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水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最新方向。
1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1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大多数是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基础上,从城市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近似的概念。
陈琨[1]从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应该至少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在用水环节,对于跑、冒、滴、漏、污实现最小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达到或接近水的零排放;二是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经济、工程技术、立法等手段调整水的时空合理分布和利用,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张钡[2]从社会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水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水产业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在对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污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水产业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志。
正确而又合理的水循环经济定义是水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核算与制定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综上所述,在对水循环经济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中,虽然各位学者给水循环经济所下的定义,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大量问世,彼此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认为,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1.2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2.1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节水应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例如,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要求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2.2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的健康、良性循环特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和节水实践,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生活中,要求人们使用节水器具和采用节水实践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2)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在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和先进技术,以便于排出的水能够不经任何处理就能为另一用途所用;在生活中,鼓励人们采取措施将生活水重复使用后用于冲厕、灌溉等用途。
(3)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废水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废水资源化后形成不同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再循环原则要求水资源相关者将失去功能的废水恢复功能,从而可以再利用,以使水资源整个流程实现闭合。
1.2.3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由五类构成,包括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建立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污水资源化税收优惠制度等,从而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法制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在水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着很多立法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水资源利用的行为,例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法》、《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制度,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2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水循环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纳米比亚、日本、欧盟成员国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Asano等[3]认为水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调配的范围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扩展水资源的调配范围;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提高了调水的经济和技术实力。Metcalf[4]从污水再生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污水处理、处置和回用的基本原理。Beekman[5]从节水减污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水体保护、循环利用的基本原理。Lund[6]对调水的成本与风险交易以及对自然、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Glenn-Marie[7]建立了国家层面水资源循环体系和水实物量核算投入产出表,并用于南部非洲国家(如纳米比亚)的水资源核算,进而分析水资源对各部门经济的影响,提出产业发展政策。
其中,澳大利亚无论在水循环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颇为成功。从1977年开始,澳大利亚有关部门便开始着手再生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了成功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框架》和《NSW城市和社区循环水利用导则》,并建立了相应的循环水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目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500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有一半从事循环水的开发,每年大约有150GL到200GL的废水被循环利用。2004年,在澳大利亚国会资助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水循环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当前水循环利用情况,主要强调生活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度和循环利用问题。报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既有国际的,又有国内的经验,并提出了未来水循环利用和管理的24条建议: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循环水的水权问题、相关制度和标准的修订和建立、循环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循环水成本与价格方案与操作办法、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技术创新、循环水项目的投融资方式、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公众参与循环水项目的必要性等[8]。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在中国,许多城市将废水循环利用作为满足日益增长水资源需求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对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利用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成果较少。代表成果主要有:陈志恺[9]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研究”,贾绍凤[10]的“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和陈琨[1]的“我国实施水循环经济模式的途径”等,这些成果对节水型社会的建立、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评价、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实践方面,废水循环利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农业灌溉,同时改善河流质量;作为工业冷却水;市政用水,如草地和树林;酒店和居民区冲洗厕所;经过处理的废水再利用于城市景观绿化;为了更加明确再生水项目执行的可行性,许多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太原、大连和青岛,已选择部分地方和工业园区作为试点。
综上所述,随着水资源危机逐渐加剧以及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传统的以“扩大水资源供给”为目的的工程水利管理方式以及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逐步向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利用的循环经济方式转变,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也逐步由过去的单一水文学向多学科交叉延伸。
3水循环经济研究的新理论支柱
