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1

青白江地处成都北部,距成都中心城区17公里,幅员面积378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青白江历史悠久而又十分年轻。早在45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境内出土了宝墩文化时期到明清时代的大量文物,是闻名世界的古蜀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的重要节点。公元553年在城厢镇设白牟县,宋嘉裕置古城镇,民国时期设金堂县县衙。1960年,因当时国家重大项目川化、成钢而建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青白江已成为新(都)青(白江)卫星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面向欧洲开放的“桥头堡”、成(都)渝(重庆)西(安)昆(明)菱形经济圈互联互通的主枢纽、成都内陆自贸区的重要一极。

依托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成都铁路口岸,青白江正抓紧建设“国际铁路港”,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联通欧洲、泛亚的桥头堡,以及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紧抓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机遇,青白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停攀成钢冶炼系统、川化公司退出天然气化工,拟高起点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城”,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已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知名物流商贸企业和高端智慧制造企业强势入驻。凭借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青白江已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连续七年获评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荣获国家生态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等多项殊荣。

国际铁路港

青白江积极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带动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快速聚集,围绕物流商贸千亿产业目标,加快推进“国际铁路港”建设。

青白江拥有无可比拟的物流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成绵、成南、成德南、成都二绕4条高速和国道108线、省道101线穿境而过;宝成及宝成复线、达成及达成复线、成渝铁路、成绵乐客专经过青白江,构成通达全国的快速铁路网,可实现十多分钟到成都东站,30多分钟到双流机场;在建的成兰铁路,起点在青白江,2018年建成后,可实现2小时到九寨沟;成青快速通道、货运―北新干线等多条便捷通道可直达成都中心城区。

目前,国际铁路港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建成“两站两园三功能区”,即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铁路局大弯货站,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散货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核心区、物流总部及口岸配套服务区、电商物流集聚区。曾首创铁路货站、物流基地、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临港工业区、商贸集聚区“六位一体、无缝衔接”先进模式,荣获“2014中国物流园区50强”、“2014中国物流园区示范基地”两项中国物流业大奖。成都铁路口岸成功获批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汽车整车和肉类进境指定口岸,开通了连接欧亚的“双黄金通道”――蓉欧快铁和中亚货运列车,蓉欧快铁已实现每周两班往返对开,明年力争实现每天往返对开。“蓉欧+”通道不断拓展,目前已开通深蓉欧、厦蓉欧、甬蓉欧班列,年内还将开通成都至昆明、南宁、武汉等地的蓉欧班列延伸班列,与更多国内城市共建铁水、海铁、公铁多式联运通道,“国际铁路港”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智慧产业城

青白江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型工业千亿目标,着力打造“新型工业领先区”。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智慧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商用车制造、成套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建材及建筑工业化四大产业基地。已获批第六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全国唯一绿色建材)示范基地。目前,全区已有各类工业企业2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新材料企业30余家。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一五”时期国家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青白江已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全省重点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范畴,川化、攀成钢等传统企业正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攀成钢炼铁厂高炉已永久关停、川化公司天然气化工主要生产装置全面停产。当前,青白江区正紧紧抓住这些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拟将原川化、攀成钢钒11.8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城”,将“智慧产业城”建设与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相融合,促进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协调统一,助推青白江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2

物联网在中国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堆码垛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无人搬运小车AGV,这些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执行物流网络系统的堆码垛作业指令和自动化智能搬运作业指令。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3

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方式转变中作用凸显。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继续实施国家宽带战略和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将带来信息基础设施更新、应用创新和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全球信息化将再掀热潮。

从国内看,国家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宽带中国”战略将开始实施,IPv6规模商用,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信息化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城市建设中得到深度应用。加强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统筹整合将是基本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对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新的一年中,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将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改造企业装备、创新工业产品、提升经营效益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加速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改造提升,宽带应用大面积普及。信息化发展差距拉大,区域发展特点突出。我国信息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13年,这种差距还将继续保持。东、中、西部信息化特点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侧重于数字内容建设和信息化深度应用,“云服务平台”、“网格化社会管理”、“智慧城市”、“数字社区”和“智慧产业”等成为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普及阶段,侧重于政府主导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口管理、农业水利等基本信息化建设。2013年,以东部纵深发展和中西部基础夯实的梯度格局将日渐清晰。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大数据商业模式引人关注。2013年,移动搜索将向智能化、语音化发展;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即时通讯将加快普及;高清网络视频将成为移动视频行业发展的方向;社交、评论、购物网站将紧密结合,并向“社交+本地+移动”的模式演化。移动金融云、电子商务云、物流云等行业云将迅速发展,面向个人的移动云存储、移动云音乐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让各类数据量急剧增长,大数据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2013年,将有更多互联网企业布局大数据战略,精准营销、精准服务将成为现实,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孕育着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产业将快速发展。

