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能源市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新能源市场

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1

2012年对于过去十年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而言,是一个旋律低回的间章。年初,法德两国就先后宣布将大幅削减FIT(Feed in Tariff)的补贴额度,美国的新能源行业则一直处于对罗姆尼如果当选后可能取消补贴的担忧中,而欧美对中国新能源行业进行的双反则让去年还蓬勃兴旺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危机重重。

除此之外,德国风电的容量系数过低、德州出现的风电选址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和各国的弃风等现象,都表明了依赖现有新能源鼓励政策框架形成的新能源发电和技术市场已经陷入了困境。

现行的新能源政策框架体系在过去一个时期成功地鼓励了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培养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推动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进程,触发了新能源发电产业自我提升持续发展的引擎。但是也因为补贴对象覆盖不够全面,补贴设计有所缺陷等问题,使得新能源发展动力十足,而电力市场供需两旺但电力系统消化能力却有限。

面对上述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开出了加大补贴、强制要求电网全额消纳的药方。但这个药方似乎不仅不能治病,甚至还能要命。

被扭曲的市场信号

从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促使不少国家都制定了一整套的鼓励使用新能源的政策体系。经过近十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政策鼓励体系具有了相同的框架和类似的内容。

总结起来,这套框架是以扩展新型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为目的,以补贴新能源发电价格为手段,鼓励和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下降,提升新能源产业在整体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兼顾大规模入网发电技术和分布式自用装置技术,从而实现发电端和消费端的双重激励,促进新能源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为保证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快速和稳定增长,许多国家设定了“新能源份额目标”。例如德国计划在2020年让新能源份额扩大到35%,而美国的加州则将目标设定为33%。

设定这一目标,主要是由于目前新能源的成本还很高昂,光靠自身的实力,无法与传统能源相竞争,必须通过保障性的标准设置来保证其市场份额。事实上,“新能源份额目标”是目前整个国际新能源政策框架的核心,它起到了明确政策目标,订定考核标准的作用。而其他相关政策,都是围绕它展开和设计的。

为了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目标”,各国政府在过去一个时期的政策思路是,一方面投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一方面补贴新能源发电的价格。对技术研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发电成本的研究上。

补贴价格的政策常以三种形式出现。第一种形式是政府直接给予新能源发电方以价格补贴。有的国家是给予新能源发电方一个高于市场价格的固定上网价(Feed-in-Tariff);有的国家则是在电力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固定的补贴额度。

第二种补贴形式是保障入网政策,或称强制全额消纳,这一政策豁免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稳定供电的责任。在欧美的电力市场上,发电方需要提前24小时提交发电量核准申请,而在即时市场(the real-time market),发电方必须按照被核准的发电量发电。为避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企业因为其不确定性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允许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方不必提前提交发电量申请,并保证所有由风电和太阳能产生的电力能够在不损伤电网的前提下全部入网。

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免除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方的预测责任,而由政府来承担由于风电和太阳能的不稳定性而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风电和太阳能的成本。

第三种补贴形式是绿色许可制度(Green Certification),这种制度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市场化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灵活补贴政策。这一政策中,新能源每发一度电就会获得相对应数量的许可;而政府规定每一个发电厂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发电来自于新能源,如果一个发电厂是依靠化石燃料发电的,则它可以向新能源发电厂购买相应比例的绿色许可证。绿色许可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由火电厂等化石能源发电方补贴绿色能源发电方,避免了政府直接拨款,因而被不少国家和地区采用。无论哪一种补贴策略,实质上都是帮助新能源发电方降低发电成本,使其更具竞争力。

上述三种补贴常常被同时执行,总体而言,目前的政策设计集中在促进新能源发电技术进步,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这一目标上。而这一系列的政策也在过去10年的时间内,显著促进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使得风电和太阳能等发电技术成本明显下降,装机容量扩充速度惊人,在发电市场所占的份额也逐年提升。

新能源政策需转向

然而,随着新能源在发电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这一政策体系的缺陷也渐渐显露。

这个政策体系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新能源发电成本不等于应用成本,政策设计抹去了市场价格信号对选址、生产的指导作用,进而失去了正确激励新能源发电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不同技术进步的能力。

FIT政策彻底抹去了电力市场价格由于供求、电网运输损失和无力限制等产生的波动,使得新能源发电企业选择风大但远离居民和工业聚集地的地方建厂、在风力资源丰富但电力需求低的夜间发电。

而保证入网政策或强制电网全额消纳新能源,则豁免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稳定供电责任。这样的做法,忽略了新能源也有无效率的产能这一事实,一些本该被“弃”的风接进了电网,这不仅给电力系统其他参与者造成了损失,还对新能源发电和利用相关技术的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效果。