关于水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物质代谢理论以及产业生态学理论逐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柱。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两重性愈加明显,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即全球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也成为全世界二十一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这就要求要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共同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并由此构成未来水资源管理的新理论。
首先,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水资源利用要关注流域尺度或区域惊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以流域尺度为基本单元,可持续发展在协调水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时,必须以流域整体思想为指导。恢复和逐步改善流域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功能,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定量描述并分析水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使得水环境核算研究成为当前水环境经济领域的最前沿课题。水环境核算包括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实物核算是建立在水循环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用实物单位描述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的输入输出关系;价值核算集中在水环境价值的内涵、类型及量化方法上,水资源价值核算将为水权、水价、排污权等水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最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水资源利用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效率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3.2物质代谢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物质生产和消费方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演进,也是人类对自然世界不断进行改造的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曾注意到城市迅速发展导致养分循环代谢断裂的问题(MetabolicRift),并且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重要生态关联[11]。但这以后,很少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物质代谢研究的重要思想或分析方法。
直到20世纪60年代,Kneese与Ayres以及Leontief等经济学家重新意识到现代经济社会中物质代谢过程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应当尽早开展关于物质流系统的研究,并且基于经济学理论和投入产出方法分别提出了物料平衡分析的初步方法,用以解释经济系统的生产与消费以及外部性问题,从而推动了物质代谢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识别产业经济结构及其导致的环境影响。1988年Ayres首次提出物质代谢(IndustrialMetabolism,也叫产业代谢)的概念,并且指出所谓物质代谢就是现代经济体系运用劳动力要素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与废物的一系列物质过程的集合,这标志着物质代谢研究范畴正式确立并得到广泛认可[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产业生态学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为物质代谢理论和成果应用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现代物质代谢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现有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模式,即物质社会代谢的结构与组织形式,是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尖锐冲突的本质根源。由此,以优化或重组物质代谢过程为目标,从根本上转变现行经济结构使之更加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已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流方向之一。同样,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也需要分析生产、消费等环节的水资源物质流代谢过程,从根本上提出符合水资源节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物质代谢理论成为了水循环经济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3.3产业生态学理论
产业生态学主要以物质和能量代谢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采用物质利用强度、物质生产力、循环利用率三种指标分析社会经济的物质代谢效率[13]。以生产部门的水资源为例,物质利用强度通过分析部门水资源消耗强度与其相应的经济产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所占比例,识别水资源利用效率;物质生产力则将水资源投入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采用单位水资源的产品或产值指标来衡量水资源生产力水平。水资源利用强度越低、水资源生产力水平越高,说明经济体系对于水资源投入的依赖性越小,系统的封闭性越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则用于表征经济系统内部产生的“废水”或“水污染物”的再循环、再利用程度,循环利用率越高,说明耗散损失进入环境的水污染物越小,经济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压力就越小,而系统的稳定性也越高。
应当指出,虽然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模式为重新组织现代经济生产方式与消费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产业生态学并未提出标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来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1)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代谢过程的组织和协调机理如何?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以及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有哪些现实意义?例如,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代谢规律如何进行定量描述?如何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2)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解和再利用的方式有哪些?它们对发现水循环利用的新途径有哪些启示?例如,如何避免经济系统中污水回收和再利用过程本身也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尽管产业生态学理论尚未发展完善,但是其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方法为水资源的社会经济系统分析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使水资源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规则重构社会经济系统成为可能和可行。4水循环经济研究新方法与手段
在对水循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方法上,由于水的流动与循环,水环境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下进行能量、物质的交换并交互影响,现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水环境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行为、演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从区域、流域方面加强水资源循环、定量分析。为此,物质流分析技术(MaterialFlowAnalysis,MFA)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Inputandoutput,I/O)成为了水循环经济研究的主流方法。
4.1物质流分析技术(MFA)
物质流分析是根据工业代谢和社会代谢的概念,依自然环境为经济社会系统提供的物质输入,通过加工、贸易、使用、回收、废弃等过程形成的系统内存储,以及返回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输出等环节过程进行各类物质统计。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整个系统中的输入量应等于输出量与存储量之和。物质流分析中,主要衡量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投入、产出和物质利用效率,只考虑通过研究系统边界的物质输入/输出流,而对系统内部的物质流动结构不再细化反映。物质流分析提供了关于环境与经济体系运行机制的整体理解,使得决策者能够确定关键问题所在、选择优先控制目标和相应政策方案,从而通过改善整个经济体系的物质代谢效率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物质流分析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管理和政策制订的重要技术方法,广泛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用[14]。
