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1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激励机制;应用
对于小学管理层面来说,班级管理是其关键和主体,所谓班级管理,其实就是班主任对班级内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组织,构建和实施激励机制等班级制度,确保小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班级管理目标。①学生在小学时期的能力与知识都比较弱,而且耐挫能力小,应该以激励机制确保其健康、全面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有效、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此实现小学班级的有效管理。
1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从根本上说,激励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事物发展形成推动作用,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选择表扬、鼓励等让人奋发努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人们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调动作用,对集体奋发图强具有促进作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选择激励机制,有助于班主任将班级秩序管理好,以形成优良的小学班级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激励机制既可以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还有助于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培养,以确保其能够形成独立、民主的价值观。总之,激励机制被称为现实目标的重要心理过程,教师在对学生价值观予以转变的过程中,还必须尽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将基础保障提供给班级管理工作。②
2激励机制在管理小学班级中的原则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外部诱因将人类动机激发出来,确保人内心形成一种向某个目标迈进的综合心理过程。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激励机制通过遵循规律发挥其在激励对象环节的重要作用,以此保证激励发生、运行等所应用的方式与体制。
2.1内外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外部激励其实就是置身工作任务之外的满足感,以荣誉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等为具体表现;内在激励可以说是工作任务之内的刺激感,是组织成员在活动期间自我形成的成就感或者满足感,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持久性。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使学生形成重要的自我教育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确保其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此实现自我完善,不断学习新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应用外部激励机制。只有让两种激励机制相辅相成,彼此配合,才能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健康发展、不断进步的班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2正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正向激励是奖励与组织目标相符合的期望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出现更多类似的行为。而负向激励主要是惩罚与组织目标相违背的非期望行为,从而使该行为得以终止。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正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当然,主要采用正向激励,辅以负向激励。奖励与班级管理目标相符合的期望行为,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惩罚与班级组织目标相违背的非期望行为,以实现奖惩分明的班级管理目标。
2.3精神物质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班级管理期间,可以选择物质激励的方式,比方说,面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给予其物质上的资助;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此外,如果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所进步,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精神激励,比方说,颁发奖状证书、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等。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两者能够彼此促进。而且还必须意识到精神激励本身属于持久性、主导的一种激励形式,应该将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应用,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③
2.4适时适度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依照学生实际情况与特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对学生加以激励,才能将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激励的强度一定要适中,激励不足或者过于强调都无法将激励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导致消极影响,无法达到激励效果。
3激励机制在管理小学班级中的实际应用
3.1竞争激励机制
就某种程度而言,竞争是事物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综合体现,竞争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是班级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例如,将一个班级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小组与小组间就卫生、纪律、队标、学习等方面进行比赛,每周一小比,每月一大比,依照小组的综合实力对其成绩进行评判,奖励优秀的小组,鼓励其它小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该竞赛活动中。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步入全面变革时期,所以在竞争激励机制构建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小组竞争中,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在竞争过程中实现小组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使教学质量与班级管理效率不断提升。④
3.2目标激励机制
所谓目标激励,其实就是依照动机与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依照学生个人或者班级实际状况对合理目标进行指导。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适时地指导与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明确目标的意义与价值,那么最终目标实现的概率就会根据目标价值的提升而上升。从根本上说,班级管理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与保障,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将目标激励作用发挥出来,那么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评价激励机制
班主任正确评价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还应重视教师激励评价学生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基于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与核心,知识、思想、道德等为重要参考因素实施评价激励,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依照学生与学生间的评价,由班主任做出总结性评价。班主任在评价激励中,可以选择评语+等级的评价方式,也可在实际评价中选择较为形象、生动的图形代表评价学生的优良,例如:黄色星星代表良好、红色星星代表优秀、绿色星星代表努力等。采用发展激励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这对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3.4情感激励机制
所谓情感激励,其实就是班主任通过分析学生心理状态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情感诱导激励。情感激励一方面可以将教师信任学生的心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经常和学生多接触与交流,和学生实现平等对话,避免将居高临下的姿态表现出来,这样不但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工作,而且对提升教师思想与工作作风也极为有利。在和学生交流与沟通期间,教师对学生的建议与意见思考越多,与学生接触时间越长,就越能明白学生的心思与所需,然后对学生加以激励,就能将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情感激励时,可以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也可以采用期望的微笑与赞赏的眼神等方式传达对学生的激励,以保证学生能够领悟到老师最为真实、直接的鼓励。多肯定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其投以鼓励的眼神,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眼神中看到激励与自信。除此之外,教师若以宽容的微笑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以会心的微笑对待改正错误的学生,学生就能在教师友善的微笑中领悟到老师的鼓励和关心。⑤
3.5榜样激励机制
