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1

【关键词】科任教师 班级管理 研究进展

一、班级管理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我国自清末民初成立“训务部”,实行“学监制”以来,依次出现“级任教师制”“指导制”“导师制”等班级管理雏形。在借鉴俄国班主任制基础上我国于1952年始设“班主任”,主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与德育。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在班级管理历史背景中,班主任一直是其唯一主角,而针对科任教师工作的各方面,教育部基本没有做出太大补充,成为教育制度中一大空缺。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实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单一班主任制。即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是直接实施者。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并指出,“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早已使班主任沦陷于不堪重负的漩涡中,科任教师却在参与班级管理上常表现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态度,使“教书”与“育人”严重分离、脱节。

二、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1.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即研究群体对个人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一原理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该研究者认为,群体动力学原理对教师教学默契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若教师间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教师间共同性的教学特征就很容易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外,群体动力学也为研究教师群体凝聚力强弱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2.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与二者关系的巧妙处理。教育心理学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揭示,证明了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效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全员参与”。以顾吉祥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对班级管理意味着该系统中内部成员(学生、班主任和班级科任教师)和外部成员(学校其他老师、家长等)全部行动起来,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三、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研究进展

1.导师制

以张艳萍、张静为代表的研究者在《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对导师制作了具体阐释,具体要求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科任教师组成导师组负责整个班级管理建设,每个导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负责分配给自己的若干学生,促进学生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在不增加校舍和师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

2.多班主任制

对多班主任制的研究体现在叶建军、黄金梅的《多班主任制――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构想》一文中,研究者在对现行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单一班主任制概况及弊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班主任制,即学校或班级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每个班级由多个甚至所有科任教师来共同担任“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建设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

3.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也是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所提出的创新构想之一,通过“小班化教育”的改革,原有班级规模大大减小,每班学生控制在24~32人左右,该构想不单纯是对原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是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及师生交往状况的全方位变革。

4.班级组与学习共同体

对班级组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以李涵为代表,在其《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一文中提到这是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具体做法是取消现有班主任的称谓,把所有教师都纳入班级管理中组成“班级组”,班级组集体对班级管理负责,且在班级内组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具体形式有四种,即“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及“多对多”,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很好地融为一体。另外,研究者赵蒙成对班级组和学习共同体予以理论支持,如交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并提到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促使班级由社会组织向社会初级群体来过渡,目标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5.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

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与上述几个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该制度将家长与学生很好地纳入了班级管理建设中,最大限度发挥了集体合力的潜质。该制度赋予了班级管理以新的内涵:即在班级经营过程中,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核心成员共同参与对班级的管理建设。

四、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保障措施

制度的保障对任何管理理念的实施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上述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在于构想的创新性、教师的自觉性,更在于制度的保障性。本人查阅了2004~2013年的中国期刊网,将有代表性且利于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保障措施归纳如下:加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二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科任教师专业的培养,提升其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制度,并使之落实。

在众多文献中,以研究者路晨为代表的观点较为新颖,其文《浅析初任教师之工作困扰》虽然主要以初任教师为论述对象,却更全方位、更立体地从师资培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群体及初任教师自身等五个维度展现了其对策措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另外,学者周建平在其文《生态式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中提到在教学制度安排上,就是要建立一种激励性的制度架构,多样化的立体组织系统以及网络性的沟通机制。

五、综合评价

总而言之,就是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提升科任教师专业化素养及其班级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能。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探索,科任教师会以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班主任制:困境及破解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09,(16).

[2]单方保.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3).

[3]顾吉祥.凝聚集体合力,创新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初探.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4]张艳萍,张静.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9).

[5]叶建军,黄金梅.多班主任制――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构想.教学与管理,2012,(4).

