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1

你们好。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市场开发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高起点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在主要客源城市和来嵊游客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消费群体成分、了解嵊泗列岛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以此为基础,制订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宣传策略,并提前做好每年的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实施旅游节庆,举办主题活动。协助做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期间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与网站、电视台等合作,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逐步打响嵊泗旅游的品牌。今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举办的海鲜总动员、自驾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做好宣传队伍的组织工作。组织下属旅游企业参加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在各主要客源城市和潜力城市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条件成熟的话,组织“大篷车”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四是转变传统促销方式。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我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主体,各旅游企业参与。今后,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政府部门逐步淡出旅游宣传促销的舞台,而由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自主开发旅游市场,争取客源。

五是做好嵊泗旅游网的筹建工作。目前已与中国博客网达成初步协议,由他们负责为嵊泗旅游网的设计及维护,

我们提供信息。下一步要做好全县旅游信息的收集工作,网站建成后做好网站信息的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2

旅游业是低污染、低能耗、拉动型产业,我市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强市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为手段,不断加大培育开发力度,旅游功能日臻完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称号,旅游品牌形象不断被放大,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加速提升、统筹发展融合突破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巨大包容性、延伸性,是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旅游业是涉及长远的生态提升工程,有利于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保护;旅游业是事关当前的产业优化工程,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是统揽全局的民生改善工程,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去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我市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旅游必有可为,大有可为。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集中精力,协调一致,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市场建设为主线,坚持丰厚文化、绿色生态、区位优势相融合,坚持形象提升与内涵丰富、提质与扩量相统一,坚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相协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开发建设与持续发展、政策激励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互动,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这一总体定位,全力打响泉水游、文化游、生态游三大品牌,将建设成全省著名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区域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业“现象”。

(二)战略布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两带三区”。“一轴”,即泉水文化核心轴,主要区域为南至经十东路,北至济青路的狭长走廊。重点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泉水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加快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完善现代城市旅游功能,实现泉水体量与质量大跨越,展示我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泉水奇观,建设集观光、休闲、美食、商贸、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两带”,即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两大发展带,主要区域为南部山区度假型综合旅游区和山水资源丰富的生态型乡村景区(点),发挥资源特色和产品优势,着眼服务城市休闲需求,提升会务、娱乐功能,丰富旅游配套设施,打造近郊游高地。

“三区”,即都市农业旅游区、现代工业旅游区和体验旅游区三大块。主要区域为南部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城区近郊农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三涧溪村、龙山黑陶基地,重点做好各行业、产业间的融合互动,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参与性、科技性,吸引都市人群,打造旅游新的增长极。

(三)发展目标。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3亿元,进入全省先进发展水平。到年,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旅游业直接就业达到1.5万人,间接就业达到3万人,跨入全省旅游发达地区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高端发展计划,聘请省内外知名旅游规划和策划专家,组成旅游专家顾问团,在人才兴旅上实现新突破。结合文化经济强省发展目标、省会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机遇,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保护开发并重,坚持国际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坚持远景蓝图与当前任务相结合,深化“旅游强市”战略,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科学整合旅游产业要素。着力挖掘我市特色美食、工艺品、农副产品优势,重点发展泉酒、大葱、龙山黑陶、香米、粗布、小杂粮等国家、省级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快建设提升美食街和旅游商品超市,形成聚集效应,丰富旅游链条;着力提高旅游文化内涵,继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娱乐项目,策划高水平文艺演出,鼓励文艺演出进景区、进饭店、进餐馆;着力构建旅游大交通格局,发挥毗邻省会区位优势和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优势,建立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功能。搞好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城市客运服务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用2年时间,实现所有景区通客车;着力加快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衔接,发展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农家乐,促进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依托农村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三)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的扶持,支持旅游企业提高景区规划水平,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区域内外资金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包装推介全市旅游业重大招商项目,建立与重要投资商和专业投资促进机构互动合作机制,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引进建设投资过亿元的大型主题乐园、综合性度假区和房产旅游项目。加快现有景区改造升级,重点抓好百脉泉景区改造、锦屏山旅游度假区二次开发、圣井危山旅游区完善开放、朱家峪旅游区保护性开发和植物园天怡养生度假园等一批在建改建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吸引力,丰富大旅游框架。

