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14-02

1 体育产业市场

1.1 体育产业的形成

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到从产生包括居民或学校、社区等组织对体育产业及其产品的需求,和以此供应为生的人群等形成的简单的供需关系,发展为需求者的逐渐壮大成群体性和所需产品的类别的丰富,从而形成规模化,也就是体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成市场,以体育活动为主或密切围绕体育而开展经济活动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行业就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由这些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劳务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产业市场。

1.2 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其自身的规模、结构和体制是否完善,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有关。如果缺乏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体育行业由体育用品产业化到体育产业规模化的转变将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被压制或者是被淘汰掉;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是否平衡,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带动了周边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分支,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力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强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把体育产业培养成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体育本体产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所占应是主体地位,高于其他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这涉及市场体系是否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行业的运行与发展。

2 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

2.1 提高体育消费质量的需要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大幅提高,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的需要,同时也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体育产业包括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产业类似,体育产业也有其产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商品,例如服装、器材、食品等,体育商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商品的特点,它不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更高层次生活的需求,这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体育产业从最开始的分散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规范的市场,到逐步以市场为核心,消费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是随着市场的壮大而壮大的,市场存在着供需关系,竞争关系等经济领域的关系法则,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对所需商品质量的好坏产生影响。因此,体育产业在这种需求和竞争的环境中,必须整合资源,调整自身管理和运营机制,降低成本,更大地、更高质量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这就使得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成为必然。

2.2 体育产业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市场则是指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规模与范围就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是实现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积累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再生产的关键。由于体育产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它又不断从外部造成一定压力,促使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生产者和提供者不断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体育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产业自身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进行整合、扩充,在合理调配资源的前提下,完善体制机制,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2.3 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体育产业化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其经济方面的优势,而体育产业又带动许多相关产业,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体育消费正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体育产业。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以产品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建设体育产业市场,繁荣体育经济。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环境与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程度,还指可治理的环境,如经济体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状态及社会通货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秩序等。经济环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能否保持大体的平衡,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治理,经济秩序是否建立并完善,以及能否建立和健全有效配置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这些是指经济环境的特点。经济环境作为一种抽象的名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它与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1 经济环境的特点决定了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规模

经济环境对体育运动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体育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来确立体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也就是体育产业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发展是受经济环境所制约和影响的。经济环境受地区发展状况的影响,不同地区经济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状况就不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可支配收入比例小,其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较少,决定了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高,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相对较多,对体育产品质量要求高,因此推动了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规模。

3.2 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对经济环境的需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开,体育消费的层次性逐渐显现,根据人们对体育消费的不同要求,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体育市场的需求是拉动体育消费的动力,体育市场规模化发展是沟通体育服务生产和

体育消费之间的桥梁。体育市场规模化,可以通过国家投入、体育部门自筹和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的形式建设一批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供群众活动的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并加以市场化运作。又可以通过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或个人投资兴办的以体育服务为内容的盈利性体育企业,从而发展和扩大体育市场规模。

3.3 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对经济环境的适应性

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应与经济环境相适应。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须符合地域文化特征;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应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经济发达地区体育的发展应以信息、高技术为主发展体育产品,建立社区俱乐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经济不发达地区竞技体育方面应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化,体育用品业的生产则应以生产少数民族体育用品业为主,在社区体育方面,应采取百花齐放的方针。根据消费者对体育产品需求的不同,体育产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应因地因时制宜,确定其发展规模和方向。

4 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人均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同时须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使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轨道上来,才能提高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的程度,不会产生市场的无序、盲目发展以致资源浪费,加大成本,导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的发展走弯路。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从而优化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为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从而为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骆秉全.简编体育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3.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会展平台;法律规范性

会展经济是京津冀实现一体化的强大支撑,是京津冀区域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从会展经济的定义可以看出,会展经济依托现代的会展场所,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体系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后盾,通过举办各种展览会促进人才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推动城市产业化的发展。但如何在激烈的会展过程中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实现会展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仍需要政府就会展平台的各方面作详尽的法律规范,以确保会展各方化解矛盾,协同发展。

1规范性的法律界定

2015年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是缓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市的人口增长,协同发展环保和交通,中关村企业和高校资源对接。其中,环保协同防治和交通设施的完善为会展经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保证,会展经济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反过来又促进了交通、环保、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法律的规范化是指法律规定了与会企业的众多权利和义务,对这些群体有一定的约束力。从市场经济的内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做保障,政策只有被法律所规范,市场经济才能有序健康发展。针对会展业的法律主要分成两类。