两化融合在试点评估引导下向深层次发展,智能工业将成为工业发展新方向。2013年,以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智能管理、智能决策为特征的智能工业将成为工业发展新方向。3D打印等新技术将开始应用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基于网络、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敏捷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将更加受到各行业重视。智能工业的发展将促进多领域技术集成,推动工业技术、企业管理理念的根本革新,并引起产业组织的革命性创新。

电子政务更加注重集成集约,公共服务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电子政务已进入综合集成应用阶段,各地政府积极建设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013年,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伴随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业务流程再造和政府管理机制创新的电子政务将进一步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现,社会与民生服务领域信息化效果突出。2013年,各地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和部分先行项目成熟的基础上,将陆续启动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城市管理等综合性强、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的信息化项目,这些项目将在未来2~3年显现成效。2013年,社会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将进一步拓展深化。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交换共享将在更多医院得以应用;居家上班、远程服务将逐渐流行;社保卡将加快向农村普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然而,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普遍服务机制缺乏引起数字鸿沟持续扩大。2013年,在互联网大面积普及、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数字鸿沟”问题也更显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面向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信息服务机制。由于缺乏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普遍服务政策,偏远地区及低收入人群不能得到最基本的电信服务、宽带接入服务。因此,在西部偏远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面向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政府和企业缺乏为其提供专用信息的服务意识,信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滞后。一些信息弱势群体常常缺乏起码的技术支持。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加大了特殊群体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难度,数字鸿沟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继续扩大压力。

跨国公司加快布局云服务市场。2013年,云服务将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的主战场之一。目前,捆绑谷歌各类云服务的安卓系统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为73.99%,国内魅族、天语、联想、华为等多家使用安卓系统的厂商都暂不具备与谷歌抗衡的技术实力。谷歌“芯片-系统-终端”的全产业链整合战略布局将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地域、虚拟化服务模式,会带来大规模数据跨境流动引发的安全监管、隐私保护、司法取证等问题。谷歌、苹果、微软等跨国企业云服务向移动平台迁移的趋势将给我国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和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4

如果一年一辆大型货运车能够节省1.5万油费,那么对于一个拥有20~30辆大货的车队来说,一年光油费就能够节省三十多万元。无疑,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不仅如此,如果能够获知司机的驾驶行为,优化驾驶习惯,还可能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节省保养费用。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完成的呢?在商用车领域,很多车队已经开始成为车联网技术的受益者。

商用领域先走一步

提起车联网技术,一定有些人更热衷于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理解,甚至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推销这一技术。的确,在互联网的热潮下,各项技术似乎多多少少都裹挟着互联网的热度。互联网搅动着众多市场的同时,也推动着技术应用不断向前发展。但车联网的发展最终并不是以影响、搅动汽车与互联网市场为根本目的的,而是最终要服务于使用者和管理者。通过研究车联网的发源地北美市场,大概能够帮助国内的产业带来一些参考,北美的车联网发展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最初的1980年代,少量的第三方车联网公司推出的基于卫星技术追溯卡车运输;1990年代,随着手机网络、GPS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产生了网络化趋势;2000年代,随着卡车排放传感器及电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更多可以用于分析的机器数据服务的崛起。在这个时期,北美后装车联网服务商和车队管理系统开发业务得到快速增长。

2010年代,因为美国对司机的法规进一步加严和高油价影响,车辆数据,尤其是发动机数据的价值得到极大地提升,由于每家物流大车队都采购不同品牌的运输车辆,用户要求安装独立与整车企业的后装车联网来管理业务运营,北美物流车队的车辆100%后装配置。车联网后装市场变得非常成熟,后装企业联合发动机企业提供更多地基于运输相关的增值服务。与此同时,主机厂开始在自家车辆进行前装,整车厂主要以自家车辆的设备运行状态为主,主要还是以突出自家车辆功能屏蔽竞争对手卡车品牌为目的,而不是以提供用户需要的运营功能。这因此也导致了车联网市场博弈的复杂化。

