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城市电网 城市建设 环境 规划
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是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参考依据,我们要借鉴和汲取他们的经验,同时组织在岗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二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城市电网规划工作进行创造性地开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富有长期性和科学性。
1 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1 电力专项规划工作难以满足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常规做法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往往会同时电网规划,关于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的原则性规划安排在这些规划中都有涉及。电网的规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来说,往往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通常情况下,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难以在电力专项规划中进行全部包含,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阻碍了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使得电网在今后的改造中缺乏相应的指导性。
1.2 用电需求增长,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减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用电需求越来越紧迫。在电力负荷年增长速度方面,在我国的部分城市甚至超过20%。为了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进而使我国经济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电力需求将会与经济增长保持相当的增长速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方面,城市居民的用电需求逐渐成为关键因素。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用电需求在未来的20年内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近几年,政府部门为了对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已经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强化管理。为了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长远性,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这是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因此,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必须先于城市化。反之如果进行城市建设之前,相关的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做的不到位,当城市规划建设具备一定规模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更重要的是效果也不理想。
1.3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通常情况下,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两者之间没有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电网建设工作严重影响和制约城市环境,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对城市电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在市区高空频繁地架空线路,尤其是架空线出现在居民楼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生活,高压电力风险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电磁辐射,其危害强度虽然比不上那些高频辐射,但是随着辐射时间的增长,也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再次,变电站正常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甚至有些变电站直接建在小区附近,其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最后,在城市上空架空线,以及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存在于居民楼附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畏惧感。
2 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2.1 对城市电网和城市建设进行同步规划 站在新的高度,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对城市电网和城市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因此,在对城市电网和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做到同步规划。所以,在审核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同时对电力部门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制定的城市电网规划方案做出进一步的审核,并且将两者同时审核和。从法律角度来说,这样做是对城市电网规划方案的进一步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该方案的切实可行性,同时保证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步与和谐,进而协调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融合。
2.2 在实施城市电网规划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在实施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或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电网建设的顺利实施。在城市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矛盾纠纷,通常情况下通过组织会议进行讨论的方式,矛盾双方通过签署承诺协议等进行解决。对于城市的深入发展来说,良好的电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当地政府来说,确保城市电力的安全也是其重要的责任。为此,地方政府本着对全体人民负责的态度,从全局出发,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过程中的指导工作,通过与电力企业进行合作,共同解决规划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纠纷。
2.3 转变观念,统筹兼顾,将城市电网与城市建设进行融合 城市电网规划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之间的节奏不统一,出现脱节或滞后的现象,那么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果城市的电网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协调解决电网规划建设中遇到的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施工问题。
2.4 树立环保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在实施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影响城市环境。为了降低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巩固和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电网规划进行充分考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一些城市,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沟通协调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在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例如,随处可见的高压线路,紧挨居民楼环城高速公路,以及火车轨从城市的繁华地带穿过等,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一方面给城市带来噪声污染,另一方面也造成空气污染。
3 结语