这不仅会造成所有补贴都集中资助能源转化和发电技术、其他相关重要技术缺乏足够激励的问题,还会在其他技术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由于风电太阳能等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特质,其利用成本不仅仅包括了装机成本和发电成本,还有对电网调度和使用快速备用机组、添置储能设备等带来的成本;而后者目前要远远高于前者,已经成为阻碍风电太阳能使用的最大障碍。而豁免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稳定供电责任,使新能源企业没有动力研发更精确的预测预报技术,而政府提供的补贴——无论装机补贴还是FIT——都无法扶助到储能、快速爬坡机组等技术的研发。

现行的新能源鼓励政策框架体系使得新能源的发电能力快速提高,但是电网的接纳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就造成了许多过去几年新增的装机容量无法完全的接入电网,充分发挥供电的作用。

无疑,新能源入网的整合技术、新型的电网控制技术和调度技术发展速度不够,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让新能源发电企业承担起稳定供电的责任,重新设计该情境下的有针对性补贴机制,纠正现有机制对价格信号的扭曲,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扭曲造成的资源无效率配置的问题,也才能使新能源发电和利用的各个环节上的相关技术得到合理的补贴。

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2

答:首先,我国发展新能源是将其定位成一种“时髦的东西”,并没有把它的地位、方向、替代作用这种共识树立起来。总的来说经济发展还是依靠传统能源为主,这没有错,但是新能源在方向和具体的操作、政策上,仍有很大的欠缺。目前我国新能源的环境效益还没有合理地体现出来,全世界都是在环境效益中体现新能源的竞争性,但我们国家没有。

其次,现行的价格机制也不适应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要求。比如我国火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工作,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但现在是利用环保政策去给电价补贴,“求”着电厂做脱硫脱硝,这个毫无道理,等于是补贴了化石能源。

实际上,我国现在对能源电力的价格政策是基于计划经济的成本定价,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1996年,我国的《电力法》就有规定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这是非常超前的。一般而言,电力只要在电力系统里面能够运转,那么无论是燃煤还是清洁能源,其获得的质量都一样,对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卖不出两种价钱。

然而,迄今水电仍采取根据成本定价模式,不仅严重违反了《电力法》中有关“同网同质同价”的电价原则,而且不利于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成本。导致水电建设人为增加成本,造价不断上涨。而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坚持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发现价格,这种人为核定的价格,导致了光伏电站建设一拥而上,违反了客观规律,在一些地区造成大量弃光。

第三,《可再生能源法》和《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等法规还未能有效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即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也是强调这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大部分省(区、市)均采取由地方经委核定火电机组年度发电量计划的模式,造成清洁能源无法优先上网,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风火发电权交易”等违法运营模式。

对于这种违规交易,我是坚决反对,凭什么要让清洁能源花钱去买发电权?其实,这就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局限,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这种模式阻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3

煤炭行业结束了10年的黄金期,对电力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持续亏损了多年的火电企业,2012年实现了全面扭亏为盈,火电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认为,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基本面长期趋好,电力工业转型升级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发展空间广阔。

电力工业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能源》:去年以来我国电力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您看来,今年电力发展形势将呈现怎样的走向?

朱永:当前电力行业面临诸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基本面长期趋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全球一次能源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电力工业转型升级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转型发展空间广阔。

火电经营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国内煤炭市场供应总体宽松,价格相对平稳,火电企业经营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利润中心地位可望回归,其战略地位要引起足够重视。

清洁可再生能源前景看好。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规模将稳步增长,布局持续优化,效益将会进一步提升。国家出台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幅调增新投装机规模,政策环境有望改善。资金供应相对宽松。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去年两次降息、资金供应有所放松的环境下,今年信贷规模有望扩大。

当然,发电行业也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电量增长已告别两位数时代,我国进入大型水电和核电密集投产期,部分地区火电利用小时将受到较大冲击。新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效益提升产生一定影响。相关产业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经营发展任务繁重。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将对电力工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对发电企业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能源》: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至今,已经过去10余年,但目前依然在体制机制、电力价格、上下游衔接等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新形势下,您对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有何建议?

朱永: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电力工业10年改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国电集团的改革发展实际,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解决电力工业当前问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议按照2002年的国发5号文件精神,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改革目标,推动电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体系,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健全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促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继续大力支持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提升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通过实施“十二五”及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制订产业、财政、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健全完善市场机制,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色电力认证等制度,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性安排。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加强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尽快解决新能源入网难的问题。

三是继续支持火电清洁高效发展。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火电供应为主。建议稳步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鼓励煤电一体化开发,鼓励采用超超临界、循环硫化床、高效节水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大型坑口电站。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在符合条件的大中城市适度建设大型热电机组,在中小城市和热负荷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发展热电冷多联供应。继续推进“上大压小”,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关停容量异地调度。鼓励实施煤电综合改造升级工程,完善脱硫脱硝电价政策,加强节能环保改造。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鼓励大型高效火电和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形成节能减排的正向调节。

继续坚持以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

《能源》:党的十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国电下一步在新能源上有何布局?

