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1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2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1)物流绿色化。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遵守环保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2
关键词:物流;第三利润增长源泉;政策引导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码:A
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继由挖掘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西方发达国家近20年来依靠其建立的高效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已使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得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而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源泉。
一、现代物流概念的引出
物流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有效的后勤保障中逐渐形成的概念,把后勤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演变成为今天的物流,后来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流通领域借用物流这个词,逐渐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物流概念。物流的本意是连续供给和消费、克服空间和时间差异、实现物的价值的经济活动。现代物流一般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咨询和其他服务等经济活动,形成整合的结构,实现规模管理和合理结构优势。
现代物流业创出最佳效益是要领可以归纳为三点:节约各种费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高效率地发挥物流设备、装备、时间以及劳动力的能量,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将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努力实现“零库存化”。为达到上述目的,关键要及时掌握物流中货物的流通路线、停留时间、场所地点等各种信息,通过电子地图让生产商或货主、运输企业和货物接收人等消费者及时准确到得以掌握和了解。于是,电子技术是物流界提高效率和明确其发展方向的新技术。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为掌握集装箱运输车辆的动态、提高运输速度和物流效益,正在研究将因特网与货主、物流中介企业及个人电脑相连接,以求将现有的先进通讯网与物流信息技术相嫁接,从而开发出实用的物流动态新技术系统。
二、我国物流实施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
可以认为,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将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增长点。
当然,在我国物流管理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观念、技术都相对落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影响还很严重,这导致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对企业物流管理认识程度差,使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
(2)物流改革力度低导致改革不彻底。
(3)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也无足够能力服务于中国企业。
(4)物流热 起来以后,很多企业又形成了盲目跟风现象。
受上文所说的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发展模式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纷纷建立了相对完整独立的仓储运输和销售系统,这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成本。
三.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宏观上,政府有必要制定积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1)尽快制定中国物流流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总体目标,明确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方针。在此前提下,未来5--10年内,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通过建立健全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制度,规范、发展和完善包括各类基础设施在内的物流系统。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优势物流企业;以重要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及沿海枢纽港口城市为依托,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设施系统,基本构筑起我国的物流网络系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物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
(2)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
(4)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总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3
通过调研,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企业实力(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更主要还在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肤浅;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而相当部分的企业高层决策者并未将信息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西宁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技术普遍落后西宁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缺少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集中度低、运营方式单一,效率低、费用高、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西宁市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据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行业调查,西宁现有9家A级物流企业,这9家物流企业除了邮政速递和全国性的物流企业使用整个集团的物流信息系统,其它物流企业基本没有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的仅是一些物流服务软件。
3.物流软件使用不足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物流系统集成软件有: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SCM)等,这些集成系统软件在西宁市物流企业中应用不足。
4.企业现代物流理念不足西宁市的物流业经营运作模式仍处于传统阶段,企业仍然习惯于自办物流。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一定距离。
5.物流信息化基础薄弱虽然西宁也投资建设了信息平台,但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机制依然不健全;物流监管信息化水平很低,监管技术落后、制度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6.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西宁市物流业行政管理分散,主管部门间缺乏协调统一,相关物流系统各自规划建设,缺乏沟通协调,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法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业管理粗放,标准化、信息化进程缓慢,物流企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7.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西宁市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较落后,市场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了西宁市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根据西宁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及国内优秀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经验,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三个层面提出促进西宁市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强化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推动作用,坚持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
3.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等方面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工作,促进西宁市物流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4.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物流产业政策研究和制定规范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改进对物流业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营造竞争有序、运作规范、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宽松的市场环境。根据西宁市实际制订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发展。
