]. 山西建筑,2008,34(10):7-8.

[4] 孔素美,白旭.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11,29(7):177-180.

[5] 张晶,范周.当代审美文化新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60-62.

[6] 倪昕. 中国大学入口空间演化及其规律探析[D]. 同济大学,2008.

[7]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1):144-146.

[8] 陈晓刚,罗奇. 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6):999-1003.

[9] 王磊,吴承南,许亚琼,等. POE法在校园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J].现代园艺,2015(13):109-110.

[10] 李霞,黄河,彭映辉,等. 湖南长沙高校校园绿化及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与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67-13070.

[11] 庞洁,卢广昌.广西大学校园景观使用状况调查与评价[J]. 中国园艺文摘,2016(2):126-128.

[12] 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SD法[J].中国园林,2004,19(10):54-58.

[13] 许大为,李羽佳. 基于SD-SBE法的专家与公众审美差异研究[J]. 中国园林,2014(7):52-56.

[14] Daniel TC,Boster RS. Measuring Landscape Aesthetics,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M]. U.S.: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Paper:1976,29-34.

[15] 邓送求,闫家锋,王宇,关庆伟. 间伐强度对不同林分类型美景度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4-7.

[16] 袁鼎生.审美生态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45-146.[17] ……・. A Search for the Meaning of the Beauty in Elementary Geography Education- Fousing on Landscape Aesthetics[J]. The Journal of The Kore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2,10(3):2-28.

[18] 朱狄. 当代西方美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35 .

[19] 王亚娟. 基于SBE和SD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视觉景观质量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20] 刘笑谊. 大学校园文化与学生群体审美特性[J]. 大众文艺,2015(9):219-220.

[21] 李o,张浪,朱祥明. 2007.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构思剖析[J]. 中国园林,23(6):58-61.

[22] 翁奕城,毕胭.大学校园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5(10):80-82.

[23] Matsuoka R H.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High School Landscapes:Examining the Link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97(4):273-282.

[24] 王兰,王烨,樊灵燕. 高校校园主入口区绿化景观营造浅析――以上海市为例[J]. 大众文艺,2014(17):71-72.[25] 刘晓斯,孟祥彬,达周才让. 学院路院校入口景观与历史文脉变迁[J].华中建筑,2015(7):114-118.

[26]张丽敏. 体现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 美术大观,2012(2):144.

作者简介:

周玉洁/1992年生/女/重庆人/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园林植物与应用

大学竞技体育范文6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9-02

2015年3月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自我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在自主创业方面有热情、创意和优质资源,但盲目乐观和经验不足等硬伤也导致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低、成功率低。作为大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创业的敏锐性更高,专业优势也更为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入手,建立起一套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他们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引导和帮助。尽管目前政府等相关部门及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少,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偏低,其自主创业的现状仍令人担忧。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兴起源于“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较之发达国家,我们属于起步时间偏晚、发展速度较慢的国家。国外创业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和保障,建立起了相对适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也更强。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尚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普及程度低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观念陈旧,认为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大多数大学生将创业当作求职的“备胎”,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部分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不明确,持一种不反对、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期待不高、信心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程度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配备的课程教材也五花八门。首先,很多高校并未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明确设立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以短期培训、客座报告等形式开展创业培训。其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基于“知识和理论的导向”,希望通过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对大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甚微。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掌握了相对较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很难实现,经管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和专业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担负着创业教育中的启蒙、组织、指导等多重作用,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师资力量不仅影响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创业培训的最终效果。目前,大多数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老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建立专业的队伍去负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有些由就业中心负责,往往是下设一个机构或者科室来负责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人员精力有限;选择的一些负责创业教育的导师又缺乏创业经历,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缓慢

近年来,为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和高校逐步建立了诸多创业孵化基地。例如各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但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持续上涨,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园区的建设跟不上需求。

我国的大学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但往往作为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课程设置和师资的配备等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疲于应付,学习效果不佳。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经济管理类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加强素质教育,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创业优势。

(一)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成功构建了以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等课程知识为依托的系统知识结构,因而在企业的运营程序、市场开拓、投融资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着专业的优势。

(二)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对创业的兴趣较强,创业观念比较系统,比较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挖掘市场潜力。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市场及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四、针对经管类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专业设置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但专门的创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不足。高校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成为社会创业队伍的“先锋军”。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要从入学起逐步深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目前创业的显著特征是以销售为主,通常都是非技术型的创业,技术含量低。经济管理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应用知识的教育,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实践、成功模型分析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创业类指导和具体实践类课程,大力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到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条件允许的话,可指派专业教师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如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可以更专业的指导学生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如产品的开发、销售、管理,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将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举措、创业实效。

(三)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做试验,创业导向和市场密切结合的特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求以专业课的教师和企业家为主,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可以配备专业的导师。学校应鼓励经管类专业课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进入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等作为创业培训的兼职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

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创业课堂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案例分享等,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创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高校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讲座、创业指导课、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理念;也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关活动如“金点子”模拟销售大赛、创业大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高校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各专业开展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地方政府或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运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