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分析
旅游小镇是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市镇,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旅游小镇规划是指紧密结合小镇旅游资源和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的法定市镇规划。
1 构建理论模型框架
构建规划理论模型目的是为了将居民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在旅游小镇规划操作过程中具体化,提高规划过程的正确性及决策的质量,实现旅游规划品质的实质性提高。参与型旅游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其理论模型的建立需要参酌城市规划过程理论,在分析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准确制定旅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及旅游经营管理方案,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建立起从规划大纲设定到规划方案执行到规划回顾的层级回馈机制的框架。
1.1 以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
在建立旅游小镇规划理论之前,必须理解旅游小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本文研究的旅游小镇规划与一般城市规划的区别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从地域上看,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及其周围展开规划,旅游小镇规划主要是围绕镇这一地域概念内的旅游资源展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就规划对象而言,城市规划的对象是整个城市,体现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旅游小镇规划不仅为小镇居民服务,同时也关注外来的旅游人口、相关配套设施以及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协调;就规划目的而言,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以及具体安排,而旅游小镇规划需要合理地配置旅游资源,以使旅游生产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健康地发展;就规划内容而言,城市规划主要针对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规模、建设标准、用地布局、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各专项规划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旅游小镇规划主要是明确旅游功能分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区招商、旅游行销和经营管理策略等。
1.2 以市场为主导
旅游小镇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小镇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竞争激烈化,必然要求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研究,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米尔和莫里森(Mill&Morrison)指出,旅游规划主要是协调旅游吸引物、旅游者、交通和营销(包括市场营销和服务营销)这4个部分。寻找和吸引客源是营造市场的关键,而营造客源市场、塑造品牌是营造和开拓市场的关键。旅游小镇规划的目标在于营销地方,将旅游地视为企业,而外来旅游者、投资者、本地居民和输出市场都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供需双方的动态均衡。为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前提是要对小镇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准确把握,可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小镇的资源禀赋、所处的环境特点,包括外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行动,考察在市场中的地位,注重小镇的特色,即吸引力要素的挖掘,分析优势、独特的竞争力以及存在的威胁,然后细分市场,选定目标群体,进行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行销以及旅游投资策略的制定。
1.3 以居民的完全参与为核心
旅游小镇规划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重视当地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居民参与。因为居民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旅游小镇规划的品质:第一,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当本地居民认同旅游业的发展,并准备好参与其中的时候,这一地区就会集聚起很大的发展动力,居民能够协助发现潜在的问题,了解并支持规划的执行;第二,有利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体验,促进小镇当地文化的维护和发展,居民参加有目的的教育和培训,使得自身素质提高,并能充分挖掘旅游小镇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观赏品位,在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体验的同时使得旅游资源及文化所依赖的环境得到维护;第三,有效维护当地居民的主体权,以前的传统规划仅仅重视政府、投资商、专家学者的意见,很少考虑居民的切身利益,公众参与可以维护居民利益’,并有可能获得本地投资,这样开发项目的生命力就会更长久。如果旅游开发能够与当地的氛围和居民的需求保持一致,尊重他们的居住地和生活质量,则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4 建立层级回馈机制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具有3个基本的规划阶段:规划大纲的设定、规划执行及规划回顾。这3个阶段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层级回馈的内部机制,大纲设定指导规划执行,在规划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已执行的部分进行回顾,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规划大纲,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具体可在目的一分析一远见一综合预测一评估5个层级实现。
目的:提升吸引力,确定改善经济状况的有关战略,改善营销策略,建立合理规划方案,提高小镇旅游品质,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分析:了解小镇现状、现有资源要素和正在采取的营销策略,对现存的有关规划与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影响地区开发的潜在市场供求,并分析对小镇未来发展规划所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远见:提出有关建议,对小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对应予保留的资源禀赋和营销因素予以延续,并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可持续性小镇旅游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因素。
综合预测: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做出评估,吸纳各方建议并结合共同利益,对小镇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对各选定的旅游区的设施与服务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检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评估:一个好的规划将包括规划成果的评估。这评估需要检验参与发生的背景,每个参与过程的品质,每一次参与的结果和结合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不断评估方案和产品的执行,并准备出更优方案,达到目标。参与评估项目是使之生存的关键环节,在世界旅游快速增长的压力下,通过公民参与推进可持续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了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2 建设体系
2.1 加强旅游区域的规划建设
