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1
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市城市管理局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市建设委员会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早在的时候,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整理工作;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四、意见和建议: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2
一、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甬城管一[xx]232号)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市发[xx]402号)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宁波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xx年,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xx年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计划;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xx年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xx年年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意见和建议[/page]
四、意见和建议: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必要性;可行性;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绿色、低碳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则。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已经在全国铺开,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的天然骨料在城市周边已被用尽,与此同时,建筑垃圾迅速增加,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有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垃圾总量庞大,增长速度迅速
我国已经经历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目前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过度,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数量庞大不可避免,因此也必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据测算,我国每新建1万平方米的建筑,就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而拆除1万平方米的旧建筑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6000-10000吨,是新建工程的10倍。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仅2015年我国产出的建筑垃圾(含公路翻新维护垃圾)就高达35.5亿吨。
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建筑垃圾年均增长16.2%。预计未来10-20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和升级,建筑垃圾还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有研究机构用“建筑面积估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建筑垃圾的产量,结果显示,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将达到每年73亿吨,比现在增加一倍以上。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当前,我国的建筑垃圾主要采用传统的倾倒和地下填埋处置方式,这种原始的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堆放和填埋的建筑垃圾会因为发酵和雨水淋溶,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如果长期堆放,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垃圾渗滤液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此外,当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时,会在高温、水分、日照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可见,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渠道多,污染程度高,治理周期长,会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
3、造成多种资源严重浪费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中露天倾倒的部分需要占用土地1.5亿平方米,即使填埋的建筑垃圾也要占据。建筑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浪费了大量土地甚至是耕地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资源浪费还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在上一个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最快,是建筑垃圾的主要产生地,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也随之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4、回收利用程度低
对国际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的调研表明,当前国内建筑垃圾产业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的处置方式上,少部分地区采用了固定设施处置,但回收利用形成的主要再生产品为低品质砂石、各种砖、非承重板材、无机料等地段产品,总的资源化再利用率仍不足5%,并且未资源化部分还会产生严重二次污染。而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率远远高出我国,例如德国在2008年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就达到了95%,再生利用率也达到70%以上。根据联合国再生联合会的统计,欧洲主要国家的建筑垃圾平均利用率达到80%左右。
二、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
1、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任务的必然要求
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在人均GDP超越3000美元之后,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会迅速攀升,生态需求逐渐显示出超越经济需求的态势。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就公布了绿色GDP核算体系,把环境要素囊括到人类财富中。我国人均GDP早已超越了3000美元的水平,生态环境供给与人民需求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党的十报告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针对建筑垃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处置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降低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缓解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对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也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
2、国内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必然要求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重要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的五大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则是“补短板”任务的重要内容。
在需求管理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依靠的是资源要素低价格条件下的高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发展模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高消耗,已经使得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此次中央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积极减少产业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在新型城镇化如火如荼拉开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房地产产业势必面临新一轮增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弥补环境短板的必要措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
