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灾害防范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灾害防范意识范文1
关键词:吐鲁番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26-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Turpan,analyzed the wind,high temperature,drought,frost and other major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recent 10 years,and based on this,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Key words:Turpan City;Meteorological disasters;Prevention measures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1°12′~43°40′,东经87°16′~91°55′。吐鲁番市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km;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塔格山,南北宽约75km。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吐鲁番盆地山区面积为9 850km2,平原面积为5 9863km2。吐鲁番盆地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盆地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洲”、“风库”之称。吐鲁番市辖一区两县,即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
据统计,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和91%的保险损失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1]。吐鲁番市近10年气象灾害经济损失达28.8亿,其中大风损失达26.34亿,2010年灾害最严重,2010年4月23―24日一次大风天气过程灾害损失就可达16.2亿。
1 吐鲁番市气象灾害分析
1.1 大风 据2007―2016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共出F8级以上大风日数为616d,其中托克逊大风573d,鄯善28d,高昌区15d。2016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多,达到74d,多出现在5月。因高昌区与鄯善的大风日数少,故吐鲁番市大风主要以托克逊大风为主,据大风资料来看,托克逊历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8d,春夏季大风最多,占全年的44.2%和33.6%,秋季次之,占全年15.3%,冬季最少。其中5月大风次数最多,1月最少。
1.2 高温 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几乎年年都是高温酷热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往往给工农业、交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使河水断流、水库干涸,城市供电、供水和农业用水日趋紧张,对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次生影响。2007―2016年吐鲁番市高温日共出现3 010d、高昌区1 129d、鄯善796d、托克逊1 085d。一区两县年平均分别为113d、80d、109d,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高昌区为122d、鄯善92d、托克逊120d。吐鲁番市高温天气多出现在4―9月,主要以6―8月为主,其中6月占全年的23.8%,7月占26.5%,8月占25.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11年7月14日与2008年8月4日均为47.8℃。近10年极端最高气温高于40℃的酷热天数500d,其中2015年7月13日至2015年8月3日,连续22d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且高于45℃的极热连续天数为11d,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此次持续的高温天气超过历年29年之最。
1.3 干旱 吐鲁番市是典型的干旱破碎绿洲,总土地面积69 713km2,其绿洲面积仅约为12 680km2,自然环境恶劣,是全疆极度缺水的地区之一[2]。吐鲁番盆地属于内封闭性的山间断陷盆地,四面高山环绕,从北部、西北部来的温湿气流在进入盆地之前,就遇到西北部高大山体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仅有极少的温湿气流通过高空纬向环流带至盆地西部和北部山区,但是西部来的水汽经长途输送到达该区上空后,已成干冷气流,由于下沉增温作用,不能形成较多降水,北方来的夹带水汽的气流翻越天山进入盆地后,水汽所剩无几,又受到盆地上升的热空气影响,也很难形成降水,因此盆地的降水来源十分稀少[2]。吐鲁番市降水量具有明显的汛期、非汛期特征,汛期(6―8月)降水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46%,而非汛期降水偏少,易出现连续无降水天气,是导致吐鲁番市干旱的主要原因。2006年8月19日至2007年4月21日的245d内,降水量仅为0.7mm。由于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牧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旱灾影响的牧民户数达809户、牲畜头数达到183 731头(只),造成母羊近800只、羔羊5 530只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根据吐鲁番市近10年来平均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曲线(图1)及月降水量变化曲线(图2)可以看出,吐鲁番市1―4月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长且降水稀少,11月至次年4月这半年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0.7%。干旱少雨,易发生干旱。吐鲁番市干旱多出现在春、冬季节,其中出现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春季干旱,有时1~2个月都不见雨水。
1.4 低温霜冻 霜冻是农作物经常在春、秋两季遭受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重的可以冻死,轻的也会影响生长发育[3]。低温霜冻是吐鲁番市冬季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之一。吐鲁番市低温霜冻天气最早可出现在10月,最晚可出现在翌年4月。
2 防御对策
2.1 防御大风 一是在种植设计时,风口、风道处选择抗风性强的树种,如垂柳、乌桕等,选择根深、矮干、枝叶稀疏坚韧的树木品种。二是注意苗木质量及栽植技术,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三是区、县和市农业局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积极指导和帮助群众采取各项防御和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四是在风力很强的情况下,应关闭机场和高速公路,客运列车也要停运,火车停轮避风,防止大风引发交通事故,同时做好大风的监测预报工作,向公众预报,提前做好防风准备。
2.2 防御高温热害 要通过合理灌溉、适时灌水来改变田间小气候,对果园铲草松土,加强土壤通透性、实施控产栽培,合理树体负担、果实套袋、大棚通风降温,合理施用肥水,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御高温热害的能力。
2.3 防御干旱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进生产技术,选育和种植耐寒品种,深耕覆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塑料大棚与地膜覆盖、滴管技术、合理灌溉,显著提高水分的生产效率;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
2.4 防御霜 吐鲁番市常用的防御霜冻的方法是熏烟法,在霜冻来临前的半夜,点燃杂草、树叶或发烟的化学药剂,使近地层笼罩一层烟幕,以减少地面有效辐射冷却,提高贴地层空气温度,使霜冻减轻或者不出现,达到防霜目的。气象台与各级农业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准确预报霜冻及霜冻预警信息,抓住最佳时段,让农民做好防霜工作。
3 结语
防灾减灾首先要提高预报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及时发送至政府部门,以政府主导的形势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快速传播,同时做好预防工作。积极与水利、农业、国土、广电多部门合作,互通天气信息、农情信息等,争取在第一时间准确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天气形势,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潇烨.携手同创防灾减灾新气象――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J].中国减灾,2013,13(2):8-12.