外迁核心旅游区的居民,完善原有乡镇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培育、发展、壮大莫合尔旅游小镇,规划建设住宿、餐饮、娱乐、医疗卫生、旅游服务等产业,既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致富问题,又避免了核心旅游区城镇化、人工化和不恰当的商业化。
2.2 完善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态农业是兼具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农业。既从事产业经营又保护生态环境,既创造经济效益又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在莫合尔镇广大农业种植区中推广。
2.3 推进生态工业建设
不同生态工业链上的消费者企业之间利用主、副产品和原料之间的横向耦合、协同共生关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生态网络。生态工业园区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大部分构成。三者利用上下环节企业主副产品和原料的衔接关系构成一条条生态工业链,某条生态工业链上某个企业所生产的废弃物经过必要的处理回用于原来的生产过程构成生态工业链的纵向闭合。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生态工业的建设项目,落户于莫合尔乡,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结束语
旅游小镇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壮大会有力地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可持续产业化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工业、农业,开发绿色旅游产品,走一条以旅兴镇的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2
1规划实施理念下的设计思路
1.1项目背景
老子山地段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融水县”)的西南入口,融水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苗族县,其悠久的苗族文化、浓郁而纯朴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族建筑格调让人印象深刻。由于历史原因,融水县的城市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民族格调点缀在大众格调中,主题不够鲜明;城市规划建设与工矿企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矛盾凸显[5];融入桂北黄金旅游线的契机并没有使融水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有所提高;成就县城“生态氧吧”美誉的杉木被大量砍伐,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建设一个民族化和个性化的现代县城是融水人民的共同期待。本次城市设计正是为了突出民族文化格调,抓住苗族建筑文化特征,建设特色新城,从而提升融水城市形象与品位,强化城市特色,真正创造出具有苗文化品味的“宜游城市”[6]。
1.2编制思路
在以山林水系为生态本底,以苗寨、梯田、吊脚楼和银饰为核心要素的苗族集聚区,如何营造富有特色的苗族生活空间、确保规划设计的实施性与可操作性,是本次城市设计编制思路的逻辑起点。面对衔接融水北部老城与南部新城的项目基地,首先考虑的是城市门户形象的塑造,从宏观的角度寻求基地空间整合策略和产业发展策略;面对基地周边的丹江河、古鼎河、老子山及老君洞等优秀自然文化资源,考虑的是如何制定老子山整体的项目发展战略,以匹配基地发展的独特性,以优势性项目带动老子山旅游业朝高标准、国际化发展,让古老灿烂的苗文化开出新的花朵。
1.3技术框架
基于上述认知,本次城市设计确立了如下技术路线(图1):在梳山理水、认知基地和听取诉求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总体功能定位和项目策划,在常规思路基础上特别增加了效益评估板块,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估,比选出最佳方案,以保证规划理念的可实施性和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效益评估来推敲思路,以达到合理的项目定位要求。
1.4项目规划构思
从传统规划技术出发,以要素整合、开发引导模式和形态构思逻辑为切入点,构筑符合空间发展逻辑的规划方案。(1)要素整合。具体包括三个要素的整合:①主干路网。主要对道路与内部主干路进行构建,完善片区的路网格局(图2)。②绿化水系。通过对原有水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蓝脉绿网”的绿化生态格局。③功能板块。通过对现状用地的整理,划分地块功能,并统筹安排核心功能分工(图3)。(2)开发引导模式。在评估基地空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对未来功能进行策划,确定场地的开发模式。具体包括:①环境引导,即绿化水系引导开发模式。优先建设绿化水系景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并有序地构筑一些绿化节点,通过精心策划,引导实现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逐渐开展片区的建设(图4)。②配套引导,即设施引导开发模式。通过公共投入或吸引社会资本,在规划的核心地段超前建设一批关键的公共设施,形成公共服务中心,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带动片区的顺利发展(图5)。(3)形态构思逻辑。根据城市设计框架和空间模式,明确不同阶段的基本构思,完成从基地原始风貌到规划方案的逐步转变(图6)。
2城市设计的规划实施策略与路径
我国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对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所做出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然而,不同的人群对城市设计却有不同的理解。行政管理者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形象的设计,是一种对地区的宣传策划;规划管理者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管理依据;开发商则从城市设计对地块产生的影响来判断投资效益;规划设计者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及环境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并转译成为控制准则,以引导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有序化生成。因此,城市设计的规划实施要解决好社会、经济及政治活动在城市地域上的三维投影和反映问题。本次城市设计也是在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影响和政策推动的前提下,围绕总体定位、整体构思和空间布局,根据项目的全局性和独特性,从文化传承、项目策划和效益评估三方面着手,找到保障规划方案实施的抓手;以文化为底色,以项目为杠杆,以效益分析为秤砣,实现老子山片区与城市主城区的综合协调发展。
2.1文化传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使城市极具特色,富有生命力。文化传承强调过程,是在原有认识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城市设计策略建立文化内涵与空间设计之间的联系[7],让文化遗产演绎出城市迷人的底色,使城市变得更美丽。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为避免融水县惨遭个性丧失、特色缺乏的恶运,使其凸显自身的文化特点,应尽可能利用融水县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景观要素,作为传承融水县文化特色的具体载体,通过它们使融水县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强调特色,形神结合。