从今天的北美市场来看,成熟大车队对车队管理的需求主要如下:更好的车队管理;信息化,分工专业化;车队燃油经济性;卡车100%第三方后装,满足多品牌,独立于OEM电控发动机;可配置,对车队管理;实时故障提醒,缩短维修时间。

而作为卡车的核心发动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相比于国内的整车企业或第三方车联网公司,其产品和服务主要是为了增加销售的噱头和融资需求,而真正深入技术和客户价值挖掘研究的相对北美而言相对很少。车联网的应用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即提供他人所需要的价值,实现价值的增值。单从车联网的服务对象上来看,在商用车领域,车联网有着巨大可量化的实际商业作用。

回到今天中国的商用车联网市场中,情况亦是如此。北京圣佑驰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运输的物流公司,主营业务是北京到天津港之间运输钢卷,车队一共有23辆牵引车。2015年3月份,开始使用康明斯C-LINK车联网系统,车队管理者每天通过这套智能系统获取司机当天的油耗数据,并对未达到油耗目标的司机和车辆进行培训和调校,最终实现所有车辆达到最佳的油耗使用状态。短短几个月内,车队车辆的百公里平均油耗就下降了6升,不仅车队运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整体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另外在康明斯C-LINK系统的帮助下,将车队里所有管理事项进行量化,车辆行驶里程、货物重量、平均油耗、故障预判等数据都能够从C-LINK系统里面体现出来。

这套名为C-LINK的系统到底是如何帮助车队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呢?以油耗为例,C-LINK可以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驾驶习惯的建议,如平稳驾驶,减少全油门、急加速、急刹车等行为。当路况条件比较好时,应该稳定车速,保持车辆行驶在最佳经济区,较高车速会也不利于燃油经济性。通过油门的控制,使发动机转速保持在经济转速区间,遇到坡路或载荷增加时,应当及时降低档位,会更利于降低油耗。

与此同时,C-LINK系统后台通过远程采集发动机数据,可自动向车队经理、服务人员等发送故障短信和手机APP通知;车队经理、服务人员可实时查询故障代码、故障等级、故障颜色等详细信息,定位车辆位置,由被动服务升级为主动服务。新的服务模式可有效缩短故障处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及一次修复率。

对管理者而言,C-LINK可根据用户的实际运营线路、行业特点、货物性质、载重、车速等,帮助用户找到最优化的车辆配置,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为首次选车的配置提供建议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车队的现有管理模式,C-LINK可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帮助用户分析车队及司机运营驾驶出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新车在使用初期,经常出现低档高速、超速、高速空挡滑行等不良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车联网系统通过其称重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载重量数据参考,减少车辆超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精确的油耗统计,结合智能系统中的线路管理、时效性统计分析、载重负载率统计等功能可为车队日常运输管理提供时效的数据支持,间接指导车队管理者未雨绸缪,提前准备调度。

目前,该系统通过积累大量的客户数据,逐步建立目标油耗数据库,可以根据不同平台、不同工况下的车辆油耗参考标准。从匹配应用数据分析帮助发动机调整到最佳状态,满足用户不同的特性需求。

在这些数据的帮助下,车队的运营管理更加轻松方便。司机们通过每天的扭矩、转速等数据反馈,逐渐改进了一些驾驶方法,节油效果明显,每月都能拿到一笔节油奖励,为自己和车队都创造了利益。

同时,从2014年起,国家加强了商用车排放的管控,C-LINK车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实时掌握车辆的排放工况,降低排放超标影响。

