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1

随着浙江省“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高速公路交通圈的建成,浙江高速公路已从路段集中建设期逐步转入路网联动运营期,全省交通联网化、生产要素信息化、交通功能平台化、营运机制市场化已成必然趋势。为此,2012年省政府提出将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建设浙江智慧城市。作为首批启动的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智慧高速”应运而生。

2013年2月,由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控股,省内高速公路管理、投资单位出资的浙江智慧高速公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主要承担开发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完善提升一体化职能,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增值服务商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专业化服务运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智慧高速”已在共建共享、应急联动、出行服务、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保障高速路网安全畅通、公众出行方便快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浙江“智慧高速”品牌。

协同指挥 逐见成效

依托自建平台,智慧高速已形成由省级相关部门和各高速公路业主共同参与的浙江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作为省政府应急指挥体系和综合交通指挥平台的重要支点,通过实时数据处理、监控动态管理、体系常态运行,实现参与各方统一指挥与联动协同,及时开展突出事件、突发状况等应急处置和协调调度,在重大节假日、危化品突发事故、恶劣天气灾害期间,在高速公路应急技术支撑、交通疏导协同、畅通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发挥了关键效果。

资源共享 凸显效能

围绕路网应用,浙江智慧高速已实现3200公里路段信息共享,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85%以上,已接入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省气象局常规气象信息、省旅游局景点信息以及高德路况数据信息,初步实现多源数据之间融合,有效开展路网运行协同,有力推进全省打击偷逃工作。截止目前,智慧高速累计已采集路况信息近60余万条,跨路段协调3公里以上拥堵5000余起,拥堵3公里以上时间年均下降15%,先后协助破获国内首例利用液压装置逃费专案、假冒集装箱专案等重特大案件四起,大大提升了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并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服务出行 智慧快捷

聚焦用户体验,智慧高速已建立包含“12122”一号通、“两微一端”(智慧高速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多项应用在内的全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咨询、投诉、导航、求助、救援、报警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已形成与浙江在线、FM93、FM91.8、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交通旅游导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之间的信息合作渠道,通过24小时不间断提供高速公路公共信息服务,主动发出智慧声音,提前预告出行指南,在诱导出行、服务咨询、商业运营等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树立了品牌形象。其中,智慧高速APP获评2014年“全国十佳交通信息服务手机软件”,自投入运营以来,APP累计路况信息15余万条;智慧高速微信粉丝数累计接受信息查询近500余万人次;12122客服电话累计接听200余万通,用户粘性持续增强,终端效应逐步显现。

技术研发 迭代创新

围绕省级任务,2014年组建成立的智慧高速云工程与云服务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研究智慧高速大型软件与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重点研发交通流大数据分析预测及并行处理、物联网及移动终端使用等核心技术,已打造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两大核心产品系。其中,智能交通已形成以监控管理系统、春运平台、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视频车流量识别系统、智慧服务区等为代表的多项产品解决方案;交通信息化已实施开发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高边坡检测系统等多套应用管理软件,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产品,目前已拥有智能交通与信息化领域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5项、各类技术成果60余项,并将以此为基础,全面启动智慧高速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系统展开功能迁移上云工程。

产业生态 渐趋成型

着眼跨界应用,智慧高速以“互联网+高速路网”为切入点,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视频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紧扣数据应用分析和信息互换合作,解构“两网融合”技术路径与产业前景,面向旅游、金融、物流等产业方向,先手开展“互联网+高速公路网”关联产业培育及开发工作,重点推进省旅游合作项目、物流合作项目,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打造新型产品,构建外部生态,搭建产业联盟,提高平台专业运营能力和商业化服务水平,为全面铺开数据服务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2

一、养护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西潼高速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西潼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西潼高速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速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实习期间,通过人员现场交流、涉路排查、查阅资料的调查,结果如下,从本人实践考察的单位:陕西交通交控集团有限公司西渭分公司渭南管理所来看,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该企业的管理中,工作管理、政治思想、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都有重视到,此外,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也毫不逊色。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该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管理体制不强;

(二)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季节应付式”的工作较严重;

