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1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品教学主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一、二年级的思品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2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模块教学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总结

一、前言

通过对研究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已经从“学以应试型”转变为“学以致用型”。大多研究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的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全球化时代对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大障碍,阻碍他们在文献查阅、论文撰写、对外交流及方面的国际化进程。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建立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医学科研及学科国际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展开,突出“应用型”特点。目前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国际交流时普遍存在着专业英语运用方面的问题。从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到向国外学术期刊的投稿都不乏专业英语运用的错误,类似错误在向国外的求职求学信函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中也屡见不鲜,影响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科的“国际化”进程。所以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是广大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英语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并且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专业英语的学习便成了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然而,目前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处于无序状态,大部分院校笼统地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也缺乏专业英语考核指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局限于专业课程学习中对常用的专业词汇的记忆,以及从英文文献阅读中获取对英文医学论文的粗浅认识。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平衡发展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本课题组结合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加强该阶段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模块教学。“模块”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模块理论应用于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或称模块式课程自1993年引入我国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模块教学体现了应用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帮助学生从阅读、写译和听说几个方面向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方向发展。

二、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

通过问卷形式本课题组成员对医学院校研究生进行专业英语需求分析调查,以明确学生的“向往”。同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医学硕士生导师对医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要求,以明确“目标情景”。通过对学进行英语摸底来了解他们的“当前情景”。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学生的“缺乏”。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三个模块:阅读、写译和听说。听说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听说训练跟上了,可有效地带动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听说技能训练是使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继续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据我们对硕士生跟踪调查反馈的情况显示,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不但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和应付考试的基本能力,更主要的是,它还起到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作用。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正确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英语学习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首先要求学生跟读、模仿、大胆开口,纠正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视频材料用完整句子复述或回答问题,熟悉情景状况下的专业英语听说内容,为今后实际运用储备资源。

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要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力求达意,更重要的是二语产出的成果能够符合目的语的语境,契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得到对方文化的认同,这样写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洋味十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句法教学,帮助学生创作出纯正的英语式句子,避免学生因不懂得英汉的表达习惯而写出来的Chinglish。输入与输出都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一种外语若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是无法突破语际间思维障碍、理解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的,更不可能熟练进行语言输出,因此,这就需要读写结合,自成一体。教师在写作中重视文化的阅读教学,增加阅读文化的比重,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语言规律,同时能够从英语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交际,有意识地克服母语障碍,使读写相辅相成。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培训阶段,就要参加定期英语文献阅读学习,结合他们的科研方向,将一些最新的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著、综述及指南发给大家,让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将不熟悉及发音不准的词汇标出,课堂上再组织大家集中时间阅读,每人读一段并翻译成中文,对难理解的内容及发音不正确部分应及时查对和纠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写作奠定基础。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对于翻译本质树立正确认识,通过一般性题材及专业性题材的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双语转化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基本理论的宏观关照下,自觉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同时让学生掌握翻译技能的训练方法,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在课程结束后仍可保证自行学习和训练。

三、模块教学的成果分析

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教学的实施中,课题组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施小班教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相关课程的教材。教材做到了针对性强,内容前沿,具有代表性,难易适中,目标明确。模块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之后,2009―2010学年度的第一学期,选择本课题组部分成员进行实践授课,分做试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由同一个英语教师承担混合教学;另一个班由三个不同英语教师承担不同的模块课程。进行了四个星期的实践授课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试验班对模块课程的接受程度与反映,同时收集对照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对比两个试验班学生的反馈。通过阶段测试和考评,对比对照班与试验班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改变以往在成绩的评定中教师是裁判,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形式,在模块教学实践中,改革了考核方式,把模块作为考核单位,进行知识或知识与技能的双项考核。考核包括教师给定成绩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实地现场发挥获得的成绩,考核力求全面。以此对比和证实了模块教学的优点和作用。

