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矿泉旅游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五大连池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矿泉、旅游、绿色、生态优势,但如何为发展矿泉产业及旅游经济提供更好更完备的硬件设施建设,则是当前摆在规划部门面前的一份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规划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1、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五大连池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4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总面积9874.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至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将达13.23平方公里。

几年来,在建设“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规划思路指引下,我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五大连池市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仅近三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就达20万平方米,改善了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为旅游城市配套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开展了矿泉工业园区的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加大了对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矿泉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筑巢引凤作用。随着一系列规划项目的落实实施、一个崭新的旅游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2、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

五大连池被定位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城镇,并且是龙江观光、风情、休闲养生游的最突出代表,随着五大连池机场的建设,将迎来旅游发展的新局面。《黑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五大连池定位为生态旅游城市,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矿泉水、绿色农产品和林木产品综合加工业。

3、规划建设思路

产业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一个城市才能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良好生存空间,为矿泉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合理布局城市空间。

旅游城市的规划在旅游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我们要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对总体规划滞后城市建设的情况进行及时修编,使城市建设尽可能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抓紧完善矿泉工业园区规划、滨水新城概念性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在宏观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城区重点开发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水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形成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构画出栩栩如生的旅游城市形象和矿泉产业格局。

3.2推进滨水新城建设,打造旅游度假新地标。

一些名城的建设往往依山傍水,依托天然的山水资源,这样既解决了景观问题,又解决了生态问题。纵览五大连池市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旅游城镇和市区,将各点串联起来,会形成五大连池市区――五大连池风景区――龙镇红灯记广场――沾河森林公园――山口湖景区这样一个旅游线路,而滨水新城就位于这个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上,滨水新城与讷谟尔河水融,以讷谟尔河为重要景观资源基础,远望药泉诸峰,再造一处拥有优美景观的旅游空间,填补旅游环线上的节点空白,打造五大连池市旅游度假的新地标,提升旅游城市档次和品位。

3.3优化城市形象设计,突出地方旅游特色。

五大连池的城市设计需强化旅游氛围。建筑物、街巷道路、广场、绿地、景观轴、城市标志等,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街景、建筑的精心设计,以突出城市的时代性特色、地域性特色、文化性特色等。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抓好矿泉工业园区、商业服务区、各类市场等建设布局;道路节点、商业楼宇、彩色灯饰、广告标志、街头雕塑等,处处进行精心设计,着意美化,使商业街既具有浓郁的商业都市气息,又反映地方特色和高雅的文化艺术情调;建筑设计体现城市个性、突出地方特色,融入火山矿泉元素,在房屋建设中,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地方材料、工艺、结构,反映地方风貌;街景设计方面,抓好标志性建筑工程,合理布局一些造型新颖、色调明快、富有时代感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精心设计,使之代表城市的特色、风格和品味。

3.4结合矿泉工业园区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群。

加快矿泉工业园区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与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与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相协调,做到各具特色、结合旅游生态城市建设,注重环境建设。增强工业园区内综合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商贸物流的配套规划建设,注重工业园区内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以及工业生态工艺的应用,与旅游城市建设相协调。

3.5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提升城市品位。

我们要从建设旅游城市的角度认识棚户区改造的必要性,一座城市要宜游势必要先宜居,只有给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环境,拥有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让游客愿意住下来,才能让游客体验深度旅游。结合棚户区改造五年规划,将城区内近2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地段逐年分解,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加快改造推进进程。棚户区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品位,而且还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是一项惠民工程,对我市建设矿泉旅游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2

一、紧扣一个中心,强化发展支撑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先要坚定做强旅游产业的信心,培育旅游亮点,提升旅游竞争力。我们将依托光雾山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紧扣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这个中心,培育精品景点,健全接待功能,丰富旅游内涵,不断强化旅游产业支撑。

(一)精心培育精品景区。围绕AAAA级景区景点建设方案和光雾山景区总体规划,结合资源实际,集中力量打造桃园奇峰幽谷景区、大坝原生态景观区,逐步开发十八月潭、小巫峡、神门石林景区,精心包装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山水画廊观光游、水上运动游、攀岩探险游、特色购物游、休闲健身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游人参与性项目,完善香炉山、黑熊沟等精品景点,配套观光休闲设施,着力把桃园景区建成观光休闲度假区,把大坝景区建成养生休闲度假区,吸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依靠景观知名度增强旅游竞争力。

