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1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对策分析
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我国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农村公路建设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从小范围来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比如北方有些省份总体经济收入不佳,导致该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南方有些省份,就开始大肆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省政府财政收入好的省份就会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反之则投入较少,而农村公路建设落后就会使得当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对省份财政收入形成阻碍效果,对于农村公路建设不平衡应该尽快进行解决,否则我国范围内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滞后
我国中央政府虽然加大了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比例,但是由于各个省份的情况不同,所以很多地区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使得中央政府投入资金使用很不彻底,对当地农村公路建设总体情况没有很好的改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滞后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公路建设工期比较紧张,任务较重,使得很多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没有进行总工程规划,随意性相当大,部分地区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对公路建设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后期公路投入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对当地农村的公路网络系统规划以及通达性造成严重的阻碍。
(三)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混乱
由于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比较困难,导致很多地区在对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落实不彻底,在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比较混乱。我国很多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大部分都是采用低价中标法,所以很多施工单位的工程价格相当低,项目不大,所以很多施工单位都不会投入很多的管理力量,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或者是不按照规划施工的情况频繁发生,大多数的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都是沿用之前的规划方案,并且按照之前的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导致公路质量存在严重的漏洞,加剧了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化施工工序很不到位,部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出现重视进度而轻视质量的情况,对公路质量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农村公路养护不足
很多地区只是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而对于后期的养护工作很不重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公路桥梁正式运营的经验中,很多公路建设单位对于养护工作相当重视,但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缺乏必要的养护措施,使得农村公路在运营过程中质量问题出现很频繁,没有进行相关规定对公路进行掩护,突击养护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完善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合理分布
虽然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地区经济能力不一致,但是从总体范围来看,还是可以进行合理布局的。比如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北方,可以通过整体规划,对于经济落后的乡镇应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当地农村公路建设能力,对于经济相对好的乡镇应该通过民间募捐的方式筹措公路建设资金,避免由省政府财政收入的投入力度,由此可以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经济提升,对于经济较好的地区进行经济制约,有利于对省份经济资源平衡分布。对于南方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也实行这一方针,能够对整体经济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力度
农村公路上运行车辆不多,交通比较松散,所以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期,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规划力度,对当地交通雪球、农民出行方向进行全面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对农村公路建设目的、长度以及路线进行整体规划,将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初意愿全面发挥。
(三)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措施
农村公路管理措施是否健全对于农村公路运营情况改善以及质量保证起到了很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在管理组织、技术水平等方面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管理,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对于损坏公路建设的人员或者组织应该极大惩罚力度,一旦发现,立即处罚,情节严重者应该进行刑事处罚,有的时候一味的进行经济处罚,对于管理规定的法律效果全面发挥只能产生阻碍作用,而施工单位更应该对公路建设材料进行全面管理,避免偷工减料的情况屡次发生,对公路建设质量更是一种有效保障。
(四)制定后期养护工作,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策略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重视建设进度,忽视后期养护的这一现象,必须进行遏制。应该建立由农村公路建设部门领导作为养护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向外招聘专业的养护工作人员,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能力,树立科学的养护观念,将建设和养护进行双重管理,从实际层面上提升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能力,响应可持续发展策略。
结论
农村公路建设是否科学完善,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建设分布不平衡、缺乏规划、管理工作换乱、养护机构缺乏等,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连累了当地政府经济发展进度。基于此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整改力度,合理分布、加大规划力度、健全管理以及制定后期养护工作,通过以上种种措施提升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整体水平,以发挥农村公路建设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武威.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理论界,2006,09:240+211.
[2]韦永杰.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1.
[3]张惠晴.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4.
