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1

打造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品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贵州有哪些主要的气象灾害?

赵广忠:贵州的自然灾害以气象灾害以及气象灾害引发的衍生灾害为主。贵州气象灾害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冬天的凝冻,春天的冰雹,夏天的暴雨,秋天的绵雨,而贯穿四季的是干旱”。凝冻是贵州西部山区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一般年份的危害不大。但是,在一些特别的年份,如2008年,持续的凝冻天气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暴雨是贵州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引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暴雨的一般表现是来势猛,危害结果明显,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并且发生和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人们往往较少关注。干旱是影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气象灾害。2011年夏季干旱,全省622.37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22.78亿元。

:在防灾减灾中,气象服务工作的责任和作用如何体现?

赵广忠:据统计,最近3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和9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总的来看,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气象防灾减灾也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性工作,而正日益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近年来,我省气象灾害防御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先后颁布实施了多项气象条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也越来越具体规范,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同时,各级气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强化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能力建设,逐步建成了立体化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网,气象灾害的监测手段、水平、精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更及时,渠道更多样,范围更广泛。如2011年9月17日铜仁梵净山出现327.4毫米特大暴雨,各级气象部门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地方政府及时应对,紧急转移了1.4万余人,虽然大量房屋被洪水冲垮,但无一人伤亡。据统计,5年来,全省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上一个5年减少了近100人。

此外,在预防气象灾害方面,我们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一方面,面向社会着力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气象服务品牌。另一方面,面向气象部门树立“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工作理念。预测预报和预警是气象工作最重要的职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是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气象预测预报和预警是“消息树”,是“发令枪”。这就意味着在防灾减灾中,气象工作必须先行。此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引种新品种需要气象工作者对原产地与引入地的气候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气候适应性评价,避免引种失败;在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的区域布局中,气象工作者需要全面分析气象条件,提出气候可行性报告,实现趋利避害。这些都表明,防灾减灾,气象必须先行。另外一方面,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服务品牌,有利于社会对气象工作有明确的形象认知,强化公众的气象意识。

强化公众意识做好天气预报

:刚才你讲到,要强化公众的气象意识,这在防灾减灾中有什么作用?

赵广忠:强化社会的气象意识,首要的问题是让社会全面了解气象工作。以预报为例,人们常常质疑预报不准确。这就是社会气象意识的具体体现。首先要明确,凡是预测预报就有不准确性。其次要明确,不完全准确的预测预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气象组织曾经就小概率强天气事件的预报问题过公告,说明不准确预报的意义。在美国中部平原,每年都有龙卷风发生。美国气象部门对龙卷风的预报准确率仅为百分之十几,然而每当气象部门龙卷风预警之后,公众都会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因为大家知道,尽管气象部门的龙卷风预警,10次只有1到2次准确,但是采取防范措施,就能够避免灾难的发生;不采取防范措施,可能招来的就是灭顶之灾。何况气象部门每年仅仅只10到20次的龙卷风预警。贵州暴雨的预报比龙卷风预报的准确率高,但是灾难不断,差距主要在于人们的气象意识。这个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我们气象工作者,宣传不够,科学普及不够。再以暴雨与干旱的危害为例。在贵州,暴雨的危害是局部的,而干旱的影响是全局的。暴雨的灾难是显性的,干旱的灾难更多是隐性的。然而,社会更关注的是暴雨而不是干旱,这也是气象意识。强化社会气象意识能够更好地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在科普方面,我省气象部门有哪些措施?

赵广忠:在科普宣传方面,我们一方面是抓好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学生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广泛利用各种公共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气象科普宣传。比如利用贵阳市内多条线路的公共汽车、2000多辆出租车的车载电子显示屏,系统内外各部门建设的电子显示屏,以及“3.23”、防灾减灾宣传周、科技日等各种社会宣传活动,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贵州电视台增设两档气象科普专题节目,在《贵州都市报》设立气象科普及气象信息专版,在广播电台设立气象专栏,在贵州电视台增加了《百姓气象站》、《气象万千》两档节目,开展“走进气象、寻‘爽’贵阳”大型公益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如何用好气象资讯、怎样理解天气预报、如何采取措施防范气象及其次生灾害,有效地扩大了气象科普和气象信息的覆盖面。气象与公众走的越近,公众对气象的认知也就越清晰。

: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把天气预报做得更加准确?