小学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极为重要,很多成功人物在成长中都会有一个成功的榜样,并将其当作自己奋斗、努力的目标。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正面教育榜样提供给学生,可邀请周边的成功人士到学校作讲座,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其本身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每天的言传身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都应该严格要求自身言行,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还可选择较为优秀的学生,将其当作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其他同学传授养成优良习惯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在彼此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对学生举止言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⑥管理班级期间,班主任也可将自我展现的机会提供给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优势,以榜样的力量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4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求知欲也比较强,但是在注意力方面却往往存在不稳定情况。所以,若要有效管理小学班级,就应该合理、有效地应用激励机制,以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和竞争中获得锻炼,通过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评价激励等方式实现激励机制价值,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注释
①马玉芳.基于职级管理的班主任激励机制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49-51.
②罗莎.“激励”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浅议小学生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29-30.
③刘现忠.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58-159.
④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6(6):41-43.
⑤雷浪浪.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窥探[J].新校园旬刊,2015.1(1):198-199.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班级管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2-01
一、以“德”服人 情感教育
小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对于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示:
(一)日常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班级管理与日常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态度,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在讲解泰山版本《生活中的规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班级制度、维持班级秩序、捍卫集体利益的良好习惯。
(二)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班主任应该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尊重和互助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班级风气。例如,有个学生上课经常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班主任经过多次批评、纠正和惩罚都没有取得良好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从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情感因素入手,加强与该生的交流沟通,最终了解到他是因为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才试图以这种方式吸引教师的注意,让教师关注他的学习进展。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教师加强了对他的课后辅导,该生不仅将学习成绩提高了上来,听课状态和课堂纪律也变得越来越好,班级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三)班级管理中的爱心凝聚
小学生的“三观”处于萌芽状态,明辨是非、自律自觉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品质,提高他们自我约束和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有个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个人的区域卫生经常不达标,是班里有名的“脏乱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号召班级里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与他结成互助小组,帮助他共同维持区域卫生,并教会他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让该生感受到同学的帮助和关爱,并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由“脏乱差”成员成长为“卫生标兵”。
二、以“理”服人 制度建设
班级管理要高效、顺利开展,需要以科学、健全、合理的班级制度为前提。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从日常考勤、班级卫生、文明礼貌、课堂纪律、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为了完善班级日常考勤制度,班主任可以制定“考勤情况登记表”,将每人每天的迟到、早退、请假、旷课等出勤情况记录在案,并张榜公布。每个月统计各个学生的考勤得分,针对表现好的学生,评选出“满勤标兵”、“最佳进步标兵”等荣誉集体和个人;针对表现不好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给予口头警告、点名批评、成长档案留底、打扫班级卫生承担区等惩罚,做到纪律严格、奖惩分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考勤分数纳入到年终优秀学生评选标准体系当中,作为对于学生年终综合个人表现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考勤制度的约束力、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以“己”服人 民主管理
小学新课标中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一)民主选举
在班干部评选中,要本着“民主、公开、平等”的原则,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由全体同学参与票选,评选出学生认可、老师满意、家长放心的班干部,实现“以生管班、以生管生”。例如,班主任每学期都应该组织“班干部评选主题班会”,就班干部的任命、换届和罢免等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和投票选举,以民主的方式评选出合格的班干部。
(二)岗位轮换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民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意识和集体责任意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岗位轮换”制度,大家轮流承担班干部的责任,履行班干部的义务,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今天我是小班长”主题月活动,在这一个月里面,每个学生都当一天班长,行使班长职权、履行班长职责,并书写“班长感言”,在征询学生意见、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创新班级管理形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三)集体参与
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实现民主自治。例如,班主任可以每个月召开“班级管理民主会议”,听取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师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心得和体会,汇集集体的力量,改革班级管理方法、创新班级管理形式、拓宽班级管理途径,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自治。
四、以“文”服人 文化建设
小学新课标提倡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通过绘制班级板报、组织体育竞赛、筹备文艺汇演、创办学习小组、举行作品展览等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营造良好班风,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在班级组织小组学习竞赛或知识问答竞赛,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知识环境和学习氛围,进而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养、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塑造品质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人生启蒙者和领路人,应该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新班级管理理念、改革班级管理模式,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健康、愉悦、和谐的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铺就坚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3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原则;主体意识
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是让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实现自主发展。
一、小学管理现状:管理不公平
