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排放管理方案

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from the preparation stage, construction stage,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ree stages to discuss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施工准备阶段

1.设计图纸

施工单位在接到施工任务后,第一步需要按照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要求来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必须先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地层和地下水的情况,并根据排水需要,选定排水结构的类型、位置、埋深、构造与尺寸等,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方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非常严格。

2.熟悉图纸

无论对任何工程进行施工,熟悉图纸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对于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来说,施工人员只有熟悉了图纸,结合图纸掌握了排水管线的长度、坡度、走向、管材直径、井位数以及与施工区域有关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况,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应对一切突发事件。

3.对管材的质量进行检验

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必须对管材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验。如果管材的质量差,那么它的抗渗、抗压能力就差,容易产生漏水甚至挤压变形,导致严重的后果。要想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要求施工所用管材都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并在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己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管材应立即停止使用或经济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4.测量放线

在测量的时候出现差错会导致管道位置产生偏移,立面上产生积甚至倒坡现象,因此在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换桩复测与保护,不得擅自变更管道走向。遇到建筑物须避让时,建设方需出具设计变更。测量的时候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5.道路拆除与恢复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必然涉及到一定路面的拆除与恢复工作,为了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及路基质量,在道路开挖前应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开口宽度,用白漆标出开挖线之后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用挖掘机对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及碎石等垫层进行开挖并合理堆放以备后用,管路施工完成后的沟槽回填工作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及使用功能,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更应注重沟槽回填质量,一般对回填土或砂采用夯实或灌水密实,之后采用压路机分层碾压,回填应分层回填及夯实,并应控制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25cm,夯实后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密实度,待其压实率达到9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公共设施保护

管道沟槽施工应根据土质情况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若施工遇到建构筑物基础或电杆、灯杆等应制定防止下沉或变形措施后方可施工,一般应采用钢板桩加固方法;施工地区地下水量丰富则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排水,应制定合理措施以保证地面不发生过大沉降而影响周围建构筑物使用安全;在埋有高压线地区内开挖时要求挖掘机不能在其正上方开挖,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应尽量迁移,若不能迁移应人工开挖使其外露之后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

二、施工阶段

1.沟槽开挖与支护

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在沟槽开挖接近尾声时,应迅速做好管道基础准备,迅速摊铺碎石和浇筑混凝土基础,不使沟底土基暴露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砂砾垫层按规定的沟槽(垫层)宽度铺设、摊平、压实。铺设结束后,在铺好的砂砾垫层上浇筑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的级配由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人员按设计规定的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基础浇筑采用钢模板立模,管道基础第一次浇筑成水平形状,待安管后再浇管座。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后,再用平板式振动器振平及抹平,基础浇筑完毕后2h内不得浸水,并进行养护。

2.管道安装

(1)管材的选用和检查

管材及主要配件由选定的合格制造商提供。管材进场后,由施工方材料工程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验证。当外观检查不能确保管材的质量时,进行内、外压试验。进场的管子必须是经过专业实验室批量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的产品。

(2)下管

垫层平基验收合格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即可安管。在施工时,排管前做好清除基础表面污泥、杂物和积水,复核好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与标高。排管自下游排向上游。

下管采用人工和8t以上汽车吊相配合。吊车沿沟槽开行至距沟边缘2m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铺管时,将管节平稳吊下,用手拉葫芦吊将管子平移到排管的接口处,用人工安排放置,调整管节的标高和轴线,使管子平顺相接。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人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

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人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坡,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管道铺设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管座及接口施工。

(3)安管方法

①平基混凝土应在验槽合格后及时浇筑,终凝前不得泡水,并应进行养护。

②平基混凝土的高程应严格控制,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应超过10mm。

③平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直接下管。

④安管的对口间隙为10mm。

⑤浇筑管座混凝土前平基应凿毛冲净。

⑥平基与管子相接触的三角部分,应用同等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软灰填捣密实。

⑦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应两侧同时进行,以防将管子挤偏。

(4)接口方法

①操作程序

基础和管口凿毛洗净,浇筑管座混凝土,将加工好的钢丝网插入管座的对口砂浆中,勾捻管内下部管缝,上部内缝支托架叶抹第一层水泥砂浆,按钢丝网片,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勾捻管内上部管缝养护。