在对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电网的总体规划进行考虑。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其他因素考虑的越详细,那么在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及改建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就越少。将电网规划列入城市规划发展之中,同时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通过统筹兼顾,妥当处理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建设、城市公共事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中电网建设与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重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文关怀方针去建设,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也要给予相应的考虑,将电网建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初兴丽,张铁磊.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地价影响地质条件 重视要点
1.城市划规对地价的影响
1.1 土地性质对地价的影响
土地价格是为购买获取土地预期收益的权利而支付的代价,即未来地租(收益)的资本化。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经济规律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土地价格尤其是城市土地价格不仅由土地利用现状决定,对土地利用前景的预期也是影响土地价格的重要因素。
从城市整体层面来看,城市未来地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总体容量控制标准,这些因素主要是由城市总体规划决定的。从城市局部地域来看,地块的用途、开发强度及环境控制等决定地价的因素也取决于具体的规划控制要求。
城市性质对地价的影响 :
城市的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我国城市性质大致分为: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和特殊职能城市四种。城市性质的差异,是决定城市地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性质制约着城市的经济、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特别是土地使用的构成等各个方面,而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在经济效益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城市的职能越多,越能强化城市发展的聚集效益。现代城市职能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如金融贸易、信息展览、经营管理、旅游服务、商业零售业越发达,地价水平越高。
1.2 城市规模对地价的影响
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因为城市用地规模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浮动而变化,所以,城市规模通常按城市人口划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准、交通运输、城市布局、城市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地价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城市规模越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越高,交通运输系统越复杂,城市环境的营造越困难且成本越高,土地级差收益也越高。同时,按照我国城市土地使用的现状,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人均用地指标越低,意味着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突出,土地资源短缺情况越严重,地价水平越高。
1.3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对地价的影响
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指城市各类用地在城市总用地中的比重,以及各大类用地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用地的构成与比例。不同性质用地的价格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相差很大。一般来说,商业用地地价最高,办公和住宅用地次之,工业用地地价最低,因此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构成与地价总体水平及地价总量密切相关:地价总体水平与商业用地的比重成正比例关系,而与工业用地的比重成负比例关系。商业用地在城市中的比重主要取决于城市的职能特点及规划用地的功能分区。同时,用地结构的合理化既有赖于土地价值的经济调节,也有赖于城市规划的政策调节,城市规划在遵循“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的原则下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价的整体水平。
1.4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对地价的影响
区位地价级差是导致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之一。反过来,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功能分区及空间结构也会对城市地价的空间差异产生影响。它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层次决定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商业、住宅、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集程度决定了房地产价格总体水平和不同土地等级间价格差异的幅度,即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及用地功能混合情况决定了地价级差,规划道路运输网结构及道路密度与地段价格直接相关。
对于一般城市而言,聚集程度及交通区位是影响地价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首先,用地聚集程度越高,尤其是商贸服务业、办公楼宇等聚集程度高的城市各级中心地区,往往是地价峰值区。其次,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最快的地区一般是交通便捷的地区,尤其是城市新发展区。规划新开通干道、高速公路出入口两侧土地,地价迅速上涨,表明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土地价格的提高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聚集程度较高、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段不仅本区域地价水平较高,而且通过传递、扩散作用,可以带动周边地域地价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城市地价的整体水平。
2.对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地质条件
通过汶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中地质的勘测占有重要的意义。在规划中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 。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 科学规划对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和审批应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制度、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原则、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内容、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地位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2.1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只能坚持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这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灾害现状提出的在规划期内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准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 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达到的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应当分阶段实施。总的要求是提高预报成功率, 避免经济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 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2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主要包括: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二是搬迁避让工程。三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灾害的规模和威胁的对象, 对危害公共安全、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要由财政出资, 对人为活动引发的灾害也要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分清责任, 实施治理工程; 四是监测预警工程。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要实施监测预警工程, 包括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预报。