朱永: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断优化电源结构,这是国电一贯的发展思路。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新能源,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发电、页岩气等新型能源,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国电集团将坚持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更加突出效益优先,保持合理投资规模,深度优化调整结构,不断巩固和扩大核心竞争优势。

一是重视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火电机组。优化装机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项目,大力推进东南沿海地区大机组项目,积极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4

关键词:能源结构;电力供需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内部结构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可再生能源储存量大,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首先,我国处于北半球,幅员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具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其次,我国水储量世界第一,且地形多变,西部多山,可以开发的水资源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除此之外,我国有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1.8万公里是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是岛屿海岸线,这对于建设核电站是非常有利的,今后可以考虑向核电方向发展。

(2)使用新能源具有低碳排放,污染少,保护环境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石化能源,太阳能可以在不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的情况下转化成热能及电能,风力和水力也可转化成电能,而这一过程基本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而核能更是具有极佳的效率,可以使用极少的核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可见新能源较环保,对保护环境很有利。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劣势分析:

(1)产业规模小,融资困难。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原煤平均占到了能源生产总量的77.13%,原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了能源总产量的92.04%;新能源仅占到了能源生产总量的7.96%,可见我国普通能源远超于新能源的生产规模比重,虽然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大体显现增长趋势,但其增长速度缓慢,现阶段无法替代原煤、原油等化石能源的生产规模。

(2)技术落后,创新不足。近几年我国的风电装机量已居世界第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投资不足,基础技术的研发不能正常进行,关键的技术未能仔细研究,无法得以突破。

(3)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过高。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本相对较高,相比之下竞争力较弱。而这种高成本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一是受技术的限制,我国无法自主生产相关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二是由于新能源项目所需资金量较大,投融资渠道少,这也将推高企业投资者的融资成本;三是由于太阳能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这将导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受制于人,无法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外部结构分析

(一)机遇分析:

(1)低碳经济下新能源需求不断扩大。21世纪是一个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是一个提倡低碳经济的世纪。在联合国峰会上,同志也曾向全世界承诺: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倡节能环保,极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逐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承诺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2)国内外市场广阔。新能源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这些决定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将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使得人们逐渐开始使用新能源,也将决定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政府的大力扶持,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我国不断颁布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引导市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倡人们合理利用新能源,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也特别强调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逐步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二)威胁分析:

(1)政府政策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是多头管理。新能源企业在出问题后不知找哪个部门处理,许多政府部门也会互相推脱责任。其次是存在着一些企业的垄断经营和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这让许多中小企业及从外地进入投资的企业很难存活。

(2)世界能源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世界能源价格不断波动,而新能源作为世界能源体系的一部分在未来可能也会像化石能源一样不断地波动。就如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而我国的光伏产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几乎让整个行业濒临崩溃,这种现象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未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新能源技术的专门研究机构太少;二是在技术来源方面,自主研发的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非常少,许多项目和企业都是靠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或者中外合作来进行生产经营的;三是缺乏大量新能源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强能源结构的发展思考

(一)逐步建立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研发投入机制

新能源的技术要求很高,其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研发。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1)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研究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逐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技术的研究;(2)政府要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持基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技术;(3)尽快建立国家级的研究实验室和研究平台,集中攻克技术难题,早日让新能源产业步入我国的支柱产业行列。

(二)优化新能源产业链结构

要想让新能源产业有一个长久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而要想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设备的制造,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持;(2)引导企业制造合格的设备零部件,注重技术研发,完善售后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四、电力供需分析

对于当前电力生产的情况来讲,主要集中在水力以及火力发电方面,为了能够体现和能源节约的理念相符合,人们也开始研究在发电的同时对于自然环境不造成破坏的发电方式,因此,首先阐述一种新型的电力生产方式。

(一)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的优势

清洁、高效是衡量发电技术先进与否的2 条最重要标准。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集天然气清洁( 能源) 与联合循环高效( 发电方式) 于一身, 成为当今世界最受青睐的实用发电技术。目前全世界每年增长的发电容量中, 有35% ~ 36% 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而美国达48% 。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在电力市场中取得如此优势的原因是:

(1)高效节能。目前常规火力发电净效率为38%~ 40%, 我国平均供电效率仅为30%左右。而先进成熟的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净效率已达58%以上,是目前实用发电技术中最高的。