笔者通过从做学生到做成为小学老师这一直以来的观察,不难发现,现在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几乎是大同小异,大多是以班主任为核心,领导着整个班集体。班主任任命班委,制定班规,发号施令,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的参与,即使学生参与了,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班主任习惯去发号施令,任课老师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由班主任出马,利用自己的权威对学生行为进行管理约束。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班主任权威,忽略学生的民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管理的不公平。在这种不公平的管理下,其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班委的提前任命,造成学生地位上的悬殊,使得其他学生处于被管理的位置,那么就会使学生缺乏班级集体意识,认为自己与班级管理,班级建设毫不相干。其次,班主任对学生的独断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大。班主任认为谁合适做什么,谁就去做,其他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权,这样根本不能体现每个学生的价值。所以,班级管理的模式需要改变,民主选择班委,民主评价学生,民主制定班规,才能发挥出管理的作用,适应每个孩子的成长。
二、民主管理,学生内在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风格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和看法。民主化的管理风格明显优于专制式的风格。”因为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他们同时也想参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专制型的管理模式扼杀了他们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一手操控班集体的运行,让学生按照他们的思路发展,便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实施民主管理,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让学生有了归属感。那么如何在班级实施民主原则才能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呢?
班级管理,不仅要管,还要理。小学生和中学生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年龄。由于和老师之间的年龄差距太大,小孩子本能就会觉得老师是“高人一等”的,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孩子没有自我的概念,不能自主地做出决定,处理问题。
首先,需要实施的就是要理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的平等地位。其次,允许学生帮你建立课堂运作系统和规范,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遵守规范。大多数学生都更忠实于自己参与制定的规范。只有每位学生都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了解在违反规定之后的惩罚要求,那么当他们接受惩罚时,才会心服口服。再次,要确保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一席之地”,班级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场所,那么学生的职责也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班委的选举要采取公开透明的竞选投票制,其他学生也可以担任其他不同的职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了,都参与班级管理了,他们才有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他们才会把班级当作一个集体。当一个学生把班级当作一个集体,就像是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他会投入他所有的精力去珍惜、爱护、建设这个家庭。最后,要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常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教师在自己的内心就已经给这个错误下了定义。如果犯错的是好孩子,那么处罚程度不会太大,倘若犯错的是平时表现不好的孩子,那么惩罚的力度会更大。学生的外在表现和较低的学习能力会误导教师的判断,所以民主管理班级,教师必须要民主地对每一位学生做出评价。
三、有放有扶,民主管理高招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4
【关键词】小学班级 管理机制 激励机制 学习气氛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27-01
结合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发展状况,实现其中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持好课堂秩序。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小学班级管理特点的深入分析,确保激励机制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断提升小学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案例分析
某小学班级在教学活动开展及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的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机制加强该小学班级管理,为学生们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该小学班级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及管理效率的低下,给后续教学计划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客观地决定了构建有效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目标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目标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具体表现在:
1. 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状况,设置总体的管理目标,促使学生们能够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地努力,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树立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
2. 通过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目标激励机制。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学生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记住字词的数量等给予必要地降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3. 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符合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根据学生不同时间段内的表现给予更多的鼓励,确保激励机制作用下的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
(二)榜样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
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榜样无疑具有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在这一阶段最需要有一个效仿的目标,而小学生也会自行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榜样,但是如何使榜样促进小学生的正确发展就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向小学生们提供一些可以做榜样的例子。比如说对我国历史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战斗英雄等等,他们都可以作为榜样促进小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榜样的存在,比如说助人为乐、做好事的人等,班主任都可以激励小学生向这些榜样看齐。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其实给予小学生们最大的榜样是作为班主任的存在。因为小学生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带来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中必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竞争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
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加强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注重竞争激励机制的合理运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的时g内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结合班主任的具体要求,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竞争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需要做到:
1. 在班级管理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根据所有学生对于不同任务的完成状况进行综合地评估,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促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可靠地保障;
2. 采取合理的方式将班级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促使这些小组之间的成员能够在无形之中保持一定良性的竞争关系,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3. 结合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竞争学习模式中,并加强彼此间的协调合作,实现竞争激励机制的有效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科学评价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
