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市场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市场报告

新能源市场报告范文1

关键词:能源立法;能源政策演变;能源战略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32-03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亚太国家成为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国际供求关系总体偏紧。在新的经济和能源背景下,美国政府陆续颁布了《国家能源政策》、《能源政策法》、《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通过对几部法案的分析不难发现,美国能源政策在一贯稳定的基础上,随国内外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变化。总体来看,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施能源供给和使用多元化战略,保障能源供给充分,逐渐减少对外依存度;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及能源安全技术,逐步减少能源使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最终过渡到清洁能源和绿色经济,逐步实现能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李岩,2007)。其能源政策的变化主要经历了由增加能源供给,到节能提效,再到发展新能源和环境保护三个重要阶段。

一、开源增产,保障供给

2001年,美国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供给短缺造成能源成本大幅上涨,电力供给频繁中断,减产和失业情况严重。油价上涨导致交通成本骤增,普通家庭能源平均支出同比增长了2~3倍。能源系统供给和需求的失衡,促使美国政府积极寻求制订新的全面而平衡的能源政策,并通过政策的实施,帮助私有部门及州和地方政府“促进未来可靠、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能源生产和分配”(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2011)。

在此背景下,布什政府于2001年5月公布了《国家能源政策》。政策包括105项建议,内容涵盖国内和国际能源战略两个主要部分,形成具体的战略举措包括:首先,就国内战略而言,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主要针对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NPR)和美国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其次,大力发展核能,继续发挥煤电的主导作用,以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第三,加强和改善能源基础设施,新建或修缮全国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满足全国对油气的需求。增加政府战略石油储备,作为应对石油供给中断的重要工具。在国际能源战略方面,进一步加强同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贸易关系,加紧开发、争夺远东石油资源的同时,着力于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2011;江红,2001)。

《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作为一项长期的能源安全远景规划,一直指导着美国的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难发现,这一阶段其能源政策的重点仍是通过开辟多种渠道,以保障其能源安全及竞争力。尽管在报告中指出“能源安全并非仅是为了保障短期供应;获得可靠、经济、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服务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其政策的核心仍是增加石油、天然气、煤和电的产量。这与当时美国所处的国内外能源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从2002—2005年,国际原油需求强劲增长,国际价格居高不下(见下页图1)。高油价导致的成本上升给石油消费国保持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扩大供应、提高石油使用效率,以及寻求替代能源成为各国面临的新问题。

美国作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油价上涨不仅持续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很高的风险溢价。在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基础上,美国于2005年8月通过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能源效率;能源技术研发;能源管理及税收政策;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政策和法规。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加快开发国内油气,增加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加快技术进步,寻找洁净、低廉、可靠的替代能源,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中东石油进口量减少75%(王北星,2010)。第二,制定新的节能和能效标准。如在联邦建筑执行标准中规定未来联邦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能效指标,做到节能和节水方面的可循环和低成本;且将年度联邦建筑及其达到能效标准的情况写入年度政府报告中。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资金援助,以帮助其提高居民住所的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法案还对高能耗工业产品和消费品制订新的强制性国家能耗标准。第三,增加能源科研投入。主要包括洁净煤技术、煤气化技术、洁净空气燃煤技术、火电设备的污染控制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相关尖端科技研发等。总投资约为100亿美元左右。第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鼓励利用地热能、提高水电站发电效率、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扩大生物质能发电规模。鼓励投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规定政府每年购买一定比例的新能源,并逐年提高该比率,由2007年的3%,到2013年将达到7.5%。实施可再生燃料标准,要求炼油厂、进口商、零售商加大可再生燃料比重,如生物柴油或乙醇,从2006年的40亿加仑生物燃料,之后以每年17.5%的速度递增,2012年增加生物燃料达到75亿加仑。此后,可再生燃料增长速度不得低于同年汽油生产增长率。第五,为可再生燃料标准制定灵活的策略,如信用交易,当汽油供应商对可再生燃料使用量超过最低标准时,赋予供应商一定级数的信用。而对于难以达到标准的供应商,则通过购买信用,以使用少于标准规定最低限的可再生燃料(宋玉春,2006)。

《2005年能源政策法》标志着美国正式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长期能源政策,成为美国能源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樊瑛、樊慧,2008)。法案的核心是节约能源,加快能效技术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以期缓减长期供给紧张和能源价格上行压力。该法案的基本目标仍是确保安全、稳定、清洁的能源供给。尽管该法案对美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能源供需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美国国内能源尤其是石油供需的方向。