(二)着力提升接待能力。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积极建设、规范管理”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桃园月琴坝、大坝、铁炉坝三大旅游接待区,提升游客承载水平和综合接待能力。全面改造升级景区及县城宾馆饭店。从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争星升位入手,提高接待档次。积极建设民俗文化村落,包装打造购物中心,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精心规划建设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购物娱乐需求。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开发包装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文化等个性文化,赋予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接待品位,依靠优质服务、热情接待留住客源、吸引人气,增强旅游竞争力。

(三)切实加强宣传促销。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在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广泛运用宣传促销手段,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品牌、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定位、统筹管理、打捆推介,提升促销实力。坚持效益分析论证原则,结合客源流向,锁定主要旅游客源地、新兴客源地、潜在客源地,集中宣传、重点促销。拓展促销渠道,全力办好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积极参加国内旅游节会,建好旅游信息网站,积极发展客源地旅游商,不断扩大光雾山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把光雾山建成国内旅游目的地,为壮大旅游产业奠定坚实的客源基础和市场基础。

二、围绕两大主题,搭建发展平台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是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必备的硬件条件和基础工程。我们将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着力打造“山水相依、贴水成街、枕河而眠”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搭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平台。

一是配套完善城市功能。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科学编制县城建设规划,以朝阳新区开发建设为龙头,以崔家沟小区建设为亮点,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目标,按照适度开发老城、纵深推进新区的要求,年内完成沙溪坝廊桥建设,全面开工简家坝廊桥、梓桐宫大桥、南门口大桥、中咀大桥等城镇桥梁和县城堤防恢复重建。加紧实施古街、古物、古俗“三古”商业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等朝阳新区二期工程,积极建设体育馆、公山中学、光雾山中学项目,加快实施S101线绕城公路建设,全面拉大城市框架,培育城市亮点。配套完善水、电、路、气和市政公共公益设施,增强城市功能,努力把南江县城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商贸、物流、文化、教育为一身的特色县城。

二是致力改善城市环境。坚持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纵身推进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游县城。坚持建管并重、依法治城的原则,重点抓好两区(新、老城区)、两道(光雾山大道、米仓山大道)、两路(滨河路、城北路)、一街(上下河街)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坚持规范经营、规范停放,营造洁净有序的环境,加快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大力实施引绿入城,绿化大街小巷,绿化城周山头,绿化沿河沿岸,建设园林县城。大力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对县城干道河道、桥梁山头整体亮化装饰,提升夜景美感。全面开展污染防治,逗硬落实新上项目“三同时”环保制度,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截断污染源头,留住一江清水、守住一方净土、撑起一片蓝天,筑牢旅游城市的环境基础。

三、突出三个强化,集聚发展合力。

创建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将积极整合资源,着力强化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市场推动三大功能,集聚合力推进4A创建工作。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3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旅游;利用;保护措施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和商业基地,以其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被谓为“世界天然第一盆景”。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也被开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旅行者的行列,柳州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一些景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被过度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急速恶化,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柳州市旅游景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市内A级景区、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量增多且环保意识不强,损绿毁绿现象较严重。每逢节假日,景区内往往“游人如织,人满为患”,游客的大量涌入超出了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加上部分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手乱扔杂物,或乱摘乱踩,直接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3、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旅游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4、在景区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柳州,在市内的几座名山修建索道,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不但修了索道还增修观光电梯,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易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

5、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城郊景区的冲击。在城郊风景名胜区邻近修建工业区,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6、旅游景区没有专门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和措施,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较差。

二、保护柳州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分析

1.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各地方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对国家已有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食品卫生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各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并根据柳州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派专人管理。

2.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和保护文物古迹的监督管理。

(1)新建改建旅游景区的厕所,扩大水冲厕所的比例,加强对厕所的管理。2013年柳州政府拨专款,提升改造龙潭公园、柳侯公园、都乐公园等市内6个A级景区及公园、小游园的44座公厕,为景区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社会公共设施环境。

(2)严格禁止在旅游景区内,尤其是在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上乱涂乱刻、乱写乱画。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行为,景区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情节严重的交执法部门给予适当的处罚。

