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班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班级管理

高校班级管理范文1

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班级管理体系建设、班级活动开展、网络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展开思考论述,以期为高校班级管

理的有效性及高校班级的凝聚力、班风的形成找到一些方法。

关键词 高校 班级管理 班级体系 班级活动 网络班级是高校最基层的单位,高校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16号文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阶段,在这种进程中,不仅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导致高校班级人数增多;而且在质量的构成上也发生了转变,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或民族,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个人素质以及知识结构,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另外构成大学生主体的是“90后” 其思想观念、交友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有着较大变化,而且缺乏社会锻炼,缺乏挫折教育,个性强,心理年龄相对小于生理年龄,脆弱易敏感,价值取向多元化。同时,像学分制、弹性学制等都在弱化着班级管理的功能。班级成员对集体事务热度降低,形成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接触,班集体成员之间缺乏深入的了解,相互之间难以形成深度的信任与友谊,班级的存在趋于形式。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影响,都给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体系,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高校教学活动一般采用学分制和流动教室授课,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多时候也难以聚在一起。课后一般以宿舍为单位分散组合,从大多数学生的作息时间看,学生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呆在宿舍。这就使得宿舍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大学班级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理清主要脉络,抓主要矛盾,着眼于建立班级制度与班级管理体系。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与推动者,是班级成员与辅导员或班主任之间联系的纽带。改变传统模式下班干部——一般同学后,班干部更加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明确自身的班级服务定位,很多以往繁琐的班级事务都变得事半功倍。而这个体系中的宿舍长则当作了班级管理中重要的主力军与排头兵。他们的地位得到明确,所以责任意识也更加地明确。而且在管理中,面对的是同宿舍的一个群体,更了解宿舍成员的性格特点与需要,容易取得宿舍成员的信任与拥护。从实践结果来看,这样的管理体系避免了许多班级管理的盲区与误区,管理信息的传递也更加的快捷明确。把每一个宿舍作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办理的突破口,以点带面,最终形成高效率的体系。引导形成一种以宿舍活动、宿舍布置为主要内容,有先锋模范的、紧扣班级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宿舍文化形态。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为学生才能的实现提供平台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日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方法。在班级活动中,同学之间往往保持经常性联系,相互之间可以有深入地了解,有助于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友情,这将冲淡很大一部分同学因三点一线单调生活导致的精神空虚。而且更多的班级交流中,个体能够获得集体的支持,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优质而丰富的班级活动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良好的班风。而一个班级刚刚组成时难免缺乏凝聚力,总是随着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开始慢慢具备向心性。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是一个有着凝聚力、荣誉感的集体,也是一个让学生感觉到有归属感的集体。很多班集体从组建开始,学生之间呈现离散的现象,没有向心力。往往就是因为忽略了班级活动在班级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班级缺乏凝聚力的状态不仅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之处,也让班级的学生难以找到集体的感觉。同时,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也是学生身体思想智慧达到成熟的阶段。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可以为学生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锻炼自己的能力提供多种平台。

三、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网络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多数高校中,网速已经覆盖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使学生无时不处便捷连接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虚拟世界当中。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社区等挤占了原本的课内外学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的时间,导致一些学生经常旷课、逃课,夜不归宿。甚至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脱离集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网络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网络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等方式。使得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相对平等的得到各类学习资料以及资讯信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此情况而言,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班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校班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 应用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和高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班级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提升班级管理艺术、切实改善高校班级的日常管理效果。班级管理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管理科学,需要管理者具备很高的素养、优秀才能、专业的知识、以丰富经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管理者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用创造性方法和技巧,结合实践,合理高效的实施班级管理。

1 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成长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90后”,受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个性特征、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学习态度、适应能力等方面差异显著。面对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对象的新特点、新情况,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管理艺术,实现法、理、情的系统整合运用。

“法”层面的管理强调制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以使用学校章程、制度、程序、标准等制度层面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理”的管理是对班级成员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的管理;“情”的管理是管理伦理性的外化,以人本管理为主。法、理、情三个维度的管理手段是一般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维度,通过三种方法的单一或组合使用,优秀的管理者是可以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的。辅导员在实际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事,特殊的管理环境和差异显著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进行有效沟通,在充分了解班级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巧妙的把法、理、情三者综合运用。辅导员/班主任还要明确法、理、情的缺陷和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使三者有机结合,提高班级管理绩效。

