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运行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1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逐步稳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城市化的建设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电力电网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加大,使各地区的电力电网安全系统正常运行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电力调度工作是一项极需耐心的工作,他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调度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地落实好每一项基础工作,为人民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一、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
(一)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内部因素。
电力系统内部的结构由几大部分组成,包含了发电机、变压器等。这些设备因为长期工作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中还包含了继电器设备,如果内部的监控和保护系统出现故障,涉及的地方有监控故障、操作失败、短路误操控、保护继电器等。
当出现发动机的管理系统联系不上、自主监控与保护失去控制以及外部信息对系统消息的干扰情况时,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信息系统堵塞,使整个系统发生故障。
电力系统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电力系统输出不稳定,从而造成了电力系统不能安全运行。
(二)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外部因素。
1、错误操作。由于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判断,在工作期间因为自身的错误疏忽而发出了错误的调度指令,这样的后果就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尽管在这样艰苦、枯燥的环境中工作,每一个工作人员也都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的行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延误送电。由于对规章管理制度的不严格执行,导致在工程完结之后没能写好工程报告或者与客户之间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调节,这是误送电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3、体质遗漏。工作小组内部存在严重管理问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对资料的管理力度不够,影响了工作人员参与电力调度运行的过程。
4、没有合理的检修计划。检修的目的在于提高客户对电网的可信度,由于这方面工作的严重不足,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够,从而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
二、电力系统调度安全运行管理对策
(一)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
前面我们分析了影响电力调度系统安全的因素,知道许多问题都是调度人员的本职工作没做好或者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来彻底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安全事故。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调度的工作人员承担的安全责任是巨大的,关乎到电网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应对工作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电力调度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应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突发问题。
(二)完善电力系统的规章制度,加强人们意识观念。
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力系统规章制度,有利于科学化管理调度运行人员和调度管理人员,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将电力调度的安全问题分化到各个小的部门才能使整个系统成员有机结合,发挥他们各自的职能优势做好本职工作。在制度的严格管理下,各部门协调工作,有序的开展各项任务,保证工作人员每天饱满地工作。
(三)增加事故演练的频率。
因为事故总是突然地出现,需要调度人员立刻找到问题的根源,积极有效的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解决,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演练才能做到面对突发状况依然从容淡定。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工作人员必须将每次的事故演练当成真正的问题去解决,而不是当做完成任务一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不断的加强练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调整工作日程安排,对检修工作有序开展。
检修工作在电力系统的维护中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因此电力调度人员必须按照系统规定的要求,积极做好安全系统的检修工作,只有不断的检查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检修的工作安排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延误检修工作。检修工作人员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敢于提出建议,这有利于改善系统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要求各个调度人员之间各司其责,同时又相互协助,共同推进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用电环境。
(作者单位:郏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连聪能.浅析加强长泰县电力调度管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J].现代企业教育,2012(9).
[2]梁雄忠.浅析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管理及控制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3).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2
关键词:大运行 安全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077-02
1 影响大运行体系的风险因素
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增了电网设备监控管理和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管理、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建设与运维、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管理、调度业务范围扩大等业务,电网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就成为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首要问题,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是电网调控管理的首要目标。
电力网络故障主要有内部和外部因素构成。外部因素包括气候灾害、地质灾害、人为事故等;内部因素包括:(1)集约化风险:大运行体系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管理差异,大运行体系是一个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其集中管理的业务层面涉及到整体监控、自动化主站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管理等等,因此涉及到的流程和业务随之增加,从而,在大运行体系的管理模式下,调控工作需要更加的全面且具体,故其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2)硬件风险:设备本身存在安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并显现出来,导致电网事故;(3)管理风险:内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功能漏洞而导致故障,以及技术上操作经验缺乏,在操作调度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导致故障;(4)系统出现死机或者崩溃等情况导致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事故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电网的内部运行管理问题。由此可见,内部因素是可控风险因素,因此,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最大范围的控制内部安全因素引发的电网故障,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2 大运行体系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思路
(1)建立标准流程。在电网管理中智能化已经进入到全面推广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已经可以让电网调度实现模式化,调度控制操作都已经有标准化流程可以参考,因此,在强化管理中必须促进流程的完善与可行性,梳理调控运行核心业务流程,规范各个岗位、各专业的标准化流程,从而完善整套操作规范与流程,进而利用标准操作来降低电网调控安全风险。