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3
关健词:城市;国土资源;规划;重要性;特点
1、分析国土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国土规划是一个比较全面、长远、综合的发展构想,通过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目标、方向和步骤,达到国土有效开发利用的目的。我国的对于国土规划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土规划更加紧迫和重要。
1.1规划类型客观存在
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必然涉及不同区域和城市规划,国土的开发和建设也必然要影响到具体区域和城市的空间布局,因而有关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布局,有关国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认真考虑和决策的重要方面。城市建设大量占用土地甚至是耕地,开发过多,耕地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诸种现象,已成为中国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所有这些区域与城市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共同研究的热点,国土规划也就更显迫切而重要,它既是上述问题解决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1.2 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
国土规划侧重于资源的空问配置和布局,着重解决规划期内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将规划的各项指标通过资源开局,最终分解落实到特定空间,偏重于经济建设的空间布局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协调方面。国土规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规划目标的积极维护,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在国土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把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真正地落到实处,成为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1.3 关于国土资源战略问题的途径
城市的国土规划属于空间规划。空间是各种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体。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既是某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也是各种资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关系调整的过程。这种关系的调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消极的一面,往往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造成土地、草地、森林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协调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靠单一的资源规划是不可能的。国土规划以揭示各种资源间相互联系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各种资源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协调。
1.4 加快推进资源管理转变的方式
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不仅明确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总原则、方向,也给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关健是要切实转变资源管理方式,侧重于开发监督管理,向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目的转变;从偏重数量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管理,逐步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型管理,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转变;从计划分配为主,向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从传统粗放型利用方式,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集约利用方向转变。国土规划,是为避免市场配置资源失灵而建立的,作为政府的事前管理、宏观管理、公共管理行为,正是推进资源管理方式实现上述转变的重要步骤。
2、城市国土规划的特点
分析和把握城市国土规划的特点,对于指导城市国土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我国国土规划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国土规划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2.1 国土规划的依法编制
对于国土规划必须坚持依法编制的原则,目前国土规划并不是强调规划本身,而是强调规划的实施。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规划要达到真正的实施并产生效果,从编制到实施都必须有法律依据。
目前,国土规划工作应该以下列法律法规作为依据:1)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而制定的各项资源法规,如土地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法等。2)为加强国土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而制定的综合性国土法规,如国土规划编制办法、规程,国土开发整治法等。3)为完成国土规划某些任务而制定的专业性国土法规,如国土建设与整治法、国土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4)为在特定地区开展国土开发整治而专门制定的地域性国土法规。
2.2 国土规划的发展战略
过去,城市国土规划致力于发展经济,实行一种“赶超战略”,因此在国土空间上都是以重点地区的开发战略为主导,以推进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事物总有其两面性,重点地区开发所形成的经济圈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济过度集聚,国土利用失衡,一些地区的交通、环境和人口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2.3 国土规划的科技创新
国土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包括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国土资源潜力评价,国土开发利用及其效益评价,国土综合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规划动态协调与信息反馈等。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加快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土开发建设的合理布局;加强国土规划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对国土规划的动态协调、灵活监督、及时反馈的能力,综合运用RS、GPS、GIS、LIS、4S技术作为国土规划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国土规划的编制实施水平,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国土资源开发建设的利用水平,以引导国土规划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4 规划的主题
城市的国土规划主要看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和不断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做到既合理、科学高效、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又节约、保护好国土资源.在新时期国土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5 增强区域发展规划、经济区划的内容
区域规划开发战略,必须注重区域国土的协调发展。因此要研究全国资源优化配置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区域资源战略,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时制宜搞好国土规划,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潜力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国土规划开发新格局。与此相协调,城市发展也要根据各自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发展规划。随着我国国土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其实施的不断进展,国土规划必将在不同区域发展中,起着更好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2.6 国土规划的公开性和适应性
