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1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群体,内在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非线性因素。首先,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成长历程,如:家庭条件好坏、地域差异、个人喜好等,这些初始条件造就了不一样的学生个体。其次,每位大学生面对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以及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变承受能力。再者,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还不成熟,看待分析事物特征过于主观片面。种种原因都有可能促使大学生出现思维和行为的偏差,最终导致在很多事情上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2013年4月,复旦大学医科院在读研究生黄洋在校遭受室友投毒不治身亡,该事件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进行进一步思索。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非线性因素,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不良诱因排除在源头,鼓励引导正面因素的积极发展,并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教育模式,抓住初始时机,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思考应从学校、系部、辅导员层面采取如下具体管理模式:

1)学校要建立新型的心理健康网站,并设计相关的在线心理调查问卷。心理辅导老师要组织班级全体同学集体参与完成问卷,通过科学的方法统计数据、得出结果。这为辅导员老师帮助和了解学生提供一定的依据。当然辅导员不能全靠数据说话,更多的是真诚的关心与交流,只有做到真正的人文关怀,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细节上感觉到温暖。

2)系部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要多渠道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发挥网络通信优势,建立诸如以电话、短信QQ、微信、博客、微博等为信息模式的交流平台。让师生之间做到心与心之间的真诚交流。同时也可避免师生面对面的拘束感,使学生畅所欲言。而教师在交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细节,发现问题,排除危机,实现心理辅导工作的精细化。

3)辅导员应发挥班级群体的集中优势,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层面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学生增加了心理健康的知识,而且辅导员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认识。

4)辅导员必须发挥以心理委员、班长等班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关心身边的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接触中了解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并定时定期将信息汇总传达给辅导员老师,让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具体。

5)辅导员应保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及时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动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去,从而保证家庭和学校双方面起到更好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的作用。6)辅导员要特别关注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辅导员除了要做好贫困生家庭情况调查汇总工作,让贫困生获得助学金的经济资助外,要更多地与他们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扰,及时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生中往往存在着一批在生活学习态度上不够乐观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2用好敏感性因素,从制度上完善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作为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学生活动场所,该环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把握文化氛围这一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利用学生在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中,能够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激励全面发展的特性,辅导员应该帮助班集体强化班级管理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结构严谨的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同时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向,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我校09级会计2班连续两年荣获校优秀班集体荣誉,在专转本考试中达到百分之六十的通过率,且有两个宿舍全体同学通过考试,顺利升入本科院校深造。这个班集体有着良好的班风、学风和集体荣誉感。从刚进入大学时,辅导员就帮助他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学习目标,及时地抓住了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并不断地鼓励和鞭策他们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该案例告诉我们,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辅导员有效发挥了混沌理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的积极作用,及时抓住了大学生对初始条件的依赖,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够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并达到显著的效果。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这一初始条件中,不仅要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凸显班级特色,更要集思广益,发挥班级的团体力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规划中。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得到认可,方能更好地执行。笔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总结具体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班委的民主选举和自我管理。坚持从民心、顺民意,通过自主选举产生班级干部,并制定监督管理制度,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这样也可促使班委各擅其职、积极主动管理和组织好学校班级的各项事务和活动,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

2)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附属于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因此应该在明确校园文化的主体建设方向的基础上,彰显班级特色,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讲诚信、讲文明的班级团体。

3)辅导员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帮助同学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定期与各科任课教师交流,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偏科现象的同学。对在专业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主动帮助联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

4)将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的参与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体系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归宿感和荣誉感。

5)加强宿舍管理,发挥小集体敏感性强的正效应。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宿舍度过。辅导员要俯下身去,深入宿舍管理,发挥小集体敏感性强的正效应,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增加宿舍各项评比制度,设计如:学习集体进步、活动参与度、宿舍卫生环境美化、寝室文化建设等指标。

3结语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大学班级作为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是促进大学生良性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一部分人甚至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状态及价值观。接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其生活态度、价值观、交往方式等存在明显差异,班级文化好坏对整个学校文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深入分析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大学班级文件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1.班级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学校并未制定全校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已有的管理措施比较落后,缺乏专门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文件。高校某些班级管理人员(辅导员及班主任)意识中缺乏班规这一概念,班级管理者压根没想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或者认为使用学校或院系的规章制度管理即可,不用那么麻烦制定班级管理各项制度,更谈不上设定班训、班徽、班歌等管理内容。“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一个人、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奋斗目标,何谈良性发展?如果班级随意选用、撤销班干部职位,只设置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三个职务,不利于更全面地管理学生和班级事务。