2.1.1融水苗文化提萃广西融水苗族是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民族。绵绵千年,苗族民俗风情与文化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原始古朴的节日、独特的木楼建筑、手工精巧的服饰、别有风味的民族餐饮、奇异的恋爱婚俗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1)民俗节庆。融水县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全县有各种大小的民族节日近百个,其中,较大的民族节日也有十多个,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规模大、影响大的苗族节日有过苗年、安太芦笙节(农历正月十三)、香粉古龙坡会(农历正月十六)、安陲芒歌节(农历正月十七)和拉鼓节等。在苗族的节日集会中,一般有诸如跳芦笙踩堂舞、斗马、赛马、对歌、斗鸟、苗锦展览、粉枪射击、芦笙比赛、跳卡乐舞等许多活动。这些节日集会集中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文化艺术。(2)服饰。融水苗族服饰样式繁多,主要有蓝靛、蜡染、苗绣、婚前绣等手工艺特色。服饰均以色彩绚丽、工艺精湛而著称。(3)建筑。苗族人受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喜欢居住在四方形结构的木楼里。木楼的柱子、墙壁和地板全是用杉木条和杉木板制作;屋檐、柱端和前门上方大部分雕龙画凰,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一幢木楼一般有三至五间房,房间数多为单数,两头带偏舍。楼分三层:底层喂养牲畜,中层住人,顶层存放粮食、杂物等,被外人分别戏称为“畜牧局”“人事局”“粮食局”。这些木楼基本是由乡民自建而成的。村寨形态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村寨景观所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风格是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在这些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因素影响下,才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村寨景观。这些依山而建、历经百年形成的村寨,不仅在选址、择基、土地利用,以及对地形的适应和改造上有其独特的手法,在从建筑单体造型到群体适应环境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4)饮食。在饮食方面,苗族人喜吃酸肴、香糯饭,好饮“重阳酒”,爱喝打油茶。苗家的酸菜、酸肉、酸鱼及酸鸭等传统菜肴久享盛名,此外还有香猪、香鸭、竹筒饭和火烧笋等风味名菜。
2.1.2场所的文化精神通过苗文化的文化活动和行为规律推演出特定的场地和空间需求。这些从地域特色、人文背景提炼出来的苗族的场所精神,易被人感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场所精神的营建要注意融合传统的优秀文脉,使场所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博弈论认为“融汇多元文化和深挖传统,是传承城市精神的互补途径,也是城市规划者要平衡的两个方面”[8]。各特色场所内的建筑项目,不仅在建筑的“形”上要着力强调项目的个性、品质和创新,还要充分融入“神”—当地的文化与民族文化,只有与项目所在区域、历史、地理文脉密切融合与沟通,才能使建筑项目得到全新的定位,使当地的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
2.1.3空间规划空间是社会、经济和人文发展的载体,空间规划在落实物质空间时要融合苗族同胞的活动规律与场地诉求,实现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有机结合。城市设计在研究城市实体空间时应考虑城市的主体—人的活动与诉求,以此形成获得人们认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设计方案。(1)规划结构。本次城市设计在关注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一核、一轴、两环、四区”的规划结构。“一核”,即游客综合服务核;“一轴”,即向东承接城区、向西深入苗寨的东西向旅游发展轴;“二环”,即三大旅游区紧密围绕综合服务中心呈环状联系的旅游环和以居住区为中心、辐射三大旅游区的后花园环;“四区”,即老子山生态休闲区、苗族风情体验区、老君洞文化休闲区和特色居住区。(2)空间布局。本次城市设计以苗都大道与城东路的城市门户节点、苗都大道与北部老城的衔接过渡节点为重要控制节点,“以点带面”组织空间布局。结合老子山文化资源,布设老子山休闲观光园,通过绿地公园来缓冲城市开发对基地的冲击;围绕门户节点布置民族商业街、艺术酒吧街和五星级酒店等核心项目,提供旅游综合服务;依托老君洞形成文化休闲区;沿着城东路这一旅游发展轴布置苗文化体验区和特色居住区。依托基地资源,均衡布局,遵循低冲击的设计思路,使基地自然文化资源得到有序利用(图7)。
2.2项目定位与项目策划
2.2.1项目定位在城市设计中融入项目综合策划思想,全面分析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矛盾和发展潜力[9],在精确分析对象诉求、科学研判柳北地区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城市风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项目基地总体定位为以苗族风情为特色,集旅游服务、文化博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央活力区,将融水老子山地段打造为融水第一形象门户、4A级旅游景区、融水旅游集散中心及融水苗族风情集中展示区。
2.2.2项目策划项目策划主要以抓大项目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层次高、影响力强的大项目,形成地块发展的带动点与支撑点。(1)项目类型选取。项目类型的选取主要采用问题导向法与叠加法。围绕“市场需要什么”“这里有什么资源”“区位条件与现实需求要求做什么”三个导向,根据现状的区位分析、资源分析、案例借鉴与旅游市场趋势判断等,从旅游项目市场趋势、老子山周边片区资源禀赋、项目外部区位条件与现实需求三个方面归纳出适合的项目类型,并在最后进行叠加,选取重复度最高的项目(图8~图10)。这些重复度高的项目既体现了当今旅游市场的需求、游客的喜好,又充分利用了片区资源,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同时紧密结合片区发展的宏观环境,与片区乃至融水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契合。(2)项目策划。对推导出的标杆项目、文化博览项目、文化游乐项目、居住项目、旅游服务项目五大类建设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与扩展,进行子项目策划(图11)。
2.3效益评估
效益评估是常规规划技术外为规划实施提供的智力支持。进行效益评估主要有利于多方案比选,以期准确地衡量规划的实效性,并为投资、建设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效益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2.3.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分析针对不同的开发对象采取分级开发的模式。(1)一级开发。一级开发的主体为政府。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政府投入总额,扣除安置房收益,然后结合片区可出让用地、划拨用地的规模,推算出划拨、出让地价各达到多少时,收益才能与投入成本相抵,以保证政府收支平衡。政府投入成本包括征地及拆迁安置补偿成本,道路、市政工程、绿地广场建设费,公共设施建设及相应的不可预见费、财务成本等各项费用。本次城市设计采用安置房的模式。拆迁安置费用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用、房屋拆迁补偿费用、过渡补助等。片区内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主要公共设施包括博物馆园区及小学。此外,要预留3%的不可预见费及5%的财务成本。(2)二级开发。二级开发的主体为开发商。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为通过选取开发商资金链维系的临界点的内部收益率来推算项目可行的开发周期。首先,根据规划,计算片区内将建成风情商业街区、五星级酒店、娱乐度假区、运动休闲区、苗族风情园、培训基地、高商住区等开发性项目的建设总投入(不含土地成本)。其次,根据融水县目前住宅与商铺售价和一般规律,结合片区建成后的高定位,设定年增长率。内部收益率是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随着地价与商铺、住宅售价的波动,项目年现金流量随之发生变化。按一般市场行情而言,内部收益率为30%是开发商资金链维系的临界点。最后,按照分期建设计划,预测融水县售价。经测算,得出项目可行的内部收益率大于30%时的假定开发周期和出让地价。
2.3.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规划项目实施的准则。规划项目只有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从而保障规划项目的全面实现。本次城市设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升融水县的城市形象与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②弘扬苗文化的最佳示范区,塑造融水县的城市特色。③打造旅游拳头产品,带动区域的休闲旅游产业。④增加土地出让及税费收益,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⑤通过休闲引擎拉动融水的城市繁荣,实现城市转型。
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区域分析;区域规划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Forrester于1956年创立的。现在系统动力学已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系统动力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任务在于揭示这些系统的信息反馈特征,以显示组织结构、放大作用和延迟效应等影响系统行为模式的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优于回归预测模型、线性规划等模型的特点,它即可以进行时间上的动态分析,又可以进行部门之间的协调。它能对系统内部、系统内外的因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明确的认识和体现,通过对系统设定各种控制因素,以观测当输入的控制变量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从而能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试验。