②操作要点

抹带尺寸为:带宽200mm,带厚25mm,钢丝网宽度180mm。抹带前先刷一道水泥浆,然后安装好弧形边模。

第一层砂浆厚约15mm,抹完后稍凉有浆皮儿出现时,将管座内的钢丝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部搭接处用钢丝扎牢,钢丝网头应塞入网内使网表面平整。

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初凝后赶快压实。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护 (5)检查井、截门井施工

市政给排水检查井施工容易出现基础尺寸及高程偏差较大,井壁砌砖通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抹灰面起鼓发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在检查井及截门井施丁中应尽量避免带水浇筑垫层和基础,并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并待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砌砖施工;井壁砖砌筑应保证竖直度,不得有通缝,灰浆饱满,砖缝平整,抹面要压光,不能有空鼓、裂缝现象;污水检查井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内顶相平,下半部分是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上半部分与两侧井墙平行,其宽度与主管管径相同,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半径相平,流槽形状应为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井内踏步若为灰口铸铁材质必须保证其安装牢固,污水井内踏步必须刷防锈漆,井盖安装时必须保证井圈座浆饱满,井盖与井圈配套,必要时采用重型井盖。

三、竣工验收阶段

1.闭水试验

(1)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管道及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回填且沟槽内无积水;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渗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

(2)闭水试验的方法

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 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 上游段试验完毕, 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水。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 带井试验, 每3个井段由施工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 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 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 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 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闭水试验标准的判断

满水浸泡时间不小于24h,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 观测管道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时, 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 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实测渗水量应小于表1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2. 土方回填

应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内部不能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块及硬土块,回填土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进行回填前应对土壤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检测其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回填时应保证槽内无积水,并不能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及有机物;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不大干30cm.在夯实后对每层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回填,并同时对管道两侧进行回填保证两侧高差不大于30cm;最终保证管沟胸腔部位密实度不小于90%,管顶上50cm范围内部位密实度应处于85%-90%之间,再向上部回填士密实度应同路基密实度相同。

四、路面恢复

(1)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h-3h,在水泥稳定砂基层上用汽车式沥青喷洒机浇洒透层沥青;在与路缘石、雨水口等其他构筑物侧面浇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液体慢凝1号或2号石油沥青或用60号石油沥青与汽油掺配而成。在路面接搓或与检查井、雨水口接触处应涂刷一层薄沥青。在铺筑过程中现场应设1人—2人来回检查,防止车辆、施工人员及其他机械碰撞支撑杆或钢丝。摊铺前将熨平板预热1 5 min-20 min,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应使高度为各层的厚度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使熨平板与路面横坡一致,然后在全宽度范围内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当接着已铺好的沥青层铺筑时,应量出横缝处新铺路面的实际厚度,再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确定在已铺路面上应垫的高度。再在全宽度范围内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开始摊铺时,逐车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应不低于130℃。调整摊铺机的振夯频率及振幅,使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80%以上的初始密度。

(2) 沥青混凝土碾压。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壅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边缘、接头等,应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趁热压实。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驾驶员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检查。压实完成12h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发电企业;碳排放权;效率与公平;模型

1.引言

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激增,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电力行业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8.76%,如何在电力行业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对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尤为重要。

根据科斯第二定理,不同的产权界定方法对市场机制下环境资源能否优化配置的结果起着决定作用[1]。由于在总量控制目标下,碳排放权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企业分配得到的初始碳排放权将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还可能会引起企业对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因此,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碳排放交易的首要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部分研究,文献[2]以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为目标,从公平与效率两个角度指出发展中国国家必须坚持碳排放权人均分配的原则;文献[3-4]通过研究国际上现行的碳排放权分配制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免费分配为主,少量拍卖为辅,逐步过渡到全部拍卖的分配方式;文献[5-6]分别以多区域CGE模型和零和DEA模型为手段,对我国区域内分配制度与欧盟现行的分配制度作了评价;文献[7]结合电力行业区域不平衡性建立了两级分配机制,并建立了相应模型。

目前针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研究都比较宏观,针对具体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可操作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效益和公平的发电企业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优化模型,以期获得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公平性的优化分配方案。

