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对策;辽宁大连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48-02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for Agricultural Waste in Dalian City
LIU Wei-wei
(Dalia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Liaoning Province,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and it relates to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everal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waste utilization,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in Dalian 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agricultural waste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lian Liaoning
近年来,在农业资源化利用方面,农业废弃物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农业废弃物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们的健康等后果。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及其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继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提出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
1 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现状
1.1 肥料化技术
肥料化利用是一个由集发酵后还田利用、直接还田利用、生产有机和无机复合肥等方式综合利用的生产技术[1]。直接还田如秸秆和粪肥直接还田等。发酵还田通过有机垃圾处理等方法,进一步加工成有机复合肥料。
1.2 饲料化技术
饲料化利用也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方面。农业废弃物可以分为农业和动物性废弃物。通过沼气化及堆肥化技术处理转化植物纤维性的废弃物,使其加工成为微生物蛋白产品。堆肥技术是指将不稳定的有机质利用微生物作用加工成较为稳定的有机质的技术[2]。
1.3 能源化技术
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秸秆气化等技术是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方面的主要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沼气发酵系统研究、生产乙醇燃料技术研究、直接燃烧秸秆供热技术研究[1,3-6]。
1.4 材料化技术
如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高纤维性植物废弃物生产纸板、人造纤维板、轻质建材板等材料;利用玉米渣等制取膳食纤维产品等方面技术[7-9]。
1.5 综合生态化技术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农业废弃物的多重循环以及多次转化,例如猪―沼气―果园模式等,最终实现提高整体效益和废弃资源利用率的利用技术。
2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
2.1 农村秸秆资源产生量
2008年,从秸秆产地分布来看,庄河市秸秆产量最大,达到65.87万t,占秸秆总量的31.83%;瓦房店市秸秆产量55.87万t,占秸秆总量的27.00%;普兰店市秸秆产量51.64万t,占秸秆总量24.96%;金州区秸秆产量24.29万t,占秸秆总量的11.74%;旅顺口区秸秆产量4.87万t,占秸秆总量的2.35%;其他地区秸秆产量4.38万t,占秸秆总量的2.12%。
2.2 农村秸秆利用现状
目前,大连市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商业利用、食用菌生产利用等。大连市每年可提供剩余秸秆资源约87.29万t(42.19%)。大连市的秸秆可利用资源密度约为2.61 t/hm2,人均可利用秸秆资源占有量约为299.97 kg。
2.3 沼气工程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0 399户,总数达到10 190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33处,总数达到320处。
3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秸秆综合利用率低
大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到60%,秸秆主要作为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大牲畜饲料、有机肥料,少量用作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秸秆饲料商业化利用率较低,秸秆直接饲喂等传统利用方式仍然占主导。
3.2 设备和技术较传统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是方法陈旧,延续老的传统方法,创新较少,其中秸秆的利用还保持着直接焚烧还田的传统方法,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并造成大量的污染,目前大连市农业废弃物利用的设备和技术较传统,缺乏先进的利用技术。另外,一些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生产用设备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和发展的需求。
3.3 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善
目前大连市关于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人们的资源化利用相关意识也不强,更没有对农业生产进行农业废弃物分类收集及其资源化利用设施的统筹规划,并且农业资源化利用相关体系建设不健全,相关政策仍需完善。
4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对策
4.1 推广多种技术领域
大连市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利用,提高利用率。大连市应重点推广的技术领域为:秸秆青贮(黄贮)饲料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通过多种方式,逐渐转变秸秆的粗放利用方式,更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
4.2 开发利用秸秆生物质能源
大连市属于能源匮乏型城市,所需能源资源全部需要从外部输入。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大连市农村地区的秸秆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大连市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农村环境。应重点推广干馏裂解法秸秆气化技术。生物质秸秆燃气就是将废弃的秸秆经过专业的设备转化成为可燃气体,可供给用户使用,生物质秸秆燃气可以利用农田里的秸秆进行加工,统一规划,集中供气。
4.3 大力开发和应用沼气技术
推广应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户生活热源问题,还可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继而降低生态污染,改善农村卫生差的现状,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同时利用沼气发酵技术,其副产品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少施化肥农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达到节能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7]。
4.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策补偿或资金补偿等方面应该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从而推进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高效有序的发展。积极组织科研机构进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增加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创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得产学研相结合,既保护环境,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5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加大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深入研究农业废弃物的相关处理技术,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利用成本。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集成,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5 参考文献
[1] 彭靖.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794-798.
[2] 孙振钧,袁振宏,张夫道,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资源战略研究报告[R].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004.
[3] 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69-173.
[4] 李建政,汪群慧.废物资源化与生物能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胡明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57-759,767.
