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旅游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旅游规划范文1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我国的城市旅游业也迎来新的发展。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的旅游功能不断加强,这往往得益于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要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一、我国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现状
1、城市规划意识不强,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出现了一些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城市规划的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因而不同太重视城市的旅游功能。正因为如此因而城市建设者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用于增强城市的旅游功能。除此之外,观念落后也是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城市规划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者没有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到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由于城市规划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的原因,我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
2、城市规划目标不明确
我国城市规划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符合城市实际状况的。然而,有些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却没有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状况。特别是有些城市的城市规划目标不明确,没有认识到发展城市旅游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应该相关部门要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
3、城市规划方案不合理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只有城市规划方案合理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有些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却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可是有些人员只会纸上谈兵而并不进行实地考察;其次,有些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忽视了城市的旅游功能;最后,城市规划者没有考虑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变动性,因而城市规划方案不能与时俱进。所以要积极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二、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旅游发展
1、增强城市规划意识,改变城市规划观念
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为此应该要积极优化城市规划。所以要增强城市规划意识,为此应该要使城市规划者认识到城市规划对于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性,要求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更多的向旅游功能倾斜。除此之外,还应该要改变城市规划观念,要使城市规划者认识到进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双向作用。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会引起城市规划者的重视,才会在资金和人力上对城市规划有更多的支持。在积极优化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将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的完美结合。
2、明确城市规划目标
城市规划目标的不明确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明确城市规划需要进行哪些大规模的建设或整改,要明确大体范围;其次,要在城市内部根据旅游景点的分布来确定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最后,要从整体上把握建设旅游型城市的目标。只有确定好城市规划的目标才能促进城市规划的优化也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清远市清城区为例,清远市清城区明确定位,把自己定位为宜游城市,增强城市规划对旅游发展的实操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清远市清城区根据当地特色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见明确城市规划目标对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在发展城市旅游业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完善城市规划方案。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城市规划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城市规划者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并不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城市的旅游功能,要实现经济效益与旅游功能的双向发展;最后,城市规划者应该要考虑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变动性,要使城市规划方案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得到优化才能使城市旅游业得到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积极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对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城市旅游业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优化城市规划才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城市规划一定会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的旅游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城市旅游规划范文2
【关键字】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基本内容;关系;对策
由于近几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很多城市越来越注重旅游业的培育,旅游业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经济的新对策。旅游业要想长远科学的发展下去,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不仅如此,城市规划也应该受到重视。虽然城市规划已经不再是热点,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多数城市的旅游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属于一个大的范畴,而旅游规划则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和很难进行把握,所以应该将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理顺,城市规划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整体旅游的规划与发展。所以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需要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1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内容
1.1 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指在预测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以适应城市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知道已经建设好的环境的设计和开发。城市是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个综合实体,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展开的。现代城市的规划一般在研究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这样就能够制定出一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划方案。城市规划中应该根据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部署和安排,包括对城市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城市环境的保护与各项工作的协调建设。我国出台的《城市规划法》就规定了,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即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的详细规划。大中城市应该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区规划,这样就能做到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统一。