2.基于效益和公平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优化模型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和运行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建立初期一般都是以“祖父制”原则为基础,以历史排放量为基准,向市场参与者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基于历史排放量的免费分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免费分配并不能体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促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为了在满足公平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本文将社会效益融入到初始分配中。

2.1 社会效益化最大化

一般而言,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政府是初始排放权分配的主体。对政府而言,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优的经济效益实现本行政区域内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设某一区域内,规划年某地区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共有家发电企业,为企业获得的初始碳排放权数量。由于发电企业的排放量与其发电量成正相关,进而与经济效益也成正相关,因此,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都可以表示为以为变量的函数。设机组的经济效益为,发电量为,售电收入为,有,发电成本为,减排成本为,有,为企业分配到的初始碳排放权的市场价值。

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均为的二次函数。

政府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过程中,并非完全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依据,而是会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如鼓励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政策下,会限制小机组和小火电。因此,政府在依据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时,会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偏好,即会设定一个分配系数,以实现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的目的。设企业的分配系数为,有:

因此,社会效益最大化可以表达为,

政府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分配系数设定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权重方案。因此,设共有K种权重方案,则企业的其中一种分配方案可以表示为。

2.2 社会不公平最小化

基于历史排放量的祖父制分配方法中,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依据仅为企业的历史排放量。而作为一项政策性工具,排放量的初始分配应该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即历史排放量应仅做为分配依据的一部分,其在分配决策中的决定作用仅占一定的权重,这样才能使分配更能体现公平性、效益性和有效性。

设综合考虑历史排放量和其它因素的初始排放权分配方案为,设企业的历史排放量为,在政府分配决策中所占权重为,设依据其它因素分配的初始排放权为,在分配决策中所占权重为事实上,是分配方案的一种完全公平的方案,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在现实的分配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实现绝对公平,而只能使分配方案与理想方案最接近。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是实际的分配方案中初始碳排放权。

2.3 综合分配

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不公平最小化都是政府在进行初始碳排放权分配决策中想要实现的决策目标,但效率和公平两者不可能同时实现。因此,引入权重,表示社会效益在政府进行分配决策的权重,表示社会公平在政府进行分配决策时的权重。当时,表示政府只考虑社会公平,不考虑社会效益,当时,表示政府只考虑社会效益,不考虑社会公平。政府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决策可以表述为:

3.结论

(1)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碳排放交易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历史排放量的分配方案虽然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但是不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2)本文基于效益与公平的原则建立了发电企业碳排放权分配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兼顾效益与公平,其分配方案为前两种分配方法的居中方案。

(3)模型中企业分配系数及效益与公平系数都为政策性系数,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这两个数值来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袁溥,李宽强.碳排放交易制度下我国初始排放权分配方式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27(3):78-82.

[2]王伟中,陈滨,鲁传一等.《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2002,17(6):81-85.

[3]韩璐.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姜晓川.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5]林坦,宁俊飞.基于零和DEA模型的欧盟国家碳排放权分配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36-50.

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Taking D Group as a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which is a carbon management compan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D Group in the domestic carbon trading market, then designs suitable solution for carbon emissions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or D Group, including management ideas,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关键词: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碳交易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centralized management;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44-03

0 引言

国际社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直在作出努力。1997年签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确立了缔约国中发达国家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和减排、限排义务[1]。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进行强制减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未来国内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环境约束问题和进行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并开始尝试强制减排[2]。国内的大型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化运作的企业如何对自身的碳排放进行管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实行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将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3]。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相关政策有: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等国内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并要求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碳排放权试点交易。

2014年1月13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以2010年为基准,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或以2010年为基准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五千吨标煤)的企(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报告该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此项通知发出的目的在于尽快建立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为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工作提供基础支撑数据。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主要为框架性的文件,明确了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2015年将为国内碳交易市场准备阶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表示要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1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2014年的中国碳交易市场不仅在试点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努力推陈出新,而且随着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开始拉响号角[4]。我国若能成功设计并启动碳交易市场,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也有助于提升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还能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重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

截至2015年底,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已经全部启动,20余个行业、26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试点,年排放配额总量约1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碳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已经完成了2次碳排放权履约;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排放配额交易约6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交易额约为23亿元。