(四)完善现代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完善霓虹灯街、购物街、美食街,合理布局旅游公厕,提高绿化造景水平,并在重要公共聚集场所、交通枢纽、城市广场设立城市形象标志;提高旅游经营场所旅游功能,完善邮政、通讯、金融、咨询及订餐订票服务;升级旅游网站,提高网站互动功能,全面展示城市旅游形象,提供全方位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在交通主干道和各游览场所增设旅游导向牌、标识牌、游览示意图,提供导览服务。

(五)提高旅游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旅游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步伐,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发展意识,实现旅游经营效益最大化;积极培育大型旅游集团,鼓励对中小旅游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发展综合性旅游巨头,提高市场冲击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龙头景区向大体量、多业态、高端化发展。力争3年内4A级景区数量达到4家,并积极争创5A级景区,提高旅游核心吸引力;促进旅行社做大做强,引进国内知名旅行社,形成竞争机制,力争在3~5年内,3A级旅行社达到4家,并实现全省五十强、市十强的突破;制定旅游饭店发展计划,加强旅游星级饭店餐馆管理,推行行业标准化建设,支持达到标准的进入星级行列,用2年时间,使星级饭店数量达到1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6家;提高旅游企业文化内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有上进心的旅游企业家和有责任心的旅游企业,使每个旅游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企业文化和形象标签。

(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着眼大品牌、大市场,开展大宣传、大促销,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全力建设区域旅游目的地。制定年度宣传促销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宣传促销,增强市场投放时效性;加大旅游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内)旅游交易会和区域旅游交易会,每年保证至少两次组团参加大型旅游交易会,展示旅游形象;将城市形象推广和旅游形象推广结合起来,完善宣传手段,扩大覆盖面,依托省级以上广播电视、报刊和知名网站,有计划地宣传旅游整体形象,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要把旅游作为重要宣传内容之一,开设旅游专版或专栏,免费公益性旅游广告,增大宣传报道量;充分发挥旅行社桥梁纽带作用,瞄准城市群等客源市场开展大规模抱团促销,采取奖励政策,激励本地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邀请省内外旅行社来我市考察旅游产品,吸引外地旅行社输送游客,用3年时间使旅游市场半径扩大至300公里,1~2家景区(酒店)成为常规旅游消费节点,进入全省主流旅游线路;积极开发周边旅游市场,在交通主干线、车站、城市出入口等公共场所,大密度设置旅游大型公益广告,营造氛围,刺激出游意愿,形成固定旅游客源群;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休闲商务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和附加值,将节庆、采摘、文体等活动融入旅游经营链条,面向不同游客开发风格迥异的特色旅游产品,提供差异化旅游产品服务,推出“泉水印象”、“文化长廊”、“李清照故里行”、“东进看美景”等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不同组合的景区联票,为旅行商经营提供更大的市场平台;探索旅游一卡通整合和发行模式,体现便民原则,降低出游成本,激活本地旅游市场,促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利用,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效益。

(七)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加大人性化服务,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提高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工作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重视旅游培训,依托旅游职业学院开展旅游专业素质培训,夯实旅游服务基础;开展旅游细微服务和文明旅游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旅游,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旅游服务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旅游投入。确保旅游规划和宣传促销投入,每年列支专项宣传促销经费,并实现每年递增;景区创建为3A、4A、5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创建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旅行社创建为3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万元;饭店通过改造升级被评定为三星、四星、五星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3万元、5万元、10万元。被评定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餐馆的,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5万元;对景区门票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该企业5万元,并奖励负责人1万元,对景区门票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该企业10万元,并奖励负责人2万元;对地方税收贡献超过100万元的旅游企业,视情况给予奖励;对向我市每年输送游客5000人以上的外地旅行社,年终一次性奖励1万元,超过10000人,年终一次性奖励3万元;投资建设旅游景区会议会展设施的,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并视投资额给予奖励;引进国内外和区域性会议会展活动,视引进规模给予奖励。

(二)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切实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旅游乡镇要成立专门的旅游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辖区内旅游项目的调度、旅游数据统计、旅游项目招商和制定实施本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其他乡镇和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旅游工作,部门和乡镇要形成合力,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积极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3

二二一年二月

SS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一、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XX镇位于AA县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周边与TT县E尾镇、本县QQ乡、YY乡、YY镇、KK镇、UU乡为邻。

2、地形地貌

XX镇地处大别山腹地,大别山主峰AA座落其境,A岭、XX两大水库相镶其间,境内有龙井河、广家河、白马尖等风景区。全境总面积1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AA、DD安等大中城市的供水源地。