2 班级辅导员要酌情使用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

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班级条约等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为管理手段。对违反者铁面执法,一视同仁。采取有效的必要强制力措施,是触犯规章制度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为其核心内涵,在管理模式上实施“人性化管理”,基于对每个人的尊重、理解进行说教奖惩。

辅导员要有一定技巧,适合用刚性管理的就用刚性管理,一般来说对于集体性质的管理适合使用刚性管理。在班级的日常秩序维护等方面,可以选择刚性管理。它可以较为有效的保证班级正常运转,为其提供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有效的刚性管理是保证柔性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柔性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一定的感情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一种感情纽带的作用,还可以对被管理者的个人内在情感得到关注,管理者的信任、激励、关怀,注重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因素,有利于双方之间形成有效的情感交流。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上,使每个班级成员正确认识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自觉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努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恰当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互补作用。辅导员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把握住以刚性管理建立管理权威、个人威信,以柔性管理感化教育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认真做到为学生考虑。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学会一整套艺术化管理的核心内涵,不妨可以运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①刚中带柔的班级制度建设。现代社会“人本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前提是必须要有一整套系统而规范的法律、制度,这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前提。而现实中大部分高校的班级规章制度都不够完善,设计规定也不是很合理,这是实施柔性人本管理的难点。因此,想要实现人本主义柔性管理,就要从加强班级制度规范做起,在生充分自由、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达成意见共识。写入班级规章,成立班级监督小组,监督落实。②实施柔性管理,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辅导员/班主任应鼓励班级同学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使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实现等方面得以满足,实现班级成员的和谐发展。③刚柔并济为班级成员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工作应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为主导,以“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为辅助,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要努力创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 在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学生实施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管理艺术,除了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和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特殊学生实施管理。所谓的管理是指关注管理对象的健康和成长,确保被管理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进步。

4 结语

班级管理质量影响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也对学生人格情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优秀的班级对于学生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知道班级管理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需要班级辅导员的耐心细致管理,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学生的特点,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发挥其各自优势,切实管理好学生学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晓斌,朱铁汉.浅析管理艺术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4.

[2]叶巧群.差异化管理理念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38-39.

高校班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班级管理;非正式组织;班委负责制;兴趣小组

班级,作为组成学校的最基本单位,一直都是学校管理、教育学生的最佳载体,也是确保学生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校大学生与老师数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很难按照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来配备辅导员,这就导致辅导员更多是在应付面上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班级,了解每一位学生[1]。更多的时候辅导员需要由班委来协助自己完成对于班级的管理,我们将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为“班委负责”制,这一模式也广泛应用于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

1“班委负责”制的利与弊

1.1“班委负责”制的优点

“班委负责”制可以充分发挥班委的自主管理以及模范带头作用。班委既是班级成员又是联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他们来自于学生之中,便于了解到班级同学的真实想法和诉求,结合对同学的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给老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2“班委负责”制的缺点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这种完全基于班委协助老师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两点弊端:第一,学生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度出现两极分化。在班委协助老师管理这种模式下,班级事务的处理、活动的开展往往是经过以下流程形成的:老师布置任务——班委开会讨论——活动方案上报老师——老师审核通过——通知全班同学开展活动。班级同学成为了被动的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他们对于班级事务参与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班级所有活动只有班委参加,而其他同学的几乎没有任何热情,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凝聚力。第二,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同学无法得到施展。有些同学在某些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平,但却因为现行的“班委负责”制,使得他们参加活动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导致他们的才能很难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将班委队伍视为班级中的正式组织,那么班委以外、不经过选举、按彼此间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各个兴趣小组则可视为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除了班委以外再加入一些兴趣小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非正式组织理论

2.1非正式组织的内涵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2]。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2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第一,成员积极性高。成员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成,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成员在各类活动和事务的处理上比正式组织有更高的积极性。第二,领头人物作用大。非正式组织的领头人往往是自然形成的,这种领头人物不是由组织任命的,而是由成员自发从内心认可的。这种领头人物很容易解决一些正式组织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成员间约束力比较强。由于组织是自发组成的,所以组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运行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从成员的兴趣爱好、共同利益、内在需求出发,因此对于成员具有较高的约束力,如果有成员违反这些规定,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这种约束力比正式组织的更加强大。第四,不稳定性。非正式组织仅仅是依靠成员的兴趣、爱好、共同利益所组成,并不具备明确的制度和目标,所有的约束都非强制性的,所以它的组织是不稳定的。

