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1
关键词:农村;废弃物;建筑;保温
中图分类号:X7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98-01
农村建房也要响应国家号召,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保温材料资源,如:稻壳、麦糠、树叶等,可再生保温资源如废冰箱、冰柜内拆出的废弃聚氨酯保温板,作为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材料,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能源,改善室内居住环境的目的。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步伐也呈加快趋势,造成全国废旧冰箱、冰柜等家用电器数目可观,日废气量约等于全国的日生产量。特别是废旧电器已无法使用,只能作为废品卖掉,而废品收购者把收来的废旧冰箱、冰柜等电器只要其中的铁皮、塑料和其他金属部分,而拆出的大量优良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则弃之不用,只好扔到垃圾点,垃圾清运着对这些体积庞大的保温材料也倍感头疼,只好用火点燃,付之一炬,致使烈焰升腾,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凝碳横飞,严重的污染者自然环境和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如何这些废弃的保温材料集中起来加以利用,可谓之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下面谈谈对这些废弃保温材料的具体利用方法:
这些废弃保温板可以作为外墙的墙体保温材料,可以把这些保温板板附在外墙的外面或是附在外墙的里面,用来对建筑物保温。虽然这两种附墙方法施工环节大致相同,可是对建筑物所产生的保温效果却出现很大差异。如果把这些保温板附在建筑物外墙外面保温称之为保温复合板墙,采用这种做法有一下优点:1.外保温对主体结构有保护作用。室外气候条件引起墙体内部较大的温度变化,发生在外保温层内,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等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体和紫外线对维护结构的侵蚀。事实证明,只要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材适当,厚度合理,外保温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温度变形,有效地消除常见的斜裂缝或八字裂缝。因此外保温能有效地提高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2.外保温能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热桥”指的是在内外墙交界处构造柱、框架梁、门窗洞、暖气槽等部位,形成的散热的主渠道。对内保温而言,“热桥”问题就相当严重。而外保温既可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以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3.外保温有利于室温保持相对稳定。家中如果有老人或小孩,温差较大,常常使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患病,而外保温墙体由于蓄热能力较大的结构层在墙体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时,室内空气温度上升或下降,墙体结构层能够吸收或释放热能量,故有利于室温保持相对稳定。4.外保温便于对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以前的建筑物一般都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因此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最大的优点是无须临时搬迁,基本上不影响用户的室内正常生活。5.外保温可避免装修对保温层的破坏。我国许多居民在分到住房后大多都要重新进行装修。在装修中,内保温层容易遭到破坏,外保温则可以避免发生这种问题。6.外保温可增加房屋使用面积。消费者买房最关心的就是房屋的使用面积,由于外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可增加使用面积,实际上是单位使用面积造价降低,加上节约能源及改善热环境等好处,总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二、保温板做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
1.砌筑外墙要求:农村建房一般外墙厚度均为37厘米厚砖墙,使用砂浆多为白灰砂浆。在砌筑外墙是,在高度方向每隔约66厘米高,丁砖向墙外挑出一皮,挑出宽度约8厘米,这样墙砌成后,在外墙面形成高度约为66厘米,进深约8厘米的许多横向凹槽。2.凹槽内处理:处理目的是为了封闭灰缝隔绝空气流通,如果砌墙时注意横竖灰缝都保证砂浆饱满,则凹槽内也可以不作处理或进行简单的水泥砂浆勾缝处理。处理方法:首先清理干净墙面附着物、舌头灰土,并锋墙实外墙架眼,用水润湿墙面后,在凹槽抹15至20毫米,厚1:3水泥砂浆封闭层。3.在凹槽内粘贴聚氨酯保温板。3.1先把尺寸不一的废弃聚氨酯板在地面锯裁拼接成宽度与凹槽同高的尺寸,因为拼接后规格不一应把每块板协商编号,粘贴是挨号粘贴。为了利用小块的聚氨酯板,可以把一小块的聚氨酯板在地面上先拼接成满足要求的面积后,再串上多根竹钎加以固定相互位置,然后下面在外(因为较平)进行粘贴。3.2在凹槽内竖向冲筋。(1)冲筋宽度为5至8厘米。(2)冲筋间距为25厘米。(3)冲筋厚度根据聚氨酯板厚度确定。(4)冲筋材料:先在墙面冲筋位置刷一层107胶,在用掺107胶的1:2.5水泥砂浆冲筋。3.3贴板。在聚氨酯板面上刮107胶素水泥浆一道,然后将聚氨酯板粘贴镶嵌在外墙凹槽内,板厚度不同也可以在薄板后面抹上一些砂浆,以保证聚氨酯板的沾灰率和外表面基础平整,板贴好后不要突出挑砖外面,并要凹进挑砖5至8毫米,目的是用挑砖承担表面装饰抹灰的大部分重量。4.钻孔安装塑料膨胀螺栓。4.1安装螺栓可以采用热锚固,即砂浆强度达到百分之五十以后再进行打眼锚固。如果人员、工具配合及时恰当,热锚固更能保证贴板的附墙强度。4.2螺栓定位应在每排聚氨酯板的中间位置。4.3螺栓水平间距约为500毫米,但应根据拼接聚氨酯板的单块板面积大小,适当调整螺栓的间距和位置。4.4螺栓入砖墙有效锚固深度应大于25毫米。4.5单个螺栓承载拉力应大于0.3KN。4.6膨胀螺栓应带塑料帽,帽面积直径应不小于40。4.6在塑料帽下面横向压玻纤网布一条,宽度约100毫米,目的是增加表面抹灰与墙面的拉结强度,防止抹灰脱落。5.表面抹灰。表面抹灰应先用107胶素水泥浆在聚氨酯板外面刮一道,然后抹掺107胶1:3水泥砂浆10至12毫米厚,在刮水泥浆一道,再抹8至10毫米厚1:25水泥砂浆一道,抹实压光即可。6.如果为了美观,表面还可以用外墙涂料粉刷。
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X79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20-03
1 引 言
伴随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这些高楼大厦在建设与拆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这些建筑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社会观念缺失以及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废弃资源的潜在价值难以被完全开发,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运到郊外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耗费大量运输清理费用,占用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据估计,我国城市垃圾多年的累积量达60多亿吨,平均每年以13亿吨的速度增长,其中建筑废弃物占30%~40%,堆存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我国自然资源人均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匮乏。建筑资源极度耗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拟对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途径进行分析。
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定义及现状
2. 1 定义
建筑废弃物是建筑物在修建、改建、扩建、拆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指将建筑废弃物经过拆除、分类、加工、深加工处理形成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新产品。