[2]伏吉芮,瓦哈甫・哈力克,姚一平,等.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吐鲁番水资源合理利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2):31-34.
灾害防范意识范文2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得城市人口逐u从农村迈向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进程,特别是自然灾害本来就严重的地区,因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使得人们对灾害不能采取更好的防范措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逐步加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农产品所遇到的自然灾害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加大对自然灾害农产品与应急预警的投入,让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能够提出好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的客观必然性
1.自然灾害发生日趋严峻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端,地处暖温带和寒温带,属于湿润向半干旱区过度的地带,地势独特,属于灾害较多的地区,黑龙江的自然灾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所特有的地势影响,所以我们无法对它带来的自然灾害有根本性的解决,只能让当地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由于黑龙江分布地域比较广阔,有着幅员辽阔的地势,环境优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加速了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造成了农产品严重的损失,黑龙江地区的地域独特给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季节性,季节性的灾害发生已经让农产品的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自然灾害呈现了上升趋势,逐渐的给黑龙江的农产品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人类的破坏自然灾害日益加剧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人口逐渐从农村迈向城市,加剧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的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展进程,东北地区因为天气长年寒冷,导致很多农作物都无法在当地进行种植,农产品收入很低,给很多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当地的劳动者不得不对当地地区进行额外的树木砍伐,以赚取费用,到农产品快收成的季节,劳动者会对农产品使用大量的农药促使农作物生长,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让一些农药流失到环境之中,通过蒸发,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随风扩散,造成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大气的污染又会通过水的循环流入到生物圈中,造成水的污染,然后通过人的呼吸作用造成对身体的污染,由此来看环境的污染归根揭底都是由人们自己所造成的,东北地区常有干旱问题,因为东北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备不完善,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随之流走,即使有大量的雨水降落也无法使用,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挖掘,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土地荒漠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水资源短缺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也极大的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严重问题。
二、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
长期的自然灾害对黑龙江的影响深远,因此黑龙江地区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加强,黑龙江地区的人们一直都十分重视预警检测,黑龙江省自然灾害预警检测工作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在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方面也加大了投资,目前,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自然灾害给劳动者带来不必要的后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黑龙江省植保机构有501人,平均每个市、县不到5人,目前乡级没有专职植保人员,二是目前黑龙江省有53个市、县、完成了有害农产品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平均拥有办公室面积和实验近1000平方米,有健全的观测场地,基础设施非常完善,而有的地区与建设面积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也很缺乏,自然灾害的防范机构差别很大。
2.自然灾害预警存在的问题
(1)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民众的防灾意识不强,由于我国政府机构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不够强烈,对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多人对有关知识也缺乏了解,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导致农产品的灾害更加严重,因为政府宣传力度的不够,所以劳动者也不知道怎么做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自然灾害工作频繁发生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下降,从自然灾害的情况来看,很多因素是由于自然灾害的救助者能力不够,即使自然灾害来临时会因为很多救助者的能力不足而影响最好的救济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救助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因为文化素质水平低所以对关键性的知识理论存在很大的缺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严重性。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不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病害虫发生情况的掌握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工作不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
三、黑龙江自然灾害监测监测应急预警的对策建议
灾害防范意识范文3
近几年来,我市气候较为异常,连续发生少有的高温干旱灾害,汛期多次遭受台风袭击,雷雨、暴雨、冰雹、飑风等突发性灾害天气也时常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害。据预测,今年台风活动较往年更为活跃,同时气温偏高、雨水偏少,也大大增加发生旱情的可能性。
为此,各级各部门、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防御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防御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复杂性、艰巨性、不可测性,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二、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灾害防御是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以“人员无伤亡、财产少损失”为目标,着眼于实现“五个确保”(即确保山塘水库安全,确保小流域山洪等地质灾害不发生人员伤亡,确保农村危旧房安全,确保各类建设工地的安全,确保灾害性信息预报及时准确),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务实的防范措施和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着力提高防灾抗能力。
