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建设任务;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2012―2015年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64-01

根据全国林下经济会议精神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豫林发〔2012〕153号)要求,为确保规划编制质量按期完成任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编制《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2012―2015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与林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发展项目和规模[1-2]。

1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林场共有林业用地1.276万hm2,活立木蓄积46.09万m3,森林覆盖率97%,有林地面积逾1.20万hm2,林下可种植土地面积近666.67 hm2,适宜多种林下经济的发展。过去,由于没有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引导,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缺少龙头带动和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观念不强,林下经济发展基础薄弱[3]。

2发展林下经济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林下发展和职工收入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林木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和林荫空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受保护、职工得实惠”的目标,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4]。

(2)规划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协同推进,确保职工得实惠;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确保生态资源得到保护;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确保符合当地实际;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确保提高综合效益;坚持龙头带动,合作共赢,确保职工积极参与。

3总体布局

根据林场资源现状和林下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全场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林下经济建设区,即林下种植区、林下养殖区、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区、森林景观利用区。

4建设任务

(1)林下种植区。林场现有可发展林下种植的土地面积近666.67 hm2,所处位置大部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排灌条件良好,适应多种林下经济植物的生长,发展种植业。

(2)林下养殖区。林场唐庄林区八亩坪林点及桃花林区的桃花南山,面积逾1 066.67 hm2,该区地势平坦,且是2010―2011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区,林相整齐,密度适中,牧草丰富,是发展林木养殖的理想地带。

(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区。林场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山野菜有山芝麻叶、檀子芽、拳菜、珍珠花等,食用菌类有草菇、香菇、狼肚、马勃、栎针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餐桌上的珍品。

(4)森林景观利用。白云山俗称白茂跺,因阴雨日山顶多雾而远近闻名。园内山峰连绵起伏,小山峰遍布林立,主峰海拔983 m,被誉为“天中第一峰”。有植物103科394种,野生动物132种,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公园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以优美的森林环境、险峻地貌景观为优势,以古朴独特的风情为特色构成了山雄、水秀、峰险、石奇的森林景观特色。根据园内不同地点的景观特点,规划从2012―2015年分别在龙潭寺、万峰寺景点选择发展以景区门票、食宿、游乐产品收入为主要的森林旅游区。

5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政策。林下经济发展事关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林业的科学发展。上级领导部门强调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场职工增收的机遇,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出台体现、扶持、促进原则的调节制度,引导林下经济在林场健康发展。

(2)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鼓励职工积极入股,并鼓励周围农户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广泛宣传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加大资金投入。与林业技术主管部门和有关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平台,实现共赢,推进科技协作。聘请专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3)搞好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场职工增收、富余职工就业的机遇,是促进林业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既保护了生态又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只要规划得当,利用资源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

6参考文献

[1]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2]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62.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探析;新干县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全县国土面积1248km2,山地面积7.2万hm2,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平原县。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新干县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策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需要,结合新干实际,坚持“一提高、两调整、三推进”的发展思路,调整林业产业布局,走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林下经济中的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在新干县已初显规模,成为林农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林下经济的涵义和特点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它使林地既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林下经济系统是按照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完善整个林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系统的转化率,以促进林、种、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多用,复合种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劳动密集,投入少,效益好;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林下经济还有3个突出特性:一是生产模式的立体性。上面是茂密的林木枝叶,林间种植适生的高效经济作物,地上可养成群的鸡、鸭、鹅或发展一码整齐的食用菌。二是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是将林、农、牧等产业链条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复合高效的独特产业结构。三是管理服务的广泛性。林下经济在管理上,涉及林业、农业、畜牧、医药等多个相关部门;在技术上涉及到各类专业技术10种;在生产上涉及千家万户;在服务上涉及产前、产中、产后3个主要阶段。

2 林下经济发展类型和模式选择

2.1 广泛调研,选择类型

根据新干县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等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经全县各地广泛调研,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主要推广以下3种类型。

2.1.1 林禽类型。即在林下饲养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养鹅、养鸭深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

2.1.2 林药类型。即在林下种植车前子、草珊瑚、茯苓,特别是种植车前子,技术简单,并且近2年市场波动较小,收益能够得到较好保障。

2.1.3 林苗类型。即在通道绿化两侧林下种植罗汉松、女贞等绿化小苗,这样既可解决管护难的问题,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2 多方比较,确定模式