赵广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科学技术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探测装备的完善,天气预报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一门预测科学,仍然做不到100%的准确。

从装备讲,我们国家拥有6颗在轨气象卫星,对气象灾害进行全天候观测,水准与美国、欧洲、日本比肩;就贵州来说,过去由于装备落后,气象的观测站点少,很多影响范围小的天气没有办法监测,是因为这张网的孔眼太大,网不住“小鱼”。现在已建成10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9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8个国家级农业气象站、15个雷电观测站,以及2892个覆盖所有乡镇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对天气变化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预警,预报的区间也越来越精细化。

从软件上来讲,我们一方面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和考核,提高预报员队伍的素质,另外一方面,为更有效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省气象局建立了多部门参加的灾害性天气服务会商机制,通过会商让有关部门全面了解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以利于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完善了气象服务督导机制,有灾害性天气可能发生时,组织督导组到相应市州气象局督导气象服务工作;完善了“三个叫应”工作机制,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通过电话通报基层组织,增强了气象灾害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灾减灾的效果十分显著。

推进气象服务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农业对于气象的依赖性很强,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尤显突出,气象服务怎样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赵广忠: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象灾害。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期一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在适宜的土地;做好作物气象风险分析,减少气象灾害影响损失风险。

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我们着重稳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全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深入系统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和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化发展,增强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积极争取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系统与省级100个“农业园区”同步建设,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2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立体式宣传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但如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而现今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仍是气象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2]。现阶段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比较偏向于平面化,不利于实际操作利用。建立自然灾害防御的立体宣传模式,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可以较好地达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要求,可以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以达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1重点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农村和偏远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防御意识淡薄,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数远超城镇,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显得十分迫切[3],而且这项工作还应当长期进行。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媒体的选择。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2.6%;另外据2003年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显示,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 85.88%。因此,可以把电视作为农村的一个重点的宣传媒体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2建设立体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

深圳世界之窗的景观项目之一是以神奇的特技效果再现了20世纪末发生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特大洪水场景。而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的建设,其最终目标就是利用高科技特技手段,建立类似的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真实模拟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并宣传其防御自救措施,把灾害防御的条文、条例等平面的文字转换成立体的、直观的特技画面,使之易被接受。

3定期、反复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演习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是长期和反复记忆的过程。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其1885年发表的试验报告中指出,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同时,有研究表明,记和忆是2个过程,记是将感块转化到大脑内储存的过程,感块进入大脑后就成了记块。忆是将记块取出来的过程。而记块并不是全部可以被唤醒成为忆块,记块能否形成忆块与时间、感块、原块的刺激程度、思维过程、深部感觉、随机性和生物钟有关。因此,应定期、反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4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宣传

必须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动,使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加强各种不同气象灾害的的防御措施和自救能力[4-6]。例如,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运河煤矿运河煤矿开展了防汛抢险撤人实战演习。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有针对性地选取宣传内容很重要,如果在夏天宣传寒潮的防御,而在冬天宣传又宣传高温的防御,这很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因此,宣传一定要有针对性,夏季应做好高温、洪涝、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宣传,而冬季要着重于寒潮、低温等的宣传,可以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一定要尊重实际,只要同心协力,与公众互动,积极进行宣传,相信效果会日益显见,可以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5结语

立体宣传模式的设想,即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和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使气象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公众接收,并最大限度地在大脑里储存并形成长时记忆。此外,宣传时间应择在天气预报节目之前,建议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节目之前,选择性播放气象灾害短片[7,8]。通过各种立体式宣传,加强人们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记忆和掌握,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及时自救,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6参考文献

[1] 尹文昱.大连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与防御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6):95-98.

[2] 符国槐.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气象,2009,30(4):40-42.

[3] 娄根龙,秦慰荣,陈德霖,等.宁波市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与建议[J].宁波农业科技,2009(4):23-24.