[6]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13,(4).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2

【关键词】自主参与 小学 班级管理 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急需的是那些见多识广且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而言,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一、自主参与型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所谓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主要是以小学班级为教学管理基本元素,通过班主任和老师的有效组织来故意放大班级管理功能,从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之目的。它是以发挥班级内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为手段,形成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班级管理模式。

自主参与管理理念,旨在培养小学生自身的自主管理积极性。一般而言,小学生自身的自主管理积极性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主意识、自主行为以及自主能力。在自主参与管理理念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树立新型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切实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充分的自我展现舞台,来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得到满足。要相信学生、放手于学生,让他们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管理、组织、协调以及服从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主动性。同时,要在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们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取长补短。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对于大多数的班主任和教师而言,在班级管理中最常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听自己的安排,而不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因此,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的合适,加强对自主参与型理念的研究以及该种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二、构建自主参与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首先要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一定要坚持“双主体”管理理念,即在转变自身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束缚,从而形成班级管理师生双主体的格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意地开展一系列学生管理班级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管理班级,从而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和管理空间。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表现出了班级成员的共同心理特征与倾向。班主任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管理工作,并为他们创设比较自由、安全的班级管理氛围,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想对策,从而最终形成自主参与的和谐氛围,这对下一步开展工作非常有利。

2.创新班级管理手段,建立自主参与管理机制。班干部应通过民主的选举产生,培养小学生的民主思想,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选举时,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机制,让学生们都有选与被选的机会,不以成绩好坏论英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校纪律规范是基础。班级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全班的讨论,并以 “班级公约”的形式予以命名,由每一位学生亲自签名后上墙展示,再由教师辅以诚信教育的规范修饰,最终成为班级共同遵守的约定,违者必将受到全班同学的质问。除班级设委员会之外,还要另设纪律检查小组,该组成员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主要监督和检查班级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并实现周评和月评考核制度。每周至少要开展一次自评和互评活动,月底开展综合考评大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

3.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第一,以爱为源,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彼此互相信任、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氛围。视学生如子,在生活和教育中,都要充满爱。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比如在与学生的谈话结束后,摸摸他们的头、拍拍肩膀,说上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这些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使学生信息倍增,积极投身到班级管理中去。第二,班主任亲自示范和激励机制。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班主任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自信中成长。第三,做学生的倾听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欣赏和尊重的意愿,因此,只有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夏荣奎,李忠山.自主型班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0(9).

[2]王艳.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J].科园月刊.2010(3).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3

关键词:语言艺术;小学教育;班主任

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小学教育过程,在我国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监督者。所以,小学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和班级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转化率等方面都密不可分。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发展情况有非同一般的作用。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语言艺术管理的必然性

(一)适应了小学教育改革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给小学生的物质要求与成长环境带来了很大便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现有的小学教育体系,推进其改革创新,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好的指导与帮助。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语言艺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体系的改进,给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给教学计划提供保证

现阶段的小学生与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接触更多外面的世界。得益于经济的发展,成长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小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个性的体现,然而这样的话,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量就会陡然增多,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增大。小学班主任进行语言艺术管理,不但能够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更可以得到小学生对班主任的尊重与喜爱,更能够服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学校教学过程的完美开展。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能力标准

学校对班主任的教学能力进行相关考查已经不是最好的方法来考查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学校社会影响力的好坏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这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学校对班主任进行管理能力的考查,班主任在教学实`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言管理艺术,通过这种方法,每个学生都会养成对学校或者班级的强烈归属感,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分子。

二、语言艺术的主要内涵

(一)赞美语言艺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把赏识教育与语言艺术相结合,进而不断提升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赞美语言艺术能够更好地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的日常管理水平,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回绝语言艺术管理

现在小学生的优缺点都是非常明显的,而最大的缺点即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这种缺点不但在家里表现很明显,在学校里也有很大体现。班主任灵活运用回绝语言艺术,能够运用最合理的方法来拒绝学生的不正确要求,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有效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爆发,避免师生的正面对抗,还能够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进行改正。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的使用策略

(一)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

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语言艺术自然是博大精深,在日常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为了更加灵活地进行语言艺术的管理工作,必须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巧妙表扬或者批评,给学生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动作中,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与总结,但又能保持愉悦的心情来学习。通过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班主任才可以在全班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把语言艺术的管理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二)落实语言引导的作用

小学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充分发挥语言引导的作用。首先,小学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定期举行班级的全体会议,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给他们正确方向的引导,逐步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