1.2 旅游规划的内容
旅游规划是指在一个地区综合体的范围内对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旅游业的实现方式进行整体的部署和合理的安排。根据各地旅游规划的实际情况,旅游规划的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即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旅游区的规划以及一些专项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还可以按空间来进行划分,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通过对这些阶段认识的不断加深,旅游规划的方案越来越合理,不再是传统的理想方案,而是将理想和实际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现在的规划师认为旅游规划应该能促进旅游有秩序并且科学的进行开发,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必须要将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协调好。旅游规划能够指导旅游发展的工作和实践,将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者的利益实现到最优化。
2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
2.1 城市规划是旅游规划的基础
旅游规划要以城市规划作为支撑,因为如果城市规划工作没有做好,旅游工作就很难进行。所以旅游规划是建立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旅游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中空间布局的规划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一项与旅游规划紧密相连的实质性内容。城市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应而存在的,任何城市如果需要用地。都必须要得到城市规划的许可和认证才能使用。所以,这就说明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也就是土地的使用必须要得到城市规划的许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领导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必须要和城市规划相互协调,这样旅游规划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不仅如此,旅游规划牵涉到的行业非常多,而这些行业与城市规划的联系非常紧密。只有在城市规划中做好其它行业的相关工作,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2 旅游规划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
现如今,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在很多城市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旅游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同样的,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里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进展。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规划相当于城市规划中的一项专项规划。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同时还能促进城市其它行业的发展。例如,城市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和发展,能够让前往旅游的旅客在观赏自然风景。与此同时,旅客还要购物和食宿。也就是说,这个旅游景点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对旅游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旅游业给地区经济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各地政府开始注重旅游规划的工作。所以,旅游规划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3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相互作用、互相协调
由于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城市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服务功能的更加完善,也能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又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当旅游规划工作与城市的其它行业发生利益冲突时,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旅游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旅游产业会与工业之间发生冲突,因为工业会污染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这时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权衡好利弊关系,充分的进行协调、解除矛盾。绝大多数城市的旅游规划内容已经纳入了城市规划的内容中,这充分说明了两者紧密联系的关系。旅游规划的内容纳入城市规划中,这样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实施得到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3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内容上的混淆和错位。因为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内容非常难界定,常常出现两者内容的混淆与错位,导致工作的效率的降低。例如,旅游风景区中的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城市公园、古老街区等一系列观赏区,城市规划需要做的是保护风景区的工作规划,而旅游规划要做的则是旅游开发方面的规划。它们的工作内容不同,甚至有着完整的分工,如果出现内容混淆,则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还容易出现基础设施规模上的问题。例如,城市规划中没有将交通的因素考虑进去,而到了旅游的高峰期,交通设施的使用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在原有的交通基础上,城市应该专门设置旅游通道,这样才能更好的缓和正常交通道路的压力。要想解决好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出现的问题,需要将二者进行协调。在进行旅游规划工作时,尽量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整体规划。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旅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用地、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保证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与共同发展。
4 总结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和经济的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属于统筹和从属的关系,但是它们二者必须要不断配合、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能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周建明、岳凤珍.试析城市规划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作用[J].旅游规划与发展,2000(3).
[2]阮仪三.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城市旅游规划范文3
关键字:城市旅游规划 原则 内容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备的条件,城市旅游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城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法律性,但其内容十分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
一、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与特征 城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和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1是实用性。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2是目的性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离开了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也就不具备可行性。
3是目标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又要有战术的,指标要合理又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通过对对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的瓶颈要素,例如杭州,由于星级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无锡等周边地区。