[6] 卞有生.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 吴创之.欧洲生物质能利用的研究现状及探讨[J].新能源,1999,21(3):30-35.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 逆向物流 正向物流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逐渐将现代物流理念的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上。如何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化,如何寻找和维系具有战略关系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无论是上游的供应商,还是处于下游位置的顾客,都需要认真考虑。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利益外,更需要考虑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利益。在这种唇亡齿寒的模式下,企业必需要有整体的概念,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企业模式――供应链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不仅应该包含正向的物流运作而且应该包含逆向的物流运作,只有包含逆向物流的供应链体系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在如今这样信息技术掌控的时代,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企业伦理道德的呼唤,原先被忽视的逆向物流逐渐被重视。如何有效地利用逆向物流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维系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水平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逆向物流的产生
第一,来自顾客的退货行为(Return of Goods)。任何企业,即使是包括全球500强在内的跨国公司,都会面临顾客的退货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朝着全球化方向运作,纯粹的本国制造和物流活动已颇为少见,大规模的生产和配送运输及存储环节都会造成商品、半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缺陷和瑕疵,造成递送商品的错位等,这里不仅有人为因素,亦受制于非人为因素。即使是更加精益化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作,也会有一些误差的出现。常见的退货原因有:存在质量问题;数量有偏误;错误的递送对象,等等。从零售终端来看,这种现象的比率较高,如顾客购买手机、DVD影碟机等都可能出现正常退货的现象。逆向物流执行协会在一份调查中发现,1999年全球圣诞节后的顾客退货额高达6 亿美元,2000年圣诞节后的退货额则高达10 亿美元。现代物料搬运杂志(Modern Materials Handling Magazine)估算的2002年退货额更是达到110亿美元。
第二,来自供应商的产品召回行为(Product Recall)。产品召回制度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汽车行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对缺陷汽车召回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在欧洲,许多欧盟成员国实施了专门的法律,要求制造商在知晓其产品存在缺陷后采取措施进行召回。2000年是世界汽车业界的“汽车召回年”。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三菱汽车公司、瑞典沃尔沃、日本马自达、韩国现代下属的起亚公司、标致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都相继宣布,因各种原因其各自生产的汽车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在全球召回汽车。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地位的上升,消费者权益增加,产品召回现象从最初的汽车、电脑迅速蔓延到手机、家电、日用品等各行业。为了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来降低召回损失。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供应商产品召回参考文件(Product RecallA Guide for Suppliers),方便供应商查询。
第三,来自国际和法律的环境保护因素(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企业被迫承担起更多回收产品的责任。在美国,垃圾填埋场的数量急剧减少,而相应的填埋费却持续上涨,而且允许使用填埋方式的产品数目由原来的7683个减少到1993年的5345个,1995年更降至3518个。在德国,1991年的包装条例强制工业企业回收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以期达到法律的要求。
第四,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也逐步得到显现,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其中Cohe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企业使用再制造方式的话,一年可以节省40%-60%的成本。
二、逆向物流的涵义
最早提出“逆向物流”这个名词的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他在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更精确地说,逆向物流是为了回收价值或适当处理的目的而从他们的典型的最后目的地移动货物的过程。逆向物流也包括处理因损坏、季节性库存、重新进货、抢救、召回和过量库存而退回的商品;还包括再生利用计划、危险材料计划、报废设备的处置和资产恢复。
Carter and Ellram定义逆向物流为:公司通过再循环(recycling)、再使用(reusing)以及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使公司可以有效率地达到环境保护的过程。Carter and Ellram认为逆向物流狭义的定义为通过配销的网络系统将所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的过程。但是以逆向物流广义的定义而言,逆向物流还包括减少正向物流中使用的物料数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回收的物料数量和使产品能够再使用以及更方便地进行再循环处理。
Rogers等的逆向物流定义是:为重新获取产品价值或使其得到正确处理,产品从消费地到来源地的移动过程。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GB/T18354-2001)标准中,将逆向物流分解为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大类: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综上所述,狭义的逆向物流是指对那些已经废弃的产品再制造、再生以及物料回收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经常是由于环境或产品已过时的原因。而参与逆向物流的公司通常不属于原来的物流系统。广义的逆向物流除了包含狭义的逆向物流的定义之外,还包括减少使用资源,而通过减少使用资源可以达到废弃物减少的目标,同时还能够使得正向以及逆向的物流更有效率。