二、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

2000年后世界原油价格的飙升带动了成品油和生物燃料价格的上涨。2007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拉开了美国能源改革的序幕。不同于《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更加注重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对美国国内的节能技术研发和生产投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林文荣 & 杨京,2010)。法案共包括八个部分,节能减排是整个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点从新出台的燃油标准和可再生燃料推广均可以得到体现。美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汽车节能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环节。新法案出台的汽车能耗标准规定到2020年,美国汽车工业必须使汽车油耗比目前降低40%,这也是1975年以来美国国会首次通过立法提高汽车油耗标准(樊瑛 、樊慧,2008)。新法案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法案提出了非常激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20in10”,既通过发展生物乙醇,用十年的时间将美国汽油消费降低20%。法案确定了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要求美国可再生燃料生产将从2008年90亿加仑/年增加到2022年360亿加仑/年。按照RFS要求,先进生物燃料的投资在四年内必须达到110亿美元,在十年内增加到460亿美元,在十五年内增加到1 050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先进生物燃料将达到所生产的全部可再生燃料的13.2%,到2017年增加到37.5%,2022年达58.3%(钱伯章,2008)。

美国希望新能源法案有效提高国内能源效率并实现节能目标,并通过节能提效,以及可再生能源推广来保持美国能源独立性,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樊瑛、樊慧,2008)。在环境保护方面,新法案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加快“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研发,及推广清洁环保新能源,有利于实现“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能源”的战略目标。

三、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迅速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石油价格大幅震荡。加之能源需求增长加快,石油价格波动频发,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等因素的推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再次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考量的重点。面对保持经济增长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美国政府重新思考其能源发展战略。其中,发展新能源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复苏和增加能源供给的重要举措。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CESA)》提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进一步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能源战略框架(李刚,2009)。该法案明确阐述了其立法的目标,即“创造数百万新的就业机会来推动美国的经济复苏,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来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最后过渡到清洁的能源经济”(周涛,2009)。

ACESA其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发电标准、碳捕获与碳封存、清洁交通、发展智能电网等内容。法案要求电力供应商每年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供给可再生能源电力,到2020年电力供应中15%以上须来自可再生能源,5%以上来自节能。第二,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建筑能效标准、照明和电器能效标准、交通能效标准,及公共部门的能效等。建筑标准要求新建的商用和民用建筑能效提高30%。到2020年,电力零售商通过实施新的能效标准达到累计节能15%的目标。第三,减少全球变暖污染。建立温室气体排放限额和交易体系,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具体目标为:相对于2005年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第四,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制定有约束力。主要措施包括:确保工业部门实现真正的减排,对消费者实施援助,出口清洁技术等(国家电监会研究室课题组,2009)。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作出贡献。

过去的十年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美国通过能源立法顺利实现了能源战略转型,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其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重心主要经历了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前期的能源政策着力于石油进口渠道的多样化和确保运输通道的顺畅,后期则把重心放在了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方面,从根本上降低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第二,能源政策前期重视提高传统能源的能效,而后期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全社会节能,同时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第三,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从布什政府的消极应对,再到奥巴马政府积极承诺减排义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后期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美国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四、对中国的启示

1.加快推进能源法律体系建设,依法保障能源政策实施的信度和效度。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是推动国家能源政策合理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能源战略规划、能源结构调整等一些列能源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英国在2003年出台的《可持续能源》法案中指出建立该法的目的是发展和推动可持续能源政策。美国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能源政策法案》,目前,虽然中国已颁布了《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等重要能源单行法,但相关法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同法律之间关联性差,管理体制不匹配,相应的和监管关系不协调,互相掣肘等矛盾突出,政策实施效果和预定目标经常出现较大偏离。为了保障中国能源目标的实现,应加快完善作为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的《能源法》,规定能源单行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相关能源法律的立法和修订工作。转变依靠政策性文件或临时批示实施的工作方式,从源头上解决能源工作“无法可依”及“行政干预过度”的问题,提高能源政策实施的信度和效度。

2.从增加总量和优化结构两方面布局未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能源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美国本着“开源节流”的思想,确立了改变传统能源使用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近年来,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渐降低,能源结构显著改善。2011年能耗总量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为:35.3%、19.9%、24.9%和9.1%。作为其主导能源的石油资源,供给渠道日趋多样化,21.7%来源于稳定的盟友加拿大,非洲的占比为19%,中东地区占比为14.9%,有效规避了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供给的影响。目前,中国煤炭和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90%,石油进口依存度持续升高,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用日益显著。借鉴美国的能源政策实践经验,中国应积极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增加天然气消费比重,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3.坚持节约发展和绿色发展,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十年来,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各国能源立法和能源政策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特别注意能源在开发、利用和储备各个环节的节约发展和绿色发展。美国在《2005年能源政策法》中明确指出保护环境的立法宗旨,在能源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重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及发展新能源。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重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能源供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能源全球化竞争加剧,获取能源的成本提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愈加显著。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必须着力于解决能源瓶颈约束,破解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困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能源立法及合理规划能源战略,进一步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走节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能源之路。

4.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美国对待气候变化的态度经历了由“消极”到“积极”再到“倡导者”的变化,不仅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压力,维护了美国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增加了美国在国际气候环境谈判上的话语权。近年来,中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倡导节能环保等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尽管如此,在国际减排责任分配上,由于受能源消费大国形象影响,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垢病,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与缺乏国际沟通合作不无关系。中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在承担自身责任的同时,应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岩.美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启示[J].瞭望,2007,(8-9):74-75.