[4] 郑彬.浅谈如何做好气象灾害预警报道[J].南方传播,2009(11):149-150.

[5] 穆治霖.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5-19.

[6] 张斌.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02-104.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对措施;预防与逃生

中图分类号:P463文献标识码:A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下面就三大气象灾害(气象地质灾害、暴雨山洪泥石流、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进行分析。

1山体滑坡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1.1自然气象灾害衍生的安全事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大,建立气象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的安全合作机制就尤为重要为避免人员的伤亡,防患未然,山西省各市、县、气象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已组织突发灾害应急演练。并致力于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完善,将各项应急措施细化,并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将救险抢险的装备和物质准备好,保证反应迅速、处置得力、救援有效。为做好汛期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利用气象预警信息平台的防灾预警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相邻地区防灾协调联动机制、基层农村群测群防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1.2除了期待灾害隐患普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掌握一些预防与逃生知识在大滑坡发生前,有些异常现场要及时关注,比如出现泉眼、水井突然干涸,断流多年的泉水突然又复活了,井或钻孔水位突变等;有时能听到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体可能出现上隆(凸起)现象;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还有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等,另外,如果山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纵向放射状裂纹,或者山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出现加速变化趋势,说明山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灾害发生逃生为重,易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在汛期要特别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一旦气象部门本地区将出现强降雨或地质灾害的预警,就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晚上要考虑安排轮流值夜,防范突发灾害发生。掌握一定的避灾知识,事先选择好逃生路线也非常重要。发生山体滑坡时,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由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2.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针对汛期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山西省政府通知要求:

2.1.1高度重视,提前部署极端天气下的各项应对工作

要扎实落实政务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报,及时预警信息,提早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要层层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进行排查;要建立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日报制度。

2.1.2加强协调,部门联动,建立畅通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国土、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煤炭、安监、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加强协调合作,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要切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为气象部门要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做好极端高温、局部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各种灾害性天气信息的及时,做好中短期的预报工作;及时制作短时临近预报,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2.1.3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要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保障能力;要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要整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设备、装备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制定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案,落实应急预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断强化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做好防洪避险知识的宣传。

2.2一般同时具备了以下3个条件,泥石流灾害是比较容易发生的(1)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如果某地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气象部门应高度警觉,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最典型的征兆就是,原本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混浊,一旦发现这些征兆,就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和停留。同时要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发现山洪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能顺着山沟的方向往下游跑,而应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跑。只要大家提高警惕,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3由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4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的意见》(〔〕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全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认真实施市人民政府、省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和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加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年前,建成全市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气象灾害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连续监测。在全市城镇、农村、山区、交通干线、江河、水库和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等,加密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增加观测要素,新建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水汽监测系统和交通气象探测系统等。加快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作物长势实景监测站和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强化现代农业气象保障能力。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实施渭河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设气象监测站点,构建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建设移动应急气象台和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系统,加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力度,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撑。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依托数值天气预报、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手段,完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跟踪预报,着力提高强对流天气、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建设县级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将气象要素、定量降水等预报逐步延伸到乡镇。建立灾害综合临近报警系统,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中小河流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加强山洪、城市内涝及滑坡、泥石流等联合监测预警,做到险情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建成森林火险气象预警服务网,开展火情遥感监测,及时高火险天气预报。

(五)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各县区要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查清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在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要严格按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三、加强预警信息

(六)强化预警信息管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各级气象部门负责制作,洪涝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分别由水利、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进行综合会商研判,根据政府授权按预警级别分级,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向社会。气象部门要细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标准,明确灾害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等,提高预警信息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七)完善预警信息制度。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制度,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气象部门气象预警信息后,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和防灾减灾指挥机构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减少审批环节,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的“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传播。

(八)加快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各县区要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依托现有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完善预警信息接收传递设施,建成市级预警信息中心和重点县区分中心。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形成上下衔接、规范统一的预警信息体系。

