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1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生态景观;绿地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尤其工业革命之后的城市化进程,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但工业发展导致了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各种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早在 1898年,英国知名社会经济学家、社会环境规划师 E.Howard 就根据当时英国城市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他认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田园间应该形成某种特殊的"默契",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而这点在我国专家学者中同样得到了认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提出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就是建造一个宜于居住、利于人们一切的活动、有益于健康成长的、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城市。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使城市人文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更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主流方向。

1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基本原则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对城市及城市景观生态进行规划,同样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共享和谐。

(二) 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环境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体验者为整个社会群体,所以,必须重视人的需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 敏感区特殊对待原则:根据环境资源的分布情况,将环境敏感区进一步划分为资源生产敏感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等。这些地区由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要求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得到特殊的重视。

(四) 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前提,它集中表现为环境资源的复杂性,一般分为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主要方面。坚持多样性,坚持协调共生原则,是实现城市合理规划的重要前提,不仅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同样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最终目的所在。

(五) 生态美学原则:这在实际规划中较为常见,强调人为的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最高美学准则。

(六) 地方特色原则:具有时代精神的、体现城市地域特点的生态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品味、创建城市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七) 整体优化原则:景观规划的整体过程中,应该将景观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单位来进行思考和设计,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和谐城市的实现提供帮助。

2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具体实施

(一)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规划时必须重视城市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实际操作中在重点保护名、古树木的同时,也应该对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加以保护。在严谨探讨的前提下适度引进外来物种,从而为城市居民审美需求的满足提供支持。需注意在实施中,对于具地方特色的植物应在合适场所进行大量种植,如天津市的城市绿化就是广种月季,收到良好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利于城市品牌的构建。另外,在不同的公园游园或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把握不同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物候特征,合理搭配,植物的搭配布置,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通过各种植物的搭配和组合,可以短时间营造出需要的氛围,为城市的生态改善提供支持。

(二)保护景观绿地

景观绿地是生态规划工作的重点。在规划设计中对绿地的数量和分布都有详细要求。通过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绿地组合,形成绿地景观。这就要求,一方面增加绿地总体数量,使之充分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保证单位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分布不受破坏。在进行绿地的分布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人口、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因素的限制。对一些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的地区进行绿地设计,并通过人文因素的参与,形成有高度针对性的主题公园等,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要对交通空闲地块有效利用,通过精心合理规划保证交通岛、立交桥等交通绿化,产生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此外,城市绿地小公园等,都是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构成绿地体系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

(三)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对城市建设进行既经济又有效的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对水资源的保护尽量采用自然型护岸方法,用芦苇、蒲草等挺水性植物去除BOD 和氮;用浮萍等浮水性植物吸收铜、镉、铬、硒等金属,抑制藻类的生长;用藻类等沉水性植物吸收TNT、DNT 等化合物。合理搭配河流中多种水生植物,使植物间优势的互补,构成高效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有效发挥其生态功能。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城市的自然景观,起到了美化功效,又维护了城市生态系统,并能有效发挥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功能,属典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过,城市生态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和公众的参与和配合,在这方面还需要人们多做努力。

(四)弘扬绿色低碳理念

随着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胜利召开,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进行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改革的必要方向之一。低碳城市,就是要按照一个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生态化的经济增长方案,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对低碳城市进行总体规划,需要依照低碳的目标对相关领域进行细致分解,从城市布局结构、低碳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规划、低碳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到污染物处理、碳足迹、绿色建筑标准等多个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的规划战略。具体实

施起来,首先要建立低碳城市运作。通过经济的低碳转型,优化耗能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其次,要优化用地布局,以此途径吸引高端的产业及知识型人才入驻。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完善相关指标,如规定单位面积土地的 GDP产出与能源消耗比,规定单位面积土地的碳排放标准等。城市交通方面也要建全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改造轨道交通与快速公共交通两方面的建设,将低碳化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3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对城市景观中的环境敏感区和生态绿地的规划。而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它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序地协调发展。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并要服从于城市规划。

