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不足;措施

中职学校是指以初中生或与初中生具有同等学历学生为招生对象,重在培养学生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中职学校普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如此,浅要谈一谈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与探索相应的改进措施,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不足

(一)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所谓中职学校班级的管理队伍,即指班主任群体。当前,作为中职学校管理者的班主任,从整体上而言,素养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许多班主任并非真正的师范“科班”出身,缺乏必要的从教培训,这导致他们在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时显得不够专业与科学。比如,据一项调查显示,在管理学生时,中职学校班主任采用“鼓励”、“安慰”等正向管理方式还不及百分之六十;而采用“讽刺”、“挖苦”的教育方法则占了近百分之三十;更有甚者,竟然逃避责任式地“放弃”对学生的管理。其二,就管理者个体而言,素养与水平也各不相同,个体差距值不在正常的范围内。这主要由学校在聘用人员方面出现问题造成,尤其是一些私立中职学校,由于资金、资源欠缺等原因,无法吸引真正的管理人才。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管理

中专生刚从初中毕业或只具备了与初中生同等水准的知识储备,大多数中专生在初中阶段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就学生而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面临的又一困难,是学生水平的高低不一,难以管理。这就导致班主任在实施管理时,统一支配学生行为成为一种挑战。加之前面所述,班主任素质也未能令人满意,班级管理往往陷入困境。

(三)管理收效不大,多流于形式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现实情况,直接导致班级管理收效不大,且常常流于形式。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本为教育事业神圣职责的一部分,但许多管理者带着某些偏见,对学生不管不顾,学生亦“破罐子破摔”,促使整个管理陷入僵局。这样,学校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无法真正实施,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与约束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没能和谐统一的境况,直接造成班级的凝聚力下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改进措施

综上,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针对这些不足,学校和班主任要积极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尽快转变管理失效状态,让班级管理早日进入正轨。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以学生为管理的根本

班主任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蕴藏着不容小觑的教育思想。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是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的,要让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展开,必然要切实把学生放在整个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一切以学生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自己是被关怀的,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从而树立主人翁意识,打心底将班级看作成长的小家庭,认可班级,从班级中获得归属感与荣誉感。有的班主任抱怨说,现在的中专生起点差、行为习惯尤其令人寒心,压根就不想教他们。我们不否认这的确与现实相符,但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正因为中专生基础差,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班主任肩上的任务才更显得任重而道远。以学生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获得学生尊重,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所在。如果一味以学生差为理由,只知教训学生,而不是对学生施加关怀、提供帮助以促成其成长,则必然与教育宗旨背道相驰,这不仅不值得效法,众班主任还应该引以为戒。

(二)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陷入形式主义的潮流,已成为有目共睹的现象,只有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摆脱形式化管理的桎梏,才能将管理工作纳入日常轨道。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首先依赖于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班级制度是班主任用来指导学生行为,改变学生不良恶习的指南针,也是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进步的一项重要依据。班级制度的适用主体是班级内部的每一个成员,所以,其制定也应该由广大学生自由制定并反映最广大学生的需求。学生自主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往往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对学生自身的某些陋习对症下药,管理的效率亦更能凸现出来。其次,在班级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一视同仁”的原则,做到奖罚分明,不偏爱任何一位学生,也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受委屈。这样做一开始或许会引来非议,但久而久之,学生看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必然由最初的不理解或抵制情绪,转向坚决维护制度的立场。制度就会成为一股无形力量之绳,将整个班级紧紧联结在一起,这时,班主任便可无为而治了。

(三)实施人才引进长足战略

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够专业的班主任管理群体无疑是其发展的一个障碍。鉴于这一情形,学校应该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这是彻底改变当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僵局的一大策略。众所知晓,人才是任何一项事业得以正常维持、发展的必要储备之一,教育事业也是如此。中职学校要引进班主任管理人才,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吸引广大有管理才能的有识之士投身中职班级的管理,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开拓提供思想支持、方法支撑和人文关怀。当然,提升中职班主任管理不够理想的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在条件受限时,仍不断有教育管理人才现身其中。

总之,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弊端,需要我们在深刻认识其不足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实施改进措施。中专生作为中职教育最主要的主体,与其他受教育群体一样,也是教育的中心,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班主任要以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积极、及时沟通,学校应该把人才的引进作为改善中职教育班级管理的长远战略。

参考文献

[1] 廖松书.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新思路[J].华章,2013(02).