3、我国抢占环境服务行业国际话语权的客观要求
绿色经济道路,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和再利用也是势在必行。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已经度过了起飞阶段,进入了高速成长期,环境服务在产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升,形成了较为充足的技术储备,从法律、产业运行规范、技术标准方面都在逐步形成完备的体系。各国纷纷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并希望把本国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全球的行业标准规范,以获得行业话语权。就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而言,我国在未来将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场,而这一产业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从技术水平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而我国还主要停留在第一阶段(如图一所示)。充分利用大国的超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本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技术发展,并借助市场优势推动本国标准国际化,是推动我国环境服务行业发展,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有力举措。
图1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的发展阶段
三、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可行性
1、高度契合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产业政策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做出了关于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并提出要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还提出要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投融资模式。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正面临发展新机遇。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可以判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即将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2、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阔
建筑垃圾在加工转化处理之后可以成为各类建筑材料,再次应用于工程建设,通过“变废为宝”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国际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情况来看,很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园林、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每年至少将产生建筑垃圾51亿吨,如果其中的80%能够转化为建材产品,将创造价值1.6万亿元。
建筑垃圾的处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避免了次生环境危害。我国当前“填埋堆放”和“堆山造境”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堆放场地及附近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次生污染。例如,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如果使用填埋方式处理,会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废石膏中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垃圾衍生物质会严重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后,这些污染问题都将局限于车间,不会产生次生污染危害环境。
就业岗位增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效应。据测算,每1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带来1.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2015年中国建筑垃圾35.5亿吨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可以解决超过50万劳动力的就业。对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类“全球城市排名”体系都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建筑垃圾是现代城市最主要的可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大幅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3、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
从技术条件看,早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中就有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技术,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等环节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已初步搭建。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全国已建、在建处置建筑垃圾产能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共计60条左右,另有小规模建筑垃圾处置企业数百家。在专业设备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式处置设备企业有100多家,另有18家企业具备制造移动式处置设备的能力。
从政策支撑来看,全国有70多个省市针对建筑垃圾制订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其中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条例文件共计32篇,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源头分类、建立信息平台、运输定位及标识、资金和税收的政策优惠支持方面。
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但是实现快速发展并获得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四、加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
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和法律支撑,出台细化配套政策,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度。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对垃圾资源化处理和提高产品加值的需求极为迫切。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从装备制造、垃圾预处理、原料无害化、资源化、运输规范、加工流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标准来规范。而国家现行的再生产品标准不但数量少,还存在着标准低、标龄老等问题。在国家统一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行业标准可以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并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时候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严格处罚措施,提高责任主体的违法成本,保证建筑垃圾回收处置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2、加大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在行业发展初期,财政政策的支持和税收减免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成熟。当前阶段,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重点企业应当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建议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和再生建筑垃圾使用率达到60%以上的企业,增值税按照3%简易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同时,针对“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利用再生资源产品面临的增值税抵扣税技术问题要尽快解决,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议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将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纳入环境保护、再生资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范围,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对银行贷款给予贷款贴息。