从阶段测试和考评成绩来看,试验组成绩平均为88.9分,较试验前平均成绩65.3分提高了20%以上,而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2.5分,较试验前成绩66.4分提高了不到10%,试验组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增高。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试验组在学习兴趣、写译水平、阅读水平和听说水平方面提高比率分别为89%,95%,90%,86%,较对照组的提高比率47%,60%,46%,51%都有着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思维、高水平的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能力,高水平的实践和科研能力,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强大支撑。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是一种语言的实际应用。分模块教学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鼓励了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在专业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乐趣。通过坚持不解的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英语有较大提高的时候,一种无以言表的成就感增强了其参加国际交流、提高我国在医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的信心。模块教学模式改变了我们课程设置的理念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题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风、教风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语言综合技能明显提高,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特殊的思考路径和全新的教学视野,为专业英语教学树立了极有价值的实践典范。

参考文献:

[1]杨平科.采用模块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J].甘肃农业,2002,(6):42-43.

[2]周丽.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构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

[3]国家教委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4

一、健全机制,做实德育常规工作

一是健全网络,优化管理。2014年8月我市教育局为更好的与省厅接轨特成立了思政体卫科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并配备了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年轻管理团队于下属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设立德育办公室,配备主管德育副校长或德育主任,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以德育办为龙头,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思品教师为主力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德育工作层层落实。其次是抓管理,规范行为。先后出台了《定州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定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定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在教育教学考评中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权重,努力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二是配强队伍,突出根本。首先,坚持择优聘用。各级各类学校因校制宜制订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任职目标,由教师自主报名应聘,校务会择优聘用。其次,加强教育培训。以市继续教育管理中心和市教研室为基地每年对新任班主任进行一次培训。各学校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校本培训范畴,采取校际交流、网络研修、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第三,发挥激励作用。市教育局制定班主任工作激励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实行优秀班主任在晋级、提升上优先政策,激励广大班主任爱岗敬业,岗位求为。第四,举办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教师们踊跃报名,认真准备。比赛设置了预赛和决赛,预赛分为7个赛区,决赛为每赛区选出的第一名参加的全市决赛,决赛全程录像,并聘请资深专业评委进行评判和点评。最后选出小学、初中、高中组各一名优秀班主任上报省厅思政体卫处参加高一级比赛。

三是抓实常规,夯实基础。

首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读书教育活动。全市共有近12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有67个集体、220名教师、220名学生获得了各级奖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中流驼庄小学孙雨桐同学在全国春苗网知识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代表我市学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会议。定州市教育局荣获 “全国组织特等奖”。

其次,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我市十分注重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经过几年的辛勤打造,逐渐形成了以定州博物馆、张寒晖文化广场、西城乡北疃烈士陵园、留早镇西南合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关工委、文体局等部门在清风店烈士陵园、北疃烈士陵园、东马家寨烈士陵园以及永安公墓分别举办了爱国主义报告会。来自我市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敬献花篮,参观陵园纪念馆。通过聆听爱国主义报告,使全体同学和教师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纷纷表示要以先辈精神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有的学校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还举行了新团员入团、新队员入队宣誓仪式。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先烈,回报祖国。

第三,积极开展争当“文明环保小天使”活动。积极配合我市开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从去年9月起,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中联合开展了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定州”为主题的争当“文明环保小天使”活动。该活动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集体宣誓、签名,开展“我和父母有个约定”活动;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践行“文明环保十一条”,开展系列环保志愿活动;三是每天为学校和家庭清洁做一件事情,开展文明行为劝诫监督行动和与父母共同参与志愿清理环境卫生活动。目前,此项活动还在进行中。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本着“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管理”的理念,市教育局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对音、体、美、写字、信息技术等课程必须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课程表编排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实用,严格按照课程表上下课,做到执行课程表不占、不挤、不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职工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积极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职工爱岗敬业,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规守纪,出满勤,干满点,比奉献,比贡献。同时,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了“百名师德标兵”、“百名教学能手”、“十佳小学校长”、“十佳幼儿园园长”的评选活动,并在全市教师节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号召全体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务实的作风,通过班级目标的确定来定位学校养成教育目标,着重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读书、写字、听讲、回答问题等)的培养入手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增加其特色与活力,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也相应制订了常规管理月实施方案。