1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的研究
区域分析涉及到区域的发展条件分析、经济分析、发展分析、经济增长分析等,而区域规划涉及到区域旅游规划、环境规划、城镇规划等。区域分析与规划中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和长期性等,而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的很好应用,因此许多研究者在解决区域分析与规划问题时将其借鉴过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 系统动力学在旅游业发展分析与旅游规划中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并日益壮大,并且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中对旅游的考虑逐渐多了起来,尤其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对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和旅游规划制定考虑的因素具有综合性、交融性的特点。许多研究将系统动力学引入并将其应用到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研究、旅游经济研究、城市旅游研究和旅行社研究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徐红罡,保继刚以桂林旅游规划为例,探讨SD理论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得出SD方法用以解决旅游规划中出现的复杂的系统是可行的[1];徐红罡等论述了SD方法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构建了一般城市旅游地旅游发展的系统动态模型,以解释旅游地发展的系统内部结构和各要素的作用[2];程静静等运用SD构建了西递、宏村旅游地发展的系统动态模型,目的是为西递、宏村古村落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控对策和建议[3]。刘静艳从SD著名的“内生”理论角度分析,认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机制,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共生系统[4]。SD方法的应用为城市旅游的研究增加了新的血液,典型的有徐红罡运用复杂系统的理论和SD的工具,分析城市旅游的增长模式,构建城市旅游增长的基本模型,为城市旅游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5]。
随着旅游系统中的各主体间的关系及相关的复杂系统逐步被学者们重视,旅游分析和规划与SD方法必会多方面的结合,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也会更加深入。
1.2 系统动力学在环境方面与环境规划方面的研究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演越烈,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着眼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从“环境-经济”系统的高度着手,运用系统的方法,从整体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施国洪等[6]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该市的环境经济系统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动态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该市未来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正确的土地生态设计,可合理利用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文雅等[7]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了渭北高原沟壑区长武县土地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系统仿真模型,并依据仿真结果,提出了长武县20世纪末到2020年土地生态设计方案及相应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与过去研究基本都以大区域大体系为应用研究对象且主要集中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生态相关研究方面相比,系统动力学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和小区域(特别是县级城市)层次方面的应用则不多。
1.3 系统动力学在城镇规划方面的研究
城镇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现代城镇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要求城镇规划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以适应城镇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利用系统动力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方法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定量化和动态化的研究和模拟,并对城镇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优化,是一个探索城镇规划新方法的有益尝试。
赵小敏等[8]通过对土地系统内部结构的系统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在杭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进行了土地利用动态规划。通过调整模型中的人口、经济发展指标等调控参数,得出了在未来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5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展望到2050年。
冷红等[9]针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中存在的分析方法单一,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以及规划缺乏动态性等一些问题,提出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城市总体规划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定量化和动态化的研究和模拟,探索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较佳途径,并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优化提供比较具体和科学的依据。
2 结语
以上对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的可能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总结。
经过众多研究者验证,系统动力学已成为区域分析与发展规划的指导工具。面对区域内复杂的系统关系,系统动力学以其独特的理念,弥补了传统研究中对极其复杂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处理,以及反馈动态复杂分析的解决方法,通过对这些复杂系统进行了结构建模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区域发展现状以及指导区域的未来规划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系统动力学及其发展模型背后蕴含着深厚而严谨的数学理论基石。从某种意义而言,系统动力学的应用已成为区域分析与规划管理者和相关参与方制定规划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徐红里,保继刚.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 2003, 23(5): 704-709.
[2]徐红罡,郑海燕,保继刚.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模型[J].人文地理, 2005, 23(5): 66-69.
[3]程静静,王心源.古村落旅游地游客市场发展动力学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 24(1): 67-69.
[4]刘静艳.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J].旅游学刊, 2006, 21 (5): 17-21.
[5]徐红罡,田美蓉.城市旅游的增长机制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6, 45 (3): 95-99.
[6]施国洪,朱敏.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12): 104-110.