3、社会经济情况

XX镇是原老区政府所在地,大别山地质公园白马尖景区、龙井河景区均在其镇域地,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0元,工农业总产值10.8亿元,财政收入4500万元。

第二章

编制依据

一、HS县县域发展规划

二、SS镇镇域发展规划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从SS镇实际出发,充分发挥SS镇区位及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战略思想,优化旅游环境,提高引资条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发展旅游新镇,扩大经济总量。

二、建设原则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要符合SS镇镇域规划,符合当地发展的要求,垃圾处理要符合国家标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第四章

规划范围

HS县SS镇镇域范围

第五章

规划期限

结合本镇发展实际,该项目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六章

现状评价

目前,SS镇仅有一座小型垃圾焚烧站,随着集镇发展,集镇常住人口增加,现已经不能满足集镇垃圾处理需要。胡家河集镇、龙井河风景区、广家河风景区距SS集镇20-30公里。根据SS镇经济发展新定位,建设旅游新镇的要求,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条件严重影响了景区及接待基地的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且胡家河集镇距六潜高速出口仅五公里,是SS镇的工业所在地。为此,尽快实施垃圾填埋场项目是当务之急。

第七章

需求预测分析

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关系到镇域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和推动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改善旅游景区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巩固招商引资成果,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作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成果,为争创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建设

SS镇垃圾填埋场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

规划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规划目标

拟建在胡堆旅游公路3.5公里处,垃圾填埋场一次性建成,预计投资160万元。主要为集中处理胡家河集镇以及堆谷山农家乐、龙井河风景区、广家河风景区的生活垃圾和SS镇中心集镇的部分生活垃圾。

二、建设内容

1、建设日填埋垃圾30吨,18万立方,预计使用年限20年。

2、项目控制面积30亩,其中厂区占地面积20亩。

3、新修建道路2000平方。

4、拦土坝6000立方。

市(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基础数据调查表

城镇名称

2009年

建成区

面积

(平方公里)

“十三五”

规划城区

总人口

(万人)

2009年末

城区总人口

(万人)

“十三五”

规划城

区总人口

(万人)

2009年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009年垃圾产生量(万吨)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垃圾转动站数量(座)

运输车辆(辆)

总量

生活

垃圾

建筑

垃圾

粪便

已建规模

(吨/日)

在建规模

(吨/日)

“十三五”

拟建规模

(吨/日)

无害化

处理率

(%)

已建

在建

“十三五”

拟建

现有

“十三五”

规划新增

SS镇

0.14

0.28

0.053

0.73

0.15

0.48

0.1

30

3

5

3

市(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市(县)发改、市容环卫、环保主管部门(公章)

“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新

建、改建、扩建)

建设规模

(吨/日)

总规模

(吨/日)

工程投资

(万元)

计划开

工时间

(年/月)

计划完

成时间

(年/月)

工程进度

(立项、环评、

可研、初设

、在建)

处理方式

(填埋、

焚烧、

综合等)

备注

(必须完成、积极推进)

SS镇生活垃圾填埋场

新建

30

30

160

2021

2021

立项

填埋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4

2004年3月16日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旅游工作会议,那次会议对提高发展旅游经济认识,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推动全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两年,我们再次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并将会议规模由旅游重点乡镇街道扩大到所有乡镇街道,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发展旅游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区重要的新兴产业来抓,给予旅游业发展更高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群策群力,创新创业,积极投身到推动全区旅游业大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开创我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刚才,会议传达了今年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征明局长代表区旅游主管部门作了一个全面的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征明局长履任新职以来所作的首个旅游工作报告,也是一份客观、求实、鼓劲的工作报告,报告内容我都赞同。下面,我在征明局长所作报告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全区旅游产业,再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立足良好基础,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全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信心