[2] 蔡鄂.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开放式管理 自我管理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要阵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探索出一种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动力、锻炼学生素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开放式管理模式设立的现实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带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长,加上管理工作中面临很多新形势、新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大。现有的传统辅导员“独占式”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大学生多层次发展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高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够进一步促进创新性、特色性的发挥。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行班级管理模式沿袭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规范式管理模式,班级管理主要依托于辅导员,学生干部协助,由辅导员起主导作用,学生干部为具体的任务执行者。开放式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宗旨,将一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下放给学生干部或全体学生,同时将任务和管理目标也交给学生干部,并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来规范日常自我管理的具体运作。这样辅导员可将角色从决策者、领导者转换成指导者和服务者,并节省出精力去处理一些学生管理中较宏观的事务。开放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弱化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实现辅导员由“有为”(辅导员主动,学生接受被动管理)向无为而治(主要依靠学生自治管理)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化。

二、开放式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 确立管理模式运行目标,培养创新型、管理型人才

实现班级管理特色化、自主化、人性化,通过确立创建“品牌班级”、“学习型班级”、“创新型班级”、“管理型班级”的目标,实现辅导员的真正意义上的“放手”,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班级管理建设中,即所谓的实现由“有为”到“无为而治”。开放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接触课本之外的宽泛知识。

2 制度保障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良好运行

辅导员工作的“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辅导员什么都不过问,将班级全部管理都交由学生完成,“无为而治”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做前提,用制度保证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用制度规范学生的管理行为,用制度深化开放式的推进深度广度。

3 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方法手段

建立健全成体系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践行开放式管理的落脚点,科学先进完善制度的建立是管理模式能否取和成功的先决条件。辅导员与班级共同协商制定完善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如班级管理制度、宿舍文明公约、学风规范制度、互帮学习小组制度),确保开放式管理的每一环节有章可循。

实现开放式管理学生主体性发挥。其中建设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关键。要切实选拔、培养能力出众、阅历丰富、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干部,保证班级管理的有序正常进行。

围绕“塑造人、锻炼人、发展人”的精神开展系列活动,开展特色管理方式方法。实行班干部“轮值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与学生服务中去,增强班级观念,强化自我服务意识,提升管理与决策能力。开展一种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学生讲坛,由学生自主选题、自助搜集资料、独立制作课件、独立完成讲座,面对的听众主要为本班同学,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健康人格。

三、开放式管理模式价值分析

1 更换学生管理模式,改变管理内在驱动力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主动方在辅导员,被动方在学生,是一种“压迫式”管理模式,学生遵从及完善的内驱力不强,而开放式管理模式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整个过程中体现了高度的自主性,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开放式”模式,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驱动力相当强。

2 开放但不失规范,管理成效显著提高

开放式管理属于“朋辈管理”的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均属于同一团体的同龄人,没有距离感,相容性好,接受度高,更容易提高管理效果。开放式管理具有开放性但不缺乏规范性,既保证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又保证学生管理的规范性、约束性,确确实实通过主动性实现管理成效显著提高。

3 与学生人格培育完美结合

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生事务管理的落脚点也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传统的“上管下”的管理模式很难让学生人格培育融合到班级及学生管理中去,大都是割裂开来分别进行。而开放式管理模式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性;其次,锻炼了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表现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再次,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这种模式,能够有机融合到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去,完全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结论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

一师生关系平等化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以及日常交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相互对待的态度以及各自的心理感受等[1]。在调查中发现,师生关系实际上很难是一种平等的人格关系。由于教师知识层次、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原因,在与学生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无法在平等的水平上进行意见交流,不能在对等地位的条件下去探讨问题。调查发现,有68.2%的大学生在知识层次方面对教师有敬畏感,认为教师是真理和“权威”的化身。在面对某些具有挑战性问题时过分“迷信”教师,基于对老师的敬畏而将某些有建设性、开创性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种师生间的不平等关系,极大压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连学生的正常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教师等工作者俯下身去,增强服务意识。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1与生同乐

老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起平坐。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在处理班级纠纷中,不偏袒任何人,也不歧视任何差生,处事客观公正。

2靠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为人师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业余爱好以及良好沟通能力等素质。试着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惑、疑虑等问题。

3尊重、引导学生

老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都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体会到自己是班中重要的一员,是班上的主人翁。极大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的理想教育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二班委产生民主化,管理“自治”化

“管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为了减少混乱,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对象提供服务。但是事实经常相反,一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后,管理者就会要求事事服从管理规章,要求管理对象服务于管理者。管理者为了避免麻烦,而把超出常规的需要拒之门外。这样,本来是为了人的管理变成了人为的管理”[2]。可见,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委,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师强制参与,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一系列恶果。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学生找不到自主的感觉,就只会沦为教师的“臣民”而不是公民。教师找不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感觉,就永远只能是一个管学生的“官”,算不上是真正的教育者[3]。那么应怎样来规避其危害,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呢?

