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节能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节能的方法

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节能 保温隔热 传热系数

1 引言

随着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深入贯彻执行,对节能住宅的检测评估与认定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地方都在制定检测认定标准。那么在这个检测认定标准中,应该检测些什么内容,哪些检测项目有标准可依,哪些可借鉴采暖地区的节能检测标准,哪些尚需在制定评估认定标准时加以扩充完善,且应经相关专家评议后才能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成都地区节能展示中心的情况谈一些个人看法。

2 节能住宅评估认定标准中需测试的各种参量

我理解在节能住宅评估认定标准中应分小区规划节能评估和单体建筑节能评估。小区规划节能评估包括节能住宅朝向、间距(综合考虑日照、自然通风、采光等要求),建筑布局及建筑形态等要求,这些从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就可搞定,无需进行具体度量。单体建筑节能评估需依设计图计算单体住宅的体型系数,分朝向计算窗墙面积比,这些资料一般在设计图纸的节能篇都能找到,评估人员仅需复核即可。需具体测试的是以上提及的节能设计标准中应达到的各种热工参量。下面分类列出这些参量。

2.1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测试

(1)外墙主体部位及屋顶的传热系数测定,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及D值通过计算解决;

(2)外窗及户门(或阳台门)的传热系数测定;

(3)外窗及阳台门的空气渗透性能测定;

(4)底层架空自然通风楼板的传热系数测定。

2.2 内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测定

主要包含分户墙和层间楼板的传热系数测定。

2.3 室内热环境参数(含室内空气温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室内风速)的测量。

3 各类参量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以上诸类参量可分为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两大类,下面就成都节能展示中心采用的测试方法分别予以阐述:

3.1 实验室测量

3.1.1 外窗及户门(或阳台门)的传热系数测量:

测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GB/T /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及GB/T 1672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用紫微智能型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测试设备BW-1520D进行检测。该设备数据采集,存储及温控全部由计算机进行控制。热室采用交流稳压电源供电的电暖气加热,冷室采用变频调速制冷机组供冷,室温波动小,能耗低,控温精度高。

3.1.2 外窗及户门(或阳台门)空气渗透性能等级测量:

依据国家标准GB 7107-86《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及其检测方法》,在四川建科院专用实验室的静压箱内进行测量。

3.1.3 墙体传热系数的测量

依据国标GB/T13475-92《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用紫微BW-1212WT设备用标定热箱法进行测量。该设备数据采集、存储及温控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3.2 现场测量

3.2.1 墙体及屋顶(或底层架空自然通风楼板)传热系数的现场测量:

测试参照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 2001 J 85-2001进行。

墙体、屋顶或楼板结构层热阻:

——内表面各测点逐时温度平均值℃;

——外表面各测点逐时温度平均值℃;

——内、外表面测点逐时热流密度平均值w/m2。

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方法;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低碳节能设计理念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建筑设计的要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将低碳节能理念运用进建筑设计中,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然要求,在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环境的同时,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1 关于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师的建筑理念对于整个建筑的格调、品位等有很大影响,将建筑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质量有决定作用。为了使建筑的低碳节能得以有效实现,建筑设计师就要在设计思想中积极运用低碳节能理念,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城市予以规划和设计时,要坚持非扩张性原则,并将低碳节能理念运用进来,科学利用并保护自然环境,使土地的利用率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降低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建筑项目有一个好的建设环境,能够使低碳节能理念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其实施的合理性。

2 关于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方法分析

2.1 建筑环境

在对建筑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并站在客观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依据环境和建筑和谐统一的原则,对建筑实行低碳节能设计。针对建筑环境,要最大限度的使其绿化面积得以增加,同时其植被的密度也应当扩大。在规划和设计城市建筑时,调整城市环境的布局,使其满足科学合理的要求,对交通线路予以合理规划,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能够有机融合,为推进建筑环境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2 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材料设计

2.2.1 合理选用绿色建材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建筑材料能耗消耗大,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比如有的混凝土会散发出氡气,对环境很不利,人造板材释放出来的甲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选取的建筑材料不合理的话,不利于建筑的使用和维护,会造成很大麻烦。因此,建筑材料要尽可能选择能源消耗低的,并且其再生和重复利用性能较好,能够有效实现低碳节能设计的目标。在选择建筑内部的装修材料时,要对材料的性能特点加以特别注意,尽量使选择的装饰材料有高效简单的功能、低消耗,有利于施工维护,并可以调节室内环境。