(2)提高调控自动化程度。在操作中人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会影响其操作行为,会出现判断失误或者操作误差,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调控自动化流程,对操作加以识别、判断、调控来保证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实施,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
(3)完善智能化风险防范机制。在各种操作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概率,因此,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应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错误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利用智能化的监控措施,可以对错误操作或者错误流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智能监控的效果,降低调度过程中的风险概率。
(4)健全安全监督机制。经常性开展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5)强化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适用性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以便提升员工正确指挥电网倒闸操作与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减少因人员误调度、误操作发生电网事故。
3 电网调控安全风险体系的完善
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电网风险管理的体系化是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电网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封闭式的框架,电网调控安全管理包括特征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循环更新。这些步骤在管理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利用动态化的系统状态识别与监控,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3.1 强化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
通常意义上,电网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其中:(1)风险识别是利用检测系统对整个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并对当前运行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这些检测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人为因素;供电需求与运行调控矛盾;时间累积产生的安全隐患等等,利用监控数据分析就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与判断,结合设备的基本运行参数与安全阀值就可判断系统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2)风险评估则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检测风险出现的概率和影响的范围等。在评估后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便系统选择风险控制的预案,在风险形成后及时应对。风险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故障树、失效模式等等。
3.2 提高风险处理能力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还应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强化风险排除和控制的技术措施,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设计,增强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增强对电网系统的检修与排查力度,将人工和系统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风险和事故处理方案,针对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实践中利用模拟仿真的演练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人员的抢险水平,将发现风险、控制风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提高管理水平。
4 基于大运行条件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对策
从大运行体系管理范畴来看,它与大规划、大建设、大检修、大营销等四大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电网安全风险控制而言,重点是各个等级电网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大运行模式。而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安全风险控制就必须实现集约化的管理,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风险控制的整体化模式。
4.1 沟通协调全局化
大运行体系是一个宏观的管理模式,因此必须在整个系统中控制短板,强化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思路。针对重点地区和环节进行全面的强化,抓紧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完善,组织人力和财力、物力对薄弱环节进行勘察和数据采集等,然后汇总并进行统一设计与建设,提出针对局域电网的可行性发展规划和目标,从全局角度调整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的协调程度,让地方电网的建设与国家电网接轨,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管理与控制体系。同时在建设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应做好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设计和建设、人员培训等角度实现全面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大运行模式下的统一协调。这样的全局化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级电网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方便在管理中执行统一的标准,以此保证系统安全风险控制也可统一到一个平台和水平上,从而保证大运行模式的安全性。
4.2 提高人员素质
在管理中应首先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因为系统毕竟是在程序下完成工作,而设定整个程序的则是管理和控制人员,所以必须提高调控中心管理人员的基本技术素养。因为如果调控中心出现操作失误则会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电网调控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时针对性的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一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一方面制定定期的模拟演练,保证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始终适应电网的发展和系统要求。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针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利用激励机制来促进管理人员自觉的提高技术水平。
4.3 完善计算机系统
从控制模式上看,计算机系统是管理的硬件基础,而系统的适应性则是保证电网控制安全的基本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支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必须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纳入工作重点。在升级系统时应先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先进行,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来完善电网控制系统,一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方面保证系统的适应性。加大对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演练和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加大监控和问题控制力度。
5 结束语
在大运行的体系下,电网的运行应建立在宏观统一与协调的基础上,其风险控制必须从全局出发,针对形成风险的因素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是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同时配合全面协调与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系统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从宏观到微观上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以此提高大运行体系下的电网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敏梅.电网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 荣莉,徐迪,李伟玉.大运行体系下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改革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2(11).
