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水循环的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范文1
图1为我国某流域十年前与十年后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图中河流:
A.流域的降水主要源自东南季风
B.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C.使流域地形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D.促进海陆间水分和热量平衡
2.十年来河流补给变化正确的是:
A.冰川融水补给减少 B.湖泊水补给增多
C.雨水补给增多 D.地下水补给减少
3.引起地下水位发生如图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大规模发展农牧业 B.流域气候趋于暖湿
C.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D.植被覆盖率增加
图2为1957―2008年长江作用(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倒灌)与鄱阳湖作用(鄱阳湖向长江汇流)的频率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A、B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在A作用下,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B.在B作用下,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C.在A作用下,鄱阳湖泥沙淤积减少
D.在B作用下,鄱阳湖泥沙淤积增多
5.7月底至8月中旬A作用频率减弱的原因是:
A.三峡蓄水,长江来水减少
B.气温高,冰雪融水增多
C.台风影响,鄱阳湖水位上升
D.伏旱天气,降水减少
读鄂毕河流域水系图(图3),回答6~7题。
6.关于鄂毕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冰期上游较下游长
B.越往下游航运价值越大
C.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向北冰洋输送热量
7.从水循环角度看,鄂毕河流域的水汽来源于:
A.北冰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印度洋和北冰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图4为南半球2月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8~11题。
8.经过甲、乙、丙三地的洋流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9.影响上述洋流强弱的因素有:
①海水温度 ②盛行风 ③地转偏向力 ④陆地形状及分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
A.丙地渔业减产 B.丁地洋流增强
C.A地暴雨增多 D.B地山洪减少
11.2015年7月29日,在法属留尼汪岛(图中C处)首次发现2014年3月8日失联的MH370飞机残骸,据图分析推动飞机残骸漂流的洋流可能是:
A.索马里寒流 B.南赤道暖流
C.西风漂流 D.赤道逆流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8分)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2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5)和水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循环示意图(图6)。
材料三:为保护汉江流域山区生态,对坡耕地采用了“石坎梯地”(如图7)的整治模式。
(1)图6所示环节中能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是
(填序号),该工程对受水地区的社会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 (填序号)。
(2)简述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意义。
(3)说明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并分析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4)运用水循环相关知识,分析“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
13.(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美局部图(图8)。
材料二:海水冰点与盐度关系图(图9)。
(1)简述哈得孙湾流域水系的主要特点。
(2)描述蒙特利尔附近河流的水文特征。
(3)根据材料,分析哈得孙湾的冰封期比同纬度其它沿海地区更长的原因。
(4)分析图中N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D 7.A 8.B 9.D 10.A 11.B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范文2
一、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1.仪器维护保养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如果没有制定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做好维护记录,那么就不符合准则的要求,属于不符合项目。
2.仪器维护保养是保护仪器、降低仪器故障率的需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设备的老化或人员超载使用,极容易产生杂物、灰尘、受潮、漏气、内部介质减少或变质等情况,从而导致设备运转不正常,显示不准确,故障频发等。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可保护好仪器,使仪器各项参数正常,降低设备故障率。