[2] 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美国国家能源政策[Z].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译.华盛顿特区,2011.

[3] 江红.小布什政府能源政策初探[J].国际石油经济,2001,(7):37-41.

[4] 王北星.美国的能源战略及其启示[J].中外能源,2010,(6):12-17.

[5] 宋玉春.2005 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分析[J].现代化工,2006,(3):63-66.

[6] 樊瑛,樊慧.美国2007 新能源法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亚太经济,2008,(3).

[7] 林文荣,杨京.美国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对相关产业的影响[N].粮油市场报,2010-07-28.

[8] 钱伯章.美国EISA确定可再生燃料标准[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8,(7):62.

[9] 李刚,栾鹏,刘亚改,等.浅析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8):25-27.

新能源市场报告范文2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版本相比,征求意见稿突出了对外商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修订)相比,征求意见稿在鼓励类中增加了许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如,在金属制品业当中,增加了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轻量化及环保型材料研发与制造;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当中,增加了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增加了高技术绿色电池制造;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增加了基于PIv6的下一代互联网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监测设备、软件、芯片开发及制造;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中,增加了再生水厂建设、运营等,以及机动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建设、运营。

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也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创业投资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被纳入了鼓励类的范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1日发表的《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在优惠贷款方面,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项目325个,其中建成142个。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61%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8.9%用于支持石油、矿产等能源和资源开发。

在对外援助方面,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其中,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同时,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以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经常性接受中国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有123个,包括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侣个、大洋洲12个、东欧12个。亚洲和非洲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地区,接受了中国80%左右的援助。

在债务减免方面,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2010年:北京、广州、上海占据中国富豪人数前三位

4月12日的《2011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十亿富豪大约有4000人,百亿富豪大约有200人,亿万富豪人数已达6万人,千万富豪人数高达96万人。在富豪榜人数方面,北京、广州、上海占据前三位。其中,北京有17万个千万富豪和1万个亿万富豪,排名第一;广东有15.7万个千万富豪和9000个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3.2万个千万富豪和7800个亿万富豪,排名第三。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千万富豪人数占全国的近一半。

胡润研究院分析认为,全国千万富豪人数增长,主要是因为2010年中国GDP增长了10.3%,以及房价的上涨,尤其是高端房产价格的涨幅更大。亿万富豪人数增长的原因还包括艺术品收藏和对高端房产的投资,如投资老洋房、四合院。

2011胡润富豪报告显示,千万富豪对生活质量追求更为重视。2010年千万富豪平均拥有假期15天,平均出国频率3次。以旅游为目的的出国逐年增多,比两年前增加了1/3多。特别是,女性富豪和资产在五千万元以上的富豪出国旅游更多。

在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2009年排名第二的法国2010年以微弱优势取代美国,成为富豪最青睐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美国退居第二。澳大利亚保持第三位。2010年,法国和意大利是富豪最青睐的欧洲旅游目的地,而日本和新加坡近两年一直是富豪最青睐的亚洲旅游目的地。此外,马尔代夫表现优异,从2009年的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五位。

在国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三亚、香港和云南仍然是富豪最青睐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前三名。值得关注的是,青岛从去年的第十一位迅速上升到第四位。上海排名第五,比去年下降了一位。去年排名第五的北京今年退居第九。

相比千万富豪,资产在五千万以上的富豪更喜欢澳门。调查还显示,有2/3的受访富豪表示拥有度假房,比两年前多1/3,三亚还是富豪最青睐的度假房所在地。

数据显示:中国亿万富豪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企业主、“炒房者”和“职业股民”。其中,亿万富豪中,企业主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占75%,大约有4.5万人。企业占其所有资产的65%。他们拥有150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3-4辆汽车和一些艺术品收藏。可投资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15%。

亿万富豪中“炒房者”的比重占15%,大约有9000人。房产投资占其所有资产的80%。他们拥有150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3-4辆汽车和一些艺术品收藏。此外,亿万富豪中“职业股民”的比重占10%,大约有6000人。可投资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80%,包合股票、现金和其他投资。他们拥有150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3~4辆汽车和更多的艺术品收藏。

中国亿万富豪平均年龄为43岁,比千万富豪年长4岁。而千万富豪与亿万富豪相比,更青睐投机。在千万富豪的构成人群当中,炒房者和职业股民的比例要高一些,分别为20%和15%。千万富豪“炒房客”大约有20万人。投资性房产占其所有资产的60%。他们拥有25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30万元的汽车,另外还有一些艺术品收藏。这些人的平均年龄比其他千万富豪高一点,为45岁。基本从十年年前就开始炒房。千万富豪“职业股民”占15%,大约有15万人。股票投资占其所有资产的60%。他们拥有300万元以上的自住房产,和50万元的汽车。平均从2004年开始炒股。