2.2.2 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对建筑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要对节约材料资源的设计予以高度重视,使其符合节能理念,要使建筑物垃圾的排放度降低,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得以有效节约,从而使得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高。首先,坚持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对建筑和室内进行设计,让建筑结构要素得以尽量减少,从而使得材料损耗和建筑能耗得以有效降低 ;其次,充分掌握和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将其与建筑进行紧密的结合 ;第三,选择的低碳节能建材,确保其有很强的耐久性,例如钢结构构件,这种材料利于搭接,施工也比较简单,有较短的施工周期,使施工成本得以有效降低的同时,对材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废弃物排放的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

2.2.3 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为了降低建筑总面积,就必须使其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其利用率提高。针对建筑集群,或者有些建筑工程需要较大的建筑空间,这时就应当对建筑空间予以充分利用,并合理控制住房面积的标价,对建筑能耗的降低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和充分利用,也是低碳节能手段之一。在设计建筑户型时,对其灵活性、可变性以及改变功能的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使建筑垃圾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有利于建筑成本和能耗的降低。

2.2.4 建筑形式

节能设计在现代建筑中有很重要的位置。首先,在设计墙体时,建筑材料应当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在建筑节能指标中,它是关键之一,许多国家在开发建筑节能环节时,也将它作为重点。建筑墙体的节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选择的不同的墙体材料、材料的结构方式以及颜色等,极大得影响着建筑能耗。其次,利用立体绿化网络体系设计建筑屋面,架空、蓄水以及覆土种植等是屋面保温隔热设计方式中最常见的。将墙体和屋面结合起来实行绿化,在美化建筑的同时,对太阳能、雨水予以充分利用,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和适度。

3 综合利用能源基础上的低碳节能设计

建筑低碳节能的高要求,使得整个建筑设计中低碳节能理念的运用在设计阶段就要开始,在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还必须优化资源能源的使用方式,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技术新材料。首先,在建筑设计中,依据实际情况对低碳节能设计予以合理选择。依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律,影响建筑能耗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地区性差异,因此能源利用方式对不同地区的建筑来说有重大意义。例如北方城市需要的采暖能耗很大,炭的使用量也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在设计建筑时,对其保温方面的设计要加强,积极对新的采暖方式予以采用,以求有效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其次,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在建筑使用寿命期限内,充分考虑能源结构,使得建筑和环境能够和谐统一,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及地热能等,使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降低,获得良好的低碳节能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节能理念对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当中,为现代建筑节能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低碳节能和建筑设计有机融合,在促进建筑的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低碳节能 差异分析模型 Eviews分析

一、背景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能耗开支越来越大,据统计,能源费用占高校总经费的10%-15%,已经成为高校经费开支的一个大头。其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把电当作最主要的用能方式,占到 26.7%,导致学生培养成本加大,学校资金紧张。校园绝对有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的必要和执行空间,所以“低碳校园”的计划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潜力。

那么大学生的低碳行为现状究竟如何?影响支配其低碳行为的因素又有哪些?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7月至10月,在浙江省四市的10所高校中,通过纸质问卷、邮件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性别、政治面貌、教育程度、生源地、月生活费等几个主要因素,以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节能的意识与行为表现,并通过对大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低碳节能行为差异的比较,重点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总共发放了问卷600份,回收582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566份,有效率为94.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数据处理与分析

1.1态度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节能行为的态度,我们从“认知”和“改进倾向”两个角度设计了四个问题,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学生对低碳节能有较好的认识,普遍意识到低碳节能的重要意义,但是只有不到50%的同学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缺乏“行为低碳”的行动力。其次,有近30%的同学对低碳节能的认识程度一般,说明大学生对低碳节能认识的深度不足,呈现出阶梯状的认识层次。

1.2行为分析

我们在调查中列出了4种大学生最有可能浪费能源的行为,研究大学生的实际节能行为。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浪费行为较为严重,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在节能行为上普遍表现较差,主动做到低碳节能的不到30%,说明大学生对低碳节能的科学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在加强大学生低碳节能教育时,加强对大学生低碳节能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1.3影响因素分析