3.仪器维护保养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的需要。仪器设备除了要进行检定,校准,期间核查外,对仪器进行维护也是对设备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方法。做好维护工作,仪器就会运转灵活,灵敏,运转效率高,工作正常,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二、维护保养的方法
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
1.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要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根据其特性及使用情况,确定维护周期,维护部件,维护方法,维护人员。维护后做好维护记录。实验室要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巡检。
2.对于所有仪器设备一般的维护方法。使用、维护人员在开箱后,应认真研读随机带的说明书,掌握其结构、原理、功能、操作要点,维护与保养要求。仪器内外保持清洁,注意防潮,防锈,防干扰。精密仪器要轻取轻放。光学部件要用擦镜纸,不能使用湿布擦抹。对电子线路板要除尘,检查仪器接地情况;机械及传动部分要除锈迹、污物和上油。
3.对于使用频次高的仪器的维护方法。按照仪器的特性,属于热交换的,要定期检查通风口,及时清理灰尘及燃烧杂物;属于油压机械的或内有介质溶液的,要定期检查介质变色或界面下降,及时更换介质或适量添加;属于易损件的,要及时清理更换,如气相色谱仪的隔垫。有水循环的仪器,要防止因粉尘、浮游物等聚集,导致水流量不足,影响冷却效果或者因电导率升高影响仪器的性能。使用气源的仪器,要定期用肥皂水检查气路接头,防止漏气引起事故,或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对于使用频次低的仪器的维护方法。电子仪器和设备要定期通电预热,防止电解电容变质,电子线路板局部短路或性能不良,影响仪器使用效果;对于用干电池的仪表,长期不用时要将电池取出后存放,防止电池腐烂损坏电极;微安表要将输入端短接后存放,灵敏检流计要将输入线圈锁住后存放;经常检查仪器的干燥硅胶,以防内部部件受潮,影响仪器的稳定性指标。光学通道要定期除尘,除污及霉点。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操作时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要对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仪器应该事前预热,事后散热或清洗的,要按程序进行。否则,仪器维护再好也无意义。
2.维护保养的重点是使用者经常接触到的地方,这些接触点很容易出故障,应经常维护保养。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范文3
【关键词】 分析仪器 维护 保养
目前,我分析室的分析仪器技术参次不齐,部分仪器比较陈旧,前段时间也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分析仪器,而相应的维护技术又没有掌握,所以先进的分析仪器与落后的维护能力形成了明显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了分析仪器管理的瓶颈。同时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也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仪器的保养与维护,关系到仪器的完好率、使用率,也关系到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仪器的使用达到最优,管理再上新台阶,创造最佳效益。
1 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1)仪器维护保养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2)仪器维护保养是保护仪器、降低仪器故障率的需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分析仪器的老化或人员超载使用,极容易产生杂物、灰尘、受潮、漏气、内部介质减少或变质等情况,从而导致分析仪器运转不正常,显示不准确,故障频发等。定期对分析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可保护好仪器,使仪器各项参数正常,降低分析仪器故障率。
(3)仪器维护保养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的需要。分析仪器除了要进行检定、校准、期间核查外,对仪器进行维护也是对设备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做好维护工作,仪器就会运转灵活、灵敏,运转效率高,工作正常,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 分析仪器的维护保养措施中需要注意的普遍问题:
(1)操作时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严格执行对注意事项,投用仪器前须事前预热,做好事后散热或清洗的。否则,仪器维护再好也不会经久耐用。
(2)维护保养的重点应当是使用者经常接触到的地方,这些接触点很容易出故障,应加强对这些接触点的维护保养。
(3)有光学元器件的分析仪器,严禁用手触摸或擅自调节。
(4)要认真做好分析仪器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情况简述、更换配件。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分析仪器维护情况及动态,进而掌握分析仪器故障原因。
(5)对涉及安全的仪器设备,操作时应有必要的隔离措施和警示标志。
根据分析仪器维护保养的以上措施,我们制定了维护保养计划和相关措施,并确定了分析仪器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
3 仪器维护保养措施的制定
按分析仪器的类型及使用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切实可行的“设备维护保养细则”,同时做好维护保养措施:
(1)所有仪器设备一般的维护方法:使用、维护人员在开箱后,应认真研读随机带的说明书,掌握其结构、原理、功能、操作要点,维护与保养要求。仪器内外应保持干净,注意防潮湿、防锈蚀、防干扰。精密仪器要轻取轻放,光学部件要用擦镜纸,不能使用湿布擦抹。对电子线路板要清除灰尘,检查仪器接地情况。机械及传动部分要除锈迹、污物,并且做好上油。