二、城市旅游规划的原则 1科学性."规划科学"是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作为规划编制单位虽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坚持真理,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来消除认识上的消除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说服甲方,坚持科学,减少损失。
2政治性。在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上与当地政府保持统一。旅游业已经成为部分城市的支柱产业,很多城市党委和政府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和热爱,战略构思也基本形成,一旦规划思路与他们的不符合,就会出现规划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这种规划既然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是失败的。因此,对于规划编制要通过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论证,科学的提出。
三、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明确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空间步骤;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地营销规划;结合城市规划,提出城市旅游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的安排;第五,基于功能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等。
2明确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个性化需要。
(1)满足人们休闲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休闲需求增多,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为保证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根据郊区的范围和实际需要而把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城市旅游规划的范围。
(2)合理的康体休闲设施。休闲设备成为城市旅游规划重点需要解决的内容,特别是晚间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规划。
(3)满足个体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城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是在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等。把城市建筑、城市广场分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的投入,提升城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3重视旅游城市的文化建设。要对城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城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城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要重视地理或旅游学家对城市旅游规划的风貌和格局的建议另外,城市设施和旅游设施要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以展现和表征城市的活性。饭店的大堂和外立面,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城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城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Duncan Tyler,Yvonne Guerrier,Martin Robertson 主编.陶犁,梁坚,杨宏浩译.城市旅游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城市旅游规划范文4
关键字:城市旅游规划;政治性;科学性
Reflection on a Few basic Questions of Urban Tourism Planning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politics is a basic principletobeimplementedincity tourism plan- ning with the destination planning,target planning and objective planning as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Urban tourism planning; Political nature; Scientific nature;
1 两种角度认识城市旅游规划
笔者在博士生阶段读的是旅游规划与管理,之间和之后做过多处旅游规划和策划,例如平遥、北京、泰山等地;再之后,先后进入泰安、杭州等城市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职。因工作关系,直接接触和操作过多处城市旅游规划。笔者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什么是城市旅游规划,它应当包括哪些,应当遵守的规划理念等方面,在由旅游部门委托的城市旅游规划和由规划部门委托的城市旅游规划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理解上的分歧。
1.1 从旅游规划看城市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而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这类城市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即甲方往往是旅游主管部门;而乙方即规划编制单位,由于需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来,需要多种学科的支撑,因此,中标单位往往出身于旅游、地理、文化等学科。
1.2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规划
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城市旅游规划。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城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性,但其内容十分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点)在城市中的布局(有的规划还包括了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规划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显然,这是一个城市的"游览规划"或观光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由于这种背景下的城市旅游规划主要依托在城市规划之中,它的完成单位基本上是城建规划设计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技术人员多为城市规划出身,鉴于其学科背景,对旅游产业和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同时,规划人员依照1933年的《雅典》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即居住、、生产、游憩)来进行空间布局,而游憩不等于旅游,范围比较小,因此,把城市旅游规划做成"游览规划"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过,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城市规划,如果城市旅游规划包括过多的不可预测的旅游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 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与特征
笔者在做学者时,是作为乙方完成甲方交办的规划任务,主要的着眼点是在学术上是否立得住脚,因而极为重视数据得和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进入旅游主管部门以来,多是作为甲方协助和监督专家组完成旅游规划,因而更多的是从实践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城市的旅游规划,出发点就变成了规划的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城市旅游业的要求,笔者认为,城市旅游规划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目的地规划。其假设是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为客源地进行的规划。这其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城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第二,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二是目的性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构筑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旅游框架,以及世博会完成后,旅游设施和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等;北京考虑的则是迎接2008奥运会,借此提升北京旅游在世界上的力;而杭州则是围绕"旅游业国际化战略"这一目的展开。离开了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也就不具备可行性。