三、企业逆向物流系统结构
由于逆向物流活动主要由正向物流活动的延续而来,因此在探讨逆向物流系统架构时必须同时考虑正向物流及逆向物流。企业逆向物流系统结构同时包含了正向与逆向物流的全程序流程,流程各阶段都有可行的逆向物流管理方案,其中要项如下:第一,原料供应商,指原物料供应厂商。原物料除了制造过程中需求的必须使用原料外,还可能采用再生物料、初级或次级再生物料,如再生的纸浆、金属等。第二,生产厂商,指生产或制造商品的厂商。生产原料可采用原物料、再生物料、或采用物料替代的方式,以达到源头削减,甚至减少废料的目的。制造过程中采用可再用的工具或器械,生产过程剩余的废弃品或物料可以进行适当的资源回收,并在制造过程进行当中可以考虑资源复生的方式。第三,物流中心,可以用二次包装进行理货等作业,另外可以用废弃物分类的处理方式,达到资源回收的效益。正向物流:从原料供应商(初级再生物料次级再生物料再生物料)到生产厂商(再生物料原料替代减废资源回收复生源头削减再用)到物流中心(废弃物分类再用包装资源回收)以及运输(再用包装资源回收减废)最后到消费者(废弃物分类资源回收)。逆向物流:从消费者(废弃物分类资源回收)到逆向物流中心(资源回收废弃物分类再用)再分别到处理(回收再生掩埋焚化)以及生产厂商(再生物料原料替代减废资源回收复生源头削减再用)。其中逆向物流中心(资源回收废弃物分类再用)与原料供应商(初级再生物料次级再生物料再生物料)之间逆向物流。第四,消费者,商品消费大众在日常的生活中,采用正确的废弃物分类,甚至进行资源回收等活动,一方面可增加资源的复生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废弃物对于环境的冲击。第五,逆向物流中心,指为处理逆向物流活动(包括退货处理、维修等)所设置的仓储设施。可运用再用策略、废弃物分类,达到资源回收的效果。第六,运输,运输在物流作业中只扮演着物品移动及储存功能,在移动及储存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再用包装、减废策略,并配合资源回收,以兼顾环保与经济效益。第七,处理,在废弃物处理的方式上,其中某些种类,可以通过回收或再生的方式来取得经济价值或效益;另外一些低价值的种类,可以采取适当掩埋或焚化的方式来处理。
通过以上兼顾正向与逆向物流各阶段的逆向物流管理方案,再配合产业特征,企业可评估与研究如何进行逆向物流活动,以取得最佳的执行效果。
四、管理逆向物流存在的困难
从信息获得的角度来讲,许多企业不容易获得可以正确分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的信息。因为这些相关的信息通常都相当的分散,有的信息在公司内部,有的在整个企业链中,有的信息甚至是无法取得的。而这些必需的信息包括以下四种:关于产品组成成分的相关信息;关于产品回收数量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关于再制造产品、零件以及物料的市场需求信息;关于产品回收处理以及废弃物处置的作业信息。
对于一个包含产品回收处理的制造系统而言,有七项特征使得生产制造系统的规划控制变得非常复杂:回收产品的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性;需要平衡回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需要将回收的产品分解;回收产品所需物料数量的不确定性;需要逆向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料配合的复杂性;对于修护以及再制造作业所需的物料,其处理流程是相当随机的而且是不确定的,同时其处理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很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逆向物流在管理上比正向物流复杂得多,而究其原因在于逆向物流比正向物流增加了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恰恰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往往会使整个逆向物流的绩效变差。
五、如何管理逆向物流
鉴于逆向物流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定要有信息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持,才能使逆向物流实现规范化。在没有建成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应该从根本上控制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和包装材料,比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要素和逆向物流的需要,使得将来的回收处理和产品再制更方便;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减少退货量等。
工业同盟或行业协会在管理逆向物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将类似的很多企业联系起来共同面对逆向物流的管理,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
还有一个办法是引进第三方逆向物流来协助管理。据报道,国际物流巨头如UPS、联邦快递等公司已经进入我国并专门提供逆向物流管理服务。第三方逆向物流已经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勇建:供应链上的新元素――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实践[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3
本文还结合个案对北加以探讨。
【关键词】环境经营环境管理会计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近年来,随着人们改善自然环境呼声的提高,保护环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并由此推进环境经营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①。对此,企业必须面向环境保护采取主动、积极的行动,并努力实施技术手段与经济手段结合的环境应对策略与措施,以获得来自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公正评价,进而提升企业价值②。“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与共生。本文拟就该方法的基本机理及其应用作一探讨。
一、文献回顾
有关企业的环境经营,目前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在环境管理会计(EMA)方面。美国EMA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美国环境保护署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的有力推动。为执行1990年的《污染防止法案》,EPA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环境会计项目,旨在“促进和激励企业全方位地理解环境成本,并将其运用于决策”。2000年1月,EPA发表了一份“无浪费的绿色供应链(The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的报告,将供应链效率化,并以改善经济、环境两个方面的绩效为目的。同时,发表了一份配套的案例研究报告。此外,美国EPA对于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也发表了若干研究成果③。