(2)清洁环保。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或联合循环发电, 对环境污染极小。

(3)节水省地。联合循环发电以燃气轮机为主, 燃气轮机运行用水极少, 甚至可以无水运行。联合循环电厂耗水量仅为常规电厂的30%~ 40% 。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因其系统简单, 无常规火电的煤场灰场等,厂区占地仅为常规火电的30%~40%, 厂房建筑面积约为20%。这些对于淡水资源较为贫乏、人多地少的

我国是非常重要的。

(4)建设投资少、工期短。

(5)系统简单, 自动化程度高, 机动性好, 起停方便, 运行可靠。设备可用率高达85%~95% , 工厂定员仅为常规火电的20%~ 25%。设备操作性好, 机动性强, 是经济有效地进行电网调峰的重要选择。

(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终端能源是指作为原料、燃料和动力消费的能源,它们的消费过程体现了能源消费的终止,不会再重新作为能源投入使用。由于电能具有突出的经济和清洁优势,因此提升电气化水平是终端能源结构发展进化的主要方向。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演变,电能的比重逐步上升,直接终端使用的煤炭逐步减少,这将为电力消费市场发展提供巨大的增量和潜在市场,是消费电量增长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推进终端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是能源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油气资源不足,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决定了我国油气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难以大幅度的提升,以电气化提高和电能替代为主要方向推进终端能源替

代结构优化更符合我国国情。这种优化替代过程将由以下几方面动力推动:

(1)电力是价格最稳定的终端能源之一

我国煤炭、石油价格己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但电价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我国平均售电电价为0.605元/千瓦时,合0.089美元/千瓦时,比美国低0.008美元/千瓦时。近年来,我国电价上涨幅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能源和消费品涨幅。2003年至2010年,电价出厂指数涨幅为19%,低于煤炭(119%)、石油(114%)、冶金(47%)、食品(30%)、化学(26%)等许多行业,也低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5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7%)。尽管相对于煤炭而言,电能的绝对价格仍较高,但是电价涨幅较慢,煤炭和石油制品价格涨幅较快,尤其是石油制品更是极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容量发生暴涨暴跌现象,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随着化石能源逐渐使用殆尽,长期来看,在经济学规律作用下,煤炭和石油价格必将继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的技术进步和大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电能来源于风、光、核能,原煤对电能价格的直接影响将变小。因此,可以预见,在很多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相对于煤炭和石油制品,电能将展现出更大的价格优势。

(2)电力是经济效率最高的能源品种

不同能源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率。相对于其他能源品种,电力的经济效率最高。根据对我国1978年至2003年间数据研究发现,电力的经济效率是石油的3.22倍、煤炭的17.27倍,即1吨标准煤当量的电力创造的经济价值与3.22吨标准煤当量的石油、17.27吨标准煤当量的煤炭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同。这就意味着,实现同样的经济产出,多用电有利于节能。

(3)电力是最清洁的终端能源

在传统能源中,煤炭资源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最为明显。煤炭开发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我国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已经达到70万公顷,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约束,我国2020年和2030年煤炭产能的上限分别为40亿吨和42亿吨。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的情况下,碳排放问题也成为能源供应能力提升的重要约束因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我国与以油气为主的发达国家相比,在碳排放控制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据1EA统计,2009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世界总量的24%,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生产方式,降低化石能源的生产。

(4)煤炭高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是煤转电

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必须长期贯彻立足于国内的方针。从资源结构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都将是我国最基本的基础能源。从煤炭的利用方式看,火力发电将煤炭转化为电力是煤炭利用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经济高效和环保的使用方式,而将煤炭作为燃料终端直接燃烧是煤炭利用效率最低,同时也是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方式。

(5)可再生能源利用最有效可行的方式是转化为电能

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环保瓶颈,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目前发电利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水能和比较成熟的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都需要转换成电力以供便捷使用。我国水能资源的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4亿千瓦时,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4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近期和中期,水电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力。核能发电具有环境污染小、资源储量丰富、燃料成本低等优势,从中长期看,是实现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途径。风力发电在技术、成本、市场上有着明确的发展预期,是继水电之后比较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我国仍是一种需要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另外,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方式也无一例外都是发电。

结语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特点,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无法改变。在能源与电力供需问题中,能源结构问题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作为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来源,煤炭的供应成为了电力发展的制约因素,能源和电力的供需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存在,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决定了能源和电力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同时,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引发的能源效率低下和一系列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迫在眉睫,应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电力结构的调整在加大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同时,更应当关注煤电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京.中国努力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J].中国自行车.2006(02)

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5

相比起国电集团旗下龙源电力和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动力),国电科环并不为外界熟悉。

公开资料显示,国电科环成立于2004年11月,是国电集团的二级子公司,国电集团和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95.SH,下称国电电力)分别持有国电科环51%和49%的股份。