(三)语言文化艺术的传承

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小学班主任必须考虑他所实行的策略能否和语言文化进行完美衔接,让中华文化得到更为稳定的流传。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可以采用以卡片为载体的娱乐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体味到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理解并接受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来完成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教育理念陈旧,缺乏新教育理论的充实

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对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的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现状是,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往往不能按照合适的教育方法来进行,这主要是缺少教育理论修养。对待不守纪律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么再也不闻不问,要么就是进行体罚或者是变相的体罚。所以,班主任掌握的班级管理知识很多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上,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班主任个人素质仍需提高。

(二)班主任缺乏师生平等的意识,处于班级中的权威地位

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小太阳”,但是在班级中,班主任往往就是处于权威地位。小学高年级的班级中,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只强调不能做这,不能做那,却不注重引导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潜意识中班主任害怕自己的尊严和教师地位受到挑战。二是师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与沟通,缺乏师生平等的意识,学生处在被管理与被服务中。对学生的地位缺乏正确地理解,班主任太过权威化。

(三)班主任对学生偏重统一要求,缺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各自家庭的背景不同,形成了学生的性格差异、行为差异、观念差异和认识差异。班主任过于偏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的特长和创造精神的发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多方面创造能力的人才,大多数学校看中的是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仅仅将考试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弱,缺乏创造性。

二、优化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提高班主任自身素养

1.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理念。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

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必须通过对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学习,来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基本理论,学会对班级进行全面科学的系统地分析,了解班级内部、外部各要素的联系及班级系统的功能,从整体上把握班级教育管理的运作状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科学地组织和实施班级的全面工作。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讲座,让班主任能够从思想上树立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的意识,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f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在班级里面,老师和他们一样,都是这个班级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班主任首先自己要建立好这样的平等关系,并向学生表明这一观点,告诉他们在这个班集体中,老师只是领头雁而已,班主任更要做到言行一致。班主任还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等生,漠视后进生,这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2.广开沟通渠道,促进师生交流。班主任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尤其是对待班级中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更需要关心、关注和交流。所以,班主任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平等和亲切的交流,要让他们感觉到亲切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倾听者或是他们的朋友。班主任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切实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班主任可以采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在班级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这些同学与其他班干部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用品及各项专门食物,可以发动每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学生搭建个性的空间。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开辟广泛的活动天地为学生提供机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如:组织合唱节、手工比赛、科技制作、诗歌朗诵等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我。教师尽可能地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对学习落后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他们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的成绩。”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注意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培养学习落后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环境。

三、结语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面对的小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管理必须着眼于具体的特殊的管理情境。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管理。虽然自己针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法,但是由于自身的精力和学识有限,再加上班级管理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所以班主任有必要将管理和研究结合起来,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2] 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 李学农.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5

作为班主任,通过理论结合班级管理的实践,本人对如何有效科学的班级管理积累些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一、学生角度

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

现在的小学生他们好动、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索欲,他们向往长大后过上好日子,喜欢交友,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渴望爱,大多数学生有搞好学习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并不强烈。自主管理可以实现学生的探索欲,可以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的有效方式。建立班长值日制,要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打破由老师指定班干部的常规,让愿意当的学生上台竞选演讲,说说自己如何当好班干部,有哪些具体管理的措施。通过选举产生5位班长,每天一位负责班级具体事务,再由5位班长讨论出管理班级的具体方案来。在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班主任适当给予帮助,并对当天的"值日班长"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指出不足,希望下次改正。通过"班长值日制"的实践,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也渐渐自觉起来。我在班里利用每天中午的安静时间设立"每日一练",让他们读报、演讲、讲故事、练字等,完全由"值日班长"负责。在与学生工作交流中,他们都反映自己能当班长很光荣,别人当班长,自己守纪律服从管理也光荣。因为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所有的学生的行为都有了约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2、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或社会关系中,为追求共同的点目标,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而表现出的经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精神要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培养行成的。有研究表明,学生合作的经验愈多,则集体的表现愈佳。在合作学习中,同学彼此之间变得比较友善,比较乐于帮助他人,有责任感、能够彼此信任与坦白。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人文化与集体交融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主阵地。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比如,课外作业分组做个小型的调研活动,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写作文,做演讲,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分享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通过合作和分享让学生在学生中不自主的建立起合作精神。