(三)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三、个人的意见与建议

(一)完善养护数据体系,实行养护决策科学化

建立健全所辖道路养护数据体系,结合路况检测体系及各项考核指标体系,推行全自动检测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形成以客观的全自动科学检测数据为基础,全寿命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科学决策体系,继续完善升级养护管理系统,系统分析积累的养护历史数据,深化研究决策模型,加强养护效益评价决策,选取典型路段进行实验评估,总结分析养护方案的科学性,强化养护数据对养护决策的支撑作用,开展关键性指标的统计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养护市场化转型

以实现养护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目的,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养护准入单位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深入分析日常养护管理特点及基础管理模式,推行适合日常养管的多样化模式,完成养管单位的专业化转变,同时提升养护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进入效果评估管理模式,以检测数据及目标效果为依据,考核养管单位,规范管理办法,明确管护目标,提升管理水平。

(三)整合科学管理资源,实现养护规范管理统筹化

整合路网监控、路政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建立养管智能统筹体系,将日常养管、工程管理、突发事故、抢修保通、指挥协调等工作统筹管理,形成统一的调度程序,明确管理责任及义务,同时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程序。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3

一、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分析

(一)交通运输稳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国内有效需求逐步释放和改革开放深化推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持续旺盛的趋势不会改变。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预计全社会客货运输量将是2010年的1.5至2倍。为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更高的要求,国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力度不会变。2014年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中央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交通运输稳发展依然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长期以来支撑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在发展思路上要“换脑”,在增速上要“换挡”:一是中央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落实到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中,长期以来片面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发展的观念必须加以扭转,把投资和力量尽快转到优化运输网络结构、提升网络整体效能、改进提升运输服务上。二是关系交通运输发展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相对减弱,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刚性制约明显增强,交通运输粗放型增长将难以持续。三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模已难以保持前些年的发展速度,而且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地区深入推进,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交通运输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转型升级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上看,当前交通运输发展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突出表现在:城乡和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农村和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还比较薄弱,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客货运需求日趋旺盛、多样性明显增强,但运输结构不合理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公路承担长距离、大运量物资运输的比重过大,铁路、水运仍然是短板,运输服务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重建设、轻养护、轻管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场站管理、信息服务等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改进和提升服务品质还需要下更大功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过大;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债务风险不断积累,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客观上倒逼我们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三)交通运输深化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等突出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交通运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什么、怎么改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善做善成。中央强调,做好2014年工作,最核心的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这些是我们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未来几年,是基本建成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在深化大部门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突破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同时,随着改革创新的推进和深化,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潜在的风险会显现暴露,我们要清醒认识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

(四)交通运输惠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交通运输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之一,以改革促民生改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民生的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重点任务。尤其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腐败案件时有发生,部分执法人员吃拿卡要、执法不公,少数窗口单位服务态度简单粗暴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社会和群众对此意见不小。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兜住底线、补齐短板,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改进政风行风,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群众满意交通,将是深化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检验。

二、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

综合分析形势任务,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部党组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综合交通。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交通运输已经进入了各种运输方式融合交汇、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综合交通,要义是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核心是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出发,顺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需求,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建立完善与综合交通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关键是通过综合交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优化交通运输主要通道和主要枢纽节点布局,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协调发展,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

第二,加快发展智慧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智慧交通,要义是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水平的提升;核心是以重大科技突破牵引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围绕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能和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抓好重大科技研发,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基础性、前瞻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工程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交通运输生产力;关键是完善全行业开放协同创新机制,注重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效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创新发展。

第三,加快发展绿色交通。交通运输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快发展绿色交通,要义是坚持政府主导、法规约束,示范引领、制度创新,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核心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转入集约内涵式的发展轨道;关键是在规划、建设、运营、养护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土地、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

