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新医改 医药产业 发展策略

一、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诟病

(一)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低

市场集中度又称产业集中度,它是指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下的一项指标,用来反映买方或卖方的相对规模结构,明确地反映应该行业在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研究表明,市场的集中度和行业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直接相关,某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很大原因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且数量巨大,引起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正好符合我国医药产业的现实情况,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亏损比较大,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约有12300家,药品生产企业约有7000家。而美国药品批发企业总共有70家,日本约有147家。明显的反映出我国医药产业市场的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具有很大差距的。

(二)药品流通秩序混乱

近几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但流通秩序却混乱不堪。究其原因,我国有太多的药品生产企业,有太多药品被重复生产,医药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为了提高销售量,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纷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很多手段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这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扰乱了药品医药领域的流通秩序。之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回扣问题,由于医药流通领域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回扣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另外,企业为了节约成产成本,提高利润,产劣售假现象猖獗,行业间不规范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也严重影响了药品的流通秩序。

二、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策略

(一)行业整合,促进产业集中,优化企业结构

新医改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生产和流通领域积聚实力,将促进产业迅速走向集中。同时,企业要贯彻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使医药行业能够市场竞争的考验和政府政策的审核。这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实现规模效益,品牌效益,获得更加广泛的利润空间,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严格规范的遵守药品流通秩序

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的颁布实施,将为我国医药产业药品流通铺平道路,扫清障碍,尤其在《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行后,医药领域的回扣、销售假药劣药等不法企业的诡诈计量便毫无用武之地。同时医药监督部门必将按照新医疗体制改革内容中的规定,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回扣、售假等违法行为。另外,各地药监部门将按照GSP标准,使医药企业的准入更加严格,并严格规范的管理医药企业,保障医药流通秩序的健康有序。因此,我国医药产业要想谋求发展,必须要严格规范地遵守药品流通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医改保证人民群众利益的目的,才能得到市场和政府政策的认可。

(三)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自古以来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只有树立优质品牌,提高企业的信誉形象,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扫除了干扰我国医药市场秩序的障碍,医药欺诈、药价不合理、商业回扣以及不正当竞争等严重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药产业必须把握市场商机,通过树立品牌、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等手段来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四)加强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

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明确提出要坚守药品的流通。此政策,使我国潜力巨大的医药物流企业更加具有升级和活力。我国医药产业要抓住政策这个有利的杠杆,加强现代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而达到资源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业朝着更加科学规范先进的方向发展。

(五)积极拓展农村市场

中共中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指出:“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年内新型农村合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这将为医药商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不仅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消费结构也向着多层次发展,加大对农村医疗投入,提高农村医药市场占有率,是医药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需求、新矛盾的背景下,我国颁布了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他对我国医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我国医药产业如何重新定位并制定新的发展策略,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培红,于荣富.新医改后的医药行业发展之思考[J].中国医药工业,2009(05).

[2] 邹立昌.新医改对医药企业影响浅析[J].前进论坛,2010(06).

[3] 孔祥金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整合方向 [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9,30(04) :55 - 63.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医药物流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研究成果:“互联网+医药物流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Z16031)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6日

一、相关理论综述

对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国内最早是2012年11月易观国际CEO于扬首次提出,他提出:“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暗涵“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015年3月,马化腾提出: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医药企业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将会是围绕“互联网+”而不断创新的企业。我国传统的医药物流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成本控制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以及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有关理论基础也多有综述。而提升医药物流的核心竞争不外乎主要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互联网+医药物流”的融合势必会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资源整合、降低医药物流运营成本、加快医药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医药制造业发展状况。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跌至10%以下,2016年前4个月整体情况有所好转,在2016年的1~4月医药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28亿元和利润总额85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0%和15.60%,增速较去年同期有一定提升。(图1、图2)