三是目标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虽然我国学者完成的诸多城市旅游规划大都进行了指标的测算,但往往是太教条,不具备现实意义,与规划措施也不匹配。例如某大学规划组在给东部一个著名旅游城市的规划提出的指标中,在该市2003年接待2800万人的基数上,按照年递增比例,测算出到2020年,年接待规模为2.5亿人次。显然,这是想当然,当一个城市接待达到其最高承受力时,游客还会来吗?这是没有考虑现实中存在着"自疏"效应的结果。所以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即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有战术的,即设定发展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要合理--既要与规划举措相适应--光有目标没有投入,指标的完成是无源之水;又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笔者对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苏州,由于星级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无锡等周边地区。在新加坡则可能是劳动力成为限制要素。
言而总之,城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城市作为对象而编制的,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发展总体规划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3 城市旅游规划的原则
科学性和政治性相统一,是好的城市旅游规划应当贯串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划科学"也是要掌握的第一要务。但是,作为甲方的城市政府和作为乙方的规划编制单位虽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坚持真理,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来消除认识上的消除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说服甲方,坚持科学,避免损失。为达到这一目标,要不惜借用权威人士或社会舆论来迫使当地政府"就范"。另外,我们经常谈到的规划的"前瞻性"应当包含在"科学性"这一范围之内。
性则是要在方向性、根本性的上与当地政府、党委保持统一。由于城市已经成为的支撑点,很多城市把旅游当作支柱产业来对待,因此,城市党委和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和热心,有的领导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所谓的"旅游书记"、"旅游市长"层出不穷。他们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和热爱,战略构思也基本形成,一个规划如果与他们的战略背道而驰,即使是通过评审,也会束之高阁,落入"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俗套,甚至规划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这种规划既然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是失败的。其实,规划就是一个甲乙双方的思想博弈过程,规划组没有思想是不被甲方看重的,而一旦思想与当地政府完全背离是行不通的,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鉴和启发后形成的规划才是成功的。例如,北京大学在做杭州的旅游规划时,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听从了西方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大运河"是杭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在媒体上,结果与当地政府培育"西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相“冲突”,使得规划编制陷入僵局。最终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论证,的提出了分市场的竞争产品概念,即国内市场和日韩、东南亚市场对应西湖,而欧美市场对应"西湖+大运河",圆满解决了这种矛盾。
4 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
按照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城市旅游规划应当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也即它的基本内容):
第一,提出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空间步骤,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定位等。第二,在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市场的基础上,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第三,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地营销规划。第四,结合城市规划,提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的安排。第五,基于功能和营销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第六,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与改造。第七,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
城市旅游规划把城市作为规划对象,而城市的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城市越来越成为区域旅游的主导,因此,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个性化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和规划:
(1)随着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休闲需求的增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旅游逐步兴起,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增长点。②为保证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把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城市旅游规划的范围。至于郊区的范围有多大,要视需要而定。(2)城市康体休闲设施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晚间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规划。(3)要注重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城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诸多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大学城、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海港等。上海88米高的金贸大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然,在进行大厦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把它建设成为上海城市空中观光的重要设施,就可以减少后期改建带来的损失)。把城市景观建筑、城市广场、城市中心(如CBD)和分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建设新的旅游景点的投入要远比利用原先建筑要节省费用和土地;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这一点,大连是全国的典范。(4)要对城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城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城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杭州作为一个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界定这个城市的建筑风貌--体现东方园林之美的江南水乡风韵,布局疏朗、尺度合宜、色彩淡雅,以宋瓷"鸭蛋青"为基本色调。而浙江湖州提出的"亲山、望水、见塔、知城"理念,也是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而地理或旅游学家所作的城市旅游规划对城市风貌和格局的忽视,显然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城市设施和旅游设施既要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又要有"代"的概念,以展现和表征城市的活性。例如饭店的大堂和外立面,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城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城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关于规划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一般为1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5年,重大问题和发展远景可以展望到15-20年。
城市旅游规划的文件,一般要包括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规划图件以及主要规划研究成果(或专题报告)。
[1]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Duncan Tyler,Yvonne Guerrier,Martin Robertson 主编.陶犁,梁坚,杨宏浩译.城市旅游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 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1995,(5).
[5] 这是笔者借用的一个概念.所谓"自疏效应",是指当一个区域的旅游密度达到一定比例后,潜在旅游者就会通过信息的反馈,选择其它地区游览的现象.如中国的黄金周,如果"五一"黄金周期间这个地区人、满为患,往往"十一"黄金周期间就相对冷淡.
[6] 乡村度假是国际上流行的四大主题度假产品之一,其余3个是:海滨度假、山地度假、温泉度假.