规划程序必须由政府统一规划、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规划向自下而上、公众参与的诱导型规划或上下推拉式规划转变,规划背景必须由“大政府小社会”模式转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即体制创新原则。使规划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和参与度,这对我们启迪颇深。强调广泛的公众社会参与度,为编制规划以及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为实施规划尽职尽责,真正参与到政府、企业及规划部门的推拉式规划中,制定一个透明度高、可靠度强、操作性好的满足全社会愿望的发展规划一一推拉式国土规划。
通过上述各种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通过这一系统的运转,保证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国土规划的日臻完善,以便更加有效的发挥规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7 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城市的国土规划中,既要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土资源,又要保证国土资源具有支撑和保障能力,具有自主力、自卫力、竞争力。国土资源安全理念,要求人们在国土规划中应该在确保国土规划合理消耗资源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储备制度,要完善和发展土地储备制度,要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要积极开展海洋资源储备。更好地开发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正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电力市场 城网 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89-01
电力市场的城网规划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大、不可预测因素较多、技术水平较高、涉及范围较广等特点。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既要掌握大量相关数据,还要全面了解城网现状。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和提高安全可靠性,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是城网规划的主要目的,现阶段,电力市场的城网规划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探究,在满足负荷发展需求、改善电能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积极指导社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1 城网规划概述
1.1 城网规划中数据信息的收集
通常将电力市场中的城市规划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其中中期和长期预测较为重要,在其规划中一定要搜集到今年内该规划范围中的相关电力供需数据,具体需要搜集以下几方面的数据信息:
(1)相关电量数据,社会整体用电量;(2)相关电力负荷数据以及分析数据;(3)关于电源的正在建设的项目、预估投产时间。
1.2 城网规划中科学预测电力需求的重要性
电力负荷需求预测是电力市场城网规划的首要步骤,它是后续电力规划工作的参考依据,也是城网规划中必不可少的数据。其预测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市场中城网规划的整体效果。一旦预测需求低于城市实际需求,则会出现相关城市或者范围内的供电负荷紧张问题,有些甚至需要拉闸限制电能。相反,预测需求高于城市实际需求,则会减小整个系统的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综合来说,科学、精准的电力需求预测直接关乎着企业的整体效益,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预测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目前,我国正处在电力需求预测的初级发展阶段,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导致电力市场城网规划和经济发展的不一致。
2 电力市场中城网规划的具体方法
2.1 科学、精准预测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预测作为城网规划的主要构成,在整体规划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预测电力负荷的方法较多,且新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也正处在研究阶段。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不可预测因素逐渐增多,对预测数据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将着重探讨其中最为常用的几种。
(1)产值单耗法。
产值单耗法是最为主要的电能预测方法,不仅适用于我国三大产业,还适用于日常居民用电中的电能预测。主要利用此种方法分析每一年度的产值单耗的变化幅度,应在综合考虑产品结构变动、电力行业结构、节电潜力、世界范围内先进产值单耗和电气化能力的前提条件下,准确计算不同机构和不同水平时需要的总的用电量。
(2)人均用电量法。
人均用电量法具体是指依据有关城市和地区在网络规划期中的人口和GDP的增长速率,进而预测用电水平。以城市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为依据预测人均生活用电水平。
(3)电力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可直观地反应某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和电能需求增长这两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宏观标准。在建立变电站的过程中,应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选用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和标准化的设备,进而充分利用空间,科学分布设置,有效缩减单位容量的建筑面积,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另外,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在考虑与周边环境统一协调的同时,还应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使用环保设备,并有效处理设备的声音。
2.2 合理选择变电站地址
依据考虑地理位置的负荷预测结果,合理选择变电站地址,并不断优化。选择变电站地址时,现场的优化条件是应考虑的首要因素,并借助经济评估对其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应明确电力市场中城网电压在220 kV的变电站地理位置影响着10 kV配网和110 kV网络的投资,110 kV的变电站地理位置严重影响着10 kV配网的投资。一般电网中变电站的投资在总经费中的比重为15%左右,其中配电系统的经费最多。在配电系统中,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和容量为约束条件,变电站的定位直接影响着馈线系统的投资。因此,应依据电力负荷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负荷群类型,明确变电站经济运行位置,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相应的选址原则(交通便利、避开污染源、与其它建筑物保持合适的防火距离等),合理选择变电站地址。
2.3 有效规划线路和网络
依据电源和变电站的具体布局,对于线路而言,可以按照输送容量、可靠性能,依据路径、外界环境等约束条件规划线路。最为关键的网络接线优化原则为:增强负荷高度集中区域中的最高等级电压电网的网络联结,并加大电压支持力度,保证受端系统的坚固;应在负荷中心设置受端变电所;控制各个级别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值在标准化范围内。电压在10 kV及其以下的网络,应依据负荷集中程度、供电的安全性能、具体的标准化要求和电压损失允许的范围来确定其供电半径。若从经济优化角度规划城网线路,则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约束条件较多的非线性、多个目标的网络规划优化空间。例如,某个线路所用电缆或者架空输配电线路对投资的影响、相同走廊中不同线路的回数对建设进度安排的影响等。对于此类城网规划优化问题,可以采用新型的遗传算法等,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遗传算法,其本质是一种模仿自然进化过程来寻求最优解的方法,具体是指模仿生物进化论中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计算模型。
2.4 优化规划方案
电力市场中的城网规划牵涉到多个部门,跨越多个专业领域,应与城市规划部门、环境美化和政府等部门交流、协商城网规划方案,不断调整,进而从整体水平上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实际的城网规划方案中一定顺应了领导以及评审人员的癖好,有时技术含量较高的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其优化的过程也包括各种利益的妥协,只有通过多个部门和不同领域专家的共同交流、探讨,不断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阻力。