[7]文雅,宋桂琴,李锐,等,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在土地生态设计中的应用――以渭北高原沟壑区长武县为例[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6, 2(3): 48-55.
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4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
《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材料》、《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和花卉》、《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学》、《室内环境设计》、《AutoCAD》。
园林树木花卉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工程计价、园林工程施工等。
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小型绿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工程设计等实训。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设计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设计院、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广告;
4 环保;
5 农/林/牧/渔;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其他行业;
8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师、方案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景观设计师;
2 景观方案设计师;
3 景观施工图设计师;
4 方案设计师;
5 施工图设计师;
6 植物设计师;
7 园林景观设计师助理;
8 景观设计师。
拓展阅读: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上是有目共睹的,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逐渐出现在世界城市排名榜上,国内的城市建设也在稳定而高速的发展中,社会对各类型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
其中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景观设计师相关设计建筑类职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5
【关键词】旅游地产;欠发达地区;粤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7-0091-04
大布镇地处山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地广人稀,但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山清水秀,更有著名的广东大峡谷风景区,是避暑、休闲、养牛和疗养的好地方。大布镇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旅游地产。休闲旅游地产,简单地说就是为休闲旅游活动服务的地产,是在一般住宅要素的基础上,依托地产项目周边良好的自然、旅游、文化等资源环境进行嫁接,在建筑规划、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中导入休闲元素,使居住者和旅游者能够充分放松身心,享受到休闲生活的地产(文彤,2006)。结合大布镇具体情况、大布镇镇区改造的现实需要以及休闲旅游地产的具体要求,本文对大布镇发展休闲旅游地产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一、市场分析
大布镇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68公里,距韶关市区约98公里,距英德市区约7l公里。韶关高铁距广东大峡谷为90多公里,从韶关市区至乳源县约30分钟车程,乳源县城至大峡谷景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路况为省道$258线硬底化水泥公路。广州至大布镇约为230多公里,从珠三角地区到大峡谷,需通过京珠高速公路乳源出口经国道323转省道258即可到达;或者经佛冈出口从英德方向行车,此路线相对较短,从英德高铁至大布镇约为60公里。
随着经济的稳健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5+2生活工作方式的推广,人们的旅游观念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刘群红,2011)。休闲度假游已经成为国内主导旅游产品之一,而且大量的休闲旅游地产项目也随之应运而生。广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并拥有全国最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圈,城市居民生活富裕,休闲旅游欲望强烈,且广东大峡谷距离珠三角地区距离较近,旅游地产市场前景广阔。乳源县借助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休闲度假游可稳步推进,实现蓬勃发展。大布镇应依托政策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广东大峡谷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大力宣传策划,并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地产的市场需求(周霄、黄猛。2007)。
首先,大布镇离韶关市仅为98公里,接近2小时的车程,通常旅游地产距市区距离宜为1~2小时之间,小于1小时太近,大于2小时太远,因此大布镇处于发展旅游地产的黄金区域(宋丁,2006)。由于距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距离不超过300公里,大布镇交通改善后,将会吸引更多的中产以及富裕的家庭来大布镇休闲、置业和投资等。其次,大布镇森林覆盖率高,离广东大峡谷仅为3公里左右,规划开发的地区处于大峡谷镇区之间,距大峡谷距离更近,景色优美,是投资置业、娱乐休闲的好地方。第三,由于处于初期开发阶段,酒店式公寓仅为2000元每平米,别墅式公寓定价均价仅为3500元每平米,而韶关房价均价已经超过4500元每平米,因此性价比极高。第四,随着大峡谷的进一步开发,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名气逐渐的增大,可以预见,酒店式公寓和别墅式公寓增值潜力和空间巨大,必然会吸引中等收入的白领阶层以及高收入的富裕家庭到大布镇投资置业(姜明,汪芳,2009)。
二、发展目标
大布镇地处韶关市远郊地块,做房地产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通过经营旅游景区广东大峡谷的形式来营造一种环境和人气,提升地产的价值,然后再通过经营地产来获得收益。一种模式是前段时间热论的城市运行模式,就是将一快整片较大的土地交给开发商整体开发,开发商通过旅游带动人气,将生地炒成熟地,然后通过成片开发房地产来获得收益。随着土地升值和地块出让,大布镇财政收入将极大提高,拥有充分财力去改造美化镇区,这必然推动城镇改造的顺利实施。
结合广东大峡谷旅游开发,大布镇旅游地产主要进行酒店式公寓和别墅式公寓开发规划。由于地产开发周期较长,主要采用滚动式开发。以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为例,分六期进行,第一期规划期限为2011~2014年,以后每二三年完成一期。第一期规划酒店式公寓500套左右,别墅式公寓100套左右,主打大布镇旅游新区。随着大布镇旅游地产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每期酒店式公寓和别墅式公寓按20%的增长率进行规划开发。
三、建设项目与投资
(一)项目建设
大布镇旅游地产主要是中产型开发酒店式公寓,并针对富裕阶层开发一定量的别墅式公寓,并完成公寓周边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如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电力设施以及交通通讯等。
(二)项目投资
主要引进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在政策和其他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主要以多层民用建筑为主,酒店式公寓每套面积设计在40~60平方米之间,平均面积按50平方米计算;别墅式公寓100平米左右。根据韶关市造价信息,第一期每平米建设成本约为1200元左右,考虑物价上涨等综合因素,暂估每期造价增加10%左右。在不考虑地价时,项目投资如表一3所示。
四、效益预测
目前,韶关市房价均价约为4500元左右,一期作为试点,主要起到广告效应和吸引人气的作用。第一期项目酒店式公寓暂定均价2000元每平方米,别墅式公寓暂定均价3500元每平方米。以第一期为例,根据每套酒店式公寓面积为40~60平方米,因此,每套房子均价约为10万元左右,预期销售收入5000万元;别墅式公寓每套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左右,每套均价约为35万元,预期销售收入为3500万元。预期总销售收入为8500万元,在不考虑地价时,预期总收益约为4300万元左右。考虑物价以及其他综合因素,每期酒店式公寓以及别墅式公寓每平米均价均按15%价格增长,预期销售收入以及预期收益如表一4所示。
五、开发方案