通过对医药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析,结合医药市场需求发展如: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及健康意识提高等并未发生改变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我国制药企业数量达到7,116家,但是规模均偏小,国内2005年工业百强的市场集中度为36%,到2013年市场集中度提升到45%,但是和全球百强药企80%以上的集中度相比市场依然比较分散。

(二)医药零售端发展状况。20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29亿元,其中药品零售市场约3,111亿元,占比仅约22.5%。(图3)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实现了平稳发展――规模化进程稳步推进,商业销售稳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医药分家政策的推行,政策提出多项逐步提高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的构想与建议,推动医保控费和医院药品零加成,按照医药分家已趋于完善的美国用药渠道比例来测算,预计约55%的药品终端市场将分流到医院外的药品零售市场,未来药店终端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充分说明未来我国医药流通发展时机将是非常好的。

三、“互联网+医药物流”模式分析

(一)“互联网+第三方物流”合作模式。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涉及到药品的快速流通,这离不开专业、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务与之配套。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我国对医药物流企业的要求较为严格。与第三方医药物流合作是中小医药企业的首选 ,中小医药企业在物流配送领域的确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是这类物流配送服务难度大,国家有严格的管理标准以保证药品的配送安全;二是自建物流要面临仓储建设、硬件建设及人员队伍等软件建设,整体周期长、投入大。基于这些原因医药企业可以考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与专业第三方医药物流合作,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共享及快速传输反馈等优势,充分利用其专业解决方案,保证药品的安全与高效配送。

(二)医药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模式。药企+医生+患者,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来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医药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实现去中介化的特点,任何不利于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统统可以删除,让信息更加透明、竞争更加充分、流通渠道更加直接,真正实现以患者为核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效率。这就要需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药物流的应用中实现诸如APP终端实时自主下单、库存查询、物流信息查询跟踪、终端奖励支付、配送签单实施采集上传等技术。

(三)互联网与医药物流全方位管控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医药物流行业应当在创新改革、平台整合、结盟合作、全诚信建设等方面着重发力,以具备“互联网+”的时代要求。首先,国家要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优势严格进行药品管理,把控药品源头;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药品的运输进行监督,使得运输过程有保障;再次,“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发展,也要求运送时效要有保障。只有时效有保障,才能起到救急的作用,也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药企+平台+医院的医药住院模式。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医药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幅度扁平供应链,基本上可以形成厂家+平台+医院三级销售模式,渠道库存将大幅度降低,流通环节将大幅度削减,传统层层剥皮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只有一次,而且有规模。这样,在互联网与医药物流的结合下,可以实现医生的信用管理,用药将更加合理化,通过信息的有效对接,医药可以通过专业的医药物流配送公司更加快速送达病人手中,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花M也将大大减少。

四、“互网+医药物流”效益分析

(一)医药物流效率将明显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互联网+医药物流”的融合,可以有效的将仓储、运输、医药生产、医院及药房、医药批发和零售等医药物流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整合,通过互联网快速有效的信息传播,进行链接的有效无缝对接,从而使医药物流以最少的总成本支出实现最好的绩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医药物流将会实现快速反应,及时供货、最低库存、集中运输。快速反应、及时供货是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目标中最基本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将信息进行快速及时的传输,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将医药产品及时快速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同时,由于渠道层次的增加及中间商的增多,相应也增加了医药产品在整个物流环节的存货,而存货的增加导致企业营销成本加大,在“互联网+医药物流”的融合模式下,药品库存可以大大降低。最后,信息的有效传输还可以降低医药物流企业对于医药产品的运输次数,加大每次运输量,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三)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医药物流发展必然也会由于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市场效率将会得到迅猛发展,较之传统的医药物流所呈现的“多、小、散、乱”的局面,进而造成流通环节市场集中度低的缺陷,也将得到很好改变,整个医药物流市场将进行整体结构的升级和洗牌,最终必然会导致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网络运营程度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水平将大幅度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理念将逐步加强,行业服务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最终使得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与医药物流融合的发展形势下,医药物流必然会向扁平化、平台化、信息化、大健康、终端化等方向变革。这可以逐步实现全品种全链条全程可视化、可追溯,最终实现渠道库存可视、物流过程实时监控、库存科学预测及决策、供应链高效协同等功能。同时,通过广泛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

