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市场计划

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1

这家曾经在中国长期占据汽车销量冠军的汽车制造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大众在5月刚刚宣布其长沙工厂投产,产能规划为30万辆,但今年前4个月,大众的在华销量同比仅增长0.2%。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集团在柏林公布了一份针对中国的新投资计划,试图提振信心:它将投入12亿元与上汽集团合作研发一款纯电动车。据称,这款车将基于上海大众的朗逸车型开发。

大众还计划未来4年在中国投产15款新能源车―这一计划涉及改造大众在上海安亭的生产基地,改造费用估计在65亿元。不过大众并没有公布新能源车的规划产能。在此之前,它并未在中国生产过新能源汽车。

4年生产15款新能源车,这是一个看上去颇为激进的计划―除了在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占据优势的丰田,本田、日产、宝马、通用等公司没有一家提出在中国生产超过5款新能源汽车的计划

过去两年里,大众的竞争对手都逐步加大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丰田在中国设立了常熟研发中心,宣布混合车型及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将在3年内国产化;日产旗下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的启辰品牌投产了纯电动车晨风;宝马与合资伙伴华晨专门设立了新品牌之诺来推广电动车。

在6年前大众公布的“2018战略”中,通过模块化战略共享造车平台、降低制造成本,是大众直指全球车企销量冠军战略的核心,而在当时提出的中国市场战略中,并未提及新能源汽车。

但大众高管在过去两年开始转变对新能源汽车的保守态度。在2014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文德恩称,如果市场需求足够,大众将会生产40款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其中包括扩大中国市场上插电式产品的产品线。2014年,大众将进口的纯电动车electric up!引入中国。

大众会扭转态度和中国即将实行的严苛法规有关。思略特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认为,法规对大众做出上述决定有着重要作用。彭波所说的法规指的是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一项强制性文件。它规定,到2020年,每家汽车公司销售的乘用车平均百公里油耗要低于5升。欧洲公布了类似标准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迅速成为车展上的主角。从法规上看,中国政府正迅速向欧洲靠拢。

但规避政策性惩罚只是大众投资的动机之一,另一原因是他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迅速增长。

大众押宝的重点不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体量,而是其增速。去年被媒体称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元年:纯电动汽车年销量为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年销量为3万辆,同比增长878%,中国在2014年总共卖出了7.5万辆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

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汽车限购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在2014年加大了对于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和补贴。此外,针对充电设施建设方面高达1亿元的投资,刺激了这一狭小的细分市场的迅速膨胀。

目前针对纯电动车的补贴现在最高达5.4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购车补贴最高可达3.15万元。这一补贴计划到2020年结束。中国和德国在电动车充电标准的合作被看做是对德国汽车公司的另一个利好。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新能源车产品主要包括电池式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压缩天然气动力车和乙醇动力车。2014年,大众表示在2015年内以进口方式将奥迪A3 Sportback e-tron引入中国,在2016年争取实现奥迪A6L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国产。

“全力投产新能源车的这一天当然会到来,但没有汽车公司会乐观到在5到10年内这么做。”彭波认为大众做出的这一决定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即使新能源汽车在去年快速增长,这一细分市场仍只占乘用车市场总销量的0.3%。这意味着大众需要在一段时间里和其他汽车品牌一起承担培育市场的角色。

今年5月中旬,在谈到大众汽车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销量的预期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Jochem Heizmann)表示了乐观,他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车年销量将会达到几十万辆的规模。”

除了新能源车,大众此次公布的计划中,还包括生产新的轿车以及SUV车型。上海大众将在明年量产一款中高档轿车,尺寸接近奥迪A6L。目前上海大众的产品序列中尚无这一级别的车型。

按照此前大众的计划,未来4年它将在中国投产5款产品来覆盖大、中、小三个级别的SUV细分市场。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此前从未生产过SUV车型的一汽大众未来将生产大众品牌的小型SUV汽车。

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2

一、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四大煤炭的生产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第三大出口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约3.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天然气占20%,石油占5%,其他可再生能源占7%。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热带和温带区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个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国家之一,其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澳大利亚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此外,太阳能利用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澳大利亚有40多万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全国家庭总数的5%以上。

澳大利亚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澳大利亚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其南部沿海风电场,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300小时以上,是世界上条件最好的风电场之一。为了加快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建立观测网络和计算机模拟,绘制了全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将所得的测风和模拟数据提供给风电开发商。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已建成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82万千瓦,在建的风电场25个,总装机250万千瓦。

澳大利亚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包括动物粪便、废弃油脂、农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植物等。同时,澳大利亚制糖业发达,蔗渣发电给本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澳大利亚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和高梁等,单厂年生产规模约6000万升,目前正在计划建设5个年生产规模1.8亿升的新厂,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废弃食用油和动物油脂。

澳大利亚在2013~2014年将增加新能源投资,据该国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分析,澳大利亚的投资将增加到201 3年68亿美元,2020年将增加到450亿美元。尽管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资源,但澳大利亚开发利用自己的新能源潜力比其他国家还要慢。2011年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比上一年增加了11%。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来自新能源的电力只占8.7%,而世界平均水平为近20%。

