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市场情况

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1

投资要点:1、年内抢装激发市场高增长。2、政策催化剂频发,板块结构性机会多。

2012 年新能源汽车投资逻辑:2012 年将是检验“十城千辆”推广计划的关键一年,有望出现政策压力带来的抢装,市场有望出现100%以上增长,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的2015 年达到50 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我们认为市场热情有望再次点燃,板块估值有望修复。此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后,针对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的补贴细则等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政策催化剂频发,今年板块或存在机会。

2012 年新能源汽车投资逻辑:2012 年将是检验“十城千辆”推广计划的关键一年,有望出现政策压力带来的抢装,市场有望出现100%以上增长,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的2015 年达到50 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我们认为市场热情有望再次点燃,板块估值有望修复。此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后,针对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的补贴细则等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政策催化剂频发,今年板块或存在机会。

长线看好:完全符合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和消费升级概念的板块。汽车在原油消耗和碳排放方面均处于各行业前列,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国汽车年销量超1000 万辆,该领域的产业升级对于拉动投资和消费有很大潜力。PM2.5 的提出也将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长线看好:完全符合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和消费升级概念的板块。汽车在原油消耗和碳排放方面均处于各行业前列,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国汽车年销量超1000 万辆,该领域的产业升级对于拉动投资和消费有很大潜力。PM2.5 的提出也将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短线机会:2012 年或现行业抢装。我国2009 年推出“十城千辆”计划此十个城市均上报了2012 年推广计划,合计超过5 万辆,截至201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不到2 万辆,与规划相差甚远,今年是检验十城千辆推广成果的关键一年,市场有望出现抢装:(1)南昌、合肥等城市均表示将完成2012 年推广计划;(2)北京、深圳正在酝酿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推广;(3)从下游配套厂商调研情况,今年1 季度已经有新能源汽车订单往年只有4 季度才能接到新能源汽车订单。

短线机会:2012 年或现行业抢装。我国2009 年推出“十城千辆”计划此十个城市均上报了2012 年推广计划,合计超过5 万辆,截至201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不到2 万辆,与规划相差甚远,今年是检验十城千辆推广成果的关键一年,市场有望出现抢装:(1)南昌、合肥等城市均表示将完成2012 年推广计划;(2)北京、深圳正在酝酿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推广;(3)从下游配套厂商调研情况,今年1 季度已经有新能源汽车订单往年只有4 季度才能接到新能源汽车订单。

板块选择:价值+主题并存。(1)价值角度我们倾向从市场容量和盈利能力双维度选择行业,我们的排序为电解液、隔膜、电机;(2)从主题投资角度,具备资源属性的碳酸锂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锂电池是主题投资热点板块。

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技术 专利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energy consumption in short supply is more serious, coupled with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more prominent.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the dilemma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order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lve the dual problem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launched new energy vehicles to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ergy shortage of the dual pressures of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Therefore, new energy vehicles launched not only i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wise and also th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towards the road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a smooth and healthy, fo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patent research has very realistic significance, pat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to 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lso has very important role.

【Keywords】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patent

随着近些年来,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世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上世界环保组织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受到了行业发展与社会上资源分配发展的重视。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的展开了研发与实践。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种类,以及技术成本,技术成熟度,动力燃料的选用上,就各国的发展水平来看,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故此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研究,制定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发展路线,对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环保节能型能源汽车转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除了我们常见的以混合动力为能源的汽车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类型的其中一种之外,以燃料电池、氢发动机为能源的,还有像用太阳能的纯动力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其中一种类型。目前主要推广和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前许多城市的公交车大部分都是使用混合动力型的新能源汽车,此类新能源汽车依然会采用传统的燃料,但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的消耗还配备了电动机或是发动机,混合动力型的新能源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柴油混合动力型能源车和汽油混合动力型能源车两种。

(2)相对混合动力汽车而言,纯动力型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的电力驱动,在市面上此类型的大部分车辆是直接使用电机驱动,但也有将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或是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

(3)主要以甲醇,氢气等作为主要燃料,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此类汽车称为燃料电池汽车。