商务部:今年进口增长仍将快于出口

商务部4月22日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认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加上国内需求增加和扩大进口政策等共同作用,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报告指出,2011年全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总体有所改善,外贸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将带来更大的需求空间,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外部市场总体上趋于好转,企业订单有所增加。但中国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外贸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职工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

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但增长速度比2010年可能略有回落。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针对当前依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特别注重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条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境外营销渠道,争创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

央行:逐步向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开放证券市场

央行近日的《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2011年新兴市场面临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原油、基本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仍会保持高位运行,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可能会在振荡中有所上涨。

报告指出,2011年,央行将研究逐步向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开放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的举措,进一步畅通境外人民币资金通过金融市场的回流机制。可以考虑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即国际板)的制度安排。在股票市场,可以考虑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即国际板)的制度安排,全面做好有关技术准备,稳步推进国际板建设。支持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或间接上市。深入推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在境外募集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投资业务试点。研究QFII在期货市场的试点方案。

央行要求,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外汇管理部门将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整体战略需要以及国内外总体形势变化,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同时,高度重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加大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预警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国土部调研:各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国土资源部调研组近期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179个县市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愿望强烈,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除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广东等5省市外,其余省份都提出了两位数增长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只有北京、上海、四川增长计划在10%以内,17个省份增长在10%~20%之间,个别省份甚至高达40%。从调研情况看,31个省(区、市)全年用地需求总计达到1616万亩,远远大于年度计划指标(670万亩)。调研组调查发现,31个省(区、市)都反映计划指标不足,多数反映下达指标只能满足需求的1/3。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说,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GDP、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重因素叠加驱动下,今年土地违法反弹的风险加大:“由于追求‘十二五’开门红倾向和换届效应,一批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等项目将在2011年全面布局、集中开工,个别地方‘零约谈、零问责’的工作目标难以保持,2011年土地违法反弹风险加大,形势不容乐观。”

招行调查:中国27%亿万富翁已完成投资移民

招商银行4月21日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千万富翁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下降,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该报告受访者的亿万富翁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

――投资性房产配置降到13.7%。这份由招商银行和贝恩顾问联合的报告将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群体界定为高净值人群。随着我国陆续出台多条房市调控政策,从限购、贷款等方面对房价进行调控,这一人群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热情呈下降趋势。

报告显示,投资性房地产在千万富翁资产配置的比重从2009年初的17.6%降到2011年初的13.7%。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将不再增加房地产市场投资,一半的高净值人士表示逐步在撤回房地产市场上的资金。另外,对于选择继续投资房地产的高净值人士,投资方式也有所改变。他们渐渐从直接投资购买住宅转为更多地购买商铺,或通过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方式进行间接投资。

新能源市场报告范文3

政策出台

国务院 批准增加20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rqfii)投资额度,至此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

 

去年底rqfii试点推出后,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目前试点已近一年,总体来看运作良好,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强烈,相关试点机构积极申请投资额度,准备发行有关产品,原有额度即将用完,迫切需要增加额度。为稳步推进rqfii试点,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满足境外投资者对境内市场的投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监管部门决定继续增加20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至此试点总额度达到2100亿元人民币。

 

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相关机构踊跃购买,预计本次新增的2000亿元人民币额度也将很快用完,届时监管部门还会继续增加投资额度。目前,有关监管部门正在着手修订《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及有关实施规定,将进一步扩大机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等,以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央行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的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日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和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

 

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预调微调,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的平衡。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合理增长。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和产品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三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监测与管理,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非正规金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排行榜

2012全国家庭财富 中国成为增长最快国家

瑞士瑞信银行近日公布的《2012年全球财富状况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和欧债危机,2012年世界各国家庭财富总量较前一年出现萎缩,中国成为全球家庭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而受到经济危机打击较重的欧洲和印度成为财富缩水的“重灾区”。

 

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家庭财富净资产为222.71万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5.2%。其中,欧洲和印度家庭财富分别减少13.6%和18%,成为经济危机下家庭财富缩水的“重灾区”;亚太地区家庭财富也减少了2.5%;而中国2012年家庭财富净值为20.19万亿美元,增长2.9%。

 

瑞银认为,就国家而言,2012年家庭财富增量最大的三大“赢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和日本,而缩水最多的三大“输家”分别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就各国富裕阶层人数排名而言,美、日、欧主要经济体依然排名前列。美国净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富裕阶层为1102.3万人,排名世界第一;日本以358.1万人排名第二;法国以228.4万人排名第三。中国2012年拥有的百万富翁人数为96.4万人,在瑞信列出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7,占世界百万富翁人数的3%,落后于美、日、法、英、德、意。但是,中国净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超级富豪约有4700人,超过日本的3400人。

 