从上述3个类型中,经多方比较,筛选出5个模式作为最佳模式,纳入“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2.1 林下种植车前子中药材。新干县三湖镇属平原乡镇,无乔木林面积,但有灌木经济林面积2467hm2,该镇在2000hm2红桔等经济林林冠下套种车前子,一举获得成功。目前种植面积达1000hm2,平均667m2产量150kg左右,高产地块达200kg以上,总产2500多t。车前子已成为该镇引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型特色产业,现在该镇不但是著名的“三湖红桔”的原产地,也是闻名遐迩的车前子之乡。

2.2.2 林下种植草珊瑚中药材。草珊瑚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从草珊瑚植株中提取的浸膏具有广泛的药用、保健等用途。黎山林场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与土壤,在杉木林下种植草珊瑚,既不与农、林争地,又可提高林地利用率。目前,该场已在杉木林冠下套种草珊瑚133hm2。

2.2.3 林下种植茯苓。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去培育茯苓,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不但加速了松树蔸木纤维的分解速度,而且可增加有机肥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林农收入。2011年,全县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进行试种,获得成功,收获茯苓6000多kg,成活率达70%以上,目前,接种茯苓菌种133.33hm2,6万多蔸。据测算,每蔸平均产茯苓约5kg(最高达40kg),茯苓售价约10元/kg,扣除成本(每蔸7~8元),可获利250多万元。

2.2.4 林下种植绿化小苗。新干县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中,大胆探索“林苗一体化”发展之路,所有通道绿化全部实行“林苗一体化”,目前租用的233.33hm2土地,全部按照“树有高度、林有厚度、四季有景”的要求进行了提升,并在林冠下全部套种绿化小苗。

2.2.5 林下养殖家禽。新干县黎山林场采取“零租赁+奖励”的模式运作。即:将闲置的房屋和林中空地无偿提供给职工,用于饲养鸡、鸭、鹅等家禽。养殖户除了领取每月正常的计件工资外,养殖收入全部归己,还可得到林场给予的养殖奖励,奖励标准为:鸡每羽奖3元,鸭每羽奖1元,鹅每羽奖3元。

3 林下经济科学实施

3.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在制定“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中,新干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三湖、荷浦、大洋洲等平原乡镇的果木经济林下,提倡大力发展车前子中药材;黎山林场、桃溪、七琴、潭丘等山区乡镇(场)的杉木林、阔叶林下,提倡大力发展草珊瑚中药材;溧江、金川、神政桥等丘陵乡镇马尾松采伐迹地提倡大力发展茯苓中药材;通道绿化所租用的233.33hm2农地中,全部实林苗一体化”,并在林冠下全部套种了绿化小苗。

3.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集中发展的原则,实行龙头企业带动。

3.3 培育龙头,示范带动

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积极创造条件,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并在技术改良、规模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可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3.4 积极推动,强化服务

搞好技术培训,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资金服务方面,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实施小额信贷等形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林下经济。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在购销服务方面,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成立车前子专业合作社、茯苓种植合作社、家禽专业合作社等行业协会,帮助群众与企业签定购销协议,减少市场风险。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86-03

1林下经济

1.1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是通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可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涵养、抚育了森林资源,实现了双赢,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林下经济也为城乡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赋予了新的内涵。

林下经济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经营加工、林下休闲度假4种模式。涉及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鱼、林蜂、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和养老养生等诸多产业。

1.3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林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有许多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林区逐渐成为城市人们的青睐之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等生态经济因素,发展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

东北三省及东西南各省部分地区,林下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河北省邯郸市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药、林花、林兔、林蛙、林下鸵鸟、林蝉、林蝗、林菌等10余种动植物和家禽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1];云南省依托丰富的药材、食用菌、森林野菜等资源优势,已经逐渐发展起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等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2];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主要有以速生丰产杨树林下种植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等的林菌模式,杨树林下养殖肉鸭、肉鹅、本地鸡等的林禽模式,以及本地蔬菜为主的林菜模式等[3];广西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探索出了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编织加工、休闲度假等8种模式,且不同区域因不同的地理因素发展重点不同[4];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分为食用菌、坚果、浆果、林下养殖、森林野菜和北药等,但这6种产业资源在林区各地呈现出了不均衡的分布,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分别规划、分类经营[5]。