(4)以氢气为汽车燃料的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称之为氢动力汽车。

(5)而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称其为燃气汽车。

(6)我们常说的酒精汽车指的就是采用乙醇作为燃料的汽车,故此该类新能源汽车还可以称为生物乙醇汽车。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相比传统汽车的尾气会给环境带来重大的污染,造成能源短缺等弊端,新能源汽车以其具有的可持续性,高度清洁等特低昂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对象。表1,表2是对各种燃料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行驶相同路程消耗的燃料体积的分析:

表1:各种燃料温室气体排放(CO2当量)比

燃料 柴油 汽油 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 液化天然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 乙醇

当量比 100 96-114 96-132 127-129 109-143 109-143 135-155 154-174

表2:行驶相同路程消耗燃料的体积比(MVEG循环)

燃料 柴油 汽油 二甲醚 液化天然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 乙醇

体积比 1.0 1.8 1.7 2.0 5.0 2.4 2.5

通过表1,表2表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性、节能性较传统汽车较优。以下是关于它们运用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的定性分析:

表3:汽车代用燃料的发展前景

燃料 2000-2005年 2005-2010年 2010-2015年 2015-2020年

LPG 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放缓

CNG 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放缓

甲醇 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增加 因毒性问题发展前景不乐观

乙醇 作为醇燃料有一定市场份额;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的使用量增加 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中使用量继续增加;作为醇燃料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农业水平 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中使用 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中使用

合成燃料 进入市场 成本降低 市场份额增加

二甲醚 进入市场 成本降低 市场份额增加

生物柴油 进入市场 发展前景取决于农业水平

表3可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客观。

3 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现状

在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汽车工业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世界汽车格局也将随之大洗牌,纵观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状况,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研究方向,为该新兴领域的技术发展奠定条件基础。

3.1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状况

截至11年的3月份,全球范围内有关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中,混合动力型新能源汽车扎UN离身躯达到了38716项,纯电动汽车专利的申请量则是19812项,而燃料电池类的新能源汽车申请量则为21130项。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混合型动力汽车的专利申请量在持续增长,从90年的71项增长到08年的8656项,增幅达到了122倍,且年均增长率保持稳定,从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的申请量中不难看出目前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阶段。

而纯电动型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从06年起,也迎来其第三次的高速增长期,即使在专利申请公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在2009年还是创下了申请量为1748项的历史新高,向社会表明了纯电动型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在往后的发展中人能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相对前面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发展情况,燃料电池汽车专利申请量的增长在经过了98年到04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面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调整,发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技术瓶颈的限制,故此燃料电池汽车的年专利申请量出现了稳中有降的情况,但大致还是能保持在2500项左右。

3.2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现状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得知,近几年中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飞跃,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11件,与德国、韩国并列全球第3位。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新近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力度,按“十二五”规划、863规划、科技支撑计划,安排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项目39个,投入经费超50亿元,重点支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

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申请面对的困难

根据GSIP在国内的一份调研结果中得知,就目前我国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质量,和专利信息的利用能力,专利整体布局等各个相关层面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导致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发展停滞不前。

4.1专利“含金量”较低

在GSIP的调研中得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其中一项领域里,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远不如国外,即便在近些年里,国家在专利申请这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也推动了国内企业在技术专利申请上数量的增长,但对于国际组织间注重发明专利方面上的申请,我国的专利申请是远远还达不到要求,据分析我国在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方面中的专利申请比例占据了80%,而相对“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仅仅只是占到了20%。由此可以看出,专利“含金量”较低,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申请走向国际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4.2专利信息利用率不高,且专利保护能力相对薄弱

北汽福田是一家很早就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但其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在专利信息利用率的问题上还是指出:“我们希望有关机构能定期提供新能源领域专利数据信息资源,使国内企业更快地了解到国外优势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缩短研发水平距离。”

除了在专利信息的利用能力上有待提高,对于专利的保护能力也是有待加强。因为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投入不足等让企业在专利保护上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阻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发展。