[3] 吴伟洁.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及措施[J].湖北电力,2011(12).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3
关键词:大运行;调度数据网;D500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配电自动化
随着“大运行”体系不断深化,各县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大运行”体系的各项要求,扎实贯彻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推进自动化各项工作,确保“大运行”体系在县公司稳固落地并得到有力深化。现结合县公司调度自动化安全管理的现状对“大运行”体系下县级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1 县公司自动化现状
目前,县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所辖自动变化设备主要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调度数据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对电网10kV及以上电网进行监控,配电自动化系统对具有配电自动化功能的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进行管理,两者通过调度数据网实现对变电站10kV一次设备的管理。
2 县级自动化安全管理
自动化管理不仅是对设备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人员的管理,只有将人员管理与设备管理结合好、融合好,按照工作流程、安全规程规范操作,才能保证人员、电网、设备安全。
2.1 强化调度数据网安全,提升网络运监水平
县级调度数据网主要承载变电站实时、非实时、应急等业务,在县公司建设时间不长,还属于逐步摸索阶段。为保证调度数据网网络运行安全,可通过“抓培训、重过程、看实效”促进县公司调度数据网安全全面提升。
(1)抓培训。通过参加省、地、县三级“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培训”等一体化大讲堂或技术培训,领会上级安全精神,掌握关键技术技能。通过电子课堂或网络大学,学习“省公司班组大讲堂”网站上的技术、作业、事故培训大讲堂等,提高运维人员技能水平,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2)重过程。日常工作中,要熟悉网络整体架构,设备的具置及接线方式,做好调度数据网设备参数及配置备份并及时归档。当网络出现问题时,本着“先远程、再现场;先主站、再分站;先分析、再动手”的原则,逐个环节分析,逐台设备分析,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尽快锁定故障点,以便于及时消除,恢复网络畅通。
(3)重实效。在网络维护中,要借助变电站改造契机,对变电站的调度数据网进行改造,实现变电站调度数据网双网传输,这样任意一套设备单独停运不影响该站网络传输,为抢修赢得时间;配合地调实现调度数据网地县一体化管控,在县级部署调度数据网网管工作站,通过网络拓扑、实时告警、报表浏览等功能实时监测全部调度数据网设备的运行情况,消除调度数据网监控盲区,提升县级调度数据网管控水平。
2.2 做好配网精细化管理,提高配网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拓展,应不断规范县调配网管理,从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遥控成功率、终端在线率、馈线自动化成功率等,确保配电自动化管理更安全、更可靠。
(1)加强终端与通道管理。通过调度数据网实现配网直采,消除原有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发给配电自动化系统造成数据传输延迟的弊端,提高配网数据采集准确度与可靠性。对于发生异动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必须加密并通过公钥验证,经配电运检工区等部门现场共同验收,方可投运并入网。
(2)建立配网设备“异动”常态管理机制。编制《配网设备异动管理办法》、《配网设备异动流程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办法,理顺作业流程、规范作业行为,从异动申请、审核、作业、验收、停送电申请、投退备案等环节逐级入手,形成链条式管理、溯源式追踪,提高配网设备规范化管理水平。
2.3 深化D5000系统应用,适应管理模式新变化
D500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一体化的系统,具备告警直传、实时监控、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网络分析、自动电压控制、调度员仿真培训等功能,实现了“调控一体化”、“地县一体化”、“主备一体化”。
(1)做好D5000系统管理一体化。做好D5000系统网络解列、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编制,紧密配合上级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县级自动化人员的应急处理技能。通过采用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等方式,做好厂站联调、开闭环设置、设备参数变更、状态估计、潮流计算、仿真模拟等操作,落实一体化管控,实现系统维护有计划性、过程性、目的性。
(2)加强系统操作管理。
(3)管理手段精细化。通过组建地县级“自动化专业微信圈”、建设地县一体化远程视频系统等方式,创建统一平台,展开技术交流,工作随时布置,完成后随时汇报,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就自动化方面的技术问题、计划制定、故障消缺等方面展开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自动化专业垂直式管理创新及基层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4 做好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巩固网络系统整体安全
县级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对象主要包括电力监控系统(D5000、配电自动化等)和调度数据网。为保障电网安全,应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方案,做好各大区、各系统内外部的网络安全。
(1)加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检查。由二次防护专责人定期检查并记录数据网接入层的纵向加密及主站的正反向隔离、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这些设备在控。通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如人员管理、门禁管理、权限管理、备份管理、口令管理等,使安全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2)做好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及加固。建立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制度,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安全评估时,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严格控制实施风险,实施过程应符合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相关规定。测评后,根据评估结果,通过安全配置、系统补丁、主机加固、数据库加固等措施,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网络与系统安全。
除了以上各系统的管理,还要强化机房环境监控管理,保持机房恒温恒湿、良好通风,定期检查消防系统,确保机房环境可控、在控,为关键设备及运维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工作环境。