1班委的产生采取民主集中制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选举产生的班委才会在学生中具有威信,在日后的班务工作中才具有执行力。班干部产生必须遵从学生意愿,通过学生直接投票选举,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产生。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扮演一个监管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以保障选举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坚持“群体”决策原则

“群体”决策就是一个人人参与决策的过程。“群体”里的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权、发言权,都有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的表现之一,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当然,“群体”决策并非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主义,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民主集中的原则加以决断。

3坚持班委会成员轮流制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地往班干部中注入新鲜血液,班级管理才有灵气,才有活力。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班干部形成特权,破坏民主决策的优良作风。具体措施是除固定班委成员每年定期选举产生外,其余同学可以在班委指导下任一周的班长职务。在这一周内,除了维持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此一来每位同学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可得到相应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

三宿舍管理“人性化”

高校宿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私密、自由的空间,而且还是学生睡眠、休息、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调查显示:大学男生一周内平均在宿合度过的时间是82.4小时,女生是92.1小时,分别占一周总时数的49.04%和54.82%[4]。调查表明,80.5%大学生对学生宿舍有一种“归宿感”。回到宿舍才有完全放松、无拘无束的感觉,等于回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家”。对教师来说,抓好了宿舍管理这块阵地,就控制了管理好学生的“制高点”。搞好宿舍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魂”的教育方针。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中学 新课程改革 管理观念 管理制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中学学校的管理观念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与转变。中学学校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水平,且管理水平也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中学学校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赋予学校的数字化管理人文气息,确保学校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在新的管理观念下提升自我,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中学学校的管理观念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学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此将重点介绍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中学学校应该如何转变管理理念,又该转变为什么样的管理理念。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新课改中强调指出,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宗旨。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而想要这一点可以更好实行的前提是学校管理者要把教师放在心上,做到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教师减轻自身压力,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参加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听取每个教师的观点与意见,民主化的学校管理有助于教师担当起“学校的主人”这一角色,主动将学校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

二、以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从古至今,学校一直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场所。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而言,如果想要提高中学学校管理的整体效率,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保障学校管理顺利进行的根本,同时也是学校日常管理活动的航标。在中学学校的管理中,许多中学学校的管理理念在科学性与先进性方面都有所欠缺,将会对学校的长久、全面发展起到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到目前为止,许多中学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促使下,都逐渐建立了科学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目前,已经明确提出的科学先进的办学指导理念有科研兴校、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等,除此之外,还有学校提出了关爱细节、关爱孩子等人文性的办学理念。认识到先进办学理念重要性的一些中学学校,以建立起科学创新的学习与教学体制为工作目标,并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在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一些中学学校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力争实现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校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等目标。在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中学学校都在努力实现自身的高质量的发展。

三、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保障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之外,还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管理工作的进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能够确保中学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中学学校必须要完善、优化学校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把这些规章制度当作管理学校的根本指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多中学学校开始对教师日常工作所表现出的“德”、“能”、“勤”等方面进行整体考核,并从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约束,这五个方面分别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实绩,且针对这些方面制定了合理的规范质素,确保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另外一方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约束学校中的教职工与学校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加强学校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实现对教职工与学校管理者的规范化管理,使得学校的管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优化课程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课堂管理文化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课堂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学学校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优化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课堂管理是有重要意义的,以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为指导,并以相关的教育管理的理论为依据,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以实现提升中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目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优势,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重要作用,并进行优化搭配,保证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优化教学管理评估系统,实现科学合理考评

优化教学管理评估系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中学学校建立专门负责教学评估的机构,有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估与教务部门的无障碍沟通、交流,促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因此,优化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创新教育评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教师的评估是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成果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价。

合理的考评机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够更好地说服他人,且有助于新型管理理念的实施,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创新化管理的实现。目前,很多中学学校都以学校的根本特点为工作的出发点,建立考评的规章制度,创造科学合理的考评体质。如果一个学校对于内部教职员工的考评非常合理,具有说服力,那么这个学校就可以留住人才,与此同时,还有利于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许多中学学校逐渐在建立起符合本校特点的、合理的管理考评与奖罚机制,在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奖励、少体罚”等考评与奖励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机制,实现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的目标。在中学学校中,对于那些积极努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且水平不断提高的管理人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与奖励,而对于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的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批评,指出其错误。通过采取这种合理的考评与奖罚机制,来说服学校的所有管理者,促使他们更好地位学校的管理工作服务。