(五)互联网与医药物流的融合,加速相关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形成。药企发展的好坏,医药物流是个决定性因素,而医药物流发展的好坏,人才又是个决定性因素。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技术型人才重要性会提高,技术(又懂信息)+管理+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喜欢学习和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吃香,医药物流产品设计、推广和销售型人才会越来越受青睐。医药物流企业必然会更加重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懂医药物流与互联网融合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诗杰.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

[2]吴晓丽.混合型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2013.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新医改 营销战略 医药企业

近年来,老百姓普遍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在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由1980年的21.2%上升到2000年的59%。自费医疗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许多人生病时面临费用障碍,这就使得人们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在新医改的框架内,对医药工商企业影响最大的三项政策分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而医药企业即将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容量扩大、新型市场出现、购销模式优化、基层市场兴起、资源配置集中、创新方向明确”六个方面。

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分享改革的成果,面对新一轮挑战,要求医药企业适当调整营销战略,将产品准确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1 培育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

核心营销能力的培育需要有良好的营销队伍、通畅的销售渠道、稳定的销售终端以及后续产品的跟进。企业研发了新药且市场前景很好,但如果缺乏精良的销售队伍,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仍然是不可能的。建设销售队伍,是企业所有竞争决策得以最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专业、高效的销售队伍是医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销售终端能够大幅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销售终端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企业产品销售的好坏。虽然你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但如果企业有一个好的销售终端那么它的销量一般是最高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 拓展营销区域,进军农村市场

医药市场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基层药品市场得以兴起原来以城市医院为主要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重心将加快速度向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市场扩散。

医改后从产品流向看,农村正成为重要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农村地广人稀,致使流通成本加大。可启动区域市场联动机制, 各企业应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发展联合。在品种互相依靠,相互调剂,配送服务上相互支持, 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流通成本,来改善利润状况。

3 贴近百姓生活,进行基层社区推广

1)企业协助社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2)利用会议营销,协助社区医院专业化培训管理;药企通过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以面对面的接触方式,容易沟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强化口碑宣传的效果,使产品深入人心。3)争取纳入政府规划并加强与综合医院的合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医药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趋势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改善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是国家卫生部门改的新生事物,要解决医药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和发展问题,必须真正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围绕这一观念,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

4 力塑良好的品牌形象,占领OTC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并且药品的成分含量也基本相同,药品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上,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形象如何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医药分开是关系民生健康的大事。不但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根治“以药养医”的弊端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让百姓受惠,而且会改变百姓的医药消费习惯。在新医改政策下,竞争走向理性,价格更趋明朗。谁占领OTC,谁得天下!药店的管理及营销模式将决定零售药店在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否脱颖而出。

商企合作,药店直供的趋势越来越成气候,加强与拥有市场营销资源最丰富的品牌产品的企业合作,争取品牌产品在品牌药房的销售,实行强强联合。

转贴于

环视全球最具实力的制药企业,无一是“无品牌”之辈。我国制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获取利润,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理念,并将其不断深化渗透,将培育品牌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

5 完善创新机制, 明确创新方向

在我国40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对研发的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西方国家为15%~25%),且大都投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新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简单地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证,将不再作为新药注册审批,只能作为新剂型或新规格。国家进一步鼓励推动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与技术跟进。新药和科技含量高的药品将占据市场制高点。

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引导药物开发。新医改把防病治病的工作重心前移,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要求医药行业尽力开发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新药,要开发预防、保健等不同功能的药物,开发适合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患者使用、药物经济学评价优良的药物,开发中药创新药物。

6 宏观政策调控,推动中医药发展

早在2007年初,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六个部门就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国家实施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将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完善科研设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药理药效方面进行发掘总结、升华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根据《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医改形势,我认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4