三季度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 大陆排名榜首

2012年第三季度“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此前在北京。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94.8,排名榜首,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台湾最低,为71.8;香港、澳门分别为77.9和84.9。

 

与第二季相比,大陆消费者信心强势回升,大增7.6;香港小幅上扬0.4,澳门几乎持平,台湾则下滑了0.2。

据悉,“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包括经济发展、就业、物价、生活、购房和投资六项分指数。该指数取值在0至200之间,当低于100表示受访者“信心不足”,指数高于100表明“有信心”。

 

在三季度的6种分项指数中,两岸四地民众对物价问题有忧虑,对与土地相关的“购房”问题也较为担心。其中,“物价”分指数在大陆、台湾均为最低,分别为72和46.4;在港澳均为倒数第二,分别为51.2和54.4。“购房”分指数在香港、澳门都为最低。其中香港仅43.4,较第二季下滑5.8;澳门仅47.3,较第二季下滑5.4。大陆消费者购房信心则有所回升,为79.6,较第二季上升2.8。台湾“购房”总指数为85.8,在各项分指数中排名第二。

 

据悉,“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及台湾辅仁大学等五所两岸四地高校共同,自2009年起每季度推出。

 

排行榜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中国居首位 未来五年仍将独占鳌头

德勤咨询公司和美国民间机构竞争力委员会11月18日的《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显示,在3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德国、美国、印度制造业竞争力分列前四位。

报告显示,在2013年全球排名中,中国以10分夺下冠军宝座,德国次之,获得7.98分,美国第3(7.84分)、印度第4(7.65分),韩国第5(7.59分)、中国台湾第6、马来西亚第7、巴西第8、新加坡第9和日本第10,获得5.94分。

 

据悉,该报告访问了全球逾550名制造业公司执行官及高管的看法,依据创新才能、经贸金融与税赋、劳动力与材料的成本与可得性、供应网络、法律与规范、基础设施、能源成本与政策、当地市场吸引力、健保系统,及政府对制造业的投资等10项指标设计指数,以满分10分进行评分。

 

报告指出,现有制造业强国因老龄化等原因使劳动成

本上升失去竞争力,而新兴国家为创造工作岗位和经济增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制度完善使排名提升。德勤认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确保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等能够主导革新的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此外,贸易、金融、税金等经济政策也要具备竞争力,而且还要有必要维持较低的劳动成本。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正面着洗牌,竞争力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国家仍面临着改善基础建设、供应链与法规架构的挑战。而未来5年内,中国制造业仍独占鳌头,但其后面国家的排名都将大洗牌,德国将是5年内唯一排在前15名的欧洲国家,印度将从第4名攀升至第2名,巴西从第8升至第3,德国降至第4名,美国将降至第5名,日本将跌出前10名。

 

同日,德勤的《德勤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2011》显示,在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中,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资源供应、对于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政府的鼓励政策以及中国市场本身的商业活力等驱动因素,都将帮助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继续发挥优势。尽管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影响,但从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环境来看,53%的受访企业仍然认为中国在亚洲具有完全有利的优势地位。而在中国制造业亟须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资源是否能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这一点至关重要。

 

机构声音

商务部 完成今年外贸10%增长目标确实很困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1月例行新闻会上表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长只有6.3%,完成今年外贸增速10%左右的目标任务确实很困难,但实现多大增幅目前难判断,商务部将千方百计继续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615.7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16709亿美元,增长7.8%;进口14906.7亿美元,增长4.6%;贸易顺差1802亿美元,扩大45.6%。

 

沈丹阳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最不确定的或者最严峻的形势就是外需不振。欧盟此前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在第三季度再次出现了0.1%的负增长,也是连续第二季度的负增长。对于一个经济体的衰退,全世界一般认为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说明出现了衰退,欧元区二次衰退。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有四个:第一个是美国,出口市场来讲第一是美国。第二是欧盟。欧盟原来是第一,现在变成美国。第三原来是日本,现在变成东盟。第四是日本。这四大贸易体或者四大贸易伙伴中有两个还可以,就是美国和东盟,有两个今年的情况不理想,所以我们对这两个经济体都出现出口大幅度的下落,其中对欧盟地区的出口是负增长,对日本是正增长,但是增幅很低。这样就造成我们外贸总体的增速呈出现低速增长的态势。商务部将千方百计继续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特别是要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份额,使份额也保持增长。

 

美国智库 人民币影响力明显提升未来10—15年或升为国际货币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近报告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人民币的影响力明显提升,目前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参考货币。

报告称,自2010年6月中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汇率跟随人民币变动的货币数量较2005年至2008年首次启动汇改时期增多。而同时期,紧跟美元和欧元汇率变动的货币数量下降。报告认为,“在东亚,人民币已经超过美元和欧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参考货币。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货币汇率跟随人民币变动的紧密程度超过美元。”

 