12月9日,国电科环在港交所启动招股,为期15天,计划发行20.79亿股H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公开发售,此外还包括15%的超额配售权,约3.12亿股H股。每股发行价2.16港元-2.42港元,若以发行价中间价计算,本次集资净额约为45.12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国电科环拟各将30%的募集资金分别用于环保节能业务及发展新能源设备制造及服务业务,各有5%用作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国电科环预计,截至今年底,其合并利润约8.4亿元,每股赢利为0.12元。

“资本市场已经看明白一个道理,依靠政府补贴的生意模式是没有前途的。” 参与了此前龙源电力上市的资深投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国电科环很难有好的表现。

不利的是上市时机。当下,香港资本市场波动不断,近期更有新华人寿、周大福等大盘股上市抢筹。此外,新能源概念股的发展前景也遭遇市场打压,此前大唐新能源在香港的上市进程颇为惊险,国电科环上市的表现仍待观察。

耐人寻味的是,今年上半年,国电科环的“核心业务”环保节能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已从2008年的89%跌至29%,而作为辅助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占比却升至69%。

国电科环则极力维护其环保节能业务的核心地位,其总经理李宏远表示,今后仍将以环保节能业务为核心,“力主投资、优先发展”。对于环保节能业务占比下滑,他透露,环保节能业务全年占比将回升至50%。

对于风电以及太阳能设备制造业务,国电科环极力淡化其地位,李宏远表示,该领域的投资意图为“分散风险”。

“这是打响五大电力集团新能源发电全产业链运作的第一炮,这会是五大电力公司新的发展方向。” 华彩咨询集团执行董事白万纲说,“大家都在抢先上市,这样才有可能较长期地领跑。”

逆势而为

香港市场的不景气从去年延续至今,这对已不再吸引投资者的新能源概念股上市更加不利。

今年10月初,国电科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因港股市场波动剧烈推迟了其进程。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球市场观望气氛浓重,都在等待经济转向信号或利好政策的出台,但短期内难以如愿。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多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况不佳,国电科环上市难度很大。

但是也有乐观者,i美股分析师王毓民认为,“考虑到基石投资者认购IPO融资额三分之一的承诺,以及较低的定价区间,国电科环并不算贵。”

当前,国电科环已引入多家基石投资者。12月5日,中国高速传动(00658.HK)公告称,以4000万美元认购国电科环股份。《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赛富亚洲基金认购了8000万美元,此外,国家电网公司、大唐新能源(01798.HK)和华电集团的认购规模均为3000万美元。

王毓民认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消费品、网络公司,基石投资者身影较少出现,传统行业相对多的引入基石投资者,多是该公司的上下游关系。中国高速传动正是联合动力重要的上游供货商,国家电网则是下游环节。高质量基石投资者在列,或是希望给潜在公众投资者以信心,尤其是在市况不佳的时候。

国电集团运筹国电科环的上市事宜始于去年,去年底曾公告,将原国电科环整体改制成立股份公司。国电集团和国电电力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以其所持有的科环集团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作为出资认购股份公司全部股份。

2011年7月,江苏省环保厅网站的环保核查技术报告显示,国电科环当时已启动了H股发行计划。环评报告显示,国电科环计划本次H股募集资金前五项投资项目为:国电光伏年产15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国电光伏年产80兆瓦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南京膜公司年产100万平方米超(微)滤膜生产线项目、联合动力长春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自主研制及400套叶片生产项目、联合动力江苏3兆瓦及以上海上直驱风力发电机制造项目等。

“(国电科环)现在是逆势而为。”白万纲认为,光伏、风电产业发展低迷,整个光伏产业在市场、资金方面普遍面临挑战,上半年风机事故频发,迫使政府重新审视风电发展速度,收紧了风电政策,不但收回了地方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的审批权,更出台了一系列规范风电发展的政策,风电装机增速放缓,风电制造业面临洗牌。

资本市场对光伏、风电的热情早已冷却,相比三年前龙源电力上市时的市况,势如霄壤。

2009年底,龙源电力作为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企业,率先在港股上市,引发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发行当日以每股8.16港元发售21.4286亿股H股,香港获得约235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也获超额认购,共募得171.36亿港元,是当年全球融资额排行第八的IPO。

此后,数家电力集团纷纷以风电业务抢滩港股。但无奈新能源概念新鲜不再,加上港股环境恶化,其余几家的港股IPO之路颇为曲折。

2010年底,电力装机容量分列中国第一大、第二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和大唐集团均以风电项目先后在香港上市,大唐新能源(00958.HK)坐拥充足基石投资,减轻了公开发售压力,并以2.33港元/股的底线价勉强上市。

而早于大唐新能源一天招股书的华能新能源,却因认购不足而延期IPO,直至今年6月,华能新能源再度公开认购不足,后因国际部分适度超额认购,并调低发行价至2.55港元才得以挂牌,但翌日便跌破发行价。