目前国家碳交易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D集团公司概况

D集团公司是2002年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国有发电企业集团。主要经营范围为:经营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由集团公司拥有的国有资产;从事电力能源的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及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新能源项目开发等。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以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为基础的三级责任主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2.2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现状

集团公司在国内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辖区内,分别在广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和深圳市各有一家电厂被纳入当地控排企业名单中。2013年度合计分配到的配额为2350万吨,配额获得数量较企业实际排放数量均有少量富余,4家企业均已在2014年完成2013年度排放量的履约,并在2015、2016年分别完成了2014、2015年的排放量履约。

CCER项目开发方面,目前已有13个风电项目、2个水电项目在国家发改委自愿减排信息平台备案,其中1个风电项目的减排量已获得核证和签发,并以10元/吨的价格出售了部分减排量给另一家机构投资者。在开发中的CCER项目20余个,这些项目都将起到为集团公司降低减排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

2.3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 管理架构和管理层级不明确

目前集团公司没有明确的碳排放管理架构,纵观整个集团公司,仍以发电为主营业务,对碳排放管理这一新兴业务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碳排放管理目前暂由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主管,这项业务不属于该部门的传统管理职责范围,同时发展规划部也不是专业化、具备碳交易相关背景的部门。该部门目前以行政命令、发放通知等形式对整个集团的碳排放管理业务进行指导,使得各下级单位只有转发的作用,直到相关通知发放到各基层企业。

2.3.2 缺乏统一的管理流程及制度

正因集团公司没有明确的管理架构,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也非常欠缺。集团公司层面目前指定的发展规划部中,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在传统管理职能中发挥相应作用,并没有专门针对碳排放管理的流程和制度。这就造成了在执行层面缺乏相应指导、无法统一管理的局面。

2.3.3 基层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储备

发电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是一项新兴管理内容,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于集团公司的各个基层火力发电企业而言,他们作为碳排放市场的参与主体和执行主体,很有必要对当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非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企业,对于碳排放管理的相关概念还不是很充分,更无从谈起相应的技术储备了。这对以后各个基层发电企业参与到全国范围的碳排放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3 D集团公司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方案设计

3.1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架构

本文针对D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集中化的碳排放管理架构。集团公司内部碳排放管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或子公司来实现,在参与碳市场的职能上需要获得集团最高管理层的授权。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应至少包括碳资产管理部门、碳排放管理部门和低碳技术管理部门。集团公司建立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架构如图2所示。

3.2 碳排放管理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3.2.1 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和职能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营业务部门包括碳资产管理部、碳排放管理部和低碳技术管理部,根据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和大型国有企业的特点,还应设置财务部、商务合同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等部门予以保障和配合。主要业务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如表1所示。

3.2.2 业务部门主要工作内容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工作从最基础的排放数据管理入手,逐步完善管理系统,保证D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低成本完成履约,并发现集团内部减排投资、购销优化和外部减排投资的机会。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有:

①配额申报。对于公司的控排类火电企业,应通过前期碳盘查工作摸清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现状,并开展定期的排放报告工作,对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控排企业进行第三方核查以完成履约并确定每年度的配额发放数量。

②CCER项目开发。对于公司的新能源类型发电企业,可以参与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成功开发出的CCER可用于火电企业抵消碳配额,也可以为新能源企业创造额外的收入,应尽早进行优质项目的开发工作。首选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准入门槛低且市场比较欢迎的可再生能源类项目,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项目,以抢占市场先机,尽快降低集团公司履约成本。

③履约交易。根据公司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获得配额数量和持有、潜在的碳抵消额数量,可以确认企业的履约能力,并根据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制定公司下属各企业的具体交易策略。

④配额/抵消额管理。在国家层面碳市场建立和规则确定的过程中,可建立公司层面的配额/抵消额管理体系,利用可再生能源企业产生的可抵消的排放量对冲集团公司火电企业的配额,形成集团内配额与抵消额的平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之后,其碳交易价格代表的是全社会的最低平均减排成本,因此任何低于此成本的减排都将带来总收益的提升,通过推动减排成本低于碳价的项目实施,可产生更多配额盈余和资产溢价。

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业务部门工作内容如图3所示。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D集团公司面临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问题,提出了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D集团公司而言,充分发挥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集中化管理作用是应对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核心举措。随着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完善,电力行业势必会被作为重点控排行业纳入其中,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对电力生产、管理和运营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发电企业必须将参与碳交易工作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积极规划,建立专门的碳排放管理公司对于集团化运作的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阴俊.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刘潇.碳资产管理及其在中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1.