关键词:医药;现代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0日

自2002年以来全国医药物流业开始蓬勃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和青海省物流发展15年规划的实施,青海省医药物流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是物流动作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能否实现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目前青海省社会医药物流企业服务由于受到项目比较单一、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库存等影响,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体系中,在一段时期很难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故未能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医药物流服务状态。所以,青海省虽然有560万人口的医药需求市场和巨大的消费增长这样看似隐藏着潜力无限的商机,实际上医药物流企业却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将来的发展,青海省众多医药批发业感到困惑。

一、青海省医药物流现状

(一)青海省医药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限制了物流现代化发展。目前,青海经济综合实力仍然较弱,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程度也不高,同时还存在较繁重的脱贫任务。而且由于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所决定,适合人类生产生活特别是发展现代经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柴达木盆地,表现出极强的经济地理差异。长期以来形成的分散居住与分散生产造成这些地区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很低,人们消费的品种单一、需求层次低、渠道固化。与之相应,对物流的要求及物流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都极其有限。由此,限制了对现代物流的理解和追求,制约了物流大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在此背景下,青海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也必然受牵制。截至目前,青海省现有批发企业75家、零售连锁企业15家、零售企业2,538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中小型的规模。所以,与国内发展城市相比,青海省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体而言,目前的发展状态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2、物流技术普遍落后,各个领域各自为战。青海省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物流企业技术发展水平较国内发达城市还比较低。第一,目前青海省大多数医药经营企业还不能从传统的物流模式中走出来,对物流成本的总构成缺乏足够认识,流动资金周转与库存量过大一直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青海省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第二,青海省医药流通领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规模普遍较小,医药行业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萌芽状态,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眼前只限于提供利润较低的基础性物流服务。目前,与国内的一些发达城市的物流企业相比,青海省提供的主要物流服务形式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这样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对于全面展开物流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则显得过于简单与薄弱。所以,很多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严重浪费;第三,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已经渗透进各个物流环节,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为一体,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和信息中心,也是对于医药物流非常合适的购销方式。然而,在青海省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与客户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系统,只局限掌握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信息缺乏相互共享和链接,所以造成信息管理水平滞后,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3、服务观念、管理水平与市场要求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青海省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粗放经营,运作效率低,质量差,缺少医药物流体系,缺少医药物流管理,缺少医药物流服务理念。与国内一些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相比,青海省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理念与运作手段较落后。可以说,目前的管理不能适应医药物流的发展。目前,许多医药生产企业宁愿自己花费大量物力、财力去建库房仓储、包装、运输车队、加工车间从事物流活动,也不愿将业务转包给第三方,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势必造成极大的浪费,亟待转变。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54-01

医药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宏观上,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国经济形势普遍走好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微观上,是由于我国医药经济持续走强、药品连锁经营以及零售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形成的。

一、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

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增幅趋缓。2015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8410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682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2014年同期增长8.7%,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药品流通行业利润增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658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1.5%,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1.6%,扣除不可比因素与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4%,与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6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与上2014年同期持平。

从2014年全年来看,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二)市场动态

多家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康美药业、九州通、上海医药、国药股份等在医药电商方面均有加码动作,包括建设网站、收编线下资源等。比如,如国药股份2013年推出的国药商城在中国医药集团的整体支持下,目前可调动42万家药店及10万家诊所资源。当然,直接搅动医药电商格局的动作是阿里巴巴2014年1月份对中信21世纪的大手笔投资行为。该笔交易耗资10.37亿元,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及盟友云锋基金将持有中信21世纪54.3%的股权。而且中信21世纪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牌照,可对天猫医药馆现有业务形成有益补充,因为天猫医药馆及京东医药城均不具备该牌照。

(三)配送结构

2014年,药品批发直报企业商品配送总额9460亿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82.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17.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比较2013年降低2.3个百分点;物流费用103亿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费用占84.0%、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16.0%,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比较2013年降低2.1个百分点。