大布镇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具体来说有两种方案:方案A:在镇区至大峡谷的周边发展旅游地产;方案B:在原有镇区发展旅游地产,并实现旧镇区改造。
方案A:在镇区至大峡谷的周边发展旅游地产。
城市旅游规划方案范文6
一、考察时间及路线
2017年4月24日,我们从西安出发,途经三门峡到达河南宜阳花果山,进行了短暂的考察后,驱车直达郑州,次日(25日)与新郑市旅游局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并参观了新郑黄帝故里;26日考察了连云港花果山、苏马湾生态园、连岛海滨度假区,返回后与连云港市旅游局领导进行了座谈。27日考察了扬州市双东历史街区、扬州八怪博物馆、瘦西湖。28日考察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同里,参观了退思园,返回时参观了拙政园。29日中午抵达卧龙岗,参观诸葛亮祠,下午参观内乡县衙。30日早上看了西峡县寺山森林公园,下午在丹凤县龙驹寨参观了丹凤县博物馆。全部考察共七天时间十四个考察点。
二、考察收获
考察中我们发现,打旅游牌成为各地普遍的做法。那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助推器。在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中,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新郑市旅游业工作的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黄帝文化为旗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大气魄,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地对新郑丰富多彩、优势独特的黄帝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建设,确立黄帝文化在河南“根文化”的地位,着力打造黄帝文化品牌,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新郑打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增强黄帝文化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到2010年,全市实现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亿元,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连云港市旅游业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80万人次,实现旅游年总收入36亿元,全市共有4个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涉外饭店47家,旅行社41个。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为从国际区域的眼光重新审视连云港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东部滨海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提出合理的开发策略,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激活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滨海地区,市委、市政府举行了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活动。2005年7月30日,该市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竞赛活动正式通过中国日报、新华日报、全球建筑网、国家建设部、中国连云港网站等媒体向国际。同时,通过深圳规划院国际规划咨询资料库,邀请国际知名规划大师担纲,国内权威的规划研究单位和著名大学规划研究院所、有港口海滨城市研究经验的设计单位报名参加竞赛。8月16日,来自国内外的8家知名城市规划设计机构汇聚连云港,就参加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签订设计合同。10月30至31日,举行了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城市规划、产业经济、港口物流与交通等方面的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专家们在详细听取了参赛的8家设计单位的介绍后,经充分讨论论证,投票评出参赛规划的前两名,即8号、3号方案。11月1日,为期10天的连云港市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成果展示活动正式开始,广泛听取港城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11月14日,经过市民代表、县区领导、市有关行政部门负责人投票综合排名,报市委、市政府批准,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竞赛最终评审结果揭晓:香港都市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的8号方案被评为第一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3号方案被评为第二名。规划成果是以8号、3号方案为基础整合其它6个规划方案优点的最终战略规划方案,体现了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定位。
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87家,星级宾馆67家,去年接待中外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1.84亿元。其中外汇收入2.01亿美元。关于旅游业发展,苏州的战略目标很明确,苏州旅游依托经济、资源、文化和区位优势,精心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品牌,即建立“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使之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塑造苏州旅游整体形象,培育旅游精品,打响品牌,提高苏州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苏州欲投百亿“提档”旅游业,目前有数十项旅游项目正在建设或规划中,据了解,这些项目中比较大的包括投资11亿元的虎丘西部景区扩建工程;投资3.4亿元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工程;投资10多亿元的虞山城墙、曾赵园修复工程以及总投资7亿元的太仓郑和旅游度假区工程等。此外,苏州古城区还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4个景区:“阊门十里、盘门水城”、“吴门商旅、都市驿站”、“城市山林、枕河人家”以及“宝带长桥、运河风光”。拙政园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上塘河景观整治、虎丘正山门地区综合改造工程也在加快实施。在苏州工业园区,年内将建成投资6.8亿元的27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和投资1.2亿元的李公堤商业水街;苏州高新区的白马涧生态园将于7月迎客。随着这些项目的投建,苏州旅游业有望实现从观光型向度假型的提档。“这些项目合计投资达百亿元,建成后,苏州将进入中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并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1、实现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以上,成为苏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第一。2、保持适度的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年均增长率10%;实现较快的旅游收入增长,年均增长率18%,国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率10%,外汇增长率18%,实现旅游产业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3、实现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补充的转变,建设多元复合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4、全面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城市旅游新形象,强化水城特色,浓郁江南风情,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优美环境,将苏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连云港以大旅游的观念来经营城市,在规划上,旅游规划要大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覆盖所有规划,把城市当景区来进行规划和建设。所有的规划都要服从于旅游这个大规划。对于旅游建设建设项目,要么搞好,要么不要搞。对旅游规划最好的落实办法就是:“谁操刀,谁来做”,即由规划设计者指导建设,避免规划与建设的两张皮现象。