3、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建设
积极落实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政策,促进大众对环境污染治理理念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买单”转变。以政策保障产业的市场价值。积极推广PPP模式、BOT模式、BOO模式及其融合,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建设。
4、强化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将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确保建筑垃圾的拆卸、运输、回收再利用产业链封闭运行。对建筑垃圾实施备案管理,确保拆解、运输、回收利用过程中建筑垃圾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在已经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城市,统一关闭建筑垃圾填埋场,暂时不能关闭的,应交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统一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露天堆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浩,翟宝辉.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3.
[2] 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
[3] 郭海斌.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出路[J].中国国情国力,2015.11.
[4] 冷发光,何更新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
[5] 佚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背景[N].中国建材报,2015-12-24.
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4
关键词: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
一、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一)加强现场安全保卫工作力度
安保工作是土建施工现场首要抓的重点内容,应严密安排警卫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严格检查施工及管理人员的出入证件,施工材料运输单据等等,尽力确保现场不出现意外。除此以外,安保部门应定期做防火防盗方面的演习及培训工作,对私自搭设电线、经常不带安全帽、脚手架搭设以及安全带安全梯使用问题等常常灌输责任意识,保证安保工作小组日日到现场,天天讲,反复讲,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现场岗位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制定本项目工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健全项目部组织结构,确保配备必要的资源(人力、基础设施、环境),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将管理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制定各级职能人员的管理职责,确保目标的实现。
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组织策划,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组织对现场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并监督项目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的实施。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
对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三违”现象进行监督。组织编制项目部级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封闭管理工作
(1) 施工现场围挡:施工现场应沿工地四周设置连续封闭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5m,镇街区域内工程围挡应高于1.8m。围挡应稳固、整洁、美观,提倡采用喷绘钢板围挡,并砌筑基座,基座应高出地面0.2m,采用其他材质围挡的,也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并在外立面喷绘宣传内容。在建工程必须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采取黄架杆黑扣件。施工层(高层挑架位置)采用红白相间的防护栏杆和标识板,并采用全新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围挡,确保封闭严密、牢固、平整、美观,不得污染和破损,并高出施工层1.2米。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金属大门,门头设置企业标志,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要使用电动大门;严格执行门卫制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进行登记,并佩戴安全帽,闲散人员严禁进入。
三、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
(一)场容场貌:施工现场应按照平面布置图划分生活区、办公区和作业区,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施工现场应有固定的出入口,须设置大门,并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识。出入口处应设置值班室,专人值班。施工现场的进出口处应设置“六牌两图”,在办公区、生活区设置“两栏一报”,即:读报栏、宣传栏和黑板报。施工现场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设置道路、安装设备、堆放物料、搭建临设、绿化场地,保持场地整齐美观;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加工区和生活区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建筑材料应按规定要求分类堆放,设置标牌应牢固、整齐。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应保持排水畅通,不积存污水。
(二)建筑垃圾处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应采用封闭式容器,日产日清,严禁随意倾倒垃圾,禁止从建筑物内向外抛扬垃圾。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三)控制粉尘污染:施工现场要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在施工现场出口处必须有车辆保洁措施或设置车辆冲刷槽,保证出场车辆清洁,避免污染道路。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对因堆放、装卸、运输、搅拌等易产生扬尘的污染源,应采取遮盖、洒水、封闭等有效的控制措施。
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5
我局4月份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5月工作重点报告如下:
四月工作完成情况
一、城区市容市貌监察及违章违法建设查处情况
1、通过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纠正违章占道经营现象650余起,暂扣物品200余件;纠正流动叫卖行为360余起;纠正“骑门摊”280余起,确保了城区街道整洁,秩序规范;办理并回复市长热线、群众来信、来电45件,做到件件落实。
2、会同工商、太平镇整治夜市经营秩序,纠正违章占道经营20余起,“骑门摊”40余起,特别是对裕丰街、金缔花园、明珠巷的夜市摊点进行强制规范和整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志愿者加大火车站、城区主干道等地段的日常管理和违法违章行为的纠正,无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罚款。
4、对新建和在建违章建筑的重点区域、地段仍进行严密巡查、监控,责令停工22家,发出《停工通知书》22份;规范施工工地5家;强制拆除25家,约125平方;暂扣施工工具10件;查封施工工地11家。
二、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库区土建工程验收和渗滤液处理增改工程工艺专家评审工作,现已将处理结果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三、环卫工作
1、我局会同水务局设计人员一行,对茶垭老生活垃圾堆放场临时安全防危治理工程进行现场勘查设计。
2、对茶垭生活垃圾堆放场路边沟进行现场防洪勘查。