当前,推进东向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最强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开放活区、创业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出台了做大做强五大产业的有关政策。三大战略中,落实开放活区、创业兴区两大战略,旅游业都是重要的平台和载体;五大产业中,生态旅游产业是全区积极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是全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区来讲,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握好两个字--"新"字和"兴"字。所谓"新",就是旅游业已由过去全区经济的补充成份,逐步发展成为目前全区经济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乡镇街道旅游业也从无到有,每天都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面孔。所谓"兴",就是旅游业在全区特别是在重点旅游资源乡镇街道方兴未艾,一批景区景点在"十五"期间相继得到开发,全区旅游发展规划及一批景区开发规划相继编制完成,旅游各项统计指标呈逐年高速递增态势。"兴"字,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兴旺发达,就是说旅游业要成为全区重要产业,旅游总收入要占到gdp的8%以上。旅游业由一项新产业,到方兴未艾的产业,再到兴旺发达的产业,这是一个渐变和突变同时存在的过程。第一起跳也就是第一次突变,我们用了较长时期的努力,第二起跳,我们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为此,全区"十一五"规划提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要达到8%以上。应该说,这是一个自我加压、奋力崛起的目标,是一个要使劲跳、流汗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实现这个目标确有难度,但也有良好的基础和难得的机遇。

第一,我区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200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75.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5%;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十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分别比"九五"增长了341%、89%,特别是全区旅游总收入,以年均34.5%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gdp20多个百分点,取得了可喜成绩。这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区旅游主管部门和全区旅游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这些成绩,既可圈可点,也是"十一五"实现我区旅游业第二起跳或者说是第二次突变的坚实基础。

第二,我区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已经具备了有利的条件。我区是旅游资源大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在前年组织编制全区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我们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系统地调查和分类,在全国划分的8大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我区具备7大主类、13个亚类、34个基本类型。我区是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杏花村文化、诗文化、傩文化等独具特色,且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随着池州境内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建设的加快推进,随着市政工程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今明两年市政府将投资近20亿元用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这些工程都将显著改善我区的旅游通达条件和旅游接待条件。对旅游业来讲,资源和通达条件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资源是"虎",通达是"翼",现在我们是如虎添翼。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认真梳理,适度开发,乔妆打扮,巧加推介,我们的旅游资源虽居深山,也一定会招引远方游客的青睐,一定会成为旅游精品,成为热销卖点。

第三,我区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已经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从全国来看,中央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强调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中央关于扩大消费的政策导向,必将带动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大的增长。正如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的:因势利导,旅游业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巨大。从主要客源地来看,在安徽周边,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上的人口达到了5亿,而且部分地区超过了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目前,我国公民每年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达到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有钱又有闲,人们旅游休闲的意识越来越强,去年我国公民的出游率已达84.8%。人民群众这种对旅游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们拓展周边客源地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基础。从我市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九华山、石台、青阳、东至等兄弟县处都强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全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氛围越来越浓,环境越来越好,精品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组织开发旅游产品越来越易,这些都是我们加快旅游发展的契机。但同时,这其中也有竞争,而且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部分景区景点已经有了现实的感受。在竞争面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合作的胸怀参与竞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更强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区旅游经济大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方法机制,进一步细化加快全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看到基础条件和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当前全区旅游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一是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程度不一,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业因其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较低和对环境的载荷要求较高等原因,导致各地在发展旅游业上战略定位不明确,工作力度不明显,发展效果不突出,即使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也还存在被动开发的思想。二是旅游低层次、粗放式的开发、经营和增长方式亟待改变。我区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影响了旅游产品档次和品位的提升,制约了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旅游产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旅游六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规模较小,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景区、大宾馆、大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主体。四是周边地区同类旅游产品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要做的工作确实很多,工作任务也很繁重,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提高产品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开拓市场上花力气。