报告指出,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关联度增强。中国在东亚的制造业贸易份额从1991年的2%升至目前的22%。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和产品供应链集中在中国的国家都意识到了其货币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益处。

 

报告还指出,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虽然在东亚地区尤其明显,但其作为参考货币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东亚。在智利、印度和南非,人民币也是主要的参考货币。在以色列和土耳其,人民币作为参考货币的地位也高于美元。

 

报告预测,如果中国进一步在金融市场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上取得成果,人民币有望在未来10年至15年跃升为国际货币。

经济调查

城市化、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三驾马车”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在此前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充沛》报告中称,城市化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新三驾马车。

 

——城市化进程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未来15-20年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报告指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伴随更有效率和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策略,将有利于增加需求,改善供给,促进社会平等,从而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未来15-20年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统计,日本和韩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分别是50%和72%,中国在2011年城市化率为51.27%,不过这一数字可能高估了中国实际的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统计城镇人口时用“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来计算,这样有1.8亿“农民工”被归入城镇人口,但他们并不享有城市人口的各项福利和权利。下一个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部分农民工将变成真正的城市市民,无疑将为经济带来一定的增长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口,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这个过程至少可以持续10年以上。

——经济结构的转型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报告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国民储蓄率相对其他国家一直偏高,高储蓄保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资金供给,但相对的消费不足也直接导致了服务业的发展不足,服务业占比与发达国家比明显偏低。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而这一经济转型的过程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出相当大的空间。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是消费率的提升和服务业的发展。而从我国居民支出结构看,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商品消费,这表明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预估未来服务消费占比仍有20%以上的提升空间。快速打开的服务业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主引擎。

 

——产业结构升级将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报告指出,当前,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紧孕育,为中国工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紧密结合国情,我国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七大领域。这些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总体

目标,到2015年和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分别达到8%和15%。产业结构升级后的新兴产业将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调查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减缓 面临缩小拐点

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近日。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但扩大的趋势在减缓,收入差距面临缩小拐点。

 

报告称,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系数最近两年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0年的3.23,2011年进一步降至3.13。由于中国收入差距约一半来自城乡差距,城乡差距的走向对整体收入差距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收入差距面临缩小拐点的证据还有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2010年城镇居民低、较低、中、较高和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89.3%、89.3%、87.4%、84%和79.7%,2010年农村居民低、中低、中等、中高和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9年增长20.69%、16.43%、15.98%、15.04%和14.05%,意味着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

 

报告预测,今后一个时期,虽然高低收入人群之间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可能拉大,但只要相对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继续保持,整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就将得到改善。

报告认为,收入差距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随着中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教育对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企业家调查 外需不足、产能过剩等困扰企业发展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1月17日的“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表明,企业景气状况下滑较多,其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困难相对较大。外需不足、产能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和困扰企业发展。但总体来看,明年的形势将好于今年四季度。

 

——外需不足对企业出口有较大影响。调查表明,今年企业产品出口数量比去年“下降”的占45.7%;“增长”的占28.2%。其中,出口数量下降较多的行业有:纺织、服装、医药等。同时,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明显下跌。今年产品出口价格比去年“下降”的企业占43.3%;“增长”的占13.2%。其中,出口价格下降较多的行业有:纺织、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等。

 

——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认为本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企业经营者占12.8%,“比较严重”的占54.3%。其中,纺织、服装、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新能源市场报告范文4

关键词:去杠杆 降成本 市场化债转股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去杠杆的总体思路,指出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意见出台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某企业集团、商业银行经过认真磋商,顺利达成了业务合作共识,在市场化债转股问题上率先实现突破。2016年11月14日,山东省国资委、某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共同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由商业银行牵头组织总规模210亿元基金,与某企业集团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完成山东省首单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该项目的落地是山东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遵循法治、防范风险,重在改革、协同推进”的原则,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有序推进。

一、某企业集团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基本情况

某企业集团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从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的战略高度,在整合多家省属煤炭企业组建而成的国有独资企业。目前,某企业集团下辖6个矿业集团、2个省外区域能化公司、9个非煤专业化公司,现有员工十余万人。某企业集团成立以来,规模快速扩张,盈利水平位居煤炭行业及山东省省管企业前列,在省管企业中率先跻身并连续多年位列世界500强。

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由企业和商业银行分阶段设立三只总规模210亿元基金与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合作。企业与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基本方式为用新股还旧债。由商业银行吸纳社会资本,通过资本管理平台或设立产业基金,投资企业控股子公司股权、债权资产,用以归还企业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经营周转,从而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节省财务成本,增强资本实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同时促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及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也使投资人分享到企业成长发展的收益。

二、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的特点

1999年-2002年,国务院为减轻国有企业财务负担,实施了由政府推动,国家给予银行剥离不良贷款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性债转股。某企业集团所属各矿业集团,全部实施了政策性债转股。通过实施债转股,减轻了各单位当时的资金成本负担,减缓了企业经营资金的压力,使企业得以维持生产经营最基本的资金支出。与上轮债转股相比,某企业集团此次实施的市场化债转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与国务院债转股政策相契合