5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保护策略

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条件下,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研究,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个新兴领域中的自主创新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保护的主要策略:

5.1充分利用专利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专利法新修订中的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实施强制许可的行为,第一种情况是专利权被滥用的行为,第二种是反垄断法规制的行为。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注意,在获得专利后需要技术实施获得专利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专利法律法规对技术专利进行保护,防止被他人提出强制许可申请。

5.2主动研发,以专利去争夺市场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应该从传统汽车行业的跟踪创新模式中走出来,积极研发,以增加原始性的创新成果,提高核心专利的占有率。与此同时管理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以及专利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占在经济前提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多地多国申请技术专利,以专利争夺市场,积极保护自主研发的技术,让创新的成果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5.3建立专利池,以共享机制推动企业间的合作

分析当前国际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不难看出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以及关键技术的掌握上都远远超出了国内的水平,而且部分专利壁垒已渐渐的形成。为了避免国内汽车企业在专利问题上遇到孤军奋战,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池,制定合理的专利共享机制和防御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降低交叉许可成本,为企业面临的专利纠纷提供谈判筹码或应诉武器,达到共同防御国外大企业专利侵扰的目的,同时还能加强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增加专利申请“含金量”和专利申请的技术资本。

6结语

伴随产业向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毋庸置疑会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研究,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的主要保障,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自主创新研发的动力,是维护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利益的主要手段。采取有效的技术专利保护策略,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成果加以保护,提升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提高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健康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叶玲,杨志伟,李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J].北京汽车,2012(06).

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3

新能源拥有可再生性、绿色环保等优点,合理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产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不健全;新技术开发的水平低;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与新能源产业的自身特点有关。

第一,新能源技术发展涉及新材料、化工、电子等高新技术。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而且会有较高的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往往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研发的能力较弱,新能源技术发展缓慢;而技术进步缓慢,导致产品无法需求,使企业的规模效应无法实现,久而久之会导致恶性循环。

第二,能源供给出现垄断现象,如发电产业,它的投资规模巨大、资本回收期长,企业投资的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发电,接入现有的电网有较大困难。

第三,在融资方面,除了股东投资外,新能源技术开发时,常会受制于银行融资困难。

上述原因实际上是反映了市场是具有局限性的。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新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无法实现的。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干预,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

二、国外经验借鉴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时,都以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为手段,通过政府干预来协调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代表性国家的新能源激励政策

1.美国

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心之一就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美国政府促进能源效率的主要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市场无效或长远利益受到影响时,政府进行干涉。具体措施如下:

(1)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和鼓励。①利用减税或免税政策。如:从1993年起,用于安装节能设施的费用可以免税。②政府直接对居民进行资助。美国能源部提供资金,通过改善低收入的家庭房屋整体隔热性能,减少热损失等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2)政府示范并且进行引导。能源部负责分析实施相关能源措施的成本与效益,研究如何提高社会能源效率,制定政府能源使用的成本费用标准。制定了“政府的环保采购指南”,要求在政府采购时选择能源效率更高、污染小的产品,从而用于新能源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2.日本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日本致力于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降低了石油等能源的消费量,减轻了大气污染。

(1)政府鼓励并补贴采用新能源产品

具体做法如:灯光照明全部推广使用节能灯;如果家庭购买利用太阳能设备,由政府负担一半费用等。

(2)政府在开发提高能效技术方面大量投入资金

日本大量投入资金,推出“新阳光计划”,每年由政府拨款近600亿日元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新能源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研发等。

3.印度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十年来风力发电蓬勃发展,在风能技术的研发和利用上成绩显著。主要是。

(1)在税收方面,风电项目可享受许多种优惠。如:风电销售收入可以免税5年等。

(2)在财政方面,颁布了一揽子特殊财政优惠政策用于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

(3)在销售方面,与风电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合同,由国家电网收购风电企业的电量。

4.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资源储存量大,能源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较大比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①对能源效率进行注册;②可再生能源的许可;③市场配额;④财政补贴。政府规定,对于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居民和商户,给予财政补贴。