(四)产品结构

2014年,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8%;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4.6%,中药材类占4.0%、医疗器械类占3.6%、化学试剂类占1.3%、玻璃仪器类占0.2%、其他类占2.5%。

二、医药物流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存在冷链体系不健全、硬件设施落后、人才缺失、市场化程度低、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冷链运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等缺点和不足。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缓慢,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药冷链行业标准落实不到位。医药冷链行业在标准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标准落实不到位。

(二)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普遍采用小批量、多批次,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集运,医药冷链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输难、配送难。特别是小城市,具备医药冷链物流条件的企业较少,冷链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装备不足,专业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医药冷链物流业发展。

(三)医药冷链信息化程度滞后。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到医药制造商,医药供应商,医药分销商,医药零售商等,这些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对药品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受技术限制,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不能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药品质量。医药经营企业只有提高信息化程度才能保证医药产品全程的温度监测和控制。

(四)医药全程冷链落实不到位。在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部分企业不能很好地落实医药冷链物流相关的行业标准。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为了节省开支,只要在监管不到的环节,在运输过程中不遵循运输规范,没有完全按照标准进行运输,导致了医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医药冷链专业人才匮乏,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很大。由于医药冷藏品具有高时效、高价值、容易变质的特性,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医药冷链物流专业水平,要既懂冷链物流又懂医药。

(六)医药冷链物流运行成本高。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政府没有资金支持,企业负担重。一个冷库每年电费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元;一辆药品冷藏车20-30万元;冷库、冷藏车验证费、校准费、便携试温度记录议检测费、监控报警设备费用等收费较高,一个冷库每年5000-6000元,每辆冷藏车每年2000-4000元,每个保温箱每年1000-2000元,每个温控探头每年150-300元,每个便携式温度记录仪400元。

三、对医药物流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要创造良好的医药物流发展环境,推进药品冷链行业标准化建设。

(二)发展医药物流电子商务。在打造医药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具有“多批次,小批量,高时效”的特点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可以针对药品的特性,设计具有多温控制系统的冷藏车。

(四)依托第三方物流实施业务外包。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很少有物流外包,一方面不利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大打折扣。

(五)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事医药冷链物流的人员中真正接受过医药冷链物流教育的人员不多,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了很大反差,要加快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六)加大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行业,政府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尤其是政策上的扶持,要出台有利于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同时对企业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建立冷藏药品物流信息平台、电子物流管理、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车辆购置、冷链设施的验证费、校准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肇兴,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5).

医药物流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医药分销;SWOT分析;集中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53―0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药品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GDP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的医药市场。医药分销领域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自2005年,外资企业正逐步渗入到国内医药分销领域。2005年4月,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与河南天方药业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日方可以利用天方药业庞大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河南这一人口大省的药品分销领域。2007年5月,日本最大的医院药品分销商――铃谦株式会社与上海医药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日方拥有该公司50%的股权。2008年10月,北欧最大的实业近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子公司殷拓亚洲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进入药品零售终端。2010年11月,赛诺菲安万特对外宣布,以5.2亿美元(约合34.73亿元人民币)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外资正不断扩大和加强对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控制,对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威胁日益加剧。

1.2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外资企业在华医药分销领域经营的研究并不多,与医药分销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内企业。但是,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的国外医药商业企业已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在中国投入运作,并且渐渐融入我国整个医药流通供应链体系当中,开展全球化竞争,给国内医药分销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外资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给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但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管理体制等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也给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外资企业在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学习其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与经营经验,可以对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外资在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经营的SWOT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根据资源学派(Resource School)学者的理论,将外资分销企业的内部分析(优势和劣势)和医药分销行业竞争外部分析(机会和威胁)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即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充足的资金

