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调研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调研制度

企业调研制度范文1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国内外对高层次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3年国家已将护理人才列为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1]。而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怎样看待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是否会在毕业后选择护士这一职业,其职业态度的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态度是现代护士人才素质的首要成分,在护士人才素质优化过程中居主导地位。而稳定健康的职业态度的培养,对于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护理系2006~2008级在校238名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其中本科130人,专科108人。

1.2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层次、年级、生源地、学习成绩等)和职业态度(对护理的喜欢程度、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等),共12个条目。此调查问卷通过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综合多位长期从事护理的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而成。

1.3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由调查员现场发放调查表,20 min后收回。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38份,收回236份,有效率99.16%,其中本科129份,专科107份。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

2.1护生的生源地状况大部分(55.51%)护理来自村乡镇,少数来自县级市、地级市城区,表明充当护理行业的主力军主要来自可以吃苦耐劳的村乡镇学生。结果见表1。

2.2对护理的喜欢程度在护理的喜欢程度上,有89.92%的本科生和90.65%的专科生有一般喜欢以上程度,喜欢程度很高,但是在很喜欢与喜欢的程度上面却占的比例比较少,本专科分别是6.20%、3.74%。结果见表2。表1护生生源地状况

表2护生对护理的喜欢程度

2.3毕业从事护理工作意向有45.73%的本科生和43.93%的专科生对自己的毕业意向呈现比较想和很想的态度,极少一部分(5.08%)护生表示很不想从事护理工作。结果见表3。表3毕业从事护理工作意向

2.4对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态度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护理事业的态度较好,236人中,仅有35人(14.83%)表示会想办法努力换岗,67人(28.39%)表示愿意适应本职工作,134人(56.78%)表示会努力展示自己的才华,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结果见表4。

2.5对自己护理专业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在调查对自己护理专业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时,本校老师(27.12%)与接触过的护士(28.39%)对其影响达到半数以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南丁格尔分别占21.19%、12.29%,其他占11.02%。结果见表5。表4对未来从事护理事业的态度表5专业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

2.6影响学习护理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一直是影响各行业兴盛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此调查中,有高达52.24%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在影响她们学习积极性的方面,经济收入占主要地位,然后依次是就业形势14.41%,工作条件13.56%,社会地位11.44%,竞争压力2.97%,其他占5.08%。结果见表6。表6影响学习护理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2.7期望工资水平与家庭月收入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家庭收入偏低,而期望工资与现实对比普遍过高。55.04%的本科生和57.00%的专科生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 000元,均已过半数,而期望工资水平,93.80%的本科生和96.26%的专科生超过1 500元,其中少部分(9.75%)期望达到2 500以上。

3讨论

3.1小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表现出较不稳定的职业态度大部分职业态度较为稳定。因为喜欢程度与毕业意向中职业态度优秀的护理专业学生比例较少,提示护理专业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注重整体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注意表现出一般职业态度的护理专业学生,着力培养其职业情感,稳定其职业态度,促使其热爱护理,并积极从事献身于护理事业。

3.2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接触过的护士、本校教师、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南丁格尔。护理教师是她们学习中陪伴他们的主要人员,教师的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她们的职业态度,而护士则是她们毕业后所面临的工作职业,在职护士的行为与态度同样极大地影响他们将来从事护理行业的积极性。

3.3期望工资水平相比现实偏高且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家庭收入不高,此外影响其学习护理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收入、就业形势、工作条件、社会地位。社会低期望值与职业高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可能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一个不利因素,教育应从解决这个冲突入手[2]。

4建议

4.1社会方面

4.1.1加强媒体正面宣传,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4.1.2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目前,不管是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还是社会人士均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而社会的不公正评价是造成护士自卑的主要原因[3]。确定和衡量一门职业社会地位高低主要有3个指标,即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和社会权益[4]。

4.2医院方面

4.2.1加强人性化管理,为护士提供各项支持研究表明,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可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其中管理者的支持尤为重要[5]。因此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为护士提供各项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如增加人员编制、改善工作、休息环境,增加继续教育机会,成立护士支持团体等为护士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护士感受到更多的支持,促进其归属感的满足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4.2.2逐步开展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的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医院发展目标与护士个人发展目标相联系并协调一致,培养护士的组织归属感,促进护士的自我实现[6]。