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2
一、修改条例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和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我省农村公路包括村道建设很快,至2006年底,全省村道里程已达四万四千多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公路尤其是村道的管理和养护比较薄弱,村道管理缺乏法律依据,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国家公路法和2005年年初颁布实施的《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均没有将村道纳入公路范畴,条例第五十八条还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村际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仅有少数村能够切实承担起村道的养护与管理责任,绝大部分的村道缺乏必要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具有法律上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不能对破坏、损害村道等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管理与制裁。2005年9月,国家下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2005]49号),明确将村道作为农村公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县级政府承担起管理养护职责。因此,需要对我省条例作出修改,将村道纳入管理范围,明确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对村道的路政管理和保护。
二、起草工作基本情况
经与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沟通后,省交通厅向省政府提出了修改条例的建议,省法制办经征求意见、研究论证,形成《关于修改(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已经省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对草案主要问题的说明
本次修改只对条例第五十八条有关村道管理问题作出修改,主要内容是将村道纳入公路管理范围,并确定村道路政的具体管理主体。[2005]49号文件明确要求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包括村道在内的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和养护职责;乡镇政府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具体职责,由县级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根据这一精神,草案规定“本条例规定的路政许可与处罚事项,适用于村道”(修改后的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一款)。同时,考虑到我省许多地方的乡镇政府一直承担着乡道管理与养护任务,有一支队伍,也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工作机制,可以将其管理范围适当扩大至村道。如果将村道管理全部交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大量的管理人员,条件不具备。经反复研究后,草案将村道路政的具体管理主体确定为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并对其具体职责作了以下划分(修改后的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二、三款):
(一)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草案明确村道超限运输许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其他村道路政许可由乡镇政府负责。地方立法上可以作这样的授权。其中,将村道超限运输许可交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主要是考虑公路网络化和车辆运输流动性的特点,对超限运输行为很难实行区间、路段分割的许可管理。其他路政许可事项不存在这一问题,可以交由乡镇政府具体承担。
(二)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草案明确村道路政处罚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乡镇政府负责。
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3
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资金来源、养护模式、计划和技术管理以及路政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79-01
1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公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农村公路养护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大部分农村公路资金紧缺情况下建成的,公路建设标准等级普遍相对较低。由于养护和管理不到位,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部分公路出现了广大农民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巩固来之不易的大规模建设成果同时提高路网整体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投资效益,我们必须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为了能够实现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最终目标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迫在眉睫。
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公路养护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解决养护资金问题。建立国家政策扶持引导,省市补贴投资、财政投入、地方投资是解决养护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一事一议。建立政策资源置换,群众出工投劳等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资体制。使农村公路养护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起到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保障其完好、安全和畅通,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可采取以下方式筹集农村公路的养路资金:吸收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受益人自愿出资;过资源置换方式筹集;当地人民政府列支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征收的农用车、拖拉机燃油税(每年公里:县级路不低于7000元、乡道不低于3500元;村道不低于1000元,列支养护经费)依法贷款;其他方式等。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公路的养护,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促进农村公路的养护正规化方向发展。在资金筹措方面我们应大胆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大政策引导,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因地制宜,实行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农村公路的养护。
3 建立起精简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养护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大,主要是因为农村公路基础工作和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具有战线长,分布广的特点导致的养护质量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从保证养护质量,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有效措施。
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由于公路管理机构随行政级别的不同,其养护权限也不同。故笔者建议,建立健全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处、农村公路管理所等相关管理机构、农村公路管理站。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农村公路。县级以上公路的养护、管理、建设等工作由县级以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和日常管理、监督及检查由指导乡(镇)政府负责。但就经验而言,乡(镇)公路养护管理上的存在严重漏洞,主要原因是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基本处于缺失状态,相对较好的一些乡镇还设置了一名交通助理。有些乡镇的公路管理甚至由城建部门或水利代管。从而直接导致了加快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的速度和养护需求极不相称。
4 养护计划管理