1.3.1定义差异分析模型

为了定量研究学生在宿舍和教室节电行为的差异,定义关灯问题差异系数(α)和关灯地点差异系数(β)。在a、b问题中回答“是”的百分数(ya、yb),在教室、宿舍回答“是”的百分数(yc、yd),在教室、宿舍的关灯问题行为差异(ac、ad),问题a、b的关灯地点差异系数(βa、βb),不同地点的问题行为差异强度、不同问题的地点行为差异强度(I、J)。

其中:a=■×100%、β=■×100%、I=■、J=■

1.3.2 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宿舍的问题行为差异系数为a=34.79%,而在教室这个差异系数却高达a=82.17%。不同地点的问题行为差异强度I=2.36,此指标表明两问题行为差异的强弱,指标越高,反映了两指标的行为差异性越大,表明采用教室关灯问题测试学生的节能意识更为有效,同时也表明大学生的节能行为受客观经济因素影响更大。

1.3.3 地点行为差异分析

数据表明,如果是最后一个离开宿舍和教室,会把所有灯关上才走的差异仅为5%,而对于有多余的灯亮着,会主动关掉的差异却高达74.01%。另一方面,不同问题的地点行为差异强度J=14.802,该指标越高,表明学生的节能意识越低,其行为更多地受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反之,该指标越低,表明学生的节能意识越高。

1.3.4结果分析

通过问题行为差异分析和地点行为差异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既有主观的精神因素,也有客观的经济因素(分析中I、J的值均偏高,即大于1)。这种空间差异,可以归结为“利益驱动力”的影响,受到大学生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节能意识的差异主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除了受上诉所说的物质方面最直接的利益驱动力支配外,还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导向,我们通过Eviews工具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包含因变量Y和k个解释变量X1,X2…,Xk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μ为随机扰动项,βj(j=0,1,…,k)为模型的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模型中含有k个解释变量、k+1个未知参数。

2.2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变量的显著检验

p-值检验

p-值检验法是通过p-值的大小来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我们先给出它的一种描述性定义:在原假设H0:β1=β2=…=βk=0 成立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t统计量)取比观测到的结果更为极端的数值的概率,成为p-值。用数学公式表示即:p-值=P

根据调查数据并依据以上分析方法,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注:上表“*”“**”“***”情况分别在α=0.01,α=0.05,α=0.01时显著

由上可以得出:①政治面貌对大学生低碳节能意识的影响是显著的。党员的低碳节能意识比非党员的低碳节能意识要强。②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大学生低碳节能意识的一个显著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生的节能意识最强。③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出生年月。80后比90后的低碳节能意识更高。

四、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低碳节能行为的执行力度受到其主观意识和客观利益的共同支配,我们对参与校园低碳节能行为执行过程的不同角色提出以下建议:

1.从学校层面看:第一,制定相对科学稳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加以量化,建立考评系统和相应的奖励机制。第二,发展以低碳节能为方向的校园文化。

2.从学生会社团等校内组织层面看: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开展与低碳相关的各种活动,将其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执行中去。

3.从班级层面看:组织相关活动时,尽量践行低碳环保节能的宗旨,渲染班级氛围,塑造班级文化。

4.从学生自身层面看: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尽量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积极向他人倡导低碳观念。

参考文献:

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节能建筑;低碳城市;苏州;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70-02

现阶段,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席卷全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是人们时下最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工作单位的亲身实践,然后通过其部门的具体操作案例,主要分析探讨了苏州节能建筑与低碳城市的发展。

1 关于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的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和环境的恶化,我国城市发展也遇到了“瓶颈”。目前,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也在逐步成为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从根本上来说,“低碳城市”和“节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低碳”更能够体现出“节能”,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公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相互融合、体现,它综合了办公、休闲以及居家这三种日常生活方式,属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节能建筑,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指遵从气候设计以及节能等要求而建立的建筑。它涉及建筑规划区分、外部环境的研究和综合利用以及建筑的设计、朝向等,主要为了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降低能耗。而低碳城市,则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主要是为了降低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社区规划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城市建设。其中,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建设零能源消耗系统,利用科学技术,在最大的程度上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实现零化石能源使用的目标。同时,低碳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低碳经济,它是一种基础经济模式,主要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它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