(一)加大开发力度,创建旅游精品。建设支柱产业,必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作支撑。我区旅游产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达不到一个旅游强区的要求,也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所以说,树立精品意识,创建××旅游品牌工作迫在眉睫。一要继续加大旅游投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旅游是资金投入密度大,收益期较长的产业。我区目前几大景区都是通过转让经营权实现由民营资本经营或由国有资本控股经营。这种体制确实给景区发展带来了空前活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明显提升。但这些景区当初的计划与现在的投入力度还有明显差距。今年"五一"前,我就这个问题作了一次专门调研,发现几个景区当初在签订转让协议时承诺的投资计划现在落实的不尽人意。因此,各有关旅游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诚信意识,按协议办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景区开发规划实施步伐,提高景区综合接待和服务水平。区旅游主管部门要做好有关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二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旅游新产品。旅游市场发展到今天,单纯的观光类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了,不开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就无从谈发展,旅游业就没有出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旅游企业要深入开展旅游产品市场调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要结合我区特色,开发生态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会议、商务、探险等专题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市场的需求。三要树立精品意识,创建旅游精品。我区旅游产品目前在省内还没有较大影响力、叫得响的旅游品牌,皖南旅游市场同类旅游产品对我们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去年旅游势头较旺就小进则满、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了,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精品意识,狠抓品质建设,完善基础功能,提升内在服务能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大王洞风景区今年要争取通过aaaa评审,其它景区也要确定争创目标和期限,努力跟进。要强化旅游商标保护意识,做好商标注册登记和保护工作,防止商标资源流失。四要坚持科学发展,认真执行规划。已经编制出台的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开发规划在实际执行中效果不好。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地方不按规划办事,存在自行开发建设的现象。规划规划,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是用来指导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蓝图。政府靠什么行政手段来监督和指导旅游业发展,就是靠规划。为此,今后要加大《安徽省旅游条例》的贯彻执行力度,各地凡是涉及旅游项目开发或是在旅游资源规划范围内建设的其他项目,都要事先征求区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各景区凡是需要建设的项目或向上申报的项目,也要首先征求区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区旅游主管部门要靠前服务,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保证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配合"创优"活动,开拓旅游市场。我区在地理位置上是皖南旅游区的北大门,是"两山一湖"的西北门户,在全国主要客源地长三角地区辐射半径之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区内江山秀丽、景色怡人、文化底蕴深厚,是皖南旅游区上一朵亮丽的奇葩,具有广阔的客源腹地,能与"两山一湖"客源空间形成辐射与互补效应。现在的关健是要培育短腿,完善旅游六要素,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游"的份额曾相对减少趋势,其他五要素是重点,是增加旅游收入、扩大旅游消费的关键。因此,当前,一要抓紧培育旅游薄弱要素。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叫"休闲经济",它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旅游经济的范畴。我们要积极配合池州市正在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借梯登高,完善接待服务设施,落实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各类宾馆、餐饮业的发展,鼓励娱乐业发展和旅游商品开发,以此带动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二要努力开拓旅游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省内和长三角是我们的主要市场。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有超前意识,立足现有市场,向外拓展。大王洞风景区近两年在旅游市场开拓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开拓的湖北武汉等地市场已见成效,组织的几次私家车车队游活动开展得很好,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省旅游局提出,在国内市场开发上要"激活本省游、主攻长三角、做大珠三角、开拓东三省、提升津京唐、挺进大中原、培育大西南";在境外市场开发上要"扩大韩国市场、稳定日本市场、提升港台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发展东南亚市场"。这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三要改进旅游宣传促销方式。从这几年旅游宣传促销方式来看,我旅游主管部门与各景区促销活动衔接不好,存在脱节现象。旅游部门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参加这样那样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而旅游企业以自身需要出发,跑自己的市场。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区旅游局要认真研究,一方面要考虑上级安排,另一方面要主动与企业联动,把面上宣传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找出办法,保证促销效果。有关旅游企业所组织的宣传促销活动,也要主动与主管部门对接,以便其掌握动态。四要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发展假日旅游经济,意义重大。要利用××的城郊特色,将大王洞、万罗山、霄坑峡谷、齐山、杏花村、谷潭科技示范园等景区有机组合起来,大力发展围绕城市的"一日游"、"两日游"等假日旅游,解决眼下黄金周旅游"井喷"和平时旅游"门可罗雀"的矛盾。

(三)坚持以旅促农,创建"优秀旅游乡镇"。一要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旅游业是一个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共同发展的催化产业。省政府提出,旅游业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旅助农,同时顺势而为,借农强旅。我区广大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旅游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把发展旅游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实现大旅游与大农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既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涓桥镇在这方面已经破题,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他乡镇街道也要结合实际,把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整体规划,分步发展。二要积极开展"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开展"优秀旅游乡镇"创建活动。区政府专门转发了这份文件,将在各地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重点遴选2-3乡镇街道进行扶持,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希望有条件的乡镇街道都要对照标准,完善相关软硬件资料,积极申报争创。这不仅仅是个姿态问题,而是一件值得做的益事。拿到"优秀旅游乡镇"这个招牌,不仅有益于旅游业自身发展,也有益于乡镇优化招商环境,带动各项工作开展。三要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实践证明,"农家乐"这种模式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从大王洞、霄坑等景区这几年的发展实际来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搞好规划,积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带动旅游业发展。

