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压力越来越来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和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目前各个中职学校为了确保招生数量、为了学校的生存,不可能按照一定的文化智力、品德标准去选择录取学生。反而各校之间开展了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争夺这部分学生,来者不拒,哪还管什么素质如何。其次,需要学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因为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怎样生存,怎样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教师如何教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问题,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向劳动者及后备劳动者传授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业务知识、技能和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而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
面对激烈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持续减少,生源质量不断下滑,生源争夺越演越激烈,“低门槛”入学现象已成为普遍的事实,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已是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因此中职教学只有立足现实,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摆脱教学的困境,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争夺生存空间的首要条件。
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职业学校改革的必需,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使教学方法的改革能跟上现代职业学校发展的步伐并引领职业学校改革继续不断深化,已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中等职业教育方法的探讨
职业教育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即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
我在我校的07级、08级、09级成都地铁订单班、11级青岛地铁订单班、11级无锡地铁订单班中的教学分别进行尝试,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教师只需起一个引导作用,只需努力践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走下了讲台,走到了学生中间,无需刻意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在逐步消失,此消彼长,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融洽的朋友关系。
2、案例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从事的《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的教学中,我收集了大量的案例与学生供享,并结合他们今后的工作职场进行演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设置一定的情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为达到目标认真思考。根据教师设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发不同思路,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需要,依据必然规律,灵活多变地组合相关因素,独立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的,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和争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发散、求异、逆向、知识迁移、联想和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
3、职场化教育法
职场化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创设职业情景,可以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特点等方面来营造职场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形式来搭建仿真平台,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在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
我们学校去年就对职场化教育做了一个这样的尝试,效果比较好,即营造职场化的实验环境,能将企业环境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中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我们是针对学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模拟训练“铁路火车站——列车——列车运行中的工作处理”等情况进行了演练,有了这样的情景教学训练,学生明白了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具体任务,以及工作中的困难怎么样去处理,在每年的铁路春运实习中,同学们就容易解决难题,效果也比较明显。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多形式、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应创设各种条件,促使实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1)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学历。(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对口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资格证书”等级考试,努力打造“双师型”、“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因此,对教师实行“双证制”、“多证制”成为必然趋势。(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区内外各地考察、培训。
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方式,加强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我校先后有07级、08级、09级成都地铁订单班、11级青岛地铁订单班、11级无锡地铁订单班,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改革教法、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现实情况,首先,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陪养,尤其是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要在学生中起到实际效果,不能搞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要帮助后进同学,让先进带后进,共同进步。其次,教师应解放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督促学生,否则就会进入恶性循环:生源差———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就业率低———新招生源更差。最后,学校应该积极提高教学硬件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学生有充足的信心,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中职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确保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形势,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职场化教育理论》马力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2
摘要: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还要突破传统的实用技术型培养目标,达到技术培训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水平。我们要认清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体系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包括教学方法在内的教学环节也还处于摸索之中。本文在此浅析一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和措施。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
纵观10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历程,研究的深度、广度和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人云亦云,在多篇研究文献中、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并不罕见。例如,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文章介绍其内涵和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论述的深浅程度基本一致,没有新意。
(2)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
(3)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2.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需要健全
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20多年,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等。
(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
3.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应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就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
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城市与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这些学校一般是由城镇或农村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而高等职业学校多是“三改一补”或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职教系。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5.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采取高考制,而且近年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家长、学校都把焦点集中到了升学率上。“3+X”或“3+综合”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只是附加项目。高考的方向、模式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运用。如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轨道,将会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升学率降低,这样不仅影响学校的生存,也影响学生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所职业学校都不敢放手大胆地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只能在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局部的试验,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6.学科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采取的措施
1.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能够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巩固。另外,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将这些理论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教学理论体系。
2.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两点: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参照国外的做法,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外聘的兼职教师等必须经过一年以上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才能够上岗。
(2)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择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存在于同一统一体内部。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它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收。
参考文献:
[1]张震中.《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导论》中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业与教育.
[2]申家龙.《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初始职业化》,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
[3]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2001年.
[4]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2000年.