二、澳大利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做法

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濒印度洋及其边缘海,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一个发达国家,资源储量雄厚,能源出口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本国能源。澳大利亚为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1、能源效率注册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规定了法人能源效率注册。其一,法人的能源效率注册。主要包括:注册的义务、能源使用准入、法人注册申请之例外。该规定旨在保障登记人按要求提供注册法人的相关资料,遵守本法。如果该法人符合申请要件,行政官员就必须为该法人注册。如果申请者提供包括条例规定的资料和依照条例规定的形式提起撤销注册的申请,则可以撤销注册,行政官员必须在注册名单中取消在申请做出及其后的两个年财政年度中的注册人之名称。其二,评估计划审批制度。注册人应当每5年作出评估计划。如果行政官员依照该法之规定收到并认可该评估计划,则应当给予该法人书面认可通知单;反之,如果行政官员未在收到申请后的6个月内批准该评估计划,他或她将被认为是默认符合本法之规定,并应给予该法人的书面认可通知单。如拒绝批准该计划,也要出具书面通知单,以及对该法人准备依照《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第18条规定的行政官员认为符合要件的评估计划。

2、可再生能源许可

可再生能源许可证用于抵消或减少可再生能源短缺时购电的义务主体支付费用的数量。某一年度中有适格购电行为的人被称为义务主体。义务主体一般通过购买来获得许可证。许可证由法定资格的发电站等发电主体发放,该发电站使用的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且其发电量达到了相应的1997年符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底线。同时,许可证也可以由政府批准的太阳能热电站和小型电站发放。主体是个人的,在其可以发放许可证之前需要注册。许可证必须依其注册内容使用,并且其交易同样需要注册。义务主体可以放弃该许可证。如果义务主体持有可再生能源许可证节余,可以凭该许可证节余付费。

3、市场配额

按照澳大利亚联邦法律规定,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获得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达不到这一比例或者不能获得足够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必须交纳高额的罚金或税金。否则不能继续经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按规定:1兆瓦时相当于1份证书,每份证书的价格大约在40澳元左右。从总体来看,虽然证书和电力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但有了出售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两部分收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负盈亏和滚动发展。

4、财政补贴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居民和商户给予每瓦8澳元、每户最高8000澳元的补助。同时,通过退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或节能产品的用户给予补助。各州政府也积极制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为例,2003~2007年的4年间州政府共拨出800万澳元财政专款,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对私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比例最高达项目总投资的20%。

5、税收优惠

澳大利亚的能源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绿色能源项目的扶持。虽然澳大利亚火力发电能力过剩,但仍对新能源项目给予税收支持,以期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温室效应。主要政策有:对太阳能、风能、生物制能、地热、小型水利发电站等项目减免5年的企业所得税。对使用绿色能源的用户多支付的电费,通过退税的形式给予补贴。边远地区企业用再生能源抽水,购置水能水泵或风能水泵的,政府除以拨款形式退回一半的费用外,另外一半的费用同样在计征所得税时加计扣除75%。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澳大利亚绿色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生态保护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水资源保护、土地森林环境保护、海岸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政府向法人和个人开征了具有准税收性质的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各地政策不尽相同,有的以房产的价值为缴费依据,有的以房产的面积为缴费依据,有的以其他方式征收。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以垃圾桶的数量征收垃圾费,商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用水量征收水处理费,工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废水量征收水处理费,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收取固定费用。

三、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化石能源占澳大利亚全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很高,造成澳大利亚单位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加之其人口稀少,澳大利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很大。为此,澳大利亚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及有关政策的了解,我们感到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可以给我国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增强能源市场竞争力

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是市场化背景下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新能源市场需求,就没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初始投资和生产成本通常较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及相应的资金作后盾,加之没有相关政策制度作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补贴新能源)制度,通过能源公开招标,政府在采购能源政策中优先考虑新能源;二是保障新能源企业的生产利润,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持续参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三是引导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建立新能源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联合开发新能源技术;四是把新能源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的研发经费;五是建立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生产实行免税或者降低税率、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减少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支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传统能源在应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新能源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变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坚持以完善科研院所研发体系为依托,以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国家级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三是建立一批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和产品试验检测中心,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相关高等院校建立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企业建立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高能源效率。

四是引进一流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缺乏难题。一方面,重点引进国家急需的新能源高级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安家费、专项津贴、专项研发资金,提供事业平台。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新开设风电工程、光伏工程、核电工程、生物质能工程等专业,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技术类本科、研究生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

3、完善能源法律体系

与澳大利亚完备的能源法律体系相比,我国能源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应有其阶段性的重点;而当前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重点是尽快将能源市场、能源效率和新能源领域立法列入重要议程。

一方面,制定《能源市场法》,推动能源市场由非市场机制的垄断性市场转向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市场。成熟的市场是能源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能源市场涉及诸多环节,包括生产、需求、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应当有一部能源市场基本法,其目的是为建立和规范能源市场确立基本原则和制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时机尚不成熟之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实践,首先进行单个能源市场立法,以点带面渐进地推进。

另一方面,制定《能源效率法》,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提高,能间接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能源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法律政策的缺失是导致能源效率低下、高消耗和浪费严重的主因。因此,我国应制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以此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既能有效地促进能源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并推动世界各国能源科技研发实力,又能共同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实践证明,国际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强。