在实践经验总结方面,EPA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单独的案例研究,目的是总结世界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二是案例集,尤其是对相同行业的若干公司进行的研究;三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形成的基准研究报告。后两种研究更强调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欧洲委员会(EC)于1996—1998年实施了环境管理会计的计划(Eco—Management Accounting嬲a Too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MAC)。在这项ECO—MAC计划中,调查了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动向,倡导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框架。 Bartoiomeo,M.,et aL(1999)在提交的调查与案例报告中认为,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包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环境设备的投资以及环境成本的核算等几个方面。
环境经营是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要求企业优化企业环境,节约环境资源。受EPA的委托,Tellus协会(Tellus Institute)开发出了P2/FINANCE(Pollution Prevention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这是一种从财务上评价防止污染的投资计划程序。一旦输入必要的数据,投资后发生的成本及收益的现值,可以按投资后的5年、10年、 15年的收益状况自动加以运算,也可以与备选方案作出相应的比较。此外,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开展的另一个项目是 E2/FINANCE(Energy&Environment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EvMuation System),它为一种程序,有助于为节省能源投资等的经济性评价发挥积极作用。与P2/FINANCE相比,该项目提升了能源成本的控制功能,促进了环境经营的深入。
围绕环境经营,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有关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工具,其主要特征是在传统成本会计中嵌入环境成本核算的技术与方法。如基于外部货币的环境计量成本会计(EPEA),以及完全成本会计(Full Cost Accounting)(EPA,1996)和总体成本会计(total Cost Accounting),前者是指对有关企业环境方面的行为、业务、生产或服务的影响进行的内部成本(包括所有的环境成本)与外部成本的整合活动;后者是对私有成本和投资节约额这一完全范围的长期、综合的成本加以分析与控制的活动。类似的环境成本管理工具还有很多(EPA,1995)。在环境经营方面,成果比较丰硕的国家是德国,其开发的成本管理工具,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和弹性边际成本会计(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语简称GPK)等为各国会计界人士所推崇。与德国相比,日本由于受本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成为世界上最早普及环境会计(对外报告为主)的国家。自1999年起日本政府就开始颁布《环境会计指南》,并先后于2000年④、2002年和2005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和颁布。近年来,13本也开始关注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创新活动⑤,其特征之一是由行业机构资助在企业中推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河野,2005),同时,有学者还就日本海外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包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案例进行了总结 (阪,2001)。此外,国际性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管理研究⑥。
我国一些学者,如盂凡利、、肖序、郭晓梅等在他(她)们的博士论文中对环境成本及相_芙的环境经营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也不计其数,如王立彦(1998)、乔世震(2002)等对环境成本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徐瑜青等(2002)实地考察了一家华北地区的火力发电厂,以预防污染发生的成本和以污染和损害补救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考察了应予以内部化的外部环境成本;同时按照环境作业分配内部环境成本。
上述学者认为,尽管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的实际情况,尚不能较细地划分环境成本作业,但是,推行环境成本计算和引进环境会计是大多数企业可以考虑的。
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运行机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通过将物料流量系统的要素数量化,依据其具有的内部透明性特征,进一步提升物料流量的经济与生态导向功能,是将最终废弃物的物料成本及所分配的间接费用等均包 括在内,并以这些全部的成本费用作为管理对象而进行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⑦1.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形成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由德国的经营环境研究所(Institut fur Management and Umwelt,IMU)首创的一种环境管理会计工具。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从宏观的物料流量会计(Material Flow Accounting,MFA)发展而来的。物料流量会计(MFA)是综合描述一个相关系统的物料流入、流出及贯穿整个系统物质输送的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它包括物料流量分析和物料流量核算⑧。MFA是基于物料流量管理的一种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技术与分析方法,它要求有系统的计算机方法加以辅助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则是分析制造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和成本中心的物料流动,从实物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说明物料流动某个环节产生何种程度排放,以及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等的成本会计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德国的一些企业中得到应用,目前已有数十家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应用,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河野,2005)。
为提高物料流量的透明度,便于成本效果的计算和评估。MFCA将整个流程中存在的物流价值与成本分为三类:
(1)原料价值与成本(物料成本)。基于这些物流数据和存量,就可开始通过价格的形式进行评估,并通过确定哪些物流是与成本相关的来决定原料成本。 (2)系统价值与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成本指那些发生在内部物流中的成本,包括所有发生在企业内部,以维持和支持生产的成本。系统成本在流程中的传递就形成了系统价值。(3)传递及处理成本(配送/废弃物处理成本)。传递及处理成本是向外部第三方支付,以使物料离开企业的成本,包括产品运输成本和处理废弃物等的成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已成为实施环境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环境经营中的决策作用十分明显。即,它从降低物料消耗的角度,使企业经营与环境管理统一,在生产的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另外,它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废弃物流动,对不同“管尾”和“管前”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做出最佳决策。所有层面的物料流量与成本核算相结合,是MFCA的一个重要特征。MFCA是跟踪通过工厂或营运场所物料流量行为的一种手段,以便将输入和输出表征出来,达到估计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目的。
2.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架构作为环境管理会计制度的一种设计,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将投人生产的原材料、能源、间接费。区分为面向环境的流量和面向废弃物的流量,在生产(工程)单元从实物量与金额两个方面加以计量,是一种面向环境经营的成本核算。如图l所示。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有关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计算,其损失是包含在全部成本之中的,若不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品率加以计算,损失就难以把握。同样地,即便财务会计将损失全部计入产品,要明确区分损失也是很困难的。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基于SAP R/3的作业成本法,其对损失的把握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环境下也仍然难以明确⑩。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按各种成本类别计算出损失,经营部门也能够由此锁定对象,通过计算出损失的工程浪费现象来发掘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原材料及能源等的有效利用需求,提出可行的成本削减方案⑧。
3.成本评价差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以图2为例,财务会计与MFCA的成本评价差异,可以依据要素类别作更详细的考察。基于财务会计的成本,在采用作业成本计算的情况下,可以划分为原材料费用、人工(服务)费用、劳务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然而,由于这磐费用中没有相对应的各种成本要素的损失评价,明确区分出各种类别的损失是相当困难的。基于财务会计的成本是将损失包含在各种要素巾进行揭示;基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成本是将损失按各要素分别揭示。
如图2所示,基于MFCA的成本信息能够揭示出按各成本要素划分类别的损失情况。此外,废弃物处理成本的损失按产品类别加以明确,这是在传统的成品率计算巾没有的分析项目,是MFCA的一个重要特征。若能够明确哪种产品的哪项工程存在问题,则将其作为目标来加以改善就成为可能。现在,MFCA的一般适应对象通常被认为是制造类企业,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便是一些服务业类型的单位或组织等也有应用MFCA的案例存在(阪,2001)。在损失计算方面,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采用的是热力学中的计算原理,即质量保存法则,计算出每个期间的差额情况。在理想的状态下,有投入(一定量的投入物),就必然会有产出(形成同样数量的生产产品或者库存)。假如没有库存,投入100单位,则产出100单位。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不同于理想状况,其差额就是损失。假如生产产品(产出)只有90单位,那么10个单位就是物料损失。
在德国的制造类企业中,企业成本构成的典型状况是:原材料占56%,劳务费占25%,折旧费等占6%,其他各项成本占13%。这一比率结构与目前我国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结构极为相近,实施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核算,就是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如通过合理化的工作,消减原材料成本中的损失比率,提高资源产出的效率。
三、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应用:以TNB制药公司为例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将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传统物料成本核算与环境成本核算有机融合,以实现环境效益最佳化、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TNB制药公司就是应用这种工具而构建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之一。TNB制药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总部在日本,子公司遍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了搞好环境经营,该公司于2005年导人了SAP公司的企业信息系统,即SAP R/3@。并且,从成本计算到会计核算,以及销售等,积蓄了所有的环境信息⑩。为了进一步使企业经营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该公司于2007年1月导人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同时实现了整个公司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相互联结与沟通@。首先,将固定资产、试药、易耗品的购入,以及其他相关的经费开支等经营业务作为购人事项纳入到物料购人体系之中;其次,收集了按环境类别划分与环境效果分配等方面的环境数据,从而能够将与财务会计连接的环境数据合理地抽象出来。实际工作中,这种抽象出来的系统环境数据从管理部门转换到环境部门,经过数据确认之后,在归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手段将这种环境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
1.物料相关成本的计算及企业医药品流量模式。为了避免风险,并使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TNB制药公司选择下属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试验⑩。计量的对象是一个生产线和一组产品,计算期间是一年,数据范围是包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等的全部流量成本(排除了物料中心的配送处理成本)。将原材料所占比率大的主力产品和主力工厂选择为样本产品和样本工厂,试验结果表明实施MFCA获得了很大的效果,同时也使研究开发及设备投资有关的费用与效果的对比关系能够提供给相关的经营负责人(管理者)。