天津市地处北方平原少林地区,20世纪70~80年代,天津的静海和大港地区大力发展枣粮间作立体栽培,形成了林下经济的雏形,经济效益不太明显。到90年代,蓟县等区县开始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丰产林。杨树栽植前3年,在林内套种黄豆、玉米等农作物,3年以后,随着林分的郁闭开始尝试在林下种植木耳、香菇综合效益较明显。进入21世纪,林木进入中龄林后,平原地区成片林地大幅增加,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长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了林地经营长、短结合的良性循环。截至2010年底,全市5个区(县),6382户,2万余人开展的林下种植、养殖面积达4万亩,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形成了林禽、林菌、林草、林药、林下蚯蚓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真正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2滨海新区林业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区域面积2270km2,大部分土地为盐碱荒地,林木资源较少,集中连片的林地主要为防护林、森林公园、农业园区、经济林和苗圃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效益最大化,大力推广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已引起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形成共识。

滨海新区现有盐碱荒地1214km2,现有林地面积19581hm2,其中农村林地面积为10500hm2,城市绿地面积9081hm2,平均森林覆盖率为8.6%,防护林总面积为3913hm2,经济林总面积为5936hm2,四旁总面积为946hm2,灌木林总面积为105hm2。新区现有大型森林公园4处,共1500hm2,苗圃基地600hm2,发展林下经济有一定潜力。滨海新区目前可开发利用实施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可达8000hm2,其中,近期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3000hm2,包括各大森林公园、中型苗圃基地、经济林基地、农业产业园、水库防护林等。这些林地大多长期以乔木和果树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和苗木繁育基地,林下少有小规模的种养殖,鲜有规模化的开发经营。

3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规划

3.1林下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要依托滨海新区、服务新区,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1.1林下旅游休闲

林下旅游作为林下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快、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大、产业链长以及前景广阔等特点。正是由于林下旅游休闲具备的这些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目标,完善林下旅游所需的硬件建设,科学选择开发林下旅游的林地资源,将林下旅游业发展为具有经济发展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文化凝聚功能的新兴林下生态经济。

充分发挥林下旅游的优势条件,深入挖掘滨海新区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呈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发展初级林下旅游和农家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特色鲜明的纯自然、原生态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

目前,新区以森林布局和水系工程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如大港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大中型公园已成为旅游休闲的热点地区。林地的布局和提升改造有待于完善,前景广阔。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周边地块的升值和房地产的发展。

3.1.2林下种植和养殖

林下种养殖为林下经济中最早出现的产业。新区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种养殖业的高成本因素,削弱了与其他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能力。针对于此,首先从种养殖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高附加值、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其次要在科学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摸索不同林下种养模式的最佳发展规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新区露天林下经济种养业只是刚刚起步。通过大胆尝试,摸索积累经验,比较典型的有新城果园、绿宜生态园、绿地兰天等基地在林下探索养殖了大雁、鸡等禽类和养鱼、垂钓、葡萄保护地种植草莓间作繁殖花灌木等,但还未能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3.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根据现有条件,其蕴藏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还存在有待完善、提高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不合理、发展滞后。大多定位低端、产业重复、发展缓慢、种养模式单一,粗放经营、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市场;二是产业合作和市场运作能力不强。市场运作机制不成熟、联动性差,往往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效益得不到保障,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三是缺乏龙头和典型企业带动,处于盲目发展阶段,规模化、产业化和系统化的林下经济体系的形成还要经过较长发展阶段;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也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少政策和科技支撑。缺少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度不高、信心不足。

3.3加快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3.1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新区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发展林下休闲旅游和种养殖,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林下经济是一门系统工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好规划和设计,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露天和保护地经营、种养殖方式等不同需求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十分重要。

3.3.2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

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及新区财政扶持资金。在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中侧重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扶持。

3.3.3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与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闻媒体、科教宣传、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3.3.4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培训体系

林下经济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发展模式、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加工技术等的应用推广。要从林下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向农民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科学普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走出去考察学习,积累经验,为我所用。

4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由传统的单一林业向现代复合林业推进是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化林业和都市林业的必然趋势。滨海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仅是刚刚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为构建滨海新区林业产业新格局及都市型林业产业的发展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利平.邯郸市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11(4):66~67.

