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社区妇联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社区妇联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专业社会工作;优势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09-02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需要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的逐渐弱化,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及影响。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家庭,留下的另一方往往由于农活较多,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等代为教育,由于一些代养人的养育方式不当,或过于溺爱、放任,或有所顾忌而不予严格管教……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导致了留守儿童自身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心理及行为,最终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不得不正视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和学校都寻找自己角度的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一个专业的群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留守儿童工作,将各方面的有效资源联合起来,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出谋划策、身体力行。专业社会工作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1]166-167。
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工作者们为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及运行机制。体现在专业社工可以联合政府、妇联、儿童保障部门等相关组织机构和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共同组建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并由各机构部门推选负责任的代表和社会工作者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筹措经费、统筹安排等各项工作。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过程
(一)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争取政府和政策法规层面的帮助和支持
城乡壁垒的种种限制使得进城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在身边,为了保证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社工行政人员可以运用组织及社会的力量呼吁和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1)通过减免农民工孩子进城读书所需的各种费用,尽量保证教育费用在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此来实现留守儿童追随父母,在城市读书,亲情、教育两不误;2)呼吁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既满足低收入流动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实际需要,又可以让农民工父母亲自照顾教育身边的子女。3)呼吁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校条件、办校标准、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饮食卫生条件等,督促其办校行为。
社工行政人员还可以争取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我国目前缺乏严格和完整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约束,有些父母就用金钱和物质代替对子女的监护[2]19-20。为此,社会工作行政人员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在新的立法中呼吁、鼓励政府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纳入其中,为留守儿童随父母外出上学创造条件,减少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同时,还要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包括家长,追究责任,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二)中观社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限,也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压力。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有限,无疑使祖辈们无从得到指导,加大了其家庭教育的难度[3]34-39。因而,在中观层面,社区工作者就要努力实现社区教育与家庭、学校教育的一体化,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第一,设置社区教育机构,开展必要的社区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和有效监督;第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规范和引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与培养他们形成优良品德。例如,在农村社区设立诸如“留守儿童谈心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机构,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和临时监护人、教师提供共同交流、谈心的适宜环境,搭建心灵倾诉与沟通的平台。具体形式包括:有线广播或者文艺会演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安排农村学校教师的入户指导,或者利用闲暇时间举办家长培训学校;联合退休老教师和热心留守儿童问题的志愿者,组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委员会,定期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为家庭教育困惑者寻找解决对策并提供专业辅导。
(三)微观个案、小组工作:个别化服务与团队共同参与有机结合
针对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社工会根据留守儿童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反映的情况,在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下,以小组工作的形式把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临时监护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或者根据需要,以个案工作的形式对临时监护人进行个别化指导。目的是对他们进行儿童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及方法等普及性教育,使其了解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行为的不良问题以及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获知如何改善的解决之道。针对留守儿童本身,社工可通过个案工作手段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情绪和情感的个别疏导;也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为聚集在一起的多个留守儿童设计一套专业的活动方案,提供专业化服务;还可以采用家庭联合治疗的方式,联合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三管齐下对留守儿童全面加强教育,给予多方关怀。
社会工作者实施专业化过程主要经历五个步骤:一是接案与建立关系;二是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三是以“案主自决”为原则,制定总、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签订工作协议;四是以“个别化”为原则,实施服务计划;五是结案与评估,并对案主后期表现进行跟进计划服务。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优势
专业社工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和专门职业。以专业的角度和相关的经验来看,专业社会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介入有着其他学科和介入方式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具有社会政策法规建构和价值导向的独特优势
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制度的方案设计过程中,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主要关心弱势群体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受助,这种专业取向使其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常常自觉成为广大弱势群体权益的“代言人”。作为弱势群体困难和需求的主要表达者、诠释者和推动其社会服务最大化的主要践行者,社会工作者在长期从事弱势群体服务过程中,深入弱势群体,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是有着密切接触的,对他们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真实需要也是十分了解的。
(二)具有高度专业化的介入方法和手段的独特优势
社会工作者是一支高度专业化的队伍,有着专业的伦理规范、专业的领导团队和组织机构,以及专业素养和方法技能的教育和实践背景。主要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主要有三大层面、四大专业方法,即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中观社区工作、微观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下,把“案主”——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看做是弱势群体,认为他们是能动的主体,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并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最终实现“自助”。专业社会工作者,有着广泛而多样的社会网络,在增权使能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在培养社会公民服务意识和志愿者精神,在积累社会资本和在实现个人的社会性恢复等方面发挥其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作用。
(三)具有在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方面注入社会服务的专业内涵的优势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往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纵向模式,缺乏自左向右的社会横向模式,不能形成广泛而有效的资源整合的社会网络。社会工作者具有基层工作和专业组织的优势,可以在自上而下的政府资源动员、自左向右的民间资源动员以及服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注入其专业性内涵。具体体现在,社工对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困难和需要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寻找、联络政府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正规资源方面有着自己的专业方法和渠道,对于邻里、朋友、亲属和志愿人员等非正规资源和未被启用的各种持久而普及社会资源的协调和动员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力量和手段;专业社工可以通过发挥“个案管理”、“社会支持网络”等专业方法的作用,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留守儿童逐步走出面临的困境,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发挥社会行政资产筹集和管理的各项功能,设立专项服务基金,改善当前社会资源动员的临时性和被动性,实现社会资源的动员和运作的专业性、系统性和有效协调性,真正长久而有效地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改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玲.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优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2]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3]韦凌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家庭教育,2007,(6).