从物质流分析和水循环经济的相互关系来看,物质流分析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水资源供应总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需水的多少直接决定水资源的供应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水资源消耗的减少意味着水资源供应的减少,其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物质流分析,可以发现各部门、各环节水资源输入量的多少,进而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量。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了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技术和工艺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通过物质流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和掌握水资源消耗和产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技术、工艺改造和更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定额,达到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预期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量。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水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寻求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的途径,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量,延长水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水资源的初始投入,从而最终减少水资源的投入量。企业内部、产业间的水资源重复利用,中水回用,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等都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4)减少最终水污染排放量。实际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不但可能减少水资源投入总量(新鲜水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减少污水排放的目的。因此,在发展水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实行节约用水,达到减少水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4.2投入产出分析技术(I/O)
投入产出分析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列昂惕夫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68年联合国把它推荐为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现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于1974年开始编制了部分产品的1973年投入产出表。一些省市和一些大中城市也编制了投入产出表。1988年底完成了国家1987年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同时,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也都编制了本地区的1987年投入产出表。这些投入产出表不同程度地为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应用于管理、决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5]。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Leontief和Ford[16]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空气污染问题,Carter和Ireri[17]用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加利福利亚和亚利桑那州的水资源调配问题,Thoss和Wiik[18]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Hendricks[19]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问题,谢梅等人[20]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北京的城市水资源系统,陈锡康[21]建立了山西省水资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并研究水资源价值问题。
将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投入产出模型中进行研究,为观察经济活动的水资源消耗强度和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即计算水资源消耗系数和水污染物排放系数)提供了前提,同时也为进一步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消耗系数,将水资源消耗和水污染物排放置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普遍联系之中,为水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分析和价值流核算、循环水价格的制定等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工具;此外,可以将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相结合,预测社会经济各部门未来水资源消耗量和水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根据水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建议,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5水循环经济研究的重点问题
水循环经济研究的目标首先是建立科学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其次是技术体系适宜,经济保持适度发展;第三是选择合适的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四是要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循环经济需研究的重点问题。
5.1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水循环经济走向实践的重要基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不断地寻求理论创新,建立起符合社会经济规律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水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2)加强对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和经济学分析,从而不断提高水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效率,促进水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3)加强对于流域、区域、城市和工业园区等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分析,探索水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逐步试点示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水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订;(4)加强对于水循环经济运行的多角度分析,如市场、价格、技术、规划、法律等,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水循环经济的内容体系;(5)加强水循环经济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与借鉴研究,从而不断推进水循环经济理论的完善与发展。5.2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的研究
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体现在水循环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供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等。其目的很清楚,一是节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索取,二是减少排放,减少对自然水生态的扰动。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实践中早有应用,如节水器具,节水的绿色建筑,还有各种中水的回用等。总体来看,对这些模式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够深入,没有更好地提炼总结,尤其是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还有待加强。由于水循环经济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还难以评价各种模式实施的效果,这也都需要加以系统分析[1]。
(1)节约用水模式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用大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可见,我国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可观,应大力研究和分析农业节水模式,通过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农业节水。要加强对工业行业节水的经济学研究,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的。在城镇,要加强水的循环利用研究,控城镇生活的用水浪费,减少城市给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漏水损失,充分发挥节水的潜力。要研究和分析各种节水模式的成本和效益,通过成本和效益的比较,选择最优的节约用水模式。
(2)清洁生产模式研究。近年来,世界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采取这一措施,20年来,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用水的数量没有增加。美国钢铁业在每吨钢需要的280t水中,只有14t是注入的新水,其余用的都是循环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90%~95%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增加用水量约1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3)污水资源化模式研究。工业废水资源化的观念是对传统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的革命,是工业废水治理的努力方向;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考虑变集中处理为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的主要场所是居民住宅的屋顶。通过在城市建立中水系统,将生活、生产污水处理之后再次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日常用水。经处理过的回用中水,主要可用于冲厕、体育场馆、高尔夫球场、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清洗车辆或基建施工、设备冷却、工业用水及其他可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每年6.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产生量将达到600亿t以上。因此,污水资源化应是我国21世纪城市水循环经济的着眼点,需要大力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污水资源化应用的方向。