1.1通用型的法律法规

这类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会展行业基础的社会关系,比如:合同法、公司法、保险法等。这些法律适合于会展行业等一切经济贸易行业。

1.2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顾名思义,是专门针对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目前针对会展平台在法律领域而谈的,包括一切的法律法规、规章,它对与会企业具有普遍约束力。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规范性文件还会揭示更多相关行业的问题,这类法律法规以行政文件偏多。

法律规范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随着一体化的加剧以及会展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用趋势越来越偏向狭义方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广义化的使用仍然相当普遍,比如国家质检总局印发的《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规范型法律文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法律范畴,而是包括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抽象性的,把其归为法律文件也是可以的。

2法律原则的规范化

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法制化是保障其运行的重要环节。在三地共同签署的《京津冀贸易促进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中,京津冀旨在开展国际性经贸交流活动,实现会展活动共同发展。法律法规制定的目的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保障。会展平台要得到发展,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要按照以下要求。

2.1诚实守信,互利共赢

京津冀三地的会展以服务贸易行业为中心,在整合资源的进程中必定要进行产业对接,这其中免不了各方合作。作为市场主体,合作各方都应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诚信经营企业,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2尊重知识产权,鼓励自主创新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三地展开分工合作,各自的定位更加清晰,在新的形势下,会展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北京的产业往“高精尖”方向发展,天津和河北做产业转型的辅助工作。这样,知识产权又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只有知识产权被认可了,人们的创新积极性才能提升。展览项目随着自主创新的发展,逐渐向高端转型。

2.3国家适时干预

京津冀一体化后,津冀缓解了北京会展的短板。会展的开设需要完善的设施及城市配套政策,而北京寸土寸金,展会面积小,私家车众多,交通拥堵,这些劣势的存在不足以支持其开办会展。政府出台《京津冀贸易促进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会展企业落户天津武清以及石家庄正定新区,津冀通过承接国内外大型会展项目,有效弥补了北京硬件不足的问题。

法律的规范化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我国的会展行业开始与国内外众多商家合作。加上北京和河北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京津冀这一区域将会被世界广泛关注。我们在法律的规范性上要与世界接轨,与外商以及外国政府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频繁。为了保证我国会展行业在与外商贸易中不占劣势,保护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就要使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规范。

3规范性文件中的法律效力

我国的行政法规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都不如它。国家京津冀发展规划颁布的文件大都是行政法规,比如《关于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就是通过行政工作对京津冀发展做了部署。除此之外,河北省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了地方性立法。比如,2015年的京津冀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北省对侵权和假冒伪劣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做了具体规定,尤其是展会相关产业,并且对洽谈会中的通知、会议材料、赞助协议等文件的合法性逐一进行审查。同时,在展会现场,法律咨询工作站对展会企业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并向大家发放法律法规的小册子。本次洽谈会,法律服务贯穿了整个展会,各项活动都在法律框架内展开。

规范性法律的重要内容就是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这样使得参与会展的各个商家明确了自身应承担的义务与享受的权利。同时,由于京津冀分属三地,法律的界定上会有差异,规范后小的差别可以“”,减少了不应有的矛盾。在法律效力上,行政法规与规章应高于立法体系中的法律。所有的法律文件中,行政法规和规章是受到法律严格规范的拥有权威地位的法律文件。但是,如果与其他文件在效力等级上作比较,相关法律并没有做太多的规定。

法律规范性在行政法规中被大量运用,这些法规由于其法律效力的存在,在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促使会展行业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对于各种问题的迅速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4结论

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刚提出不久,所以会展平台还不是很规范,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给其提供便利。规范性的法律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优越的市场环境,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场中统一、竞争、公平、有序的秩序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被肯定下来。政府加强对会展平台的宏观调控,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会展平台的构建面临多重瓶颈,但是只要我们针对形势,制定正确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引导,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局中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不断完善会展平台,我们就一定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蒋冰晶,邓广全.秩序的规范分析――以京津冀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样本[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21.