如前所述,物料成本使用了质量保存的法则。在制药工厂,通过分子量计算来把握理论值,其与实际值的差额作为损失加以确认。虽然,乙醇等的酒精类物料最终能够100%同收,然而仍将它们按全额的方式加以损失确认。此外。
通过包装工程的主要药物的损失计算则采用理论回收率来确认损失。能源成本是水、电力、蒸汽等方面的耗费,将它们按不同部门实际耗用量在物料中心以机器丁作时间作为单位进行分配,之后将损失通过原材料的重量比来加以确认。TNB公司的成本分配与计算,设有按机器T作时间和人工劳动时间两个标准,设备费用和人工(服务)费用按机器工作时间分配,机器工作时间则按标准的机器工作小时与生产批量数之间的关系计算求得。在系统成本中,劳务费按不同的物料中心通过人工劳动时间加以确认,将损失按原材料的重量比进行确认。系统成本损失分配的基本方式是原材料的重量比(损失比率),劳务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也有必要进行同样的确认,如设备费以机械装置的折旧费和维修费为对象加以分配,在导人SAP R/3系统之后替换现行的折旧费计算的成本中心,将设备费按机器工作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物料中心。其次,将损失按下列的计算公式加以把握,并将不同物料中心的设备费用列入相对劳动时间的损失(24小时×365天)。
物料中心类别的设备费×[1一(机器工作时间/24小时×365天)]
TNB公司内部采用了传统的四班三轮换制的工作方式。据此,相当于24小时×365天来计算时间,这样一来生产能力低的工厂,若24小时中只有8小时工作,16小时就成为重大损失。试验导入时,虽然这一时间仅为最大值,然而基于原则而要求采用的原材料重量比所分配的MFCA系统化阶段,使其充分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最大值是十分必要的。其他费用,从制造间接费中扣除劳务费、能源费、废弃物处理成本中求出差额。废弃物处理成本依据TNB公司下属工厂的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分配基准的废液处理量-废液燃烧量按不同的物料中心加以计算。此外,有关配送成本属于研究对象之外的情况,在此不予以考虑(前已述及)。如图3 所示,从合成开始到精制、原药、制剂、包装是医药产品生产的连续工作环节(系统工程)。
图3表明,该工厂的工作流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物料损失。对此,该工厂的医药品流量模式中设计有同收I和回收Ⅱ这样的再利用工程。这种工程将一次性排出的物料损失的全部都作了综合利用方面的考虑,是一种通过该回收系统加以重复利用的工程。在秤量工程阶段几乎没有发生损失,此外,越是向下游工程推进损失就会越小,所以损失金额很少。
损失金额大的部分是在上游工程中的合成、精制、原药的制药工程阶段。在本项目中,流量成本表现为物料成本、系统成本以及服务关联成本(能源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合格品、物料损失、(内、废弃物)等。该工厂具体的改善目标设定为:再利用前的物料损失为9700万元,再利用后剩下5700万元的废弃物,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为2600万元。结合表1展开分析:
首先,分析物料成本。物料损失成本率是指不能一次性成为合格品的物料损失的投入成本所占成本总额的比例。
表1中的“物料损失成本率”为47.6%(228824千元÷480498千元)。它表明,假如不通过回收工程,那么47.6%作为损失被废弃了。然而,实施再利用后这一比率变成了17.5%⑩,其差额的30.1%的废弃物得到了利用,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除了以回收为目的的能源节约外,辅助原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降低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详细分析废弃物。废弃物的目标是5770万元,如表2所示,从合成开始到原药生产的制药工厂,其废弃物的损失很大。表2明确显示,作为目标的最终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的2630万元几乎全部都是在合成系统中发生的。
对此,改善的关键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修正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一方面,将样本产品使用的触媒——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控制在期初环保部门计量环境绩效的标准之上,即比以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当时,大约回收95%,剩余的部分排人大气之中。虽然这种做法在法规标准上也是符合要求的,但与业界相比,该工厂仍然处于较高值。为此,企业相关部门展开协作,即,当务之急将抑制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解决。该工厂在改善过程中,综合采用了第三阶段的局部层面方式。层面I,依据对盐类触媒的再利用削减社会环境的成本。在抑制三氯甲烷向大气排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两种方法:一是不使用三氯甲烷;二是安装回收装置。对于前者,三氯甲烷作为药的触媒是通用性较高的物料,如果能够切实地加以解决将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例如,是否可以采用酒精性触媒来予以替代,这种探讨有赖于研发部门加以推进⑩。而对于后者,通过与业界协商,达成了整体产品均安装回收装置的共同意向。2006年5月,该工厂投资1102万元新增了三氯甲烷吸纳回收装置。
作为削减三氯甲烷大气排放的经济效果,原料费用的降低体现在再利用工程上,其降低金额是45万元,由于回收装置的维护管理费为37万元,计算出差额,即经济效果是8万元。可见,收大于支,其运用成本得到了补偿。因此。在进行社会环境成本的削减过程中,针对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将其利用率提高到了 98%,这一结果大大提升了2002年公司确定的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量削减10%的目标,实际完成了削减73%的成绩。
另一方面,作为层面Ⅱ,尝试了对样本产品的医药品,采用停止废液燃烧来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负荷。有关废液的处理方法,有高温分解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 (BOD处理)。按前者处理,能源和人工费用是必须的。后者将水中的有机物依靠微生物通过氧化的方法加以分解,具有环境清理过程中运营成本低的特征。有关进行三氯甲烷触媒反应的种类,有三个品种,首先是探讨该样本产品的BOD处理。依据分离回收,采用BOD处理变更废液燃烧成为可能。其结果,计算所得的经济效果是获得200万元的废液燃烧费用的削减。在层面Ⅲ上,剩余的二个品种适用于BOD处理,该工厂的废液全部采取BOD处理的方案。在废液中也存在一部分BOD处理方法无法适应的情况,与之相关的这部分业务全部外包给外部业者处理。进一步讲,三氯甲烷本身也提升了再利用的灵活程度(这方面也带来了经济利益)。
另外,因为BOD处理设备是大规模的,所以并没有因上述的BOD处理量的追加而增加费用。由此,预测可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果,即便是2006年的实绩也有900万元。投资金额的1102万元大约一年时间同收,它表明,环境层面上的再利用能够获得财务上的经营效果。