2011年,同样大打风电题材的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在5月通过上市聆讯后,于7月宣布因市况不佳暂停香港IPO计划,近期又再度重启。

另外,作为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也计划在年底打算安排旗下的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但市况不佳加上投资者对该题材反应趋冷,均不被投行人士看好。

白万纲认为,在低迷期上市是进行行业整合相对较好时机,如果国电科环能够上市,对光伏行业而言会提振信心,对横向产业整合意义更重大,“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会是一个暴风眼效应”。

“核心业务”

“国电科环是当年电力改革的特殊安排。”白万纲说。当年电力改革,国资委将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绝大多数电力科技环保资产都划拨给了国电科环。

国电电力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电科环总资产135亿元,净资产31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亿元。

国电科环旗下共有14家子公司,其中包括风机整机制造商国电联合动力,以及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下称国电光伏)、国电宁夏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国电宁夏太阳能)等多家光伏产业公司。

在上市推介时,国电科环强调自己在节能环保业务,如火电机组脱硫、脱硝技术的优势,但在募集资金投向中,国电科环将大部分融资额偏重光伏和风电机组,相对于节能环保板块,光伏、风电给投资者印象更深刻。

虽然乐观的预测认为,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但国电科环进入光伏产业是近两年的事情,投产生产线少,产量小,经验积累、市场营销等方面并无突出优势。

王毓民认为,目前国电光伏投产的一期产能仅200兆瓦,这种产能几乎没有竞争力。光伏的市场价值,更多地要看上市以后如何推行扩产计划,自建产能扩张缓慢,在渠道和品牌效应方面短期内难以和英利、阿特斯等四大组件商抗衡,当前市场集中度趋高,国电科环刚刚涉足光伏,在多长时间内能见成效还有待观察。

“对国电科环的估值更多地是基于联合动力。”王毓民说,就国电科环而言,“风机制造才是其最大的卖点。”联合动力股权结构显示,国电科环持有其70%股份,剩余股份为龙源电力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前,龙源电力多倾向于采购金风、华锐等主流风机厂商的产品。

但进入2011年,龙源电力开始加大采购联合动力的风机。有分析人士预测,在风电设备商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时,龙源电力有可能会更倾向于采购联合动力的设备。

成立于2007年的联合动力迅速崛起。“如果说去年成为国内第三大风机制造商还存有争议,今年肯定会进入前三名。”一位龙源电力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联合动力今年可能成为国内风电装机市场老大。

联合动力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借助龙源电力掌握下游市场的优势。但是,这在光伏产业链上难再复制。如果国电科环的光伏组件价格明显高于竞争对手,可拿到的市场份额将很难支撑其远景业绩。

好在国电科环另有门径。白万纲认为,国电科环优势还在环保节能业务。

国电科环官网显示,国电环保产业技术主要包括烟气脱硫、脱硝、布袋除尘、污水处理等。旗下龙源环保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力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等离子点火和稳燃、锅炉双尺度低氮燃烧、汽轮机通流改造等技术,作为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在电力行业应用广泛。

厚朴基金高级合伙人熊云对《财经》记者表示,在现有路径下,国电科环的环保、节能技术相较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业务,更有吸引力,“做大节能环保技术对于中国的电力行业,比起风电、太阳能更有意义。”

王毓民也认为,国电科环在脱硫脱硝,特别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火力机组等离子体点火、大型电站空冷等节能技术上特点突出,国电科环在推介时也将节能环保作为重点之一。

2012年1月1日起,环保部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开始实施,提高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需要进行改造,这会对国电科环的环保节能板块留下不小的市场空间。

但国电科环环保节能业务收入占比由2008年的89%,跌至今年上半年的29.4%。国电科环副董事长叶伟芳解释称,这是由于国电科环近年进入风电产业链,风电产品及服务业务收入增加所致。国电科环总经理李宏远透露,今年环保节能业务占比将会回升至50%。

“投资者对环保节能的认知度不够。”熊云认为,另一方面,虽然看好环保节能技术,但节能技术不能产生直接效益,只有通过承包节能项目或工程才能带来效益。目前国内缺少环保减排机制,“只能纯粹靠工程,卖设备和工程赚钱,但工程做一个少一个,未来的方向投资者还是看不清。”

介入上游

“近三年,仅占资产总额不到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弥补了火电资产的巨额亏损,保证了发电业务总体赢利。” 11月11日,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在一个论坛上的发言,说出了发电企业重心转移新能源业务的初衷。

截至今年10月底,国电集团的可控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集团,但却并未扭转国电集团巨额亏损的局面。国电集团逐年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去年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约413亿元,占到投资总额的47%。