2 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加快,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而现阶段,全球资源短缺情况也在逐渐严重,“高碳”城市也在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在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地方政府在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的发展方面缺乏具体的实践,偏重概念;第二,城市规划和技术指导不够充分、全面;第三,在建设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的时候,出现盲目跟进的现象;第四,市民缺乏低碳意识,降低了整个市场接受度;第五,规划设计的项目成本高,而且缺乏复制和推广能力。

3 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在苏州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3.1 完善城市配套、打造城市精品

在苏州建设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3.2 引领节能环境科技人才的实践体验区与配套服务区

为了提升配套功能,绿色小镇满足孵化企业、科技研发企业的工作生活需要,同时倡导一种绿色生活的理念,在绿色小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企业家俱乐部、生态之家、绿色家园、酒店式公寓等多种形态的人居产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集中采用适合当地的绿色技术,进行绿色集成技术规划,逐步实现“绿色”、“微碳”、“零排放”的“碳环境”,并逐步形成、完善和制定出相应的“碳环境”建设标准,逐步在苏州市甚至整个江苏省推广应用。

3.3 积极推进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苏州被列为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是苏州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事关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生态城的建设是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强市与富民有机统一;有利于优化城乡整体布局,拓展“三农”与“三化”发展空间;有利于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开创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4 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在苏州投资项目建设中的实践意义和影响

实行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在未来的15年内,想要保持GDP每年持续增长7%,就必须解决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因此我国发展节能建筑和低碳城市刻不容缓,而且,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小镇,国内在低碳、节能这一方面的企业也相对零散、核心技术也比较薄弱。尽管如此,很多地方政府仍十分关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主业的央企,主营业务之一就是发展节能建筑和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城市,而苏州市就是它的一个项目实践点,目前已投资建设“长江节能科技产业园”、“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低碳园区,为下一步投资建设低碳小镇奠定了基础。通过绿色建筑满足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外,通过苏州市“低碳小镇示范社区”的建立,可以实现示范引领低碳生活以及低碳教育的目的;通过节能环保最新理念的实际应用,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西部生态城市的建设。

5 苏州节能建筑与低碳小镇发展的具体方法措施

5.1 通过规划设计来引导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的建设

在实行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的建设时,需要对整个小镇的碳排放进行减量化处理,这其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减少排放以及增加固碳。因此,必须要对苏州市进行有机协调的整体规划,在这其中,首先要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其次,要建立低碳经济以及节能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和创意手段,显示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在进行节能建筑的规划设计时,要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为基础,保证规划的科学、严谨,建立高品质建筑。在规划形成之后,要严格执行其法定程序,同时强化问责,保证公开、透明。要积极推广城市综合体,建立居住、商业和工作为一体的综合社区,在城市中间通过功能分区,可以降低交通能耗。

5.2 树立正确的低碳节能理念

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建材资源。而且,从建筑的规划设计,再到施工、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和拆除,在建筑的整个寿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节能理念。而且在建筑拆除之后,我们要提高建筑物的回收利用率。另外,树立正确的低碳节能理念,首先要统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其次,建设城乡一体化,避免出现重城轻乡的状况。

5.3 改造既有建筑,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

在实行节能建筑的时候,可以从改造既有建筑入手,把那些老房子实行维护改造,让老房子焕发新生。在进行改造的时候,要注意节能改造和城市环境改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提升整个建筑物的功能。还有要加快城镇供热体系改革,严防出现大拆大建的情况,提升企业和居民的行为节能。

另外,可以转变现有住宅方式,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利用先进的制造业来改变传统建筑业。

5.4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

首先,要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对苏州市实行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其次,强化对于发展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再次,建立健全的相关政策体系,对节能建筑和低碳小镇的发展,进行监督和监管;最后,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去整合资源,促进建筑节能的实施和发展。

6 结 论

综上所述,在节能建筑与低碳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开发商以及设计、施工单位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尽管如此,高科技以及节能技术和无碳城市是我国将来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章树荣.加强地区合作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第六届长三角能源科技论坛在南京召开[J].上海节能,2009(12):45-48.

[2]《上海城市管理》编辑部.营造品质生活建设低碳城市——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科学分论坛综述[J].上海城市管理,2010,19(6):86-88.

[3]安娜,王川进,刘文勇.沧州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111-113.