农村公路的养护应实行养护年度计划管理。编制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应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资金来源和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进行同时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并与当地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及国省干线或其他方式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最后由地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审查后,报省公路管理机构平衡下达。农村公路养护编制养护计划时应遵循年度计划农村公路并报省公路管理机构备案由地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平衡安排,同时对于重要的农村公路和桥梁以及抗灾抢险工程应优先安排并本着先主线,后支线,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5 养护模式和管理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毛细血管,从节约资金的意义上说,养好路就等多修路,养好农村公路等于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对发展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公路上积水、沉陷、龟裂等现象,如果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小窟窿变成了大窟窿使得公路设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严重伤害了当地群众集资修路的积极性。公路养护工作在公路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三分建,七分管,建而不养,等于不建。农村公路的养护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常年养护与季节养护相结合,可根据交通量、地理环境、路面状况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解决已交付使用的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维护好桥涵等构造物,经常保持路肩平整、路面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行车顺畅,对于路面病害要及时修补,保证各种标志齐全,路容美观和绿化达标。树立建设是发展,坚持建养并重,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确保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6 技术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水平,农村公路管理要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并积极采取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
养护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了保证养护质量,提高技术效果,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农村公路的养护必须要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农村公路技术队伍建设,建立技术负管理责制,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技术人员。
7 路政管理
目前,不少农村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路附属设施建设滞后、管理跟不上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保护。主要原因是路政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交通、公安等部门及沿线群众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农村公路养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农村公路存在着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公路缺乏如交叉路口的指示路标;急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等相应的路标和交通安全标志,给外地来客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可能造成交通事故。二是乡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大大阻碍了交通,又极易酿成事故,尤其是一些靠路而居的百姓,常在路上堆放杂物,农忙时节把公路当晒场,建筑房屋时占路搅拌砂浆,把公路当成施工工地。甚至经常在路上堆放沙子、石子、水泥等建筑材料。三是过往车辆洒下的杂物不及时清理,影响了交通。一些运沙车一路挥洒,泥沙洒落路中又没有人及时清扫,使农村公路脏乱差,影响畅通。这就需要实施综合治理,坚持经常巡视和检查农村公路路基、路面、桥涵等公路设施。
8 结束语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目前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县道县养的养护模式仍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管理体制历经变迁,然而养护管理效果不理想存在管理主体缺位养护资金仍面临较大缺口和养护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低以及养护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存在巨大的内部动力,为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的要求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益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养护市场化的良好运作是建立在这些参与主体之间良性互动基础之上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实施手段主要包括组建专业化养护企业,实施招投标制度,推行养护工程监理制度及实施合同化管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面临着市场主体培育不健全相关政策办法不完善等问题经济落后地区资金匮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护市场区域垄断阻碍了养护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补助费建议统一由乡镇负责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部门掌握使用。乡镇财政建立乡镇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基金并将其列入年度计划。总而言之,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科学、合理、高效地建立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真正树立建设和养护管理同时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强化考核以管好养好农村公路,让广大农民走上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改革具体措施
一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农村公路体系逐渐形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也有利农村奔小康的实现。然而,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路面损坏严重,加上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目前公路的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很远。目前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这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情况来看,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从目前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来看,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根据国家“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交通运输业中,公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它不仅使农村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村公路的修建质量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的重视,在农村公路中逐步进行路面的硬化改造,农村公路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率不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当前的体制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问题表现:我国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叠,既履行行政职能,也承担者管理、设计、生产等任务,这种体制的特点就是,职能混乱,效率比较低。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是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投入、低产出、吃大锅饭、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竞争意识不足。有的机构部门,甚至长期靠养路费过日子。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生产效率低下.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置机构,扩充人员,使公路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办事效率低下。公路的养护部门对农村道路养护重视不够,加上使用的不合理,农村公路提前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使农村公路的寿命大大缩短,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此外,专业的养护技术人员缺乏,缺乏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有时候甚至出现,危害的情况能很好的了解,却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解决,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先进设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相差甚远,专业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急需解决。因此,公路的养护管理跟不上,服务质量低下。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这种体制不仅不利于公路的养护管理,也不利于各部门整体积极性的提高。以此,改革现有的公路养护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三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农村公路管理作为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创新农村公路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和管理水平。
1以市场经济相适应,走市场化道路
目前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按照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之间进行竞争,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 ,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将这一改变与市场接轨。公路养护生产单位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要逐步改变,采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方式,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实现机制由现有的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变。
