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1

2、一听是机器人,我就迫不及待地让爸爸组装起来。爸爸告诉我它叫可可。只见可可身体圆圆扁扁的,头上长了两条“触须”,屁股上还垫了一条“尿不湿”,中间两个小轮子是它的两条腿。

3、可可开始工作了,两条三角“触须”快速地旋转,不停地往“嘴巴”里送垃圾,再通过滚动的“食道”把垃圾输送到尾部的垃圾盒里,被它扫过的地面一尘不染。

4、情况不妙,可可向一堵墙快速移去。我怕它撞坏脑袋,焦急地喊道:“小心,可可,你要撞到墙了!”可是可可毫不在意,不慌不忙地继续前进。眼看就要撞上墙壁,它却好像看见了危险,来了个灵活的急转弯。看来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5、“可可的身体里面安装了无线传感器,遇到障碍物,传感器就会提醒它避开。”等爸爸讲完,可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它去哪儿了呢?原来它跑到沙发底下去了。它在里面发出“嗞嗞嗞”的声音,好像在说:“这又黑又暗的地方多久没打扫了?怎么这么脏呀?我得好好清扫一下。”可可在沙发底下进进出出,总算扫干净了。这时,可能感到自己饿了,可可就跑到充电座上一蹲,一边休息一边补充能量去了。它肚子里的垃圾盒装满了灰尘,“尿不湿”也该换了。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主要应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周围的事物,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这也是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获取作文的素材要从生活中获取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是叶老的名言。为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1、联系实际,开展系列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以“学雷锋、学赖宁”为中心的学英雄、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我设计了“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唱颂扬英雄的歌曲”、“学英雄的优秀品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好了铺垫。

2.通过观赏、访问的形式,让学生走出去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位于市儿童公园附近,班上所有学生都去过儿童公园,可一写有关儿童公园的作文时,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可见,他们平日对一些景物观察没有留心,对一些游乐设施了解不具体。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再次游览儿童公园,并布置学生回来写游记。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观赏园中的花草树木,逐个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名称、特点,认真观赏园中悬挂的字牌,重点观察几处并作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

3.注重学生观察积累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注重阅读积累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5.结合课情,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二、以平台的搭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每次课外组织一些参观访问及观察活动后,我都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就是平常的一般作文,我也让学生先说后写。另外,在语文课上隔周开设一节“交流课”,布置学生把观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整理记录下来,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书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则内容新颖有趣的科技珍闻,做好介绍的准备。

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交流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像情景,再现情景。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3

一、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就是倒过去想。即从某一问题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分析,以求得到新的认识。这是作文出新意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用反向思维来否定原来的固有观念,在立意的过程中破旧。比如,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倒过去想,引出只有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地完成总任务的新观点、新见解。由此可见,倒过去想,往往可以得出不同寻常的观点。

反向思维还可以用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加丰富完善。如有学生从“开卷有益”反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读书可能无益甚至有害。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而是对其进行补充。逆向开拓法是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二、深入挖掘

“深入挖掘”即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出新的思想、新的意境。“深入挖掘”是纵向思考、前后联系的思维方式。 “纵”是事物的前后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纵向挖掘,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对一个复杂的事物,要有一个认识、分析、再认识、再分析的过程,方能避免肤浅,达到深刻。例如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人们都以为愚公目光远大,不怕困难,是英雄。但也有同学认为,愚公移山精神虽然可嘉,但方法未免太落后,况且移山又破坏了大自然的美,不如搬家或开发开山的技术。这种想法就有了新意,这就是纵向开拓法。