[5]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2001年.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68-02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能否胜任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并且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仅要看其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更需要其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组织的诚信度等一系列的职业道德素养。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被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当中的一个重点环节。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教学时间里,教学者总是将职业道德定义为一种知识灌输性质教育,并辅之以实际教学,随之而来出现诸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实际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相关课堂教育手段与途径相对单一,“职业道德”四字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与实际有效性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是解决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加强职业道德行为的训练
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即在职业工作进行过程中,根据职业道德的统一基本规范以及行业间的特殊需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顺序的行为训练以及实际活动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优良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动态行为习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想要通过行为训练取得预想的效果,重点要处理好以下两个环节的任务:
其一,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灵活切实。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少讲那些理论思想内容,应该将更多课堂教学时间应用于对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行为训练上。其次,在学院级别的实训处进行相关训练很有必要的。实训处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技能、专业知识技能还是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能力训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学生处与学校团委等学生组织,在进行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训练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些单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多有关联,其工作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除去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各学院、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的日常督促检查,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也十分关键。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规范其思想道德规范,从而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
其二,实践训练方式要做到新颖实用。职业素养教育训练方式需根据学校实际环境、学生的际情况以及具体职业所需进行具体安排。总体而言,训练方式既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又要本着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的原则设计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方式。例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及进行实际工作训练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并且发现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并且随时进行指正,定期对其进行相应有针对性的行为活动训练。又如,在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亲力扮演各种训练任务所规定的职业角色,使其通过亲身体验该角色所存在的社会价值、预期心理以及行为要求,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
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引入
职业道德源自于工作者对于其本职工作的责任心理。很显然,对本职工作的细致了解是实现对其负有充分责任心的有效前提。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针对完成某一项职业活动所包括的各项具体行动以及各项具体行动的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操作者本身所存在的内部调节机制来进行的设计、操作以及评价这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有目的、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在实际任务或者模拟专业环境当中,参与任务设计、操作、检验以及评价职业活动等行动过程,最后获得能够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任务的接触,发现问题并且设计处理问题方案,学习到实际的能力技巧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根据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对此行为,你有怎样的评价?”“如果你对此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坚持这么做,那么你支持自己行为的观点是什么?”等等。此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职业环境有着更加细致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对自己的工作富有责任意识,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培养起职业道德素养。
三、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开放,当代大学生主体个性也随之不断地张扬化,价值取向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个性张扬使得他们养成了只有通过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与内化的思维模式。职业道德教育想要取得实际效率,使得学生由心理至行为的整体教育收到效果,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道德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
至于具体的实践活动项目,则可以采取各种新颖易行的活动方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相关职业机构资源进行实际工作环节的参观学习,通过实践参观,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相关优秀职业机构的参观考察活动总结出相应的考察报告。该项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工作礼仪等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
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通过对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为有着相关需求的群众提供一系列无偿的帮助。这种无偿社会服务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变相检验,通过无偿服务不但可以体会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还可以能够充分培养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也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集体工作意识与社会奉献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秩序的社会调查走访。调查对象主要为与学生职业相关的一些当地企业机构。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提供调查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详细要求,其余工作由学生自行完成。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要想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取得成绩与突破,必须结合实际,除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职业工作进行经验教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者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认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提升高度责任心、诚信待人、与人为善等道德素养,从而逐渐具备起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广庭,周玉甲.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企业文化的探讨[J].大家,2010,(16).