2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进行合理改革,建立新型养护管理机构
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以提高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效率。对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调控和监督。进一步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成立一支精干、办事效率高的人员队伍,建立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和管理质量和效率。只有建立新型的养护和管理机构,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体制的创新。
3 采取合理措施,组建队伍,完善责任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5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052-04
农村公路是整个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观,但是,接踵而来的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也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鉴于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大背景下,探讨改革现行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体制,解决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失衡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农村公路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三个层次,狭义农村公路仅指县道和乡道。本文研究的农村公路概念是广义上的农村公路。
一、改革现行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整个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农村公路。对农村而言,如果过农村公路不与城市道路连接,农村的功能布局就无法进一步优化,更无法很好地接受城市的辐射,接受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也就谈不上统筹发展。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处于修整期和道路功能的提升时期,也迈向了建管养并重的发展阶段。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强化农村公路管养保护,以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改善民生迫切要求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作为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不仅发挥沟通城乡、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而且还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交通不畅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改善交通条件是最大的民生实事,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群众的集中体现。目前,全国345万多公里农村公路中,仍有17万多公里的道路没有养护和管理好,导致群众行路难。因此,必须深化现行体制改革,实现所有农村公路纳入管养规划中,切实改善民生,真正为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均衡化创造条件。
(三)抢抓发展机遇需要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围绕经济发展抢抓交通项目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农村公路路况差,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低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有的村级公路建好后因未安排管养,很快就会变成“不通公路”。农村公路的管养现状堪忧。这不仅可能使已投入建设的大量资金打水漂,同时也制约了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互通联系,制约了交通引领经济发展战略的更好实施和推进。因此,抓好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87.34%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才能实现交通建设、管理、养护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四)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蕴含着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农村公路是公益性事业,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也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应有之义。当前,推进农村公路发展由“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不二之选,如何提升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建便民惠民的交通网络也就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
二、改革现行体制的难点和重点
(一)管理和养护责任主体落不实
明确管理养护责任主体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实践中,很多人认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基层政府和当地百姓的事,责任主体就是县政府。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省、地(市)、县、乡四级政府的共同责任,把责任推给县级政府,上下两头都不管,管理养护工作是落不到实处的。因此,在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过程中,既要细化各级政府的管养责任,又要从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管理部门出发,加快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缺位的突出问题。
(二)管理和养护资金筹措难
落实管理和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关键所在。目前,虽然很多地方针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出台了政策,将养护管理资金列入了地方财政预算,有的还规定了养护资金在交通发展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事实上由于地方财政薄弱,真正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依然十分有限。
(三)长效机制缺乏
现行农村公路体制上的缺陷造成了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公路管理机构人员不断增多,挤占了部分养护经费;养护工人工资很难落实,养护队伍不稳定;基层管理养护监管机制失效,存在失管现象;乡(镇)公路养护机构、养护队伍、农村公路专用养护经费和农村管理养护的奖惩制度不健全等。
(四)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不少农村公路养护人员都是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扫帚、铁锹仍是主要的养护工具。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农村公路专业养护效率,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和质量。
四、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下面,重点从组织、投资、运行、技术和考核五大方面探索研究。
(一)组织体制
1 贡任体系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范畴为县、乡、村级公路,主要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交通问题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县级人民政府要承担建设规划实施、筹集管理养护资金以及协调乡镇政府和组织沿线群众的任务,理所当然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直接责任主体,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负总责;县级交通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养护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实施主体;乡镇政府也要承担资金筹措和养护管理的义务,虽不是主体但要全力配合。另外,从更高层次讲,还有领导主体,即省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担负着制定建设规划、编制养护计划、统筹安排养护资金、做好指导督查等工作。这样的组织责任体系中,县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核心和灵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好与坏、成与败系于其身。当然,也离不开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
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当然,要防范“两种极端”。一是县级政府“依赖症”,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卸主体责任,尤其以贫困县、财力弱为由,千方百计向上转嫁责任,完全依赖上级单位和部门出钱、出力,自己坐享其成。二是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甩手症”,认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完全是县级政府的事,既不出钱,也不指导,一甩了之,置之不问。
2 机构体系