三、激励政策建议

1.鼓励企业技术的研发,选择合理发展重点,重视市场

(1)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中心

加大财政在能源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资金,建立新能源技术专项研发基金,用于支持新能源的研究开发、标准制定、技术推广等。并通过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鼓励新能源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攻关。

(2)重点发展新能源产品的装备制造业

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搞好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突破重大的新能源设备的瓶颈,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装备制造争取到更多市场份额。例如在风能产业链中,风机零部件制造是除了风机制造外的发展机会,产业内的容纳能力非常大。

(3)注重市场开发和培育

很多以新能源为基础的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但由于缺乏宣传和传播,使得这些产品没有形成预期有效的市场。因此,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开发和培育稳定的市场,才能使新能源发展的战略落到实际中,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

2.激励支持政策

(1)资金的支持。如:①流动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主要对象是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重点是重大技术项目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项目等方面;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主要对象是新能源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的功能区等等。

(2)投资支持

保障新能源产业的重大关键项目的优先用地的和优惠的能源供应;由政府性的投资公司采取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保障项目推进的资金供给。

(3)市场支持

①运用示范效应,扶优扶强,培育核心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②通过政府采购等措施培育新能源产品市场,引导市场能源消费,刺激市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求。

(4)行政支持

①对新能源产业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的立项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②构建政府与企业无障碍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例如通过成立新能源行业协会等措施,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苏明.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7,29(03):12-17.

[2] 吴杰 顾孟迪.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6(11).

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4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国外经验;困境

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励瓶颈问题探讨:以保定光伏产业为样本

1.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国家与地方稳定的新能源消费市场并未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消费市场支撑,而现阶段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新能源产品需求订单大幅减少,给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二,政府新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导,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新能源开发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第三,新能源产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光伏产业中进行对比和定位,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材料、销售市场、关键设施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进口还是占有很大比重。多晶硅生产的很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的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新能源行业规范。光伏产业中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光伏企业的参差不齐,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良莠不一,各地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突出,光伏市场呈现无序发展的情况,这无形中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隐患。

1.2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政府政策激励问题

第一,结构性缺陷: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了蓝图,但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应当还有完整的专项规划,我省现在“新能源专项规划”体系中仅仅只包含了风电与生物质能,从结构上看显然是不完整的。

第二,内容性缺陷: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一是政策内容中发展目标的制定缺乏依据,战略规划缺乏预见性。二是政策规划中的原则性规定较多,政策手段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三是政策内容中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够,缺乏研发战略具体设计。四是政策手段缺乏规范设计与组合,而对于宣传教育手段体现不够。

第三,配套性缺陷:大量综合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我省配套政策许多还没有完全落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激励体系中除详尽而科学的战略规划之外,还有着大量综合配套政策落实和出台。与此同时也明确了相应政策具体配套措施应该紧跟落实到位。

2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1 发展模式

命令控制。在英、澳、德、西班牙等国,他们国内的垄断性能源企业,主要是电网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或价格计算规则,收购可再生能源产品。以色列政府强制要求开发商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经济激励。众多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电价。在德国等多数欧洲国家,政府采用固定电价的政策,规定风电:9~10欧分/kWh;光伏发电:45.7~57.4欧分/kWh;生物质能发电:10.5~15欧分/kWh,均保持在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之下。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投资补贴、产品补贴和用户补贴。希腊、瑞典、印度对投资项目分别是30%~50%、10%~25%、10%~15%的补贴,荷兰对个人投资风电补贴20%,美国对风电补贴1.7美分/kWh,为期10年,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太阳能热水器补贴20%~60%。

税收优惠。印度政府规定进口风机整机25%关税,散件零关税;美国风力发电实施1.7美分/kWh的生产税抵扣;希腊对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产品免税;丹麦对个人投资风电免征所得税;瑞典、英国对非可再生能源强制征收电力税,分别为1.99欧分/kWh和0.13欧分/kWh,从而使企业选择新能源燃料。

市场产业化。美国、丹麦、德国、西班牙、英国、印度等国设置专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丹麦政府累计投入了20多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风力发电设备与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2 发展经验