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新郑市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旅游招商引资步伐。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有偿出让国有旅游资源的开发权和经营权,鼓励非企业性质的国有旅游区(点)按照所有权和经营相分离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变更经营主体,激活旅游市场。从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该市旅游开发中来;通过民营化,改造现有的国有旅游景区,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工作的快速发展。
连云港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全民参与。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他们认为:要正确对待旅游企业,只有旅游企业挣大钱,当地的旅游业才能大发展。
苏州市全市60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
(五)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
据我们了解,好多城市都设有旅游促销资金。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苏州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
(六)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据报道,上海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上海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
三、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现在的旅游景点很多,提高知名度是扩大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之举。要有游客就要有知名度、美誉度。知名度不够,美誉度不高,就可能与游客失之交臂。游客光知道不行,还要能使游客产生来此一游的强烈愿望。就**大佛寺而言,曾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民谚“**有个大佛寺,把天磨得咯吱吱”曾使大佛寺蜚声遐迩,但近年来,**大佛寺的知名度大不如前,旅游人数增长缓慢。水帘洞同样有着地利之便,西游故事足以增大其知名度,但仍未发展起来。把宣传做足,把广告做大,是目前应当抓好的重要工作。至少要使从**过境的能到此一游。**的王侯将相也很多,但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公刘虽不及黄帝,其陵墓景区的开发即是比不上黄陵,但也不应差得太远。正所谓“抱着金碗受穷”。应当恢复“公刘祠”,专人搜集公刘的有关资料,绘制“公刘农耕图”等。文化氛围不浓是我市西部县旅游业没有特色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把各县的文化精英组织起来,拟写能代表本县文化特色的对联、标语、口号,让过境的人有一个新鲜的感觉,有游览的强烈愿望;虽然我们目前还在着资金不足、环境不好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还是应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能做大就做大,做不大就做小,不要大的做不来,小的不愿做,以致坐失良机,年年面貌不变样。
从此次考察的情况看和向当地群众了解,每年的五一、国庆两个黄金周期间,旅游的人数很多,真可谓人如涌潮,车如游龙,各处旅店暴满。各景点门票很高,4A级景区门票基本都在100左右。旅游业潜力极大,我们应当真正地重视起来,以文物为依托,以民俗文化为陪衬,文化、文物相映红,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地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一,为旅游造势,加大宣传力度和密度,这是目前旅游开拓工作的第一要务。旅游造势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县在旅游业上下了很多功夫,想了很多办法。在宣传上,我们应该借鉴新郑的作法,把宣传促销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工作来抓,以提高景区知名度,巩固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在宣传上,新郑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走出去。按照省、郑州市旅游局部署,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国内、国际等旅游交易会和“河南风”赴全国各地等旅游促销活动。二是请进来。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到新郑采访,宣传新郑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近年来,刊发各类宣传旅游文章1000多篇。三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主动与省会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的120多家旅行商攀缘结亲,合理设计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了以黄帝故里、始祖山等景区为主的寻根游、以郑王陵博物馆、郑韩故城、欧阳修陵园等景区为主的探古游,以郑风苑、黄帝古枣园、奥星红枣科技示范园等景区为主的枣荷生态游,并在省内外主要媒体开展强有力宣传攻势,以吸引周边城市游客。2006年,新郑实现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同比增长5倍,旅游景区直接经营收入500万元,同比增长3.5倍;旅游总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3倍。2007年,全市各景点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沿312国道高密度树立广告栏。在宾馆、招待所等重要旅游接待单位及县城繁华路段树立旅游图等标志性建筑物,结合本地特色,适当地搞一些庙会、节庆等活动为旅游造势、组织旅游推销,很有必要。旅游单位主动出击,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反复宣传,增加传媒闪回率。在省内各旅游景点及西安、咸阳市等地尤其是主要干道、机场、车站设立符合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导游地图,设置旅游电脑查询系统、旅游服务设施,建立广告牌,刷写广告标语,配合电视台,制作旅游专题片,在中央、省、市及县电视台播放。在县区各旅馆、饭店设置旅游示意图和游览景点介绍专栏,编印旅游资源小折页向社会散发,竭力扩大宣传覆盖面,介绍旅游业的建设情况,使游客充分地了解**、认识**,产生来彬一游的强烈愿望。因此,要强化宣传、推介、促销意识,用一系列好的创意确立**的旅游形象,同时把**介绍给外面的世界。
启示二,扩充景点文化内涵,使景点声名能传之久远,这是今后必作的工作。在考察途中,我们发现各个景点都有几十本由当作者撰写的介绍本地旅游景点的书籍图册。相比之下,我们**几乎没有一本。景点要传之久远不能不依赖于文化的张力。古时一首《枫桥夜泊》,使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声名流传千古。黄鹤楼、滕王阁无不如此。你若读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会记得黄鹤楼、记得扬州,也许你会心向往之。一部《少林寺》电影带动了少林寺旅游景区的全面开发;一曲《太阳岛》吸引了海内外游客,一部《白鹿原》使几亿资金投入了白鹿原旅游度假区……,所有这些都启示我们,文化具有博大的影响力,利用多种形式的文化手段进行旅游促销行之有效。我县应当组织一批文化精英,加强境内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和高层次的研究。鼓励他们著书立说,在报刊、杂志、电台、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从而把旅游业这块蛋糕做大。有了文化巨著,景点的知名度一定能上去。有的县区缺乏旅游专业人才,据新郑市旅游局介绍,新郑的旅游业之所以能发展,就是因为有那么一批人,以非常执着的精神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应从地域经济战略高度对境内人文、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论证,从中选择名优产品实施名牌旅游产业开发战略。课题可由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方面拟定,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分期分批旅游观光,制定规划,发掘、发现、提炼文学作品、影视剧本、历史传说等创作的题材和主题,编写、出版、拍摄一批反映市县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的文章、专著、小说、剧本、影视作品,借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理论专著的穿透力,网页、CD传媒的远程宣传张力,把富有周秦文化特色的关中西部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及其旅游精品的整体形象,奉献给国内外广大游客。