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5

一方面,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陶瓷生产企业低碳意识。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发挥绿色陶瓷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他们将低碳理念辐射陶瓷行业;二是利用大众媒体营造低碳环保的舆论氛围;三是通过举办图片展、书画展、公益广告、文艺汇演等形式宣传低碳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风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针对陶瓷企业应改革绩效考核体系,不再简单考核税收、GDP贡献率,加考生态指标。引导其将过去“资源—产品—废物”单向直线型制造流程,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周循环型,形成循环发展的新模式。政府还要设法带动公众的低碳意识,充分发挥公众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具体做法:一是广泛开展环保公益志愿者行动,通过志愿者带动和影响公众的低碳活动;二是对在公众低碳活动中做出成绩的给予社会表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众对陶瓷企业低碳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促进陶瓷企业参与“低碳行动”。

2创新技术催化低碳成果。

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抓节能。一是新工艺节能,采用新配方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比如景德镇常青公司改进原料配方和烧成工艺,使烧成温度由原来的1320℃降为1200℃,节约了近四分之一的烧成成本,实现了低碳排放、节能增效。二是新技术节能。新型煤气炉、新型燃烧窑的应用,轻质保温筑窑耐火材料和低热容窑车的推广,使用发生炉煤气、构筑环保型节能窑炉、(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应用新材料进行旧窑技术改造等都是很好的举措。改进窑炉材料结构在陶瓷烧成节能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由于高效节能陶瓷纤维材料的采用,现代陶瓷窑炉实现产量、节能与快速烧成等目标。采用全纤维结构的窑炉比传统耐火砖窑炉节约燃料费用50%以上,如果加上匣钵等辅材热耗的损失,新型窑炉已较之传统窑炉节能在65%~70%左右。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余热、废气和废渣。(1)余热回收。回收窑尾废气的热量加以利用是提高窑炉效率的关键。国内隧道窑排烟温度一般在200~300℃,也有高达400℃,个别倒焰窑的排烟温度可高达560℃。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加热空气作为烘干坯件的热源,可以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2)废渣利用。一些陶瓷企业创造性地开创了一种利用陶瓷抛光废渣或陶瓷废料生产超薄陶瓷的工艺方法。这种工艺方法有三大优势:①整个流程简单且对原料没有特殊的要求;②能够对陶瓷抛光废渣或陶瓷废料进行大量处理而不再占用土地;③原料经过超细处理,这样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粒度细、传热速度快,因此烧成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能耗,既推动了产业进步,又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附合低碳化的要求。

3资金支持提供低碳后盾。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要根据有关低碳陶瓷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适应低碳陶瓷企业的多形式的贷款担保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二是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低碳陶瓷科技专项、重点行业与重要区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合作方式,为起步资金大、项目回收期长的重点低碳、循环项目提供全程的金融服务,并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信贷需求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2)推动保险机制创新。政府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探索低碳陶瓷企业的保险保障机制,为低碳陶瓷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核心技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保险服务。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并利用保险机制促进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环境事故预防能力。(3)增强直接融资能力。低碳、循环经济企业也要主动加强与政府和银行沟通,多角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实现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增强其直接融资能力。(4)引入创业投资支持。鼓励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创业投资与低碳、循环经济投资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金流向低碳陶瓷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来景德镇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增强低碳、循环经济的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加“景德镇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实力,逐年做大基金总量。

4立法吹响低碳号角。

低碳节能的方法范文6

本文基于我国低碳建筑的推广现状,通过对既有建筑的能源消耗,对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后的回报率以及对推动低碳建筑市场的潜能的研究,提出以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拉动低碳建筑推广的战略。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既有建筑的实际改造技术经验,阐述此战略对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作出的贡献。为我国低碳建筑的推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低碳建筑;既有建筑;能源;节能

一. 引言

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高度关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能耗占终端总能耗的40%左右,同时排放相近比例的CO2,这个比例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释放出约0.8吨碳。[1]加上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碳排放量更大。由此,低碳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接踵而至。低碳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只要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都可以称作低碳建筑。

二. 国内推广低碳建筑的现状

中国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能源消耗高,低碳建筑有助于整个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尽管推广低碳建筑、倡导绿色节能已成为社会共识,各地低碳建筑指导规范也相继出台,但从推广情况来看,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在实际操作中大不相同。