深入挖掘还是一种可以进行左右联系的思考方法。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逐层深入挖掘。可以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由此地方联想到彼地方。按空间地点的转移展开联想,或按事物性质的分类展开联想。例如,布置学生写以“桥”为题的作文时,一步步引导学生横向开拓,由现实生活的桥联想到人生的桥、知识的桥,并深系它们之间隐含着的逻辑关系,得出知识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桥等新观点。例如《桃花源记》《天上的街市》这类文章,都是用艺术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以“梦”为题的文章。学生通过写在梦境中看到地球环境正在恶化,说明环保的迫切性。由环保之梦想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战争带来的创伤等,从而由环保联想到众多领域,文章便有了深度。纵向开拓和横向开拓往往是紧密相连的。上面所举的例子就体现出这一点。

三、角度独特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景物,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形态。同一种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种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立意,往往能翻出新意。选择独特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例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冠军总是亮点,总是人们竞相赞誉的对象。然而那些身居幕后、默默无闻的陪练员、拉拉队员很容易被忽视。当作为配角的服务员、陪练员被报道后,往往会引起师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如,提到英雄人物,人们都会想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士。生活中其实也有英雄。《二六七号牢房》中伏契克被打两个月不能动弹,被审时仍握紧拳头不向敌人示弱,他也是英雄。《十五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中矿工们在矿下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也是英雄。

换角度看还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的材料。例如歌颂教师是作文中常见的主题。一般都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灯下批改作业等。这些材料都是“大路货”,流于一般。有这样一位老师,校长来听他的作文课,他却迟到了十分钟,后到班上布置了作文题“迟到”,让学生写老师迟到时领导、学生各自的表情、心理。因学生有了感受,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全局观念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4

【关键词】作文 分数 构思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4-02

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除了达到选材立意方面的要求外,文体构思若能做到新颖、精巧,有所创新也可以获得高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新颖的构思技巧方法。

一、以小见大法

何谓“以小事见大”,包括三个方面:

1.“小”――取例典型,事为议设。“以小见大”的“小”,不仅指事情之“小”和事情过程之“简”,更指其内容典型性。只有“小”而寓旨,意涵深刻,可议性强,才能由此“见大”。

2.“大”――恰当适度,耳目一新。“以小见大”的“大”并不是指立论故作玄深,“大”的生命在于“新”――发人所未发, 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

3.“见”――相机引发,自然流畅。“由小见大”的“见”不是牵强附会的说教,而是新理念的“活水”从“源头”的自然流出。

如何做到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完整地记叙一件小事,然后通过议论挖掘出有深刻意义的内涵。

2.选取典型的小片断,通过小片断来反映文章主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怕死的描写,以“两茎灯草费油,死也不肯瞑目”这一典型小片断以小见大,恰当好处地表现了这个吝啬鬼丑恶的灵魂。

3.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小题材、小事物,把它们放到大背景中去展示。

4.强化一个小细节,甚至作变形和显微放大处理,给人以鲜明、清晰的印象,让人以从“小”中悟出“大”来。

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

二、文体创新法

现在多数中考作文题目在“文体”方面均留给考生巨大的创新空间和用武之地,为考生留出了展现自己才华和个性的舞台。这样以来各位考生应试时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作文的需要,选择自己最擅长同时又最能出新的文体,力避考场作文常见的一些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决不能浪费这一宝贵的“空间”和“用武之地”。

“文体创新法”具体说来有二种做法,考生可根据应试写作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某种或几种方法来构思文章。

1.借用常见应用文体

文章形式上借用中学常见应用文体,比如书信、新闻、启事、申请书、说明书、演讲稿、广播稿……例如2001年重庆考生(倡议书)、浙江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报告台上的发言)、江苏考生(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等等均是运用这种方法创作出的典范作文。

2.巧用各种公文文体

形式上大胆巧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其他社会领域的专业公文文体。比如经济领域的合同书、招标书、调查报告等;法律领域的申诉书、宣判书等;政治领域的会议纪要、工作报告、简报等。

三、巧加标题法

在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随笔等文体中,恰当地运用小标题,将一个大话题、大主旨切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而又有一定独立性的具体的部分,使所阐述的思想更为透彻,结构更为清晰更有层次感,体现出作者较强的布局能力,也便于读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在文章中设置小标题要注意以下几条:

1.中心一致。各小标题所统辖部分的内容不能与总主旨发生冲突,分散主旨。

2.切分合理。用小颂饨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切分的标题要恰当、准确,各部分的内容要按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使它们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彼此间又要连成一个整体。

3.各个击破。文章各个部分内容应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不同角度论题意,不能重复、交叉。

4.标题新齐。小标题的设置力求新颖巧妙,以吸引读者。另外,小标题在形式上力求做到字数大致相同。

四、正衬反衬法

正衬反衬法,实际上是两种构思法的合称。一种叫“烘云托月”,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意思是画家画月亮时,不直接用线条勾出月亮的轮廊,而是用点染云彩的方法把月亮衬托出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用描绘某事、某景、某人的方法,去表现刻画另一个人和事,亦称“衬托法”、“宾主法”。烘云托月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1.用某些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陌上桑》即用“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

2.用景物、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或事件的意义。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欢乐喜悦的心情;以萧瑟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造成情景交融,渲染某种情调和气氛。正所谓“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如鲁迅《故乡》的开头。

3.用事物来衬托事物。秦牧《茶花赋》先不写茶花之美,而以旁敲侧击烘托来开头。

另一种叫“对比反衬”。是指用相对立的人物、事物、景物来衬托,屑反衬。思格斯说过:“把每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声来反衬寂。这种方法也有三种形式:

1.将对立的两种人物、事物进行对照比较,可以使双方互为衬托,善的更善,恶的更恶。

2.将一个人物、事物、景物前后相反两面对比。《故乡》中用少年闰土的活泼英俊对比眼前闰土的麻木,有力地实现了主题。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5

一、比 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一)回归课本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点评:

分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穷人家的坟墓与阔人家中的馒头放到一块儿,以阔人家的喜庆氛围反衬穷人家的悲哀,增强了悲凉的情感色彩。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

(二)作文启示

从上面高考卷的题目来看,恰当地使用比喻,不仅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而且可以使得文章更为简洁、更为凝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20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地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歌。

这里作者把“你”(庄子)比作“泉水”,将“你”的平淡而超然的态度、高洁的品质渲染得淋漓尽致。

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二是作文时既要抓住相似点,同时遣词造句时还要注意逻辑关系,让读者读来觉得合情合理。

二、移 就

移就,是甲乙两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词语活用的方法,通常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到物上。巧妙地运用移就,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能创造出一种意境、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表达效果上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一)回归课本

如人教版第三册《扬州慢》中的一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分析:“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无声”用来修饰月的情状。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这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人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二)作文启示

恰到好处地运用移就修辞,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章语言的优美,吐词的雅洁。

如2008年云南高考作文,有位考生以“变味的善良”为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如褚佳丽娃的《感受交河故城》中的一句话:

“一曲西风绕断梁,黄沙笑望,千年沧桑,满目凄怆,皆浸交河残阳。”(节选《作文通讯》2008第9期)

分析:看罢这句话,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所渲染的凄凉而又雄浑的意境令人震撼,不可复制。在这句子中,除了拟人修辞处,就是这里所说的移就修辞手法了。一“曲”西风,读来耳目一新,新颖别致,把修饰歌曲的修饰语用来修饰西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在平常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移就这种修辞手法,以渲染文章的诗情画意。但要注意一点,就是在选用被移就的修饰语时,被移用的修饰语要与被修饰的词语有关联,如原本修饰音乐的“和谐”,可以用来修饰建筑或人际关系。

三、拟 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方式。恰当地使用拟人修辞方式,可以达到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回归课本

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的一句: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分析:这个句子中,“跳跃着”,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苇眉子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苇眉子在她怀里欢快跳跃的情状,不仅烘托出女人心灵手巧;而且拟人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表述更加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二)作文启示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恰到好处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同样会使得文章的语句更为简练、表述更为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范文6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苹果》这篇课文时,带学生去苹果园观察,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2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习作中,要求用玩具编写童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3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