3 结语
电力市场中的城网规划是一项复杂、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具体的规划中,应在掌握大量相关数据、全面了解城网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城网规划方案,并和城市整体规划、政府等部门沟通、协调,科学预测电力负荷,合理选择变电站地址,有效规划线路网络,不断完善城网规划方案,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桂林环城水系;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两江四湖”是桂林市根据宋代城池图环城水系的基本构架,在尊重城市历史沿革和文脉的前提下,着眼现代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并考虑山水文化休闲旅游之需要而精心设计规划的一处成功案例。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中,桂林两江四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
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选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千年来人们对水的重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也风景之魂,还是人类从远古到发明蒸汽机以来最主要的交通载体。“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在我国古代,六千年前的朝歌城(今河南安阳)就开始出现护城河,北京核心城区也环绕着后海、什刹海、北海等大片水面,就连满清皇家的行宫圆明园、颐和园是依水而建,万寿山下的七百米长廊就建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六朝古都南京(古金陵城)不仅紧临长江,而且有秦淮河穿城而过;无论是滨临黄浦江的上海,还是西湖边的杭州,其美丽动人之处均与水相关;而宋代古都开封,我们则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那河岸及虹桥边的繁华街景。在西方国家,许多城市文明都是与水而伴生而发展的。从横跨尼罗河两岸的名城开罗到澳大利亚天鹅河穿过的花园城市珀斯,从塞纳河畔的巴黎到莱因河畔最宜居城市杜塞尔多夫,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到瑞士的日内瓦,这些标志世界文明之巅的城市,无不以河为伴,以水为邻。
二、桂林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既是城市功能布局需要,也是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营造布局的需要
“两江四湖”工程是桂林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桂林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全面恢复“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格局而实施的一项以山水为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两江四湖”工程构思于1998年夏,1999年5月8日,桂林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会,法国、美国、日本、东南大学、中国台湾等海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应邀接受了设计任务;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总院总工、教授级高工王景慧等几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征集方案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了优秀方案。随后,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多次在中山路向广大市民展出,甚至以印挂历的形式,广泛征询意见。至此,“两江四湖”工程规划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际方案的各自所长和专家、市民的意见后综合成了一个既有国际水准,又能突出桂林特点,充分展现山水神韵的实施方案。
工程自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通水并试航成功,2002年6月2日,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两江四湖”所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连通构成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构成三环水系。2002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共建设有木龙湖、桂湖和榕、杉湖三个主景区。两年后完成了桃花江到春天湖的船闸和漓江到木龙河的升船机的建设,2008年完成了象鼻山下的桃花江水坝和象山升船机站工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漓江、桃花江与四湖的全线贯通,使中外游客得以乘船360度环绕桂林观光游览。
“两江四湖”工程通过实施木龙湖的开挖、引水人湖、内湖清淤、截污、生态护岸、新景桥、升船机、船闸、防洪排涝工程以及水系周边旧房拆除、文物古迹恢复、整理、园林绿化、景观配置等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将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水面连通;通过规划控制调整、完善了桂林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根本改善,使市政基础设施和功能格局趋于完善。
“两江四湖”的建设也同时营造了更美的城市景观。现在的桂林环水系工程布局分为五个景区:一是从文昌桥舍利塔码头启航上行的城市内河休闲漫游的桃花江景观区;二是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是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四是以宋代古城墙、仿宋城建筑群为主景。宝积山、仙鹤峰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五是以木龙古渡、二江口七孔桥、明月峰、伏波山、伏龙洲、解放桥、象山水月、訾洲风光而一线穿珠的桂林市区漓江精华景区。
两江四湖五大景区的水路环游,大大促进了城市核心区的美化、绿化、亮化,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完善。
三、桂林两江四湖工程蕴含了西方早期“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幽静的水环境和休闲氛围可对现代“都市病”进行有效调治
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如同英国一样,桂林“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也在重演。1998年以前的桂林市区,虽然地曾经历过几次城市改造,如当时的中山南路建设改造,但从根本上来说,桂林城市原有的环城水系及相应的绿色生态环境未能得到修复,市中心的榕湖、杉湖、桂湖淤泥累积。各种污水和垃圾丢弃并沉淀于湖中,水质严重下降。于是,重新规划桂林的城市水系,实现环城水系游览,并通过城市改造显山露水,成了当年城市规划的主体方向,而当时有幸中标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桂林环城水系工程设计了多个方案,并三次放置正在建设中的桂林市中心广场向市民进行公示征询意见。桂林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除了对现在的三个主要市内湖池进行清淤处理之外,还特意从南洲岛筑水坝引漓江水分明渠暗管两路进入两江四湖的桂湖之西清湖,最大进水流量达到每秒3立方,即3个流量。
两江四湖除清淤引水工程之外,还规划建设仿原生态的绿色驳岸及园林小品,沿湖建设的主题园林有榕树园、银杏园、棕榈园、水杉园、樱花园等。作为环城水系工程。湖之两岸连通的桥梁建设成为桂林两江四湖的又一亮点。一期工程建设的19座桥梁,几乎全都模仿中外名桥的结构和形状,旨在构建“中外
名桥博览园”以彰显桂林特有的桥梁文化,其中榕溪桥、古榕双桥、宝积桥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而丽泽桥、宝贤桥、西清桥等则彰显了西方名桥的多姿多彩。
在两江四湖的护岸景观设计时,能做到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环境而设计。在设计思路上,以整体美为基本原则,突出特色美,体现意境美,进而增强沿江沿湖景观的变化,延伸水生态系统的空间,强化生态系统功能,体现和丰富生态文化:在植被选择上,注重基本草种、树种和花的选择,以当地适生品种为主,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品种;在断面设计上。针对自然段断面、堤坝段断面、宽阔段断面和收缩段断面进行设计构思,随高就低,不拘一格。江岸湖岸工程建设中采用了生态亲水护岸、叠石驳岸、方块料石驳岸等多种做法,结合木质栈桥、青石栈桥、游船码头、观景平台,营造了形式多样、材质丰富、高低结合、亲近宜人的水际界面形态,为后来的环城水系游览构建了吸引游人的驻留区域。
正是这些主题园林,绿色驳岸、亲水步道和各具特色的桥梁,打造了幽静的水环境和浪漫的休闲氛围,为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营造了另一种慢节奏的休憩空间,这种休憩空间对于现代“都市病”有着不可低估的调治作用。