要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责任,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灾情,在第一时间组织抢险,在第一时间处理灾情。气象部门负责做好天气监测、预警、预报以及信息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调查、评估、鉴定气象灾害情况,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信息,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水利水电部门负责水文监测和预报,提供干旱、洪涝、台风、暴雨等灾害的灾情影响分布信息,组织实施防汛应急预案;公安部门负责突发性灾害天气发生区域的社会治安和应急抢险的道路畅通,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协同镇乡(街道)帮助受灾人员物资的安全、快捷转移;财政部门负责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应急工作所需资金;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农业灾害影响信息,组织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帮助指导农民恢复灾后生产;建设部门负责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户外广告等安全检查、加固、撤除等应急工作,组织落实建筑工地有关人员的安全撤离和转移;交通部门负责对遭破坏的道路清障修复,确保道路畅通;卫生部门负责落实救护医院,组织医疗组赴现场救治伤员,指导医疗救护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应急救助、安置以及灾情调查收集等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相关区域学校师生的安全撤离和转移;各镇乡(街道)要对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切实担负起本区域范围内的防灾抗灾职责。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防灾、抗灾、避灾知识,以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全力打好防灾减灾战役
要加强领导。要把防御突发性灾害天气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防汛、防旱、防御自然灾害三手抓,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要加强督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里的统一工作要求,逐项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市委办、市府办要组织力量对全市防御突发性灾害天气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重点督查各单位特别是镇乡(街道)资金筹措、物资准备、工程建设、预案制定、抗灾抢险等落实情况,做到不留死角和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灾害防范意识范文4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众多中小学学生在这场突发灾难中死伤,惨剧震惊了全球。然而,有着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的情况下,全校师生却无一伤亡。据有关媒体报道,原来这一堪称为“奇迹”的现象与该校校长叶志平有关。叶校长时刻以安全为重,从2005年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筹集经费加固校舍,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防震知识,在日常的管理中,注意强化师生在发生地震时的逃生意识,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要求同学们万一碰到地震时,按逃生路线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不争先恐后,迅速逃离到安全的地方,并且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正是有了这些具体的措施,才出现强震下全校师生能够沉着有序地安全撤离,有效避免了师生的人身伤亡。
尽管我们早已认识到,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无法避免来自自然界的灾害和社会上的侵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关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的人身安全,也始终没有忘记过对青少年如何避免受害进行过不厌其烦的提醒和开展过各种教育活动,但是,我们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在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文件、领导的讲话以及青少年工作者的说教中,并没有操作方案和具体的措施来加以落实,也始终没有人来如实评价和检验对青少年教育保护的实际效果。这次地震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即青少年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逃生、遭受不法侵害时的躲避、见义勇为时的救助和参与志愿活动时的自护,都应当深刻反思和客观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优化青少年的自我保护工作。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自我保护基本常识和技能通常是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当人们历经灾难和受到侵害,对受害原由的规律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身和他人被害的经历有了直接和间接的体验后,会极大地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有意识的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但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社会经历缺乏的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是不可能知晓和掌握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成人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得当代的青少年自护能力趋于下降,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不法侵害非常容易受害。因此,鉴于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为了使青少年一代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各种伤害,维护青少年的人身权利,各级政府、青少年工作者和家长不仅要向青少年普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不法侵害的常识,而且有必要研究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的战略思路、工作方案和客观效果。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汶川地震却以血的事实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应当尽快为青少年补上安全课,让青少年懂得远离危险的重要性,将青少年自我防范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等强化自护能力,让青少年多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知识,多知晓社会的复杂性和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细节,多掌握一些安全防范的技能和方法,切实做到知行统一,以努力提高青少年防范各种自然灾害和不法侵害的意识和技能。
灾害防范意识范文5
一、活动内容
(一)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由区民政局牵头,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配合,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什字等重点地段和人员密集区域,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作用,大力报道各街道、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的情况和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率,扩大舆论影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由区民政局、区科技局、区地震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农水局、区林业局、区环保局、国土分局、辖区4个交警大队分别负责,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气象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农林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火灾、重大疫病疫情等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技能和办法。
(二)认真开展防灾救灾演练活动