10月份以来我市开始推广“家乡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此项活动先后召开主题会议、制定方案、成立筹备委员会领导小组、下发文件。依托定州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剖析“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积极意义,为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大胆设想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力求在全市掀起“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热潮。

三、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 改革 借鉴

随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我国教育方针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教育理念有了较大的改变,认知教育也开始普遍推广,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来说,目前“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多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和抗挫折教育等还很欠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还很差,这些都障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与社会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还很任重道远。为此,本文主要尝试剖析日本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从日本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为我国搞好素质教育改革进言献策。

一 日本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及教育改革要点

为了更好地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培养下一代必要的素质和能力,日本文部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着手有关教育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措施和内容如下:

1日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在日本,最有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纲要》,该纲要内容对全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等的教育方针和课程安排有很强的指导力。

1951年开始,日本正式实施《学习指导纲要》,在该纲要中规定:小学需开设国语、算数、社会、理科、音乐、图画、家庭、体育等八个科目的课;初中需要开设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图画、保健体育、职业和家庭等八门必修课和外语等选修课;高中需要开设国语、社会(包括一般社会、日本史、世界史、人文地理、时事问题)、数学、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保健体育、艺术(音乐、图画、书道、巧工)、外语等八门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以社会结构和人文地理为内容的社会课和以烹饪、缝纫、保育、家庭账目等为内容的家庭课,无疑是增加学生社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实际生活能力的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

1961年日本文部省强化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系统化。其中在小学和初中新增了道德课,在初中的选修课增加了农业、商业、水产、药学等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将来职业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初中和高中增设了教育教学之外教育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文体活动或班级小组活动。

1981年日本文部省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模式,并着手实施消减上课时间工作。之后,1992年开始提倡新的学力观(学习能力不光指知识的习读,更在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教育模式转为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个性,并进一步落实减少授课时间事宜。

2 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内阁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开始着手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为内容的教育改革,并于1989年制定宽松式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进而在1997年制定的《教育改革纲要》为落实宽松式教育明确了较具体的内容。其中包括:(1)中明确提出要在宽松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校的教育方法也从“填鸭式”教学改为“自主学习(自我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教育方式的变更。(2)将侧重于学分的高考方式改为以考察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3)强化情操教育,培养正义感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他人等品德高尚之人。将情操教育纳入课程之中,确保有效实施。(4)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提倡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野外锻炼和旅游,培养互助合作精神。(5)加强学校和家庭、地域社会的联系,通过PTA组织(学校家长联谊会)等全社会合力培养素质高尚的人才。(6)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实地参观和义工劳动强化学生主动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环保的主力军。从上面的改革内容不难看出,此次改革一改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通过社会实践、休学旅行等,将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视野开阔、勤于思辨、情操高尚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为了推进教学课程改革,1998年至1999年日本修订了《学习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学力观(学习能力和水平观),明确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同时,为了落实宽松式教育,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消减了30%,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这一科目,其具体内容由学校安排。 所谓《综合学习时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一般每周安排2-4个课时。课程内容主要选取国际间理解与交流、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和健康等社会性、综合性主题,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组织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 日本素质教育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1 日本素质教育的主要经验

纵观日本素质教育方针和教学课程设置内容,其主要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将教育重点从单纯灌输知识调整到培养具有全面生活能力的人这一目标。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大力强化教育,使学校教育走上了正轨。在此后的20多年间,日本社会中广泛蔓延追求高学历高工资之风,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学,能到大企业就职并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渴望,教育部门主要抓的就是英才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准,而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而组织的“应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把为了参加高考而进行的学习称为“受验战争”(高考战争),致使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教育本身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注意到灌输教育的弊端,并着手探讨把教育的重点转变到如何培养活生生的有生活能力的人这一教育原点上来,其中主要方向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并从中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具体措施而言,其一就是增加到科普基地参观学习和郊游、自然考察等机会,通过实践开阔眼界,磨练意志,更生动形象地学习;其二适当减少授课时间,增加《综合学习时间》这一科目,通过外聘教师来上课,或者到社会上去实际考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判断、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难看出日本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第二,素质教育突出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品德情操培养。人的成长许多情况是由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来决定其方向和命运的。就审美而言,它往往无形中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决定一个人修养水准的关键因素。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日本除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图画课之外,还在高中开设以音乐和美术欣赏、书法、巧工为内容的艺术课,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日本的初高中生还经常组织观赏音乐会和休学旅游,在实践中观摩欣赏音乐美术,达到了“娱乐休闲”和“游山玩水”也是学习的境界。