责任明确后,相应的机构体系也就水到渠成。县政府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县交通局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由农村公路养护道班和专业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施,路政支队负责监督和考核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本辖区内乡(镇)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对辖区内农村养护资金、项目、质量、进度及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乡(镇)政府参与、协助交通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及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协助县交通管理部门完成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及公路路政案件的查处工作,及时上报公路损毁情况;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乡道、村道建档立卡;村民委员会依靠和发动群众,协助乡镇政府和交通部门做好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定期维护公路,确保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二)投资体制
农村公路既然是政府管理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在管理养护资金筹措上,必须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努力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
1 财政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核定相应的比例。省级财政每年要将新增财政收入的5%专项用于平衡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市(州)级财政每年将新增财政收入的2%~3%专项用于平衡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县(区)人民政府在统筹县级财政预算支出时,每年按财政收入的3%~5%专项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
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由市州和县市区两级财政统筹安排,其标准要求不得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500元。养护工程资金主要由省级财政安排,并执行以下标准(非硬化路面减半执行):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两者综合,农村公路实际养护资金标准应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8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4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500元。
同时,作为有益的补充,尝试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大中修公积金制度,即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分为日常小修保养经费和大中修经费两部分,县级政府或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县、乡财政每年投入的管理养护资金和省、市补助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和保养,一定比例逐年滚入公积金。依此,努力缓解和平衡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资金缺口等矛盾。
2 融资配套机制
鉴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管理养护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目前尚不可能,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缺口非常大,应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特别是要加大社会融资力度,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切实缓解资金筹措难问题。一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县乡知名企业在公路沿线投放路牌广告,收取适当广告费用;--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公路沿线受益的民营企业和村集体经济认识到农村公路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捐资养护;三是尝试将农村公路沿线荒山、荒地、路树等资源受益权置换管理养护资金。
3 群众投工投劳机制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应该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特别是乡村道路要倡导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群策群力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当然,群众出钱必须是自愿的,不能变成摊派,加重农民负担。另外,为缓解资金压力又减少农民负担,可以采取以工抵资方式,每村的村路除了设立专门的养护工人,保证村路的保洁、保畅工作,还要在对村路实施具体养护时能出工出力,以减少养护工程的开支。
(三)运行体制
全国农村公路地区差异比较大,其管理养护的模式和运行体制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发达省区和欠发达省区、平原地区和黄土高原、低等级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差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宜当地情况的运行体制。
1 突击季节性
税费改革之前,许多地方都规定农村居民必须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该方式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公路。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从政策上讲,农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该方式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管理养护。
2 分段承包
分段承包到户是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它主要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管理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优点在于组织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且小规模零星作业方式,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3 道班
道班养护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从事管理养护。道班养护具备一定的管理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管理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但由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效率相对较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
4 养护公司
养护公司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可以根据市场要求,由社会性资金投资建立股份制公司;也可以由原来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后,经过改制建立股份制公司。专业养护能够实现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另外养护公司也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脱离出来,转向合同管理,可以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不过,面对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的现实,尤其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这种方式难以全面推广。
(四)技术体制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核心是提高路况质量,保证公路的通达能力,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国有些地区特别是西部一些落后地区,还没有建立乡级管养护组织,没有固定的人员,没有专业管养队伍,没有基本的管养设备,只能进行简单低标准的修整,无法做到预防性管养。因此,转变传统管理养护手段,抛弃低标准修整为规范化管养,并逐步建立相应的技术体制显得较为紧迫。
1 制定管养技术标准
对于县道公路,要严格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已经颁布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5―
94)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乡道、村道公路,各地要迅速制定农村公路管养质量检查评定标准,明确乡村道路管养质量标准及评定规范,便于在管养过程中有章可依,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操作。
2 推广养护机械化
目前,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已经是以三、四级的水泥路或沥青路为主,不可能像过去砂石路的养护,较高等级路面病害的出现形式及其频率已超越了人工养护作业所能胜任的程度,必须大力推广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机械化养护要求作业系统中主要和辅助的生产过程必须由机械性能参数相互协调的机械系统完成,保证养护作业的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现有路网的使用效率。
3 提高管养技术要求
当前,要在注重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完善标志、标牌、标线,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理,通过建立档案实施精细化养护。同时要坚持以养好路面为中心,加强全面养护为目的,努力实现路面无病害、路肩无堆积、边坡无塌陷、边沟无积水、桥涵无堵塞、标志无短缺、绿化无空白,农村公路通畅化、美观化。
(五)考核体制
1 管养经费落实考核
根据已制定的标准,省政府、市州政府、县(市、区)政府和乡镇政府要逐级落实管养资金,并一级一级签订责任状,将其纳入整体工作考核。对年底未完成责任的要通报批评,并采取处罚措施,以做效尤;对完成较好的要通令嘉奖,并宣传示范。同样,各级交通部门也要参照此法,层层抓落实,严格责任考核。相信,只要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敢动真格,敢下决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筹措不会太难,管好、养好农村公路也不会太难。