[2]刘尚莲等.构建一个核心、两个阵地、三个途径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框架[J].大家,2011,(17).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电气专业 实训课程与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编号:SZJ1309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19-02
前言
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训课程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要手段。从整体上看,电气类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的力度不够,教学的课程化程度低,教学设计粗放,效果不佳;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教育,忽略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素质提升的教育;更多地将目标聚焦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
1.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由于电气类专业的特殊性,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分为:
(1)根据实训的功能不同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例如电工工具的使用和完整的安装项目。
(2)根据实训目的不同分为:认知实训、技能实训、任务实训,例如高压元件的认知、正确使用高压验电器以及如何用高压验电器进行验电。
(3)根据实训环境的不同可分为:仿真实训和全真实训,例如实验室高压电气的倒闸与高压变电所的倒闸。
2.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问题
(1)单项实训多、综合型实训少。实训大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型实训为主,实训内容单一,例如单一电工工具会使用,但是到实际的安装项目中又不会正确使用,缺乏职业综合能力的专题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训练层次低。
(2)理解型、技能训练型实训多,工作型实训少。实训多为随堂的理解型实训和技能训练,而按照工作导向的工作型实训少,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隔离,例如有些高压电气元件只图片、视频是认识,难以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静态的、模拟的实训多,动态的、全真的实训少。由于电气专业属于特种、高危行业,实训最普遍的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实训仍停留在纯粹的物化条件层面。
(4)技能训练多,智慧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元技能的训练少。目前实训主要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承和具体业务操作方法的掌握层面。对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各项相关智能的训练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的缺失。
3.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建议
3.1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训课程设计
职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终生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实训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构建,改变传统学科方案,针对岗位和市场的需要进行实训课程设置,根据企业生产需要,以实际岗位构建实训教学。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基本能力、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流程)为主序,以工作项目(任务)为核心,积极探索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
3.1.1实训内容的选择。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背景,选择若干典型岗位,确定实训的业务内容,尤其突出电气类特种作业的要求,选择高压、高危、高空等与实际非常接近的典型工作岗位,体现出特种行业的特殊性的所在。(2)选择一个典型的、综合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或业务流程,设置相应的业务环节,将各个业务环节中的典型业务工作作为实训内容。例如,以电力线路工(铁路),地方供电企业为送电线路工,模拟真实的施工场景,以着装、工具、施工方法为一个整体体系,从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1.2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的结构可以采用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辅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或者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驱动为主,辅以项目(任务)两种方式进行设计。例如采用的10kv高压线路横担的安装,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3.1.3课程开发的模式由于受现行职业教育环境和体制的限制,实训课程的开发仍将以模拟环境下的实训为主。采用部门/岗位型实训、过程/流程型实训、项目/任务型实训、仿真/博弈型实训。
3.2基于岗位需求构建工学一体化实训教学
根据电气类专业的特点,考虑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工学一体化进行教学,以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职场氛围进行教学,把企业真实的生产引入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实现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使实训教学贴近生产实际。
3.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3.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以及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文件,形成具有规范化、系列化的整体性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学生实训过程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实训基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实训基地充分体现职业情境氛围。必须构建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高职特色、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电气类专业学生相关课程全部技能训练,还能承担维修电工(四级)、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电力线路工(铁路/三级)、接触网工(铁路/三级)的培训和考核鉴定,并能为行业、地区提供定向培训。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合作与分工,可以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电气类专业有很强的职业性特点,加之新技术不断更新使得一般的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方面存在缺陷,使得实训教学远远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就应该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训过程中还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仿真性和现场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按照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生产和实际工作的培训,与校内实训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学生的职业才能也只有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课堂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学校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共建实训基地的道路,高职院校才能有自身发展的潜力与动力。全体教师才有可能主动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管理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上有突破性进展,使学校成为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伙伴,高职院校才能发现机遇抢占先机,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结论
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普通高等教育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需要的是有职业能力的人才,进行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改革,不断实训课程建设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闵靓,肖圣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3.
[2]殷培峰,杨柳春.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3]王琪.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职业教育研究,2013.3.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5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创新 改革 自主探究学习
一、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中的运用
自主学习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因此,自主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体现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课堂实践
(一)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相互结合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后天养成的,其养成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自觉同时也依赖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说,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缺一不可,为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和教师应当实现互动,将“教”与“学”相互统一起来。传统教学应当向改革后的导学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也应当在引导下转变成主动学。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双重努力,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课堂渗透和课外指导双重结合
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地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教学者应当抓住这一点,打破课堂教学是唯一教学的框架,通过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来让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更透彻,也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熟练。
(三)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相互结合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其自身智力和情感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学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也应当从这两个方面抓起。首先教学者应当了解学生的智力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之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力进行合理开发,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教学者也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关注其情感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
由此可见,教学中只有将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两手抓,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中的创新之处