这使得外资能够进行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投资,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迅速掌握分销渠道,物流配送等,以便尽可能快的占领终端市场。例如,2010年11月29日,美国康递纳健康集团宣布,公司已经完成对中国领先的医药分销企业永裕(中国)医药有限公司的收购,耗资4.7亿美元。永裕公司在过去的17年里,通过直接分销中心网络以及综合批发商网络,业务遍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的31个,涉及从进口到全国供应链管理到本地经销的整个分销产业链。这次收购,意味着康递纳健康集团由此获得永裕大约49,000家医院诊所和超过123,000家药店的销售终端,将在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确立优势地位。

2.1.2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

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带来的药品本身品种优势,与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致命弱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往往更利于分销的实现。现阶段,跨国制药企业陆续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针对我国医药领域的“空白市场”,开发新药品,获得垄断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对于分销商、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在定价上的优势。例如,葛兰素史克研发的第一个艾滋病药物AZT和其他相继衍生的艾滋病药物,辉瑞的立普妥(Lipitor)、默克的舒降之(Zocor,辛伐他汀)等。

2.1.3丰富的管理经验

跨国公司来到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仅仅是“复制”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来的管理体系与制度,除了极少数需要修改或调整外,大多数可以照搬。国外药品分销商的利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的各种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分销运作体系,将产品推广出去,其在分销领域的经营效率,国内企业难以望其项背,这对国内的医药分销企业的冲击也较为明显。

2.1.4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外资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等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建立成本优势。例如,美国75家医药公司,其中前3家销售额占全美国的96%,平均毛利率为4.5%,费用率为2.9%;而我国现在拥有13,40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3家最大分销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21%,平均毛利率为12.69%,费用率为12.59%。

2.2劣势分析

2.2.1对分销网络控制力差

并不是所有拥有巨资的跨国企业都能通过兼并等手段迅速打通分销渠道。作为“外来者”,尤其是那些没有自己的物流中心或分销渠道的企业,在我国开发分销渠道和建立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是全球性的大型连锁企业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国内分销商、批发商强大的物流、分销和储存能力。由于这种依托中间商销售的模式,不直接向医院派出销售代表,故长期以来无法控制医院销售渠道。

2.2.2与合资企业间的冲突

由于中外双方在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外资与国内本土企业的合作经营,将面临一些整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我国企业合资前经营效率低、盈利率低以及合资后双方在整合的方案等问题上的冲突。这些都会可能导致新的合资公司间的内部冲突,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3机会分析

2.3.1我国医药分销市场的开放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医药分销领域的逐渐开放,并且越来越规范化,为外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带来了机遇。外资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或在国内建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我国医药分销市场。这为外资企业自身实现最优要素配置提供了可能,是实现最优效益的必由之路。

2.3.2我国医药行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规模效益不高,以“价格战”竞争为主;分销渠道效率低;物流配送系统支持明显不足,且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等方面。这种现状为外资企业进入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因为企业盈利能力不佳,资产出售价格通常较低,外资企业能够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另外,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不足,为了能够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给予外资企业优厚的超国民待遇,最典型的是在药品价格的制定方面。以奥美拉唑20mg#14粒为例,2007年8月7日后国家限定其最高零售价为206元,而同期国内仿制品的国家限定最高零售价仅为63.8元,外资企业原研品价格是仿制品的3.2倍,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外资企业的发展。

2.3.3政策、法律的完善

近年来,我国对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逐渐重视对专利、商标等的全面保护,并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机构,并且已经依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企业必须在专利持有外资企业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才能销售相应的仿制药,这大大限制了中国仿制药市场的发展,使国内医药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此外,按照我国新医改政策要求,药品招标完成后,从生产企业到医疗机构只能经过一家配送企业,这一要求将把我国目前90%的中小医药配送企业推到生死存亡的关口。这对于外资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因为这意味着本土竞争对手的大量减少,同时有利于外资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4威胁分析

