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学生心理特征 态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87-01

一、职高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职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他们在学校里会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冷落。长期在受歧视、受冷落的环境下成长,老师对他们不重视,家长的关爱也有所偏颇,使得他们对学习和社交活动都失去了兴趣,自信心也受到严重的挫伤。久而久之,他们对集体活动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欲望,最后导致个性上的自我封闭和能力上的停滞不前。同时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在个性上的敏感和脆弱,当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发生了过激的行为。

作为教师我发现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职高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甚至还有学生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在课堂上挨时间;思想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还有不少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行为上出现偏激,甚至背离了正常的社会道德规范。同时自律性也非常薄弱。上课迟到、早退;更有甚者,瞒着家长和老师逃学,去网吧包宿等等。追究其行为原因有这么几种不容忽视。

(一)家庭的影响

可以说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习惯和意志品行。而我们学校学生的出身大多是单亲家庭或者生活环境比较贫困。他们有的缺失家长对他的疼爱,有的溺爱过于严重,导致他们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与同学交流、不讲社会公德。

(二)学校的影响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把分数看成是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受忽视甚至受歧视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也导致部分学生成为问题学生。

(三)社会的影响

在当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群体性的道德缺失、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多元化现象,不少青少年对犯罪的耻辱感越来越淡化,认为老实本分等于无能、不守法的富人比守法的穷人更受人尊重等等。

二、德育管理对策

作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不应该忽视和回避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想办法寻找正确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提高职业高中的道德管理水平。

(一)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有爱心

古言道: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里的“亲”指的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严格如父爱;有慈祥如母爱;有望子成龙似的期待;有恨铁不成钢似的愤愤……而这一切都汇集为伟大的师爱,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有了错误,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才会如此严格要求。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要爱学生还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把工作做好,相信他们能创新。

(二)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起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设定目标

为学生的行动提供指南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行为习惯的归宿,为使养成教育真正达到一定的功效,使学生的行为有所依,每学期初,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养成教育的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每周一项工作重点,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达到规范。

2.搭建平台

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班主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里得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3.积极评价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结合”,即:自评与互评结合;师评与生评结合;校评与家长评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那样学生才会有很大进步。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作为职高教师,必须多从情感上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多表扬和鼓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让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独立和尊重、关心和信任,让老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在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学生社团;班级管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原因

1.学生社团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团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社团活动是促进和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高职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在每一个高职校园活动中都有社团人青春的身影,也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才使得校园文化充满生机,丰富多彩。

3.高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社团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职学生渴望通过各种活动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和认可。学生社团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趣味性、参与的自愿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越来越得到学生的认同。

二、当代高职生的特点

当前就读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潜在的竞争压力,被父母和长辈宠爱着度过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个人意志,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妥协和让步。他们习惯了随心所欲的生活,不愿意被校纪校规所约束。

三、学生社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让课堂充满生机

社团的专业活动很多时候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项简单、直线型的绝对专业范畴内,在发起宣传、组织活动、联络协调、活动评估等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其他专业知识或社会领域。有了社团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厌学心理,从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式的“我要学”,并且改变“只重专业,不管其他”的习惯性思维,积极涉猎更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并提高其能力和素质。

2.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能够换位思考

很多高职班主任花M很大力气和时间在学生身上,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学生都有叛逆心理。而同一个社团中的学生由于彼此间的兴趣爱好相同相近,也更容易从同学升级为好友。由于关系融洽,学生更容易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通过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而更易达成共识。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方式,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通过理解和宽容获得他人认同,从而理解班主任,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3.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铺垫

很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性格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在家里是“小霸王”,但是出了家庭,他们不敢登上舞台进行表演,甚至在人多的场合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加入社团后,学生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必须与其他社团成员随时保持接触,通过人际交往传递自己的信息或接收他人的信息,学生必须不断克服既有的性格缺陷以适应人际交往环境。持续和频繁的性格修正能够使学生逐渐获得社团其他人的认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班级管理和社团活动具有相互影响、互为辅助的关系,应当得到同样的关注与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不可估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有班主任才是真正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也只有班主任了解班里的学生特点,可以对他们的社团选择进行推荐。总之,学生社团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如何发挥好它的最佳“疗效”,需要班主任认真掌握“剂量和火候”。

参考文献:

[1]曾 颖.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3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育经验,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理念,提出学生管理方法:一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拓多种交流渠道;二是激发学生为班级工作的热情、培养班委工作能力;三是组织特色活动丰富学生德育教育。