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现有物流网络与设施进行优化与升级,促进其合理布局和资源最佳配置。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突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宁铁路枢纽功能;扩大西宁曹家堡机场的营运能力,大力拓展运网覆盖范围。
6.切实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应加强与青海省内外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开设物流专业,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物流人才。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积极开展物流师、采购师的培训认证工作。
7.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着力建设和完善西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基于物流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物流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体系、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要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其它物流民间组织的协会要积极组织会员认真学习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广使用各项物流信息化技术。
2.加强对内学习、对外交流通过组织物流专家授课、物流发展高峰论坛等形式,广泛开展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引进推广先进管理理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全市优秀的物流企业团结在协会周围,为全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物流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根据西宁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诺兰模型阶段分析,西宁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初始、扩散阶段,少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控制、集成阶段,下面根据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物流企业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信息化发展初始阶段此阶段中,物流企业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对计算机的应用未普及,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因此,此阶段中应引导员工进行观念转变,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2.信息化发展扩散阶段处于本阶段的物流企业首先应该分析自身信息化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有目的的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加强重点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化建设。
3.信息化发展控制阶段本阶段物流企业要在整体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同时,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加强企业员工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认识和使用,组建INTRANET(企业内部网),打破职能部门内部之间的“部门壁垒”,将单点、分散的信息系统化。
4.信息化发展集成阶段在此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首先就是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系统;选择满足物流企业重要的、核心的、关键的业务的软件供应商,构建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
5.信息化发展数据管理阶段该阶段是企业真正步入信息化的关键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备,应用水平也较高,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企业在此阶段的发展策略就是要合理有效地将企业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将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数据仓库和应用软件开发相配套,进一步构建共享资源的信息网络平台。
6.信息化发展成熟阶段该阶段企业具有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将其充分利用,企业应真正全面实现电子商务的应用,运用CRM/SCM(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连接在一起,使得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严格说来,目前在西宁能够运用CRM/SCM进行电子供应链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几乎没有。但是电子商务阶段是发展的必然,在这个阶段不可忽视对电子商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4
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类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很多方面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费利克斯?劳耐尔等引入和发展的反映职教规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行动导向学习和COMET能力测评理论反映了职教课程在打破学科体系后的发展方向李文博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现状,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在物流
人才培养中的KAQ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本文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皖西物流业发展现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皖西地区市县级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物流业发展内驱力日渐凸显
安徽六安地处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十一五”期间,六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0.6亿元增长到246.7亿元,翻了两番多。工业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年均增长31.7%。“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全年生产总值(GDP)由2011年的82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010.3亿元。2014年上半年已实现生产总值(GDP)533.7亿元。预计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0.5%w。随着六安市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加,六安市经济发展外向度和城市的中心集散能力正在快速增强,这些经济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六安市物流业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1.2传统物流组织形式仍占主导地位,现代物流发展滞后
通过调研发现,六安市物流业中传统物流组织形式仍占主导地位。以运输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近200多家,规模小,运输路线单一,且90%以上都属于配载和专线运输。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签订合同来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六安市物流企业中经营运输业务占69.8%、仓储业务占14.8%、配送业务占7.4%、连锁业务占6%,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仅占2%。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六安发展严重滞后。
1.3物流企业规模化、信息化程度低
六安市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正规物流企业多达几十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却没有几家。很多物流企业从事货物专运,营业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仍停留在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的初级发展阶段。调查显示,少于5名员工的企业达68.5%,仅有9.6%的企业运用简单的信息技术采集物流信息,8.1%的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提供物流客户服务。众多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先进的物流网络信息交易平台,根本用不上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在六安市还没有形成,极大地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4物流从业人员中专业化人才匮乏
