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1
一、 引言
河南是全国的产粮大省,诸多农产品的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河南省的农产品不仅要解决本省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为其他缺粮省份调出300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因此,大规模的农产品储运、外销、外调及加工等推动了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据调查显示,河南省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256个,已经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模式是现阶段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这种传统的物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表现出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反馈不畅、组织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而且也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内在要求,即大批量、多品种、快反应、高标准等要求,致使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严重影响了河南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众多学者指出,发展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农产品市场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但这些研究多是定性描述,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以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九个农产品经济体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定量评价了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运行效率。这九家经济体分别是: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乡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其中,前五家是传统的批发市场,后三家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正在转型的大型集成农产品运销商。
二、 评价模型的建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够对同类多指标投入、多指标产出经济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采用的是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下多投入多产出时的效率评价模型(C2R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min[θ-ε(S-+S+)]
其中:θ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离有效前沿面的径向优化距离,在本文主要是指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有效利用率,j=1,2,…,9,即河南省九个农产品运营经济体。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在第i种类型投入的投入量,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种类型产出的产出值;λ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权重系数;S - i 为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即投入冗余值;S+ r为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即产出不足值;ε为一非Archimedes无穷小量,在计算时可取(ε=10-6)。
采用DEA评价的具体原则是:当决策单元的θ=1,且S-=S+=0时,称该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当θ=1,且S-≠0或S+≠0时,称该决策单元为DEA弱有效;当θ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数据来源
基于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本文选取的三个投入指标分别为: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总数、主营业务成本。两个输出指标分别为:主营业务净利润、主营业务毛利率。各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①固定资产总值:反映资本投入量。对于农产品运营经济体来说,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包括土地、运输工具、仓库、检疫检验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的规模不但是一个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尺,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②企业员工数:反映劳动投入量。劳动是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投入,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仍然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比如需要工人来操作各种机器设备、经济体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因此把企业员工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入变量。③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为取得业务收入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体现,反映企业在经营中的直接投入资源。④主营业务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经济体的产出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既定的输入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反映农产品运营经济体在既定投入的情况下的产出效率。⑤主营业务毛利率:由于管理费用科目众多,权重不好把握,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管理费用对农产品运营经济体的影响及其支出比重,我们选取了经济体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来反应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
结合这九个经济体的2009年报和项目组的调研结果,整理得出各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四、 评价模型与计算结果
以郑州市刘庄蔬菜批发市场为例,根据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列出如下方程:
min[θ-10-6(S- 1+S- 2+S- 3+S+ 1+S+ 2)]215λ1+207λ2+153λ3+176λ4+265λ5+300λ6+100λ7+135λ8+120λ9+S- 1-215θ=04 500λ1+3 900λ2+2 000λ3+2 100λ4+2 200λ5+8 000λ6+1 000λ7+800λ8+1 000λ9+S- 2-4 500θ=0850λ1+1 050λ2+1 150λ3+980λ4+1 200λ5+1 300λ6+650λ7+500λ8+630λ9+S- 3-850θ=025.36λ1+20.56λ2+18.75λ3+21.03λ4+15.58λ5+30.25λ6+31.29λ7+26.36λ8+32.05λ9-S+ 1=25.361 000λ1+800λ2+500λ3+750λ4+600λ5+1 500λ6+850λ7+500λ8+800λ9-S+ 2=1 000λj≥0,j=1,2,…,9S- 1,S- 2,S- 3,S+ 1,S+ 2≥0
其他评价单元省略。利用LINGO 9.0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周口市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θ值等于1,并且S+=0,S-=0,因此,它们一起构成了整个评价模型的DEA效率前沿。也就是说,从以上三个投入和两个产出的角度来看,这三个经济体的运行状况是有效的,投入和产出均没有冗余,各种投入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产出也比较高效,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同理,根据表2我们可以得到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乡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和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等六个经济体的DEA评价结果依次为:0.853 6、0.804 7、0.763 4、0.816 5、0.732 3、0.927 7,与前三个经济体相比,这六个经济体的运营状况为相对低效。
此外,根据表2松弛变量值还可以看出各经济体在每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改进潜力,具体来说,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的企业员工过多和主营业务投入成本过高,而主营业务净利润偏低;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和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的企业员工数有所冗余,主营业务净利润和企业毛利率都明显偏低,其他六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比较相称。
五、 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评价结果不难得出,这九个经济体中只有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效率为有效,其他六个经济体的运营效率均为低效,那么,它们究竟低效到什么程度呢?距离DEA有效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通过管理活动加以改进?为此,本文进一步对其进行投影分析。以投入成本的投影分析为例,具体做法是:以三个有效决策单元为基准,将其他六个决策单元的DEA评价值均设定为1,而且假定这六个评价单元的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数、主营业务净利润和企业毛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求解出理想状况下的各个评价单元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而将原来的主营业务实际投入成本投影到有效前沿面上,这样就可以找到决策单元的实际投入成本距离DEA效率前沿的差距,投影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经济体的实际主营业务投入成本相对于有效状态时的理想投入成本的差距,图1是该投影分析的对比图,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主营业务成本对投入产出的影响程度。
同理,我们还可以假定主营业务的投入成本保持不变,而将其他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一一进行投影分析,进而研究各指标的实际值相对于理想状态时的差距,从而为经营主体提供效率改进的决策参考,但本文不再累赘。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采用DEA效率评价的分析结果显示,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规模和技术相对有效,这其中有两家是专业从事农产品运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一家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正在转型的大型集成农产品运销商。相比之下,其他六家经济体的运行效率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而这些经济体又都是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经济体——批发市场。进一步的投影分析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对当前的经营现状和理想状况下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净利润和经济体毛利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批发市场的投入和产出值与理想目标值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从业人员众多、运行成本偏高,经济体毛利率偏低等属于共性问题。总之,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的以分散化、小型化、初级交易方式为特征的批发市场组织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是相对有效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均相对有效,因此,建议河南省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提升农产品物流的总体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芦阳.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3):56-57.