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4

长期以来,珠三角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相当严重。2012年,珠三角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珠三角河口大部分海域受到重度污染,21%的江河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比2011年的数据发现,重度污染的比例有所上升;城市降水中酸雨频率达37.4%,电厂、工业锅炉、水泥、陶瓷等排放的氮氧化物的脱硝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低碳政策分析

1.国家层面相关低碳经济政策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使珠三角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走低碳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共识。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于1992年共同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6月,我国正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决定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湖北、深圳和广东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2012年国家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碳交易活动正成为国内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2013年3月,《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启动征求意见。2.广东省及其他6个试点省市低碳经济政策比较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保持碳交易基本框架的同时,各个试点有其不同的特点。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举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仪式,公布了《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广东碳交易已经从制度设计阶段全面转向实际操作阶段。根据《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产品以碳排放权配额为主,即由政府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量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益额度。政府向控排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对控排企业碳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控排企业按照所获配额履行控制碳排放责任,并可通过配额交易获得经济收益或排放权益。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广东有21个地级以上市,区域覆盖面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且行业种类多、差异大。广东版的碳交易方案,结合广东特色,尽可能涵盖主要的排放行业,并率先探索省内不同区域之间开展交易的可行性。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框架主体界定方法加入了总能源消耗量这一指标,企业纳入碳交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高出北京1倍。《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工业行业中,2011-2014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将被纳入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范围。目前,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尚处在第一试点试验期(2012年-2015年),在此期间实施碳排放信息报告的企业范围是广东省行政区域内2011年-2014年任一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研究将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重点企业纳入碳排放信息报告范围。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的企业(控排企业)范围是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工业行业中2011年-2014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十二五”期末力争将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纳入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范围。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有关情况,广东省2010年可纳入“报告企业”范围的工业企业共1851家,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805.41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4.8%,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6.8%。其中,可纳入“控排企业”范围的工业企业共827家,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2%,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

三、低碳经济政策对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

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5

背景

2011年7月15日,国际海事组织C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2次会议通过了“新船设计能效指数”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EEDI两项标准。这是IMO历史上首次通过适用于所有国家船舶的,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强制性能效标准。

2012年2月,就在26个国家代表齐聚莫斯科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欧盟刚刚承诺将“有条件暂停”航空碳税法规部分内容的时候,欧盟财长会议却提出将在2012年6月份增加“航海碳税”,制定出全球航空和航海运输行业碳排放税的征收价格单。“航海碳税”的提出,令人感觉欧盟的反应似乎正在情绪化。

2012年3月2日,国际海事组织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3次会议落幕。作为联合国主管海运事务的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引入市场机制治理全球航海碳排放。但各方代表争执不下,依然没能达成统一意见。国际海事组织的计划是,争取在2015年之前,确立市场机制措施以控制航海业的碳排放。

2012年10月,在航空碳税遭遇阻力而“气急败坏”的欧盟称,将在2013年引入一项针对航运业的措施,用以监控、核查和报告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上述措施是建立未来可能的市场机制的第一步,这些市场机制包括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声明还指出,如果在2013年1月1日之前,在航运业碳减排在IMO层面没有达成共识,那么欧盟将考虑立法,将航运业纳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从而削减航运业碳排放。

“航海碳税”迈出第一步

欧盟委员会于2014年11月27日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的法案,这是首个针对航运业碳排放的监管法案。该法案要求船舶监测其碳排放指标,监控影响气候变化的污染物指标。虽然该法案内容并未明确要求加收“航海碳税”,但欧盟官员称该法案是走向“航海碳税”的第一步。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数据,国际航运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的3%。据估计,若没有进一步的监管出台,这一数字将在2050年蹿升至18%。