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3

良政敦促发展

2016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并同时《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推动下,电动客车的安全规范已经出台,并且提出了国际领先标准。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在我国所占的比重最大,而这类电动汽车主要依靠电能来行驶。电的来源主要靠火力发电等方式,这对于现有的环境情况来说还不够环保。另外,对于能源紧缺这个现状来说,也是有待创新的。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就是减少燃油的使用,而根据资料显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举措下,2016年火力发电利用率在45.7%左右,用这个数字来谈节约能源有点为时过早,这仅仅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所贡献。未来,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能应该与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联系在一起。

目前,且不谈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电能的生产方式是否环保,先要面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损耗、充电速度过慢这些问题,这是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事情,也是我们本次想要探讨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自电动汽车诞生以来,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其周围,回望2016一整年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北汽新能源公司似乎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一个。

北汽首作表率

在“十二五”期间广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北汽新能源不仅在家用车方面技术发展领先,而且还将最新的环保技术及时地运用在数量较多的出租车市场。

EU220是北汽新能源公司针对出租车市场推出的全新A级车型,这是中国首款换电式出租车。最值得介绍的就是它的技术亮点,具有领先水平的换电模式,每次Q电时间不超过3分钟。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纯电动汽车充电慢的壁垒,对于出租汽车这个群体来说,还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在车辆电力为零的情况下,车主可以直接换装充满电的电池继续使用。真正实现了“充电如加油一样简单”的目的,相信也会让更多摇摆不定的“准”新能源车主放下纠结,投入汽车环保的阵营。

“蜂鸟计划”是北汽新能源公司于2016年4月重磅推出的战略计划,承载着北汽新能源公司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它明确以“纯电动”为技术发展路线,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4

    一、全球新能源势力正在兴起

    目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能源产业发展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新能源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特别是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双重冲击下,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能源的投入呈现加速之势。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力引擎。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时提出未来十年要投入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希望借助能源手段重建美国的全球优势;德国计划到2010年再生能源发电12.5%的目标已经实现,现正计划到2020年提高至25%~30%,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太阳能发电量将增加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③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支持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国务院在2010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其中包括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将会大大调高原有发展目标: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7%,其中风电近1.5亿千瓦,核电近0.7亿千瓦,光伏发电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3亿千瓦。绝大部分规划发展目标均是现有能力的5倍以上,甚至达到10倍,预计我国新能源领域总投资规模将在2020年前超过3万亿元。

    华尔街破灭的金融工具链证明了当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目前全球现存的产业已经不能通过内生的创造性增长来实现财富,实体经济也已经不能再创造大量财富来填泛滥化的货币时,整个全球经济运转的核心再次回到了“技术创新”,这个在繁荣时期常常被遗忘,而危机之中最后被拾起的动力,引爆了“新能源”变革。全世界都已经行动起来,没有人会怀疑——“第四次”新能源革命已经到来。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当前的全球能源变革中,新能源被认为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因而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Charitable Trust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融资与投资额增长显著,较上一年增长了30%,达到2430亿美元。2010年,中国高达544亿美元的创纪录投资额较2009年增长了39%,居全球首位。德国的投资额则较上年翻了一番,达到412亿美元,排名第二。美国投资额为340亿美元,排名第三。意大利吸引了139亿美元的投资,排名第四。印度首次跻身前十,吸引了40亿美元的投资,较上年增长了25%。④目前,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污染少、高储量的新能源产业正显示出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正因如此,研究全球新能源企业的典型代表——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对明确全球新能源的市场格局,树立全球新能源企业的前进标杆,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明确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市场地位,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的竞争格局

    为了更进一步准确把握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明晰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我们将从结构的视角对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全球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企业500强有了更加清晰的、更加系统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格局呈现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地域分布具全球性,中国入围企业数量最多。

    在全球新能源500强榜单中,上榜企业共来自于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171家企业上榜,美国41家,西班牙和日本各有23家,澳大利亚18家,法国13家,印度10家,英国和芬兰各8家。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性战略性产业,各国都在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抢占未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从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的数量上看,中国(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等171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以34.2%的占比高居首位,显示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强大实力和新能源公司的高速发展。德国有德尔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Enercon有限责任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肖特太阳能股份公司等67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占13.4%,位居第二;韩国有斗山能源技术公司、SK集团、OCI株式会社等55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占11%,位居第三;美国有通用电气能源集团、First Solar等41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占8.2%,位居第四;西班牙和日本各23家,占4.6%,位居第五;澳大利亚18家,占3.6%,位居第七;法国13家,占2.6%,位居第八;印度10家,占2%,位居第九;并列第十位的是英国和芬兰,各有8家企业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见图1)。

    

    图1 201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国别分布图

    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71家,远远多于排名第二的 德国的67家,中国以绝对优势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内地企业有146家,中国台湾企业有22家,中国香港企业有3家;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13家(见表1)。500强上榜企业数中国排名第一、德国第二、美国第四正是新能源产业在这些国家发展现状的切实反映。从企业收入规模角度,中国上榜企业收入为4878亿元,排名第一;德国企业以3782亿元排名第二;美国企业以3439亿元排名第三;而韩国企业则以754亿元落后于日本企业的1435亿元和西班牙的1407亿元排名第六。由此可见,排名前几名的国家中其企业数量和收入规模是比较一致的。

    