2. 范秀荣.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流通经济,2007,(1):14-16.
3. 张晓林. 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4. 陈静.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2513-12514.
5. 王道平.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 财经问题研究,2011,(20):108-113.
6. 胡天石,潘建伟. 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2010,(7):24-27.
7. 邵贵平. 基于第三方认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江苏商论,2010,(5):28-30.
8.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 郭强,黄学良.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物流科技,2004,(10).
10. 李碧珍.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3).
11. 李碧珍.虚拟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利益风险.发展研究,2009,(2).
12. 周发明.中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
13. 王敏.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考察与启示.农业质量标准,2006,(1).
14. 何加骏,孔有利.发达国家及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经验与启迪.上海农业学报,2007,(2).
15. 王中军.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经验简述.世界农业,2007,(4).
16. 胡振虎,夏厚俊,万敏.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
17. 范秀荣,李晓锦.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07,(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C79007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号:2012B26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2-GH-101);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号:B2006-13)。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物流管理;安徽省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结合物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鲜活农产品经济增长。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搭建鲜活农产品电商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促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随着物流行业不断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水平也有了提高。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安徽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的农业大省,加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与运作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鲜活农产品物流供给端是农民,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时效性强
鲜活农产品物流和其他行业物流不同,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鲜活农产品的产品质量维持的实际时间较短,有的产品供应还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比如蔬菜、水果的采摘时间不同,上市销售的时间也就不同,如菠菜、白菜、苹果、桔子等。水产品的捕捞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鱼虾在离开水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非常短。肉蛋奶等产品的生产、供应也有时限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在采摘、捕捞后,容易发生腐烂的现象,不容易保持新鲜,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对包装、运输、仓储环节的技术条件有相应的要求,而物流活动经历的环节众多、流程较长,装卸搬运中难免发生震碰撞,所以货损在鲜活农产品物流中时有发生。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具有复杂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比较复杂。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地比较广泛,农产品的品质丰富,种类繁多。蔬菜的种类有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等。水果有杨梅、樱桃、葡萄等。水产品有鱼类、虾类、贝类等。肉类常见的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等。鲜活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量、规格各有不同。产品的品种多样,生产的产地地域不同,对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就有很多的要求,需要相应的低温库、气调库、保鲜库、冷藏库等储存。从事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规格不一,运输的条件也不一样。配送环节,种类不同、气味各异的鲜活农产品不能交叉混放,对配送的次数和规划有较高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渠道受到限制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大部分农产品进行买卖的主要场所。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渠道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中,渠道不多,途径过少。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模式单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适应对农产品供给品质的要求。流通渠道的主体一般经营规格不大,经营范围相对分散,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采购环节中,主要是个体户、中间商贩收购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不大,管理不完善。销售环节中,主要场所还是农贸市场。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村经营户,主要通过集市销售鲜活农产品。农民对新的销售不熟悉,产销不能对路。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的建设来说,以目前的物流基础条件,农超对接依然存在大规模推广的难题。鲜活农产品的销售中,个体零售为主,外部的支持不足,合作组织没有做到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及指导农户搭建销售渠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民的需求。有时鲜活农产品由于销售渠道不畅还出现难卖的现象,市场上有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鲜活农产品短缺的现象。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冷链投入不足
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对仓储、运输、包装的要求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冷链物流的意识不强,鲜活农产品物流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流程还是在常温物流状态下流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链技术手段,低温、冷冻设备设施投入不足,鲜活农产品的损耗极大。鲜活农产品的供应者一般以农户居多,在采摘、捕捞之后很少能够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低温、冷冻储存,农产品保鲜不过关,在季节比较炎热的夏季,损失更大。运输中农户自己运输的比较多,对设备投入较少,使用冷藏车辆的不多,有的还用敞篷车运输,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鲜活农产品的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在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不能对鲜活农产品物流进行高效的运作管理。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导致物流系统整体运营绩效不高。鲜活农产品物流包括鲜活农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信息传递的有效、准确。物流信息传递必须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保持通畅,贯穿全程。鲜活农产品有着自身的特点,品种众多,容易腐烂损伤,这就对物流管理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在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的同时需要了解市场状况,获取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销售状况。在实际运营中,农户往往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没有恰当的途径去获得市场的动态,对市场的变化也反应迟钝。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没有弹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处理不好,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承受市场压力比较大。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高效传递,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流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信息,就会出现盲目生产、供过于求的问题;也可能出现供小于求,库存紧张,市场缺货,导致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网络技术的逐步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物流信息共享,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广泛应用。