4.3学校方面

4.3.1 加强护理专业教师素质培养,起到榜样及指导作用在调查对自己护理专业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时,本校老师与接触过的护士对其影响达到半数以上,分别占据比例为27.12%和28.39%,anderson[7]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体验、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态度及是否愿意教他们。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教师应该起到学生的榜样作用。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统一于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宽广而扎实的医学知识、全面而辨证的思辨能力以及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4.3.2前接触临床,增强专业认识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时,学校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多了解职业环境,尽早适应,可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及职业生涯作出很恰当的规划,有利于自己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4.3.3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强调了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此,医学院校在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时首先就要充分强调考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最好能在高考后、录取前对上了线的学生进行面试或电话咨询确认,考察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情况。

4.4学生方面

4.4.1加强专业认同感的自我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及专业的社会地位会影响其职业态度,自身建设是社会地位提升的关键。除了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外,自身还应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各种能力,如条件允许,还可以申请到护理先进的国家,去学习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护理理念。

4.4.2培养专业兴趣,稳定职业态度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的期间,可以多阅读护理方面的书籍、多观看护理方面的电影等等,提高自身对护理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稳定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态度,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奠定基础,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再蓉,向艳梅.护理专业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7,22(3):19.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08.

[3]roberts,susan jo dnsc. development of a positive professional identity liberating oneself from the oppressor within[j].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2000,22(4):71.

[4]薛天祥.台湾中学教师社会地位的现状分析[j].上海高教研究,1998,10:49.

[5]coffeym, coleman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and stress inforensic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ursing[j].advanced nurse,2001,34(4):397.

企业调研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01-02

一、调查情况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和访谈形式的进行,共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双语幼教班在读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128份,先后走访了咸宁市30多家幼儿园和学前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调查内容涉及双语幼教专业课程设置、能力素质培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对于目前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专业课程设置,45%的调查对象认为设置比较合理,60%的调查对象认为设置不是很合理,20%的调查对象认为设置非常不合理。其中,在调查结果中显示,40%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中职与高职课程开设重复较多的问题,没有从考虑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的整合性,不能体现出五年一贯制的特色。60%的调查对象认为课堂理论教学较多、实训实践时间较少;38%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技能课设置不够。在改进课程设置方面,7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多到实习基地进行实际训练,3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要增加英语语音和视听说课时,45%的调查对象要求加强美术和音乐等其他技能培养。在本校学生就业单位走访座谈中,80%的单位认为在学前教育人才的职前培养中应加强英语口语课、学前儿童英语教学法、学前心理学等。

(二)关于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调查结果

9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突出培养专业知识,7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突出提高综合知识,6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突出提高自学能力,7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突出培养口头表达沟通协调能力。而在幼儿园教师工作情况来看,多数毕业生偏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表现在舞蹈、钢琴、美术等基本技能欠缺,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薄弱等方面。

(三)关于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人才素质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

65%的用人单位要求双语教师能够进行课堂全程简单的英语教学,75%的用人单位要求双语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双语进行课堂教学,95%的用人单位要求双语教师能熟练运用英语为幼儿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来调动课堂气氛。

(四)关于改进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人才培养模式建议的调查结果

8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锻炼机会,7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灵活掌握专业课程和学生选择自修课程设置,7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适当增加校内外实训实习时间,6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应避免学习内容的单一性;7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改革创新课程教学体系;8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从中专和大专学习过程中加强优势互补。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目前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不足;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原因对五年一贯制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偏差,对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教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够,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不合理,没有把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课程的有机整合与衔接,导致课程结构体系和内容不协调,也没有五年一贯制的特色。在教学组织上缺乏互动协作、资源共享度低。在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上存在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不合理,考核内容不明确,考核重点不明确,考核形式不完善等问题和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前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的短板和弊端,这也是五年一贯制的学前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目前五年一贯制双语幼教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培养规格的层次不够清晰,在某种意义上定位为职高幼师专业的延伸,只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专业以外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幼儿教学和中小学教学有明显区别,幼儿园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知识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更要进行幼儿日常生活保育护理活动。因此,双语幼教专业人才要针对当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要能够照顾好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娱乐活动,还要能够满足幼儿知识学习需要,更要充分考虑幼儿今后发展的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英语运用能力方面,要求幼儿教师在掌握较为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来引导和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日常活动,打破以往死板的课本式英语教学,尽量使幼儿教学活动生活化、儿童化。因此,双语幼教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幼儿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较为熟练的英语基础语言知识,还要掌握多种英语教学技巧。而学生要具备这些能力,仅仅在学校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是很难全部掌握的,这就需要突出工学结合特色,除了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时间到行业进行观摩、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