2 管养质量考核
农村公路管养的好与坏,质量高与低,必须要进行监督考核。除了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和依据外,还要成立相对固定的考核队伍,抽调行政管理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交通质量监督部门人员等组成,定期(每半年)检查考核农村公路管养现状,并将考核结果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的评议和再监督、再考核。主要考核指标:一是路基养护,检查标准为路肩整洁、无杂草、无明显缺料;边坡稳定、无缺口;边沟无淤积物、排水畅通;二是路面养护,检查标准为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槽、沉陷、翻浆;病害修复规范;路缘砖(石)完整无缺;三是桥涵养护,检查标准为桥涵构造物完好,桥下无垃圾堆积,涵洞无淤积物,排水顺畅;四是交通安全设施,检查标准为公路里程桩、指路牌、路政宣传牌、汽车候车亭等完好无损。依此,确定相应的评分和档次,给与一定的奖惩,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持续不断做好管养工作的目的。
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析;措施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2万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5 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72%。中央投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75%; 三级以上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18.9%; 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和97.2%,初步形成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此外,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简易公路约154万公里, 这部分公路技术和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等外公路约占55%,未铺装路面里程约占68% 。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具体表现在:
1.1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整体规模仍显不足。
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越来越高的出行要求。
1.2通达深度不够,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十一五末,全国仍然有128个乡(镇)、45662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包括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不通公路乡(镇)、建制村的比重分别为0.3%和6.2%。目前不通公路的乡(镇)大多在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工程艰巨、造价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东部地区在完成“通达工程”和“通常工程”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压力。
1.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还未解决。
1.3.1 等级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我国县乡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1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 三级公路38 万公里,占19%; 四级公路77万公里,占44.4%; 等外路里程约22.4万多公里,占19.8%,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77%。
1.3.2路面状况。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基本上集中在农村公路上,十一五末达到86.6 万公里,约占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总量的89%,占农村公路里程的61%; 简易铺装路面26.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19%; 两者合计113.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80%。
1.3.3乡、村通油状况。到十一五末,全国仍有大量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比重仅为81%、55%,还有7562 个乡(镇)、21.3万建制村未实现路面硬化,晴通雨阻现象在农村公路中时有发生。
2、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通畅,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又是启动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较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修筑农村公路,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为建立城乡有机关联的市场体系、构筑大流通方式、扩大全国市场规模创造条件,进而拉动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公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从交通体系看,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道路质量差,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农村公路对干线公路网起着重要的支撑和集散作用,需协调均衡发展,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
3、农村公路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1 世纪前20 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 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总体目标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 二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分阶段分地区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如下:
3.1 “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东部地区: 继续安排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村”。中部地区: 继续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西部地区: 重点建设通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实施了千亿元建设工程,即中央投资1000 亿元,改建沥青(水泥)路50余万公里; 实施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确保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公路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约81 万公里,其中: 东部地区约20 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 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3.2 2011-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20 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9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政策措施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作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4.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和义务,分工协调,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省( 区、市) 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 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4.2确保国家和省(区、市)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的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4.2.1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4.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4.2.3 继续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继续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4.2.4 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4.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推进国家、省、市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平台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建设国家级危险品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库和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立国家、省、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和重点水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5、 结语
总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确保建设有序、协调地开展,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因此,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 年14 期.
[2] 杨帆.农村道路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 期.
[3] 过秀成,胡斌,陈凤军.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