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拓沟通渠道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方式包括与学生谈心、观察学生行为以及文字交流。前两种方式最为常用,文字交流相对来说较少使用。小学教育阶段会让学生写日记,初、高中教育阶段写周记,但是在职业教育中,很多人觉得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写不出东西。笔者也曾有过考虑,最后选择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并认真给每位学生写评语,这一方法在新生入学初期见效很快。写周记不仅可以让学生总结回顾本周或上周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以让班主任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除周记外,为方便通知班级事务及信息交流,不仅可以建立QQ群及微信群,同时还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做好学生在校信息反馈及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工作。

二、激发学生工作热情,培养班委工作能力

在学习中,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将“老师要我学”转变为“老师,我要学”,可以将这一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将“班主任要我当班委”转变为“班主任,我要当班委”,实行班级工作认领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

在学期初,将班级工作进行细分,除了常规班委岗位之外,增设班级财物管理员、班级安全信息员等岗位,然后召开“班委认领”专题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认领班委。这种形式将“要我当班委”转变为“我要当班委”,让学生不仅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也能提升班委干部的责任心。

完成班委认领工作后的第一要务是培养班委干部的工作能力。具体方法为在学期初开设专题培训班、在学期中全程跟踪指导,即在开学初拟定培训计划,利用开学前两周课余时间组织班委干部进行执行力、责任心、为人处世等工作方法培训以及Word文本编辑、PowerPoint制作等工作工具培训从而更好地带动班级发展。

三、注重分层德育教育,开展特色活动

每位学生的德育水平及认知能力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班内将德育分层主题进行细分,开出个性化德育菜单。如在低年级阶段以学业规划教育、仪态仪表礼仪教育等为基本内容,针对班级内学生个例特点,对行为习惯较差、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学生重点并多次开展语言沟通礼仪、仪表穿着礼仪以及卫生习惯养成等德育教育内容;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交往礼仪、商务礼仪教育,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业规划。

为丰富班级学生生活,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德智体,按照时间可以分为课堂内外和寒暑假时间。课堂内外方面,策划特色活动,例如班级跳绳比赛,分为个人跳以及以寝室为单位的跳大绳比赛,获胜的个人和寝室奖励他们洗发水、纸抽等生活用品;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风采展示,要求学生收集寝室生活剪影,做成视频或者是PowerPoint,分寝室展示。

这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做好寝室卫生,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做好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寒、暑假方面,放假前布置假期作业,例如在期末布置寒暑假作业,为学生设定好PowerPoint框架,要求学生用文字及照片记录寒暑假生活,并在下一学期初主题班会上向同学们展示,主题包括“我家的年夜饭”“我们的年俗”“那年暑假我所走过的地方”等。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4

论文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主要原因,是高度依赖辅导员,心理困惑难以解决,经济上不能自控,自制力培养缺位,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民办高校要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定义 

 

什么是自我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指民办高校大学生为了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利用和整合自身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自我激励与自我开发等一系列的活动。那么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基本上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上能够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些问题,但有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显得还很不成熟,依赖性很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依赖辅导员。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不同于公办高校,其教学过程也完全不同于高中。那么,对学生自觉性要求就更高,主要是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方面高度依赖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习惯于高中阶段的保姆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管理方式。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导致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上网和谈恋爱成了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民办高校学生不是自我管理,而是做什么都依赖辅导员。为了达到安全的目的,民办高校也要求辅导员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各项工作,从入学到毕业以及日常生活等,什么事情都要管,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心理困惑难以解决。考上民办高校的小部分学生有自卑的心理,自认为是高考失利或成绩差才进入民办高校,认为上民办高校低人一等,在以前的高中同学或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民办高校,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等等。从而导致不能对自我进行调节、控制和认知,不能很好的解决心理困惑和消极情绪。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引发并加剧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上的不健全,难以掌控或化解心理困惑,限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经济上不能自控。民办高校大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在经济上有着相对独立性,在学校生活学习远离父母,自己掌握着经济支配的大权。除了学费之外,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名目繁多,培训、恋爱、人际交往、娱乐、学习等都需要金钱支撑,如果在经济上自我管理不够,很容易引发各种学生管理上的问题。许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支配金钱上不能自控,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的甚至不以为然。部分学生消费缺少计划性,虚荣心强、攀比成风、铺张浪费,同学朋友之间常有借贷,很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摩擦。民办高校很多学生在消费上具有盲目性,自我控制力很差不能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家里给的钱很少用于学习而是玩乐,从而引发沉湎娱乐荒废学业的情况比较突出。 