(2)对于使用频次高的仪器维护方法:按照仪器的特性,属于热交换的,要定期检查通风口,及时清理灰尘及燃烧杂物;属于油压机械的或内有介质溶液的,要定期检查介质变色或界面情况,及时更换介质或适量增减。属于易损件的,要及时清理更换,如气相色谱仪的隔垫。有水循环的仪器,要防止因粉尘、浮游物等聚集,导致水流量不足,影响冷却效果或者因电导率升高影响仪器的性能。使用气源的仪器,要定期用肥皂水检查气路接头,防止漏气引起事故,或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对于使用频次低的仪器的维护方法:电子仪器和分析仪器要定期通电预热,防止电解电容变质,电子线路板局部短路或性能不良,影响仪器使用效果;对于用干电池的仪表,长期不用时要将电池取出后存放,防止电池腐烂损坏电极;微安表要将输入端短接后存放,灵敏检流计要将输入线圈锁住后存放;经常检查仪器的干燥硅胶,以防内部件受潮,影响仪器的稳定性指标;光学通道要定期除尘,除污及霉点。
4 巩固措施
(1)了解分析仪器。通过学习仪器基本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及时对发生尘垢、漏油、漏气、振动、异音、数据异常等状况的进行原因解析总结,使每位员工对分析仪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会老化、会出现故障、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人为劣化因素,如何减少损失。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对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及现场模拟分析仪器的维护保养处理等形式,使维护人员掌握分析仪器维护保养技术,会诊断分析仪器的一般故障,建立员工的“自主维护”体系。
(2)认真组织全体员工针对如何加强分析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展开讨论,并根据装置特点,仪器种类及使用频率等因素,制订适应本装置特点的维护保养措施。
(3)开展分析仪器故障状态检测分析活动,提高员工整体技术素质。分析仪器故障率的高低是反映技术素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仪器维护保养的质量。因此,开展分析仪器故障状态检测活动,成立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维修和操作维护人员组成的分析仪器故障状态检测小组,负责难度较大分析仪器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并定期对分析仪器运行和仪器故障状态进行原因分析、经验总结,制定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措施和指导意见。
5 结语
综上所述,平时应当抓好分析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分析仪器故障率,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加强分析仪器维护保养过程中,有几点需要重申:一要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二要强化基础,确立标准,建立机制;三要仪器管理经常化,维护保养日常化,操作环境管理以“治、理”并进,提升分析仪器维护保养的整体效果;四要强化“人本”管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分析仪器维护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为维护保养提供有效的保障,才能为生产的长、满、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晓娟.设备管理:企业实效管理的“心脏”[J].全球瓦楞工业,2009.3.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范文4
关键词:暖通工程;地源热泵;技术;研究;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建设人员,还是社会公众对于节能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关注,对建筑工程项目节能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能耗最为严重的两个部分为空调系统与供热系统,如何使这两个部分实现节能也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鉴于此,下面文章就暖通工程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地论述。
一、地源热泵技术简述
(一)技术特点
第一,环保长效。该技术未利用其他相关资源,同时也无燃烧,不会因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此外,该技术可全年循环利用,在冬季时,可从地下获取热能,在夏季时,又可向地下进行能量的释放,以此循环,使地下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可实现长期且有效的应用。
第二,可再生能源利用。由于该技术所应用的资源为地热资源,而这种地热资源其实就是指地能,简而言之,就是变相利用太阳能。由于太阳能为一种用之不竭且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对此,在此基础上也可将地源热泵技术看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第三,节能减排。该技术主要利用地下浅层中的地热资源,因此不需消耗过多能源就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始终处于一种稳定工作的状态。在制冷过程中,这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空调系统而言,其自身运行的效率可提升至大约35%—55%左右,而在供暖的时候,相对于传统燃油燃气这种供热系统或者热力管网集中供热系统而言,能源的消耗可减少大约23%—62%左右。该技术利用清洁能源来代替以往燃煤的供热方式,在其系统内没有燃烧设备,不会出现一氧化碳等一系列有毒气体,同时在建筑物内将水来作为其循环介质,不会存在氟利昂泄露破坏大气臭氧层问题。当然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对于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依赖性较强,在初期投资上所投入的资金较高。