启示三,开发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种类,建设旅游品市场,必须真正重视。各地都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是旅游景点增收的又一途径,搞得好能惠及一方百姓,甚至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但开发不足是其主要问题。如**大佛寺,梨枣木是其特色,但品类单一。除现有的梨枣木制品、**梨、苹果、核桃外,更应增加文物复仿制品及手工产品,如剪纸、裹肚、鞋垫、纳纱刺绣等工艺品的展销。其它景点的旅游产品也有雷同现象,大多是些保佑平安的吉祥物,失掉了景点特色,减少了文化内涵。旅游产品要有品牌意识,要有称誉一方、响当当的产品。对此,一是要加大开发力度,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大力促销,扩展旅游产品,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使游客尽量把钱花在本地;可以赴外地定制各种金属、塑料、纺织、纸质工艺品,收集鞋垫、纳花刺绣、裹肚、枕头、草编、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制品,录制VCD、磁带、编写书刊等,丰富旅游品种类。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行为,鼓励以地域旅游文化为背景的产品开发。在政府往来中以此类产品为指定礼品,以此带动其它部门和行业,争取在短期内形成交往赠送用本地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销售。
启示四,整治旅游环境,改善游客对某些景区的不良印象。由于我县公路沿线煤矿较多,煤场较多,已严重影响到景区环境,公路沿线绿化还不到位,没有形成景区道路应有的绿色长廊,视觉效果不佳。在景区还有围追车辆、游客的现象,游客十分反感,甚至吓得司机不敢停车,“夺路而逃”。这种形象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声誉,既影响游客兴致,也影响旅游品销售,祸害无穷。
启示五、加强硬件建设,促进我县旅游业的更快发展。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应当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落实总体规划方案,按照规划要求,旅游品市场、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做到布局合理,精致美观。美化、绿化旅游环境。各景区都要广植松柏等长青树种及绚丽夺目的花卉,让人们有看头。彻底消除我县景区单调现象。通过硬件建设,改变景点破衣烂衫的形象,突出景点特色和亮点,增加景点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增加游客数量,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启示六,扩大与外地旅游社团交往,尽可能地组建和用好自己的旅游社团,为我市争取客源。要组织人力搞好旅游推销,加强与外地旅游社团的交往,把旅游线路延伸到**。
河南新郑及华东各地市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用七句话来概括:自然风光优美是前提、思想观念更新是基础、景区特点鲜明是关键、旅游市场规范是重点、管理体制科学是难点、文化底?深厚是核心、科学技术支撑是动力。
四、关于今后旅游工作的一点思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以各种旅游景点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树起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积极开发花果山、水帘洞,绿化美化下沟煤矿,精心打造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以侍郎湖为依托,在保护好水源地的前提下,建设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娱乐项目,精心打造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以公刘墓为重点,修复公刘祠,开发龟蛇山,精心打造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做好旅游景点的包装和宣传工作,努力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开发特色小吃和地方土特产品,形成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相配套的产业体系,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结合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我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到旅游市场的过渡,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在规划上必须具有超前性。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针对景点普遍还存在的档次不高、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问题,政府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合理引导,形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把旅游业作为全县“十一五”期间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经制订,各景点详细规划正在制订之中。。规划要有前瞻性,至少十年内不落后;要突出主题,不得有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要突出特色,突出地方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及文化特点,突同亮点,建筑风格要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风格显明,布局合理。
(三)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我县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市
兄弟县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是没有个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我们与兄弟市县相比,在旅游资源规模、深度广度上仍有较大差距,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经营模式,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个性、渲染特色。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豳文化底蕴深厚,也有唐代大佛和宋代开元寺塔,还有诸如西庙头森林公园、侍郎湖等自然景观,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豳文化特色和个性,是我县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关键所在。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度挖掘豳文化、民间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我县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四)要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城市形象
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海内外推介、促销。同时,有一批精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点子”产业,要画龙点睛。同时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结合**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在各种题材上深入挖掘、开发、实施创新,以“新”取胜,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我县旅游精品和精华旅游线路。
(四)要注意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又构成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就**的实际来说,要发展旅游、形成大旅游格局,必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规划,两方面要做到相互结合,相互呼应。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树立整体形象。
(五)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对影响我县景观风貌的煤场等必须迁移。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及景区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建设“绿色走廊”,进一步进行根本治理,实施还路、还道、还绿措施。把城市建设也当作旅游环境来进行建设,做到一路一景,充分体现亮、绿、洁、美,建设“城市景观路”,并全面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工程。
五、结尾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