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 就业 实践教学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反思高职教育现状,转变教育思想

探索高职教育模式,首先要对高职教育现状进行反思。高职教育的现状总体上还是学科型模式,即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课程设置上是三段式: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处于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从属地位,演示实验为主,实训实习不是真实岗位上的劳动,而是把理论课堂的讲授变成课外的观察或模仿,与真实的劳动始终隔离;实习实训设施和场所与理论教学脱节。这些教育思想观念都成为高职教育的诟病,成为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思想障碍。

技能型的人才不是课堂“灌”出来的,而是经过实际训练打造出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不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和标志。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二、借鉴国际、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经验

1.目前国际职业教育的五种培养模式。(1)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这是一种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体系;(2)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3)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模式,这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相对独立、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4)以英国为代表的CBET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政府组织专家界定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的内涵,设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资格的认定,将职业教育设计成若干改善实际工作的职业资格项目,项目完成即学习过程完成;(5)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MES以“为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确定出该职业或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1]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是德国的“双元制”,经过20多年的借鉴、吸收和改革,我国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渐渐形成多样化的特色,但核心要素基本相同。

2.目前我国的几种职业教育模式,(1)以独立职业院校为主的教育模式,这是当前最主要的高职教育模式,其主管机关是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2)独立的技术学院教育模式,其主管机关是各级政府的劳动部门。(3)企业或行业为主的教育模式,其主管是企业或行业。(4)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包括订单式。

高职教育离不开企业或行业,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目前国家还没有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行业或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各自承担的权利义务还没有从法律与经济上加以界定,这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制度性障碍,因此,仅凭职业院校“一头热”是不可能做强做大职业教育的,也不可能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三、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我们知道,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职业院校在培养模式上,理论型教学居于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科型人才为特征,实践教学不是优势。必须明确的是,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与普通本科的实践教学地位不同,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居于主体地位,普通本科的实践教学在本科高校中处于从属地位。这是因为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后者培养的是学科型人才;二者的培养模式不同,前者是培训模式,后者是理论型模式;二者目的不同,前者以直接就业为目的,后者以研究再研究为目的。二者虽然都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前者强调的是理论为实践服务,后者则是实践为理论服务。

四、专业、课程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能否培养出适合企业或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专业是否适销对路成为关键,而构成专业的课程又是主要要素,因此,课程开发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任何新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开发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和挑选。“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的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认知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就业岗位群的适应性。”[2]

在高职专业设置上,要有灵敏的国家产业政策信息,要依据及时准确的产业信息,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研究,创办适销对路的新专业,同时优化课程结构。“突显市场性要求设置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依据,突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定位,突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途径,突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内核,突显综合性要求评估专业,是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要求”。[3]

五、构建以就业为特征的高职教育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明确做人与学习技能的关系,做人与使用技能的关系,技能不能也不会独立于做人之外。

2.建立健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制度。(1)提前一年召开用人洽谈会,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2)面向社会招生信息,说明培养方向,就业去向;与学生签订培养就业协议;(3)实行高职院校单独或提前录取的招生政策,提高生源质量。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钱联平认为:“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就业模式的教育。但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仅仅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当作学历教育来对待,不仅认为层次不高且就业意识不强,没有及早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招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前招生对高职院校的规模发展和专业建设是一个拉动。”[4](4)依据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签订的培养目标协议,制订培养计划;(5)建立有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落实培养细则,完善培养方案;(6)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7)建立每个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写实档案,实行跟踪管理;(8)建立与用人单位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

3.按照社会需求改革学制,采取更加灵活的办学模式,实行分层次教学。“继续推广‘订单’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开展半工半读试点。”[5]每年进行分流,把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第一次分流成中职,把中职不能坚持学完的分流成技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生如果不接受分流,允许退学。

4.把学习技能变成培训技能,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固定基地建设,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最后一年进入施工单位顶岗实习,准就业。从教学计划上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提高培训的技术层次,把学习技能变成培训技能。“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教育过程上“变单纯认知过程为综合实践过程”,考评标准上“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6]。推行“双证书”制度,学校要把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校内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架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在理论课上的“立交桥”。