2. 2 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国外有许多成功先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建筑物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废弃物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回收利用率达80%。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使用规程》,1991年又制定《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美国政府制定《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CYCLEAN公司用建筑废弃资源建设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面积6. 2万平方米,回收利用率已达70%。
在21世纪初期,我国政府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制定了长期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废弃物的研究和利用。将“建筑废渣综合利用”列入了1997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我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项目成功运行: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废弃物近100万吨,经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资源化处理。经测算:节约土地资源约90亩、减少天然沙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节省运输填埋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但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 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与应用
3. 1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的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组织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等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式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的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之中,使物质和能量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旨在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友好方式发展经济,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生态化经济。
3. 2 循环经济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在新型的循环经济体系下,建筑废弃物具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达到节约自然资源、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的效果,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就是在构建的循环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使建筑资源和能量在循环流动中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下构建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如下图所示。
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
建筑物循环系统将传统的线性流程改为“建筑资源—建筑产品—建筑废物”的反馈式流程。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循环动力为组合生产、居住消费、整合利用、控制中心。组合生产就是利用建筑资源修建各种建筑。居住消费就是指对房屋的使用。整合利用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可再次利用的建筑资源。控制中心是控制组合生产、居住消费、整合利用三个环节,为确保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高效运作,以达到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减少在生产和消费中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和体积,高效利用资源;再使用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最大限度的使用建筑物资源,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废弃物;再循环原则是指把建筑废弃物再次变成建筑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理量。
4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的构建及合理性分析
4. 1 产业链的构建
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如何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把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建筑再生资源。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是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的基础,而非简单的自然生物循环。由于大自然的分解—合成周期漫长,而人类对建筑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们必须建一条类似于生态循环的物质循环产业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体系将建筑废弃物直接转化为建筑再生资源代替自然资源,再组合生产形成建筑产品,在转化的过程中虽然需要新能量的供给,但所耗费的新能量是远远少于重新开发自然资源到形成建筑产品所耗费的能量,这是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物质循环中能量留存的结果。据专家测算,按目前技术水平,每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可炼出好钢850千克,节省铁矿石1. 7吨,焦炭0. 68吨或标准煤1吨,石灰石280千克,少采各种矿石20吨,减少运输量30吨。同用原料炼钢相比,对空气污染减轻86%,有害浮尘减少16千克/吨,固体废弃物减少12%,有害物处理量减少1/3,水污染减轻76%。节约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解决了建筑物废弃物在生态系统中自然分解过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等问题。笔者构建出一条循环产业链结构: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移动处理设备)—处理程序(建筑拆除—清理分类—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产品—构建销售渠道(就地使用、市场销售机构)—建筑材料消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废弃物”的循环模式。
4. 2 分析产业链的合理性