某企业集团债转股项目,遵循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工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各参与方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业务,充分保障各方权利,有效防范风险。一是对象市场化选择。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由商业银行依据国家政策与企业自主协商确定,几个市场主体之间形成了风险自担、收益自享的相互关系。二是资金市场化筹集。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所需资金由商业银行吸纳社会资本,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充分考虑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财务承受能力等因素,既确保降低企业负担,又避免将银行风险简单转嫁给广大投资者。三是价格市场化确定。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所需资金价格主要依据市场形成的公允价格由企业与商业银行各自履行相关程序后自主协商确定,政府不承担损失的兜底责任。四是股权市场化退出。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协议约定:债转股基金到期前,如果企业根据规划完成上市,则企业转型发展基金在二级市场退出;如果未能上市,则通过向第三方转让、引入其他社会资本或由企业回购进行退出,与政策性债转股约定到期后债转股股权由母公司直接回购有本质区别。

(二)与企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相吻合

基金投资分三阶段进行,实施步骤紧密契合企业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其中,第一阶段“某企业集团转型发展基金”,方案围绕“去杠杆、降成本”设计,资金主要用于帮助集团本部及下属煤炭板块一级核心子公司置换高成本负债,降低财务成本。第二阶段“并购重组基金”,方案围绕“补短板、促转型”设计,协助做强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帮助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第三阶段“资本结构优化基金”,方案围绕“调结构、强治理”设计,资金主要用于某企业集团主业上市前的资本结构梳理,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达到上市公司标准。

(三)实现政企银三方高度融合

通过签订框架协议等形式,详细界定了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权利义务。山东省国资委加大对某企业集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集团消化历史包袱,对推进债转股项目提供政策支持;某企业集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保持良好营业绩和财务水平,并保障商业银行债转股后的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商业银行负责落实债转股项目合作基金,并为企业提供全面、优惠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在债转股项目实施后,全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构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债转股方案全面实施,实现了三方共赢,具体表现如下。

(1)对政府来讲,试点示范作用明显,可助推山东国企改革。实施本次债转股,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落实国务院推进银企合作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山东省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战略示范作用,有利于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2)对企业而言,一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财务Y构。全部资金投入后,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财务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助于防范债务风险。二是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充分利用国家市场化债转股的金融政策,抓住煤炭市场转好机遇,进一步做好融资筹划,优化融资平台和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扶持企业生产经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大幅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有助于联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和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治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信誉,从而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3)对银行而言,一是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部署,符合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方向。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某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中,全面、及时把握企业经营状况,掌握企业核心优质资产,从而提高金融资产的安全系数,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潜在风险。二是促进综合化经营,扩大市场份额。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选择商业银行所属专业子公司作为实施机构,不仅可推动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还能通过债转股基金的一次性投入,拓展商业银行在山东国企的市场份额。三是保障基本利益,实现股权退出。债转股基金设定了投资年收益率,商业银行能够获得较高回报。到期后,债转股基金将通过股权上市、股权转让或股东回购、基金份额转让等方式退出。

三、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的思考

1.某企业集团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方讲政治、勇担当的结果

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作为企业方认为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国家政策支持是根本前提。这一次的债转股是在“去杠杆”产业政策背景下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导向。完全符合国务院两个意见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的路径方向。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是基本保证。山东作为国企大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居于全国首位,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国企改革,及时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省政府专门召开重点省属国企债转股座谈会,安排部署债转股工作,并科学规划设计改革蓝图。这些举措为企业和银行推进债转股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银企、通力合作是必要条件。银企在推进债转股的过程中,高管层高度重视,互相协调配合、认真磋商、,最终达成了合作共识,确保了方案落地。

2.问题与建议

一是入股的市场化定价问题。债转股企业一般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两部分,上市部分可以参照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确定,非上市部分一般参照竞争性市场报价或其他公允价格确定,但由于当前股权转让市场不够发达,竞争性报价难以获取,按照其他公允价格确定往往也缺乏明晰的估值标准,给市场化定价带来一些困难。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债转股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债转股企业的财务核算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规范,以净资产为估值基准,结合对企业经营状况及所处生命周期的判断,借力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由双方协商确定。二是入股资金置换债权博弈问题。银行入股后,企业股权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财务指标得到优化,整体偿债能力得到提升,债权风险度下降,其他银行对企业融资的态度由退出转为支持,有时宁可降低债权价格也不愿被置换贷款,容易产生风险度相对较高的股权投资与风险度逐步走低的其他银行债权资金博弈的局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此予以重视,监督债转股银企双方的履约情况,确保协议完全落地。三是债转股银行如何真正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项目实施后,实施机构普遍面临如何真正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话语权问题。建议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由实施机构向债转股企业派驻董事、监事,保障债转股银行的权益,企业应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自身经营管理,比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信息披露,借助社会力量督促企业加速转型与发展。四是非上市公司债转股后市场化退出手段不足的问题。从目前看,债转股企业主要是强周期的行业龙头企业,这其中既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如在债转股实施过程中涉及IPO、定向增发、兼并重组等资本市场的运作,需经历上市前辅导、审查、排队等较多环节,运作周期较长,建议证监会对债转股企业给予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以进一步畅通退出渠道,提高投资方的参与热情。五是制度易成本较高的问题。在市场化债转股运作中,银行资金主要通过基金、股权等渠道投放到企业,资金流转环节较多,涉及税费成本较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债转股合作双方制定优惠政策,允许企业对优先股股息或类似性质的财务费用进行税前抵扣,对实施债转股的公司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收益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订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优化企业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提高收益。财务控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公司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和依据,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及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司要想立足于长远、可持续地发展,必需掌握公司财务控制这个管理的核心。