由于六安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环境、工资水平等各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采用传统方式从事运输业务和仓储业务是物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运输业务多以零担货物配送、仓储、分拣、集散快运为主,其业务量占45%。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其业务量占36.9%。由于企业规模小、物流功能要素单一、作业技术落后,使得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够,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调査显示,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职业能力一般的高达67.1%、较低的达32.9%。物流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开展现代物流业务的需求。
1.5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步入规划实施阶段
2014年6月,通过前期的调研设计,由六安市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筹建的六安市区域物流中心开始启动。2014年8月,六安市政府出台印发《六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13—2020)》。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初步搭建安徽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通过信息技术逐步更新,物流一体化服务基本形成,引进和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3—5家,建成1一2个物流园和3—5个物流中心。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霈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鼓励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是物流企业招人用人特别关注的一项指标。调查得知,81.2%的企业希望员工具备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90.6%的企业要求员工有忠诚度,对于团队协作意识提出要求的企业占71.1%,要求员工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占46.3%。在员工综合素养的调查中,选择具有语言、文字表达清晰、有条理、有说服力的员工的企业占77.9%,选择能够与他人积极交流、分享信息、建立信任的员工的企业占69.1%。
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教育阵地的作用,竭力为企业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物流人才。课堂上,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职业素养的培育寓于曰常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多说、多做、多交流。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师生谈心机制,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学院和系部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课堂之外,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自治的社团组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充分展示自我,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2 梳理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
通过实际调研和专家访谈得知,物流行业主要有采购、运输、仓储以及配送四类职业岗位,如下表所示。采购岗位主要从事供应商管理、采购方案实施以及采购成本控制等工作。运输岗位主要从事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调度、运输作业、运输单证处理以及运输成本管理等工作。仓储岗位主要从事人库作业、储存作业、单证制作以及库存管理等工作。配送岗位主要从事编制配送作业计划、实施配送作业、单据作业、配送成本管理等工作。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一系列学习情境、教师教学任务书和学生学习任务书。课程之前,学生严格按照学习任务书的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中,教师按照教学任务书的要求充分利用实训器材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依次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实行分项考核,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
2.3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设计上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普通教育以学科逻辑关系为纽带构建学科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以工作岗位关系为纽带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立足现代物流业务工作岗位及其职业技能,通过整合原有课程内容,构建集物流设施设备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品养护实务、管理基础与应用、采购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其中,前六门课程为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培育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后四门课程为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培育学生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4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向创新创富教育延伸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步伐的加快,就业创业教育将逐步延伸至创新创富教育的发展轨道上。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可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凸显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首先,由校企合作双方共建创业实训基地,共同修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标准。其次,通过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职业技能培养和考核。第三,考核合格的学生进入创业基地从事创新创富的工作实践,尝试开展客户洽谈、数据收集、仓储设计、路线优化、收货发货等实战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返回至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继续学习,提高技能,夯实基础。待再次考核合格后,允许进人创业基地从事创新创富工作。具体培养流程如图2所示。
2.5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领地方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产学研合作,走内涵发展道路,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通过调査获知,与周边市县及发达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相比,六安市五县三区的物流业总体水平尚处于行业自发性为主体的传统物流阶段,具有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不明晰、零散经营模式占主体、行业准人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建设滞后等特征’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本地高校完全有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弓I领地方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措施有:第一,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塑造体现现代物流业的职场环境,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第二,尝试校企“互派、互聘”的教师制度,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第三,探究区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引领本地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5
1、独特模式走在行业前列;
2、强大的系统研发能力;
3、优质品牌商战略。
即将登陆创业板的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力达”,代码300240)是一家专注于IT制造业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物流服务商,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宏基在大众化地区的唯一品牌商VMI模式物流服务商。
近年来,受益于IT产品的强劲消费势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持续增长,飞力达作为IT制造业的现代物流服务商,在该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来自IT 制造业的物流服务收入为51,479.25 万元、64,827.67万元、61,546.70 万元、72,218.51 万元,在该领域的业绩保持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