(二)教学内容针对需求,突出课程设置科学。调查中发现当前部分院校多数是把中专和大专的课程简单地整合在一起,没有以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置课程,而是根据自身师资情况来确定开设哪些课程,导致课程开设重复,缺乏整体协调,没有把两个阶段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与衔接,更没有体现出五年一贯制的特色。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一般通用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以及实践操作课程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性,又要重视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在课程设置应强调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在精选必修课,广设选修课的基础上,要加大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同时,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体现课程整体功能,要将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要通过专业和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举办技能比赛活动等内容和形式,使实践操作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

企业调研制度范文3

论文摘要:研制并推广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首要问题是构建资源库体系,这涉及到设计资源库结构、开发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和确立教学资源库管理机制三个问题。教学资源库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围绕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三方的需求设计,开发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必须基于全国各地各校实际,教学资源库管理机制则必须体现共建共享。

由政府财政投人建设启动经费,校企合作研制并推广共享型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其目的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在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上运行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是项目建设的首要问题,关键是围绕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三方的需求设计资源库结构,核心是系统开发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基础是遵循资源标准确立教学资源管理机制。

一、教学资源库框架结构必须满足三方用户需求

教学资源库要以全面支持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为目标,为满足课程开发所需资源提供支持,同时考虑专业教学和合作企业品牌宣传、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数控技术专业设计5层框架结构,具体见表1,并在不同层次设计合适渠道,为教师、学生和合作企业参与建设或使用建设成果提供有效服务。

(一)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高职专业目录对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学制、生源等已作了明确规定,但就高职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而言,更重 要的是要确定就业面向,在此基础 上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专业开设基本条件等。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专业调研基础上,以专业调研报告形式提供相应调研数据,并以调研数据作为基本依据科学地确立专业就业岗位。其中,“项目负责人说专业”主要介绍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建设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基本思路、科学依据、具体步骤和工作成果等。

(二)就业岗位及其专业技能标准

根据“双证书”制要求,高职专业要将与就业岗位相关联的专业技能标准纳人课程教学内容中,因此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订能够覆盖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一部分应源自国家颁布实施的职业标准,对于目前确有较大就业需求,但尚未列人国家职业标准的就业岗位,必须在取得企业共识基础上,另行制订相应的专业技能标准。根据“就业导向”要求,还须寻求与用人需求量大的著名企业合作,收集这些企业相应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标准,为开发相应培训课程或特色教学单元等提供原始依据。

(三)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构建的核心。首先,要在全国范围专业调研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适性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方案。其次,要收集不同区域不同行 业背景院校在课程设置基本方案 基础上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方案。 第三,要与著名企业合作,开发相 应的培训课程方案,以便更好地为 毕业生进人这些企业就业服务,更 好地为合作企业培训用户、员工提供有效便捷的教学资源支持。

(四)课程大纲及学习单元

课程大纲除了规定课程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各学习单元方案外,还需描述本课程与前导、后续和并行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边界,课程配套实训条件,适合做中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考核方法等。课程内大多数学习单元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最后1~2个教学单元可兼顾课程建设学校所在区域或行业特色,另外也将收集合作企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大纲及其培训学习单元。各学习单元以教案为核心,设计相应的教学实施内容、学时以及配套的数字媒体教学资源等,在此基础上将各学习单元数字媒体教学资源汇总在一起进行全局统筹和整体优化,最终形成课程资源研制计划。