[2] 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6):116~118.

[3] 战臣祥,袁俊云,申鹏,等.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49~53.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对策

林下经济主要是利用林地空间、森林资源,以技术为核心,进行种植、养殖以及有关产品的包装加工,使整体协调发展。其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这是一项新的经营模式,而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经济发展。林业部门在稳定工作中勇于创新,有效地推动林业发展。

1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1.1林下栽植

1.1.1林粮现在社会粮食不仅仅包含所需要的主食,还包括一些干果和绿色食品,也包括粗粮,比如绿豆、豌豆以及板栗、柿子、枣树。还可以种植块茎植物,比如番薯、洋姜、魔芋等,其可以加工成粉条食品。1.1.2林油种植含油量高的木本植物,如油桐、乌柏、核桃等,这些植物含油料高。根据地质情况还可以种植草本植物,比如茴香、薄荷、紫苏,即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1]。种植农作物,比如花生、大豆,这些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料。1.1.3林菜充分利用森林的湿度,而且其空气充足,光照强度比较低,昼夜温差小,有利于菌类蔬菜的生长,可以种植鸡腿菇、香菇等。可以人工栽培的一些蔬菜或野菜,或者是种植营养丰富且没有污染的药材。1.1.4林苗根据地质培养苗木、花卉,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而且林下昼夜温差比较小,有利于花卉的生长。我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园林品种类型非常多,可以利用林地进行种植,以有效地提供更多花卉品种,而且符合市场需求,可以推动林苗木产业的发展。1.1.5林草利用广阔的森林资源,可以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粮草、牧草。而且可以固定土壤,在地表浅层可以种植草坪草用于绿化[2]。

1.2林下喂养

1.2.1林禽利用森林资源可以放养或者圈养鸡、鸭、鹅,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危害,同时也可以为牲畜提供更好的养料[3]。而且目前市场的肉食需求很多。该模式成本低、投入少、收入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耗费的饲料少,有利于管理。1.2.2林畜饲养猪、牛、羊、兔。森林中有丰富的草,可以为畜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保证成活率高、投入少,而且粪便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作为林木生长的养料[4]。但是,需要注意保护树体,避免羊、牛的损害。

2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引导

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要统一思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要统一部署。搞好租赁承包制、签订合同,让林农放心,敢于投资、承担。另外,要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坚定信念,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市政府要全力支持,进行指挥,林业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林农和林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建设。同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发展各种适合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收益。

2.2合理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要从林业的发展规划抓起,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选择合理的方案,作为实际经济发展的方向,搞好造林、养殖、采伐,改变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在林间科学的安排,进行专项规划。

2.3落实政策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首先要在资金方面进行调整,投入合理的经费,发展林下经济项目。要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支持,将林下经济和农业结构相结合,并且做出合理的调整,推进无公害产品生产,也要进行扶贫项目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多个发展的渠道,多发展污染少、收益高的项目,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还可以开发生态旅游业,让资金有机的结合。

2.4强化建设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产业建设,对林下经济基础发展设施进行规划和完善。采取技术措施配套建设,尤其是林区道路、水利、电信、物流等设施。不断地完善规模,提高综合生产力度。努力打造科学示范基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负责人培训和林农知识讲座,完善服务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特色食品,提高收入,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发展。林业部门要根据地质需求,选择适合的林场进行试点、示范和正确的引导。不断地摸索、创新,充分利用技术带动人们收益,培养一些大户或者企业,鼓励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林下产业,形成新的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借助身边实例宣传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利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狠抓市场和网络营销,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37-38.

[2]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62.