3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人在群体中都会寻求一定的“存在感”,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希望自己能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而现行的“班委负责”制很难发挥非班委同学的作用。如果在班委之外再让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事务和活动组织部分非正式组织,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班级同学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成员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同时,也能够使一些有特长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专长。笔者在自己所带班级中实施了这种班委与非正式组织共同管理班级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方案实施对象: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类13-5班。第二,方案内容:在班级固定班委以外,按同学的兴趣爱好再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信息组、技术组和专长组,每一个小组与一名班委进行对接。信息组——由对各类信息、时事感兴趣以及在网络论坛比较活跃的同学组成,这些同学的兴趣确保他们对一些最新资讯比较敏感,要求他们在获得这些最新资讯的同时能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可以扩大整个班级同学的知识面。另外当班级举办活动时,可以利用在网络论坛比较活跃的同学对班级活动进行宣传,起到扩大影响的作用,同时该小组还负责收集班级同学对于班级建设、活动开展所提出的意见。技术组——由一些对于各类电脑软件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比如视频制作处理等,这个小组可以确保班级活动前期宣传及后期总结材料的质量。且通过这些同学才能的展示可以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对软件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班级氛围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专长组——由除爱好软件以外的同学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小组,这个小组内部又分为好几个小队,如:足球队、篮球队、轮滑队等,根据不同的班级活动选择不同的小队来主要负责,这样可以保证每一项活动都在有专门特长的同学带领下来完成,既提高了活动完成的质量,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新的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的流程优化为:老师布置任务——班委、专长组中相关兴趣小队成员开会讨论——信息组收集相关信息并与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优化方案——上报老师——活动开展。第三,实施后成果:自从将兴趣小组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来以后,班级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项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先后获得了系羽毛球赛团体冠军,2013-2014学年早操/晨跑活动校区第六名等集体荣誉,另外有多名同学参加运动会、科技竞赛等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同学们自发举办每周一次的“励志影院”,放映一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励志小短片,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给班级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大一学年奖学金评比中,全班共有21名同学获得了奖学金,获奖率达到了45.65%,远高于30.99%的平均水平。在2013-2014学年校区表彰中荣获“先进班级”称号。使用“班委、兴趣小组负责”制管理班级一个多学年以来,极大地调动了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认同度和荣誉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高校班级管理方法创新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为了针对学生群体自身特点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班级管理的模式要不断创新,这将是一件艰巨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冠亚,王佩.班长负责制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的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14(2):174-175.

高校班级管理范文4

1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的特点

新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传播渠道,其出现和发展给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由于新媒体在技术上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思想建构上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交流上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使用上具有趣味性和技术性,使得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具有与传统班级管理不同的特点。

1.1开放性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进行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跨越了教室的藩篱,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它以数据库为中心,以新媒体技术(手机飞信、腾讯QQ、人人网、微博、微信、易信)为载体,以网络为中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班级管理形式。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被管理者。

1.2交互性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飞信、腾讯QQ、人人网、博客、微博、微信、易信、论坛、电子邮件等多种新媒体技术,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从而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个性化交流。这种交流是交互的,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沟通和了解,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1.3趣味性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进行的高校班级管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集数据、文字、图形、动画、影音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为班级管理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了解,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真切地感受老师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教育变得形象生动,使学习变得趣味横生。

1.4技术性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断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开展班级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班级管理向信息化转变,用新媒体技术来促进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1.5无屏障性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进行的高校班级管理,由于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网络传输的便捷性和不受时间空间及资讯的限制性(无屏障性)有效地延伸了班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保持及时迅速的沟通和了解。

2新媒体发展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影响

当前,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班级管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1新媒体技术对高校班级管理带来的发展机遇

2.1.1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新媒体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能动性、趣味性、无时空限制等个性特点,这些特点充分迎合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运用新媒体了解到了更多的新事物和新思想,激发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比如,大学生经常运用腾讯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表达自己对班级事务的想法。

2.1.2有利于加强班级形象的宣传和风采展示。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如通过制作班级DV有效宣传班级形象,通过班级微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班级活动,展示班级成员风采,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增强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再比如班级中开展的一些特色活动,可以通过班级微博、官方QQ平台及时,供同学们评论转播,扩大班级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为班级活动资料的收集和存档提供方便。

2.1.3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随着新媒体的逐步发展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手机QQ、移动飞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即时交流成为可能,网上交流和网下交流两种形式相互补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2.1.4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背景下的班级中的学生更加乐于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在各项活动中勇于展现自己,敢于实践自己,把自己当作是班级的主人,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更加有利于班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