(五)教学资源素材

研制的大量教学资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重新归类、存放,可以避免教学资源不断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劳动,也可有效支持学校特色课程或特色教学单元的再开发,同时归类存放的教学资源也缩短了教学资源检索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教学资源素材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素材表现的主题分类,如各项技术专题子库、行业子库、教学子库、管理子库、其他子库等;另一种是按素材的属性分类,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工程图、三维模型、虚拟作品等。教学资源素材存放可选其中的一种方式分类存放,并加注另一种分类信息作为关键检索词。

二、开发高职专业系列课程必须基于全国实际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为高职院校师生免费提供使用国家经费研制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在全国范围内专业建设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

(一)调研方案

企业样本数30~100个(有条件的要尽量达到100个),毕业生样本数300~1200个(一个企业中的毕业生调研人选采用随机抽样和全选两种方法确定)。调研企业按规模分类为大型企业(销售额m,m}5亿元)、中型企业(5000万元}m

(二)实地调查

数控技术专业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其分布、岗位升迁经历及升迁年限、就业岗位具体工作项目、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企业对职业素养培养具体要求等调研内容,分别访谈企业人事经理、毕业生本人、部门领导、企业领导等四类人员,具体见图1。

(三)数据分析

将调研收集到的企业自主设置的专业相关就业岗位与国家职业标准及就业岗位工作内容进行

比对,将之归纳为规范名称就业岗位,若企业设置的就业岗位不在国家职业标准之列,又确有较大用人需求量,则需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形成规范名称后,再归纳相应的就业岗位。

(四)课程开发

由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课程开发组,对从专业面向就业岗位征集到的80~100项具体工作项目的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和规范等四要素进行逐一分析基础上,将四要素相同的具体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列出每门课程30~50个理论知识点及10~15项技能训练要求,结合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属工作项目的完成过程系统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最终获得覆盖一个高职专业主要和次要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的10~15门系列专业课程。

数控技术专业的12门专业系列课程按“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阶段进行归类和排序,覆盖了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三坐标测量员、数控机床装配工、数控机床维修工等专业面向就业岗位,见表2。

基于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调研,确保了数控技术专业系列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而源于就业岗位具体工作项目确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方法,实现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专业面向就业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紧密关联。进人到每门课程设计阶段,按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设计每门课程教学实施所需的实训设备与环境配置方案,以此确保课程在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够顺利实施。

三、教学资源库管理机制必须体现共建共享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教学资源标准审查机制。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各项资源标准是实现广泛共享的基础,研制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遵从统一的术语表,规范专业领域中关键词的称谓和定义,倡导使用为广大教师熟悉的教学术语;另一方面要遵从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例如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以及国际通用的LOM标准、SCORM标准等。

企业调研制度范文4

 

引言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采购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在保证各类材料、设备质量前提下,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才能达到提高采购整体效益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识到成本控制在采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结合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提升采购成本管理效益。为此,我们应正确分析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市场调研、供应商寻访、采购成本预算制度的建立以及招投标措施有效应用,切实提高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工作。

 

一、材料、设备等内容采购成本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领导一味地抓生产、抓产值,抓进度,忽视了对材料、设备等内容的价格管理和控制,更没有把它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使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真空”。

 

2、对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市场动态

 

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部分材料、设备的价格仍然一路走高。其原因不外乎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对市场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市场的了解肤浅,造成企业的供应商单一,没有形成竞争机制,制约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3、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技术检查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如物资管理部门既管计划,又管采购,还管价格,造成计划、采购、价格决策没有相互独立,也没有形成制约机制。而形成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反而增加了项目成本。而在不能系统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审计部门也只能进行事后审计甚至抽查,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项目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采购成本是项目采购活动的总消耗,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同时两种因素彼此相互作用。只有了解是什么在影响采购成本,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项目采购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的采购机制与项目采购制度之间的结合,采购信息的保存、利用、分析等内部制度以及人员和信息,都将对项目成本控制活动产生影响。采购也被称为外购,是一种企业对外行为,所以采购成本受到供应商、价格、地域、行业和淡旺季等外部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外部环境对项目采购成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促进了项目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又制约着项目的发展,给项目范围、进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风险。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采购成本控制

 

1、建立行之有效的采购程序制度

 