(一)理论上的创新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有效,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即教与学的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教学各环节的优化、主体与客体的优化、评价与反馈的优化、课堂生态系统内部的优化等。有效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可繁殖的土壤,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而现代教学方法运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心理特点,对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的有效实施。它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了可实践性、情境性、创新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检验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评价目标。
(二)实践上的创新
(1)有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兴趣的培养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效课堂的构建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现的。
(2)通过对“有效课堂”和“教学方法”评价和管理的研究,提出教学管理和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3)通过课堂研究,能够将教学方法各要素进行优化和综合运用,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中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如果学习兴趣形成后不注意强化和发展,这只能使学习兴趣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
(1)及时运用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不断树立信心,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使学习兴趣不断巩固和深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道理的观念要加以肯定,对有新意的看法要进行表扬,这样就能使学生不断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不断激起他们对探索的新的需求,从而巩固和强化已获得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成功是学生的内心渴望,是促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发展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满足。
(二)在课堂提问中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兴趣
巧妙的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学生既不动脑,也不动手,只是鹦鹉学舌瞎哄哄,而有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却被教师包办代替了。教师巧妙地设计提问,诱引学生思S,探索新知,是一种教学艺术。
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兴趣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点: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6
关键词:中专学校;数学教学;教学方法;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在我国职业中专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中考成绩比较差才选择的中专,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的时候信心也比较欠缺,学生的素质和心理状况差别比较大,现在很多职业中专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样直接导致了数学不好的中专学生更加的厌恶数学。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老师教学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使其真正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渗透教学的教学方法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数学的一些思想和解题方法经常会蕴含在一些数学基础知识里面,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完全的挖掘出来。作为一个职业中专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努力的挖掘这些潜形态的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破除以往存在的那种朦胧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表层知识都蕴含了一些思想方法。比如说定义的推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对结论进行推导的整个过程、揭示规律的过程、思考思路进行解题的过程,都蕴含了多种数学解题方法,能够对学生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将其合理的利用起来,教学效果经常会事半功倍。
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讲到“反函数”的时候,学生经常会迷茫不理解,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而又有一部分函数有反函数,从而思维混乱,老师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让其看清楚函数是一种映射的本质,作为一种函数,反函数的各种特征也必须符合函数自身的定义,有反函数的函数在值域和定义域中存在一一映射,若是不存在一一映射,那么这个函数便没有反函数。
在解决具体课题的时候,老师也能够使用渗透数学思想的办法进行教学,比如说,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建模,然后再逐步解决。
二、创新思维进行数学教学
职业中专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直接是初中数学的延续,目的依旧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职业中专有着很明显的职业性,所以必须进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有特色,所以必须注重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职业中专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多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讨论,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学生还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创新,不断的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意识。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更好的把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利用起来,让学生进行创新,找到新的思路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提高,在将来更好的进行创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更加愿意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更好的进行思考,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始终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职业中专的学生有着思维活跃,表现欲望比较强等特点,课堂辩论或者小组间的讨论都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但是老师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同时也不能看不起那些思维有些迟钝的学生,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思考学习积极性,应该鼓励那些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更好的利用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方法
研究型教学本身的意义便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交流以及实践,从实际出发,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把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加愿意进行数学学习。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研究型教学的目的,老师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去主动学习。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更好的利用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点,并且努力挖掘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思维,这样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学生通过时间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其更好的学以致用。
四、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行数学教学
在职业中专中,将计算机和数学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改变职业中专数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利用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时候能够进行情境创设,设置一些悬念,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并且计算机的应用还能使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突破数学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重点。比如说讲到中心对称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时候,在利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直观的表达出来,学生掌握也比较麻烦,但是计算机便能够将整个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也能够观察得更加仔细,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五、进行分层次教学
数学自身是一门知识结构比较严密、系统性、科学性都非常强的科目,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数学学习的时候,若是不能够了解前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以后知识的时候也很难真正的掌握。而职业中专学生原本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有必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老师在进行层次划分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想要真正做好分层次教学,老师必须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数学情况
进入学校以后,为了更好的进行层次划分,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并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差别,全面的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进行分类的辅导
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分类辅导一般分为课前课后辅导、集体个别辅导、课下课上辅导、普遍辅导以及专题辅导等各种方式,老师在方式选择的时候,必须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
(三)分段提高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数学学习划分成多个阶段,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
(四)分批推进
由于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别很大,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层次的不同,分批推进,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结语:
在进行职业中专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努力改变数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给国家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强.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才智,2011(09)
[2]黄永华.浅谈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点滴思考[J].科技信息,2012(05)
[3]邵敏.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4]韩晶.提高中专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
[5]李福森.新课程理念下中专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