第四,加快发展平安交通。防止目前阶段安全事故“不可避免论”,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平安交通,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服务民生的最大前提,也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发展平安交通,要义是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特别是基层和一线,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并不断拧紧螺丝扣,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是底线、安全是红线的思想防线和责任防线,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核心是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焊牢企业主体和行业安全监管的责任链,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对有章不循、有章不依的问题不放过、严查处,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关键是坚持常、长二字,夯实基础、补强短板,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打折扣、不走过场,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安全隐患零容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总之,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四个交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通过“四个交通”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公众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更加舒适满意,为实现交通运输强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根本还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研究制定分类推进改革的实施方案,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重点改革为牵引,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破除思想障碍和打破利益格局,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到2015年前,部层面拟减少行政审批项目37项,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要抓紧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调整的规定要求,围绕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在完善发展战略、政策、规划、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争有新作为、有新突破。稳步推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二是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围绕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深化交通运输行业财税体制配套改革,包括专项资金使用、港建费征管、公路水路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债务风险防控等。着力加快普通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构建支撑普通公路建管养的投融资体制。研究建立交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利用BOT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深化公路水路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建管养相协调的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建设。强化公路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落实监管责任。要深化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救助打捞、交通公安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为水上运输市场与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要深化水上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职责。要深化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建管养相协调的管理体制。要研究完善引航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引航公共服务水平。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4

1、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加强内部控制,在中心内网OA开设“采购信息公告”专栏,内设采购意向公告、采购公告、机构抽取结果公告、采购结果公告共4项子栏目。目前正在启动的项目在按采购进度在相对应栏目公开相关信息。2020年11月,组织中心采购机构比选工作,确定了中心2021年度采购项目招标机构。12月,会同党建政工处完成2021年2月前需实施的10个部门,共27个预算项目采购机构抽取工作。2021年1月,组织了27个项目的招标文件审查会,涉及金额4701.89万元。 2月1日,会同党建政工处完成2021年度102个采购项目机构的确定,涉及金额8995.91万元。全过程公开、透明,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数字化留痕、事后可追溯。在杭州市政府采购监管平台和政采云系统做好管理中心采购业务的审核与上报工作,并及时与市财政局采监处、市交通局计财处和中心各业务部门沟通对接,做好政策的上传下达,做到政策及时掌握,执行宣贯到位,确保采购项目开展合法合规,采购进度安排科学合理。2020年度共完成6896.08万元政府采购项目。

2、审计工作。承担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养护的审计工作。结合省、市相关审计政策要求和各区、县(市)实际,完成2018年度普通国省道大中修竣工决算审计11项,涉及金额11141.05万元。针对项目竣工验收不及时、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不到位、合同执行管理不严格、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督促责任主体整改到位。加强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全面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丰富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法,挖掘审计技巧和审计沟通等专业潜力,使审计在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2019年度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审计工作准备启动,涉及8个区、县(市),共16个项目,项目金额总计6150.54万元。建立健全与省厅、省中心、各区、县(市)交通局、公路段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微信、QQ群,收集整理基本工程项目建设、养护专项工程竣工决算等行业内部审计政策、规章制度,并转发各区、县(市)交通局、公路段,提高系统审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3、推进中心内控信息系统建设。系统用于规范单位的预算、收支、采购、合同等各项业务,实现内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所有审批线上进行,审批表格一键式生成,节省层层签字审批时间,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系统信息共享化、文件无纸化、环节标准化和全程零接触等优势,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逐步扩大业务覆盖面,向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延伸,开辟一条具有杭州交通特色的智慧政采之路。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5

主要预期目标:完成建设投资68.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33.6亿元;普通公路33亿元;站场建设及其他1.6亿元。完成公路货运量11980万吨、周转量1773960万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量3500万人、周转量166608万人公里。客货运周转量增长8%以上。

一、围绕建设“四个交通、两大体系”,促进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

(一)高起点规划

围绕我市构建“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和“总量做大,速度提升”的要求,坚持适度超前,理清未来五到十年交通建设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定位,从当前、近期、长远三个方面统筹考虑,认真谋划,精心设计,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作依据。

(二)精心策划项目

围绕“四个交通、两大体系”策划项目。综合交通方面,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全面开工建设高速扩蓉工程、着手开展国道319线示范路建设;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统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出入口和高铁场站规划布局,加快全市综合客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建设;提高路网干线网络化水平,全面开工建设中心城区通往三个新区快速通道和国省干线城市过境路段,开工建设古武高速公路二期、高速东联络线和未达二级公路国省干线。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的省际、县际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建设。