4、自制力培养缺位。民办高校现在校大学生,都是我国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大很多的弊端,民办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积累期后,一旦离开家庭的庇护,自制力差在大学教育时集中表现出来。许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在集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弱点,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的勇气。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娇纵习以为常,缺乏应有的自制力,一旦离开了父母可以控制的范围,环境有了变化之后,就不能管理好自己,不能理智地判断是非,个别甚至置校纪校规于不顾。 

5、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同样也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影响,重文化教育,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大都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独立人格的教育, 老师和家长的权威说教代替学生的自我思考,从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三、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学生,将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非常广泛的学习,主动吸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让自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步入社会后,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因此,民办高校要适应我国教育环境和学生情况的变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完善自我,提高认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民办高校大学生只在拥有了独立意识、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后,才会有积极主动符合实际情况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 才会有较强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尊心;做事认真负责、有条不紊、细心; 遇事不盲目, 有自己的主见和分析,以及判断能力,从而果断的作出决定; 养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民办高校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和总结怎样培养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民办高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正确把握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同时,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保持自信是积极心态的根本,宽容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自我调节是通往积极心态之舟。民办高校大学生们在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理财规划的同时,还要经常性的进行自我对照,在日常生活的实行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充分放权,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应改变以辅导员为主的保姆式管理,做到抓大放小,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放权于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要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就要从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充分的相信学生干部,给予学生干部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第一,改变以住的保姆式做法,将管理重心下移给班委会团支部的学生干部。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所需管理的学生最少在200以上,多的400以上,人数众多,面对这么多的学生,且每个学生的性格、思想、心理和行为各异,完全依靠辅导员是无法完全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班级管理梯度,对学生分层次进行管理,以班委会团支部的自主管理为核心,做到统筹全局,把握班级整体的动态。对于各班级的具体事务,辅导员应以前期指导、中期控制,后期调整为主。第二,要加强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到学生干部的转变,是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的一个过程,也是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的过程。学生干部始终处在学生班级的这样一个正式群体中,他们更了解班上同学的实际情况,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其他学生的影响,远胜于我们传统的说教和专门的思想工作。以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干部组成的班委会团支部,将是我们广大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最后,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学生干部选拔、组织、培训、激励和考核的机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管理要控制和把握住学生的主要发展方向,放权给学生干部的先决条件,是要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和科学管理的原则。 

3、转变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第一,在学生管理中转变观念,将命令式的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的观念,改变为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科学民主参与。民办高校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发掘潜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不能把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和方式仅仅当作是管理者实现教育管理的手段。第二,作为民办高校必须要明确管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被动的管理对象。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就是教育对象,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约束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限制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够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在现在的民办高校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这种课堂教育理念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发展意识的要求。必须要转变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挥其自我管理意识和潜能。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搞高认识、充分放权和转变观变等。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忽视或放弃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和管理,而是要“以人为本”、“以学治学”,运用更好的管理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晓敏,薛刚.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展,2008(1).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自主;意识;措施

引言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与较强的可塑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有效的方法协调好学生成长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对小学班主任的一大考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让小学生成长个人成长的主人,是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更是对学生的尊重。

一、于班级管理中做好因材施教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小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质量,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建立学生档案。学生档案中应当包涵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与身体健康水平等信息。在了解学生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关心、爱护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理解,使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亲可爱之人。教师全面了解小学生,才能客观地评价、全面地认识班级内的学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班主任在了解了小学生的情况之后,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质与特长。比如,当了解部分学生热爱美术时,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将爱好发展成特长,将特长培养成能力。因材施教,才能让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成长而服务。

二、做好班级管理表率

一个良好的班级,不只需要严厉、可亲的班主任,更需要一个身体力行的班主任。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就像学生的父母一样,教导他们学习,教导他们做人。为学生树立楷模,是无形的班级管理手段。教师发挥个人榜样作用,能够给学生一束阳光,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班主任的个人形象与修养,直对于班集体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有直接影响。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与教师的接触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复制教师的言语与行为。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注重个人外在形象,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比如,班主任要求学生上课不许迟到,自己就要身体力行,每次上课提前两三分钟到教室,以做表率。在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卫生的同时,教师不仅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还有积极去收拾教室,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学习环境。班主任要将自己的表率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三、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主体意识过强,总是替学生做决定,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做。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能够简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能让小学生快速成长。在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下,小学生过分听从于教师与家长的“命令”,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