产业链从建筑废弃物产生开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接到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使用先进的移动式处理设备运抵该地对建筑废弃物就地处理,此方法可以节约建筑废弃物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具有较强的处理灵活性。再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明确的清理分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价值。再利用先进的处理设备对分类的废弃资源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形成达到质量标准的废弃资源化产品。废弃资源化产品大部分用于就地建设使用,也可以卖给市场销售机构,以实现其价值。这样的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第一、增加了就业水平。第二、房地产商也非常愿意将废弃建筑交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拆卸费用、运输费用、填埋费用。第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销售价值可以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所得,刺激了公司的积极性。第四、建筑废物合理处理避免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所以该产业链的健康循环得到了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社会、自然共同认可,满足了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生产者追求利润、消费者物质需求、自然资源保护。在循环经济的环境协同理论中,这一产业链模式也很好地协同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5 优化产业链的建议
上文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进行了循环经济理论分析,得出建筑废弃资源化产业链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产业链能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产业链能够顺利高效的运转,所以我们必须强化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链接以及让产业链运转的动力。
5. 1 升化环节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获得建筑废弃物环节、加工处理环节、再生产品销售环节。①获得建筑废弃物环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应该做好公司形象,充分展现公司实力,积极争取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②在加工处理环节中,应该大力支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科学技术研究,制造先进的废弃物处理设备:a. 保障废弃物资源化产品质量,让消费者用得放心。b. 提高生产力效率,降低废弃资源化产品成本。c. 避免二次污染,避免在资源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不合理能源消耗以及所生产产品本身对环境的污染。③在销售环节,应该合理的介绍该产品的性质为再生产品,同时给予质量的保证,对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向消费者一一介绍,让消费者对建筑物再生产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5. 2 强化链接
强化链接分为强化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强化外部链接指政府对该产业链的各环节间链接的强化,强化建筑废弃物的生产者、再生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达到废弃物产生者积极配合、再生者积极处理、消费者愿意使用。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和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再生产品质量,避免再利用变成再污染,给社会带来损失。内部强化链接是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内部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精简的组织形式,保证产品低成本高质量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5. 3 鼓足动力
①市场机制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政策激励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市场经济的自由、公平、合理竞争中,市场可以发挥“无形的手”的力量,利用价格信号控制产业链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所以政府应该为该产业营造良好的竞争气氛,保证市场公正、公开、公平。②只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是不够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关注企业个体成本,不会关注企业自身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所造成的负外部性就是社会成本。在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建筑企业不会为社会成本付出代价。负外部性不能自发调节,市场机制就会失灵。政府必须出台相应政策把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界定其产权,将企业产生的污染外部性内在化。所以政府可以施行管制,将建筑废弃物不经资源化处理随意填埋的行为进行处罚。也可以采取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税和可交易污染许可证。这些措施使得建筑商不得不将建筑废弃物交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处理,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业起到开源的作用。③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还在发展初期,还需要政府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增强该行业在市场的竞争力。④增加天然建筑原料的开发税收。此举增加了原生建材的生产成本,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增强了再生建材的竞争力,保护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6 结 论
建筑废弃物资源的开发运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重利用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比率非常低。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益,我们需要看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技术挑战和成本付出,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国内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有效的尝试,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高效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产业政策,结合中国社会环境,将建筑废弃资源的利用产业化,形成建筑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萍,宋德萱. 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生态发展之路[J].住宅科技,2011,31(10):24-28.
[2]王家远. 建筑废料减量化管理措施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报,2004,21(9):32-33.
[3]徐平,张敏霞. 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9,23(1):24-26.
[4]张翼鹏,戴连鹏,范文涛. 谈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发展和现状[J].科技信息,2010(4):394-395.
[5]李云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框架与内容探讨[J].生态经济,2006(5):60-63.
[6]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28-33.
[7]刘永彬. 废钢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发展前景展望[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5):25-30.
[8]N. Cregory Mankiw. Essentials of Economics,5th Edition[M].Cengage learning,2010.