三、加强协调配合,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加快全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进一步优化全区旅游业发展环境。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力量。一要强化领导协调力量。近年来,为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区里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还有部分地方尚未建立起旅游领导和协调组织,没有把旅游摆上政府工作位置。希望这次会后,各地仿照区里的做法,尽快建立领导和协调组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保旅游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要强化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各有关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旅游发展,按照职能分工共同培育旅游产业。区发改委要把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建设、交通、林业、水务、文广、文物、宗教等部门,要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以旅游发展促进资源保护。区公安、交通、工商、物价、卫生等部门要加强旅游安全、运输、商品价格、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三要加大旅游景区管理力度。要大胆探索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新模式,促进旅游景区健康发展。各旅游景区景点不仅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领导,而且要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设施标准、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接受旅游部门的行政管理,强化旅游执法监督。

(二)优化旅游市场秩序。一要把企业发展的环境营造好。企业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形成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因此,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旅游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二要把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好。旅游业是以人的流动为基础,满足人的旅游消费需求的。因此,要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要开展旅游诚信活动,逐步建立旅游诚信体系,提高游客对我区旅游的满意度。实行旅游市场集中整治与加强平时管理相结合,突出平时管理为主,建立健全保证旅游市场秩序良好的长效机制,做到待客周全,服务规范,行为文明。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沿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景区"。三要把人文环境治理好。旅游活动是通过游客的体验来实现的,游客在游玩、购物、问路等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环境。这种感受既可以带来美好的记忆,激发再次光顾的期望;也能留下不愉快的记忆,成为反复传播的负面广告。当地民众是发展旅游的直接受益者,但如果片面追求短期盈利,忽视游客的感受,只顾斩客、不顾责任,再好的势头也难以长久。因此,要加强对景区周围广大群众的教育,共同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实现大发展,求得大受益。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5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自1973年桂林正式对外开放后,“漓江精华游”等漓江旅游航道上的观光游一直是漓江旅游的主导产品,也是桂林旅游的核心产品,这种单一的、低级的、“走马观花”式肤浅的旅游方式40年未曾改变,严重落后、脱节于当前休闲度假的国际旅游发展趋势,造成漓江虽顶着“甲天下”的桂冠,但面临着游客量相对逐年减少、漓江吸引力弱化和竞争力下降的尴尬局面,漓江旅游的价值远远没有发掘出来。当前,应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契机,全面调整、转型和升级漓江的旅游产品,开发漓江沿岸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漓江沿岸建立若干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乡村度假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带。

一、研究综述

(一)漓江旅游产品研究

学术界对漓江旅游产品的研究不多见。目前对漓江产品方面的研究代表有:王兴斌(2000)对桂林以及漓江的产品布局进行了探讨;谢雨萍(2002)认为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生态旅游绿色长廊;李肇荣、黄进(2003)对漓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了系列研究;杨永德(2004)等针对多年来漓江枯水问题,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创建漓江游览新模式的观点。项萌、郭德胜(2009)认为漓江旅游发展模式的问题凸显,要放宽资源视角,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开发民俗和节庆旅游产品;卢彦红(2009)等立足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提出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四大”产品集群和“五大”发展战略;陆锦丽等(2010)在漓江当前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对漓江的航线体制改革创新进行了探讨;徐杰舜、王清荣等(2013)则认为当前保护和开发漓江的思路是:打造黄金漓江,乡村旅游升级换代,树竹筏为新形象,开发高端房地产,创办休闲度假中心,开拓免税店,建设旅游直辖市。以上研究从侧面反映出了漓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局限和不足已相当明显,对其进行转型升级和深度开发迫在眉睫。

(二)乡村度假旅游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度假旅游的概念已经有了较多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乡村度假旅游属于诸多度假旅游产品的一种,是度假市场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位于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地区的一种度假旅游。有的学者则认为乡村度假旅游源自乡村旅游,如郑焱、刘婷(2008)认为乡村度假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较高层次的一种旅游形式;瞿媛、陈鹏(2010)主张乡村度假旅游可以被认为是以乡村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为依托进行的一种休闲度假行为,以农户为经营主体,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更高阶段,并认为国外对乡村度假较典型的定义为度假者花费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农庄、农场或者乡村进行休养、娱乐活动的一种度假行为。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术界一般认为,乡村度假旅游是乡村旅游与度假旅游的结合,从而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兼具乡村旅游和度假旅游的特征:(1)以异地乡村作为度假旅游目的地;(2)独特的“乡村性”是乡村度假旅游的核心卖点,标志着与其他类型度假产品(滨海型、山地型、湖泊型、温泉型等)的显著不同;(3)流动性较差、停留时间长;(4)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修养娱乐为目的;(5)高度参与化。总之,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既顺应了现代旅游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过渡的趋势,又满足了人们追逐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开发层次提升的要求,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二、开发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战略意义