村社区妇联工作计划范文2
一、准确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占农业劳动力60%以上的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千方百计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为此,我们确定了“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这一双学双比主题口号,紧贴“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创建新组织,倡扬新风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抓好“四新”:
一是推动国策宣传,营造妇女发展新环境。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已颁布11年之久,但在农村,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妇女生活、就业、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今年我市将利用召开妇女工作会议的契机,开展“国策进农家”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走进广阔天地、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豪情壮志。
二是延伸组织触角,创建广泛联谊新载体。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妇女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组织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延伸组织触角,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在城镇探索出的“巾帼团队”、巾帼志愿者这一有效形式,向农村延伸,通过创建女经纪人团队、女能手联谊会等,不断拓展服务广大农村妇女的新载体。
三是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四是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原创: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教育、社交、劳动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二、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新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我们将坚持分类指导,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的生动局面。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三万”工程:帮助万名妇女转移创业能致富,万名妇女学习培训会技能,万户家庭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农民增收致富最具持续力、推动力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解决一批人就业、带动一片人增收。我们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妇女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今年,我市拟在市区繁华地段命名“巾帼创业示范街”,组织她们争创“巾帼示范岗”,让创业女性成为品牌和旗帜。
以转移促增收。我们泰州是一个蓬勃发展、不断扩张的新型城市,致富农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纯农民,减少农民的直接途径就是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留在城市,成为新市民。为了完成由农民--市民的蜕变,我们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兼顾,转移就业双管齐下,培训维权齐抓共管,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城乡联网,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家政服务、法律宣传、安全就业和城市生活常识培训,教会广大农村妇女如何在城市立足、生存、发展,让广大农村妇女转得出,留得住,真正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
以发展现代农业促增收。培养和发展以女性为主体的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和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妇联要因地制宜,组织妇女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副产品,走联合致富、联合竞争之路。今年我们按照全市“十强争先、百村示范、千村小康”的总体目标,率先创建了10个“新农村巾帼示范基地”,围绕妇女创业、科技致富、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维护权益、扶贫救助、文明家庭、家庭教育8个方面进行规范,统一配备铜牌、电脑、电视等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带动、引导作用。使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蓬勃发展,形成亮点,带动多点,覆盖全面。不少市(区)利用巾帼示范基地的传、帮、带功能,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培训,形成整村推进的良好格局。
三、培育人才,新队伍注入农村工作新活力
人换思想地换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源泉。妇联要把提高妇女素质贯穿建设新农村始终,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打造创业新形象,打造文明新形象。从2006年起,我们泰州将实施“百、千、万”农村妇女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百名农村女村干、千名创业带头人、万名农业技术骨干,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再通过这一优势群体将知识层层传递,提高整个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增收、生活的能力和层次。
培育一批政治过硬、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村官。群雁飞,靠头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妇联要在培养选拔基层女干部中积极呼吁,竭力推荐,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女村官”。要狠抓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妇代会主任的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她们真正成为带领妇女群众科技致富的明白人,成为保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言人,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路人。今年“三八”期间,我们围绕“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展示新风采”,召开女村官座谈会,编印《女村官感言集》,60多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女村长、女支书谈吐大方、思维活跃,表达了带领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新时期基层妇女的形象风貌和丰富内涵。市委朱龙生书记为《女村官感言集》欣然作序。
培育一批勇闯市场、致富有门路的女能手。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的重点对象。各级妇联要有的放矢,广泛开展营销、网络等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创新、创优本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增收的“领头雁”;要深入开展“科技人员、女能手、女农民”的科技连环结对活动,帮助她们提高种养殖技能,成为带头富、带领富的“二传手”;要鼓励、扶持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把它建成广大农村妇女学技术、学本领的“实习地”,带领更多妇女共同走上致富路。
培育一批适应发展、紧跟时代的新型女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一代有理想、有作为的新型女农民是各级妇联组织的责任。要对农村妇女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增强她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今年,我们将通过开展“四个一到农家”活动,帮助广大农家女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掌握一门技能技术,订阅一种书籍报刊,学会一种文体爱好。引导她们“离开麻将桌,出门学技能”,让广大农村妇女会种田、会上网、会打扮、会生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四、整合资源,新力量搭建服务妇女新平台
农村妇女工作面广、量大,各级妇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借劲使力,互动联动,搭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项目入户和扶贫救助等工作平台,有效地为城乡妇女的发展服务。
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把妇女培训列入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科协等部门工作计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今年,我们采取“走出去培训,敞开门学习”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妇女去昆山、上海等地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整合扶贫资源。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不动摇,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创新扶贫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建设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鼓励经济薄弱村妇女自主创业、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积极为贫困妇女牵线搭桥,寻找脱贫门路。今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思路,组织“和谐泰州结伴行”爱心牵手结对活动,通过组织社区与乡村,巾帼示范岗与新市民,五好文明家庭与贫困户,社会妈妈与春蕾女童、城里妈妈与乡下妈妈广泛结对,营造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
村社区妇联工作计划范文3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