[2]刘伟.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与会展经济的发展[C].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区位优势与对接高端城市论坛,2014.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3

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农牧业、加工业、商贸、资源开发四大类型,面对经济形势变化,传统产业发展减速,新兴产业发展不理想。县域经济发展因资源分布、区位、资金、人才和政府政策等影响因素不同,使各旗县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工业发展缓慢、农村和牧区经济发展落后、县域企业基础薄弱、分布零散、集聚效益较低等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在产业选择领域遇到的阻碍和制约

(一)自然优势因素导致各旗县产业选择循规蹈矩,难以突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瓶颈

自然优势分为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县域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如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之所以能屡次位居全国西部百强县前位,与煤炭资源的丰裕程度密不可分,同时,因煤炭资源丰富,产业选择大多都是与煤炭资源开发相关。地理位置决定着一个旗县的区位状况,决定着它的交通状况、对外开放条件与开放程度等。显然,具有区位优势的旗县发展较快,如阿拉善紧邻乌海、银川,并拥有与蒙古国交接的两大口岸,靠区位优势,成为一些大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以及县域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原有传统产业已根深蒂固,新兴产业难以引入。

(二)产业定位多而散,传统产业开始走下坡路

从我区县域产业发展现状看:一方面,产业定位不明确,县域产业选择有跟风政策倾向。比如,矿产资源丰富的旗县为跟随政府政策而调整主导产业方向,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变,传统资源型产业还未发挥规模报酬递增效益,则被地方政府忽视。如准格尔旗陶瓷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些产业并不是当地优势产业,但是地方政府产业定位目标将这两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各旗县盲目过多地选择产业,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现在大多数旗县产业定位过多,如赤峰市巴林左旗产业定位以矿产品冶炼、化工、煤炭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制药等为主导产业定位,事实上该旗主要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旗县,煤炭加工产业在该旗没有发展潜力,不具备发展优势;阿荣旗以农畜产品(大豆、马铃薯、柞蚕、猪、牛、羊、鹅等)精深加工、支农支牧(化肥、地膜、饲料等)和矿产资源开发(水泥、白灰等)三大产业立旗,像大鹅产业全旗可能就某一村有人饲养大鹅,根本就形不成一个产业。全区县域产业发展基本都类似此情况,只要某些生产活动或者资源存在,就定位一个产业,而且各产业之间关联度小,没有自己的特色,形不成规模。

(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落后

旗县里的大多数嘎查、村的生产方式落后,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机械化程度低,有的地区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在仅有为数不多的工业生产中,信息化程度极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生活方式方面,农民及城镇人口保持着传统的农民生活方式,大家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消费,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四)政府政策与竞争机制滞后

一是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仅制定出台,并未落到实处。在政治方面不但未给非公有制企业优惠政策,甚至连平等政策也未落实,如非公有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难进入政府;二是干部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县乡干部很难优胜劣汰;三是企业家机制未形成,管理队伍的培育工作滞后。

二、促进县域新兴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新兴产业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但一些传统产业技术仍停留在初建的技术水平上,如包头工业老城区的钢铁、炼铝、军工产业。这些产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上比较困难。新兴产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完全取而代之,而是通过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其成长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贫困落后旗县产业较少,尽力引进发展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尽管这些产业在某些地区可能成为成熟产业,引进另一地区就成为该区的新兴产业。对于我区以农牧业为主的县域,将农畜产品初级交易转变为农畜产品深加工,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牧民收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三、规模化是县域新兴产业应对环境的不得已选择

在现有的政策、市场环境下,私营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小商贩等,形不成规模就很难占有市场,最终被淘汰。目前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化工产业、煤炭开发利用相关产业、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在我区多数旗县均有分布,集聚水平较低,导致各旗县专用性基础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项目多而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控制能力较差。园区与园区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动不足,未能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新兴产业主要建立在新企业的基础上,一个新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市场等问题,走规模化发展道路能弥补企业资金不足,进入市场难、创新资源匮乏等问题。

四、县域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途径

根据现有资源、产业科学定位不同旗县发展方向,准确找到各旗县适合发展哪些产业,政府行为应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县域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政府政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政策制定要有科学性,并有效地发挥政策效应。如鄂尔多斯通过政策导向利用煤炭资源换回的装备制造业,引进奇瑞汽车、华泰汽车等多个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项目不经科学论证,盲目引进。

政府行为也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要维持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并且在当前市场失灵情况下,通过本地产业规划适当地干预经济。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表面上表现为资本、劳动力和资源上的差异,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和政府行为的原因。劳动力和资本理性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劳动力之所以流入到某一地区,都是因为有利可图。然而,偏远的农村、牧区制度落后和政府行为低效,使得该地区生产效率低下和交易成本增加。