(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人口、能源和粮食等生态危机的加剧,城市生态规划成为世界上城市研究的热点,许多大城市如华盛顿、堪培拉、斯德哥尔摩、法兰克福、香港、北京、天津、沈阳、长沙、承德等已经进行了生态规划的研究。生态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三大组成部分(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之一,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确切的定义。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我国几个城市的生态规划实践来看,内容不尽相同。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人口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绿地规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等,可见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也是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部分。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园林规划

园林规划更多地从园林艺术角度布置绿地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往往是一个小区、一个工厂、单位内部的园林设计,它强调的是人工化、小品化。景观生态规划在景观层次上对整个城市景观进行规划,强调从空间上去设计与恢复自然生态的活力,让景观由死变活。园林规划强调的是视觉艺术性,景观生态规划注重的是宏观的视觉效果、视觉的时空变化及生态效益。以前在实际工作中都是先作城市规划,绿地系统是作为补白式的充填。而景观生态规划与之相反,它是与城市规划一起进行。园林规划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而景观生态规划除此以外,还有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再现自然、净化与提高城市景观的环境质量等功能。因此,若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前提下,再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

在我国当前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景观生态规划问题,更是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由此可见,创造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已经成为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同时,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水平,更是人民赋予城市规划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11,(12):71.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proposed his own point of view, and discusses the urban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The problem;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规划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

一、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 规范不明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担负的责任,在国外城市发展的法令中都有文明规定,而现行的政策所有的责任变成只由政府承担。

2缺乏真正的财务支持,财务计划是一套很重要的建设发展预算。

3缺乏真正的计划目标,城市规划中还没有一项是与达到目标相关的分类或政策纲要。

二、完善城市规划的策略

1政府部门加强调控。城市规划策略从内容到方法及手段独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规划的政府行为包括立法、预算、行政管理对规划实施的成败起关键作用。以法律的强制性来保障规划的实施,合理的预算,完善的行政管理,扩大财政的收入,为实施城市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否影响着城市规划的实施质量,将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在空间上强调面向广域,把工作重点转向强调社会、经济、政治意义的结构性规划,以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总体规划为核心,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将城市设计贯穿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建立动态规划的机制。在规划手法方面,向具有超前性、引导性、弹性以及方便置换功能的方面转变。完善战略规划,对城市发展终极状态进行预测,采用时序发展规划与弹性规划的手法,对规划各期限进行综合部署。

(1)编制具体实施规划。在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临时的经济变动及无法预测的问题产生。在新在问题产生后,就需要采取新的相应的对策。为了切实适应这些形势的变化,应编制具体的实施规划。,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国际化的一个手段。

(2)规划的公共参与。促进公众参与规划,在协调各方利益时,公开的决策过程是保证各方利益都得以尊重的办法之一,能在城市决策层和市民中形成共识和协调的行动。跨世纪的规划需要依靠公众和行政机构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实施并给大力协助。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尽可能地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开展工作。这种决策机制的引入将促进城市规划借助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

(3)合理运用城市地理编码。城市地理编码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进一步实现城市范围的管理,对于城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获取、共享、交换、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规划可以利用城市地理编码技术,获取更为准确、更有意义的城市信息资源并有效整合,通过分析获得可靠的关于城市历史和现状的知识,为形成最终科学、理性的规划成果提供依据。因此,城市地理编码站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加工和转换角度,以城市作为规划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是实现规划城市地域范围的各种信息资源的统合。来自不同专业部门、不同信息系统的城市经济、社会、人口统计等数据只有基于统一的时空框架,做到空间定位、属性分类、编码一致,才能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建立有机联系,实现信息交换和多源信息的整合,为城市规划综合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三、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的问题

1注重经济的发展。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规划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和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生态经济系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 例如;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利用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等。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 形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渗透到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

2城市规划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 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要有效控制人口数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 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 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 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 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英]J•B•麦克劳林著,王凤武译:《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