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模式运用不广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在大城市,许多地方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处理不够高效,没有集中的鲜活农产品物流调度中心,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是信息提供者,但其自身对电商交易模式了解不足,又没有相关的培训辅导,对电子交易方式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提供专业鲜活农产品信息的网站不多、服务方式不灵活,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同时,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水平比较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程度高,而农村地区信息化普及率低,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地区之间信息传递出现障碍,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水平的不一致,也影响了区域间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利于物流的高效运作。鲜活农产品信息化水平不高,在鲜活农产品质量的跟踪和追溯上面就会出现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建立农产品身份认证,不能很好地贯彻鲜活农产品准入制,难以对鲜活农产品采用溯源制,无法有效保障鲜活农产品的安全。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改进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鲜活农产品品种丰富,产地和销售地域分布广泛,需要物流合理化运营。优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搭建物流公司和农产品供应商合作的桥梁,减少物流不合理的环节,加快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速度,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多样,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方式众多,但主要的形式还是依托区域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批发市场,从产地批发市场流通到农贸市场和大小型超市。通过农企对接和农超对接的多种合作方式,促使批发市场、大型生超、物流企业共同建立供应链合作联盟。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组织形式,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从供应地快速运输到销售市场,供应市场消费。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容易腐烂,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方式比较灵活,在农产品的存储、运输、加工中能够投入专业的物流技术保障鲜活农产的质量安全。鲜活农产品一般需要冷链物流的服务。对于农户来说,自己投入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辆的代价太高,而从事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具备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可以解决这些难题。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能够参加供应链联盟,共享物流联盟的资源,突破地域的限制,利用物流网络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在共同配送、集货运输上面,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减少运输的成本,优化物流配置。
(二)加强冷链建设的投入
鲜活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存储和运输中容易发生损耗变质,在农产品生产后提供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增加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在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要推动建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对设施设备的投入较高,在运营中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冷链物流环节的标准。物流企业需要全程监管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服务的形式从单一的冷藏服务向综合冷链物流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扩大冷链物流应用范围,从水产品、肉制品向水果、蛋奶等多个品种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完善,促进冷链物流服务专业化,推动冷链物流专业化服务的发展,从供应商就开始采用冷链技术,推动实现冷链物流的高效配送服务。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配置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车辆,推动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购置保鲜预冷的设备,高效地使用冷库。
(三)促进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
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及时对解决鲜活农产品供需矛盾,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从信息平台建设来说,企业必须推广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搭建信息齐全的农产品信息供需网站,及时更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对农户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物流信息知识水平,及时提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更好地使用信息网络。在农村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部门要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章胜勇,时润哲,于爱芝.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优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31(6):10-16.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3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运输设备落后
我国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少,农村交通网络不健全,没有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致使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据统计,我国七成是敞篷卡车,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
(二)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水平落后,加工能力较低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约为25―30%,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低于5%。此外,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农产品物流链过短,致使绝大多数农产品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后就进入消费市场,农产品增值度很低。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比例为1∶3,而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户资金匮乏,加之对农产品物流加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产品加工增值比例仅为1∶0.8。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000个涉农网站,农村信息员达到18万人,80%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可以联网的计算机,“三电合一”试点已经推广至100个县(中国新通信网,2005)。但就农产品物流信息而言还存在着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物流信息不畅、信息无法“进村入户”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
(四)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硬件设施,交易规范化、现代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目前建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862个,2003年的交易额达到4219.6亿元,是农产品物流和商流的主要载体,但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系统极为落后,主要体现在:(1)硬件设施落后,由于农产品多数为生鲜易腐产品,因此需要先进的储藏设施来保鲜,而国内保鲜技术水平较低,只能利用水或冰块保鲜,而且市场内缺乏相应的检测设施和质量安全标准细则。(2)交易方式落后,主要是“一对一”交易,这就容易导致批发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农产品的非标准化导致市场内无法进行公开的竞拍交易;多数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小,没有建立明确的市场准入制度,缺乏政府必要的政策支持。(3)信息化程度低,多数批发市场没有专门的信息网络平台,即使建有信息系统,其利用程度也极为有限,市场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的投入
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要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积极推行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二)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倡导“绿色物流”,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加大农产品采摘、保鲜、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研发力度,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适应性技术支持。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以提高农产品增值程度。我们应积极推行农产品“绿色物流”,实施绿色运输策略,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和绿色加工配送中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逐步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三)培育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积极发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作用
我们应在壮大原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实现物流规模化。我们还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此外,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农协,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以此更有效的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
(四)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4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袁永康.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前沿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河南省逐渐形成了各种专业化的大型商品粮基地,促进了一大批以特色农产品批发交易为主体的流通服务设施的发展,标准化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也初具规模。但由于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物流品种多,供应分散,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其农产品物流发展比较缓慢,成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的障碍。如何利用河南省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以促进中原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理论方面的探索