第二,对工厂的设备进行重新规划。在该工厂,2006年4月开始在主要生产工程中依据燃烧炉设备对被排放废弃物进行了燃烧,并于2006年5月设置了活性炭吸纳回收装置。据此,大幅度减少了三氯甲烷,伴随着回收的三氯甲烷的再利用,实现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因为冷却、凝缩制造方法的变更,吸纳回收率及再利用回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其结果,有关包含三氯甲烷的废液处理方法从燃烧处理转变为活性污泥处理,于2006年5月开始应用。此外,传统的燃烧炉设备也于2007年3月完全撤离。在废弃这种燃烧炉过程中,因为有机污染的问题,该工厂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拆除费用,虽然会计上可以作出相关的处理,但是基于该工厂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回避有机污染等未来的环境风险考虑,企业决策层还是作出了完全撤离的决定。
四、结束语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4
株式会社
二00七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企业名称
2.外国投资者的基本情况
3.本公司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及出资期限
1. 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
2. 出资比例
3.出资期限及方式
第三章 经营范围及生产规模
1.经营范围
2.生产规模
第四章 市场规模
1.市场分析
2.产品销售
第五章 用地面积和建设规模
1.用地面积
2.建设规模
第六章 生产技术及技术先进性
1.生产技术
2.生产工艺图:
3.技术先进性
第七章 原材料及生产设备
1.主要原材料
2.材料来源
3.生产设备
4.各种资源的年度使用量预测
5.有放射性污染设施的使用情况
第八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劳动安全
1.环境保护
2.消防安全
3.劳动安全
第九章 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工资标准
1.组织机构
2.人员构成
3.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4.工资标准
5.员工培训
第十章 项目实施及进度
第十一章 结论
附件:一、生产工艺图
二、进口设备清单
三、投资总额匡算表、资产负债表(BS)、利润损益表
第一章:项目概况
1、企业名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株式会社选址江苏省苏州市设立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2、外国投资者的基本情况
**株式会社是设立于1972年,以食品包装机、食品制造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现法定地址是日本国群马县高崎市绿町4-5-20。是一家拥有熟练员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体系的优秀企业。主要客户有等。预计2007年的销售额为11,700万美元。
3、本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苏州**有限公司
Suzhou Orihiro Co., Ltd.
公司形式:外商独资
法定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邮政编码:215021
建设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四区
经营期限: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50年。
第二章: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及出资期限
1、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
本公司的投资总额为132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528万美元。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部分由本公司在境内外自筹解决。投资总额的组成详见附表。
2、出资比率
由**株式会社出资528万美元、占本公司注册资本的100%。
3、出资期限及方式
100%日元现汇出资。一期出资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付注册资本的15%,约79.2万美元,余额448.8自营业执照颁发日起2年内缴清。
第三章:经营范围及生产规模
1、经营范围:开发、生产食品加工设备及食品包装设备及其相关零部件,销售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从事本公司生产产品的同类商品的批发、进出口及佣金业务,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上述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及专向管理的商品,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2、生产规模
公司正式生产开始后,预计年产食品包装机60台。如发展顺利,到2012年的生产量为110台,年销售额约230万美元。
第四章 市场分析
1、市场分析
包装机械是食品等生产必不可缺的机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可以应付大规模生产的机械的包装速度和生产性作为重点。在这样的需求中,机械的成本也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可以预计今后中国国内对于机械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另外,由于可以称之为包装最先进技术的无菌充填技术在常温下变为可能,今后可以预计在世界各国都有需要。降低机械生产成本可以大幅度地促进包装机械的销售。
2、产品销售
本公司的机械以不断成长中的中国国内市场为中心,同时也会积极推进国外市场的销售。
第五章 用地面积和建设规模
本公司总用地面积约16,500亩,总建筑面积约8,250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约300平方米;生产用房约7,700平方米;其它辅助用房约250平方米。
第六章 生产技术及技术先进性
1、生产技术
为了加工包装机械的零部件,包括一般销售用和高精度的零部件,由熟练的工人进行特殊加工。
2、生产工艺图:
详见附件。
3、技术先进性
过去的包装机械所包装的食品必须用脱气、灭菌处理、冷藏或冷冻来运输,通过开发使用无菌填充处理的包装机械使常温下运输变为可能。
第七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
1、主要原材料
不锈钢、铝、黄铜、塑料等。
2、材料来源
计划在国内采购的原材料:不锈钢、铝、黄铜、塑料等。
进口原材料:在国内不能采购到的情况下由国外进口。
每年的运输总量约为264吨。
3、生产设备
本公司主要生产设备:铣床、激光切割机、车床、钻床、五面加工机、折床、切割机、焊接机、固定平台、线切割机
本项目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_鼓励类第三类,第十七条,第1款和第12款
1.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花卉、牧草、肉食品、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干燥、运输、加工的新技术、新设备开发与制造
12.食品行业的高速、无菌灌装设备、贴标机等关键设备制造
进口设备清单附后。
4、各资源每年使用量预测
用电量:345.6万度/年
变压器最大容量不超过315KVA。
用水量:900吨/年。(最大为500立方米/小时)
天然气:6096立方米/年