城市旅游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森林;旅游
世界上森林公园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森林公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挽救濒危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与经济等诸多方面亦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1 生态效益
1.1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生物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和绿色水库。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可以保护森林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使许多植物生态群落得到恢复和发展,个别地区过去绝迹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出现。
1.2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
森林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减轻污染,人们进入森林后会感到清新、舒畅,富有生气。科学证实,保护森林资源、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减少现代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森林公园的建设对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3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森林公园作为一座大型的绿色水库,不仅能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还能调节和影响周边地区气候,形成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
2 社会效益
2.1满足市民郊野旅游需求
人类的生活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物质需要与生态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空间,是健康长寿的必备条件。相比之下,生态需要比物质需要更难解决。现代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交通繁杂、工厂众多,造成大气、水质、噪声、电磁辐射等多种污染,环境质量江河日下。有人把城市形容为“水泥沙漠”、“热岛”。因此,从生态意义上讲,人类的生活质量下降了。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安谧恬静的大自然中去旅游度假,疗养健身,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所追求。
2.2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森林公园丰富的森林生物资源不仅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同时也为游人探索科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游人一方面可以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旖旎的山水景致,另一方面可以领悟到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经济效益
3.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知名度
森林旅游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拿湖南张家界为例,据统计,自1982 年开展森林旅游以来,截止到200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另外,还可以通过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作为信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人才,扩大林区与外界社会交往的途径。通过这个窗口,提高地区知名度,扩大林区产品的交流机会,达到促进林区经济振兴和加速发展的目的。
3.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它能通过产业联动链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业、加工业、种植业、零售业等的发展。发展森林旅游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具有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效益同向发展、良性互动、带动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的独特优势,既能繁荣地方经济、富裕一方村民,又扩大了就业门路,为部分剩余劳动力或下岗的职工谋取了一份工作,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生力军。
面对城市多元化的发展,森林旅游也成为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不少城市依旧存在规划意识薄弱,创新观念不强等问题,具体包括如下:
(1)规划意识。现在不少地方重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也懂得编制旅游规划。一些地方是为本地旅游发展需要而做,但一些地方是为应付上级检查,仅做“政绩”交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使大家真正认清旅游规划的实际意义,真正重视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不是把旅游规划作为一种摆设,或仅作为政府重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标志。
(2)旅游资源调查问题。不仅要调查目前承认的旅游资源,而且要调查潜在的旅游资源。对于调查中发现的森林旅游资源并不都要立即开发,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拟订开发时序,切不可把所有的家底都翻出来,遍地开发,既无法吸引人,又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3)市场调研问题。不仅要知道常规市场分布构成,时间变化等一般性结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森林旅游区中哪些吸引物吸引哪些人,森林旅游产品和旅游需求是哪一种对应关系,未来森林旅游需求的变化以及主体需求等等。
加强旅游区的支撑能力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管理措施,是实施本规划的重要环节。根据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及建议。
(1)走生态旅游路线,进行森林旅游特色项目开发。可持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是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必要手段。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系统和旅游区的环境是保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根本。旅游开发规划只有在保护各类型森林资源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走生态旅游线路,才能创造条件开发森林旅游新景点,使旅游者领悟感受不同森林类型的特殊和奥秘,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增强保护意识。
(2)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宣传是为了本旅游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广泛影响,提高松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取得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参与的重要手段。
确定大旅游的宣传目标,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和手段,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旅游促销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设立城市旅游服务窗口,设立广告宣传牌,打特色品牌、走特色旅游之路、宣传环境保护、发展森林旅游。
(3)打破部门限制,面对市场经营管理。森林公园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此外,要树立大旅游意识,把森林公园放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去开展经营,尽量避免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的林场经济发展上,要与社会上的交通部门、旅游饭店业、旅行社业等搞好横向关系,以拓宽自己经营的路子。
(4)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开发与保护并举。建立森林公园的首要目标是有效地保护森林游憩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森林公园是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就需要对这个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在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开展利用上,游人量必须限定在环境容纳量之内;考虑景观多样性问题,注意避免以破坏自然景观为代价大搞人工景观。例如在修建道路、建造房屋时,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进行吸烟、采折花木枝叶等有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对古树名木保护,应适度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减少污染等等。
参考文献
[1]吴月红.湖南省张家界市旅游产业调查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7(4):205-206.