智慧交通方面,完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基础运行环境建设,并开展“五大系统”信息化运用。实现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全部接入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推广交通地理框架应用;建立与公安、防汛、旅游、气象等跨部门的交通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建设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开展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行业管理信息化、交通行业监管、客运联网售票和出租车呼叫系统建设。

绿色交通方面,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落实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工作中。全面推进普通公路生态示范路建设。推广应用LNG、CNG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加快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平安交通方面,加快完善交通安保设施,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持续开展“平安公路”、“平安车船”、“平安场站”、“平安渡口”、“平安工地”创建活动。

公众出行服务体系方面,建设布局合理的公交系统,实现县(市、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新区、工业园区和郊区主要乡镇。建立衔接顺畅、保障有力的县、镇、村三级客运网络,全市所有中心镇建成客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加快运输场站建设,建成一批公交综合枢纽站、首末站,建成汽车南、北站客运枢纽和火车北站客运综合枢纽。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方面,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各县特别是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邮政快递、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等重点领域物流业。

(三)提质增效,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推进5个续建项目,加快1个新开工项目。

(四)统筹城乡发展,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新增公交车74辆,规划建设4处公交综合枢纽、2处公交首末站,完善4处大型公交车辆清洗设施,新增4条以上公交线路,延伸优化11条公交线路。

制定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形成一市一总规,一县一规划,搞好试点,分步实施。完成全市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评审,推进区、上杭县、连城县城乡交通一体化试点建设,力争2015年前全市铺开。

完成各县(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编制,建立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力争提前实现省厅提出的2014年97%的村实现村村通客车任务和2015年交通运输部力争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30%以上目标。

持续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按相关运输行业质量信誉考核要求和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标准,重点在道路客运、城市公交、驾培、维修等行业打造精品,提升行业满意度。

推动甩挂运输发展,提升先进运输方式的生产力,加大甩挂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比重,实现货物运输量、周转量的提高。

全力做好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节假日期间,以及台风汛期及其他突发性应急事件期间运输安全保障工作。

加快县通县及通乡、通村等农村路网建设,建成农村公路300公里;撤渡建桥项目3个(续建1个、新建2个);危桥改造74座;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850公里,201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省级库内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进一步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

全力推进国省道安全隐患路段整治,实施干线公路安保提升工程26公里,灾害防治工程8公里。

二、建管并重,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水平

(五)加强建设市场监管

全面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管理,逐步建立全市范围的质量安全及检测数据动态管理系统,推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通病和检测数据打假等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及考核评价活动。继续完善信用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常态化考核,确保质量安全问题整改率100%、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六)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推进干线养护管理标准化建设,国省干线MQI指数达91以上、优良率达94%以上。总结推广G205线示范工程建设经验,推进G319线“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

开展生态文明路建设,实施绿化500公里,建成省级养护达标路53公里。不断完善“招标制”、“公司化”、“聘任制”、“理事会”和“养护片区”等行之有效的养护管理模式,总结推广上杭农村公路综合保险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七)加大交通综合执法力度

强化联合执法,重点抓好超限运输、货运车辆专项整治,查处道路交通和道路运输非法行为等专项工作,净化交通运输市场。巩固治理超限运输成果,严格限制超过55吨的车辆上路上桥,辖区内车辆超限率控制在4.2%以下。疏堵结合,对辖区内非法客运车辆、配客站点、票点等进行严厉整治,维护客运市场秩序。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

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分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与省中心联网运行。推进智能公交建设,完成第一期40个智能电子公交站牌及信息系统。加快实施对营运车辆的GPS有效判定与考核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建立覆盖全市国道的视频监控体系,完善信息、路面监控、值班等信息管理制度,提升路网监控及应急管理水平。

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反应快速的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应急反应系统,保障全市内河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畅通和便捷。