四、强化预警信息传播

(九)建立预警信息多部门传播机制。市级工业和信息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组织有关媒体、电信企业,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各电台、电视台(频率、频道)、报社、网站、通信运营商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准确、无偿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接收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要采取节目插播、悬挂图标、滚动字幕等形式,必须在30分钟内向社会公众播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接收到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必须在30分钟内向预警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确保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十)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在社区、车站、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电子显示装置传播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对学校、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和流动人口、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十一)加强基层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健全基层传递预警信息机制,形成县—乡—村—户直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群测群防员传播预警信息的作用,为其配备必要的装备,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五、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

(十二)健全预警联动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络员制度,完善预警信息传播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部门联动。气象部门及时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预警信息科学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预警信息时,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军队有关单位和武警部队,加强军地合作,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十三)落实防灾避险措施。预警信息后,灾害影响区内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区、乡村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防范措施和行动,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必要时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水利、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监控、调度,组织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查,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救助安置等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完善本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切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发挥好预警信息作用,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十五)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区要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作为防灾减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立项支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设施和预警信息平台建设。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5

关键词:短信平台 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22-01

1 概述

昌邑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拥有35km的海岸线,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总储量位10亿m3,卤水浓度高,本地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是原盐生产的最佳地段。现在全市拥有盐田86万公亩,年产量400万t,占山东省总产量的20%。盐业及盐化工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盐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此我们借助我市的气象决策服务短信平台建成了盐业气象专业服务平台,不断改进对盐业气象服务的手段,除了常规的气象预报外,当发生突发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时,我们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向盐业生产企业最新的、临近的气象预报、天气实况信息,能够使盐业用户及早做到防范,减少气象灾害对盐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2 专业短信平台的运行模式

气象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提供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一部分,气象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盐业气象专业短信服务平台的建立,是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气象为盐业生产服务方式的一种探索。针对盐业生产的需求,为使气象更好地为盐业生产服务,昌邑气象局与昌邑市盐务局合作,商谈了关于建立盐业气象专业短信服务平台的事宜,并把建立平台定位为以市场化模式运作。盐业生产用户的组织由盐务局负责,专业短信服务平台运行以及用户的建立由气象部门负责。在每年生产期,由气象部门为所有的盐业用户专业气象服务信息,气象局与盐业企业用户签定好服务协议,企业用户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并且在天气形式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到专家的咨询。通过试运行,许多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实惠,很多用户纷纷定制。到目前为止,定制短信的盐业用户已占当地盐业生产企业总数的70%,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专业平台服务内容和特点

3.1 盐业气象专业短信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

此短信平台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盐业生产用户的需求而确定的,为此我们派出气象科技专业人员,以全市盐场为对象,深入盐场生产一线,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了解盐业生产工艺,了解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从而设置了该平台服务的内容。从盐业生产的工艺看,影响盐业生产的气象因子主要有:降水、日照、蒸发、风速以及大风、冰雹、暴雨和台风等气象灾害[1]。针对盐业用户的需求,我们确定了该平台的内容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内容:

(1)中期(3~5d)预报。责任区内未来3到5天的天气趋势预报,并且包括盐业生产建议,以便生产用户合理安排生产。

(2)短期(1~2d)预报。责任区内未来24到48小时的天气预报,包括天气、温度、风向风速、蒸发量的预报以及降水的定时、定性、定量预报,并且提供盐业生产建议。

(3)短时、临近预报。如果预报6h内责任区内有降水,则第一次降水预警信息,以便安排生产。如果预报2h内责任区内有降水,则要确定降水的性质和量级,第二次降水预警信息,以便决定是否采取必要的生产措施。如果稳定性降水小于5mm,则一般不需要采取措施。如果预报降水大于5mm,则需要采取保卤等措施。

(4)灾害性天气预警。

灾害性天气包括暴雨、大风、冰雹、台风、龙卷风等,这些气象灾害容易给盐业生产和作业人员带来严重损失,如果预报在责任区内有这些气象灾害发生时,我们第一时间预警信号,并提出防范措施。并对此类天气全过程跟踪服务。

(5)气象情报。

主要包括蒸发量实况,责任区内以及周边区域自动站的降水实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实况。