2.2新媒体技术对高校班级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

2.2.1新媒体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及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拓宽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空间,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时效性。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话语权分散,信息传播是非线性、多中心的传播,这势必会弱化班级的凝聚力,分散班级管理的力量,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

2.2.2新媒体发展影响着班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在新媒体背景下,同班级的学生可以更多地利用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网上交流和沟通,人际交往更加便捷和广泛。但是,如果过度使用手机和电脑等新媒体工具进行虚拟人际交往而疏远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交往方式虽开放多样,但动机却不再单一[1]。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虚拟化、冷漠化、低俗化”的特点,极有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情感疏离、心理信任危机及人格障碍,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2.2.3新媒体发展左右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推广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发展深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随意性使得大量不良信息泛滥,进而造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价值取向困惑等问题。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更加复杂,从而加大了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2.2.4新媒体发展考验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及其传播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了解,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重视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使得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比较模糊,媒介素养水平(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制造、思辨性反应能力等)不高。但是,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往往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积极有效地利用媒体信息和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因此,新媒体发展考验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对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3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针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3.1思想引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大学的细胞和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高校的班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创先争优,人人成才”的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心理咨询、实践锻炼、自我教育等和班级管理的方法是相通的;在效果上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因此,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实效性和长久性,共同促进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

3.2开拓创新,增强广大学生“六种意识”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班级管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强化9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多种意识,以身作则,在新媒体传播中起到良好作用,让他们热爱班级,以实际行动为班级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心理学上,意识是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3.3突出特色,开展“六型班级”建设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班级管理还要依托良好的班级建设,在工作实践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六型班级”建设,即:健康型班级、民主型班级、学习型班级、制度型班级、服务型班级、数字型班级建设[2],打造班级特色,从而实现“创先争优,人人成才”的班级目标,有力促进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

3.4提高效能,搭建班级管理信息化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班级,需要充分利用腾讯QQ、微博、微信、爱班级软件(班级管理系统)等新媒体平台,提升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的时效性和信息化水平。比如: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款专门为高校辅导员独创的班级管理神器———爱班级软件,笔者亲自试用,感觉效果非常不错。爱班级软件主要功能包括:校园通讯录、班级考勤、请销假、意见箱、通知公告、谈心谈话、宿舍检查、班级活动和晒生活等。它专注于大中专院校辅导员的班级、学籍和宿舍管理,通过营造一个宽松的实名+匿名的师生互动氛围,让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降低学生安全隐患,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生管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3.5制定目标,逐步实现“两个转变”

笔者在学生工作当中,结合班级的特点与所带学生共同制定了“创先争优,人人成才”的工作目标。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实现先从班级向班集体的转变,再从班集体向先进班集体的转变。在此过程当中,共同促进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总体而言,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创新班级管理新思路,完善班级管理新体系,切实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开展“六型班级”建设,从而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促进高校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凌风,陈文亮.当代大学班级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2):96-98

高校班级管理范文5

众所周知,身份证号码能如实的反映出一个人的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等信息,并与之密不可分,因此,不论是15位还是18位的身份证号码,个人的此类信息都蕴含其中。以15位为例,出生年份(两位数)反映在第7、8位上,出生月份反映在第9、1O位上,出生日期反应在第11、12位上,It_-I:~U反映在第15位上,奇数为男,偶数为女。18位身份证号码稍有差别,出生年份(四位数)反映在第7、8、9、1O位上,出生月份反映在第11、第12位上,出生日期反映在第13、14位上,性别反映在第17位上,奇数为男,偶数为女。这里,我们需要使用IF、LEN、MOD、MlD、DATE等函数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个人信息

1.1出生年月信息的提取

由于报表格式的局限,只涉及到出生年月,并没有涉及出生日期,因此我们要通过身份证号码提取相应信息,即显示为“7208”这样的信息。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LENfC2)=15,MJD(C2,7,4),MID(C2,9,4))”,其中:LEN(C2)=15:检查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字符数目,本例的含义是检查身份证号码的长度是否是15位。MlD(C2,7,4):从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7位开始提取四位数、字,本例中表示提取15位身份证号码的第7、8、9、10位数字。MID(文本,开始字符,所取字符数)MlD(C2,9,4):从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9位开始提取四位数字,本例中表示提取18位身份证号码的第9、1O、11、12位数字。IF(LEN(C2)=15,MID(C2,7,4),MID(C2,9,4)):IF是一个逻辑判断函数,表示如果C2单元格是15位,则提取第7位开始的四位数字,如果不是15位则提取白第9位开始的四位数字。如果需要显示为“7O年12月”这样的格式,请使用DATE格式,并在“单元格格式一日期”中进行设置。