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3
1研究背景
1.1生态城市发展背景
城市本质上就是一个系统,像其他微观或者宏观的系统一样,只有保持良性的循环才能长期达到平衡发展。比如现今的太空垃圾问题(图1),数量逐年递增,那是人类长期的太空发展产生的废弃物;又如中水的循环利用,是在处理生活废水问题上的有效途径。亚尼茨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近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刻变革,我国城市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城市化的重要阶段。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处在30%~40%时,其城市发展将达到一个高峰期,其城市和空间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和迅速变化[2],之前并不被关注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渐渐成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图2)。
1.2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及危害
根据住建部相关规定,建筑废弃物与工程渣土归为一类,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按照来源分类,建筑废弃物可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废弃物五类,其中旧建筑物拆除和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物占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可能误被看作是无害材料[3],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不经处理被直接填埋或者运往郊区堆放,由此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包括运输和处理过程),浪费自然资源等等,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成分趋向复杂化,使用的有机材料增多,使得危害程度进一步恶化。
2国内现状
2.1总量分析
建筑业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工程环境建设导致的土地污染问题,使之成为“三废”的源头之一(图3)[4]。我国每年的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巨大(表1),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t[5],2001年统计的结果表明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全球的29%,其中建筑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接近40%[6]。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了环境污染。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目前的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巨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出未来几年全国每年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量[7](图4),结果预测在未来10年里,全国建筑垃圾产生总量平均每年将达到13亿t,同样也意味着我国在废弃物减量及回收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
2.2存在问题
首先,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并没意识到建筑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相关调查显示我国61.4%的建筑师指出他们没有为废弃物减量化的设计管理做过任何努力,而英国的调查结果约为此数据的一半[8](图5)。与发达国家相比,建筑业对于废弃物处理的低关注度是这学科发展较落后的主要障碍。其次,对回收利用的附加费用的考虑影响了使用,与预料的相反,纯粹的原材料实际上比循环利用的材料便宜,并且循环使用的材料质量频遭质疑。自1950年以来,混凝土废料的比例上升,而砖石废料减少,这意味着废料里合成物的含量提高,增加了回收利用的复杂性和技术性要求[9]。再者,我国法律上缺乏对企业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的约束机制,对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缺乏积极的推动措施,难度主要涉及到建筑废弃物管理的两组主要利益相关者考虑的方面不同,一方包括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倾向于减少建筑废弃物填埋的总量;另一方由负责工程的甲方,主要承包商及转包商组成,他们更加关注利润,很少关注是否会加重环境负担的问题。社会、公众、单位的责任不清,导致了最后由处于被动状态的政府独立承担(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建筑建材行业等)。
3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地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十分重视废料减量化管理的研究,并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在政策前沿方面,美国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德国政府在废弃物法增补草案中,将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比例作了规定,并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弃物征收存放费。日本政府早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和《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使用规程》,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到2000年年间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而且东京在1998年对再生资源的重新利用率就已经达到56%。在技术经验方面,发达国家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各具特点。英国已开发出来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法国还利用碎混凝土和砖块生产出砖石混凝土砌块,所获得的混凝土已被测定为符合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标准。此外还有荷兰的砂再循环网络技术,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废弃物处理工艺,美国的微波技术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复杂的建模和模拟技术有效应用于此领域,且被认为是这个学科将来发展的重要方向[10]。例如SMARTWaste软件可以对不同项目做建筑废弃物的全程分析,虽然分析结果不能用于比较,但是可以用于将来的同种房屋建设参考,并起到废弃物减量化的目标。
4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生态发展之路