2.4.1我国的医药体制不完善

目前,中国医药体制还不够完善,医药分销行业秩序不够规范,仍是“医药不分,以医养药”的主要模式,医院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大多数的医生处方难以到达药店;况且,我国的药店经营存在缺乏执业药师或执业药师对于患者的用药指导不足的现象,这与外资企业在本国的经营环境不同,打击了其在我国流通领域的经营。

2.4.2医药商业问题诸多

我国医药商业流通环节复杂,如各级医药采购站、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资金拖欠等诸多问题,这些给外资企业在采购、进入某些区域市场以及资金周转上带来麻烦,外资企业势必还是要将面临如何解决水土不服的老问题。以最早抢滩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美信医药为例,其在深圳的业务扩展就不甚理想。

2.4.3国内分销企业的竞争

经过多年的经营,国内分销企业一方面已拥有一定的分销网络、客户关系等地利、人和,优先占领了市场,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例如,在我国医药分销领域,国药控股拥有品种优势,特别是一些来自外资医药企业的大品种,基本为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国”字号企业所控制;另一方面,同种类型的医药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外资企业的价格,拥有价格竞争优势,因此在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竞争力较强。

3对国内医药分销企业经营的建议

从外资的经验来看,医药流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现阶段“寡头垄断”的医药分销经营模式,就是若干年后我国的经营模式的缩影(如图1所示)。因此,加强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集中程度是我国的医药分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药品分销毛利率低这一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我国医药分销企业规模化、集中化经营,信息化、高效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

3.1正确规划医药分销行业

医药分销行业是一种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没有规模,效益就很低。外资医药分销巨头在它们各自所在国的经营,将全国的医药分销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药分销企业仍以行政区划分为标准进行行业的规划,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等问题。因此,企业要想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就必须首先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则,以整个中国大市场为目标进行跨区域的行业规划,以便形成少数大公司。这是中国医药分销企业发展的第一步。

3.2加快分销企业间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一系列并购,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整合价值链,实现内部化,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包括为了克服对分销网络控制力差的劣势而采取的兼并我国分销终端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吞并我国在某个品种具有研发优势的生产企业的前向一体化战略等。由规模经济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随后再进一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形成马太效应(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因此,我国的医药分销企业必须主动采取行动,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发展一批大公司、大集团与外资企业同台竞技,而不是等着被外资企业收购甚至是直接退出市场;发展形成一些诸如在产品、服务或配送等具有特色的企业,使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控制力;通过IPO等多种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进一步把规模做大,在全国市场成为龙头,并逐渐形成美国、日本等国家“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

3.3加强医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研发

我国的医药企业必须承认并勇于面对自身与外资企在医药产品技术和创新上的差距。外资企业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其在产品本身的优势,在填补我国“空白市场”的优势。外资企业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我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占领整个细分市场。

为了应对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如药品专利、优先技术标准等)和技术壁垒对本土企业的排挤,以及外资研发机构的吸引人才、购买研究项目对本土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遏制,我国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必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利用本土医药企业的地利、人和优势,加强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的合作和分工,开发新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在终端销售的竞争力,促进产品分销,占领市场。

3.4学习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

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提高企业素质、管理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对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是一个重大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分销终端,主要采用连锁经营形式来获得规模经营效益。但与外资的规模化经营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借牌经营、连而不锁;已有的20多万家药店,各自分而制之,还未形成规模;市场覆盖面仍不足等。

然而,连锁店的经营方式一体化和专业化,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管理方式规范化和现代化,是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基本保障。我国的医药分销企业必须学习国外连锁药店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逐步建立大型配送中心,提升物流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掌握产品库存――销售信息;从而改善我国企业连锁经营的质量,降低总成本,把握药店销售终端,实现真正有效的规模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魏亚飞.基于SWOT分析下我国零售业跨国经营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01):3839.

[2]李秉.竞争压力下的医药流通企业[J].医药世界,2003,(11):3033.

[3]孙文军.医药企业渠道体制中的分销延伸[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0):8889.

[4]任正华,冯国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上海医药,2008,29(5):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