2.班级凝聚力不足

学生的凝聚力对班级开展各类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班级缺乏凝聚力,班集体犹如一摊散沙,那么这个班级无法体现自身的意义。如果大学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学生的成长,促使班级成员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同时,由于学生各自的生长环境、经历、家庭环境等因素不同,个人发展轨迹就会有所差异,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个人追求选择相对应的生活方式。繁多的私人事务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学生对班级事务缺乏精力和兴趣。某些学生集体意识不足,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出现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忽视班级或其他学生的利益。

3.班干部未发挥领导模范作用

班干部是管理班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多数学生的表率和先锋。班干部是否能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学风和班风。如果班干部没有发挥表率作用,辅导员及班主任没有正确指导、培养班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班干部感觉自己一直辛苦工作却无人肯定、认可,自身的成就感不足,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更加懈怠。也有部分学生班干部未得到教师正确指导,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无法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同学之间威信不足。某些班干部一直认真辛苦工作,却吃力不讨好,有些甚至与同班学生产生严重矛盾,无法科学处理工作与学习两者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班级管理效果不理想。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班干部日常工作积极性,进而制约班级管理良性发展。

二、强化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精心培养优秀的班级干部

大学校园中,每个班级的班干部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例如:下达学校对院系、班级下达的通知,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体娱乐活动等。因此,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选拔、挑选优秀的学生班干部,为德才兼备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大胆、放心发挥自己的作用。班级学生干部明确各自的分工,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班级学生干部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而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管理班级。如果学生班干部对本班级违规的学生有所偏袒,不仅会损害其在同学们之间的形象和威信,也不利于班干部健康的成长。教师要善于发掘班干部学生的优点,也要时刻督促、提醒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教师要充分调动班干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总结日常的管理经验,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班级文化是创建科学、民主班级管理制度的依据,也是形成优良学风、班风的基础,能够确保辅导员、班主任及班干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因此,班级的管理制度要展现人文关怀,以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管理为目标,否则,即使在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下也发挥不了理想的效果。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规范所有学生的行为,在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中实现共同的班级目标。班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定期组织班会制度、活动参与制度、奖惩制度、班干部任免制度等,根据学校先进班集体和团支部设定的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认同感和班级荣誉意识,有益于更好地凝聚班级力量,发挥建设班级文化最佳的影响作用。

3.以班级文化为本向网络文化延伸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3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侧重于术类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当前艺术类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究加强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班级文化;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29-02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态度观的复合体,并可将其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1]。高校作为大学生储备知识、增长才干和技术能力的摇篮,是思想文化的聚集地,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实现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现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的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艺术人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学校和教师紧紧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规章管理制度、班级学习计划等,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和约束,科学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活动,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道德情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增强团队意识、如何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弱点、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超越自我,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进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坚强意志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艺术类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班级管理盲目和随意。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对学生具有调节和约束作用,它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共同学习目标、班规、班风、班训、班级制度、班歌等,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在班级管理上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而且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班级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生全面发展。但因艺术类学生多以特长为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且艺术类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在班级制度建设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班级各成员的特点制定积极进取的目标,全面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怀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2.集体观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观念比较强。 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多以艺术成绩优异而取得高校入学资格,艺术专业学生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现自我个性特征,追求自我价值,过分的彰显自我特色,对待事物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严重脱离客观事物本身和现实世界。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对待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不够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偏激行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业很弱,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于社会的不良恶习极易受到诱惑和感染。在班级中,艺术类大学生多以自我或小团体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观念比较强,行为涣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3.过分注重形象气质,缺乏内涵修养的塑造。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多为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播音主持等专业为主,形象、气质佳,而且家庭条件也较好,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待事物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急功近利、不思进取思想泛滥,花费大量的时间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气质,过分注重自己的容颜和穿着打扮,同学之间攀比心理严重,把主要精力放在iPhone手机、LV手包等奢侈品和衣着打扮上,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获得美女帅哥的美誉,却没有心思来刻苦学习,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自身内涵修养的塑造和培养上。

4.喜欢个性化标新立异,缺乏独立价值判断。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思想行为都比较活跃、亢奋,而且特别喜欢表现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一面。尤其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特点,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就特别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客观积极、思想活跃、与众不同,但是对于事物的认识严重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加强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和完善。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高校教师应该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坚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管理工作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坚持立足眼前、眺望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发展目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使班集体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同时,班级成员根据班级近期和远期目标,奋发图强、不懈地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班集体同舟共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具有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2]。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集体主义、大局意识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长优势,组织学生设计班徽、班服、班旗等,不断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集体命运与每个人的利益密不可分,使大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与班集体密切相连,荣辱与共,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3.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班级文化发展新模式。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理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坚持班级制度管理人才,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规范其具体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量化管理,做好学籍管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强化和管理。