4.1前景广阔,但意识需提高首先,我国建筑师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一定认识,但仍未意识到设计阶段从源头就应该开始控制,在设计前期可为减量化贡献的途径有很多,例如优化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度,使用绿色材料,倡导构件标准化等。其次作为重要角色的工程推动者——甲方的社会责任意识仍需加强。在对相关人士的调查结果中表明,他们认为“甲方缺乏兴趣”是影响废弃物减量化设计最主要的原因[11];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全部将责任转嫁到政府,社会、公众、企业应共同应对。再次,施工人员的微小努力可能影响建筑废弃物的产量,因为建造现场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每天少量的废弃物日积月累,所以应提高相关施工人员对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日本对此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运出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12]。最后,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颁布和完善,对企业进行有效督导和因势利导的补贴及政策优惠,使企业在享受带来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保证利润的平衡。例如新加坡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验收指标体系范围,建筑垃圾处理未达标的工程不予发放建筑使用许可证。#p#分页标题#e#
4.2应开发广泛适应的适宜性技术中国的废弃物处理企业目前应用的技术普遍难度不大,设备可由国内生产,不必依赖进口,如果每个城市都能应用好现有的技术,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状况;过高的技术意味着过高的成本,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应结合现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性技术。
4.3走中国特色的建筑废弃物管理之路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在中国应用并不现实,因为企业需要赢利,在各方面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扶持,单靠市场机制转动企业之轮是不可能长足发展的,因此不能盲目仿效发达国家的做法。中国处在刚起步的发展阶段,这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即我国在坚持发展建筑废弃物管理的必然性的前提下,必须立足现实,搞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
5案例分析
笔者对潍坊三建滨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做了走访调查,该厂于2008年引进了建筑垃圾再利用项目,专门设厂加工,一期为制砖,二期生产再生混凝土,今年计划中的再生塑料生产线也已投入使用(图6),即将废弃物塑料收集后熔炉再成型(图7)。废弃物经预处理,即砖头、瓦砾、灰渣、混凝土块等经过人工筛选、震动去泥、两级破碎后,使其变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图8);随后,与粉煤灰、水泥、沙粒、水等配料按比例混合,进入制砖机直接压模成型。完全机械化的控制使得生产车间并不需要人工操作,只需几名技术工人操控设备以及记录等。负责人介绍,一块再生砖(图9)的生产大约能消耗2kg多的建筑垃圾。生产出的新型建材在质量、硬度等方面要优于其他建材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不需烧煤、加温,对环境污染很小,不产生污水、烟雾。此外,建筑废弃物还能生产混凝土实心砖、路面砖、墙体材料、再生预拌混凝土等。该公司已建立起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经济链条和产业链条,除了钢材、水泥等需要购买外,其他产品如砖、塑料、门窗外基本都可自给自足。图10、11所示是厂区设备及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其中的废弃物来源大多来自政府拆迁项目,废弃物经筛选、碾磨之后,按照不同颗粒大小分别加工成不同形式的废弃物砖,比如普通砖、行道砖、空心砌块砖等,其中一部分产品由政府采购,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集团以建筑为主业,因此另一部分则用于集团自己的建筑工程。图12图解了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来源及基本利用途径。该项目可消耗建筑垃圾360万m3,年可节约土地约37.3hm2,节约建筑垃圾占用土地约26.7hm2,可生产新型建材50万m3、再生混凝土250万m3,整个潍坊市城区的建筑垃圾可基本被处理。项目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难、难处理的难题,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企业自身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政府政策给予的支持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例如市场上普通黏土砖的价格为20元,而当地政府从企业购买垃圾砖的价格是30元,远高于市场价格,但作为一种变相的补贴方式,保证了企业的效益和正常运行。潍坊三建集团下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并与建筑院校有密切合作,已研制出一套成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利成果。在对三建集团的调研中,负责人坦言,独立经营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企业并不赢利,或者说赢利很少,并不能凭这方面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现今发展废弃物处理产业的重点仍在于其较高的社会效益。应该认识到,建筑废弃物处理后,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6可持续发展的废弃物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再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及经济意义,但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政策、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因素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各个层面上加强并协作。
6.1意识层面意识指导人的行为。政府、甲方、建筑师、施工人员与公众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建筑废弃物这个循环的产生与终结,我们不能只空喊生态城市的口号,而应在实践中各司其职,本着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导则往前迈进,拒绝目光浅显、竭泽而渔的经济发展模式。
6.2技术层面坚持施行“3R”原则,即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与循环利用。结合各地条件,发展适合我国的废弃物管理方式,发展易操作的低技术,对相关的技术研究同步进行,建议可设置相关岗位,指定废弃物处理操作人员,并在早期介入设计,分析施工现场废弃物的产生,为日后的项目作出指导性意见。
6.3政策层面政府需要深入了解和系统研究潜在的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原因及隐患,促进法律法规、手册及导则的颁布,形成政府主导,依靠市场的经济制度,加上企业的自律和公众的参与,才能使建筑废弃物管理趋向成熟。除法律法规外,还应有相关鼓励政策,例如凡利用废弃物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发放津贴,对使用再生材料的建筑公司抵免所得税,对使用原生材料的建筑公司征收较高的税等等。
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4