2王建国编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主要功能,设计原则,展示方式,发展趋势

一、引言。作为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城市规划展览馆为公众了解城市历史、关注城市变化、参与城市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平台;作为城市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城市规划展览馆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文化内涵.,有其自身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而作为展览建筑中新的专业性展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不可取代性。

二、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定义。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城市规划的“研究馆”,集中了大量规划素材,可以为研究、制定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是城市形象的“展示馆”,可以展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是城市历史的“博物馆”,可以浓缩和形象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是城市规划的“教育馆”,可以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市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自觉遵守规划、支持规划。

三、城市规划展览馆的主要功能分析。

1、城市展览功能。应体现及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演变和发展变化,使市民更多了解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城市历史、城市发展的信息。

2、规划公示功能。展示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地块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内容:通过公示征求市民建议,增进政府与市民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使城市规划更为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

3、咨询交流功能。举办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专业场所,为专家与建设者提供一个小型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4、宣传教育功能。宣传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关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

四、城市规划展览馆的作用。城市规划展览馆一般是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设施,是实现“执政为民”、“阳光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市民与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公众咨询城乡规划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是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景点;是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是展示城市精神气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自豪感、宣传城乡规划知识、相关公共政策、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之窗”;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展示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等重要内容

五、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者、建设者、投资者、市民等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诠释和展示城市规划的成果,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种新型专业化场馆――城市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它不仅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政府规划决策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专家、城市投资、建设者提供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场所。也成为普通市民了解、参与、监督城市发展的最系统、直观、生动、快速的有效途径。

六、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原则。

1、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和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应适当采用高科技手段,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的基础上,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

①要有最时尚的建筑理念,充分借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将规划展览馆建成低碳、环保、绿色建筑的典范案例,让市民切身感受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

②要有最先进的展示手段,按照“不求最大、但求一流、但求最先进”的思路,充分运用当今世界最现代、最先进的声、光、电、3D、4D等科技手段,增强规划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③要有最完美的展示内容,多角度展示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展示生态文明城市理念。

3、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流动的科学设计,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让参观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认识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应极具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4、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同样要考虑后期扩建和提升的重要性,要为以后的提升和扩建留有空间。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也在发展,规划展览馆的建设也要随着诚实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提升,其中的展览展示内容也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因此,规划展览馆的设计也要考虑展示内容的可控性、可调性及可变性,从而避免重复施工,多次修整,做到真正绿色、环保、可持续。

七、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展示方式。在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的推动下,现代城市规划展览馆那种传统的展示方式,诸如图片展示、模型展示、普通的多媒体展示等均已不能满足现代展示的需求,而高科技支持下的多种展示方式却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数码电影系统、幻影成像系统、大型宽幕影视观摩系统、思维动画立体影视系统、360度三维虚拟影视演示系统、虚拟驾驶系统、人景合成系统、表面声波触摸系统、游客查询系统、以及多媒体系统的整合运用等。这些展示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展示的要求。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载体,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地区,而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对城市规划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研究也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本文就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予以简单的阐述。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整合原则。城市规划与设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还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而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所以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三是经济原则。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四是美学原则。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五是社会原则。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所以规划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二、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

1、要从集中发展走向分散化集中。我国一些城市采用单核心—圈层的集中发展模式,由中心向周围一圈一圈的蔓延,而大量的如商业、居住、交通、服务等活动仍发生在核心处,在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就会加重中心城区的负荷,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和秩序混乱,甚至会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对城市内部结构作根本性的调整,让城市呈“指状”向外密集发展,并增加绿化与城市的接触面,以利于自然风渗入市区,净化城区空气,改善城区气候条件,其具体方法为:要促进卫星城的发展,或开展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将一部分功能分散到周围的卫星城去,形成一些功能完善的并且由开阔绿地包围起来的城市单元,这样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母城”的规模固定下来,减轻中心区的各种负荷,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适当的将工业从母城迁到新建的卫星单元去,而周围卫星城由于绿化率较高,具有生态和气候调节功能,能容纳和稀释一定量的污染,这样能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2、要将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宜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二是要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三是要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四是要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而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大气污染因素,并加以控制,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是其中一大项,其他污染源还有工业废物排放、家庭生活废气等,汽车排放尾气污染大气,汽车行驶产生噪声,飞扬灰尘影响人身健康与安全,并造成市区交通堵塞,这是大城市中常见的通病,城市居民都在无奈中承受着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侵害,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国外已有很多经验,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现在发达的先进城市,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城市中心区的设停车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区,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这种作法控制旧城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在一环区域内,一般的小汽车不能进入,公共交通和在此区域内居住与办公的车辆可以通行,中国发展小汽车过多,如果大量出口可以,若大量投放到中国城市中,则是战略上的失衡;还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