小学阶段的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客观地决定了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因此,结合小学班级管理及学习性格特点,应注重科学评价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具体表现在:
1. 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整体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做出良好的科学评价,激励学生能够在未来班级管理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2.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合理引导,通过学校、班主任及家长的实际作用做出全面的评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互评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总结,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采取有效的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整体学习水平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自信心,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科学评价激励机制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良好情感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
在良好的情感激励机制作用下,班主任在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而采取情感诱导的措施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中良好情感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需要做到:
1.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应注重对学生与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利用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比如,当某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时,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心理上的各种想法,确保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内涵;具体策略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范文6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思考
引言
当前,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量化管理模式,盲目地追求精确性,从而以示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特别在小学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按照自己的个性化工作及学校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办事,没有重视起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以及实际需求,存在着诸多的误区,笔者认为,当前应创设“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精力充足,有活力,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和被人所尊重,向往着合理、民主、公正。所以,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加以高度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不再是以往的被监督对象,而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发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健康的人格。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巨大价值,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这是推动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自身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也就会越大,这样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也就会将自身的能动力量全面的发挥。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自己发展的责任也就会越来越大,那么,就会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
1.2能够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基础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合作度不高、集体意识与社会意识不强等等人格缺陷多数都是因为班级管理制度中严重缺乏以小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完全和人本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除了能够培养出熟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较高智力的人,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也进行了良好的培养,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十分有利,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与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立、良好的人格。
2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将自己的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转变,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及教育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将班级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2.1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不仅是其的客体部分,同时还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教育者必须将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转变,从而让每位学生在组织结构中都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促进他们个性自主的发展。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鲜活生命的人,所以班主任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时,不仅不要忽视、冷漠他们,也不要一味的灌输、强制、体罚他们,而是要对学生表现出热爱、尊重,对待学生必须时刻以民主、平等为原则,主动地接触学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将管理过程中原本属于学生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多方面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在面对需要时,也应作出多方面的选择。不仅要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选择予以尊重,同时,还要对他们选择错误以及重新选择的权利予以尊重。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征,不过,班主任绝不可以将自己当成塑造者,应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帮助者,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习与体验以及生活,从而实现主动全面的发展目标。
2.2重视方法、过程、情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对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方法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因为他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应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全面地发挥,对学生的工作加以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结合班级的具体特征,自主能动性的开展工作,增强自身工作责任心,做好学生们的参谋后盾。其次,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过程加以关注;实质上,班级管理是在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就是学生间合作管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一套新的广播体操时,体育委员将班级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要求各组长统一动作,然后分别指导本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体育委员与组长之间必须紧密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教好广播体操。所以,班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必须与小组间紧密的合作,这样,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对小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予以关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各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制定《文明小组评比细则》,每一星期做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将自我管理当做是为组争光的任务来抓,不自觉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