以上列举的发达国家新能源发展模式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河北省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必须根据本国新能源的发展阶段,合理制订规划,定制明确而具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省内各地区能源结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所差异,我们应明确重点,差异发展。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多方鼓励,以经济激励为主。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和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并且在全面促进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犯罪的出现。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各种方式支持新能源设备制造与技术创新。

3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1 政府政策激励

财政补贴、收费政策。关于财政补贴政策,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建立系统的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第一,根据新能源不同产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第二,定位河北省新能源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财政补贴实施方案和可操作性的细则,细化地方政府预算支持新能源研发、商业推广及对资金进行监管的具体操作规程,将相关财政补贴计划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第三,细则中应视发展阶段给予不同力度的投资比例,按发展进度安排由多到少的合理财政补贴额度;第四,明确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接受补贴者的义务,如资金用途、不得随意放弃研发或生产,以及享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和技术目标,研发或生产失败如何处理等。

税收减免政策。建议河北省新能源税收激励政策的建构,需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利用税收杠杆对使用新能源的主题进行税收优惠的同时,注重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税收进行消费限制;二是注意选择多种税收的手段方式配合进行激励;三是税收手段要和其他不同手段配合使用。具体包括:制定鼓励新能源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对从事符合发展规划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单位和个人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多元化融资政策的设计。一是建议成立专项新能源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省政府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建议推动与商业化银行合作,打造绿色银行概念,提供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3.2 技术创新

我省政府应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强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的研究;加强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利用新能源全面解决建筑耗能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生物燃料与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新型的生物燃料动力,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的利用;加强潮汐发电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河北沿海潮汐资源。

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人才,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培养人才。要与本省的主要大专院校建立联系,有计划地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 3 市场保障

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我省可以借鉴德国等国的做法,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略微赢利,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产业。

强力推行公用设施、设备新能源、建筑使用消费新能源政策。建议推广保定经验,出台分阶段逐步全面推广河北省各地公用设施、公用设备、公用建筑等使用新能源的相关政策。

强力推行新能源政府采购。建议以政策的形式明确对新能源产品采购范围。明确将新能源电力列入各级政府强制采购的产品清单,将新能源技术如地热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结合到新建筑物的建设中,以及优先考虑在生产或运输等环节使用新能源的供应商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样政府采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涉及可再生能源产品在价格上的障碍,以调动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的新能源技术标准与产品认证体系。建议以政策形式尽早出台各个新能源产业的行业标准,建立新能源相关的工程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和新能源产品认证体系,建立严格而具体的新能源市场准入的规则与制度,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争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的新能源市场环境。 4 价格引导

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精密程度;风险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高速增长,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交通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快速增加,这使得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汽车尾气既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能源和环境这两个硬约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背景。

二、万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及现状

万得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发展低速纯电动汽车和高、低速相关总成(电动机、变速器),一期投资2亿,规模2万辆,开创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涉足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的先河。万得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低速纯电动汽车最高时速不超过70公里,整车为四轮两座,它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100至150公里,除电池外整车装备质量为450公斤,百公里耗电不超过7度,主要以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年轻职员及摩托车主为潜在购买对象。此低速纯电动汽车具有低速、近距离、低价位、售价不超过3万元,更换电池完成续驶、集中充电使用。

此外万得集团申请锦州市政府特许20辆5人坐电动出租汽车示范运营,整车性能良好,推广效果显著。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技术选择风险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鼓励多种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的策略,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齐头并进,这使得企业面临技术选择上风险。

混合动力汽车是日本发展新能源的方向,典型代表是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其优点①是混合动力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②是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③是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其缺点①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②是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技术难题多,维护成本也相当高。

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其优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缺点是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并且电动车的电池较贵。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展三大方向各有利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方向选择错误就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价格、偏好等因素使市场需求向不利于预期发展目标的变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风险。在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之前,成本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目前国外上市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都高于普通汽车;此外基础配套设施的缺乏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另一大障碍,要把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就必须建设大量的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这又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成本。