    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和收入规模排名第一主要得益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⑤在风机制造上,以装机容量计,亚洲地区的风机制造企业占据了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的半壁江山(见表2)。中国共有四家企业(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和国电科环旗下的国电联合动力)进入全球前十强,其中,华锐风电排名第二。过去三年,华锐风电表现出色,2007年位列全球第七,至2010年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二的位置。仅在2010年这一年里,它的全球市场份额就增加了两个百分点。还是这一年,华锐风电向欧洲以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提供了全部34台3兆瓦风电机组。金风科技在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排名第四。作为中国风电市场的开拓者,2010年,金风科技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7.2%上升至9.5%,这一骄人业绩足以使之成为去年表现最佳的风机供应商之一。东方电气位列中国第三、全球第七,2010年的装机总量为2624兆瓦。国电科环旗下的国电联合动力则位列第十。2007年,中国国电集团成立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它位居全球第十二名,因在中国市场取得的1600兆瓦装机总量,2010年首次闯入世界十强名单。⑥

    在光伏领域,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2010年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占据半壁江山⑦(见表3)。中国在光伏制造领域和风电领域的强大实力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光伏及风电企业(如表2、表3所示),因此,中国企业数量及规模在榜单上排名第一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目前,中国各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热情依然高涨,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可以预计,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将处于快速道。中国企业数量及规模在榜单上继续排名第一的可能性很大。

    

    注:其中通用电气能源集团、Enereon有限责任公司、歌美飒、东方电气等企业均不只经营风机业务,因此排名跟风机装机容量有所差异;而西门子风电和国电联合动力均不在排行榜上,榜上的企业分别为西门子股份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不只是风机业务)和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国电联合动力及其他新能源业务收入)。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冲击着整个世界,德国面临着能源价格飞速上涨的困局,能源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而环境污染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则加重了德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担心;由此,德国政府加快了寻找替代能源的步伐。1991年,德国政府开始推行“千屋顶计划”,到了1997年这个计划升级为“10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这两个计划加快了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0年,德国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国对此法案进行了修订并颁布实施(EEG法案),规定了以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进行补贴的方式,并启动了“固定上网电价”(Feed-in-Tariff)政策——简称FIT政策。即强制电力公司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再生能源业产出的电力,目的是让再生能源的电力能被充分应用。这个法案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德国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⑧德国光伏系统年新增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40MW(兆瓦),上升至2010年的7408MW,⑨德国也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光伏市场,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光伏产业的神经。德国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地位造就了德国企业数量和收入规模在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二的结果。

    而榜单中,韩国超越美国位居第三,这主要是由于韩国政府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所致。从20世纪80年代韩国就开始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了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韩国政府早在2002年就决定对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安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施给予支持。从2004年3月至2007年年底,韩国政府为公共机构提交的414项安装计划共投资1.892亿美元,用以支持地热、太阳热能以及太阳能电池等设备安装。而对地方安装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机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置,政府的最高补贴可达安装费用的70%。2009年7月,韩国政府宣布,未来五年,计划投资107万亿韩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效率改进及相关产业的设备投资。为了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韩国制定了“贷款和税收激励计划”,向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装置贷款主要面向安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置的消费者,经营贷款主要面向制造商。贷款最高可达总投资的90%。现任总统李明博提出的“绿色成长计划”又进一步确定了政府将把新能源发展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和推动。为提高新能源方面的技术竞争力,韩国计划在2011年前投资9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114韩元)用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对地方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培训和促进当地新能源发展等活动,韩国政府最多可给予全额补贴。此外,韩国政府还制定了“10万户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惠及普通老百姓的专项计划。根据计划,政府出资协助居民安装太阳能电池屋顶,并计划于2012年前安装10万套3千瓦民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韩国政府还制定目标,使韩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供应的比例在2011年前达到5%,2020年扩大到10%,到2030年将这一比重提高到11%。⑩得益于韩国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近年来韩国新能源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韩国企业积极投资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和风电产业。也因此,韩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201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 ,韩国企业的数量较多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而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其企业规模也较小,因而,虽然入选的企业数较多,但是总的收入规模则还是要落后于老牌发达国家如日本、西班牙等。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科技强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美国政府一直很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是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的发源地,1954年贝尔实验室Chapin等研究人员开发出全球第一款单晶硅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为4.5%。从那以后,美国一直位于世界光伏技术进步和商业化的前列。美国是现代联网型风电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最早制定鼓励发展风电法规的国家。1978年通过的公共电力管制政策法,为风电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1992年,美国实施了《能源政策法》,采用税收补贴、税收抵扣等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05年,布什政府推出了《能源政策法》修正案,继续采用税收优惠措施进一步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11)2009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了经济刺激法案,可再生能源是该法案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同年,奥巴马政府还推出了“千万屋顶计划”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除了联邦政府外,美国各州都有政策优惠措施或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来推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12)正是由于美国联邦及各州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10年以前,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新能源市场基础,美国企业数量在榜单上排行第4,收入规模排名第三不足为奇。

    