(4)雨水资源化模式研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极度缺水。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当地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用量只有110m3,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m3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m3的3.7%。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近1000万人的饮用水极度困难。数百年来,西部地区居民积累了丰富的雨水汇集和利用的经验,使他们得以在这里生存。面对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的集水方式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制约。为此,今后需要大力开展对西北地区雨水利用方式、雨水利用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5)海水淡化模式研究。我国拥有1万8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区,海水利用和淡化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测算,中国城市的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工业冷却用水。如果能够用海水替代现有工业冷却用淡水总用量的30%,就可以使沿海城市节约近20%的淡水资源,同时减少冷却水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海水淡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今后,需要加强对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对工业设备的腐蚀、海水淡化成本与效益、海水淡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使海水淡化利用成为我国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5.3水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
“节流”与“开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两个主要途径,在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的今天,其核心在于水的循环利用,即通过污水资源化、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间接供应,尽量减少水的使用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无效需求,减轻供水压力,还可以相应减少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的负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循环用水可以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措施。循环用水需要采取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特别需要不断更新的污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与设备的支持。
技术创新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系统目标,考虑系统内外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比较,不断研究和寻找新的最佳方案。对水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学者,要将水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思路引入水的供应、输送、使用、排放、处理和回用等过程中,通过对循环过程中水资源消耗、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水污染排放的分析,提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工程流程或技术建议。
例如,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用水部门与行业中,各用水部门与行业都存在节水技术与相关设备;在污水处理厂,要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必须不断更新处理设施和技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水平;同样,要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需要对饮用水、循环水的管道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经济学的角度,还需要考虑不同技术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如引入新的生产流程与工艺以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所需要的投入及预期产出。对于企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还要对比分析采取水循环技术的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从而确定水循环技术的可行性。这些工作,需要根据各地的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各类循环水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识别评价指标,以为水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燃煤电厂;节水;零排放;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60
0 引言
燃煤电厂在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广和实施,燃煤电厂的节水减排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燃煤电厂采取各项节水减排处理措施,以期达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来源、水质特点以及零排放常用的处理工艺做了简明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成为电厂发展的重要策略的其中一部分。
1 燃煤电厂节能现状分析
现如今,燃煤电厂节能措施工作基本上集中在节能技术的优化改进、节能项目规划及节能措施的逐步完善。但是在我国燃煤电厂节能的标准及优劣方面是一片空白区域,目前在相关方面还没有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统一的评价方法。这让许多燃煤电厂在节水方面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从而导致燃煤电厂在节水、节能改革方面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以致燃煤电厂的节水措施的改革方面的成效很小,且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数值。甚至部分燃煤电厂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使改革后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少数燃煤电厂更是出现了严重的效益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对燃煤电厂节水措施及效益的分析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与各自燃煤电厂的地理位置、环境等各种相关方面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与其工作发展趋势相符合的体制,切忌生搬硬套造成不必要的各种损失。
2 燃煤电厂的节水措施
2.1 高浓度冲烟
中国的燃煤电厂是以燃煤为主的发电结构,因此粉煤灰问题很突出。大量的粉煤灰必须从发电厂到贮灰场,利用水力除灰系统将灰和渣送到灰场是比较经济的方法,也是目前中国主要的一种除灰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适用所有的燃煤电厂。灰渣水用管道送到灰场后,灰渣浆中的粗分散杂质在灰场沉淀下来,澄清后的水可以直接排入水体,或送回电厂循环使用。这样的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使得燃煤电厂可以每次回收利用约50%的用水,提高了系统排水的利用率,这样就大量节约用水,达到了节水节能的目的。综上可以看出高浓度冲烟的措施在节水方面具有较大的成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燃煤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良好效果。
2.2 脱硫节水处理
脱硫节水处理在燃煤电厂的发展中同样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节水措施,它对于工艺的要求相对较简单。脱硫节水系统的设计目的使燃煤电厂有纯粹一个废水中转的接受系统,它对于废水几乎没有要求,只要将废水收集起来即可。再通过其他的手段将水连接到冲灰的阶段,用这些废水进行冲灰处理,使得水资源再次得到有效的利用。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缺陷,由于干除灰的聚集需要减少这些废水的用量才能更有效率的实现节水节能的目标。由此可见,脱硫节水处理在一定的方面可以提高燃煤电厂的经济效益,但是该法不是对所有的电厂都有正面的影响,应因地制宜结合各电厂的具体情况加以实施利用。
2.3 中水回用
燃煤电厂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针对生产中可以直接回收利用的水或者那些污染不太严重,但用量较大;或因水和原料可循环利用,均可以不做处理或者轻微处理,就可以全部回收利用。由于废水的排放是收费的,所以采用封闭式循环中水回用技术,加大这些中水的利用次数和利用范围,不仅可以节省后期的购水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效果。因此,中水回用技术的使用,不仅不会增加运行成本,反而会大大降低燃煤电厂后期的成本投入,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污染,形成一个绿色的循环发展,对燃煤电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 锅炉补充水的节水
锅炉补充水是运用了化学原理进行了脱盐处理的纯水,需要消耗一些化学用品和能源才能得到这样的高纯水。其主要的作用是以减少锅炉内的蒸汽、水的损耗,使锅炉减少补水的数量以期达到节水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还可以节约材料来达到减少费用支出,对燃烧电厂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燃烧电厂废水零排放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水源