三、坚持改革创新,促进交通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交发集团融资核心主体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十一)争创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以高速为龙头,率先创建部省标准化管理典型示范路,打造“山区高速景观生态路”。持续深化提升标准化建设,创建和谐征迁、标准施工、信息管控、多元筹资、安全稳定、生态美丽等“六个一示范工程”。

(十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要求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取消,研究可以下放的审批项目,严控新增行政许可事项。对省厅今年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相关承接主体要认真做好承接工作。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管理,对保留的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承诺时限,简化申报材料,积极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提高审批效率,争创“红旗窗口”。

(十三)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认真理解分析职责,收集依据,科学地划分交通事业单位类别。

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交通干部队伍

(十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市委的统一部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查摆“”方面存在问题,立说立行,着力整改,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交通运输;京津冀一体化;先行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这是交通运输部前部长杨传堂提出的京津冀三地交通协同发展的目标。秦皇岛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环渤海地区合作纲要实施及行政区划调整等多重机遇,要求交通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从秦皇岛市交通实际看,交通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供给不足、大而不强等问题日渐凸显;公路、港口、民航等运输方式“通道特征”明显,综合枢纽地位不突出、衔接不到位、产业拉动效应不强;补齐短板、强化衔接、消除瓶颈、优化网络等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任务十分迫切。交通运输业当好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先行官”需稳增长、抓项目、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求创新、惠民生、防风险,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拓展新空间、不断凝聚新动力、着力打造新业绩。

一、落实协同发展战略,融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一是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优化完善“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对接、技术对接、政策对接和高层对话,打造发展新动力、合作新模式。二是融入京津冀航空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首都机场集团战略合作,推进北戴河机场三期工程,协助建立联网申报、联网核查、联网作业的“电子口岸”,为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及承接首都机场客源分流创造有力条件。三是加强京津冀港口群之间深度融合,协调推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总体规划争取完成审批工作,督导实施150航道改扩建工程、山海关港区起步工程、5万吨航道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艇业,积极培育海上观光巴士二期项目。四是围绕构建“四主六辅”货运枢纽布局,协调推进运通二期、兴龙二期、冀盛二期等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公铁水联运,打造京畿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五要对接京津地区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公交线路电子站牌运行和京津冀“一卡通”发展,推广应用电子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服务业务,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现代化水平。

二、不断优化路网结构,畅通经济发展主动脉

一是以交通重点项目跨越年活动为抓手,推进沿海公路冀辽界改建工程,加快建设京哈高速公路祖山连接线工程、北戴河至昌黄路段改建工程、北戴河机场公路工程、 102国道市区绕城通道项目。二是以干线公路上档升级工程为抓手,实施青乐线昌黎至刘台庄、沿海高速留守营连接线等11项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完成前期审批及招标工作。三是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为抓手,落实县区主体责任,完成农村公路水毁和桥梁恢复重建任务,同步建设安保、绿化及排水设施。

三、坚持生态发展之路,描绘美丽交通新图景

一是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以公路“路L制”管理推进年活动为抓手,治理扬尘遗撒、违章建筑、摆摊设点、杂乱牌匾、路边加水点、过村段“脏乱差”等顽疾,让“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理念贯穿公路养护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二是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污染综合防治,在公路、港口、机场等重点领域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开展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沿海“碧海行动”集中整治;加快LNG等清洁能源应用,推进公交车辆充电桩建设。三是按照“干线公路重特色、出精品,农村公路重自然、创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绿美廊道建设,城市入口处及重要节点布置花卉景观;深入探索市场化种植管养模式,推广运用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保成效“三包一保”责任制,确保苗木成活率、保存率达到100%。

四、加大改革创新步伐,激发持续发展内动力

一是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依规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二是以出租汽车改革实践年活动为抓手,出台我市《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持续开展“双打双创”行动,深化“层级式网格化”志愿服务工作,保持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探索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运用“1+3”融资模式,即坚持政策引领、引进社会资本(PPP)、利用金融资本、建立战略联盟,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四是把“互联网+交通”作为创新发展突破点,发挥北戴河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作用,全面提升云平台存储、大数据汇聚和可视化监管的水平;启动智慧交通二期工程和“交通云”中心建设,实现跨行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