2、消费者认知风险。认知风险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认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认知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性能风险、方便性风险等。这些风险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3、市场竞争风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要面对很大的市场竞争风险,面临的国外汽车巨头的强有力竞争。国外汽车业巨头有着雄厚的资金、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要想创建自主品牌,赢得竞争,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资源风险

资源风险是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燃料等各种资源的可获得性。资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由于政府投资的分散性、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风险。燃料(动力)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的重要物质基础,燃料成本的高低和可获得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面临的资源风险之一。

四、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规避机制

(一)政府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规避中起总体协调作用

1、利益上的保障

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拨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日本对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实行50%减税,并给予与同级别传统车差价1/2的优惠补贴。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使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2、方向上的引导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导向、标准制定等来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细化有关政策,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3、主体间的协调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涉及到众多的参与机构,涉及到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从全局上予以协调,产业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涉及到技术、市场等风险,这些风险主要由汽车制造的相关企业承担,而上游的燃料(动力)生产和供应企业、下游终端使用企业(如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等)等单位所承担的风险很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应从总体上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单位协调一致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化的链条中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使各单位都能够积极和高效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薛震.商业时代[J].北京:中国商业联合会,2009

新能源市场情况范文6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能源政策

一、 引言

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土地少,资源人均量低,并且现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发展方式是资源密集型,造成污染非常严重,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方式仍旧以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为主,新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带来新一轮世界范围产业洗牌,我国应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国家政策引导提高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倒逼我国能源结构性改革。

二、 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

1. 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取得飞速发展,GDP总量从1978年的3 650.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36 46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2元增长到2014年的46 652元。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状况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1)能源消费总量增大,但近年来增速放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是加快的,1980年~1990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5.38%,1991年~2001年为4.31%,2002年~2014年为15.8%,但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节能减排力度增大双重影响,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速放缓,2011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1%、3.9%、3.7%、2.1%,均低于近年来的平均水平。

但是由于经济体量大并且仍旧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我国目前仍然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耗总量节节攀升,由1998年的136 18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8年的291 448万吨标准煤,近年来,这一总量保持增大,2014年已达425 806万吨标准煤。

(2)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首先,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在降低。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占比一直在70%上下浮动,90年代以后,我国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对煤炭的开采迅猛,煤炭消费占比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近年来这一比重有所下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2014年的66%,下降了12.4个百分点,但这一比例仍旧远远高于欧美等国家近40个百分点。在我国,仅次于煤炭消费的就是石油消费,石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上下,90年代末20世纪初这一比重较高,均在20%以上,近年来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22%下降到2014年的17.1%,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来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旧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

其次,火比重在下降,新能源发电比重增大。火电发电装机容量由2000年的74.4%下降至2014年的67.3%,下降了7.1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7.3%上升到2014年的11.2%,上涨了3.9个百分点。其中核电、水电发展迅猛,核电2014年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风电2014年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太阳能近年来异军突起,虽然2011年才开始起步,到2014年已经占有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9%。我国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潜力巨大。

2. 能源供给结构。虽然我国幅员广阔,蕴含自然资源丰富,但其实是一个“富煤、少油、贫气”的国家,优质化石能源储量相对不足,我国煤炭储量为1.5万亿吨,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且总体开采条件恶劣。石油储量为70亿吨,排名第六,储采比低。天然气储量为33.3万亿立方米,排名第十六。

从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来看,由2001年的143 875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4年的361 866万吨标准煤,翻了2.52倍。各种能源生产量随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其中,增量最大的原煤生产量,这也与我国以煤为中心的能源结构有关。而原油的生产量变动不大。近年来由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对新能源的重视,水电、核电、风电的生产量快速上升。从我国能源生产的增速来看,近年来有所降低,2008年和2009年能源生产增速为5.4%,此后除2010年小幅上升之后其余年份一直下降,2014年增速为2.2%。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煤仍旧是能源供给主体,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72.9%,2014年为72.82%,变化不大。原油生产量占比由2001年的16.3%下降到2014年的8.4%,原油生产总量增加,但占比降低。对其进行替代的是天然气与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天然气占比由2000年的2.6%上升到2014年的4.8%,上升2.2个百分点,水电、核电和风电占比由2000年的7.7上升到2014年的13.6%,上升了5.9个百分点,新能源发展迅猛。