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使节水成为重要的课题,减少用水是最基本的有效措施。应结合当地的环境资源和水资源的综合考虑,尽可能的应用接近需使用水级别的水资源,避免应用太高级别的水质,使水资源没有合理的应用而产生了较大的浪费。
3.2 兼顾水系统和生产系统的运行设备系统的设计
整个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布局、运行经济、结构紧凑、维修方便。能够让操作人员快速简单熟练的掌握和适应生产设备,设计出较完备的体系,使设备在节水节能的前提下经济可靠的运行。
3.3 对水循环使用,梯度利用
提高净化率使用率、减少废水排放,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梯度利用,走绿色环保节能道路。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
3.4 采用先进的运行管理方法
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应采用先进的采样监测手段,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精确的调控体系也是不可缺少的。
4 Y束语
有效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用电供应需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环保和节能政策的推广和实施,燃煤电厂的节水减污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本文就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来源和特点进行概述,对燃煤电厂常用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具体处理工艺,以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同时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新兴技术的大力发展支持下燃煤电厂节水及废水零排放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3
1煤矿开采与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的目前的状况分为两个方面,水资源短缺与干旱问题严重,并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煤矿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呈现“煤区缺水、水区缺煤”的情况。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九成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大约为全国的20%左右[1]。根据全国101个重点矿区的监测数据显示,矿区缺水量占七成左右,有四成以上的矿区缺水情况严重[2]。煤矿资源的开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煤炭的开采强度不断地增加,地下的含水层的原始径流遭受深层的破坏,严重影响矿区的水资源利用,使原本就缺水的矿区更是“雪上加霜”,更有甚者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
2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1)礦区的排水与供水对水质的影响。经过近几年的分析比对,煤矿开采中的排水量除了某几个年份以外,每年的变化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处于持平的趋势,近几年有稍微减少的苗头。排水量会随着煤矿挖掘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排水量就会趋于平稳,没有明显的变化。整个矿区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不乐观,浪费情况倒是极为明显。在煤矿开采中,水源无论是在煤矿开采作业辅助中还是在维护矿区职工的基本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稳定的供水量能够维持矿区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但是由于矿区本身条件的限制,水质量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用水,硬度大,菌类含量超标[3]。所以说,煤矿中的排水与供水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不利于身体健康。
(2)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针对开采之前的安全考虑,会对矿井事先进行排水,矿井中的水排干之后,其余地区的水会发生流向的改变,补充这一部分的缺水,与此同时,开采会造成对岩层的破坏,改变水的流向,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平衡。
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如果排水速度过快,排出的水难以及时的补回来,使矿井始终处于缺水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煤矿开采,采空区的面积也会随之不断增大,造成的水资源的大面积流失,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这种弊端使得矿区生产受到阻碍,人们生活受到影响,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平衡的生态环境也会遭到重创[4]。
(3)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在采矿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物,比如说粉尘、煤渣等。之前提到的由于采煤改变了水的流向,水从含水层流向采空区,就会将粉尘、煤渣等混入水资源中,污染水资源,变成不可利用的废水。接下来的采矿又需要将水进行排干,使得污水排入了河流或者更多的渗入地下层,造成更深层次水源的污染,整个水环境都遭到破坏污染。另一方面,在某些煤矿中存在因为未能充填的采空区而形成的沉陷区,容易产生含有污染物的积水,在污染地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深入地下层,对地下水形成水污染。
3针对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意见与建议
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污染问题一直是矿产业最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近年来煤炭工业进行的深化改革与规模的壮大的基础之上。为了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标,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改善目前矿区水资源的现状。
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在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在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方面,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上升到政策层面,采取合理的水环境治理的措施与方法,多方共同努力,实现矿区开采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
首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政策的指引下依法进行矿区的开采工作。对于污水和矿井水,应该秉承节约用水的原则,或者必须经过处理,符合规定标准之后进行排放,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污染;合理的规划矿区煤矸石等固体堆积物的放置区域,防止水资源的渗入,影响水质;建设相应的排水系统,将矿坑的污水、洗选煤废水事先进行处理再排出[5]。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升矿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循环利用,使矿井水向着资源化的方向发展,矿区开发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共同发展,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使煤矿的开采更加科学与环保。在水资源充足的时期,涵养地下水,以地表水为主,使地下水的有恢复储量的时间。而在水资源缺乏的时期,启用涵养的地下水来应急,补充地表水不足的状况。
最后,改进采煤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升煤矿的采煤率,做好地质条件艰险地区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政府应加大对矿区水资源保护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减轻矿区开采对水资源影响的严重性。缓解矿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矿井水加以开发与利用,对于矿井排水的利用和研究应该加以重视,提升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情况。
4总结
水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超过其可承载能力就会致使资源枯竭,生产与生活就会遭到严重影响。在进行煤矿开采的同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与修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杜学勇.煤矿区水资源保护及防治措施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2(02):117.
[2]姬亚东.陕北煤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及综合利用研究[J].地下水,2009(01):84-86.
[3]傅成诚,梅凡民,马建宏,周亮.我国煤矿矿井水资源化现状[J].现代矿业,2009(03):15-17.
[4]赵凯.煤矿水资源相关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3):66-68.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生态循环;蟹岛
在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由于城市建设导致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量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开始重点建设现代的农业科技园,不仅承担了城市公园的作用,而且也实现了农业高产等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在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1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内涵
1.1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概念