在商用领域中,上面的数据显然非常说明问题。但对于不少私家车使用者来说,以上这些就显得没那么有效,直接购买一辆小排量汽车比拥有一辆有着实时油耗提醒功能显得更为直接。个人使用中,也不存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车辆管理者,更为现实的是,想要让“个人”为这些“看上去有用”的应用买单,并不是目前车联网市场所面对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商用领域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车里网与智能交通的对接。例如,珠海市在出租车调度系统升级以后,乘客可以通过电话、电脑网络和手机进行出租车预约。系统将借助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基于预先制定好的查询规则,找到距离上车地点最近的和最合适的出租车。乘客预约的具体信息如手机号、上车地点、目的地等将会发送给所选的出租车司机。在出租车司机确认预约后,系统将通过手机短信、自动电话呼叫等方式,将出租车车牌号和预计到达的时间等信息自动发送给到顾客。整个出租车预约给乘客和司机带来方便的体验,最终为乘客带来出行的便利,也为出租车司机带来更多的生意以增加收入。结合公交车的调度系统中的公交到站时间、出租车调度系统中的出租车分布情况、基于浮动车和基站信息的交通拥堵情况等数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合理的智慧的进行绿波控制,提高车辆的流动性,改善交通情况。各个子系统独立运作,系统间通过数据的有效共享实现高效的协同,以集成交通指挥中心为平台实现跨部门的协作和基于平台数据实现智慧的决策。

这些情况表明,车联网在商用车市场中的表现的确已经走在了前面。

等待市场不如培育生态

以发动机制造商身份为人所知的康明斯,在车联网技术研发及市场探索中早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部署。通过C-LINK远程采集大量发动机运行参数,开启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模式。总结起来,康明斯车联网技术的优势:“康明斯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发动机的控制集成,把这两块加在一块就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车联网技术的集成,利用这样一个桥梁把工程师和司机连起来,以前一个新产品到了市场以后到底表现怎么样,要通过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工程师的邮箱里,现在我们每天甚至每天里的每个小时、每几分钟都可以收到大量的信息。”

事实上,无论在国外还是中国国内,康明斯对于车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已经开展了多年。2011年,美国康明斯集团与石家庄天远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家庄正式签约,联合组建“康明斯天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康明斯集团在海外首个以合资形式设立的研发基地,也是康明斯全球首个IT技术公司。康明斯副总裁、中国区的首席技术官彭立新博士描述:这是一家专注车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公司。康明斯将这样一家专注车联网技术的合资公司放在中国,可见对于中国车联网市场的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从多年来的市场探索来看,培育车联网行业的生态系统远比开拓市场本身更有价值,也更为迫切。

前不久举办的“2016年中国车联网应用产业大会”上,邬贺铨表示“车联网毕竟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但真正达到车联网水平的车大概只有4%。虽然很多企业说自己的车可以联网,但没有达到车联网的标准。”对于未来,邬贺铨预计,中国的车联网市场2020年将达361.3亿欧元,可以占全世界车联网市场的三分之一多。“到2022年25%的车会有车联网功能,2025年每一辆新车都以多种方式联网。根据智库预计,2015年中国车联网渗透率将从2010年4.67%增长至10%,市场规模突破4千亿元。”可见,尽管车联网市场前景看好,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市场化率不高。而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某一个车联网或互联网厂商对于市场单打独斗的突破,而是在于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开展基于生态链培育的筹划。

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冯擎峰也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车联网应用产业链已经在逐步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认为,车联网作为产业融合的载体,正在汽车行业引发一系列变革,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已经从传统的汽车、产品形态提供者向消费者出行服务提供者进行转变。同时他表示,吉利集团致力于提供极致的车联网服务,打造开放互联的汽车生态。“目前吉利正在建立全新的、开放的平台,集成4G,未来可以发展到5G,宽带技术、智能通信、语音、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智能互联新兴技术。”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5

“9+6”迎合广州产业发展方向

据了解,广州在推进“9+6”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航空航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群;积极发展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其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形成5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和10个左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总规模超1万亿。

本次推介会选定了13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4600亿元,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符合广州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总投资68亿元的阿里巴巴中国智能物流骨干华南核心节点项目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华南电子商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心,吸引上下游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引入包括网络金融、云计算、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人才培训、商业贸易等高附加值产业,使知识城成为互联网时代华南地区的商业中心。

同时,推介会也推出了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约420亿元;黄埔区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广州市花都机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项目6个,总投资约290亿元。这些项目聚焦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区域结构“三个转型升级”,瞄准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功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

在此次推介会上,“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国际创新谷”和“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作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2013年“十大产业项目”之一的“广州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项目在天河区落地。