(3)及时清运旅游景区内垃圾,并进行适当的处理。柳州市政府仅2013年就拨专项款购置垃圾垃圾箱、筒,安置于公共绿地中。

3.大力加强景区内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柳州是工业城市,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噪音、烟尘一般情况下会超过规定的标准。景区作为城市的绿肺,担负起过滤作用。

(1)保证所有能源及物品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污染和其他较大不良影响。AAAA级景区龙潭公园从2013年11月起禁车、禁烤,致力改善公园生态环境,实施了取消景区烧烤摊经营、禁止车辆入景区等措施,减少对景区内空气的污染,同时改善公园内基础设施。从示范区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旅游资源、传统文化与保护、基础设施等13大方面进行改善,2013年获“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下一步柳州市将陆续在市内A级景区实施禁车、禁烤,给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全力以赴向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冲刺。

(2)增强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各景区因地制宜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设施,柳侯公园是位于市中心的AAAA级景区,也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景区,景点“罗池月夜”为柳州古八景之一,由于景区的人工湖与周边居民生活排污系统相通,池水发黑发臭,影响景观效果。2003年至2005年,柳侯公园人工湖污水治理工程启动,工程从截污清淤改善园林生态环境开始,将原排入公园湖泊的17条周边生活污水截流排入城市排污系统,清运淤泥约4.3万立方米,沿湖驳岸叠石植柳、人工湖雾森、瀑布,形成山水园林景观。柳侯公园还利用喷雾系统对水过滤净化处理,将水雾化后喷洒到空气当中,不但使景观效果极其引人入胜,同时更兼具除尘降尘、净化加湿空气的功能。

(3)采用节能环保措施促进发展。

柳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开发有很多以溶洞景观为主的景区。AAA级景区都乐公园的都乐岩洞便是其中之一,该岩洞1974年开发,被香港大公报誉为“大自然奇幻之宫”,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接待的游客数以万计,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开放的洞口也加速了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天景物老化。为使岩洞内钟乳石得到最佳保护,都乐岩景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都乐岩岩洞灯光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在洞内水域放置雾化器调节洞内湿度促进钟乳石生长,用低能耗LED灯具取代高能耗老式灯具的电能,降低灯具产生的光污染等。淘汰对钟乳石损害较大的老式灯具,把光污染和气体污染(二氧化碳和有机物)控制在最小程度。还严格控制入洞参观的人数(每批不超过40人次)和间隔时间(每批游客间隔20-30分钟);坚持每天清理游客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避免垃圾存留时间过久对钟乳石造成危害。采用节能环保措施,减少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深入宣传,提高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各景区利用宣传册、展览、说明书、门票、导游图、纪念品等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在景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标语牌,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5.建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和指导各景区、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柳州市从2000年开始便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旅游景区”的创建,当年市内的3个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全部通过了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3年龙潭景区作为首个市内景区获“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减少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要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在旅游景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景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景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保护好旅游区内的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柳州旅游从业者和管理部门致力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旅游,保持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尔康.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旅游学刊,1998,

[2]陈瑞.浅谈我国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经济与法,2011,(04)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4

关键词:通州湾;城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宣布举全市之力开发通州湾,原通州区三余镇与如东县大豫镇部分区域组建成南通滨海园区,由南通市代管。通州湾大开发拉开序幕一年以来,完成6项规划编制,形成17项质量较高的中间规划成果,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领衔研究编制了《通州湾新区总体规划》,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人口达百万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一年以来,不毛的滩涂之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一级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各大旅游、休闲、景观项目,医院,学校,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地产集团,大型央企,现代服务集团纷纷登滩园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胜景;国家、江苏省重要领导频繁视察通州湾,并给予了超常的定位和高度的评价。

目前,南通滨海园区共有户籍人口131800人,镇区户籍人口12100人,城镇化率为9.2%,园区的城镇化道路任重而道远。加快通州湾的“城镇化”将是通州湾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课题。通州湾拥有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拥有滨江临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创新通州湾城镇化模式将能走出通州湾特色的快速城镇化之路。