    图2 201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洲际分布图

    从洲际因素来看,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5大洲(见图2),其中亚洲最多,共有259家企业入围榜单;欧洲第二,共有164家企业入围榜单;北美洲第三,共有47家企业入围榜单;大洋洲则有25家企业进入榜单;剩余的5家企业则来自南美洲,而非洲则没有一家企业进入榜单。亚洲的入围企业主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及印度,其余的亚洲国家企业则寥寥无几;而欧洲的企业则主要来自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芬兰、丹麦等发达国家,其余国家则鲜有企业入围500强榜单。这反映了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情况。20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含新能源)新增投资(2430亿美元)中,欧洲以944亿美元的投资排名第一,亚洲则以828亿美元排名第二,美洲以658亿美元排名第三,而其余地区的新能源新增投资为零。正是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促使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在欧洲、亚洲及美洲的蓬勃发展,所以500强榜单中的企业也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企业为主;而非洲地区由于新能源产业投入稀少,2010年没有新增投入,所以新能源产业发展必然滞后,这就造成企业发展不足,无法进入500强榜单。

    (二)收入规模失衡加剧,发达国家领先优势依然明显。

    当前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覆盖国家和地域广泛、参与企业众多,但真正的技术控制权仍掌握在少数的发达国家大型跨国企业之中。从榜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失衡的特点。从上榜企业规模来看,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2010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0720亿元,其中,发达国家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为14507亿元(见图3),约占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营业总收入的70%(见图4),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总收入为6213亿元,约占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营业总收入的30%。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中,德国上榜企业2010年的营业总收入为3782亿元,美国上榜企业为3439亿元,两个国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总和为7221亿元,超出新兴市场国家1000余亿元。这两个国家的新能源企业营业收入总和就比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还多出约16%。

    

    图3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2010年营业收入对比图

    

    图4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2010年营业收入占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总营收比重图

    从入围企业的排名上看,排名更靠前的企业发达国家居多,竞争实力最强的“前10强”企业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更是占到了9家,如美国的通用电气能源集团,丹麦的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西班牙的阿文戈亚有限公司、歌美飒风电有限公司,德国的德尔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Enercon有限责任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肖特太阳能股份公司,日本的三洋电子有限公司等(见表4),仅有一家企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这表明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同时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这些大型新能源跨国企业资产规模大,经营范围广,技术研发能力强、产业集中度高,普遍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可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

    (三)产业分布不均匀,风能太阳能企业优势尤为突出。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行业内呈现出失衡的特点,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体。从上榜企业产业分布来看,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风能和太阳能两个产业,上榜企业总数占据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的9成以上,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以风电和太阳能企业为主,如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而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肖特太阳能股份公司则是以太阳能业务为主,其余的公司为综合性能源企业,但是业务也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主,少量涉及生物质能及地热能。前100强的企业均以风电及太阳能业务为主。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从事光伏和风能的企业占了多数,充分说明这一范畴仍是新能源投资的重要领域和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生物质能及地热能的上榜企业则寥寥无几,其中绝大部分还是综合性企业,在主营太阳能、风能的同时,兼顾生物质能及地热能,比如通用电气能源。纯粹的主营生物质能或者地热能的企业仅有少量的几家,如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同时,主营生物质能或者地热能的企业规模也要明显小于风能或者太阳能企业,如全球最大的生物质能企业国能生物发电集团2010年营业收入也仅是20亿元,排在第206位,远远不能与风电和太阳能产业企业相比。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多样,原料比较分散,其利用也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在中国生物质能以农户燃烧柴火及沼气为主,以家庭为主要利用单位,不成规模。二是生物质能发展存在争议。目前,由于技术因素,生物 质能的原材料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这就会使得生物质能与粮食争地的情况出现,这在全球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忍受饥饿的情况下是受到广泛诟病的。其三是生物质能的成本比较高,特别是生物质发电成本比较高。以中国为例,生物质发电单位建设成本一般在9000元/千瓦左右,而火电建设成本在4500元/千瓦左右,小型水电、光伏发电、风电建设成本均为8000元/千瓦左右,生物质电厂建设成本是火电的2倍。(13)因此,生物质能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技术上的突破从而解决原材料来源问题,降低成本。

    (四)新能源产业规模依然偏小,未来加速成长空间广阔。

    统计显示,新能源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10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0720亿元,而皇家壳牌石油2010年度的营业收入就达到25198亿元,整个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还不及皇家壳牌一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1969dylw.net 0亿元,与整个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相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17209亿元,仅比整个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少约3000亿元(见图5)。这说明新能源产业在产业基础、企业规模和实力上与传统能源产业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我们也能从中看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未来潜力。”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评选委员会主席、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李庆文说,“无论是从未来能源战略选择上,还是能源产业发展布局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能源日益短缺对人类社会发展构成的威胁,各国政府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新能源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将会得到巨大释放。

    

    图5 2010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总营收与皇家壳牌、中石化、中石油营业收入对比图

    (五)新兴市场国家(14)异军突起,与发达国家呈并驾齐驱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数异军突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调查结果揭示了新兴市场国家新能源企业令人吃惊的绩效表现。发达国家共有251家企业,新兴市场国家共有249家企业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二者基本一致,并驾齐驱。这一结果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在光伏领域,从光伏组件及原材料生产量来看,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2010年,中国和韩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多晶硅生产国。韩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为1.8723万吨,列中国、美国、德国之后居第四位。(15)在风电领域,(16)2010年,亚洲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显著,全年装机总量较2009年增长了约50%,增长总量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54.8%。中国一直是其中的主导力量,2010年装机总量增加18.93吉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印度则增长了2.14吉瓦。2010年,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除中国的四家企业外,印度的企业苏司兰能源也进入全球前十强,排名第六。苏司兰能源2009年成功收购德国瑞能,目前握有这家风机制造企业90%的股权与投票权。2010年,苏司兰装机总量1876兆瓦,瑞能859兆瓦,共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9%。苏司兰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瑞能则是法国的第二大以及德国本土的第三大风机设备供应商。