5.建设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周济部长指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适应需要和实践能力较弱的情况必须迅速改变,提升学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7]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真正落实“四种人”,即专家、学者、技师、能工巧匠,不以文凭论英雄,而以技能见高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三管齐下:一是制定新任专业教师下现场实践锻炼的制度,二是从企事业单位选调专家充实高职教师队伍制度,三是从企事业单位选聘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的制度。

6,开展以就业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成立与专业技能训练关系密切的社团组织,利用节假日开展应用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休而不闲”、“放而不散”。

7.加强就业指导,提倡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新生一人校,通过专业情况介绍,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就业定位,把宏观经济形势和就业状况分析、职业价值观教育、人生职业设计等内容作为职业指导的重点;在毕业生集中择业和签约过程中,就用人单位概况、工作岗位特点、面试技巧、个人特长、签约注意事项等方面一对一地为学生提供咨询、分析、指导和帮助。对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凡是需要提高技术的,实行“召回”制度。高职院校实行“召回返读制”,实质上是对社会的一种郑重承诺,是注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必然要求。这种对毕业生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的质量意识,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8.建立以就业为标准的高职教育考核体系。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的杠杆,其导向作用不可替代,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以就业为特征的教学质量控制评价考核体系,从职业道德素质到职业技能以及心理适应能力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检验。“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问卷、开卷笔试;问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等,这种考核方式既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向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李跃兵.以就此为导向,开发高职课程新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3]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15,(12).

[4]李辉.高职提前招生考试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4—21.

[5]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N].中国教育报,2006—1—1.

[6]潘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好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3—17.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教学改革;就业导向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外语教学应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经过多年努力,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以往的这些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涉及到公共外语的改革项目相对较少。而高职公共外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公共课程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相关。在“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是每一位高职院校外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状解析

高职人才的素质重点是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即能熟练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能主动、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高职外语教学就必须根据高职各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点,“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的外语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加不能胜任学生以后岗位。总结来说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底子薄

高职高专学生的来源和外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过正式的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经过三年高中的外语 学习 ,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要求。另一种是参加高职升学 考试 ,从中专、技校、职业中学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俗称“三校生”。这部分学生虽然在中专、技校、职业高中阶段也学过三年外语,但外语基础非常差,因此对外语的学习极感吃力和不感兴趣。一是表现为学习基础薄弱。二是表现为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三是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表现在他们对未来的迷茫,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2.教师素质问题和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从事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的普通外语教师,另一类是某专业中的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普通外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主的语言教学方式,专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限;而专业教师则缺乏外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侧重教授专业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缺失

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本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应该比其他学校的外语教师水平更高,知识更多。但现实情况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在讲授专业外语时,比如物流外语、会计外语、计算机外语时,学生本来很感兴趣,但部分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单词、翻译课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4. 考核方式陈旧,不能很好的测试学生学习效果

在过去,测试学生外语学习的效果重点在对应于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势必在面对现实需要时,会出现眼高手低的弊端,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现在检测学生的外语水平,重在一个“用”字。看学生对外语知识用得是否准、用得有成效。所以,目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并进行高等学校外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是很有必要的。

二、改革对策探究

1.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的第一堂课外语课,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外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改变学生对外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外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基本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补课。加强目标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目标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以“就业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强,体现在语言学习上,就要有较过硬的听、说、写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以“就业为导向”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探索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多个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论文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例如:在给工商系学生课上自我介绍及介绍他人这一章节时。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口语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 教学资源使外语教学从封闭型教学方式向自主式、开放式学习方式转化,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应用转化,单一学习方式向多元学习方式转化,从根本上解决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由知识学习向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转换,有效地提高了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3.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外语教学需要的教师应当是“双通”+“双师”型人才:既通晓外语语言知识和外语语言教学技巧,又通晓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行业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行业外语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体验实践,开展相关行业和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特定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基层实习锻炼,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第二、加强非外语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刚入职的非外语专业博士、硕士生,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一般都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要培训他们的语言教学技能;第三、对外语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行业知识培训,鼓励他们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和交流,多下企业学习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4.建立健全核实的考核方式