一、以生态休闲为引擎,建设生态滨海新城

通州湾拥有南黄海独特的蓝色海湾,目前正环绕海湾打造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城市。游艇俱乐部、纳潮河景观工程、团结河景观工程、人工湖等生态休闲项目不断加速。以生态休闲为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中南集团,宏发集团在此投资生态酒店,海景房等项目。园区可积极构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使用的最大化;利用节能减排的现代建筑技术,营造低能耗高品味的生活条件;利用现代区域性废物管理措施,提升城市垃圾的循环利用率;充分发挥滩涂、河流、海湾等特色的自然资源,打造自然生态的休闲胜地。

二、以港口产业为支撑,创造岗位汇聚人才

通州湾具有大型综合性海港的各类条件,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通州湾区域拥有一百五十公里长的海岸线,在目前全国而言,可建设以及可开发的港口资源位居全国第一,根据权威专家分析,通州湾开发出三十万吨级的航道仅仅需要开挖二十公里,而平均开挖的深度仅三米。通州湾的腰沙和冷家沙区域具有150公里的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为全国最大的港口群,修建100个5-10万吨级的码头,10个30万吨级的码头,海域中滩涂围垦后可形成293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资源,可成为仓储物流,现代制造业,海洋重工等临港产业基地,以港兴业,以业兴城,以城聚人。园区可创新河海船只兼容港池,打造通海航道,扩容海港对运河水运的辐射力;建设各类园区载体,紧抓国家新一轮产业向海洋转移的巨大机遇,打造各类政策优惠区、综合保税区,加速产业在园区的汇聚;高位规划园区的产业结构,使园区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空间,吸纳就业,推动创新;积极打造各类创业平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在此掘金,以各类创业激活城市活力。

三、以文化品牌为特色,打造魅力的通州湾

倚湾而兴,通州湾将打造“生态休闲城,美丽通州湾”的特色品牌形象。目前园区也将南黄海文化内涵融合到城市规划中,走一条富有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园区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可充分运用文化软力量,邀请各文化、传媒行业的专家,绘制展现园区优势的宣传视频和图片,在高速公路、网络和电视媒体对通州进行宣传;搜集保存园区地方特色文化,制作脍炙人口的通州湾特色的歌谣;积累通州湾开发中各类事迹,撰写感人的通州湾开发背景的小说;打造通州湾特色的影视城,吸引剧组在此拍摄电视剧、电影;形成通州湾特色的魅力,运用文化的力量为通州湾发展造势。

四、以社会管理为抓手,激发园区群众力量

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利用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掌握园区群众的就业信息和技术特长,搭建园区群众优先到园区就业创业的平台,让园区群众感受到通州湾大开发带来的切身利益。制作通州湾美好前景的宣传册分发给园区百姓,为园区百姓勾勒通州湾美好蓝图,展现未来高水平的生活条件,激发园区群众齐心协力支持通州湾的开发,倡导群众为了长远和大局的利益,放弃眼前和小我利益的情怀。组建共同利益和志趣的社会组织协助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局对社会组织进行政策引导,对于在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排除城镇化进程中的障碍,维护新型城市社会秩序的社会组织予以表彰。

五、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创新户籍制度管理

加快通州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对园区农业用地进行整合,集约化、科学化的利用园区土地资源,解放粗犷式农业劳动力。加快园区居民集聚区建设步伐,充分扩充居民集聚区的生态休闲,医疗养老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建立新型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改善园区群众对外来人口的包容和友好的态度。健全外来人口激励机制,对园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予以“荣誉市民”待遇;对参与园区前五年各类创业的优秀人员予以“元老市民”待遇,可在未来享受园区特惠待遇;打破户籍制约,给予在通州湾工作满一个月的人员南通滨海园区户籍,享受当地市民福利;鼓励在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亲朋好友到园区投资,参与园区建设,对引介有功的人员予以奖励,加快通州湾的人气汇聚。

六、结语

在加速城镇化进程,创新通州湾模式的道路上,南通滨海园区将以生态休闲作为引擎,建设出美丽的滨海新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更不能只图短期的目标而忽视了生态保护和长远的利益。在开发港口的基础上,要考虑港口与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要兼顾考虑江苏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加快通州湾城镇化步伐,要注重文化品牌,打造出富有魅力的通州湾;要注重管理,协调好各方利益;也要激发出园区群众的力量,发展需要人民,发展的成果也是人民的成果。在建设城镇化道路上要考虑众多因素,同时也要创造就业岗位,创新开放户籍制度,精细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发挥南通滨海园区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子炀,侯金梅.滨海新区借十大战役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N].中国企业报,2010-12-31