1.2年月日信息的提取

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表示出生年、月、日的数字,用文本函数MID()可以达到目的。MID()——从指定位置开始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从左向右)。对一个身份证号码是15位或是18位进行判断,用逻辑判断函数lF()和字符个数计算函数LEN0辅助使用可以完成。

1.3性别信息的提取

由于报表中各位学生的序号编排是按照上级核定的编制进行的,因此不可能区分出男女性别,倘若依靠手工输入的话,不但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例如性别信息在B列反映出来,可以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F(M0D(IF(LEN(C2)=15,MID(C2,15,1),MID(C2,17,1)),2)=1,”男”,“女”)”,其中:LEN(C2)=15:检查身份证号码的长度是否是15位。MID(C2,15,1):如果身份证号码的长度是15位,那么提取第15位的数字。MID(C2,17,1):如果身份证号码的长度不是15位,即18位身份证号码,那么应该提取第17位的数字。MOD(IF(LEN(C2)=15,MID(C2,15,1),MID(C2,17,1)),2):用于得到给出数字除以指定数字后的余数,本例表示对提出来的数值除以2以后所得到的余数。JF(MODfIF(LENfC2)=15,MID(C2,15,1),MID(C2,17,1)),2)=1,”男“,”女“):如果除以2以后的余数是1,那么B2单元格显示为“男”,否则显示为“女”。点击回车键后,即可在B2单元格显示正确的性别信息,接下来就是选中填充柄直接拖曳。现在这份报表无论是提取信息或是核对,都方便多了。

2在学生成绩统计中的应用实例

2.1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成绩排名

在每年9月的奖学金评定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成绩排名。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了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成绩名次的评定,最好使用RANK(X,Y,Z)函数。其中第一个参数×为某个学生的成绩所在单元格;第二个Y为整个班级成绩所在区域;第三个Z是可选的,表示统计方式,若省写或写0,则成绩高的名次靠前,一般默认此种方式,如果写1,则成绩高的名次靠后。例如=RANK(C2,$C$2:$C$13,0),然后利用自动填充将其复制到下方几个单元格内。

高校班级管理范文6

在学生刚进大学的初期,班主任对学生不够了解,为使班主任工作快速地进入轨道,创建和谐班级、团结师生,从而树立班集体团队意识,可在班内成员的管理中,建立班主任工作手册。建立班主任工作手册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记录班内成员的详细档案,如家庭情况、当前宿舍号、爱好和联系电话,该详细档案可更好地了解班内成员的基本信息,为学生工作打下基础。如通过班主任工作手册,可了解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中可对该学生多提供帮助;通过该手册,可了解到有的学生爱好机器人,在课余时间可引导学生参加省内或校内组织的机器人设计大赛;此外通过该手册中学生的联系电话,可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应学生,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二是记录班内的定期工作内容,如班会内容和班委会内容。通过定期记录工作内容,可保证班级工作的可持续开展,确保班级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交流、宿舍交流及活动交流模式,营造和谐班级管理的氛围

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关注自己,而且在生活中也关注他们,通过班主任自己的行动,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感化一些特殊的学生。1.“网络式”管理交流,实现无障碍交流和资源共享网络不仅实现了快速交流,并且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将网络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可实现快速、隐秘的交流,消除学生的其他顾虑,从而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困难,从而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此外,网络也是班集体资源共享的桥梁。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彼此之间不了解,为方便学生间的交流,可建立班级群。该班级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学生在群内的交流,可使他们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大学生活中,从而建立和谐、团结的同学和师生关系。班级群的交流不仅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还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可共享学习资料,同学之间可将好的学习资料上传到共享平台,供其他同学下载,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二是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通过该群可使学生快捷地与老师交流,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帮助,这种途径对于班内部分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尤为方便。2.“宿舍式”管理交流,实现家庭式班级氛围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重要场所,为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班主任可定期深入到班内成员宿舍,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生们彼此之间的同学关系状况,从而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且对于大多数外地的学生,通过这种面对面的走访交流,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时常关注他们的,有问题是可以有人倾诉、有人依靠的,从而使他们有种家的感觉。此外,为加强学生的集体感,可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宿舍评比,如在学习、卫生、文化等方面进行评比,表彰优秀宿舍。3.“活动式”管理交流,实现班级情感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爱校和集体情感,可根据学生的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或开展一些符合班级实际情况和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如专业知识竞赛、背单词比赛等,使学生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