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等思想,以自然资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收益的提高为目的,以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废弃物利用的资源化、资源投入的减量化为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全面提高。[1]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是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程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将农业、畜牧业、能源、水资源、旅游业在内的不同的主体连接起来,形成“生产-消费-分解”的循环闭系统,通过资源的互为利用,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减少了整个系统向内的资源输入和向外废物排放。[2]
1.2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发展模式
通过对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各个地方由于自然条件或生产目的不同,具体地方的发展具体形式有些许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发展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两个系统的生态循环多功能联动。首先是农业、科技与旅游大系统的复合型循环互动。该模式的实质就是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创建品牌,以品牌致富农民,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通过科技运用和旅游开发,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不仅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村发展的“双赢”,还带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是生态农业子系统的循环,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既是农业发展新的理念和策略,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通过科技的助推,实现了农业生态子系统中物质和能源的良性循环利用。
图1 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
2 模式分析
2.1 经济范畴
科技、农业与旅游三者结合使得园区实现了盈利双渠道,不仅强化了农业与旅游的附加值,提高了双方的收入,而且降低了风险。高科技产品、绿色产品与旅游商品的叠加,产生了一定的溢价效果,园区销售的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给园区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现场采摘和消费降低了农产品储存和运输的成本,农产品的促销成本也得到降低。系统构建的子系统中,生态链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了下一环节的原料,减少了“废物”处理成本,又减少了原料投入成本,而子系统间“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的物质循环,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2.2 社会范畴
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取得成功间接的反映了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首先,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产生给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城市居民面对日益紧张的生活压力和城市砖瓦林立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休闲方式,较好的满足了他们心理和生活的需求。农业、科普、体验等系列元素的结合,使得亲子游、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兴盛,打造了园区和游客双赢的局面。
其次,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产业以及生态循环中的运用起到了科技示范和科普教育的作用。农产品的高科技种植和培养,物质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能源等生态循环的科技运用,不仅给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参照,其在旅游上的延伸,为生态循环经济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此外,农业、科技与旅游的多功能联动,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民素养、农民生活水平等得到提高,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得到挖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变。
2.3 环境范畴
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废弃物利用的资源化、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减少了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首先,生产过程的无害化是生态型园区必不可少的环节,园区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若不妥善处理,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处理不仅避免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还减少了有害物质处理的成本。其次,废弃物利用的资源化是生态循环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向循环系统之外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资源再循环。此外,废弃物利用等减少了生产投入端的自然资源输入,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减量化。这种模式的构建使得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以及子系统本身实现了闭环式流程,通过不间断地经济循环、物质循环、能源循环等,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实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多功能联动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3 北京蟹岛模式
3.1 蟹岛基本情况
蟹岛隶属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是一家大型的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蟹岛占地3180亩,其中:农业用地2,700亩,水面350亩,旅游度假用地130亩。[3]蟹岛以生态农业为轴心,将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沼气能源、水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等产业构建成为多功能联动的循环闭系统,实现种养系统、沼气系统、水资源系统的循环利用,成为一个环保、高效、和谐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4]蟹岛开辟了一条“以园(农业)养店(旅游),以店(旅游)促园(园)”的经营模式,在布局上采用了“前店后园”的方式,“店”包括住宿区、娱乐区、餐饮区和购物区,是游客消费的场所,“园”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再生能源区,不仅塑造了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了消费产品,而且为生态循环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2 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系统[5]
3.2 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
蟹岛生态循环模式是以农业为表,以旅游为里,以科技为魂,实现多功能联动。
3.2.1 种养循环系统
在种养循环系统中,种植农作物产生的有机农产品以及养殖产生的鸡鸭鱼肉等不仅供旅游系统消费,而且也实现了种养系统的内部循环。种植与养殖互为原料,实现循环。如以稻蟹为主体的种养系统中,蟹岛每亩水稻投入600只蟹,水稻为蟹遮阴,为其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遮阴场,蟹不仅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土壤和水稻根部的疏松,而且可以充当天然的农药和肥料,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实现水稻科学增产,水稻收割后,晒干的稻草铺于温室大棚上,用于保温防寒,稻谷经过加工后,大米供旅游者食用,稻壳、稻糠酿制成酒,酒糟喂猪,猪肉也供旅游者食用,猪粪进入沼气循环系统,产生有机肥,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水果以及花卉苗圃等,不仅可以供旅游者食用,而且可以开展采摘、旅游观赏等旅游体验活动。
3.2.2 沼气循环系统
在沼气循环系统中,蟹岛将种植系统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养殖系统产生的畜禽粪便,以及旅游系统产生的人粪尿、可利用的垃圾等装入沼气池后,经过高温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用于园区生产、生活用能及发电,沼液和沼渣部分用作农作物肥料,这种有机肥料,即保证了农作物的增长,而且也替换了农药和化肥,实现了真正的无公害,部分用作养殖饲料,减少了饲料用粮。沼气技术带动了蟹岛农业与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从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能量。
图3 蟹岛沼气循环利用图[6]
3.2.3 水资源循环系统
在水资源循环系统中,蟹岛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温泉水资源,从源头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污水处理技术,蟹岛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量为2,000立方米,能够对园区内旅游系统和种养系统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真正实现节水节电。