[2]记者 梅传众,刘芸,张洪志.六方面示范加快科学发展[N].北方经济时报,2009-08-10

[3]记者 武志成. 决战3月份确保一季度高起步[N].天津日报. 2009-03-22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5

【关键词】海湾城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宜居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湛江市作为广东省西部欠发达城市,在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1 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是湛江现阶段发展的迫切需要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居粤、桂、琼三省(区)交汇点。湛江三面环海。市区周边有东海岛、南三岛、特呈岛、硇洲岛等众多岛屿环绕,是典型的海湾城市。

过去一段时期里湛江在宜居城市建设比较滞后,主要表现有: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不明晰,东西两岸发展不均衡,海湾城市特色不鲜明,城市景观零乱。

近年来,随着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湛江面临后发崛起的黄金机遇。如何处理好工业立市和生态建市的关系,做到既要经济大发展,又要生态大提升,已成为湛江市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大问题。经过探索,“建设美丽的海湾型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是湛江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 湛江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

湛江具有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先天优势。湛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城市。湛江环湾面海,拥有湛江湾、雷州湾,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半岛城市。湛江是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平,具备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巨大潜力。

湛江具有构建“海湾型宜居城市”的政策优势。2009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湛江要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重要城市”。

3 湛江市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规划实践

湛江充分借鉴国内外海湾名城的建设经验,在城市规划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描绘了海湾型宜居城市的美好蓝图:

3.1 规划构建了海湾型宜居城市的总体布局框架

湛江城市总体规划将构建宜居城市总体框架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总体思路是:通过建设海湾大桥,形成沟通东、西两岸的纽带和城市东西向的发展轴,形成“一湾两岸”的城市发展大格局;西岸片区作为城市主中心,强调城市功能的提升,强化集聚辐射作用,东岸片区为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新的增长极;通过“三旧”改造,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区,打造城市商业、金融、行政核心功能区;通过建设赤坎和霞山观海长廊、中澳友谊花园、南国热带花园等打造西岸的城市景观轴;在霞赤两地的老城区,通过渐进式的改造,逐步恢复逸仙片区和“三民”路片区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打造湛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展示区;在城市东岸,通过规划建设省运会体育中心、星级酒店、观海长廊、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文化娱乐中心等,打造城市副中心;通过发展南三岛、特呈岛生态旅游业,打造城市休闲度假基地,打造湛江市最有魅力的“客厅”。简而言之,就是在西岸中心城区建设“一个行政中心区、一个中央商务区、一个市级商业金融中心区、两个历史风貌展示区”,在东岸坡头区建设“一个休闲商务区(RBD)”。

3.2 将生态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推进生态市建设

《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提出,要将湛江建设成为“热带生态型海湾城市、亚太经济圈生态型口岸城市、中国热带生态型半岛城市,中国循环经济型钢铁、石化工业发展新区,中国热带生态旅游半岛城市、中国热带半岛生态型农业重点城市”,要建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建立热带海陆一体的农、渔、牧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建立集休闲观光、会议度假为一体的海陆生态旅游体系,建设以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生态服务体系,建立以群岛、海岸和陆地生态防护为主的海陆一体化生态安全体系,把湛江市建设成为“雷琼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和国际生态经济中心”。

3.3 优先发展绿色交通,构建宜居城乡交通体系

《湛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公交交通,适时发展大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形成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水运、航空运输协调发展,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相互衔接,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湛江建设成为环北部湾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航运物流中心,实现湛江市境内“2小时生活圈”的构想。

3.4 严格管制城市环境功能区,提升宜居城市环境质量

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上,规划确定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执行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规划居住区、商业、交通、混合区、一般工业区等,执行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Ⅰ类区和Ⅲ类区以外的城市规划区划定为Ⅱ类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

在海域环境分区上,规划确定建成区离岸1000米外海域为一类海域,环境目标为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规划建成区离岸1000米以内的范围为二类海域,环境目标为国家海水水质二类标准。现状港口与规划港口水域为三类海域,环境目标为国家海水水质三类标准。