4.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班级文化、凝聚人心的最好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3]。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质和情感喜好等,不断拓宽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和方法。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通过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不断培养集体主义情操,热爱班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班级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在班级活动中,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挖掘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着德育育人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有效促进班级制度建设和完善、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使班级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滔,卫润丰,于晓佳.浅谈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前沿,2016,(11).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4

1.1班级缺乏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每个成员之间应该能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集体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每个成员都应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1]。目前我区院校大学生普遍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不强,往往觉得班级可有可无,自己不受班级的约束反而更自在,更轻松,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

1.2班级管理模式老旧

目前我区院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仍然采取传统的管教模式,由于高校网络化教学进程的日益普及,网络已经逐渐的融入班级每个学生的生活,只有有效将网络化管理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才能使我区民族混合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1.3班级组织建设缺乏目标导向

现阶段的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环境,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放松了要求,对自我的成长没有了规划,没有了奋斗目标[2]。而班级组织建设的目标来源于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小目标,所以,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积极性下降、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我院许多班集体由于没有及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最终造成了该集体整体学风建设出现问题。

1.4班级内外部沟通不畅

在民族混合班级中,由于各个同学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大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因此他们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一些班级管理者往往是单向地把某些要求或工作任务传达给班级,而忽视了在平时融入班集体,并且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有所欠缺,从而不能及时听取并采纳学生们的各种好的意见和建议。由于这种单方向沟通存在的普遍性和在班级管理中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完善,那么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所出现的误解也是在所难免的。

1.5班委管理方式单一、缺乏技巧

目前,我院各民族混合班级班委在进行工作时往往抱有应付心态,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接到任务后不经思索就下达通知[3],造成了工作中不同程度的疏漏,导致在同学中的威信降低,继而影响到班级的管理。

2高校民族混合班级管理的对策

2.1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增加班级凝聚力

班集活动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可以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可以在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班级活动离不开同学的相互配合和老师的指导帮助。通过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磨合,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进而增加班级的集体凝聚力。

2.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与学校和辅导员的教育是离不开的,这就要求无论是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方面、还是在学生文化课学习方面,都需要学校和辅导员的正确正面的教育和严格的要求。从上课出勤情况到宿舍管理情况的方方面面都要采取正面引导、疏导的形式[4,5]。对于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所出现的不良现象,一定要在指出其错误行为和价值观失当的同时,帮助当事人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纠正的同时灌输正确的价值取向。

2.3提高班委自身修养,打造优秀班级形象

大学特殊教育制度和开放性的课程安排给学生创造了较多的自主空间[6],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班委来自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方便,所以班委就成了班级的主要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班委在班集体中时时处处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为大家的生活和学习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师生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在这个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班委和老师的为人和处事方式对班级同学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委的人格魅力,在班级同学的思想教育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所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班级中为大家树立好榜样是每一位班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2.4组织营造健康融洽的班级氛围

大学的班级是大学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级的氛围是校园氛围的基本单元,只有营造好班级的氛围,才能在整体上改善校园氛围,而班级中每个成员的心理个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班级整体氛围,不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每个成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马克思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因此,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民族地区高校班级氛围营造的重要性显的尤为突出。营造民族高校良好班级氛围首先要学生工作者的有效引导,指导和帮助,提升整个班级的合作意识,其次要强化班级管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制定班级的长短期目标,营造学习氛围。

2.5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班级要形成一套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每位班级成员都要严格遵守,在制度和纪律的保障下,班级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所依托,才能改变以往工作的随意性。建设一套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首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要全面准确的把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系统科学科学地制定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科学、民主系统的构架好班级管理机构,及时有效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其次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班级干部,要及时准确的了解班级管理的情况,并适时的与班主任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链接和纽带的作用。

3结束语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大学班级自主管理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普遍具有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好奇好胜心强,是非观念较弱和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乐于追求自由,平等,不愿意接受管理等特点,对传统方式的大学班级管理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通过实施大学班级自主管理改变当前大学班级管理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促进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实施大学班级自主管理需要辅导员改进管理观念和掌握班级自主管理方法,需要学生增强自身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促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进行,从而达到营销良好的班级环境分为,实现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班级自主管理,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学校应为大学班级自主管理创设有利环境

大学班级实施自主管理,需要学员为班级进行自主管理创设有力的环境氛围。这种环境包括以人为本,崇尚民主与和平的和谐环境和有章可循的制度环境,促进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一方面,学校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肯定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精神,营造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开设以自主管理为内容的课程或讲座,教育学生学会对自身各方面(如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管理等)进行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学校可以开展以自主管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什么是正确的自主管理,怎样进行正确的自主管理,为学生创建进行自主管理实践的平台,促使全体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乐于对自身进行科学的自主管理,乐于在组织管理中参与自主管理的各项活动。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和健全以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为目标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和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题的班级工作规章制度。首先,以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为目标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的约束学生行为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种能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正确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指导方法。其次,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的班级工作规章制度指的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权利的实现,保障班级自主管理有效实施的工作制度。学校应制定保障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强化班级组织协调功能,理顺辅导员和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职责和权限的范围,赋予辅导员和学生自主确立管理思想、目标以及制度的权利。