此次成立的“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得到了华为、中兴、百度、网易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响应,将通过集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金融资本,推进产业链内部及与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移动互联网产学研用对接联动,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将以天河智慧城为核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为重点,打造占地1000亩以上的移动互联网总部基地;以现有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信息港、新增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平云广场为基础,打造天河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园区。

而天河“国际创新谷”则有望成为广州的“硅谷”、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产业的孵化基地。“国际创新谷”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许洪波表示,“国际创新谷”是国内首家融技术、产业、资本和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的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将利用广州优质的互联网产业资源,鼓励互联网年轻创业者,推动企业、产业创新,力争2-3年孵化1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产生10个市值10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代表性企业。

市校合作再写新篇

在推介会上,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均与广州市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研究院等,推动市校合作不断深化。

其中,“浙江大学广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将依托广州开发区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优势,以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科技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大平台。同时,建设浙江大学在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总部。

而广州开发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国际科技研究院,通过联合国际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机构,搭建国际合作技术平台,汇聚和孵化高端产业;拓展国际联合培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知识型经济发展提供知识保障、人才储备及技术支撑。广州市花都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设立“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建设科技创新、专利创造和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打造成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个院士项目成果落户

此次推介会的一大亮点,是多个院士项目成果签约并落户广州。其中,广州市政府将依托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团队合作,共建广东省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成立创业型实体公司,在光谱技术、光通讯与光传感、激光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加强光学领域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团队也落户广州萝岗区,共建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广东省欧科数字空间院士工作站。其目标是以院士专家为依托,着力攻克空间数据快速处理关键技术,提高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效率,提高广州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智慧物流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字 网上创业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网上创业逐渐成为时尚。所谓网上创业就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网上创业属于电子商务范畴。网上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哪些机会,又有哪些风险,怎样才能保证网上创业的成功?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以供参考。

1 网上创业机会

1.1 政策支持

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创立自主品牌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必备手段。因此我国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地提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1.2 市场巨大

首先,网络市场是个全球性的大市场。不同于任何区域性的技术,Internet是全球一体的,它消除了距离的障碍,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连成一体。在这个市场内,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送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顾客。

其次,网络市场具有成长性。这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还在快速增长着。仅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左右。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网民不仅数量增长了,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历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上的网民人数在逐渐增多,网民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自由职业者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这些表明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

最后,网络市场是个个性化很强的市场。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3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3%。这些人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与其父辈们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传统的营销观念和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具有方便性、交互性、高效性、经济性,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传统经营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3 成本低廉

(1)网上创业开办费用低。企业的开办费主要是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房屋租金、办公设备。网络创业用网络空间代替了“门面”这个物理空间。相对于“门面”少由几千、多由几万元的租金费用来说,网络空间的租金可以忽略不计。一般个人网站空间或网店一年只需要几百元租金,有的经营项目还是完全免费的,如以“威客”形式在网络上提供服务。网上创业只需有一台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开展经营。

(2)生产成本低廉。网络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个人提供的无形产品主要有咨询服务、设计服务等,这此产品无需外购成本,主要靠创业者个人的知识和智力生产。如果是提供各种有形产品,网络经营也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通过Internet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迅速传递给企业以决策生产,同时企业的需求信息可以马上传递给供应商以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相应地节省了大量材料采购费用和库存材料带来的资金积压。

(3)营销成本低廉。市场营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营销可以有效降低营销费用。通过网络收集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开展售后服务活动、广告,成本比传统的营销方式要低得多。据统计,在Internet上做广告可以提高销售数量10倍,同时它的成本只是传统广告的1/10。

1.4 营销方便

企业市场营销的大量工作是在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如消费者需求变化、对未来产品的欲望、现行营销策略的反应等,同时将企业的产品信息、生产信息和企业的营销策略等,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出去,并力争更多的人能接收到且受到影响。Internet在信息传输处理上有巨大优势。Internet的各种功能都能作为营销工具,如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网络广告等。Internet网络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舞台,为创业者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网上创业风险

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网上创业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虽然不会给创业者带来损失,但增加了成功的难度。

2.1 竞争激烈

由于网上创业资金门槛低,进入容易,大量的创业者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一些传统企业也纷纷上网,将市场扩展到网络中。这使新进入者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书籍、饰品、电子产品、食品等产品的网上零售领域,竞争异常激烈。以“MP3播放器”为例,2007年3月27日有819种在当当网上出售,淘宝网上有5 568条出售信息,易趣网上有1 184条出售信息。