3、要加强规划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党的“十”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城市规划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和公益性,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强化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十分必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既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缺少权威性、随领导意志而随意改变的有效途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公共展示等多种途径进行。

三、结语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设计需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但它理应建立在更扎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一些难题诸如模仿规划、浪费规划、政绩规划等等,不仅使我们的城市缺少特点,也使我们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规划设计者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城市规划这一工作,正确面对整体观念和结构的转变,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揭示了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设计者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领航员,各级政府也应将规划设计工作列入政府职能范围以内,这样才能有效监管并让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2008(6):10-21

2.任平.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5):

3.林家彬.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13(6):4-9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环境质量对城市和谐发展有着直接性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优劣在魔种程度上也说明城市发展的水平。城市环境同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的具有艺术气质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够陶冶市民的情操,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面貌。为了能够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美观、宽松和谐的城市环境,加强对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环境设计应以城市环境为依托

城市环境从广义角度分析,城市环境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以及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同城市发展相关的要素。城市环境不单单指的是物质层面的环境,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等。总而言之城市环境包含的内容丰富,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有关的设计人员应认清城市环境的概念,明确设计的目标。进而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和载体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进而提升城市的艺术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和依托,以城市环境为设计的基础,才能设计出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及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的城市环境艺术工程作品。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其艺术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应深刻滴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城市环境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特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艺术要求相统一、相协调。只有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城市环境,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重要地位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崛起,使之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垃圾,而为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被雇佣,城市的人口出现急剧膨胀,致使生活垃圾的规模数量越来越大,这些垃圾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安置与处理,那么必然给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让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再温馨舒适,干净清洁,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所以,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遵循生态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让城市规划设计中多一些“绿色”,使环境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才能使规划与环保和谐发展,否则将会给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考虑方向

1.人工环境的设计考虑

无论是城市规划这种大项目的设计,还是个人房屋的布局安排,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实施,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少不了人工环境因素的考虑,在其设计中应该利用美学原理,参考园林建设的方法,使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平面、绿化、路网规划等设计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布置,进而达到既推动社会良好地运转又创建出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2.社会环境的设计考虑

除了要考虑人工环境之外,还要全面意识到社会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定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行政机关的规定要求,区域规划的设计标准等都有可能对规划设计带来影响,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尽量去满足适应这些要求与规定,协调有关部门的配合与管理,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具合理、实用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四、基于环境因素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1.做好城市辐射作用、增进城乡与地区之间协和发展

我们一定要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城区和郊区发展,增进市政公用设备向周围农村发展。推动农村向前发展。优化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对于农民工合法权益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强化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把握好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方面,增进基础设施在城乡之间的协作发展。

2.对于规划目标与规模的把握上要结合实际

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多、资源少、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经济的增长方式很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城市的调整与经管方面的经验少。所以,对于城市建设节奏一定要把握好,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的制定也符合实际,结合城市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等等方面,对于城市规模的扩展要计划性,有目的性,对于土地资要合理的使用,对行政区的划分要有制度性的调整。

3.注重规划用地以及开发使用的合理性

对于城市规划我们一定要要审时度势的态度、符合规律、以发展为目标。城市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按照一定的计划一点一点完成的,不能急于求成,要想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我们必须分阶段逐渐完成,这样才会使城市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