3. 我国存在很大能源缺口。从我国能源供需状况看,我国仍旧存在能源供需缺口。1992年能源消费总量首次超过能源生产总量,供需缺口为1 914万吨标准煤,此后供需缺口一直拉大,到2014年供需缺口达到63 940万吨标准煤。中国的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均需依靠进口。其中煤炭和原油除个别年份外进口量逐年攀升。2011年起,中国首超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2014年我国煤进口2.912亿吨。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破60%,这严重威胁到我国石油供给安全。另外近年来天然气和电力也需要进口,2014年进口天然气591亿立方米,进口电力68亿千瓦小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供给量已经远远跟不上需求量,如果不改变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缺口会越拉越大。

三、 我国高能耗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增长迅猛,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由1980年的38 986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14年的295 686.44万吨标准煤,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9.4%,这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比例。显然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持续快速增长是我国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所占能源比例如此之高与我国目前工业所处阶段即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有关,并且以重化工业为侧重。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高的重工业化发展迅速,主要带来的是高能耗产业的增加。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出口替展出口工业,随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结构越来越偏向重化工业化,这虽然带动了经济发展,逐步推动了工业化的实现,但同时也使能源消费的增加加快。随着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全球统一市场逐渐建立,产业分工突破国界,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的优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产业转入我国,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出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世界工厂”的身份带来了能源消费快速上升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依靠转移来的高能耗产业参与世界分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改变高能耗的能源现状首先必须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传统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借鉴欧美等国发展新能源的经验大力发展新能源。

四、 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的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发展高度重视,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更是将其作为振兴经济的手段之一,在实践中积极调整和完善新能源政策,布局完整的能源发展战略,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对我国新能源开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欧盟:2000年,《欧洲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绿皮书出台。2000年3月,欧洲理事会通过《里斯本战略》,目标将环境与能源挑战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力,使环境保护、能源政策和经济竞争力实现最优结合。2006年3月,《欧盟能源政策》,将能源政策与经济政策、气候保护政策相结合,并把新能源战略作为三个大问题的基础,确立了以能源供应安全、减排和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新能源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盟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借新能源支撑欧洲经济复苏。2008年,欧盟各成员国发起“欧洲经济复苏计划”,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各种新能源项目建设。2009年3月欧盟宣布投资1 050亿欧元支持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欧盟通过一系列能源政策的出台和推行,全面开发新能源,占据了新能源开发的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作为世界上新能源发发展最快的国家,通过发展新能源作为战略政策之一拉动美国经济,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奥巴马政府对新能源的发展不仅采取了政策支持,更投入巨大资金支持。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支持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奥巴马政府制订了完善的新能源战略措施,对新能源产业进行扶持和补贴。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法案来促进新能源发展,包括《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2009年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等。从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扶持力度来看,美国对新能源的支持最完善。

五、 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新能源政策驱动,盲目跟风造成产能过剩。新能源是在国家依据宏观战略指下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税收、解决就业等,通过研发、设备制造和利用三个环节构建新能源产业链。在研发环节上存在很大的不足,由于研发的回报时间长,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对研发热情不高,热衷于在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链环节上培育龙头企业,避开上游戏配套环节。在利用环节不足,主要是政府在未充分考虑电网成本的情况下对新能源的补贴在发电环节,这就造成新能源并网困难。研发和利用环节的不足造成设备制造环节的投资过度,而我国新能源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国外市场,一旦产能无法在国际市场消化,国内并网又遇到问题,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牺牲成本和收益极力保护低端产能项目,更加剧了产能过剩。自2010年我国大规模发展新兴产业以来,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调研的情况下,短时间出台大量新能源产业的规划,造成这些规划缺乏可行性和前瞻性,基本停留在战略层面,再加上政府的过度扶持,政策利好时,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企业一哄而上,但是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市场需求减少,产能短期出现过剩。