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前应建立规范的采购制度,对参与采购的人员、部门设置、审批制度、市场调研制度、招标管理制度、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风险评价、采购成本控制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靠制度管人,而不是靠行政手段,同时要统一思想,目标明确,在成本控制方面全员参与。另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采购制约机制,防止腐败现象产生。

 

笔者参与和主持过了本公司多项投资建设管理工作,特将上述成本控制工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把握提出了来供大家探讨。

 

任何项目涉及的材料、设备、分包等方面,种类繁多且各不相同,属于建设方管理方面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材料设备的暂估价控制、分包项目的完全价控制。在上述项目的采购中,我们首先制定起了一整套材料设备采购调研制度,因为对暂估价材料而言,意味着投资方要根据市场行情和一系列招标工作,对项目招标时确定的暂估价材料根据实际采购价进行调整,这些价格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成本。所以在正式采购前首先要进行多方面的调研,安排不同人员,各有分工,通过网络、市场走访、国家地方造价部门的月度材料造价信息等渠道进行调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第一步工作后,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召开采购专题会,将上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材料、设备采购招标入围的供应商,会后形成调研采购工作报告,形成文字材料,各参与人员签字后存档。需要注意的是:参与上述工作的人员在调研、走访、参观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积累相片资料,通过图片对上述过程进行记录,最终与调研报告形成一份完整的材料。第二步就是正式招标工作,首先要编制能体现招标人意图的招标文件,对入围的潜在投标人,进行邀请招标。注意:招标文件要规范,一是要对拟招标的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设计要求、最高限价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表述,二是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评标规则,三是规定材料到场后的验收制度,如采取提前封样制度等方法。四是在招标文件中一定要有合同内容。以上几个方面有些投资方就很容易疏忽,造成招标后不必要的麻烦(如扯皮、投诉、采购工作不能及时落实等)。

 

从调研到最终招标完成,再到材料进场验收,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决策制度。要按照项目实施前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行,如材料、设备调研报告审批、供应商的入围、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审核审批等工作,各参与人员要责权明确,同时要有制约。

 

对于分包项目的完全价控制方法,参照上述方法执行。

 

2、编制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采购前应该提前完成的一项工作,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以项目招标时确定的暂估价材料和完全价材料进行编制,不要漏项。编制时还要参考当时当地的市场大概行情,同时预估所采购的材料、设备在采购阶段使用时的市场情况。

 

采购计划的编制要遵循经过审定批准的采购计划编制流程,编制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编制好的采购计划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3、供应商管理

 

根据以往合作的供应商建立可查询档案,对各供应商的资质、业绩、口碑、信誉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标注。便于今后采购活动中进行择优取舍。

 

如何对供应商进行管理,首先对供应商的认识要用辩证的方法,供应商不是越大越好,技术在世界上越先进越好,要根据项目自身的定位要求而定,根据企业对项目设定的目标而定,包括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

 

(1)门当户对原则:采购产品的规模、档次要和供应商相当。如果你所购买的产品数量上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相比所占比重非常小,而这家供应商的大量产品同时还供给其他采购方,那么你所采购的产品就会产生供货保障风险。小公司产品在规模、质量、供货时间等方面如都能保障,通过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供应商对所采购的产品会非常重视,最终成为最配合的供应商。

 

(2)供应商的数量:对于主要供应商相对于客户来说,同类物料的供应商应不少于2-3家,这样可以保证供应的稳定性,供应商进行主次划分,在每次采购时可降低管理成本,更好、有效的进行管理,避免了因某一供应商因各种原因延迟或停止供货,临时再找又来不及的尴尬局面。

 

(3)完善供货合同:供货合同最好由采购方起草,这一点对采购方而言是最易忽视的问题,往往会因为你的一时偷懒,由供应商起草合同,在某些条款上留下对采购方不利的隐患,在履行合同时产生被动。所以,采购方起草合同首先具有主动性,然后会按照采购方的意愿编制相关条款,如产品的质量参数具体要求、交货时间地点的要求、款项支付结算的要求、违约条款、纠纷解决方式(起诉或仲裁的选择方面)以及其他补充条款等均具有主动性。总之,合同首先要主动起草,其次要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避免在合同履行中不必要的纠纷。这一点对各方都有利。

 

采购环境的利用: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

 

良好的市场机制包括: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工程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结束语