    三、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格局的成因

    (一)经济实力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决定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技术水平,也决定了其所拥有的投资能力,而新能源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产业的自然垄断性是指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很高的沉淀成本),有很高的进入门槛。新能源产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投入,产品推广应用初期成本较高。风力发电的成本是煤电的1.7倍,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而生物质能的生产使用成本要比石油高出2倍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大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个风力发电厂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资金。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国家一般都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持。

    基于各个国家进入“dylw.net 新能源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按照一国新能源企业的总收入进行排名可以发现,在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同时又进入2010年全球十大经济体排名的就达到六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而将统计范围扩大至前二十位时,更是有多达15个国家表现出经济实力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紧密相关性特点(见表5)。正是这些国家的强大经济实力使其具备足够的工业基础及资金实力来支持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也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得最好。根据中国国务院公布的新能源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国政府将投入5万亿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每年可带动有效投入1.5万亿元,其中包括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17)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根据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2010~2020年,美国政府将直接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的研发推广和企业扶持,并通过金融杠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

    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使得各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这极大影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例,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欧盟各国纷纷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大幅度削减光伏补贴额度,这使得光伏发电投资热情大幅受挫,欧洲光伏的安装量急剧减少。而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是全球光伏企业的生命线所在,欧洲市场的需求低迷,引起了全球光伏产业的急剧振动,光伏产业哀鸿遍野,光伏企业的股价大幅波动,甚至有一些知名的光伏企业已经处于破产边缘或申请破产保护,如美国的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Solyndra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进一步说明了只有平稳的经济环境、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有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新能源只能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合理扩张产业规模。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才能在未来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优势来自于其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发达国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主导着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太阳能技术发展上,发达国家的企业依旧牢牢地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是新能源技术创新的主体。2010年7月,First Solar公司CdTe薄膜电池的制造成本在2009年的基础上下降了13%,在第二季度达到76美分/瓦,创下又一行业纪录。(18)First Solar是光伏企业中技术创新的典型代表,凭借着其独有的CdTe薄膜电池技术,在今年全球光伏企业哀鸿遍野,亏损连连的情况下,First Solar在2011年第二、第三季度依旧取得了盈利6110万美元和1.965亿美元的佳绩;(19)2010年12月,三洋电机开始量产一款Cell(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元件)转换率可达全球最高21.6%的HIT太阳能电池。藉由采用上述转换率达21.6%的Cell以及使用新设计和抗反射层技术玻璃,该款太阳能电池的模组转换率可达19.0%;(20)2010年10月,肖特太阳能(Schott Solar)研发出了一项技术,可将肖特旗下Champion多晶硅组件的效率提至17.6%;(21)2011年8月,肖特太阳能采用施密特集团的生产工程技术,在156mm×156mm的工业单晶电池片上创造了新的效率纪录,最高转换效率为20.2%。(22)

    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新能源涉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电子等高新技术,这个特点决定了新能源产业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整个新能源产业企业都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新能源的成本,才能提高新能源的竞争力,促使新能源能够有效的与传统能源进行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增强新能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产业政策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产业是新兴的、相对弱小的产业,投资风险大、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有政府的特别扶持政策才能与传统的能源产业竞争并生存下来,获得发展的机会。在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全球迎来了低碳时代,新能源产业被看做是把握未来脉搏的新兴产业,世界各国都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德国政府颁布了《电力入网法》,这是德国开始风能商业利用后制定的第一部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法规,它规定了电网经营者优先购买风电经营者生产的全部风电并给予合理价格补偿的强制义务,有力地促进了德国风电产业的发展。2000年,德国修订了立法,改为上网固定价格,即电力供应商必须按照政府指定的价格从可再生能源生产商那里购电。这一固定价格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双方一般签订10年以上的长期合同,从而保证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收益。2004年德国首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法案),规定了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进行补贴的方式,并启动了“固定上网电价”(Feed-in-Tariff)政策——简称FIT政策,即强制电力公司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再生能源业产出的电力,目的是让再生能源的电力能被充分应用。EEG法案实施以后,德国的光伏市场迅速启动,光伏的安装量急剧攀升,年新增安装量从2006年的843MW(兆瓦)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7408MW,牢牢地占据世界第一大市场的位置。也正是有政府的政策推进才促使德国的新能源产业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进而占据世界领先的位置,并涌现出了德尔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Enercon有限责任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肖特太阳能股份公司等优秀的企业。

    2004年6月,日本颁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规划,目标是2030年以前,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为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500亿日元增长到3万亿日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到2010年达到8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6个方面推行新能源战略;发展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以及植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等能源项目的国际合作。

    从小布什政府开始,美国就把对未来战略产业的设想纳入宏观规划,并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2009年9月,《美国创新战略》将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列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美国计划在未来dylw.net 10年内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美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竞争力。美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重振美国经济,并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美国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甚至将研发新能源称为美国新时代的“阿波罗计划”。