(一)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优化升级,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漓江在整个桂林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中是关键性产品,对其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正是发挥其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的突破口作用:首先,有助于打破漓江以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格局,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其二,有利于突破漓江旅游产品以山水为主导的旅游景观资源空间分布的制约,改变其沿漓江零星散落的点状布局,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连贯性;其三,漓江流域将不仅仅再是一个只提供单项观光游览的空间载体,其功能不再局限于“门票经济”,旅游者消费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漓江旅游的经济复合效益开始凸显。

(二)有助于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而随着国内旅游地竞争加剧,桂林旅游的整体相对竞争力在下降,这说明桂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大不如以前,升级换代已是大势所趋。开发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建设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带本身就是贯彻落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体现,符合“重点推进漓江黄金旅游产业带”、打造“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漓江开发专项工程特别是沿岸村镇风貌改造及景观道建设工程等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要求。

(三)改善民生,以乡村度假旅游引领漓江沿岸新农村建设

漓江流域农民生活水平偏低,漓江两岸的乡镇和广大农民,特别是地处漓景区的阳朔县、灵川县、雁山区和兴安县猫儿山的部分乡镇的村民,为保护漓江自然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沿江农村居民人均耕地不足1亩,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的严格保护造成了村民“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的现状,据统计2010年和2011年,漓江沿岸村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800余元和3200余元,仅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87元和6325元的51%和50.6%,仅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余元和7300余元的40.5%和43.8%,相当部分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徘徊,其民生问题不容忽视,而开发漓江沿岸的乡村度假旅游是创新旅游I与度假业、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体现,无疑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和“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旅游就业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漓江沿岸通过旅游创新发展带动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增强保护漓江的内驱动力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漓江两岸农民、渔民并未能从漓江旅游发展中分享到适当的收益,相反,由于自1978年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河流之一以来实行的诸多环境景观保护政策,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受到诸多约束。这是沿江村民和渔民对保护漓江、支持旅游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源。桂林百里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已给当地村民、渔民带来了一定的实际收益,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漓江保护内驱动力缺失的问题,而只有统一规划,建设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带,切实构建出漓江乡村度假旅游居民增收机制,带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促进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传统居住型乡村向旅游接待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变,使乡村度假旅游真正成为富民、惠民、利民工程,才能将沿岸居民从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的“拉锯战”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保护漓江的愿望和激情,转被动、自发保护为主动、自觉保护。

三、开发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可行性

(一)地理区位条件

漓江属珠江水系桂江上游段,全长214公里,流经兴安、灵川、桂林市区、雁山区、阳朔、平乐等。其中漓江中游即桂林市区至阳朔长86公里的河段不仅是漓江旅游的精华段,还是一条重要的航道,其沟通连接了桂林市和阳朔县两大旅游集散地以及之间众多的特色旅游村镇,如拓木镇、大圩镇、草坪乡、杨堤乡、兴坪镇等,漓江沿岸这些乡镇和村落水陆交通发达,生态景观优美,故依托漓江的交通纽带和旅游“金字招牌”的引领作用,在漓江精华段沿岸建设多个乡村度假旅游中心,开发一些不同等级、不同主题的乡村度假旅游村,打造世界一流的江河沿岸乡村旅游度假带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

(二)政策条件

漓江乡村度假旅游面临着桂林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民休闲计划、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推进等多重政策机遇,特别是《规划纲要》中对桂林“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对漓江风景名胜区“世界驰名的高品质内河景区”的打造目标为漓江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系统规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1998“华夏城乡游”主题年后桂林乡村旅游开始广泛兴起,经过近15年的发展,桂林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已从过去单一的农家乐形式,逐步衍生出食宿接待型、观光采摘型、特色餐饮型、休闲度假型、民俗风情型、长寿养生型等多种形式,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面市,其中漓江沿岸乡村不仅毗邻漓江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拥有适宜的休闲度假和避暑气候,而且其自身的生态旅游类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山水田园类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这些都为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四)客源市场条件