总而言之,对于中学学校的管理工作而言,想要加快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成果,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在转变管理观念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学校管理观念,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渐渐向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力争做到以先进的管理观念为工作指导,以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与奖罚机制,以科学公平的考评制度去感染他人等等,这样中学学校的管理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于春秋.新课改下中学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J].新课程(下),2013(8):19

[2]张家贵.浅析新课改下中学学校管理[J].考试,2015(32):73

[3]罗锋艳.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队伍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姚华丽.新课改下高师历史师资培养问题及对策[D].河南大学,2013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28-02

学籍管理是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开放教育教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省级电大面向全省各分校、教学点实行学籍管理,范围广、工作量大,也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难度,给学籍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使电大学籍管理向规范、科学、灵活和系统性方向发展成为电大学籍管理人员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学籍管理的经验,对目前全省电大系统学籍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加强开放教育学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 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够理想

开放教育开展十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籍管理操作程序,针对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就贵州省来看,开放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和保证制度实施的方法措施并没有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而且执行力度和落实情况也不够理想,导致现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表面,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2.学籍管理工作复杂,工作人员压力大

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且工作量繁重,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例如,良好的职业素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能力等。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方面的知识欠缺,计算机运用水平也十分有限;人员配备还不完善,存在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工作的现象;很多人工作几年后因工作烦琐等原因都不愿继续从事这份工作;教育部门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对他们的专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从而对提高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很大。

3.学生学籍档案资料残缺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学生的学籍档案资料残缺、不完整,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籍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执行程度低,收集、建立学生学籍档案不及时、不全面且不准确,如档案资料收集时易出现遗漏丢失的情况,建立的档案不规范统一。(2)教育单位工作不到位,提供的学生信息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完整,或不准确,还常常任意改动,对工作的认识不够,缺乏严肃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信息的重要性没有明确意识,造成学生信息资料不完整齐全,使电子注册无法顺利执行。(3)学生自己对学籍档案资料的不重视,加上开放教育学生都是成人在职,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合分校、教学点完成自己的信息的核对、填报等工作。

4.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选课

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但目前专业规则仍是由省校教学部门统一选课,学生并没有权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注册。通常由各分校、教学点学籍人员按班级为学生进行统

一选课,将选课后的数据上报到省校教务处。既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同时又因电大开放教育办学层次的差异、开设专业及课程的不一,加上专业不同的学生选修同一门课所得学分不同,给学籍管理工作的选课和注册带来了较大难度,管理人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学生选课和注册数据统计处理,而且约束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5.成绩和毕业审核学籍管理现存问题

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学校办学水平有差异和专业众多,导致出现了一些课程代码不同而试卷内容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只会读取课程代码,造成许多学生的考试成绩得不到录入。毕业审查也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分校、教学点和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反复核查,影响了毕业审核的工作进度和毕业证书的正常发放。

6.学籍管理软件不完善

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工作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软件作为支撑,就目前来看,中央电大统一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的投入使用,较为有效地推动了电大学籍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该软件也出现了许多缺陷,造成省校与分校、教学点间的数据交流出现障碍。由于教务软件功能的不完善,一些传统的学籍管理操作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取消,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如信息登记表、考试成绩、毕业生登记等仍无法完全脱离人工作业,工作费时费力,效率低,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二 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1.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使工作流程规范化

要使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科学系统地开展,首先要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而不是凭个人经验、主观意愿去办事。要在遵从国家的同一规划和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原则和思想指导,健全完善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

作为省级电大,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在遵守中央电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同时考虑到分校一级学籍管理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可行性强的配套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是一成不变的,还要适应当前形势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及时修订并加以完善。

2.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影响学籍管理质量的直接因素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有计划和原则,这是该项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学校单位应重视和加强学籍管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期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学校应为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营造一些宽松的工作环境,在面对烦琐枯燥的学籍管理工作时能以轻松的心情来完成,适当为学籍管理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明确职业规划,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充分调动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规范学籍档案的管理

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实现规范、科学化的目标,先决条件是建立全面、准确的学籍档案。如新生个人信息、学籍变动、毕业生名册等档案的建立。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发放学籍档案目录,让学生了解到完整规范的学籍档案包括哪些内容,这样有利于今后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各教育单位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通讯录,便于管理。对收集、整理和归纳学籍档案材料应予足够重视,以确保学籍材料的完整、准确和真实,方便电子注册工作。