3、召开了驾驶员(包括电瓶车驾驶员)安全工作会议。为确保安全,落实责任,增强驾驶员的工作责任人,并与全体驾驶员签订《岗位及安全目标责任书》。
4、湖南压实机厂厂方专家对生活垃圾处置场压实机进行全面维修。
5、根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74期),4月22日,龙腾公司将购置的钩臂车1辆及6个自卸式箱体移交到我局环卫处。
6、优化了《市城区清扫保洁市场化实施方案》,拟报常务会议研究。
7、完成了各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各类工作。
四、门前五包考核情况
制发《市城市管理局门前五包办公室门前五包督查快讯》三期,对市级单位门前“五包”检查考评结果予以通报,并在电视台曝光检查考评结果。
五、市政及规划股工作情况
1、对就业巷排水沟进行了清淤。
2、正在抓紧实施茶垭建筑垃圾处置场防洪排水系统工程,计划在5月10日前结束。
3、完成了茶垭新生活垃圾处置场封闭管理围墙工程。
4、完成了茶垭建筑垃圾处置场道路边沟治理工程。
5对城区三座垃圾池(房)进行了维修。
6更换4套检查井和6套雨篦子。
7、对金缔花园、政协巷道安装了隔离栏杆。
六、路灯亮化情况
1、对张家湾、王家沟、翻身街、菜园街等处的路灯设施进行了维修。
2、对城区及城郊结合部所辖路灯设施进行隐患排查。
3、完成了银铁社区3盏单臂灯和市人大2盏景观灯的安装工作。
七、城市防洪工作
为了保证城区安全度汛,我局专门组织专业工作小组对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各条排洪沟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并已做好防汛工作的各类工作准备。
五月工作重点
一、完成建筑垃圾场防洪沟应急工程。
二、完成环卫市场化。
三、完成维修城区松动的人行道盖板。
四、完成清理城区雨篦子和更换损坏检查井及雨篦子。
五、加大违章违法建筑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建筑垃圾管理情况报告范文6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083-01
1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实际情况
1.1 在普及应用方面的差异①南北差异。建筑节能工作始于北方采暖居住建筑,因在20年前,建筑能耗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采暖能耗,且没相对复杂的居住建筑。然而,随着南方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对于建筑热环境的改善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南方地区建筑制冷及采暖用能的开支与北方采暖不同,南方地区从一开始就是居民承担支出。鉴于此,个人的经济利益能够体现出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所以,导致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的发展相比于北方要快许多的主要因素就是南强北弱的经济形势。②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人们的节能意识也未普及,仅是依靠多年的经验和传统的节俭生活习惯来避免过度的浪费,并未有太大的兴趣去关注节能建筑,也没有利用科技的手段实施节能;然而,城市的节能手段较为丰富,一些节能材料与智能化系统被应用其中,并且辅以众多的高科技产品,但是考虑到农村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良好,节能建筑的推广更适宜在农村。同时,因为农村用能密度不高,而常规商品能源的成本和输送成本相比城市都要高,所以,农村能源要采取和城市完全不同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1.2 我国节能建筑使用普及的总体形势1999年,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2001年底出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然而,因为标准较低,尤其是没有可操作的标准和技术细节,并且在各地的执行状况也不好,建筑节能工作只是表面文章。在2005年8月的全国建筑节能实施情况调查中,显示,2000年至2004年,全国各气候区按节能标准设计的项目为58.53%,{HotTag}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为23.25%,不按设计施工的情况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日益增多,而高耗能建筑占据90%以上,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建筑节能在我国并未获得良好的发展。节能建筑绝大多数出现在官方,易言之,政府类的节能建筑仅依靠国家财政进行节能减排,虽然起到带头作用,但是对于绿色节能建筑的普及不是一个有利现象。
2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瓶颈
2.1 建设及推广节能建筑的手段匮乏单靠政府方面对节能建筑宣传,只会局限在公用建筑,不会过多关注农村与民用建筑。某些政府官员仅看到局部利益,从短期行为出发,在困难面前,持有逃避的消极态度。所以,节能建筑的推广手段较为缺乏,在目前及今后几年内,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仍需克服诸多困难,但仍要依靠相关节能规范,通过完善相关的立法与执法,借助官方的强制推动,在人民的生活习惯中形成一种节能主导,让大家在节能习惯中获得实惠,如将垃圾变成沼气以方便他们的生活,也增加了农家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健康指数,让人们像接受电、自来水、煤气、手机、电脑一样接受建筑节能。倘若在建筑节能的建设中,抛弃政府的强制,那么建筑节能的开展势必前功尽弃。
2.2 经济方面的限制由于节能建筑是以高新科技为依托,且应用了节能材料,因此,所需费用相对较高,加之普通民众早已在生活支出、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倘若再去进行节能建筑的投入,无疑是力不从心。所以,建筑节能究其实质仍然应通过经济利益驱动,这样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如国家立法,垃圾的利用率达到一定指标,给当事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就像农田耕地、山林补贴一样。
2.3 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度缓慢,不仅是因为缺乏有关的责任单位、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及节能建筑组织机构作为坚强后盾,而且我国在节能方面的相关法规与规范配套不全,同时对于建筑采暖以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没有较为合理的运行节能标准,节能设计标准和民用建筑合理用能标准等相关的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亟待解决。
3关于绿色节能减排建筑的建议
①增强组织领导力,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众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结合社会各界,诸如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方面的努力,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普及节能教育,使节能建筑更具实用性,从而加强公众对绿色节能的进一步认识。②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建筑节能监管。把节能建筑的全过程的监管作为重点,换言之,在立项、规划、设计、图审、监理、质监、竣工验收等过程中,推行闭合跟踪管理,注重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责,真正承担起普及和推广节能建筑的责任。③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到因地制宜。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节能建筑性能的发挥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结合不同地点的环境特点进行技术创新。④要加快建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第三产业中,大力推广新技能和新方法,注重社会效率的提升及专业化分工,并且在最大程度地开发高技术产业,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道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转型,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加大建筑节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转变成生活能源的研究并产业化。
4结束语
在我国广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对于能源问题的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力推广节能住宅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城市要先搞试点,试点区得到实惠后,周边的单位和居民争相学之,从而得到循序渐进推广普及。虽然在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我国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能否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建筑节能市场的完善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对建筑节能进行大力宣传的同时,还应推进社会化程度,提高公众认同度,增强公众节能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