城市旅游规划范文6
关键词: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城镇;控制性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20-05
1引言
历史文化城镇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历史遗留给当代的重要文化资源。而旅游作为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也是活化历史文化城镇、使其融入当今社会生活并不断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
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以历史文化城镇为旅游活动载体的旅游形式最重要的吸引力便是在于历史文化城镇的整体风貌、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及经营者的互动行为。
2历史文化城镇旅游规划的现状反思
历史文化城镇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尚未有特定的规范指导其规划编制。现状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规划内容大多借鉴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成果进行编制。
然而,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不难得出以上规划在历史文化城镇旅游中难以面面俱到之处:城市规划的研究内容以土地的利用为重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历史遗迹的保护为主,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特定场地空间的保护更新为主。三者俱聚焦于场地空间及建筑的静态控制与保护,忽略了旅游规划中最重要的行为、动态影响,而其后果直接体现在了现状历史文化城镇旅游的普遍问题中。
(1)管理不当,风貌难以维持。旅游管理者是指旅游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级去完成任务职责的组织成员。他们是旅游管理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旅游组织的支柱和决定旅游管理水平的关键力量。他们为区域旅游提供决策方案、合理调配资源和处理协调各方面关系。
现在国内大多数进行旅游开发的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区都存在管理粗放、发展目标雷同、分工不明、缺少管理力度等通病。这些管理上的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发展,更有甚者威胁到其旅游风貌及品质。国内的历史城镇旅游地区的管理主体基本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两大类,其中前者为主者居多。在管理开发的初步,受各种建设条件、政策及城市发展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历史城镇的旅游发展缺失个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少有得到体现;其次在开发过程中,管理权力下放使得旅游区域内的发展各自为政,难以进行可持续开发;同时在进一步开发中,由于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着重体现在(人文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不利、周边地块控制不足、服务基础设施匮乏等方面,整体降低了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的氛围和品质,使其历史风貌难以维持。
(2)经营不当,氛围难以营造。旅游经营者是指以经营为目的,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营组织。他们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旅游商品和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务项目的类型、种类及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旅游的氛围和旅游体验的质量。
现在国内的旅游经营存在相当多的诟病,其中以不法经营和不适宜经营尤为严重。细说来,前者主要为无证经营的个人或组织在历史文化城镇中进行的经营活动,由于缺乏管制,他们所提供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有强买强卖、以次充好、恶性欺诈等行为,严重影响当地旅游氛围;同时此类不法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很可能加重原本就不轻松的交通、游览压力,破坏游览性质。而后者所提到的不适宜经营主要指那些经营项目类型、氛围与历史文化城镇不相宜的经营活动,如寺庙前大肆叫卖甚至开设荤腥餐饮、古街上门店装饰“特立独行”等,它们的存在无一不对原本的历史文化城镇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氛围产生不良影响,拉低整体氛围,降低旅游品质。
(3)游客行为引导不当,体验品质难以保证。游客是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消费主体,是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服务对象,他们在历史文化城镇内的旅游行为可谓是对历史文化城镇原本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中管理经营成果的反映。他们的旅游行为不仅对历史文化城镇本身产生影响,他们的行为体验也将影响到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质量和品质。
在现今国内大多数历史文化旅游城镇中游客不和谐行为随处可见:自辟路线、无视禁行告示、随意攀爬、乱丢垃圾、践踏草坪、违规停车等。一般来说,历史文化城镇对此采取的是设施引导、语言引导及事前引导的行为来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即设立旅游警示标志、利用导游的示范教导作用以及团队间的提醒教育等,但此类行为对游客的行为引导作用微乎其微。如若此类不和谐旅游行为继续存在甚至恶化,将严重影响历史文化城镇旅游的运营成本及旅游品牌的塑造。
3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中控制要素及
体系构建理念3.1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制要素选取思考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中提出旅游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在此规范中不难看出“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依然是旅游规划的规划重点,然则仅有土地类要素的控制是不够的。针对历史文化城镇旅游中更加关注“整体风貌、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及经营者的互动行为”的特点及现实历史文化城镇旅游中的种种问题,本文欲将对旅游区域内的行为控制作为其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的另一规划重点。