3.2 盐业气象专业短信服务平台特点

3.2.1 具有特定的区域性

平常我们获得的气象预报,其预报区域为整个市域,昌邑自南向北距离很长,因此预报结论要重点考虑到上级对业务的考核。而盐业专业气象预报的区域是针对我市北部的盐区,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区域自动气象站等现代化设备,能够获取适时的气象资料,并针对盐区做出定量、定性、定点的气象预报。

3.2.2 具有服务的时效性

平常我们获取的气象预报,一般预报时效为6~12h,而我们的盐业专业预报时效是1~2h,并且对上个时次的预报进行随时订正、随时,通过全省多普勒雷达,我们能够监测到突发性和灾害性的天气,能及时为盐业用户提供气象服务。

3.2.3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我们除提供常规天气预报外,还针对盐场对降水、蒸发量、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的需求,我们每日蒸发量预报、风向、风速预报和防范措施,提供上日的蒸发量和气温实况。

3.2.4 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

除了提供常规的24、48h预报外,我们还中3~5d趋势预报、旬(月)期天气预报等气候预测,长期天气展望。每天多时次预报。遇有突发性天气,随时进行,这是常规气象预报所不能代替的。

4 结语

盐业气象专业短信服务平台的建立与运行,这是气象部门为盐业生产用户服务方式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运行的成败主要决定于气象部门的预报水平和预报能力,看能否为盐业生产用户带来经济效益。这也给气象部门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如果预报准确、效益显著,那么它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气象灾害防范措施范文6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是做好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和有效环节。启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农业灾害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工作对农业的重要性    

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极端天气事件的不断增多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引起资源、环境、生态压力的日益加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显著。如何在农业方面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成为首要问题。农业防灾减灾要求广大农民能及时获取信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其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是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短信息服务平台,收集市、县2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各行政村主要领导和突发公共事件协管员的手机号码,分类建设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决策领导手机号码信息库。通过决策短信息服务平台,免费发送区域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实况信息、预防信息等。因此,开展突发事件预警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农业灾害事件的能力尤为重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辽阳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于2012年10月启动,2013年12月底完成,并在2014年1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到20巧年年底,如期建成以监测网络、预警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获取系统、会商研判系统、快速系统、监控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数据库系统、实景监控信息共享系统为平台的“两网络、七大平台”体系。具体包括1个市级预警信息中心、2个县级预警信息中心以及市应急办、农委、水务、林业、国土、交通、环保和卫生8个部门高清视频会议终端,36个乡镇和803个村级信息终端。

2.1硬件建设

2.1.1大屏慕显示会商研判子系统。市级会商研判系统1套,配备可容纳20人的会商桌椅、高清液晶DLP大屏慕系统及配套的中控系统1套,满载6h的长延时UPS供电系统1套;辽阳县和灯塔市各级项目分别建立会商研判系统1套,并配备可容纳12人的会商桌椅1套、中控系统1套。各相关部门高清视频会议终端10套。

2.1.2信息及监控显示子系统。市级平台1套、县级平台2套。现有方式包括手机短信、手机APP ,电子显示屏、农村预警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话、网站、微信微博等。

2.1.3后台设备子系统。市级大屏慕显示系统辅助设备1套、服务器4台、硬件防火墙1套、硬件防病毒网关1套。辽阳县和灯塔市分别配备服务器4台l2.2软件建设

2.2.1完成了“信息获取子系统”等十大子系统。其中,包括与之配套的国家突发预警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同时整合现有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形成了多渠道的预警监测、网络。2.2.2研发了系统手机APP。研发了辽阳市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手机APP,于2016年9月15日正式_卜线运行。

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成效

3.1形成气象信息员培训机制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市政府成立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气象部门、各级政府、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的职责。2012年开始,每年对各县(市、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进行培训,围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工作进展J情况、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流程和内容、区域自动站和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日常维护维修、气象信息员的工作职责等进行讲解,以充分发挥广大农村气象信息员在农村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2建立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制度    与广播、电视、通信部门签订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工作备忘录;与国土局签订联合开展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备忘录,联合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与环保局签订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制作空气质量预报;与交通局合作交通气象信息;与水利局签订信息共享服务协议;与市农委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林业局签订共同推进林业防灾减灾协议;与民政局签订防灾减灾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