5、带放射性污染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第八章:环境保护、消防及劳动生产安全
1、环境保护
本公司的作业内容是以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为主,只在进行水填充试验时使用锅炉,因此属于基本上对大气、水质不产生污染的产业,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将根据中国的环保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环保教育和培训。
环保预防措施:
污水处理:(1)接入园区污水管网(如有必要,将根据排放标准进行厂内预处理);
(2)不适合采用上述处理方法的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委托专业公司)。
废弃物预计产生量
工业废水:300吨/年 生活污水:600吨/年
COD:500PPM以下
2、消防安全
根据中国的有关消防法规、在工厂建设阶段就按照相关消防要求建造,并会充分注意消防安全。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3、劳动安全
遵照中国的劳动保护法规、并加强对员工的劳动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九章: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工资标准
1、组织机构
本公司设立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董事5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
2、人员构成
本公司预定招用30名员工,包括2名外国人,技术与管理人员10名。技术负责人及管理者由经营管理机构任命,其余人员由公司自主公开招聘。
3、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经营会议组成人员为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若干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工资标准
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支付工资,并依照中国的物价指数、就业状况及企业业绩每年调整,并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其他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基金、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按照苏州当地的实际标准,以实际工资的相应金额,经董事会研究讨论后,依法支付。
5、员工培训
为确立品质管理体制,使员工早日掌握专业技术,以便车间生产体制能够早日发挥作用,在国内外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第十章:项目实施及进度
2007年1月 申请公司设立
2007年2月 取得营业执照
2007年8月 开始工厂建设
2008年1月 工厂竣工、设备安装
2008年4月 开始试生产
2008年6月
开始生产
第十一章:结论
根据上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取得应有的收益。
除了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其它的数据均为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制作时的估计值,今后随着市场的变化会发生变化。
附件:
一、生产工艺图
二、进口设备清单
三、投资总额匡算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以下无正文
投资方:**株式会社
法定代表人(签名):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一、生产工艺图
(食品包装设备)
零部件组装填充试验出货检查出货
检查
固体废弃物・塑料薄膜
(食品加工设备)
零部件组装填充试验出货检查出货
检查
固体废弃物・塑料薄膜
(零部件)
原材料组装出货检查出货
固体废弃物
二、进口设备清单
苏州**有限公司进口设备清单
编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新/旧设备
数量.
单价
(美元)
总价
(美元)
进口地(国家/地区)
备注
1
铣床
AEV5A-85
8
1,080,000
2
激光切割机
ML-2512HU-40CF
2
1,120,000
3
车床
DL530150
3
261,000
4
钻床
4
16,000
5
五面加工机
V140N
2
2,418,000
6
折床
RG80S
2
104,000
7
切割机
2
80,000
8
焊接机
JD180EOT-300D
8
168,000
9
固定平台
4
40,000
10
线切割机
HS-300
4
200,000
总计
5,487,000
三、投资总额匡算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投资总额匡算表(单位:万美元)
科
目
金额
土地
19.8
房屋
250.0
设备
472.0
现金、存货
578.2
合计
1320.0
资产负债表(单位:万美元)
科
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固定资产
土地
19.8
19.8
19.8
19.8
19.8
19.8
19.8
房屋
250.0
238.7
227.5
216.2
205.0
193.7
182.5
设备及能源
472.0
429.5
387.0
344.5
302.0
259.6
217.1
办公用具
25.0
20.5
16.0
11.5
2.5
2.5
2.5
合计
766.8
708.5
650.3
592.0
529.3
475.6
421.9
流動資産
应收帐款
25.4
72.3
135.0
198.6
242.4
226.4
286.8
现金
310.5
282.9
260.0
260.8
283.8
309.9
356.3
库存
242.3
259.3
284.7
301.6
331.6
431.6
451.5
合计
578.2
614.5
679.7
761.0
857.8
967.9
1094.6
资产合计
1345.0
1323.0
1330.0
1353.0
1387.1
1443.5
1516.5
负债
借款
528.0
528.0
528.0
应付帐款
817.0
795.0
802.0
825.0
331.1
387.5
460.5
资本
资本金
528.0
528.0
528.0
528.0
528.0
528.0
528.0
利润结余
负债、资本合计
1345.0
1323.0
1330.0
1353.0
1387.1
1443.5
1516.5
利润表(单位:万美元)
科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销售额
120.0
140.0
170.0
200.0
230.0
260.0
290.0
制造原价
115.5
128.3
135.1
142.6
153.1
158.5
169.6
销售总利润
4.5
11.7
34.9
57.4
76.9
101.5
120.4
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
32.1
33.7
34.1
34.4
34.8
35.1
35.4
营业利润
-27.6
-22.0
0.8
23.0
42.1
66.4
85.0
营业外费用
8.0
10.0
12.0
经常利润
-27.6
-22.0
0.8
23.0
34.1
56.4
73.0
税金
净利润
-27.6
-22.0
0.8
23.0
34.1
56.4
73.0
递延利润
-27.6
-49.6
-48.8
-25.8
8.3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5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