关键词:景观工程 废弃物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理念成了当前社会的核心思想。近年来,低碳思想成为各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指导思想。在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工程中低碳思想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要做到低碳,首先就应该从景观工程中废弃物的有效循环利用做起。
景观工程中的废物利用,顾名思义,本文并非单单指建筑废弃物在景观工程中的利用,还包括生活废弃物及园林废弃物在景观工程中的利用。
1废弃物的产生
1.1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在景观工程的造景过程中,由于对美学的需要及施工中常会碰到各种不规则的边边角角,因此常会有因为对整块砖、石的切割而产生大量的碎砖、石块和建筑渣土等一些废弃物,我们通常称之为建筑废弃物。如果我们真将其作为建筑废弃物来处理,首先是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其次又会产生一笔新的人工运输费和废弃物处理费,而且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通常较复杂,所产生的费用也比较高。
1.2生活废弃物的产生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会产生一些废弃的鞋、纸、轮胎等失去其原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我们称之为生活废弃物。对于这些生活废弃物我们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其一是直接丢入废弃物箱,等待环卫工人集中焚烧处理,其二是卖给废品收购站,由废品收购站处理。
1.3园林废弃物的产生
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常重剪植物的枝叶,因此便会产生大量的树叶及树干。而且在后期的修剪过程中,也常会产生一系列废弃物,我们称之为园林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价值远比建筑废弃物与生活废弃物的要大,而且利用率较高。
各种废弃物如何处理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战之一。废弃物不仅影响城市的景观,同时也污染城市的人居环境。时至今日,直接倾倒、简易填埋、焚烧等处理手段仍然被人们普遍采用。事实上,这些无害化处理水平非常低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2废弃物对城市的影响
2.1废弃物对城市土质的影响
某些砖、石、轮胎、鞋等由于其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填埋后的不可分解性,有些表面有涂料的砖、石及经过人工染色的轮胎、皮鞋等在长时间的雨水作用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慢慢渗入土壤中,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质量,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
2.2废弃物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浸泡而渗透出的污水,会造成对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污染,还会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直接危害到周围动植物的生长及人类自身的正常生活用水。最终导致病菌的蔓延和人类的各种不治之症。
2.3废弃物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在建筑及生活的废弃物中,尤其是建筑废弃物,由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丢在哪里,往往乘夜深的时候随意丢弃在城市中较空旷的地方,尤其在河边及草坪与路面边界处为甚,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使原本风景秀丽的城市呈现出脏乱差的格局。
3废物利用的效益分析
3.1生态效益
目前我国对于资源的利用形式是从产生到利用再到废弃,还没有形成从产生到利用再到循环利用的阶段。对于废弃物如果可以做到合理的利用,那么对于很多原材料的开发和保护都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如在某些情况下,若有多下来的竹材,可用其来代替木材,因为竹材的生长速度比木材快,就很好地保护了植物的生态效益。
3.2经济效益
如果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不但节省了由于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的费用,而且还节约了原本应该应用的各种建筑材料的费用。
4景观工程中废弃物利用的几点意见
4.1建筑废弃物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4.1.1可以用其来堆山造景。
其一;用砖、石作为填充结构的假山造景,以无用的碎砖、石块和建筑渣土作为填充材料,填埋在石山的内部或者土山的底部,即可增大假山的体积,又处理了园林工程中的建筑废弃物,一举两得,这种方式在一般的假山工程中都可以应用。
其二;一般的地形也可用无用的碎砖、石块和建筑渣土作为填充材料,再辅以绿化、小品,形成优美的景观。但需注意的是,用此法形成的地形上,不宜栽植较大的乔木,以防治因树木根系扎入土壤较深而缺乏水份及养份而导致死亡,一般仅用于空旷的,只铺设草坪和种植矮灌木及草本植物的地形上。
4.1.2可以用来填充墙体或装饰墙体。
可以利用铁丝笼将碎砖、石块装起来,做成“石笼”,即可作为挡土墙,也可作景墙。还可采用废瓦片、碎砖装饰墙面,拼出古朴的图案。
4.1.3可以用来筑路或作为铺装面层。
部分建筑废弃物可以作为园林道路的筑路基础,部分废砖可直接作为面层铺筑成园林,即防滑又透气。
4.2生活废弃物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4.2.1作为铺装路面
对于生活中的鞋、废弃轮胎等橡胶类的材料,可以将其粉碎后,作为体育运动及儿童游乐区的地面铺装,再在上面涂上各种颜色或画出各种图案,既美观又因塑胶材料其本身具有的弹性而增加了安全性。
4.2.2作为游乐项目
一些废弃的轮胎,可以作为儿童的游乐项目,将很多个轮胎堆叠在一起,并用结合剂将其结合成一个整体固定在地上,供小朋友攀爬嬉戏。
4.2.3作为栽植容器
可以将其作为栽种草本花卉的容器,将其固定在某处,在其中填入营养土,再将草花种植其中,这样既环保有富有创意,尤其是利用轮胎本身的浮力,将其设置在水面上,在里面种植睡莲,更是可以节约一大笔买缸或打桩的种植费用。
4.3园林废弃物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4.3.1装饰路牙
有些因植物修剪而多下来的树干,可以用来装饰路牙。在路牙与草坪的交界处,将树干埋入土中,形成一个个小木桩,简化了建筑物的硬质感,更增添了景观的亲和力。有时还可以配置些草本植物,更显自然野趣。
4.3.2形成地面景观
有些色叶树种,如银杏、红枫、悬铃木等,一到落叶季节,脱落的树叶就会铺满地面,形成一道富有季节性的景观。此类景观对于园林而言,增加了美感与可观性;于游客而言,增加了趣味性。
4.3.3改良土壤性质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获取大量的养分,因此其枝叶中往往也存在着大量的养分。我们可以将收集来的树枝、落叶、草坪修剪物等粉碎后堆肥,制成商品化的土壤肥料或者覆盖物,用于园林绿化。
5小结
景观工程中的废物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各种废弃物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我国景观工程中的废物利用还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人们在这方面的思想意识也不够成熟。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以科学为指导,解决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外,还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废弃物,并想办法将其应用于各种景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景观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乐.浅谈低碳思想在园林景观项目施工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 2011