4 湛江市海湾型宜居城市的建设实践

4.1 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为加强滨海景观带的塑造,湛江市通过“三年四还工程”、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举措,加强观海长廊、海湾沿岸绿化带、城市主要出入口大型节点绿地、城市轴线节点绿地、绿廊、公园绿地的建设,相继建成观海长廊、南国热带花园、中澳友谊花园、南桥公园、绿塘河湿地公园、渔港公园等城市大型公园数十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4.2 充分发挥海湾地形优势,建设以海湾大桥为纽带的中心城区生态绿色中央商务区。

湛江市集中力量积极推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旧区、海滨大道和椹川大道沿线工业企业迁入工业园区;建设了湛江国际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西海岸观海长廊;沿海滨大道和人民大道建设了一大批高等级酒店、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商住小区;加快建设行政中心,乐山大道两侧、霞海港片和赤坎旧大天然片的中央商务区,省运会水上运动中心、霞山渔人码头和欧陆风情街;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功能强大的集行政、金融、商务、居住、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

4.3 加强环境生态建设,打造生态绿色湛江。

以海湾生态保护为核心,加快建设沿海防护林、交通绿色长廊、江河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带;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主要河流环境监测整治和城市水体治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相继建成了霞山区和赤坎区的一、二期污水处理厂和厂区外截污管网工程;继续实施公共交通清洁能源改造,推进市区公交车改用天然气;加快主要公路绿道的规划改造,启动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全力建设绿色生态湛江。

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形象;泉州市

城市形象指社会公众对城市的认知与评价。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城市的客观状况和人们对城市的认识过程。从客观方面看,城市的客观状况既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空间布局、物质设施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包括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素质及日常行为;既包括城市的历史与现状,也包括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未来的发展前景。从主观方面看,又可以分成认识主体与认识过程两个方面。认识主体包括城市的市民和城市外部的社会公众,这其中又分为普通民众和城市管理者、学术界、新闻界等不同的认识个体。认识过程包括感知城市的现象、局部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理性认识。一般说来,普通民众侧重于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去认识城市:城市管理者和学术界注重在实证材料的基础上作理性分析,新闻界则是沟通各类认识主体的中介和桥梁。城市管理者、学术界和新闻界对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城市形象有重大影响。

城市形象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的客观状况,但又受到影响人们的认知与评价城市的各种因素制约。因此,城市的客观状况与城市形象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实际上,有的城市形象较好地反映城市的现状与趋势,有的城市形象则与城市的现状尤其是发展趋势很不相称。也正因为如此,城市形象的塑造也才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塑造城市形象,关键在于根据城市的客观条件发挥城市优势,同时完善城市市民及城市外部的社会公众对城市的认识,以泉州市为例,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重视城市形象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环境进行三维空间的合理谋划和安排,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覆盖社会生活以及物质文明方面的内容。它比只安排二维空间的城市规划又前进了一步。英国城市形象设计专家弗・吉伯特指出:城市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休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形象设计的本质。把城市形象设计引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系统工程中,重点对城市形态、自然环境条件、建筑物、城市结点空间、街道、城市绿化等内容精雕细刻,由此给公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泉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无论是资源的种类还是产品的组合,都胜于省内的福州、厦门,甚至不亚于一些国内的旅游热点城市。基于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泉州市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应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商务旅游区。

二、放大城市自然环境优势

每个城市都拥有禀赋不同的自然景观,人们若是给予重视并加以利用,则会使城市锦上添花。对待自然资源与环境,首先应当更新观念,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突破口,强化视觉识别的冲击力:然后加大宣传和开放程度,变被动为主动地展示,使与之相关的旅游、娱乐、餐饮、服务等行业近水楼台先得月,真正发挥出形象效应。一个城市应当善于扬弃,只要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风格符合人民群众的广大利益就应当发扬光大,反复强化,进而塑造一系列视觉形象。一味追求现代时尚、盲目模仿的做法是舍本逐末,失去了城市个性,分散了视觉冲击力。

泉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其种类之多,组合之好,在整个华南地区也不多见。应发挥生态环境的良好优势,扩大并做好生态旅游,包括森林生态旅游保护区、滨海生态旅游区、自然历史遗迹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旅游区等。