[3]李二军,路运宝.发展林下经济的五种模式[J].国土绿化,2007(2):24.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思路;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14-01

发展林下经济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1-2]。目前原州区基本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初步确立了林下经济种植业、养殖业、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业等林业产业经营模式,主要有生态鸡、野鸡养殖、肉牛养殖和羊只圈养、药材种植、种苗种植、经果林种植及林产品加工等,为推进林改工作,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开好头,呈现良好开端。

1 建设内容

1.1 发展模式

1.1.1 林苗模式。一是在林地行间,距树木栽植行保留1 m间距保护带,合理进行苗木繁育,以培育一至二年生小苗为主;二是在林地周边、沟坡、台地育苗。

1.1.2 林果模式。在原州区种植枸杞、桃李杏和小杂果等有比较优势,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林业后续产业的发展。一是种植经果林,发展林果产业;二是通过提升改良经果林低产园,培育生态经济兼用林。

1.1.3 林菜模式。在林地周边及树木行间套种蔬菜,如土豆、白菜、胡萝卜、豆类和瓜类等。

1.1.4 林药模式。在林区、林下套种耐荫的药用植物,实现以种养林,如:金银花、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

1.1.5 林禽模式。利用林地内的昆虫、小动物及杂草等特点,在林下自然放养或圈养生态鸡、野鸡、肉鸡、柴鸡、鹅等禽类。

1.1.6 林畜模式。在十年生以上的阔叶林区、灌木林区及周边建设养牛场、养羊场及养殖其他动物,实施圈养或放养。依托林地资源,加工利用柠条、苜蓿等作为饲草料。

1.1.7 林草模式。主要以柠条等多年生灌木林为主,在林下行间合理种植优质牧草、红豆草、禾草和苜蓿等。

1.1.8 林蜂模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植物、饲草种类多,花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自然地理条件,引导农民发展林下养蜂。

1.1.9 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探索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培育香菇、蘑菇等食用菌。

1.1.10 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模式。充分发挥山区自然森林生态景观、高原风貌、丹霞地貌、空气清新、风土人情等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林产品加工制作等森林旅游业。规范发展须弥山、西海子和叠叠沟等森林旅游基地。

1.2 经营模式

一是以农民及个体和种养大户为主体,自主承包经营;二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合作组织经营;三是成立林业公司,招商引资,企业化经营;四是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园区+农户、种养大户”的经营模式;五是重点扶持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国有林场、生态移民迁出区、企业自主择地和土地流转方式为主。

2 工作思路与措施

2.1 发展思路

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现代林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总体来讲,林下经济发展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为此,要实现林业产业化建设预期的目标效益,必须有效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并始终依靠广大群众自主经营,才能如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规模化。以林业改革、林下经济发展政策为依据,以林改项目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区市林业局、林改办、市农科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以林业专家为技术依托,以林业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扎实有效,积极稳妥开展林下经济发展工作。

2.2 机构建设

林业改革、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以原州区林业局为建设管理单位,成立林业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市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承担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和验收工作;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关规程,指导原州区林业改革发展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资料及档案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流转及林权管理,协调处理林地纠纷和矛盾,维护农民经营林业的合法权益。负责全区林改工作政策、技术咨询,对各乡镇林改工作协调管理,指导和监督林业森林经营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因地制宜,符合林下经济发展;坚持科学规划,林地资源合理利用;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农民得实惠;坚持机制创新,林地综合生产效益持续提高;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林地用途不变,合理确定林下经济模式和方向;以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以及生态移民、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来进一步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实现生态改善与增加农民收入双赢。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多措并举,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一是以广大农民及个体承包经营,全社会广泛参与经营为主体;二是招商引资,企业经营,以及建立林业合作组织经营。

2.3 具体措施

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实施政府推动、政策扶持、项

目带动、科技支撑和市场引导等战略举措。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户及示范乡镇、示范村等,切实发挥示范引导带动功能。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山区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一是对于生态移民迁出区的林地、土地就近移交给国有林场或乡镇,实行属地管理,统一经营。二是对部分林地进行封育保护,先达到自然恢复生态,后经营管理。三是把集体林地承包给造林大户、企业或其他行业组织,达到治理、开发及发展林下经济的目的。四是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坡耕地、川台地用于林木育苗或造林绿化,种植经果林、中药材等,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业后续产业。五是农、林、水等相关部门要统一协作,齐抓共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指导,倡导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达到山绿民富、林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长远目标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3-4]。

3 参考文献

[1] 刘培生,徐军,付浩,等.2012—2015年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64.

[2] 王敏芳.加快林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J].吉林林业科技,2013(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