3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在“大运行”体系的有力支撑下,电网一体化管理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而D500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及调度数据网将地县电网管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做好主网管理的同时,也将配网管理细化到电网的终端末梢,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引进先进化、管理手段多元化的方式与方法,促进县公司自动化管理全面提升,为探索“大运行”体系下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提升县级电网管控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4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逐渐提高,全民医保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工作矛盾多,难度大,收上来的钱怎么用,支的是否合理,老百姓的救命钱能否管得好,是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贯穿整个管理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提高医疗保险监管服务水平,严格执行“两定单位”协议化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化、制度化、操作性强的医疗监管体系,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从而缓解参保人员“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关键词:制度建设、协议管理、透明工程、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科学、有效、安全合理运行,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一、要强化协议管理,为医疗监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为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要制定并完善《定点医院(药店)医疗服务协议文本》,把“三个目录”实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具体量化到“两定单位”的协议中去,量化到各个医疗服务项目上,量化到质量标准和费用额上,量化到实施医疗服务行为人的奖惩、考核和结算项目上。通过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以病人为中心”,医、患保三方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为医疗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据“服务协议”进行年终考核,对医院不规范用药和检查、虚抬药价,多收费等情况实行拒付,并根据情况在相关新闻媒体上对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定点医院不合理用药,检查受到了限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现象将得到有效的遏制,促使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把有限的医保基金真正花在刀刃上,切实维护广大参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要保证医保政策透明度,推行管理“透明工程”。
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医保政策透明度,让参保人员获得充分的知情权利,才能使医保工作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才能使医疗保险监管工作得到医院、参保患者的支持和拥护。主要是推行“三二一”管理和“透明工程”:
所谓“三”是指实行国家七部委下发的三个目录:即《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在医疗上进行规范管理。
所谓“二”是“两定”单位协议管理。即与定点医院、药店,签定协议,量化到各个医疗服务项目上,量化到质量标准和费用额度上,量化到实施医疗服务行为人的奖惩、考核上。实行专业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对药品价格,药品目录等通过各医院电子屏幕公布。在监督层次上,实行业务主管科室监督和内部稽核审计科室的再监督相结合,在监督工作的组织管理上社会保障部门与各涉及部门共同监督相结合。
所谓“一”是指一个结算方式。在结算工作上,通过完善协议管理,改革结算办法。在结算方式上采取项目付费与人均住院水平相结合的结算方式,调动定点医疗机构控制费用的积极性,减轻统筹金面临的压力。
“透明工程”就是让参保职工明明白白自己的医疗消费,在定点医院参保患者每日有医疗消费清单。
三、要狠抓日常监管,防止基金滴冒跑漏。
(一)严把住院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把监督关口前移,制定严格的医疗监管工作流程,要求所有定点医院必须抽调专人成立医保科。由医院医保科对住院患者人、卡是否相符,严控参保患者冒名顶替,杜绝骗保行为发生,把住住院关。同时,要建立社会义务监督管理员制度,让社会监督积极参与,聘请政府、人大、政协、纪检、财政、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做为医疗保险基金义务监督员,通过暗访形式发现医疗保险基金违规、违纪现象,保证医保基金的严肃性。
(二)科学施治,杜绝医疗浪费。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足,市场经济实行以来,医院已成为一个企业,赢利为第一要务,市场经济的驱动力量促使医师开贵重药物、滥检查、采用昂贵的治疗手段。许多规范和质量控制成为一种摆设。医院科室经济承包,二级法人制,美其名曰实行目标管理,实际上是将科室收入与奖金挂钩。如此一来,医务人员便逐利施治,不合理用药层出不穷;随意检查,滥做检查现象十分普遍;任意放宽出入院标准,分解住院防不胜防。不但使医保基金浪费严重,而且增加了参保病人的个人负担。
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入手,科学规范协议,聘请医疗专家对患者病历进行审核,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大方”、“人情方”和搭车开药等现象常抓不懈。要求定点医院必须保证做到“四个一致”,即实际用药与病情相一致;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病历记载与实际用药情况相一致;医院信息系统记载与病历记载和医保信息系统相一致,医疗收费与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相一致。还要通过技术手段,使医院信息系统与医保信息系统联网运行,杜绝医院篡改医疗信息的现象发生。
(三)抽调精兵,加强外转患者监督管理。由于外转院患者具有病情重,费用大,核对难的特点,要定期组织抽调专人负责外转院患者的审核。患者转院时,必须由本人或家属提供患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医保经办机构对每一名外转院患者资料都要进行核对。派人到省外定点医院调查病历、收据,走访参保患者,对于某些大额工伤医疗费还采取用人单位公示等办法,对查出的假收据,按规定予以拒付,对于那些拒不改正的,要采取司法手段追究责任,严格控制骗保行为发生,确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
四、要协调和处理好医、保、患三者关系。
在医疗监管工作中,医保经办机构日常面对的就是定点单位和参保患者,这就构成了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医疗市场的三大环节:定点医院、医保局、参保患者。这三方的利益和义务在医疗保险运行中不可避免地要有所碰撞,定点医院要求经济效益,患者医疗费支出越大越好,医保局希望对症治疗、合理用药避免浪费支出,医保患者要求用好药,治好病。这就给第一时间接触二者,并代表医保局的医疗监管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必须调整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医疗保险工作顺畅运行。首先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宣传及座谈的形式让二者去了解并理解医疗保险政策,让定点医院在内部管理上适应这一新制度,医院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才能获得医疗保险的更多偿付。其次是深入到定点医院,帮助理顺参保患者就医、用药检查等细节的医保程序问题。使医、保、患三方的利益关系相对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关系制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五、要加强医保医师管理,建立考核管理机制。