独特模式走在行业前列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相继建立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近年来陆续出台各类产业政策,积极引导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对于其他制造业,IT 制造业对服务于本行业的现代物流服务商在时效性、安全性、库存实时控制、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有着更高要求,高效可靠的物流系统已成为IT制造企业的生命线。飞力达定位于为IT制造企业提供优质现代物流服务,以高起点参与市场竞争,通过独具特色的VMI、DC 及VMI+等服务模式提供高技术含量的综合物流服务,并为公司未来向其他行业拓展物流服务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同时,在国家政策支持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公司将迎来又一波发展。
强大的系统研发能力
飞力达不断将物流资讯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物流服务模式引入IT制造业服务领域,在该领域具有极强的研发能力,公司具有先进的现代物流资讯系统。该系统共有研发人员34人,且均拥有多年IT行业工作经历,其中已有4人获得了PMP资质,对IT物流行业的信息流服务均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仓储物流管理、货运及信息物流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储备。
在优秀的团队研发能力下,公司成功构建了先进的物流资讯平台,这为公司定位于高端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物流资讯平台使用统一的应用集成、管理标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权限管理。
优质品牌商战略
飞力达将开发品牌商客户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重点开发IT 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商客户。
公司自2004 年开始为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宏基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已成为其指定的大中华地区唯一品牌商VMI 模式物流服务商。目前,公司与全球知名品牌商宏基、联想、华硕、索尼和爱立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融入品牌商的一体化产业链管理体系,是品牌商有效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
现代物流发展阶段范文6
[关键词]淮安 物流中心 物流园区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利于促进淮安市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淮安物流业资源分析
1.区位优势。淮安早在明清时期就被称为“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誉。已经建成的京沪、同三、淮宁、宁连、淮宿盐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淮安已处于国家南北大通道——京沪高速运输走廊中。新长铁路建成通车,临近国家东西铁路大动脉——欧亚大陆桥,淮扬铁路、淮宿铁路正在规划之中。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海、入江水道等水运航道纵横交错,全市基本形成以高等级公路、铁路、水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交通设施。目前,淮安的水路运输形成了以京杭大运河、淮河、盐河主通道,以金宝线、溪河、张福河、淮沭新河为联络干线的河湖沟通、江海通达、内外衔接的水运网络。公路交通,国家南北大通道京沪、同三公路穿越境内,宁淮、宿淮、淮盐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尤其是京沪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淮安与上海、苏南等地区的时空距离。现有新长铁路淮安段全长150公里,这大大促进淮安物流产业的发展。未来淮安将建设宿宿淮、连淮、淮扬镇三条铁路,并适时争取宁淮铁路建设。最终,将有5条铁路在淮安呈‘米’字型交会,彻底打通苏北、苏中、苏南的铁路连接。淮安涟水机场已开通淮安至上海、北京、重庆、厦门、广州等城市的航线。至此,“公铁水空”立体化大交通的格局就此形成。
3.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淮安市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内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大大增强了公路、内河和港口对外货物周转的需求。特别是淮安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速度的加快,招商引资企业的不断增多,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引进了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大型企业,对物流业提出高标准的要求,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
二、淮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淮安现代物流虽然已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离真正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物流相差甚远。
1.物流业发展制约因素多。淮安整体经济规模偏小、人均水平偏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受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影响,淮安市场化改革滞后,成为物流发展的一大障碍。对外开放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削弱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生财聚财的能力不强,发展资金短缺。财政的聚财功能较弱,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能力不足,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
2.物流市场发育程度低。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而言,目前淮安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供给企业仍然以手工作业或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为主,在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从全社会来看,物流活动仍然主要限于各企业内部。大多数企业仍然将物流各环节视为分散的作业环节,还有许多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仓储设施落后,仓库容积小而分散;在技术装备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仓库还是单纯的保管货物场所,社会效益不高。
3.缺乏经营理念。物流观念普遍落后,企业对物流业内知识了解贫乏,是制约淮安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企业和部门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降低企业和全社会流通成本、增加利润的作用,以及对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意义。由于观念上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导致相当多的工商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
三、对淮安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从淮安物流业的目标定位、总体规划、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构建苏北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淮安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应该是:立足苏北,辐射华东,融入全国物流市场,构筑苏北区域物流中心。立足苏北,就是要充分发挥淮安作为苏北腹地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培养和壮大内部物流市场,汇集苏北地区的物流,以此作为淮安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辐射华东,就是淮安物流产业的外向延伸,并且可以整合周边地区和安徽省部分地区的物流。
2.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淮安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政府应对城市物流总体格局、物流中心功能定位、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发展政策等方面做出规划安排,并在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进行深化和落实。要把物流园区建成多种物流设施、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以达到发挥多个物流企业的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将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淮安市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把淮安建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以此促进淮安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3.整合物流资源。目前淮安还有相当数量仓储方面的存量资产,这些资产利用率不高,大多数是专业仓库。要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关键在于要以改革的思路进行资源整合。要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业务流程的整合、流通要素的整合、跨地区流通业务和组织架构的整合以及跨行业跨产业的整合。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物流业相关的企业和部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进行组合。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淮安市统计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