(二)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
一般情况下,地源热泵主要分为三种,即地埋管型地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以及地表水源热泵,其中地埋管这种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封闭式系统,借助于循环液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循环流动,使系统和大地之间实现热传递。在其结构上,包含有埋地管换热器,这一换热器为地下埋管所组成。通常情况下,该换热器设置形式为两种,即竖直与水平,其中竖直埋管形式为钻孔,即在地层钻0.1m—0.15m直径的孔,同时在该钻孔中还应该设置两根或者四根的U形管,该管必须要填实,其填实材料通常为灌浆材料。
其工作原理为:在冬季时,热泵机组就会从岩土体或者浅层水体中进行热量的吸收,以此为建筑物供暖;而在夏季的时候,热泵机组就会将建筑物内所产生的热量吸收掉,同时将其转移并释放至地源中去,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二、在暖通工程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
针对上述这些内容可以得知,在暖通工程中应用该技术不仅有效利用能源,同时还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长久性以及环保性,切实推动暖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文章就该技术暖通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钻孔
第一,在正式钻孔之前,应对施工现场仔细进行勘测,同时还应做好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衔接交叉等,基于施工钻孔图纸所标注的孔数、面积以及行距等,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施工的面积符合打孔的需求,待核实没有错误以后,根据施工图纸来明确定位,并进行放线。第二,在钻孔过程中,要确保钻机的钻杆始终保持垂直的状态,避免其出现偏差损坏已埋管道。其水平度所产生的偏差不可大于1%,而垂直偏差则不可大于0.5%。第三,在两孔间应该开挖相应的泥浆池,将其用于钻井机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水循环的一个载体,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水流于其他位置,从而确保其施工场地的整洁。第四,在钻孔阶段,所产生的土壤应该集中进行堆放,用相应的覆盖材料将其覆盖住。第五,为了防止在钻孔中出现塌方问题,在实施钻孔时,应灌入相应的泥浆,利用泥浆来护壁,以此有效避免塌孔现象发生。第六,在钻孔时,还应注意建筑物电缆布置情况,结合建筑电缆实际分布情况来进行钻孔,以免因钻孔损坏其电缆,同时也应注意电缆对于钻孔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干扰。第七,待钻孔工作结束后,还应及时进行验收工作,安排专人来对这一环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进行核实,确保其钻孔符合地埋管要求。
(二)管道的组装与下管
第一,地埋所需的这种U形管通常在施工现场进行预组装,在预组装之前,应将所需管材放于平坦且干净的地面上,尽量不要使管材局部受到任何的压力,以免导致其出现变形,影响其预组装效果和质量。要注意的是管材堆放高度一般情况下不可大于2m,可采取成箱的方式来进行堆放和储存。其中HDPF管道被运送到施工场地后,应该将其覆盖,不可将其长时间暴露太阳下,以免对其质量造成影响。
第二,组装时,应将热熔管头清理干净,在切割管材的时候,若管道的直径小于50mm,应用旋转切刀来实施切割,若管道的直径超过50mm,则应用锯弓来实施切割。待管道组装结束后,应进行试压,待其合格以后才可正式埋管。当结束井回填后还应再次对管道实施试压,待其试压满足要求后,再连接水平管道,这一工序完成后,同样也要实施试压,待试压符合要求再回填土,如此循环一直到所有总管连接结束后,最后再来试压。连接管道时,可采取热熔连接法,而在和金属管道连接时,可采取法兰连接法。要注意的是在连接管道时,必须要对各设备进行仔细地核对,以免设备的不一致对其施工产生干扰和影响。
第三,当所有工作准备好后,应及时进行下管。在下管之前,除了要冲洗干净U形管道外,同时还应试压。在下管过程中,若停留的时间过长,就会使钻孔内出现严重的积压问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下管的难度。为了确保下管质量与水平,最常用的方式为预制砼导头下井法,这种导头的直径比钻孔直径小,但比HDPE管道直径大,利用导头自身的重量以及管道自身重量来下井。要注意的是在下井时不可在地面拖拉管道,以免管道发生弯曲,不利于下管工作的实施。
第四,在间隔大约2m—4m处,应该用固定的支卡把各U形管道隔开,以免产生热桥效应,影响管道。同时还应规划好管道间距离,避免管道贴在一起。此外,待下管工作结束后,应立即密封管道两端,加强保护以免影响其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能源问题与环境环境均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地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兴节能环保制冷供热空调系统,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其实际的应用效应上,均获得了相应的提高,已成为当前我国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要求在今后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还应加大该技术的创新,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功能,以此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且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鹏艳,胡皓栋.浅谈地源热泵系统在暖通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