医疗保险服务医师(简称医保医师)作为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好与坏,医保医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医生还存在开大处方、超剂量配药或搭车开药,无适应症用药及检查,挂床治疗、过度治疗、滥用抗生素、降低服务质量等一系列违规现象,使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从而造成医保基金浪费,增加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5
关键词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50-02
0引言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过程比较复杂,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及自动化方面都有涉及。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非常广泛,人工收集的数据只占电力系统数据库的一部分,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并没有被有效利用,这是由于电力系统内部的稳定及安全方面的联系,在电力系统数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1]。
1电力系统中的缺陷
1.1电网结构薄弱
我国的电网结构相比国外还比较薄弱,部分地区的500kV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只能控制220kV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且电网内长期不能松缓,固定了电网的用电弊端[2]。供电容量不足,常常存在缺电或负荷现象,进而容易引起电压崩溃事件。另外,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配备电量不能与用电量平衡,导致在用电负荷的情况下电变压过载或电线路故障。
1.2供需平衡薄弱
我国多数城市当中的用电量相对较大,所以也加大了电力系统在大城市中的发展建设。但局部欠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少,电力系统建设不完善,发电原料还需从外省运输。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源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安全稳定的供电系统问题逐渐增多。2003年的湖南省,因水力发电厂中的水量偏少,电量无法满足人们需要,导致全省停电[3]。
1.3技术支持力量薄弱
电力系统的逐渐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自动装置的应用。但部分地区的电力系统50%以上都处在人工保护中,对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极易发生危险事件。
1.4外部威胁元素增多
由于用电量的增多,社会废弃杂物的增加影响了空气指数,非常容易导致电站跳闸。另外,部分非法人员偷盗电缆线路或在电缆附近施工建筑,都会引起线路跳闸。
1.5技术水平有限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存在问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无法应对紧急事件的现象。对检修制度未做到严格执行,没有预估风险和处理危急事故的能力。
2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方法
2.1完善法律机制
完成法律法规的建设,依法管理、依法发展、依法调度,政府部门对电力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群众之间形成一种纽带关系,达成对安全稳定运行的共识,增强各方面的电力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建设并完善电力系统的用电协议,提高风险预估与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杜绝非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健康的发展[4]。
2.2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
加强电力建设的力度首先需要资金的投入,打造出一套合理、科学的电价定价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用电企业拖欠电费问题。能够做到超前发电、保留预有电量、对各伏数的充分开发应用,加强城乡电力系统的建设,为全国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
2.3技术提高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理调整部门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换,加强设备的保护,优化自动装置并研究开发出先进、安全的自动化装置,更新、完善管理系统,开发功能更完整的管理应用软件,完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分析。
2.4加强管理
对电力系统内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操作、事故、安全措施和人员配合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电力系统内部运转流畅。加强电网调度的建设,做好用电负荷预测、安全稳定预测和管理分析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调度顺畅。对调度的范围进行科学的区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进而形成一种准确、安全、稳定的电量备用、调转、调频、调压等系统[5]。
2.5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参加电网工作的培训,并严格考核,获取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组织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电力业务能力及电力法律法规,并可以安排出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力度。
2.6加强用电管理、安全服务社会
电力系统的建设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电量能源,但一定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系统需要了解各地区的用电量情况、事故发生类型、频率等,安装电网是需要投入低频、低压的自动增减负荷装置,根据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装置电力检测设备,控制其他谐波进入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拉闸指令的灵活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渐出现了安全隐患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研制出的DPS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监控人员实时监控,能够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准确、透明化,提高整体运行效率。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需要对电力系统深入认识,规范日常的安全用电,进而减少电力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康小宁,袁越,等.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基本要求的再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9):60-64.