1.由区安监、卫生、国土、地震、建设等部门负责,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分别组织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要重点针对监测预警、先期处置、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救助、卫生防疫、善后处置、自救互救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开展卫生防疫、地质灾害、防震、防汛防洪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应急演练,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使辖区群众亲生体验防灾减灾技能和方法,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预案的掌握运用能力,提高社会公众避灾自救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2.由区教育局负责,在宣传周期间积极开展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相关活动,通过组织观看科普影视作品、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基本常识,切实提高辖区中小学生应对各类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组织有条件的学校开展防震、防火、防踩踏事故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三)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排查活动
1.从宣传周活动开始,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国土、建设、卫生、药监、质监等有关部门要针对危险行业、食品卫生、地质灾害、易燃易爆物品、大型人员集中公共场所等领域,深入组织开展一次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防范处置预案,认真组织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整改各类隐患,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借助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及时对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险场所设置、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专家组等情况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重大灾情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二、活动时间
(一)准备阶段(年5月7日—5月8日),各街道、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深入动员,认真组织,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防灾减灾活动顺利开展。
(二)实施阶段(年5月9日—5月15日),各相关部门和街道要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应急演练、排查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扎实推进,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区民政局和区地震局对5月12的防灾减灾活动要重点安排部署。
(三)总结阶段(年5月16日—5月20日),各相关部门和街道认真总结防灾减灾活动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形成书面报告于年5月21日前报区政府应急办、区民政局救助办公室各一份,同时报送工作信息和图片。
三、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开展“防灾减灾日”及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各部门和街道站要在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高度,把做好“防灾减灾日”及防灾减灾宣传周有关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确保各项活动顺利举行、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部门和街道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认真抓紧制订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召开宣传周活动动员会议,精心制订每项活动,明确职责,落实专人负责,提前准备宣传点、宣传资料等,采取有效形式,确保全社会形成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的良好氛围。
灾害防范意识范文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制
地质灾害威胁的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公共安全,是关系到一方平安、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各乡镇区、各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行政首长负总责,坚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乡、村、组干部联户承包”的群测群防灾害防范体系。各乡镇区要早安排、早准备、早行动,做到情况清楚,措施有力。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和一名干部具体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名单于3月20日前报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县矿管局〉),按照全县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周密安排,明确责任,任务到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领导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责任事件,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区要迅速行动,提前进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态,加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进一步落实各项制度和防范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开展险情排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县矿管局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各乡镇区要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一次全面险情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已登记造册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各乡镇区要进一步落实好监测防治责任和具体责任人,填好“明白卡”并及时发放到居民手中。对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特别是在土质较松散层切坡建房的隐患点,各乡镇区要按要求填写《地质灾害隐患报告表》,于3月20日之前报送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同时,要采取果断的防范措施,制定具体防、避灾预案,排除隐患,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隐患未排除之前,必须落实专人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
(二)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
一要加强值班值守。各乡镇区要安排好汛期值班,向群众公布值班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到岗到位,不得擅离职守,并确保通讯畅通(值班人员的名单和联络电话于3月20日前分别报送至县政府应急办公室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二要加强巡查。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区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尤其要加密对傍山切坡建房和铁路、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好应急调查、险情灾情速报和抢险救灾工作,指导当地群众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防灾避灾。三要强化应急救援。各乡镇区要加强与防汛、矿管、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出现险情,应立即通知群众转移,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必须立即派员应急处理,并在1小时之内将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应急办公室(电话:)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三)及时总结报送工作情况。
各乡镇区及相关单位要及时书面报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情况,尤其要总结经验教训,宣传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