建立健全的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 、考核、评价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必然,要将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与能力作为考试、 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获得外语三级证书。

努力为社会用人单位提供有效、公平、公正、客观评判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标准,促使学生更准确地测量自己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外语教师对学生个人、班级、教学计划、教学水平及教学资源作出全面的分析,教学改革的同时,尽量使用与社会认可度高的技能等级证书衔接的考试用书作为相应课程的教材,以利更多的学生获得语言类其他技能证书,确保外语类学生的证书获得率达100 %,进一步提高就业的对口率。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进行改革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做好公共基础外语和行业外语相融合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效率,改善外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才能培养出适应 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新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悦.浅议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0(4)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3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根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初步具有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我校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专业采取深入用人单位、定期进行信函问卷调查等方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初步构建了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与社会需求实现有效融合。

关键词 :教学评价改革;多元化教学评价;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措施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4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102—02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张威(1980—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

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实行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对职业教育要求也比较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考试制度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改革评价方式,融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给予学生准确、全面、综合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及重学科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评价等认识误区,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根据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专业建设目标,力求培养应用面广、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构建企业、学校双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学校、高尔夫球场参与的“互帮共进”的合作模式,以模块课程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二、专业教学评价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改革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融合,专业知识和技能鉴定相融合”的先进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多元化教学评价最根本的要点在“多”上,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层次的评价主体

职业教育是开放式教育,与社会的各部门、各层次都是联系密切的。因此,专业的评价主体不仅是学校的教学部门、教师和学生,政府、行业、企业、家长也应参与其中,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层次有利于全面评价教学情况,推进社会监督效应,提高教师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

(二)多方面的评价标准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依托于本校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制定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专业评价标准。如《专业教师教学评价标准》、《高尔夫技能考核标准》、《高尔夫实训考核标准》、《教师下企业评价标准》、《学生实习考核标准》、《课堂教学检查评比方案》等统一的评价指标。

(三)多种类的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和全面性,如采用《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学生反馈卡》、《学生实习鉴定表》、《学生考核评价表》、《学生实习单位鉴定表》等评价方式。

(四)多形式的评价过程

预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评价过程中,即时性评价和终时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及时反馈评价的数据,快速改进,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连贯性。

(五)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从多角度分析确立评价指标标准。对教师的考核从“评价团”评教、“教师间”评教、“换角色”评教、“自我”评教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由校内考核和企业专家评价两方面共同完成。

1.对教师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

(1)“评价团”评教。由行业专家和专业组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团,制定《教师课堂教学检查评比方案》,随机对教师授课进行评测;根据《教案检查评比方案》、《作业检查评比方案》等考核标准,对专业部内教师教案的设计与内容、作业批改的情况进行检查,动态地监督教学过程。对教师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方面的优秀做法给予肯定和推广,形成良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2)“教师间”评教。制定《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通过专业部内的骨干教师与兼职教师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教师同行之间相互评教、相互切磋,加快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从而推动专业发展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3)“换角色”评教。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没有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角色互换”,由学生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是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专业教学评价的重要改革之一。学生定期对每一位任教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能力、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礼仪等七个方面进行打分评比。激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评教的成绩更是专业部内加强管理、考核教师的依据之一,能够促进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自我”评教。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定期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以“评价团”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的结果为基础,多角度、全方位地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对学生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

(1)校内教学考核以每个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为单位,建立试题库,将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融合。校内学业成绩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理论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高尔夫技能等级考核标准》、《高尔夫技能考核表》。

(2)企业专家评价的信息采集方法是由校企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流程管理作业文本》,包括校企实习协议、实习纪律承诺书、实习工作日志、实习监控手册、企业顶岗实习鉴定意见、顶岗实习课程成绩单、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等系列文本,由企业的专家和负责人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表现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整个过程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

实习考核由实习表现考核(占40%)和实习报告考核(占60%)两部分构成,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实习表现考核学生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工作中的严谨态度、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与他人合作沟通等方面;实习报告考核由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完成。

总之,多元化教学评价对培养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对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郑尧,叶晓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6).