2.2 法律与信用环境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网上经营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传统的法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应用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电子合同、在线支付、产品交付等问题虽有了初步的法律规范,但还没有做到全面的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保护、欺诈等问题困绕着消费者,使之不敢大胆地在网上购物。特别是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网上信用评价与监控体系,致使“收货不付钱”、“收钱不发货”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经营者信誉下降。

2.3 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实现的保证。电子商务中,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可以在网络中完成,物流则必须在现实物理空间中完成。我国现阶段物流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配送效率低而且不规范,物流管理人才缺乏。这些导致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成本过高,甚至有了客户却无法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

2.4 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上进行的,支付信息、订货信息、销售信息、谈判信息、机密的商务往来文件等大量商务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放、传输和处理。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会造成商务信息被窃、篡改和破坏。机器失效、程序错误、错误操作、错误传输都会造成信息失误或失效,给创业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网上创业成功的要求

3.1 心态正确

要创业,首先要摆正心态,正确确定创业目标。大学生网上创业不能把目标定位于赚多少钱,而应是创造多少价值。价值可以体现为金钱以及其他物质,也可以体现知识技能、精神文化等非物质方式。创业者所创造的价值既包括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也包括给社会带来的价值。能否坚持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的动力来源并不是钱,而是对价值的追求。除了正确的目标、坚持的心态外,创业者还应具有积极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合作的心态,这些心态能够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2 产品供应

网络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良好的产品是创业成绩的关键。适合网络上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形产品,另一类是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包括网络服务和信息产品。网络服务是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最适合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有咨询服务、教育服务、设计服务、旅游服务等。携程旅行网、中华会计网校等网站在网络服务方面已经取得骄人业绩。最近网络教师已成为家教新宠,充分说明网络教育服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信息产品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和各种音频视频文件。在我国最近“威客”开始流行起来,所谓“威客”就是在网络上出卖自己无形资产(知识商品)的人。据统计,目前我国相关网站近50家,威客规模已超过60万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这些现象都说明在网络时代,只要具有创意和智慧就能通过简单的创业行为,将其转变为财富。

网络经营的第二类产品是有形产品,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在网络上销售。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具有优势:①体积较小便于运输的产品;②附加值较高的产品;③具备独特性或时尚性的产品;④通过网站了解就可以激起浏览者的购买欲的产品;⑤网下没有,只有网上才能买到的产品,比如外贸定单产品或者直接从国外带回来的产品。对于经营这类产品的创业者来说,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合适的货源。

3.3 市场定位

波特竞争理论表明,目标聚集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之一。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有限,要想成功,就必须将网络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的基础上选定一个目标市场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一般来说,网络市场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男性消费者市场。男性公民是网络漫游的主要人员,也是网络市场的主要部分。耐用消费品、保健品和不动产是他们关注的商品。

(2)中青年消费者市场。中青年消费者特别是青年消费者在使用网络的人员中占有绝对比重。各种新奇的信息、游戏、通信工具、明星唱片、体育用品都是他们追求的商品。

(3)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职业层市场。教师、学生、科技人员和政府官员中网民比例较高,他们也具有较高文化水准。计算机软硬件、书籍、办公用品、订票服务是他们关注的产品。

(4)中等收入阶层市场。当网络成为一种时尚时,稍有条件的人都会上网,包括中低收入人群(笔者认为学生是典型的中低收入人群,但他们中网民比重最大)。中低收入水平最关注的还是日用品,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最受他们欢迎。

(5)不愿意面对售货员的顾客市场。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商品人们不愿意在商场购买,而愿意在网上购买,如成人用品。

(6)女性消费者市场。女性网民的比重有逐步提高,女性网民更多地关注服装、饮品等商品。

3.4 营销技巧

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良好的产品外,还需要大量的营销技巧。创业者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方法和工具。网络营销方法包括许可E-mail营销、搜索引擎营销、会员制营销、病毒性营销、交换链接、网络广告等。网络营销工具包括搜索引擎、网站、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即时通信工具、BBS、新闻组、博客等。创业者应该根据客户需求和自身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惠良.网络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