4.落实评价制度规划

环境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伴随着整个城市规划的进程,由此可见规划环境评价的重点并不在于报告结果,而在于整个参与过程。城市规划过程中,环评单位会适时给予规划部门跟踪评价与环境监测的计划书,再由城市规划编制机关将其上交审批机关,如果发现问题存在,轻者改进,重者追究责任。目前,城市规划环评在制度上的落实情况存在多方面问题,想要提高城市规划环评质量,就必须落实评价制度,确立评价单位与审查单位的法律地位。通过加强环保部门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工作,落实跟踪评价制度,从而使评价结果得到重视,评价工作得以展开。

5.辅助城市规划管理环保部门通过规划环评的报告

分析结果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提出,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辅助工具,从而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例如,控制地下水开采,从而防止地面沉降;根据远景规模合理安排城市有线电视、供排水、环保、能源、电信、道路交通等的建设;适时更新城市供水系统的硬件设备;减少如高尔夫球场这类高耗水产业的建设。相关部门重视规划环评的实际作用,充分利用规划环评这一工具,为城市规划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以达到辅助城市规划管理的效果。

6.维护基础设施,增强规划执行力度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辅助与供应,因此,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支撑城市中各生产企业的稳定运转,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污染和废弃垃圾与日俱增,所以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安装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们是保障工业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增强城市环境垃圾污染的处理能力,才能使环境基础设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因素要进行综合的考量,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生态城市的建设才能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生态城市规划报告范文6

城市规划专业 环境影响评价 宜居环境 人才培养

一、开设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必要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区域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规划等的实施所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和后果进行预测评价,并在不利情况下提出改进意见或替代方案的过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形成初期就参与其中,并贯穿始终,作为政府部门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战略层次上重点论证规划中未来开发活动的布局、结构以及资源配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并从总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中的可行项目和限制项目。

1.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与城市规划专业的结合。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城市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编制规划应当注意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城市规划实践及教学中的现实需求。对城市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各个层次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前瞻性地考虑环境影响,避免或降低不利的环境影响,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实践的现实所趋。虽然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不需要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师,但是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和知识,可以增强城市环境教学内容对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规划工作者的综合规划能力和规划成果的质量,以及规划成果的成功审批。

3.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完成,归根到底,还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健康的、有文化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者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准则的基础上,能够合理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两方面着眼,合理选择适于开展城市建设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物理环境与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同时,着力营造城市内部的人工生态环境,通过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建筑物合理布局、减灾措施等手段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做到对外尽量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内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乡村关系和城市体系。

二、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重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中的宏观性、方向性和全局性问题,比如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等,并对城市发展中的重点专项或部门性问题提出引导性、控制性的框架,以指导部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这些内容一般是通过土地利用政策影响供求关系,对开发活动在整体上起到引导作用。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关系密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对规划内容中的(1)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并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2)提出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公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这两方面规划内容的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宏观性和规划性,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应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强调这两方面不仅应对于整个城市,而且应对于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规划内容中的(3)确定主要交通设施的位置,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走向,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城市地铁、轻轨走向及车站位置;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容量;(4)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信、燃气、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城市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这些规划内容的实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最为密切,也是目前城市环境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加强在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和意识,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也可为下一步开展具体市政工程项目提供有力指导和技术支持。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交通、能源、水务(供水与排水)、环卫规划方面。

3.规划内容中的(5)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6)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7)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及防治污染措施;(8)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风貌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专门保护规划。这四个方面涉及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等保护与建设,是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有力保证。此方面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规划目标的可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相容性,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公众对此规划目标的支持力度。

4.针对规划内容中的(9)确定城市防灾要求、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在教学中应着重分析规划的不确定性及环境风险,并强调从规划层次采取降低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及环境风险的措施和预案。

5.规划内容中的(10)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1)综合协调市区与郊区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这两方面关系到规划区内不同地区之间、规划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机会的公平。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可能的社会影响方面。

6.规划内容中的(1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可看成是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的近期实现,教学中应突出近期建设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研究,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