[2]马占锋.绿色科技[J].2011年12期
[3]孟兆波. 园林工程[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4]吕子文 方海兰.园林[J].2000年第5期初夏版
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5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 处置与处理技术
一、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对危险废物的焚烧管理的认识。
(一)、危险废物污染治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对工业固体废渣引起足够重视和严格管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防治起步较晚。目前,无论是管理法规、管理机构,还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处理处置方案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危险废物只是简单堆放或没有防渗措施的简单填埋,或没有尾气处理的焚烧。甚至有部分危险废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用于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与需处理危险废物量不配套。随着化工装置的大批迅速引进和兴建,危险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大。数字显示:1995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2690万t,而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是空白,80年代开始有企业建设危险废物焚烧炉,进入90年代末期,对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才提到议事日程上。
3.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涉及范围广,处理技术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
4.缺乏资金支持。危险废物处理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公益事业,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还应引入市场机制,改变运作方式,多方投资,为危险废物的处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对危险废物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应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对废水废气管理同样重视,改变管理不严、轻视危险废物的状况,使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
2.加快对企业危险废物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档案。通过科学全面的调查监测,对企业排放危险物的性质、成分、危害性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历年危险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分布、污染性质建立排放档案,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3.大力组织开展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在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对废物的重新认识和再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应给予必要的投入,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对国外成功利用技术和先进的处理处置技术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变废为宝。
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当前,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的热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农村废弃物资源化。
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
(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2)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4)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
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
(5)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6)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在本领域的应用前景。
固体废物由于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它又是一种被废弃的宝贵资源。
目前,我国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生产及产业化方面还比较薄弱,全年生产产值仅占环保产品产值的213%,产品品种少、配套性差,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要求。因此,今后产业的发展不能单纯进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而要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三废综合利用结合在一起,变废为宝,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备向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水平。当然,目前我们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未必是最合适,最好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门科学的不断融合,同时通过我们人类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处理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处理,便可实现降低其危害,并从中回收有用资源,创造经济价值,使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可以说,解决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问题,是我们通过发展新经济、新的经营模式来提高资源再利用,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问题。
四、总结
固体废物其实是“在错误的时间放在错误的地点的原料”,加强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从源头控制管理,加强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方位提高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水平,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J].环境卫生工程,2004,12(4):193-195.