 

在当前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在保证供货质量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才能达到提高采购整体效益的目的。项目管理中采购成本的控制,要贯穿于采购的全过程,同时对采购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监控,从而达到整个项目管理中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所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流程的成本概念,从而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企业调研制度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和谐稳定”的指导思想,继续弘扬“追求卓越、服务真诚”的企业精神,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巩固一流供电企业为主线,全方位开拓电力市场,积极主动做好电费回收,狠抓科技进步,加快客户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蒙电服务进万家”活动,确保全年营销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200年全公司营销工作七项目标:(详见附表)

1、完成售电量13837万千瓦时;争创14500万千瓦时。

2、实现电力销售收入6000万元。

4、平均电价完成432.1元/kkwh。

5、当月电费月结月清,电费回收率、上交率100%。

6、陈欠电费回收率24%。

7、完成大用户供用电合同续签工作

三、重点工作及保证措施:

企业调研制度范文6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在最近的20几年时间内,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作为代表的生物科技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企业界及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专家指出21世纪将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1]。在生物工程研究及应用领域最活跃并且发展速度最快的就属生物制药,制药技术已经获得了生物科技领域中60%以上的研究成果,现如今总销售额远远超出10亿美元的生物产品大部分都出自于生物医药。因而,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难题

1.1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较低 自1985年左右开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处于"厚积薄发"的时期。对药物的创新研制[2],不断可以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更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所以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各项资金的支持下,渐渐的从模仿制造变为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但是现阶段的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依旧较低,我国具有相应的基因工程技术而进行药物生产的企业仅为整个生物制药企业的1/3左右。

1.2缺少健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制度 科技成果的转化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贡献度。但是,目前的生物医药研究的资金相对短缺,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宽广等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的生物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率依旧较低。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缺少技术转让的制度。针对产业科研来讲,唯有将科研院所研发所得到的成果迅速的被企业及市场营销推广,才可能实现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

1.3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短缺 各生物医药企业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情况,大多是机械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短缺严重,同时资金运转、项目运作、市场拓展人才也比较紧缺,特别短缺的是从事生物医药评估、合作及市场运作的专门型人才,现阶段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人员是一些中专或是大专生,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加入,来推进生物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方案

2.1以市场为主导来展开生物医药技术的开发研制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大部分是由我国各级科研机构完成的,研究人员自主选择研究目标,并没有顾及到技术的市场可接受性。这种科研制度知识我国的科研工作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及服务于企业的要求等。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浪费了我国的科研资源。

因此,强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本着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展开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状况的调研活动,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的领域及产品种类。所制定出来的战略不仅应该符合国计民生的需求,同时要顺应市场的认可并以市场为主导。这样,我国的各级科研部门就可以依据这个战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工作,所研发出来的医学成果也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容易得到企业及风险资本的接受。

2.2加大生物医药的人才培养 培养及储备专业化人才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生物医药人才的储备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方案,培养并引入具备一定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及营销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各类高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优点,创建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对能够掌握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及前言、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医药特色的生物科技应用型高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3建立科学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 优良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及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标准。我国在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标准时要考虑产业的上升能力[3],进而着重的引导生物产业朝着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研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点,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医药行业标准。

2.4通过政府开展的采购措施来降低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风险 ①应该把一些治疗症状广泛、疗效显著、安全性能较高并且价位较低的生物科技药物加入到目录,来开辟出生物医药产业的早期市场,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到这个领域来,来缓解科研中的资金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突破性的进展,重点是使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个优良的产业链,进而将整个产业带入良性的循环的轨道。②目前将生物科技药品加入医保目录还有很大的难度,解决产业化资金问题还要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利用企业内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来发展资金的初始积累,来达到企业的盈利,进而为生物医药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有可能成为现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发展方式中最可行的一种方式。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就可以进行灵活的创新,或者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或者买断技术进行产业化发展;或者企业内部完成一部分研发,实现企业创新技术主体的创新模式。总之,利用多种模式的建立及下游推进上游的模式来帮助企业完成内部产业链的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资金支持的良性发展的局势。

参考文献:

[1]丁锡申.中国基因工程产业化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与国际的差距和发展战略[J].生物工程进展,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