3.2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制要素选取理念
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应是在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各个地块中的土地利用性质调整、建筑建设的限定等土地类控制要素及地块管理经营的行为控制、游客行为引导等行为类控制要素一道对历史文化城镇中用于旅游的地块加以控制,使之既能符合城镇控制规划和文物保护的要求,又可体现旅游发展特色、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旅游品质。
3.2.1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中的土地控制
历史文化城镇的特定文化和艺术价值在空间物质上可分为建筑特色、场地风貌、空间格局与环境氛围等4个层次,故旅游控规在对其整体风貌和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打造中,亦应从此4个方面对土地建设进行控制,以达成总体规划的目标与内容(图1)。
3.2.2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中的行为控制
在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活动中,三类主要直接相关群体(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游客)同当地居民一道成为历史文化城镇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历史文化城镇旅游的状态同时也对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在旅游控规中的行为控制中亦应对此四类古城使用人群加以控制和引导,以助于进一步提示历史文化城镇旅游的氛围和品质(图2)。
4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编制的方法与
体系探索在河南新密古城的旅游控规中,笔者针对古城现状保存状况和旅游发展总规在其控规的编制方法和控制引导体系上进行了探索创新,其中包括了地块的划分、旅游控规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
新密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地处五岳之一的嵩山东麓,其历史记载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新密古城位于老城中心区南部,处于旧时商业区和官宦人家的住宅区。现存的历史建筑群主要集中在老城的中心城区,共有文保单位9处,古民居300余处。整个古城街道格局犹在,民居建筑多为低矮的旧式民房和部分后期新建的2~3层房屋,旧房均具有典型的中原传统建筑风格,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所建,保存基本完整。
4.1地块划分:以资源为本,划分不同类型地块
新密古城内的现状利用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四类:文物遗存、湮灭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根据资源存在状态及其周边环境,规划首先为这些资源所在区块进行区块性质划分(表 1、图3)。
在此地块性质划分的基础上,依托古城内现状道路街巷格局和规划开发要求,将整个古城的场地整理后统一地块划分为历史核心区、风貌控制区、环境引导区三个主要类别,确立不同的保护开发理念(表2、图4)。
4.2旅游控规指标体系:土地控制与行为控制并重
基于旅游规划的特殊性,规划在常规性的控规体系中对土地和建筑建设的控制体系基础上,研究加入规范约束引导旅游区域内活动的行为控制体系,同时针对历史文化城镇的特殊资源特征,亦应加入一系列满足古城保护和氛围营造的特殊指标。由此形成在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中“土地—行为—特别要素”的控制措施(表3)。
5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编制刍议
旅游控规的编制目的在于将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相衔接,作为旅游开发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而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究其资源的特殊性,应在统筹满足其城镇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旅游,这就要求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控规建立更加详细和明确的规划过程和体系。
5.1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编制过程
就前文提到的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中所言及的统筹城乡规划、文物保护、旅游发展等多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在做其旅游控规时需要以包括历史文化城镇的城乡规划、保护规划、旅游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为规划依据。故将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的编制流程按先后顺序回顾如下(图5)。
5.2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指标体系概念框架
历史文化城镇的控规指标体系包括历史文化城镇土地要素控制指标、历史文化城镇行为要素控制指标和历史文化城镇其他特殊要素控制指标三部分(图 6)。
6结语
本文结合新密古城旅游控规的编制实践和研究,尝试提出了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的“土地—行为—特别要素”三层面的控制措施,并建立了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的编制指标体系概念框架,试图引起对确立旅游中的行为控制在旅游控规中的地位这一议题的关注和讨论,以期促进我国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南凯,田宝江. 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234.
[2]马勇. 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379.
[3]李继峰.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6(6):129~132.
[4]任伟. 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控与引导[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7):114.
[5]魏峰群. 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探索和思考[J]. 旅游科学, 2006,20(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