[2]张国平,周恭明. 危险废物管理及其焚烧处理综述[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3(03)
[3]陈敬军. 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炉的工艺设计[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7(Z1)
建筑废弃物利用范文6
1.引言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 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
LEED认证主要特点:国际认可的绿色建筑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对多种类型建筑均适用 、提供实用且可量化评估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 。
本文总结了LEED认证在桩基及围护工程中在实施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若干要求,以确保项目达到LEED认证级别。
关键词:基坑工程LEED认证
2.LEED实施的具体要求
针对桩基及围护工程而言,LEED主要有三个得分点和桩基及围护工程承包商的职责有关,分别是:(1)针对于施工过程所引起的污染预防措施;(2)施工废弃物管理;(3)本土性建筑材料。
2.1 施工污染防治
在签订合同后30天内,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和执行侵蚀和沉积控制(ESC)计划管理项目有关的所有施工活动。该计划应符合2003年美国环保署《施工普通许可》所规定的侵蚀和沉积控制要求,或者当地更为的侵蚀和沉积控制标准和规范要求。
该计划应包含达到以下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
1) 防止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暴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土壤流失,包括通过存储并再利用的方式来保护表层土。
2) 防止雨水管道和雨水径流带来的杂质所导致的沉积现象。
3) 防止粉尘颗粒对空气的污染。
施工普通许可(CGP)概述了满足《美国污染物排放移除体系》(NPDES)计划阶段一和阶段二要求所必备的条件。当CGP仅要求建设场地大于1英亩时才需采用的要求时,这些要求对所有以这些先决条件为目的项目适用。
需施工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施工和证明材料请参考第3.2节。
2.2 施工废弃物管理
在签订合同后30天内,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和执行施工废弃物管理计划,以重新利用回收至少75%施工、拆除所产生的无害废弃物。制定并执行施工废弃物管理计划。该计划至少应确定要从废弃物中回收的材料种类以及这些材料是否进行现场分类回收。
这一评分里面不考虑基坑挖土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用体积或重量作为计量单位来计算回收率,但在整个计算过程中计量单位必须保持一致。
需施工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施工和证明材料请参考第3.3节。
2.3 本土性建筑材料
在签订合同后30天内,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和执行本地材料采购计划,从而控制建筑材料和产品的采购和使用,从而保证符合本地材料要求的建筑材料和产品至少占材料总成本20%(基于成本)。
本地材料是指在当地距施工现场周围500英里(806公里)的地方提取、获取、回收、制造的材料或产品。如果产品或材料中只有部分属于本地材料范畴,则该部分在产品或材料中所占百分率(基于重量)才能纳入本地材料计算中。
项目内永久安装的材料才能归入计算范围。若家具一直包含于MR评分条件3~7的计算范围之中,则允许包含在本得分点的计算范围之内。
机械电子设备和管道部件以及诸如电梯等专业设备不应包含在计算范围内。
3.LEED实施情况报告/LEED Implement Status Report
3.1实施报告/LEED Status Summary
LEED得分分项
LEED Credit 题目
Subject 实行情况
Status 备注
Remark
可持续性选址
Sustainable Sites SS P1 建筑施工污染防治
Construction Activity Pollution Prevention
材料与资源
Materials & Resources MRC2 施工废弃物管理
Construction Waste Management
MRC5 本地材料
Regional Materials
起草人: 签字:
审核人: 签字:
审批人: 签字:
3.2建筑施工污染防治/Construction Activity Pollution Prevention
1)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图上反映排水沟、沉淀池的位置
反映材料加工区、垃圾分类回收的位置
反映围挡、临时绿化(如有)的位置
2)施工场地照片记录(照片带拍摄日期)
包括:场地临时绿化现场道路硬化,土方遮盖,洗车设备,泥浆沉淀池,洗车槽,道路河水,材料整齐堆放等。
3.3建筑废弃物管理/Construction Waste Management
1)施工废弃物统计表
施工废料名称及来源Construction Waste Material Name & Country of Origin 处理方法Treating Method 消纳单位公司名称及地址
Diverted or Recycled Hander And Location 总重量(公斤/吨)Total Weight(kg/ton) 回收量(公斤/吨)Recycled Weight(kg/ton) 日期Date 附带收据/收条Receipt
2)施工废弃物管理照片及收据或收条
1.废弃物堆放区(多张照片)
2.废弃物回收交易照片/收据/收条(多张)
3.4本地材料/Regional Materials
产品名称Material Name 产品生产商Manufacturer 材料总价 Total Material Cost(RMB) 本地材料占百分比Percentageof RegionalMaterial (%) 提取地距项目的距离extraction/harvest/
recovery(km) 加工地距项目的距离manufacture (km) 采购日期Purchase Date
3.5本地材料证明信模板/letter example
本地材料证明
Regional Material Declaration
非常荣幸贵方建设的 项目名称能使用我们的产品,鉴于该项目正在实施LEED国际绿色建筑认证,我们特提供以下证明。兹证明我们所提供的产品的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兹证明我们生产的产品: 材料/产品名称加工地和原材料提取地距项目的距离。
We are honored that our product is applied to your project Project name. Since owner is under way of LEED application. We would like to issue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to prove that the listed products Material/product Name and state the applied materials regarding regional materials.
Name
4.结语
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可持续性选址有污染源控制,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大大降低了污染处理费用;通过废弃物的合理管理及利用,满足了LEED认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