桂林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名片,一方面其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良好(见表1),如下表所示,桂林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达1205.08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达100.09万人次,从而桂林成为全国境外游客超过百万的第七个城市,主要入境客源市场遍及亚洲的日韩、泰国、马来西亚和欧美众多国家。至2015年,桂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另一方面,桂林多年旅游总收入及旅游外汇收入总体上呈递增趋势(见图1),至2008年,桂林旅游总收入就已突破100亿元,2015年突破了500亿元,《规划纲要》更是提出了2020年达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这无疑能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中心提供充足的市场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却呈递减趋势(见表2),由2006-2007年的30%左右,下降到2008-2010年的20%左右,2015年则只占到12.34%,这与入境游客的人次增长率是不匹配的,这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桂林旅游产品在近些年未得到升级,对入境游客的吸引力下降,产品的创汇能力也随之递减。

漓江是桂林旅游的生命线,自1973年桂林对外开放以来,漓江在桂林旅游发展别是在国际旅游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桂林市众多景区的连接纽带,成为国内外游客来桂林的首选和必游之地,其游客接待量在桂林旅游总人数中占据较高比重。如图2所示,在漓江游客绝对数量每年递增的情况下,自2006年后其国内游客量的相对数量(占桂林国内游客数量的比重)却逐年减少,说明漓江旅游在桂林旅游产品格局中的地位趋于下降。但平均来看,2000-2010年间其占桂林国内游客量的平均比重仍约为12%,2015年,漓江精华游段累计接待游客人数约150多万人次,开发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客源优势明显,时机成熟。

四、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一)产品开发理念与定位

首先,在产品开发中要贯彻《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条例中保护漓江的思想,并对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做出整体发展规划,力求与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漓江流域富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即百里漓江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并在保护和开发中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漓江沿岸乡村村民、渔民和移民参与乡村度假旅游,实现藏富于民。

其次,定位高端,以漓江及其沿岸高质量和特色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引进具有高资质和高素质的投资主体,以具有“乡村性”和高素质服务的村民为经营主体,开发具有高品位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以吸引高素质的旅游者,将漓江沿岸乡村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乡村度假旅游带。

再次,产品开发以差异性、主题式、多样化和“乡村性”为导向,其中应特别重视开发中对漓江沿岸村镇自然生态的保护,避免过分依赖非自然的科学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影响乡村特色,甚至乡村城镇化的行为。注意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乡里乡亲、乡里亲情旅游者精神的愉悦和净化作用。

(二)产品开发时序及空间布局

我国现有的12个国家级度假区,从总体布局来看,自然环境背景相近,区位条件雷同,而以一条江的某一段建多个度假中心的做法却没有。漓江沿岸乡村度假旅游在开发时序和空间布局区位上一定要勇于创新,做到有针对性:一方面,漓江沿岸各乡镇、村落地理区位的不同、交通条件的优劣、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其在开发时序上的区别,即漓江沿岸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借鉴“点(增长极)―轴(带)―网络”的旅游发展模式,首先合理选取若干个乡镇作为漓江沿岸乡村特色度假旅游开发的重点乡镇加以建设,而后以此带动周边一些乡镇和村落的开发改造,最后便会形成以这些重点乡镇为核心的漓江沿岸轴带上若干个乡村休闲度假中心,呈现出“轴(带)+网络”双重格局。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6

在全县上下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进位赶超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立足新起点,瞄准新高度,吹响了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年推进计划”的号角。城乡规划建设局作为实施“三年推进计划”的主力军之一,深感责任重大。在此,我谨代表城乡规划建设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向县委县政府和各位领导、同志们表态: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冲天的干劲和科学的举措,尽职尽责,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

一、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始终坚持规划为先,以规划引导城镇科学发展。重点是加快城市远景发展规划编制,做好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的修编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工作,实现城镇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坚持以东进南扩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坚持以开发新城为突破口,以九州大道和济广高速、鹰瑞梅铁路为纽带,重点建设城东片区。按照“四横、五纵、一环”的道路系统及三江六岸的自然水系,将城区分成教育文化新区、旅游休闲区、商业中心区、城南生活区、月亮湾新区、工业园区、南部产业区等七个组团。大幅度拉大城市框架,使城市建设驶上快车道。至2012年,实现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突破1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6%以上。

二、坚持以项目带动发展。规划好、实施好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群众受益大的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保障工程和公共服务工程,努力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大项目的实施,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城市人口,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坚持抓融资保障发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做好经营土地、盘活资产、规费征缴、向外引资、银行融资、向上争资这“六篇文章”,搞好资金运作,积极探索市场运作建城市的新路子。加快我县新型城镇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