二、建立强效精干的辅导员队伍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辅导员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取向,都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并时刻影响着学生。特别是他们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和班级组织的发展。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在班级管理理念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并主动学习、思考和研究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相互协调,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在班级管理理念方面,需要辅导员明确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学生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三、学生需要增强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其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学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教育下,需要学生明确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兴和必要性;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体,对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既是自己的权利,又是自己的义务。班级组织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自身的成长;另一方面,在学校,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要学会对自身进行正确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方法,并对自己的成长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积极寻找、发现、确定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岗位,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努力学会和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逐渐培养自己的工作管理能力。但是,在学校和辅导员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情况下,更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加强对自身各方面进行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更要在班级各项事务的工作管理中,用合理的方法积极表达自己对班级各项事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此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有利于班级自主管理的班干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大学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学生干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学生班干部经常处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对同学和老师都比较了解和熟悉,一方面有利于发现同学在自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和协调。另外学生干部也具备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同学进行自主管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和效率。

个人认为大学班级实现自主管理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是充分地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趋向于自我完善的活动。大学班级自主管理是大学管理工作上应努力奋斗的目标。

作者简介:严莎(1985.8-),女,湖北鄂州人,武昌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校班级;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高校各项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主体。班级则是为方便高校管理工作,用规章制度、组织框架将学生划分的基层组织。班级是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同样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一、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带来的问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是,他们集体观念较弱,崇尚个人主义,功利化,感性浮躁。这样的特点导致他们不能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不关心班级活动或事务,重视个人发展,不善于经营同学间感情。

2.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高校已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管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家要求,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200,但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足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此外,高校近几年大量招聘专职辅导员,但却对辅导员的业务素养考察不够,没有定期开展对辅导员的业务培养,导致新辅导员本身思想不成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发挥其在高校的优势和重要性。

3.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不适应目前高校新情况带来的问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指严格利用班级管理制度约束班级同学的行为,通过定期开展班级讨论会、班会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鉴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班级制度的落实情况堪忧。目前实行的学分制,选课相对自由,导致一个班同学常除了专业课在一个班上课以外,其他课程都可能不在一起,常常几年下来,有的学生连班级同学的名字都记不全。传统的大学管理,对早操和晚自习都有较高要求,学校会提供专门教室给班级上自习。而现今高校没有这样的要求,学生一起上课、自习的机会越来越少,班级的管理功能难以发挥。

4.班委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问题。班级管理离不开负责任的班委干部。目前高校班委干部的选拔主要依靠民主投票。但因为一些功利性原因,比如班委干部可在评优中加分、就业存在优势等因素,导致一些学生利用私下拉票、请客吃饭等手段获取高票数。干部任命后,学校、学院对班级干部的培养也不够重视,班主任也只是将一些日常工作安排布置给班干部,缺乏人文关怀和业务培训,长期下去,班干部对班级事务缺乏动力。

二、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1.高校要从数量、质量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失衡的问题,高校要抓紧时间引进专门人才,改变辅导员数量不足的局面。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青年教师的优势,聘请一部分对学生工作有热情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思想,从专业上也能为学生提供建议,让学生更加认可班主任。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管理和考核,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深入班级和宿舍,真正关心好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2.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比如通过qq群、微信、班级网站、微博等渠道建设班级的管理空间,通过这些渠道去管理班级,及时重要信息,提高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兴趣。辅导员要组织开展丰富且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同时将班级活动办到户外,进行简单安全的拓展训练,增强班级凝聚力。

3.打造学习型班级,树立一个班级目标,形成良好班风。班级凝聚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同时相互影响着去实现。通过笔者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不难发现,有凝集力的班级往往学业成绩普遍较好,而且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班级目标的树立需要班主任的引导、班干部的宣传动员以及学生共同的努力。学习型班级是指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大家努力学习,形成这样积极良好的班风,必然对班级建设、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完善班委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班委干部的选拔不能仅依靠简单的民主投票,还应注重动机考察和综合素质的比较,辅导员或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竞选前要对参选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详细了解,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严格竞选条件,严肃竞选过程,结合民主投票和考察结果,选出真正合适、能够承担这项工作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委会议,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班委的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意见,让班干部得到培养和关爱,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制定科学的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当中应该有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包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课堂、宿舍、班级文化等,将网络媒体、聊天平台都归纳入班级管理的工具当中。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及奖罚制度,鼓励学生共同打造团结、向上、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