(二)积极调动起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代表的社会力量

政府应尽量消除制度壁垒,给个体、私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吸纳更多的非公经济主体进入市场。通过财政政策,采用基金、BOT等方式扩展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非公资本的社会重要地位。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4

近年来,各地纷纷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处也不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主要表现为:

1 发展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1.2 意愿不强。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原有村办企业都已然改制,重新强调由村班子集体经营“属于全体村民”的股份制市场主体,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1.3 管理难度加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对发展集体经济,部分干部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阻力。

1.4 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且管理体制不顺畅。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目前多数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加之目前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要还是村两委成员,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个别得益于地缘经济优势,靠土地征用积累较大集体资产的村,没有及时进行量化固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掌握在个别或少数人手里,有的出现决策失误,有的资产流失,审计中发现多起违规问题。

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2.1 增加农民收入,为集体经济补充实力

农民个体的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农民富裕了,反过来又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所以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需求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瞄准市场,选择适合家庭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的项目,使农民愿意投资经营,并且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对于有发展前景的,社区集体也可以投入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进一步夯实社区集体经济。

2.2 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要创新领导机制,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村级班子素质,帮助村班子建设适合村实际的工作领导体制,重点解决好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决策盲目、债权不清、缺乏约束等问题,确保集体经济项目能按市场化要求运作,实现债、权、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集体资产,无论是土地、果园等资源,还是小型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凡是不再由集体直接经营的,都要合理确定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承包、租赁合同的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2.3 加大激励扶持,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环境。一是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工作的总体规划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制定好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指标,组织职能部门抓好实施,并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各级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要整合资金资源,调整投入结构,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和项目投入适度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倾斜。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适当给予减免。三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四是要借助外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大搞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五是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农村经济;社会新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46-1

1 全市村级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通过深入调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村级班子过硬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村,都有一个善谋事、肯干事、能成事的村级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并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越快,班子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越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高。

1.2 发展路子选得准

发展好的村虽然情况千差万别,但都能紧密结合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选准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

1.3 资源条件比较好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村,大多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而资源相对匮乏、没有特色产业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几乎空白,基本都是空壳村。

1.4 发展环境较宽松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开了领域,给农村改革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进一步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1.5 村级财务管得严

在调查中发现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他们在千方百计拓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的同时,狠抓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三资制度,坚持开源节流不动摇,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断增多。

2 全市村级体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

我市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分别为土地经营型、资本运营型、资源开发型、兴办企业型、服务创收型。

2.1 土地经营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走依法利用经营土地资源之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政策,进行正确的引导、扶持。合理兴建群众生活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二、三产业设施,增加集体收入;地处偏远的资源,开发后采取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

2.2 资本运营型

对村集体闲置的房产等设施,要采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盘活,使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

2.3 资源开发型

要从分开发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由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进行开发,开发后采取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最终还是增加村集体收入。

2.4 兴办企业型

鼓励具备能力的村兴办企业,通过开发合作等进行市场化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

2.5 服务创收型

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实体,围绕村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如可采取入股合作分红形式。就是要引导村集体以资金注入、资产入股等方式带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合作社产业项目建设。要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可以土地、房产等资产入股,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以上就是我市村级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全市村级体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多年来我市各村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优势,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茂军,许相慧,李桂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6).

[2] 黄莉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富民强村步伐[J].江苏农村经济,2011,(01).

[3] 彭海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江苏农村经济,2011,(01).

[4] 王德祥,张建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5] 龚欣一.新时期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困境与突破[J].法制与社会,2011,(08).

[6] 步芬清.推进股份合作制发展村集体经济[J].江苏农村经济,2011,(04).

[7] 洪猛,黄诗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8] 郑有贵.如何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滞缓难题[J].村委主任,2011,(14).

[9] 齐力,梅林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条件、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南方农村,2009,(01).

[10] 高富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11] 张贵龙.创新农村镇级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上海农村经济,2012,(08).

[12] 张平.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浅谈土地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通讯,2006,(05).

[13] 高伟.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模式选择[J].南方经济,2002,(08).

[14] 黄诗铭.发展壮大城郊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J].福建农业,2005,(09).

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范文6

一、发展目标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二、发展方式与实施计划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