蟹岛通过园区挖井,引入地下温泉水,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先供冬季采暖以及游泳池和洗浴中心使用。水温降至40℃左右时,通过管道输送,一部分用于温室大棚和沼气池,代替电能实现加热、增温,一部分用于蟹宫。当水温降至20℃左右时,用于鱼塘养鱼和农田灌溉。污水处理厂则对系统产生的生活及农业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后的水通过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实现进一步的生物进化,然后通过沙床再次过滤,沙滤后的水引入种养系统,用于灌溉农田、菜地、养殖鱼塘和饲养家畜家禽。
图4 蟹岛水资源循环系统
3.3 效益分析
由于蟹岛采取了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借助“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方式,通过种、养互动,以污水处理、沼气循环为纽带,以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为动力,实现农业、科技、旅游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3.1 经济效益
实施农业科技旅游多功能联动的生态模式后,蟹岛的年产值和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与1998年建设初期相比,增长幅度惊人。蟹岛良好的经济效益呈现两个特色:
一是旅游产业作为盈利主体,农业与科技、旅游相结合为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住宿、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前店”(旅游度假中心)是蟹岛利润中心,旅游业产值在蟹岛总产值中的平均份额达到一半以上,是蟹岛的主要盈利产业。科技丰富旅游体验、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这一发展的模式大大地提升了蟹岛的经济效益。
二是多功能联动的循环系统成为蟹岛获利的主要原因,蟹岛高年产值和高利润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蟹岛自身循环系统的建立。
一方面是系统内部循环,实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极大地节约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蟹岛获利水平。蟹岛沼气池年产沼气7.3万立方米,若将这些沼气全部作为炊事燃料,每日可节省煤气20罐,一年可节省燃料费近100万元。沼肥方面,如果将蟹岛现有的2700亩农用地全部用沼肥代替常规化肥,按现今每亩使用常规化肥的费用约为250元/年计算,则可节省60余万元的支出。[7]此外,水循环系统的利用,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高,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地下温泉水的使用节约了电费,而污水处理大大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种养系统互为原料的循环体统,不仅降低了原料采购费,同时也省去了废弃物品处理的费用。
另一方面,系统生态循环提高了园区的品质,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游客旅游体验的满意度,给蟹岛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首先,与常规农产品相比,用沼肥这一有机肥料种植的农产品的价格比其高一倍以上。其次,循环系统的再次开发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活动,而且也给蟹岛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氧化塘娱乐项目的开发1年可以实现200-300万元的收入。[8]
3.3.2 社会效益
首先,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不仅开辟出一条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之路,而且很好地协调了农业生产、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为中国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为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到一条极具参考意义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物质循环、再生能源循环、水资源循环等方面的利用,开拓了一条循环再利用、能源多级优化的新途径,对社会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其次,蟹岛的成功使得其成为北京市朝阳区的纳税大户之一,而且为当地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也从社会上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此外,蟹岛为北京城区市民提供了假日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通过观光与体验,使人们对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科普教育的功能。
3.3.3 环境效益
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蟹岛产生的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废弃物的排放,如畜禽和人的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等,而且变废为宝,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
蟹岛每天产生的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若不进行处理,势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沼气池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投入使用,将蟹岛每天所排的废弃物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大量减少向环境排放COD 。蟹岛不仅实现了自身污染物的零排放,而且还每年消纳了北京市区大量的粪污。农业和旅游业排放出的废弃物经过沼气池发酵,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投入,减少了由此带来的农业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沼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蟹岛每年节约大量燃煤和电力,减少了SO2的排放,大大改善了园区村的空气污染程度。
4 总结
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园区模式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观光农业经济效益低、循环利用差、环境污染重等缺点,不仅给农业园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该模式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农业旅游创新不足、农业科技投入成本高、农业季节性强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发展,如何由表及里地解决这些问题是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水明.浙江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和思考[J].浙江现代农业,2010( 4) : 16-17.
[2] 王春艳.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0(1) :60.
[3] 李胜,梁淑敏,付秀平,路明.北京蟹岛都市循环农业模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2):62.
[4] 李晓伟.北京蟹岛:再造“循环农业”新模式[J].中国农业科技,2008,11.
[5] 赵剑锋.北京蟹岛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世界农业,2006(9):13.
[6] 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66.
[7] 路明,专家纵论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N].农民日报,2006-05-17.
[8] 赵剑锋.北京蟹岛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世界农业,2006(9):16.
[9] 陈洁,倪晋仁,路明.蟹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能流及效益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J].2005,26(5).
[10] 黄锡富.广西西江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11] 路明.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建设循环经济[C].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2006,4.
[12] 陈燕.循环经济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13] 陈文杰.循环型乡村旅游园区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07.
[14] 张晨,彭伟.兰州现代农业模式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8,3.
[15] 彭伟.基于循环型生态农业基础上的兰州现代农业模式构建[J].甘肃理论学刊,2008,7.
[16] 韩冰.北京蟹岛集团展循环经济调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0).
[17] 朱珍华.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生态模式及效益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8.
[18] 罗广妍,史亚军,杨为民.北京蟹岛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2006,21(1).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应用
1 前言
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因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尤其是对于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中国而言,节约已经是必然的选择。而且水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在市政给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对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的原则。市政工程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雨季要进行水资源的储存,而且用水量较大的行业尽量不要选择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进行作业。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加入节能的理念,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可能的保证水资源的平衡。