熊云认为,发电集团现有业务中,投资常规发电全面亏损,发电集团总要找个出路,不然没有利润增长点。电力集团在火力发电方面是向煤炭资源扩张,这样才能控制成本,减少火电亏损。另外,就是发展新能源业务。

发展新能源的最初动力来自于政府。2007年,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规定,到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以上的企业,其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必须达到8%以上,由此,五大电力集团加快在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地区的跑马圈地。

煤价近几年接连走高,电价迟迟未能与之“联动”,导致五大电力集团的火电亏损逐渐加剧。迫使五大电力集团不得不依靠新能源业务走出困境。风力发电因为上游成本下降较快,国内政策扶持力度大,从而成为五大电力集团较早涉足的新能源发电领域。

但五大电力集团发现,风电场现阶段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一位资深电力分析师曾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国内风电场在有CDM项目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约10%左右;否则仅微利或不赢利,而上游设备商的赢利状况明显好于下游运营商。

“上游有赢利空间。”一位国电集团内部人士这样告诉《财经》记者,“在风电装机发展迅猛时期,设备供应非常成问题,经常拿不到货,另外我们自己是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研发设备相对有一定的基础。”

国电集团开始着手打造风电、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在公开场合,朱永曾经表示,国电集团要发展风电开发与风机制造,风机制造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整机制造基地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配套建设跟进,太阳能产业采取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在国电集团内部刊物上,朱永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国电集团的风电全产业链初见雏形,已经掌握了风机变桨控制系统、齿轮箱、电机、变流器、叶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太阳能则形成了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电站建设的一体化产业链。

国电科环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起步晚于风机制造,直到2008年,以生产多晶硅为主的国电宁夏太阳能公司才告成立,年产能为2500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单条线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国电光伏则成立于去年,产能包括年产10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80兆瓦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15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目前只有2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组件车间处于试生产状态,其余项目均为在建。

国内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早已出现过剩,发电企业现在进入太阳能制造是否为时已晚?对此,国电光伏总经理徐忠认为,“国电光伏有自己的优势,在于以电站作为产品终端,这样就能带动组件产品的销售,也有利于控制电站建设成本。”

徐忠表示,太阳能行业前十年的发展都是民企,行业波动大,低端产品过剩,产业链不是很匹配,国电光伏从硅料、硅片、电池到组件在逐渐扩张,健全产业链,这样才能熨平风险,“我们不单追求产能规模,新技术、高端光伏产品是国电光伏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电光伏在今年对其业务进行整合,在5月出售了旗下国电晶德40%的股份。徐忠对《财经》记者表示,出售原因是国电晶德的产品已经不是主流产品,市场需求比较少。

徐忠表示,国电光伏70%的市场在国内,依存于国电集团的项目居多,相比风电开发,国电集团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并不大。

龙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研究部主任吴金城告诉《财经》记者,因为光伏标杆电价没有出台,所以国电的发展步子走得比较慢,预计今年国电集团的光伏装机容量不到10万千瓦,但明年的进度要加快。

发电集团涉足装备制造业,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央企扩张的冲动。“央企的老毛病,什么都想做。”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熊云也认为,光伏产业、风机制造行业业已饱和,竞争激烈,传统发电集团进入该领域并不拥有必胜的市场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国电的消纳能力毕竟有限,国电联合动力也必须走出国电集团,去和其他风机商一道去抢市场。国电科环副董事长叶伟芳公开表示,今年要将联合动力的外销比例提高到30%以上。

像国电集团一样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发电企业不在少数。“华能、大唐在新能源产业制造方面都有动作。”国电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除了大唐集团收购华创风能外,华能集团在计划风电制造方面的收购。

大唐集团在去年推动旗下新能源业务在港股上市后,也在效仿国电集团风电开发――风机制造的路径。7月28日,大唐集团以70%股权控股国内风机整机制造商华创风能。

白万纲告诉《财经》记者,电力国企进军新能源设备制造业早已开始,更多地是在集团各地区公司小范围试水,华创风能就是大唐电力集团山东公司进行收购。大唐集团表示,要在三年内使华创风能跻身全国风机制造的前五名。

电力新能源市场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 产能过剩 对策建议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促进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企业,并成为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有力竞争者和最大新能源市场之一。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我国2009年清洁能源投资额超越美国,达到391亿美元,2010年以544亿美元继续领先世界。在2011年,得益于支持联邦贷款担保计划及政策,美国以559亿美元险胜中国,重回清洁能源投资额首位。但在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投资激增,清洁能源投资总额一举创下677亿美元的高点。至此,在清洁能源投资规模上,我国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其中,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颇具代表性。

全球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起,我国风电进入快速发展期,风电装机容量连续4年实现倍数增长,2012年,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我国风电并网总量已达到6083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成为第三大主力电源。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 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达到4900万平方米,2012年产量达到6390万平方米。在光太阳能利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光伏产业,2011 年产值超过3000 多亿元,进出口总额220 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0 万人。但同时面临着产能过剩和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