[2]赵惠蓓.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习评价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3).

[3]李雪芹.中职教育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 品牌意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74-02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担负着各地经济和文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技艺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因此,科学把握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艺术高职院校准确把握教育目的,更好地培养面向社会的专门人才至关重要。

艺术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概念中的艺术熏陶不同。把艺术作为一种职业,对学生而言是立身之本与谋生手段。也就是说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一样,在办学中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一个“职”字,必须坚持“以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探索和解决。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为原则,这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很大不同。近年来,随着艺术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增长速度的加快,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但目前的艺术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和其他职业教育相比,艺术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性的分析和明确的界定。不乏一些不顾自身办学条件不断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的职业院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以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学校名誉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校所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无用武之地。此外,艺术设计专业的范围比较宽泛,包含多个专业方向,但是各专业方向的课程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艺术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培养学科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为目标,而艺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大批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向导,改变以往以课本内容为主,脱离实际需求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根据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评价方法。

2 结合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

艺术类专业的范围很广,艺术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计时要摆脱目前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特别是基础课设置相似的现状,加强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培养社会适用人才开拓了道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结合起来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如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培养方式是通过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配合来培养人才,首先要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再到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理论知识。校企合办或企业自办,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教育与生产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规格需求。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专业教师参与基础类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这样有利于将艺术专业课与基础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3 “艺术性”是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独特属性

所有门类的职业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它职业教育相比,艺术职业教育更是个性鲜明,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对生源的要求上,一般职业教育对生源的要求除体能智能正常外,没有其它特别的要求;而艺术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职业教育是以天赋条件为主,后天培养训练为辅的教育。其次,在教育方式上,艺术职业教育是以经验教育为中心,而一般的职业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教材的核心地位。以经验为中心的艺术教育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技巧。因此,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要充分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牢牢抓住“艺”字。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施小规模班级授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探索具有艺术职业院校个性的教育管理模式。4 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职业教育的性质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在高科技时代,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另外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缩短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扩大信息量,并使相关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跟时代的步伐。

5 树立品牌意识

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对职业院校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学校的前景和办学质量,职业院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校风学风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在我国艺术职业院校内部,还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氛围,教师的科研意识薄弱,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实践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拥有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研与科研能力。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用学生的亲身体会说话。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也可邀请各界人士到学校参观,比如邀请一些企业到学校举办招聘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间接地把学校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6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主体作用。艺术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应该重视激发和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学生的状态和学生的诉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这种主体性体现在教学中,则要求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要兼顾学生的需求,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性提供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艺术职业教育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要使艺术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首先,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艺术职业教育有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应具备其独立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其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5

从系统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外对学生职业卫生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学习五个方面探讨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并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1]。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5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接触职业有害的人群超过2亿[2]。因此,培养职业卫生综合性应用型的人才以应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成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融汇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中毒理学、环境卫生学等学科具有的实验和现场调查的性质,也具有临床医学的临床实践性质,因而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如何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紧密地结合,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应是医学教学改革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系统规划实验教学内容

孤立的实验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系统性地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践能力。我们设置某工厂职业有害因素现场调查为主线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第一次课讲授现场调查基础知识并设计调查表;第二次课去工厂现场调查,采集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职业有害因素及其防护;第三次课完成现场采集标本的实验室分析,比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总浓度和分散度;第四次课围绕现场调查发现的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疾病参观职业病防治院,让学生了解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比如尘肺病的临床表现、X射线检查等,体现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第五次课汇总资料完成调查实践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切实实践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实验室分析、作业现场调查、临床实践和调查报告及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2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至今,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实验室中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问题的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医学理论教学中已有采用[3~6],但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还尚未开展。以开放式实验理念和以基于问题学习的主动学习理念为基础,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课外发放实验教学的材料,分组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完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知识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最终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时间利用效率,并通过讨论和实践在课堂上实现实验能力的内化和升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另外,依托于教学软硬件的进步,一些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可以引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例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采用互动性的环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模拟一些难以接触的作业环境,比如地下煤矿开采。