4.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选课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学生对专业规则不甚了解。应加大力度建立起完善的选课制度,把选课权力交还给学生,省校、各分校、教学点要指派专人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了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后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自主选课,必要时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流程培训辅导。课程选择结束后学籍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信息,及时纠正错误,查缺补漏,正确统计后按时上交省校。

5.完善毕业审核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中学生最重视的应属毕业审核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按时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毕业审核工作也与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好坏直接挂钩,学校声誉也与之息息相关。每学期有很多学生从电大毕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申请办理毕业证书。要让毕业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拿到文凭,就需要对毕业审核的工作流程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以加快毕业审核。所以在学期考试成绩公布后,将毕业生名单发放到分校、教学点并立即对该届毕业生进行初次审核,初审后进一步核对,期间要有效应对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6.努力实现学籍管理现代化

作为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学籍管理中许多信息人工处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无法保证质量。因此,要使学籍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须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现代化。学校要紧跟时展,加强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学籍管理软件,使其功能更完善,程序设计更合理,操作过程更简便。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化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学生的学籍全面管理,做到数据处理及时、准确,使学籍管理朝着规范化、信息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同时秉承以“以人文本”的理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籍管理公开化,促进管理人员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 结束语

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贵州省电大逐步构建出一套与实际相适应的学籍管理模式,但有许多地方还需要去学习、去完善,去借鉴其他学校一些先进可用的经验。开放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学籍管理工作虽只是开放教育教务管理的一部分,其规范化程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学习,掌握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真正实现对求学者学习过程的全程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淑芳.对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S1)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 农村初中 困境 对策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引导者,也是班集体主要组成成员――学生的长辈、朋友和导师。班主任不仅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方面起着老师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的分化,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纷纷到发达地区务工。农村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巢”现象,大量老人、孩子留在农村,农村孩子的上学教育问题、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班主任工作,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农村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以下几个特点是造成班主任工作困境的主要原因:

首先,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对家庭、社会感情冷漠,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明辨是非能力非常脆弱,且得不到父母亲人的关爱,这很容易造成他们仇视社会,缺乏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他们不关心集体,不团结同学,我行我素,甚至打架等,对于班主任的教导置之不理,甚至出现抵触、逆反情绪。

其次,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存在懒散、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倾向。目无尊长,不遵守学生准则,不遵守课堂纪律,视班集体如无物。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网络技术和电脑的发展普及,农村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恋等现象日趋严重,由此造成的旷课、早退、迟到现象大大增加。

第三,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短浅,对后代教育培养存在误区。国家高等教育连续扩招,部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工资待遇不如农民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广大家长中流行,这对初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上学有了抵制心理。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最后,随着农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生活丰富、思想水平提高,价值取向多元化,农村初中学生的民主意识也逐渐增强。不同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变大,一刀切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和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显得较为呆板,学生不再愿意接受训导式的教育方式,不管对待什么情况,学生都有充分的理由,并且理直气壮,这让学校和班主任在管理上显得非常被动。

二、新形势下农村班主任工作的突破

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工作,笔者认为,农村初中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应时而动,科学规划自身发展前途,构建经验教学体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才能够具备执教的资本。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也处在不断进步之中,教育的理念也应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知识结构,随时查验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更新,及时与刷新知识层面,吸收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创新思维模式。

具体地说,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中学有限的外出考察、学习培训机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充实自身教育理论修养,并结合自身条件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创新出符合自身实践的教育模式;还可借助互联网络、电视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进入到名校、名师网站,学习他们的教育经验;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善于运用这类方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好总结,构建具有实用性的经验教学模式。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弗兰就说过,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只有我们深入到问题中,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当学会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感受,运用学生的眼光思考学生的问题,也许在他们顽劣的行为后面,却隐藏着在畸形环境中曾经受过伤的心灵。同情和关爱每一个孩子,从他们的问题出发,研究他们的心理,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去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首先要坚持“兼爱”的班级管理方式,防止“偏爱”现象产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不仅是班级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眼里的第二父母。朝夕相处中,班主任的集体权威非常重要,如果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者出现偏爱某个或某几个学生,那么其余的学生心中难免抱怨,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发表的言论就有抵触情绪,不仅破坏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有损班主任的权威,恶化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坚持“兼爱”的管理模式,用爱感怀、抚慰班里的学生,尤其是在农村初中学生当中,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法照顾、关心好孩子,班主任应当要多关注他们,营造温馨、团结的班级气氛,适时参与到家庭相聚、家庭教育中,让学生把班主任当作家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