关于农产品物流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展开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张京卫(2008)介绍目前发达国家两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认为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1];高静娟(2011)认为由于保鲜技术落后、流通环节费用高、流通渠道不畅等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高成本,并从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环境、交通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2];惠春梅(2011)利用基于Shapley值权重分配的组合预测模型,结合近几年云南特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对其进行相应的物流需求预测以增强预测的稳定性,基于相对稳定的物流需求预测来为农产品的贸易发展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配套物流设施[3]。对河南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也很多,如焦聪(2008)指出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解释其利弊机遇,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与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和开拓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等建议[4];张燕燕(2010)从河南省周口市的基本情况出发找出农业区域的特点,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农业区物流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开展农产品专业运输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改善物流设施,降低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加强流通主体培育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技术[5]。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农产品物流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在他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以期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视,且其农产品物流非常发达,本文分析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成功经验,并得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
(一)美国农产品物流的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物流最发达的国家,农产品物流业成为美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
1.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
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完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非常发达。其储运设备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的装卸输送基本都是机械化操作。在先进的物流理论指导下,借助完善的基础设施,美国目前建成世界上最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物流链各个环节的社会化程度高,物流服务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美国物流的信息化比较发达,并极大的促进了农产品物流发展。各类农业网站等信息服务机构使农民了解农产品信息、天气、新闻和其他农业信息更加方便,促使美国的农业电子商务占电子商务总份额已达到8%。它建成了当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为农民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易平台。
3.农业合作组织运营高效
美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批发市场的主要供货单位农协,拥有保鲜、包装、加工、运输等现代化物流技术,集中农户生产的各类农产品,进行集中销售。据统计美国有三分之一农场主是通过农业合作组织出售农产品,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日本农产品物流的经验
高效率、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促进日本的农产品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其农产品物流的成功得益于以下方面:
1.物流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日本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了一些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加快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合理规划物流节点的物流设施,努力建设高速公路网、流通基地、新干线铁路运输网、航空枢纽港等。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日本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提供了重要保障。
2.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
日本1971年修订的《批发市场法》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的批发市场,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规划、运营、监督、审议等方面。《批发市场法》规范了地方批发市场条例的制定,将地方批发市场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如同年大阪制定的《大阪中央批发市场业务条例》等。这些法规的颁布规范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与经营。
3.农业合作组织强大
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主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农协是规模最大、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合作组织。它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和现代物流的保鲜、加工、包装、运输等优势,将个体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作为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中介。据悉,日本农产品大部分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农协组织的超过60%。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6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形成了东亚、西欧、北美三种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特点不同,但成功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运行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流通模式都具有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的特征,并很好地适应了自身区域条件,适应了其各自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特点对物流发展体系的特殊要求。深入观察和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特点,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中国构建全新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东亚模式涵义。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为代表,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批发市场便成了流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目前,东亚模式对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环境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但随着大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东亚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东亚模式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特点如下:(1)人多地少,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人多地少是东亚模式的特性,从而生鲜农产品生产分散化、品种多样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该模式的重要特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渠道。比如,在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比率高达80%以上。(2)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但价格公正、公开。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供货组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组织等。东京的农产品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3)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全。一般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4)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日本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农产品流通。日本《批发市场法》(1971年修订)规定禁止中间批发商从事一级批发业务,仅有少数批发商有资格接受产地上市组织等的委托从事一级批发业务,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日本《市场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拒绝农产品委托交易,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的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保证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高效率。北美模式的涵义。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要代表。北美模式是主要以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就是“超市+农场”的模式。形成该模式的原因是北美地区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同时,北美经济发达,大型零售连锁终端较多。此外,北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比较发达,从而促进了这种北美产地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农产品直销是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进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店或配送中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短渠道模式。