3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因而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也应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具备博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得更加精彩、精确、深入透彻。目前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新教师是应届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新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践能力,但对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真实工作往往尚缺乏实践。因而对于新教师应加强实践培训,让新教师参与职业卫生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交流学习

与国内其它医学院校以及一些国际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以启迪思维,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完善不足。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和思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职业卫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有益于在实验教学中提出深入改革的建设性的意见。

5课程外提高学生的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

除了注重对课程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注重课程外对授课对象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由于其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往往设置在较高年级。让学生课程外早接触并参与一些职业卫生和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度,并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学院对大一新生开展全员导师制,让每个本科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与公共卫生相关的课题设计、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中,拓展本科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通过支持建立由专业老师指导的以职业卫生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和调查,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相关的内容。这些课程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系统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外对学生职业卫生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学习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要点。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宏迩.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89~691.

[2]赵鹏.职业病顽疾呼唤制度革新———我国职业病现状及监管体制机制观察[J].劳动保护,2011(10):13~15.

[3]李京东,陶银华,肖素荣.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5(6):147~148.

[4]李江,傅华.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107~112.

[5]谭晓虹,杜心涛.微课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77~78.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范文6

新形势下,中国职业院校艺体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领域来展开。一是,“艺体教育”要秉承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即:在艺体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和“个性发展”等教育思想。二是,“艺体教育”要建立特征鲜明的课程体系,即:要求职业教育艺体课程必须紧密围绕时代特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正确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三是,“艺体教育”要寻找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即在职业教育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探索卓有成效的对策、方法,建立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于一体评价模式,加快新形势下学生艺体能力评价的研究。

二、职业教育中艺体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素质能力培养。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中的艺体教育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体育教育等同于竞技体育,美术和音乐教育仅限于临摹和声乐,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艺体课程设置的初衷。艺体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以外,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国内职业院校由于教学周期短,就业压力大,因此教学资源更多倾斜于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对边缘类公共课程重视不够,课程教学管理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艺体类课程由于缺少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环节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多采用讲授法进行灌输式教学,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支持。例如: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师模拟技术动作,学生跟做,分组练习,周而复始机械式模仿,缺少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也没有课堂师生交流、讨论活动,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音乐、美术教学中,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依然采用挂图、电脑配合幻灯片、投影仪的教学手段,这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不相吻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职业院校学生艺体课程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试、实践测试以及出勤等方面构成。在这种考核制度下,极大地放大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初衷,考试过程更多演变为一种应试,而无法体现艺体课程的独有魅力,严重忽视了审美、合作、鉴赏等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学生的自尊心被极大地挫伤,被动接受考试结果,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职业院校艺体教育改革措施

第一,建立“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培养上,更要在素质培养上多下功夫。不像普通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应届生,职业院校的学生走向社会,将面对不同年龄层段的竞争人群,而这些人群的社会经验也更加丰富,竞争也更加惨烈,因此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立命之本。打破固有的教育观念,通过形式多样的艺体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把“身心健康”培养放在首位。

第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直线型,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连续型,通过微课形式将课上、课下有机结合。翻转课堂改变了知识内化的顺序,通过视频案例、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了升级。

第三,创新教学内容。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艺体课程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艺体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应更多围绕社会现状与热点,以启发、引导、交流、审视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设计。课堂组织也要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改变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彻底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第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未来教育的发展,积极加强研究适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模式,改变原有的考核方法,适当降低理论考试比重,增加主观性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以多鼓励、多包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对学生的艺体能力进行评估。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