2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的应用
2.1 充分利用供水的压力,实现分区供水
市政给排水管道中的给水管道一般情况下都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方面因素,充分分利用供水管道存在的压力。在设计中可以利用直接供水的方法,来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节水以及环保。在完成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之后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如果存在供水管道供水不足的现象,就要通过对供水管道加压来解决。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设计人员一般都会选择管网叠压供水以及变频调速供水的方法来实现供水管道的加压。管网叠压供水,设计人员要全面、详细的分析管道中的水龙头,在设计中加入节能节水的理念。变频调速供水,则要求设计人员将变频技术和管网的设计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进而实现市政给排水的节水节能。我国目前的现状,一般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会选择分区加压供水的方法,如果建筑的所在地地势较低,就能通过一般的供水压力的方式来供水。
2.2 合理有效的利用中水系统进行节水
中水,意思是把收集到的一部分生活污水,借助于某些技术的处理,用来作为非饮用水使用,来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中水的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情况下能够用在冲洗厕所、灌溉园林、清洁车辆等方面。中水系统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从而达到了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节约以及环保的目的。目前已经有许多的城市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工体规划的时候,已经加入了中水系统的充分利用,把中水设施的建设同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统一起来进行。
2.3 收集并利用雨水
雨水是一种非传统的资源,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对水资源危机的环节作用。要收集和利用雨水,就是要通过一定的化学药剂、设施等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必要的处理,使之达到某些水质指标之后再投入使用。经过处理之后的雨水可以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水资源,因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2.4 给水节能措施
在进行市政给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并且依据相关的用水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市政供水可以通过市政管网压力来进行直接供水,还可以通过分区来平衡水压,同时借助于支点来降低出水点的压力。储水池的深度要降低,以此来降低水泵对能源的消耗。另外,还有很多新型的供水方式可供选择,比如通过可再生的能源来服务市政给排水工程,其中有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一般情况下城市的给水系统,根据其供水规模的差别,市政给水网的压力一帮会在0.2MPa-0.4MPa的范围之内,其满足率是非常低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率在不断增大,出现了很多的高层建筑,其供水方式一般会采用二次供水,这就要对市政管网的压力进行合理的使用,通^分区供水,对不同的楼层采取不同的供水方式,充分发挥供水系统的作用,实现其节能效果。
2.5 排水节能措施
要充分发挥市政给水系统的节能作用,就需要有相应的排水系统来配合使用,以往市政工程中的排水都是直接排到路边或者是江河,但是现在的排水系统的设计的时候要经过十分严格的考察和计算,并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随着我国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适量持续增长,生活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做好污水的排放浴池里工作,城市以及周边的水文环境就会收到严重的污染。采用节能的排水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污水排放所造成的能源消耗,而且有利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分析。每年在汛期到来之前,市政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全面、仔细分析和处理以往的数据,做好防洪防汛工作,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排水系统,一遍在城市水位上升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排水。
3 结束语:
虽然总体来说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所以我国还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随着当今能源危机的不断加重,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收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加入节能的理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应用,确保水资源的循环、充分的利用,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轶.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77.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6
1氯碱化综合废水的概况
氯碱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用着较多的需求,作为用水大户,其废水来源主要为氯碱与PVC生产,在氯碱生产时,其中的废水主要有树脂再生废水、化盐工序盐水与酸碱废水等,在PVC生产时,主要的废水有电石渣废水、PVC聚合废水与干燥工序废水等。氯碱化工作为化学工业中的一种,其废水不仅具有化工废水的特点,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较大的水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众多的工序均需要用水,并且用水量相对较大,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无机废水,但此时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潜力相对较大。较大的水质变化,废水中含有较高的盐量与较多的氯离子;较复杂的水质成分,主要是由于化工产品生产的流程较为复杂,对各个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化学反应缺少完全性,进而废水中含有众多的副产物;较高的污染物浓度,部分物质难以实现生物降解,其可生化性相对较差;较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如:酸碱、盐与重金属催化剂等。
2氯碱化综合废水的处理
2.1处理系统的概况氯碱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系统较为简单,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原有的系统为中和及沉淀,在处理过程中未利用生化处理工艺,废水中的部分物质难以实现降解,如:氨氮与COD等;其二,原有系统中沉降池缺少充分的表面负荷,其沉降效果相对较差;其三,原有系统中污水输送主要是借助泵实现的,但此时泵的选型缺少合理性,对动力能源的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其四,原有系统未能对废水实现回收利用,其循环利用率普遍偏低,在对废水处理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
2.2处理方法的概况氯碱化工废水的特点主要为较大的排放量、复杂的组成与较为严重的污染等,在对废水进行处理过程中,要结合废水水质的特征,以此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对化工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化法,如:萃取、吸附与离子交换等;化学法,如:氧化还原、化学混凝沉淀与电化学等;物理法,如:蒸馏、蒸发、气浮与过滤等。同时还包括生物法与焚烧等。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主要方法为组合工艺处理法,而在氯碱废水处理中运用的方法主要物化法与生化法二者的结合,但此时的处理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难以实现生物降解,当此类污水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均有着较为严峻的威胁。
2.3废水处理的构想氯碱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不仅要促进酸碱的平衡与污染物浓度的降低,还要注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要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与生产对用水的需要,在符合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对废水进行高效的利用,使其替代新鲜水,以此促进新鲜水用量与废水排放量的逐渐减少。关于氯碱化综合废水处理的构想为:氯碱生产废水、三氯乙烯废水与生活污水等,它们作为普通废水,其水量相对较少,同时酸碱性相对较弱,对其处理方法为:在废水收集后,对全厂废水进行统一处理,主要借助处理系统便可以实现。浓水站废水,对其处理的方法为:在三氯氢硅合成炉与空冷器检修后,再利用处理系统对其进行处理。PVC生产废水、锅炉脱硫除尘废水等,对其处理的方法为:采用单独的预处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循环,在排出后再利用处理系统处理。
3氯碱化综合废水的回用
氯碱化综合废水回用的内容主要为:一方面,PVC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用水量最大的为乙块发生工序,此工序对用水的要求相对较低,如:酸碱度与有机物浓度等,因此,对此工序的废水可以进行预处理,在澄清后便可以实现循环使用。另一方面,三氯氢硅合成炉与空冷器检修,二者用水均为新鲜水,其用水量相对较大,此时用水对盐度要求较低;但浓水站对用水的要求偏高,如:高盐度与较少污染物等,在此基础上,三氯氢硅合成炉与空冷器检修可以利用浓水站中的浓水,此时不仅实现了浓水的直接回收利用,还控制了三氯氢硅合成炉与空冷器检修对新鲜水的用水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