三、充实城市文化内涵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本身就是有内涵、有魅力、有吸引力的,是物质组成要素得到升华的。城市形象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归结到文化问题。比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在城市理念识别的形成过程中,精神文化行为占了相当的比重。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民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一点一滴形成的,记载了当地人民的奋斗历史、精神风貌和习俗民情,是当地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把它反映到城市建设上,就会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

泉州文化积淀深厚,其音乐、戏剧、舞蹈、语言、民俗等具有浓厚的中原遗风。如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明珠”的南音,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梨园戏,保留着许多晋唐时期中原地区方言的闽南话。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5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7处。泉州民俗源远流长,如有“封建头、民主肚”之称的惠东女奇特装饰,东海寻埔女服饰。闽南宫殿式古民居,南少林武术等。地方风味小吃名扬天下,如安海的土笋冻、洪濑的贻庆鸡爪、安溪的湖头米粉、官桥的豆腐干、石鼓的白鸭汤、德化的苦菜汤等。弘扬大泉州文化,就是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养料,增强现代文化气息,丰富、拓展泉州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发扬泉州精神,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追求城市协调美观

只有将整座城市从宏观及微观通盘规划,才会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加强城市的视觉识别的效果。城市中的道路、广场、水景、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标志、路牌、门牌、公共汽车站牌,各类户外广告等等都应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协调彼此问的关系,既不可机械重复,又不可杂乱无章;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可应付了事。每个项目,在考虑到其市场运作的可行性之外,还应对其能传达的美感给予充分重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希望寻求休闲娱乐而又无需花费许多金钱的地方,于是城市建设几条步行街、露天吧、专业街等缓解生活的紧张,满足普通市民的基本需求,既可以体现城市的特色,又可以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文化艺术氛围。

在这方面,泉州做得比较好:对于城市边界出入口的建设,加强对“南大门”、“北大门”的入城道路改造和两座跨江大桥的装饰美化;对于城市广场建设,实施泉州展览城广场和丰泽商城广场的美化工程,刻意设置雕塑、喷泉、戏台、亭阁等一些精美的建筑小品,并着力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对于城市夜景工程的建设,实施“让泉州亮起来”工程,特别应重视对城市边界出入口、广场、中

心街道、过境公路、旅游点大门等地路灯的外表造型、整体布局、灯光效果的设计;对于城市路径建设,对纵贯市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道路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治理、翻修和拓宽,形成以“三横四纵”主干道为主、连接各次干道的路网格局;对于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能够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形成以城市公同为点状,以古城址、水系和道路绿化为带状,以单位附属绿地、城郊大片绿地为块状的点、线、面三级布局结构。

五、改进政府执政行为

政府行为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体现在政府的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部门办事效率、公益事业、特色节日等方面。政府形象除了办公严明或人员外表视觉浅层形象之外,大部分是南日常业务工作所体现出来。良好的政府管理形象既是一种投资环境,又是一种经济资源,时刻指导、推动和保障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泉州市改进政府行为要突出四个重点: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形成合理、高效、快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行政组织,培养机关工作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科学民主的决策行为――实事求是,发挥咨询机构的智囊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遵纪守法的行政行为――依法行政,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勤政廉洁、求实创新的公仆行为――加强监督。切实做到反腐倡廉,勤政爱民,开拓创新,干事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六、加强管理,提高市民素质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受教育程度等反映市民整体素质的方面,代表了城市市民的形象,并直接反映城市形象。市民形象是城市形象的缩影,市民素质是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市民具有优良的品德,深厚的文化,广泛的能力,卓越的技能,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优雅的举止,这是城市形象的源泉。市民中不断涌现出著名的科学家、劳动模范、文化巨匠、艺术大师、运动健将、艺术明星,都会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为城市增光添彩。政府应着力于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市民的技术素质,广泛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挥市民的创造潜能。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组织、舆论的多种手段,搞好城市的综合治理,提高城市“形象软件”建设。

泉州应充分发扬泉州人热情好客、“爱拼才会赢”、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的性格特征,以争创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个人形象即是城市形象”的思想。必须让广大市民懂得,良好城市形象,与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每个市民都有享受优美的城市文明的权利,同时又有维护和管理城市形象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共同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城市形象的优化与扩张。

七、加强城市形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