四、“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滨水环境。实现三个效益完美统一,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可展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有诗赞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里说的正是桂林山环水绕的奇丽景象。“两江四湖”的一期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内湖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可以做到5天一换,枯水期限也可以10天一换;漓江的洁净水使内湖从劣于国家地表水5类水质标准,提高到国家地表水2~3类水质标准;通过“两江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杉湖三个景区建设。以及文物古迹的恢复、挖掘、整理和修缮,使桂林中心城优美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互辉映;“两江四湖”工程也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调整了城市的功能和格局。著名规划师勃南认为,城市环境应起到净化公众的心灵及塑造具有良好品德和善行的市民阶层的作用,他提出:“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两江四湖”景区采取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和道路管网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河流、绿带、道路和建筑共同组成滨水景观,随形就势,从而形成了水、绿、路和文化四个圈。
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发展环境的变化,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扩大内需并实现内涵式增长、跨越式发展的焦点。由于在规模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所以中小城市在自身宏观发展模式及微观城市建设中也体现出了与大城市的显著差异。因此在高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如何优化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1、城市规划管理
1.1、城市规划管理概念
“资源”一词在当今现代化社会是及其珍贵的,而对于城市化的良好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一点来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一下简单的概括,可以说,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此达到城市持久、健康发展的。
1.2、规划管理对中小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管理对我国城市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就如一只无形的手可以为城市建筑提供诸多与建筑工程有关的信息,比如说:政府效率以及国家政策等等。城市规划管理是无形的手的主要原因是:其进入城市建筑市场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组织的公平竞赛投标以及严格把关城市建筑设计的质量等,在这种手段中其并没有进行直接的控制,但是却能够对城市建筑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为展开城市建筑工程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要想对城市建筑行为进行规范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所谓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指: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市场管理方法、审核建筑的设计方案以及提供规划设计的条件等措施以及途径等对城市建筑行为进行规范。
2、我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明确的确立,现行城市规划与管理“名不正,言不顺”,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缩手缩脚,严重影响了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其次,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混乱,执法主体作用不明晰,难以进行依法执政。且部分地区缺乏完善的城市规划机构,规划编制、规划执法缺位。规划管理机构不健全。最后,我国城市规划权限缺乏强有力的司法解释,各种规章制度相互矛盾,各项职能难以实施,破坏了城市的规划管理秩序,如有部分人员搞规划特权等。
2.2、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大众监督
缺乏大众监督是中小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以领导者为中心的少数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一种少数人的决策。由于地方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所以规划管理和实施处于规划管理者单方面的动作,导致决策主体的错位,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使得公共利益会被某些群体利益所替代,最终导致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向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
2.3、不能够有效的开展环境建设和土地规划工作
在中小城市规划中由于无节制的用地,使得城市绿地以及绿化隔离带的面积不断减小,进而导致城市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由于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房屋建筑群密度的不断加大等的影响,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中小城市实施发展工业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使得废气以及污水的排放大大超出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对居民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3、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3.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法制体系城乡规划管理实质是一种行政管理,其根本上不能脱离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首先应该以《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使得管理措施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之下。其次各地城乡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在上级法规及行政条例的指导与约束下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得所制定的规划与行政措施符合当地实际并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不是简单套用既有建立在大城市基础之上的管理方式。与此同时在中小城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的工作中首先需要重视的一点即在于妥善协调当地社会构成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冲突减小规划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摩擦,既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又妥善处理规划对象的内部矛盾。
3.2、进行多学科融合协作,增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调控能力
在规划建筑设计中要想取得进步,就需要规划师,因为其是规划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人才,这些规划师很多是建筑行业出身,因为具有相应的专业性的制约,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城市规划师大多知识面较为狭窄,在一定程度上着对城市规划建筑部门在部分重大社会经济决策中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得规划建筑行业从业工作者的相应知识面不断的进行扩展与提高。并且还要与经济计划部门加强相应的协作,与城市规划建筑部门相同经济计划部门也是研究以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只不过经济计划部门更加侧重于研究经济社会的内涵。使得经济计划部门以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将会使得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断增强。
3.3、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面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3.4、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二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对于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从而推动城市事业以及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生波.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