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控制个人行为,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而不是让学生习惯于听从他人的管理。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尝试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自己做决定。比如在布置教室时,教师不要制定好布置的方案让学生执行,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接受可行性强的建议。一些学生提出在教室建立一个读书角,大家带一些喜爱的图书分享阅读。这一建议很好,教师要肯定学生并让其组织实施,引导大家配合。通过多次肯定与引导,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与个人成长中的主体地位,有益于自主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实。

四、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目标

让学生自主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自主管理目标,以此给小学生正确的指引。所谓自主管理目标,就是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需要完成的自主管理任务。制定自主管理目标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师生的事。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自主管理目标,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与制定,只有全体学生认可的自主管理目标,才能快速实现。

比如,在期末考试备考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探究这一时间的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像“课时保持教室安静,如需外出或活动自觉到课外”就是一个持续性与自律性较强的管理目标。当大家达成一致时,教师要认可学生的自主管理目标,并监督学生执行。

五、营造班级民主管理氛围

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是让小学生做好自主管理的环境条件。班级,是小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给学生打造自主管理的环境,才能帮助小学生意识到个人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建设民主班级氛围,需要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入手。首先,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设置班级目标,让小学生成为班级精神与班风的创建者。更加将自信、民主与合作视为班级精神的精髓。其次,班主任要通过教室物理环境的改变,打造干净、整洁、温馨的课堂环境。利用色调的科学搭配,让教室环境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主的管理氛围,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更好地约束自身言行。

结语

综上所述,将自主管理视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核心,调动全体小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才能改变班级管理工作的传统面貌。小学班主任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班级管理角色,多引导,多帮助,多渗透,让学生在尊重他人与自己的基础上,规范个人思想与行为,让学生自主成长。

参考文献:

[1]褚朋霞.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2015,02:6.

[2]刘红娟.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30.

[3]谭晓洪.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57.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

小学班级管理是伴随着小学教育事业一起发展的,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趋势。随着现今的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也在面临着很多新的变化和挑战,许多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找到一种新型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是非常迫切的。立足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也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自身小学班级管理的心得,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进行仔细论述。首先就是对于班级管理的创新的原则进行阐述。

1.1教育为先原则

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时,必须要遵循教育为先的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还有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做人方面的引导和教育。班级管理要体现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1.2学生为主原则

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班级管理,特别是对于小学的班级管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没有成熟,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以学生的教育工作为主。

1.3管理平等原则

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学优生和学困生,而在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和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如果不能平等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以后的健康成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2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

2.1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和老师不仅要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还要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易于沟通。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绝对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这样很容易使小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致使师生关系疏远,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师生关系的发展主要还是在于老师的改变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够很好地把握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不同心态,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班主任和老师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基础。

2.2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很多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候,经常一个人把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完,认为这样既可以集中管理学生,又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学生最了解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既可以做好班级管理的工作,又可以让小学生们锻炼自己的能力,树立小主人翁的理念。班主任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时,通常会想如何去控制好、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这样违背了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为主的原则。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更加自觉地维护班级的秩序和制度。

2.3注重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觉的特点和爱好。传统的学生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如何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去,是班主任需要注重和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丰富的集体比赛和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对于集体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以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很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2.4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班主任和老师来引导和教育,很多行为也是必须通过合理的规定来限制的。但是班主任和老师在进行奖惩时一定要注重尺度的问题,奖惩只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步发展。在制度奖惩制度时候,要让学生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确实存在的,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缩短、弥补这种差距,这样就会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这种良性竞争的存在,合理的奖惩制度是进行班级管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2.5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对待学生时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为标准,要以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己任。小学生的心灵脆弱,如果在班级里遭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歧视,对其以后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对于学困生,班主任和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班主任应该经常找其沟通、谈心,对于其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赞赏,使其能够树立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奖惩制度的实施应该对于每个学生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反之则失去效用,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学生互助活动,是促进学生增加沟通、产生集体感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做好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不断面临着变化和挑战的工作,每个老师都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况,结合所面对的不同的学生,来开展班级管理,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姜支华.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集体中的培养[J].2006.

[2]王学林.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和反思[J].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