此外,我国核电装机总量2010年,为10.1吉瓦,位列世界第十。水电装机容量2011年达到2.3亿千瓦,位列各国首位,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快速成长。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弱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成本较高,除太阳能热水器等少数行业,大多数新能源产业的成本均高于常规能源,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光伏发电成本一般在1元/千瓦时以上,风电发电成本通常也超过0.6元/千瓦时,而火电成本一般仅为0.4-0.5元/千瓦时。光伏发电与风能发电短期内仍难以与火电直接竞争,除成本因素外,潜在用户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存在疑虑。尤其日本福岛核事故,更是加剧了民众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二)产业链畸形发展,体制机制不顺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明显呈畸形状态,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第一,新能源的项目审批与电网规划脱节,导致新能源发电难以上网,出现了“只装机不发电”的现象。第二,华北、华东、东北、华中、西北及南方六大区域电网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发电与用电在区域间分布不均衡,区域电网分割的非同步体制对新能源电能的跨区域传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三,能源价格机制尚未理顺,例如电力,我国至今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价规则,“开发主体市场化、上网电价仍计划”的定价机制成为了新能源电力发展的沉重桎梏。

(三)行业无序化竞争,产能严重过剩

在国内疯狂的加大投资、欧美等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等产业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2012年,国内风电整机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铸件过剩100%以上,齿轮箱过剩100%以上,叶片过剩30%以上。以光伏产业为例,2013年3月,经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尚德电力国内子公司、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将实施破产重整,“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走下神坛,这标志着光伏产业已彻底步入寒冬。

(四)政府过度参与,市场机制严重扭曲

政府采取适度的措施鼓励、扶持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本无可厚非,但如今我国政府已走的过远。为了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很多地方政府不约而同的将新能源产业列为新的增长点,大力鼓励本地新能源投资,企图以此拉动地方经济。在2012年,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600 个城市中,有300 个发展光伏产业。但过度的财政补贴、土地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已严重扭曲了市场激励,干预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错误的价格信号与企业自身的盲目乐观相结合,造成了当下光伏、风电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五)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力不足

核心技术来源于国外导致我国新能源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尚德电力为例,其主要从事在光伏组件产业链中低端、低利润率的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环节的生产制造,高端、高利润率的环节则依靠进口。在风电方面,我国企业同样处于类似的处境。如美国GE公司风电设备在12—25 m/s风速区间可以满负荷发电,而国产风电设备满负荷发电风速区间仅为15—19 m/s。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的缺乏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性、基础性研究工作还开展的较少。短期内,我国新能源产业还难以进入产业链的高技术、高利润环节。

三、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发展新能源产业,首先应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就是允许企业根据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信号自主做出决策,并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在新能源产业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我国应建立污染排放权利的市场交易制度。这不仅能直接将污染排放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利用市场制度安排实现对污染总量的控制,最小化控污成本,也间接的给予清洁新能源相对成本优势,欧洲建立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完善相关立法,改进财税制度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专门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通过鼓励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间接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但目前我国的法律仍存在法律与政策体系建设不足、执行机制及执行的配套建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仍需不断的改进完善。

除法律法规的规范管理,我国应在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两个方面改进有关新能源产业的财税制度安排。在直接激励方面,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充分运用政府采购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完善货物与劳务税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新能源产业专用设备进口环节税等;在间接激励方面,可开征综合考虑资源碳含量和资源稀缺性的新型资源税、调整和完善现行消费税、将现行“排污费”改征环境税等。

(三)着力理顺新能源产业链的体制机制

理顺体制机制必须着眼于新能源的整条产业链,而不应只是关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首先,理顺新能源生产价格与上网价格之间的关系,确保两个价格形成良好的联动规则,建立新能源项目审批和电网规划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新能源产业顺利实现跨地域应用;再者,理顺新能源设备原料、部件生产、整机组装、终端销售等上下游产业环节的关系,避免产业链内部供求失衡。

(四)建立完善新能源市场的信息分享机制

建立高效信息分享机制能够避免企业对市场情况误判,给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第一,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搜集、相关市场信息,避免恶性竞争和盲目扩张;第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协助行业协会和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监控情况向企业提供适当的建议,降低系统性风险。

(五)遵循比较优势发展,逐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随着企业利润的不断积累,企业将逐渐增加资本投资和研发投入,整个产业也相应以渐进的方式从产业链劳动密集区域升级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利润区域。因此,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应确保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公正的法律环境和公平的竞争平台,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或存在显著规模经济特征的新能源产业,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给予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乔桂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 生产力研究,2012(10):174—179

[2]陈柳钦.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9):5—13

[3]谷依露.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开发研究,2011(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