2. “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造成我新能源产业处于全球价值网络低端。中国新能源技术水平不高,并且“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全球价值网络低端锁定状态。中国企业只负责原材料加工,而原材料提供、设备制造均由欧美企业提供,并且最后在欧美市场销售。所以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低环境成本沦为“加工厂”。我国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态不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盈利和良好运转。“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使得国际市场的政策一旦出现变化就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3.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我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需要从国外进口重要原材料、工艺与设备,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由于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所以我国新能源成本较高,我国企业获利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并且浪费资源。

六、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路径

1. 鼓励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展具有较强外部性,离不开政府支持,更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应继续加强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借鉴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需加大财政补贴投入,同时平衡好在消费、生产、投资三方面财政补贴政策,避免政策主导的盲目投资,而忽视生产和消费领域。政府鼓励新能源的发展要制定目标明确、着眼长远的的新能源政策。能源的发展特点之一是短期波动与长期发展趋势往往不一致,新能源发展同样如此,这就要求能源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短期形势而忽略长期发展趋势,只顾眼下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以新能源政策为导向形成向心力,引导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共同努力,促进新能源发展,降低社会能耗,使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应注意我国新能源发展应将长远规划与我国能源发展的自身情况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开发适合本国资源优势的新能源,不能继续追求这种片面地追求规模和集中开发的模式,在新能源开发上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模式。同时应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有序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能源市场的准入条件,对技术门槛进行规范化,完善新能源研发制度避免恶性竞争。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两种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得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突出,难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联系密切,过去我国出口的产业集中于粗加工,所以高耗能产业居多,现在要着力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投资,进而降低其出口,逐渐将出口产业转型为精加工、低能耗产业。另外,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注重配套的第三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转变高加工度产业为替代能源原材料工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制造服务业"更好的服务于第二产业。虽然高新产业是高附加值、低耗能的产业,但是他们的发展不能脱离第二产业而孤立发展,在推进工业结构高端化的同时,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将服务业提升作为企业在全球竞争的新增长点。优化能源结构同时是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下,能源结构才能得到调整。

3.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我国新能源发展属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危险性。当国际形势良好的时候,国内新能源产业形成羊群效应,一窝蜂似的投资,当在欧美等国出现贸易摩擦,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损失严重。所以要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保证新能源市场的稳定和盈利空间。国内市场需求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首先应把国内市场需求打开才可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推动国际出口需求。培养全民节能的良好意识,提生新能源的认知度。政府起到带头作用,进行基础设置建设的时候首选新能源设备,带动国内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促进国内市场需求的开启。另外政府可以对新能源消费进行补贴,鼓励新能源消费,培育国内对于新能源的需求。

4. 淘汰产能,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新能源许多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尤其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存在大量低端产品生产厂商。应保留行业中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规模经济同时质量与信誉良好的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优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在制定降低能耗等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避免“缺位”和“越位”。在经济发展中,避免由于政府掌握过多资源配置权力,在生产要素使用过程中制定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政府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不恰当参与、干预造成原材料、人力、资本等要素价格的扭曲,这是政府“越位”的行为。要改变地方政府为了盲目追求GDP的而对资源配置进行干预的短期行为。在制定结构调整政策和选择重点发展的行业时,要依据不同行业经济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和对原料和产品市场未来供求趋势的预测,并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不能盲目追求GDP。同时,在提高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开发等技术创新机制制定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在这方面政府不应出现“缺位”。尊重市场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借助优胜略汰机制淘汰掉发展潜力低的小厂商,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完善退出保障机制和强制退出机制,帮助存在过剩产能的企业快速过渡冬天。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欧盟2020年能源新战略[J].国际资料信息,2012,(4):1-4+47.

[2] 苏西,耿国彪.新能源机遇和挑战并存[J].绿色中国,2009,(21):56-59.

[3] 韩秀云.对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以风能和太阳能行业为例[J].管理世界,2012,(8):171-172,175.

基金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项目号:13JJD79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