第三,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全社会搞素质教育的局面。首先,许多国家机关和大企业(如日本国会、NHK电视台、本田公司、东芝公司、麒麟啤酒公司等)作为学生的参观基地积极吸纳学生参观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其次,PTA组织参与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资源回收等活动,并选出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负责《综合学习时间》的部分课程指导,协助组织自然考察和郊游活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借鉴日本素质教育的意义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20多年了,也许是由于上热下冷,也许是服务于高考这一指挥棒而使“应试教育”如磐石依然稳固如初,而提高国民素质也几乎成了口号。那么,是什么原因而形成这一尴尬局面,不妨结合日本的经验进行一下冷思考。

首先,关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需要界定。就素质教育而言,它比较抽象,但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育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懂知识会应用的人,人的培养是竞争的最基本要素,其重要性要优于知识本身;其二,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向。人在社会上生存,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其能力是以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社会交往等能力为前提。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其三,决定素质的关键因素是文学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很好地具体化。对于这三个方面,日本的学术界和教育部门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探讨和争论,极大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第一方面,日本在政府有关教育的答辩中就明确了培养人优于传授知识的观点,并“宽松式教育”政策实施中得到了贯彻。关于第二方面,日本通过课堂外教学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关于第三方面,日本增加古典文学和诗歌的学习,通过组织看录像和观看演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运动”、参加义工活动、义卖活动等自觉提高道德水准。使之在反观我们的素质教育没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就赶时机似地推出,最后陷入空洞化的局面也是必然的。同时,现在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也达到了空前规模,但就其素质而言较明显的就是实践能力差,距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明显是我们素质教育不足所造成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社会性需要加强。在日本教育事业是全社会最关心、最瞩目的事情,上自国会和政府机关,下到学者、企事业单位、社区、PTA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都主动关心教育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我国要很好发展素质教育,就要去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气,本着素质教育人人有责的精神,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另外,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日本,家庭内部非常关心学生的礼貌培养和爱心教育,教师和PTA组织非常关心学生的责任感问题、尊重人格问题和欺凌同学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这样有利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和心灵教育的实施,收到了较好效果。就国内而言,我们的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要么以树形象学典型为主,要么流于说教,其效果不很明显。具体来说,我国的一些企业人事部门非常苦恼招聘来的大学生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等问题,这与我们素质教育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从出现的问题来看,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决定民族素质高低的关键问题,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

三 结论

当然,日本的素质教育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出现了日本学生因授课时间的较少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但日本教育部门很快采取了必要的弥补措施,保障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日本的素质教育改革比我们早10多年,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和失败教训课借鉴,这是我们走捷径的好方法,有必要认真地学习和吸收,以保障我国的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关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总理曾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只要我们本着务实精神,积极借鉴包括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进取,我们的素质教育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参考文献

乔锦忠.正确减负科学考核推进素质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小学德育 教育管理 系统工程 实施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5-01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所有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缺少了德育目标就像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归宿和出发点,一切德育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施,还要把总体目标不断分解,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短期和长期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首先,要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料号的行为品质和规范。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切勿追求速度,而失去实效。

3.确定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

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统一的指挥系统,在德育校长带领下,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协调组织,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前提。

其次,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教师的引领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另外,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立体的、完整的德育覆盖网络体系。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性,手段不要简单粗暴,仅凭强压硬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德育工作成果的标尺,其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以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等。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非常标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便于检查检测评比,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评比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手段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四、总结创新

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惩前毖后,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参照德育目标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另外,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