二、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

(一)外部经营环境的风险

对于集团化经营的企业来说,与以往的传统企业经营业务都集中在同一地区有所不同,其经营管理都在不同的区域,通常都是跨市、跨省份经营,更有甚者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国外。随着业务不断向外拓展,总公司面临着异地经营的风险,厘清子公司的财务风险就成为总公司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经营环境的多样性意味着总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面临的不是单一的外部环境,而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环境,这就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风险,增加了困难。

(二)内部人员控制和组织架构的风险

子公司主要是基于业务拓展而成立的,其立足点是经营的需要而非管理的需要,所以一些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内部人员的管理也经常会有疏漏。而这种疏漏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表现为成本费用的控制难以准确地掌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首先由于异地经营,许多子公司无法像总公司一样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多是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得子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对总公司的财务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次,子公司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材料、设备等,这样异地经营就导致了公司的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和优化配置,造成采购成本加大、资金的超额支出。因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就不能满足对子公司的管理需要,不利于公司财务风险的降低。

三、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和完善是一个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要实施与总公司相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在财务核算上坚决与总公司保持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样才有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同时,总公司要对子公司实行定期的财务监督、审计管理,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应该包括预算的监督审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权限监督审计、会计监督审计、离任监督审计。预算的监督审计主要对子公司的预算决策的做出是否合理、预算的执行是否真实进行监督和审计。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主要是针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无浪费等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权限的监督审计主要是对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在经营活动中是否依据总公司的授权对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以防止出现越权决策的行为。会计监督审计是对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真实性等进行监督审计,确保单据的合法性以及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离任监督审计是在子公司的经理及管理人员离任时,对其在职期间所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调查清楚其在任期间是否严格按照总公司的授权来开展业务,是否有营私舞弊、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及时分清责任,确保公司的利益不流失,减少可以避免的损失。

(二)建立预算制度并保证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的制定、编制、日常执行及考核。子公司预算目标的制定,应当以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取得子公司经理的认可,且一定要经过总公司的权衡和批准后方可实行。这样就会避免造成预算目标制定的过大、过高打击子公司员工们的积极性,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也防止把预算目标制定的过于保守,这样就会阻碍公司的前进和发展,影响子公司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子公司还应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剥离出预算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报告给总公司财务,以便总公司对子公司情况的掌握做出及时的纠正、调整,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同时,总公司还应对相应时期的预算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各子公司的绩效情况做出评价、考核,监督预算的有力执行。

(三)建立财务人员派遣及培训制度

子公司的财务人员直接由总公司派遣、委任是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该方法大大加强了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情况的监控和把握,使得总公司可以及时、有效地获悉子公司的财务情况,保证了子公司在财务上与总公司的及时沟通。总公司在派遣子公司财务管理者时,应该事先取得子公司经理的同意,财务经理在财务上直属总公司管理,由总公司对其工作和业绩进行考核评价,评定工资、奖金及福利等方面的待遇,但在行政上归属于子公司负责人管理,并向其汇报工作。同r,总公司还要对子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考核,定期到总部学习、观摩,使他们紧随总公司的发展脚步。这也使得子公司的管理者与财务经理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这样才有利于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了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的完整性。

(四)实施业绩考核并实施绩效奖惩

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应当未雨绸缪,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结合全面预算,在集团内部对子公司进行业绩考核并实施绩效奖惩管理,这样才能使集团内部按照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财务管理体系和总公司战略进行经营互动,能更好地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对此总公司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并且由总公司的财会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等部门对子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业绩考评。对子公司的考核主要依据于销售收入情况、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利润情况以及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在进行子公司人员的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估后,一定要及时落到实处,与他们的薪酬挂钩,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或惩罚,激励子公司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脉,也是企业完善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完善的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就更加重要,这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持续、快速地发展。建立和完善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不能只是制度上的健全,更要落实到实际经营管理中去。在建立完善的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保证其有效实施,才能助力于公司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建琼.浅析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