碳排放管理方案范文6

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使“低碳”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社会各界无疑需反思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碳排放问题。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为实现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减排承诺,正在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碳排放计量体系,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国内相关学者已对某个较大行业的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如纺织服装行业、钢铁行业[1-2]等,但却未深入到某个具体的中小企业当中去。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尤其在沿海地区,以生产小商品或为龙头企业提供提供零配件为主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依靠其供需关系稳定、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成为主要的致富道路之一。但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在高耗能行业中,中小型企业比例数量达95.24%以上,有的行业甚至达99.56%[3]。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家庭为单位组建从事简单加工工作,以住宅为生产场所,采用融业主家庭及雇工宿舍和车间、仓库为一体的“三合一”生产模式,节能技术水平低,能源管理漏洞多,近年来导致环境问题突出,属于典型的低碳意识浅薄的中小型企业。

从理论上讲,企业低碳减排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撑。目前,在各部门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各项低碳减排措施中,对于生产现场控制技术考虑较少。而企业要想达到低碳减排的良好效果,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现场控制是低碳减排的重要环节。工业工程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不仅创造了精益生产这种科学的生产方式,而且能够对生产现场的节能减排进行有效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环节的科技抓手[4]。尤其是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来说,由于本身资金缺乏,高新低碳技术较难引进,加之机械设备化程度不高,大多操作由操作人员手工完成,这样,企业则更需要依据工业工程思想,进行现场控制,改善并规范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低碳减排。

1 基于碳足迹分析的碳排放源识别

碳足迹是指对某一产品或活动在生命周期内直接及间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度量,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国内外对于碳足迹的研究已经开始,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穆图(Muthu)[5],李(Lee)等[6],克兰斯顿(Cranston)和哈蒙德(Hammond)[7],艾切莱(Aichele)和菲尔博梅伊(Felbermayr)[8]等从供应链、产品和城市等角度对碳足迹进行了研究。而目前主要使用的碳足迹分析方法可以分为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混合生命周期评价[9]。

基于工业工程思想,根据家庭作坊式企业产出的零配件大多加工工艺简单且多以零件加工流程作为生产管理单元的这一特点,再结合低碳制造再造模式的流程的提出[10],笔者认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较合适。该文以某乡镇私人小型喷塑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拿到订单和原材料后喷塑加工单位批量零件(1100个)到最后的包装存置这一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分析以识别碳排放源。

1.1 碳足迹初步分析

碳足迹分析的初步分类和过程见表1。

1.2 根据企业核算GHG协议进一步分析

“企业核算 GHG 协议”出于核算目的定义了三种不同的核算范围[11],具体见表2。

因此,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原则中的相关性和完整性原则,在对某一具体企业进行碳核算时,应诚实地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全面、准确和一致的核算,这样利于制定最低碳排放限度。而家庭作坊式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除零件加工过程主体消耗传统能源煤炭、电能外,员工通勤、工作环境条件的提供等均需耗能。例如:整个厂内由于通风不佳,各工位都有耗电能较高的大风扇;厂内采光不佳而多采用人工光源。此外,该企业集工厂、办公室、家庭住房于一体,在喷塑加工单位批量产品时,除工厂本身能耗外,还伴随着办公室能耗、家庭能耗等。这些在碳核算时都不应排除。

1.3 该厂碳排放源范围的识别与核查

基于上述分析,最终梳理出该厂在加工单位批量零件过程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如表3。

2 基于工业工程对碳排放过程的改善控制

一般来说,生产现场的浪费包括不必要的工序、员工的不必要调动、生产工序的等待等。任何形式的浪费都是低效率、高耗能、多排放的表现。根据上述碳足迹分析及碳排放清单,该文截取单位批量零件喷涂过程中的喷涂环节,对这一碳排放过程应用联合操作分析、动素分析、双手操作分析、5W1H提问等工业工程中的研究方法对该环节进行工作研究,发现每一位操作工人作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ECRS原则,增加合理的工位器具以及消除其不必要的浪费,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以达到对碳排放过程的改善控制这一目的。