    随着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断深化,从总体宏观目标的制定,到细分产业发展路径规划,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出现结构性调整。近年来,中国在发展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世界排名第一。这得益于中国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2009年,国家部委首次出台针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地位,新能源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之一。2011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2011年6月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版)》首次将新能源作为单独门类列入,鼓励类中新增“新能源”类,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燃料、沼气发电及海洋能、地热能开发等,体现了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思路。总之,作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体,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新能源企业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积极支持。

    四、小结

    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1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名单基本反映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以亚欧美地域为主、太阳能和风电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依旧由发达国家所引领、新兴市场国家迎头赶上的基本特征。经济实力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而政府的政策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产业发展。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欧美发达国家对新能源产业补贴额度势必进一步削减,这将进一步影响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的发展,其生存环境也将进一步恶化,产业调整、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不可避免,规模大、技术能力强、资金充裕的企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因此,2012年的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名单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虽然在此次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名单中,中国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在发展新能源战略的若干关键问题上始终没有实现突破。尤其在光伏和风电产业发展方面,政策补贴的产业引导作用缺失、集中开发经济性不明显、企业基于短期利益进行粗放式扩张、技术创新性较差等问题亟须解决,但根本障碍还是在电网的不合理垄断机制上。正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所说,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有三个重点:一是总结集中开发经验,注重经济性;二是采用分布式;三就是电价改革。(23)电价改革关系到全民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推进。中国新能源的前景不容乐观,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注释:

    ①新能源企业: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地热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

    ②数据来源于各国证券交易所公告、各国相关协会、企业网站、各国驻华使馆和企业主动申报;如果所涉及的企业业务多元,其数据仅是其新能源业务部分。

    ③《发达国家已宣布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规模超5000亿》,载于《上海证券报》2009年8月14日。

    ④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谁在赢得清洁能源竞赛》,2011年3月29日。

    ⑤能源局:我国风电总装机连续五年实现翻番增长,http://gov.cn/jrzg/2011-05/27/content_1871773.htm,2011年5月27日。

    ⑥Tildy Bayar:World Wind Market:Record Installations,But Growth Rates Still Falling[J]. Renewable Energyworld,2011年8月4日。

    ⑦Solarbuzz:《2010年十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载于http://pv-tech.cn,2011年3月17日。

    ⑧钱野、罗如意:《国外太阳能扶持政策借鉴》,载于《杭州科技》2009年第4期。

    ⑨EPIA:《Global Market Outlook for Photovoltaics until 2015》,2011年5月。

    ⑩韩国积极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11/c_13551599.htm,2010年10月11日。

    (11)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载于《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12期。

    (12)钱野、罗如意:《国外太阳能扶持政策借鉴》,载于《杭州科技》,2009年第4期。

    (13)企业竞相进入生物质能发电市场有风险,http://newenergy.org.cn/html/O118/881141947.html,2011年8月8日。

    (14)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采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界定,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希腊、以色列、葡萄牙、南非、土耳其、捷克、匈牙利、波兰、俄罗斯。

    (15)扈景业:《多晶硅产业,韩国有望与中国竞争第一》,载于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1/07/06/20110706000022.html,2011年7月6日。

    (16)Solarbuzz:《2010年十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载于http://pv-tech.cn,2011年3月17日。

    (17)资料来源:《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1-2012)》。

    (18)Mark Osborne: Manufacturing Cost Per Watt at First Solar Falls to US$0.76 Cents:Module Faults Hit Earnings,载于dylw.net http://pv-tech. org/news/,2010年7月29日。

    (19)文武编译:First Solar第二季度净利润6110万美元,载于http://sina.com.cn,2011年8月5日。

    (20)三洋量产21.6%高效HIT太阳能电池,http://tyncy. ibicn. com/news/d333827.html,2010年12月20日。

    (21)Syanne Olson:《肖特太阳能宣布其多晶硅太阳能组件转换率已达17.6%》,载于http://pv-tech. cn/news/,2010年10月17日。

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5

看起来,它将揭开奇瑞新能源战略的序幕。根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的计划,奇瑞的新能源车型将在20lO年底前全部实现量产。

其实在这一年,奇瑞在新能源方面已经吸引了很多关注,包括“售价7万,国家补助6万”的S18电动车。

不过,正如奇瑞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方运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鉴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基础薄弱,这需要政府、行业、媒体、企业、消费者等多个层面的合力,才有更大效果。”

事实上,如果把1.5升作为小排量汽车的标准,那么这个市场的主体就是国产品牌。确切地说,是整个市场中罕有的国产品牌具有优势的领域。

考察以小排量著名的奇瑞的减排策略,或许对其他自主品牌具有相当启发。

成本门槛

根据奇瑞的时间表,从2001年到2005年,奇瑞开始新能源产品的原理性研发,并承接了国家863计划中的相关课题。后来3年间,进入产业化研发阶段。到2007年,奇瑞已成为国内混合动力车最早下线、最早量产、最早投入运营的企业。

2009年9月1日工信部第195批整车产品公告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作为《新能源推荐目录》中唯一的轿车厂家,奇瑞的A5混合动力轿车和两款电动轿车同时入选。

目前,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共包括4大系列12项技术,分别为:灵活燃料系列、混合动力系列、纯电动系列及燃料电池系列。