家长角度

二、老师角度

班主任以身作责真心关怀。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奠基教育,班主任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心灵。班主任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做好"三个第一",讲好第一句话,开好第一次班会,处理好第一个意外事件和纪律问题。作为班主任不能"说话不算数",更不能"朝令夕改"。举例来说,如制订一些班规,给班干部一些具体的分工,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行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开展主题班会,形成团结氛围。抓班级工作,关键在于抓凝聚力,努力加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情感,威信、榜样等来影响学生,定期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康、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性格有时富于"叛逆",一些违反校纪班规的现象时有出现,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育人,以情管理,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处理,只能导致师生对抗的尴尬局面,这样不利于班级管理。情深出良言,良言一顺三冬暖,就极易产生一种鞭策力,一种追求完美超越自我的动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学生既要在思想上加以指导,又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还要在学习中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三、家长角度

为保证教育效果,建立经常的家庭联系十分重要。建立家庭联络薄,开家长会。家长会后我们要求每一名同学都写一些他们对这次家长会的感想,并请家长也写出自己对这次家长会的看法,全班同学都认真完成了这个任务,下面部分附上同学家长的会后感言。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督导作用。一是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会做人,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学习、活动、休息。家长不要以长辈高居,不独断,与孩子要有平等之心,设法与孩子做朋友,相互沟通,开展谈心活动,在轻松愉悦之中沟通情感与思想。

现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给班级管理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更新观念,建立起班级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动态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的人才。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只有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我们应更多的去学习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背景范文6

孔子有云:“因材施教”。在一个小小的班集体里,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体性格、家庭背景、班级人际关系等等差别较大。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机制激励的建立前务必要对班级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做详尽的调查和了解,分析其中的勾稽关系,避免以损害一部分后进生的利益而保证优等生进步的不平等现象出现。在进行班级摸排了解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者直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被了解对象的同学、任课老师甚至家长那里进行沟通,力图做到全面相近。当然笔者还要特别强调,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阶段,学生较为敏感脆弱,因此在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感受,避免出现由于误会而是学上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此外,调查方法也要尽量考虑周全,方式柔和,避免伤及学生自尊。笔者建议可以在学生考试成绩比较理想的情况下与家长进行沟通;在与同学进行生活上的聊天过程中侧面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当下状况进行了解;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采取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方式;等等。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激励方法

(一)目标促进法目标激励法具体有以下内容:首先,作为班集体而言我们可以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的成绩或者其他活动的名次进行对比,制定追赶目标,在具体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以班集体为单位共同努力,提高班级学习热情;其次,针对班里的班干部、课代表等带头人,老师要专门找其谈话,制定该职位的成绩要求和行为准则,要求其以身作则;最后,针对每个个体学生,老师应该根据之前了解的情况分别与之谈话,帮助其分析当下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其追赶努力的目标同学或者名次,帮助其追赶目标。

(二)榜样鼓励法对于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给予适当的嘉奖,进而引发其他学生共鸣,激励其他学生向其看齐。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举办分享会,让班级里的优等生分享其学习或者某一特长的学习心得体会,这样可以给其他同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老师也要提醒班中的优等生,要戒骄戒躁,时刻感受来自后面同学的追赶压力,实现自我激励。

(三)精神奖励法研究表明,相比于奖学金等物质奖励,中小学生对于精神奖励(荣誉称号、优等评价、教师鼓励、同学夸赞等等)更为看重,其激励效果也更加明显。笔者通过长期的一线教育和班级管理经验发现诸如每学期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劳动、纪律、卫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学生会格外重视,私下里会相互比较,一些测评结果相近的同学往往会相互较劲,形成良性竞争循环。此外,对于一些后进生,老师的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赞许和鼓励,其激励作用往往比优等生要明显和持久很多。由此可见,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对于精神奖励的运用,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取不同方式的激励手段。

(四)氛围激推动法正如笔者前文所说,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意识,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文化墙或读书会,通过提升班级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同学学习欲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