2.1 改善前对喷涂区工作现状的描述

喷涂过程由三位操作工人完成,其任务是将零件表层喷上所需颜色的喷粉,而喷粉是操作工人按一个喷枪喷出的。由于该厂规模较小,所购置的喷房前面只有一个工位,目前喷涂区布局见图1。喷粉由操作工人乙完成,另外两位工人分别负责在零件挂钩及将零件挂至流水悬挂线上。经调查记录,改善前,完成单位批量(1100个)零件的喷涂时间约为363 min,其中完成1个零件的喷涂甲需8.1 s,乙需5 s,丙需6.7 s。

2.2 相应的改善方案

(1)在改善方案中,合理改变喷涂区布局,避免甲在乙背后操作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同时改变喷房的放置方向,使其与流水悬挂线水平,方便操作人员快捷工作,改善后的布局如图2所示。

(2)添加工位器具,零件在运入喷涂区前则已被挂至工位器具上,在人因角度上符合甲工作的灵活性,避免甲弯腰从地面拾取零件从而方便零件的挂取。

(3)重新设计挂钩,中间的钩子与横杆固定住,而左右两边的钩子通过小铁圈与横杆套住,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两者的间距,使得操作人员甲可以同时拿起左右两边的钩子,用两个钩子同时挂取两个提前摆放好的零件,再将其挂到喷房内,左右手可操作平衡;喷房内可设置左右两边两个喷枪,操作人员乙左右手同时喷涂两个零件;操作人员丙可左右两只手同时进行工作,握住横杆两边,将上边固定住的挂钩直接挂在流水悬挂线的T型棒上,减少手的闲置状态。前后挂钩形式如图3、图4所示。

(4)重新设计喷枪,原喷枪只有一个喷口,改善使其为360°的喷头形式,如图5所示,操作人员乙则可左右手各持一个喷枪,从而在相同时间内完成两个零件的喷涂。

2.3 改善后的作业时间测定及前后评估比较

测定得到,改善后,甲的作业时间减少了(8.1-3.54)/8.1=56.3%,乙的作业时间减少了(5-1.11)/5=77.8%。丙的作业时间虽未减少,但左右手动作可以平衡,同时可以完成2个零件的悬挂。那么,完成2个零件的全部喷涂工序时间为3.54+1.11+6.7=11.35 s,完成单位批量零件即1100个的总时间则为6242.5 s,合约104 min,比改善前减少了(363-104)/363=71.3%。

3 改善前后整个碳排放过程能源消耗的时间情况

根据排放清单来看,在喷涂区所耗用的时间减少则意味着完成相同数量零件的喷涂所涉及到的无烟煤、员工通勤、工业用电、工业及生活用水等耗能造成的碳排放减少。

再从拿到订单和原材料后喷塑加工单位批量零件(1100个)到最后的包装存置这一整个过程考虑,根据调查记录数据,整理得到改善前后相关工序具体所涉及到的能源消耗的时间情况,即各类活动的持续时间如表4所示。

4 改善前后的碳核算及碳排放量对比

4.1 碳核算方式

按照ISO14064标准,组织在梳理出排放清单后,再根据各项内容的活动数据及其相应的排放系数,进行各排放源的排放量测算,然后汇总得到该厂在核算期内的总排放量。改善前后完成单位批量零件的碳核算情况如表5所示。碳核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某一活动的碳足迹;为该喷塑加工过程中第i类活动的活动水平数据(质量/体积/千瓦时/千米);为排放因子(每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排放因子由IPCC指南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件《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中公布的能源发热量系数值进行折算以及根据该厂的实际情况估算所得。

而活动数据则根据时间比例关系,将该厂月耗能量或小时消耗量转化为在该喷塑加工时间段内的消耗量。活动水平数据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i类活动单位时间耗能量;为第i类活动的持续时间。

4.2 改善前后碳排放总量的对比

根据《PAS2050规范》非实质性排放排除在外,即占排放总量不到1%的任何单一来源未在表5中列出。

则可得到,该厂在加工喷塑单位批量零件过程中,在未应用工业工程的工作研究改善前,碳排放量为141.155 kg,而改善后的碳排放量为63.055 kg,降低了55.33%。对于多批量零件的加工喷塑,累计减少的碳排放量将是相当可观的,这必然得益于工业工程的工作研究及相关改善方案。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