灵活燃料系列中乙醇燃料汽车已在巴西等国外市场上市销售,甲醇燃料汽车也已部分投放市场;混合动力系列的A5于2009年1月大批量上市;纯电动汽车系列也开始量产;燃料电池系列则还在持续研发中。

方运舟说,奇瑞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全系覆盖。

奇瑞的新能源计划,代表了目前中国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在今年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出现了50多款新能源汽车,其中近一半宣布要在两年内上市。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但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术,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这样做一是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二是借以上汽车项目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这不符合我们的政策导向,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方运舟说:“一哄而上可以说明两个意思,一是政府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鼓励节能汽车发展;二是说明各界普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前景。”

他说,目前许多地方出现的“山寨版电动车”在二三四级市场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因此可以相信,如果能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安全法规、价格合理、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的产品,新能源汽车仍可以得到推广和普及。

方运舟的观点其实与陈斌并不矛盾,“符合安全法规、价格合理、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的产品”显然是一道很难越过的门槛,正如之前国家陆续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将有效控制行业过热问题。

但在管理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以何种途径实现“符合安全法规、价格合理、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的产品”,决定着中国车企在未来市场中的位置。

“大小车”之路

回顾最近几年奇瑞的发展可以发现,奇瑞汽车在保持小型化特征的同时,正在变得更大:重点推出的A级系列,以及不断升级的城市SUV瑞虎。和中国大多数以低端小排量起家的自主品牌_样,奇瑞希望获得利润更高的中端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用方运舟的话说,较大排量车型的推出是奇瑞技术升级与品牌升级的产物。

节能减排要求的出现,对于这些艰难起家的中国车企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然现在看起来,大家更觉得是个机会。

特别在拥有成熟小型车平台的情况下,换装动力系统成为通行的做法。

此前,本刊记者试驾的一款自主品牌的两座纯电动微型车,是由一家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与美国企业联手开发的,基于一款成功仿制国外车型的微型车,指标在国内处于主流水平。然而,它连过减速带都十分困难。

关键的是,与许多厂家一样,它还宣称要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进行普及。

对此,方运舟表示,“新能源QQ,”将作为日常代步工具,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县城和乡镇,“它不追求很高的动力性,而是以经济实用为主,以极低的使用成本和零排放吸引消费者。”

他解释说,奇瑞在小车平台的产品非常丰富,并且在小车领域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中已经形成了品牌优势,由于小车非常适合向纯电动驱动转变,加之奇瑞拥有较好的整车平台、比较注重实用技术、独到的自主研发体系以及良好的供应链开发和管理体系,因此,奇瑞的小型车更多与电动结合。在型号偏大的车型上,奇瑞则在朝着强混合动力技术方面延伸。

事实上,即使对于奇瑞这样具有相当实力的中国车企,研发新能源汽车仍充满波折。

比如在研发S18过程中,电池厂家需要一定购买量的保证才肯批量生产,但没有经过小规模验证的产品,车企又不敢大规模使用。

方运舟为了S18的配套电池跑了20多个电池厂,最后终于有人肯先小批量生产供其验证。

“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之路该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往前走。这里最主要的是要高度重视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和发展,重视基础材料的开发和发展,只有零部件技术真正发展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会是健康和可持续的。”方运舟告诉本刊记者。

实用优先

不过对于奇瑞这样的自主品牌来讲,追求前卫并非明智之选。事实上,奇瑞目前计划普及的节能减排技术更具实用色彩和中国特色。

在奇瑞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中,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将是主体。混合动力车分轻度、中度和全混合。纯电动车则分低电压和高电压系统。“新能源QQ”属于低电压系统,速度低,成本也低。

而轻混动力将会在2010年作为奇瑞所有汽车的标配。一般而言,轻混动力车的电动机本身不能单独驱动车辆,由锂电池供电的电动极只作为辅助动力。而丰田普锐斯这样的全混合可以在时速40公里时单凭借电池工作。

比如奇瑞汽车用来进行普及的BSG混合动力技术:它通过怠速停机和启动功能,实现汽车在红灯前和堵车时发动机暂停工作,消除怠速运行状态下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根据测试,这种切换动力的过程可以节油10%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左右。

方运舟解释说,BSG混合动力系统对整车原有结构改动很小,与常规车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一套BSG系统。而这种系统结构的可靠性高,与传统汽车维修没有区别,也不需要增加特殊维修工具,非常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使用BSG技术只增加不到1万元成本。在奇瑞看来,它是各种混合动力类型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

新能源市场计划范文6

此次全国共有3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2011年度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计划,申报单位包括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等,研究中心项目涉及煤炭、重金属、光伏、远洋渔业、杂粮工程等。

立足长远 建立中国新能源客车研发平台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及批量化运营电动客车的企业,最早上电动车国家公告,公告数量全国第一,纯电动客车市场占有率最高,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安凯客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相关技术积累和储备。从2003年开始,就研发出新能源客车产品,并进行示范运营。安凯客车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华彩纷呈 引领中国新能源客车发展

安凯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授权专利7项。作为第一家上电动客车国家公告的企业,公司已研发且上国家产业公告的27款车型中,有24款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列入了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是国内拥有新能源车型及国家公告最多的企业。2011年,安凯客车自主研发的HFF6120G03EV纯电动公交客车被列为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依托安凯新能源研究中心,安凯新能源客车的产品力得到极大提升,长期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厚积薄发 中国新能源客车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