目前,大多数北美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生产地经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实施运行效果看,北美模式的代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北美模式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此外,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美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西欧模式的涵义。西欧主要国家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除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运作和高度的产业化体系外,有效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欧主要国家中,以法国和荷兰工业最为发达。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花卉也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过程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模式以拍卖方式作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批发市场和直销相结合,农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装备;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使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产销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是荷兰模式成形的重要因素。西欧模式的特点。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特点如下:(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面向全球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过程涉及生产、包装、采购、储运、流通加工、分销、交易等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农产品物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外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流通成本过高,高效的流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农村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存在着多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且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运作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阶段,都属于传统的模式,发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投资、农民集体投资等融资途径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国土辽阔,且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通设施少且简陋,缺乏相应的仓储、检验、保险、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施系统,在车辆进场管理、农产品检验等方面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特别是县乡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还是规模较小的集市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等设施,多数是露天交易,相当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农产品对物流运输设备、储存方法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产品运输需要大量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且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冷链物流水平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的损耗,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中国冷藏车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这一比重,在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还没有广泛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生鲜农产品质量和鲜度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先进的粮食散装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粮食散货率比较低;农产品冷藏和保鲜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从田间采后预冷到消费者冰箱的全程冷链,适应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宽温度带冷藏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的管理方式普及率较低;粮食质量检测方式在许多粮食企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与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农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投资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缺乏全国性、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具有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型市场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功能单一。当前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选择-讲价-购买”很简单的原始交易方式,达成长期合同交易的很少,拍卖的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更少。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结算主要采用传统的现金收付。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分散,交易方式单一,缺乏公开的竞价机制,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国农产品交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注水猪肉、注水鸡鸭、蔬菜农药残留等,引发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拉响了警报。这些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监管的缺位。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中,许多制度尚不成熟,因而农产品流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未系统建立。首先,没有对在渠道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以及经纪人予以明确的法律定位与约束。其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此外,农产品采摘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或监管;缺少中立性的产销地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强制性的规定;缺少产销地不合格的农产品的处理机制;缺少持续性的预防措施和财政预算。现行农产品的一些市场法规不完善,不便于操作和执行,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法规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流通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农业向市场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作用。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已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已建立三级流通市场,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菜店。既有流通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快地聚集到产地批发市场,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易,转移到销地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农贸市场或零售商店,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除此之外,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厂区直接衔接的直达供应(销售)方式也开始出现,加快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如图3所示[1]。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流通渠道较为复杂,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这样的模式不仅导致渠道环节过多,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透明、不易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很多人提倡中国农产品物流应该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崇使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层次比较明显,且农产品基本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村产地,分布比较分散,广大的中国农村,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构建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起来,从而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一条产业的供应链。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领域依然属于粗放型,采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的可行性较小,且操作难度大。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且农村幅员辽阔;其次,农村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普及范围有限;再次,我国农村现在依然还是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难以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我国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集资难、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较难解决;最后,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综合以上观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现实需要的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几种模式,应该拓展更先进的模式,比如“政府+农业合作社或农户联盟+企业”模式。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要促使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为农业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对农业给予支持;而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盟是为了实现规模化销售,发挥“1+1>2”的效应,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以互助互利、社会获益为宗旨;企业为农产品提后流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促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农产物流模式应发展成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