[2]史玉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电力应急工作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暨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电力安全技术,2006(9):3-5+54.
[3]汤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电网技术,2012(8):1-5.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6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运行;保护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16-01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我国电力输送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电网进行系统的管理,同时对供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变电站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变电站的供电设备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管理和维护,如果操作和管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和维护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供电安全事故,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对变电站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技术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变电站及其安全运行简介
1.1 变电站简介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对于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对书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处理。由此可见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主要是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维护和安全操作,如果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对操作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问题进行解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 变电站安全运行概述
变电站的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与安全运输。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指,变电站能够将电压调整到用户正常使用的范围之内,能够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更好的为电力用户服务。由此可见,如何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得价值与意义,是我国变电站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上述工作能够维护供电系统的正常与安全运行。
1.3 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护技术
变电站安全运行保护技术是指,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继电保护、通信网络、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保证变电站及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变电运行保护技术,主要是对电力系统电压质量、频率、有功无功输出,进行有效控制,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列故障进行有效隔离,从而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变电站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软件设计不合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和数字化管理技术,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控制和处理,但是在软件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软件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因此需要对软件设计增加投入,提升软件设计的质量。
2.2 硬件设施存在问题
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硬件设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运行的整体质量,同时会对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信管理及监控主机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在接收通信管理系统的数据后,才可以经由硬件设备来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就像是人机对话、数据监管及系统监视等等。在硬件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如果在处理的过程总硬件所占用的系统内存和过高就会导致硬件系统出现奔溃,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应当在运行的过程忠增加通信系统和反馈系统,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
2.3 变电站的电气相关信息较大
目前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对系统自身的运行造成很大的负担。目前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但是在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系统信息处理过剩的问题。变电站硬件设施的不同会对系统的整体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运行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通信违约的行为,影响到供电的整体质量和用户的正常使用,最终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与安全运行。
3.提升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技术和手段
3.1 加强对于数据信息的控制
供电企业在对变电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引入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用电企业的具体用电状况,如供电电量和用电电压等。开展管理工作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则当供电系统出现安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时候可以根据用电用户的信息和用户取得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保障用电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电力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手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供电的安全性,促进用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高要求,电力系统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形成优质的专家团队,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2 改善信息体系规划的模式
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应当对变电站信息体系固化模式进行改善,在改善的过程中应当对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出现的高频数据进行精细化地处理,最终实现变电站的安全和有效运行。信息系统在进行规划和完善的过程中应当主要从编程的设计工作、硬件的配置工作以及系统软件的更新工作等来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同时能够降低日常的运行成本。
3.3 加强对变电站的日常维护
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变电站进行日常的维护,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和运行问题进行及时的剞劂,防止其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同时对日常巡视维护发现的缺陷及时进行消缺处理,防止缺陷的升级和扩大,而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在日常巡视维护时应加大巡视维护力度、提升维护质量,确保日常巡视维护到位,工作人员则应转变自身观念,将系统维护的主要方面放在提升变电站整体精度的方面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变电站的运行质量,提升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于我国电网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电力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软件设计不合理、硬件设施存在问题、变电站组网形式存在欠缺、变电站的电气相关信息较大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针对于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现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分别是:强对于数据信息的控制、改善信息体系规划的模式、加强对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增强信息的统计与分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