2.1低碳在新建建筑的推广现状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9年的99%;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9年的90%,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在未来的30年之内,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低碳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 [2]

2.2低碳在既有建筑的推广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既有建筑改造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持下,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在唐山、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开展了既改的示范工程,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但2010年我国建筑总量已达519亿平方米,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3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对于如此巨大的规模,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补贴实现节能改造显然是力不从心,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量没有任何节能措施的既有建筑,其保温隔热性能差,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浪费严重。在使用者舒适度的要求下既有建筑不断浪费着越来越多的有限能源。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度,已成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推广低碳建筑,应从既有建筑开始。

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发达国家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以来,一直重视建筑节能。随着经验不断丰富,节能改造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且对建筑室外及周边环境甚至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改造。[3]80年末、90年代初,我国已经开始了个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2005年以来,我国将既有建筑节能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任务和目标,2006年开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3. 1外墙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改造时,外墙加外保温层,阻隔了热量通过墙体向外散热的渠道,并阻断冷桥,提高了供热效果,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在外保温施工时,不会影响住户的日常生活,不会减少室内居住面积。例如保温板薄抹灰系统,该系统采用EPS、XPS等聚苯乙烯发泡类板材、硬泡聚氨酯现场喷涂或预制板为保温材料,将其粘贴于处理过的基层墙体上,再进行表面薄抹灰防水抗裂及装饰处理。德国最近研制出了一种加石墨的聚苯乙烯板,即在聚苯颗粒生产中加进石墨后发泡制出的,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将石蜡制成分散的极小颗粒掺入保温材料中,抹于外墙内侧,利用石蜡相变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性,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3.2外门窗节能改造和外遮阳

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3的热能是经过门窗损失掉的。更换节能门窗是节能改造中简单易行的一项手段。目前我国多采用中空玻璃。南方地区还应用外遮阳手段减少阳光照射和辐射,在夏季起到了非常良好的隔热效果。

国外建筑外窗多采用镀膜玻璃。白天来自室外辐射能量可大部分透过,但夜晚和阴雨天气,来自室内物体的热辐射约有50%以上被其反射回室内,仅有少于15%的热辐射被其吸收后通过再辐射和对流交换散失,故可有效地阻止室内的热量泄向室外。另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外遮阳,在欧洲,几乎有窗就有外遮阳。现在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又发展为集遮阳、保温、隔热与防盗为一体的外窗帘板。

3. 3屋面节能改造

屋顶绿化是常用到的既有建筑节能方法之一,它是在屋顶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物能的做法。利用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增加蒸发热量,可大大降低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可降低城市中的灰尘、吸附噪声。屋顶绿化在夏热冬冷地区是改善顶层住户的生活、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有效的办法。

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节能标准低,我国大多数居住建筑采用平屋顶。平屋顶的能耗大、屋顶渗漏、室内热环境差。“平改坡”不但节能,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顶层住户的热舒适状况,同时解决了顶层住户漏雨困扰。“平改坡”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是屋面节能改造最常用的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在屋面上增设老虎窗,起到通风的作用。 [4]

四.以既有建筑带动低碳建筑的推广

4.1既有建筑改造节能潜力大、成效快

低碳并不意味着昂贵。既有建筑中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投资回报率是非常可观的,因为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支出,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例如江苏省考试院办公楼节能改造,改造前建筑护结构无任何措施,设计改造后达到50%节能标准,投资回收期仅为6.5年。[5]

4.2既有建筑的市场需求量大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并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有数据显示,集中采暖地区未按节能标准建造的城镇居住建筑有4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都远大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都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10年时间对其进行节能改造计算,每年改造面积4亿平方米,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外墙、窗户和屋顶是改造重点,市场份额为200亿―320亿元。再加上室内外供热管网和采暖设备的改造,还要增加约150亿元,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低碳建筑有许多可开发的领域,经济是推动低碳建筑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既有建筑之多,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五.结语

推广低碳建筑,从既有建筑开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新建筑材料与设备、新工艺、新设计理念、新施工技术与运行管理技术,需要人员、财力、政策和法规多方面的支持。基于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现状等因素,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才是我国低碳建筑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曾旭东 秦媛媛,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A],新建筑,2010,4:114-117

[2]杨国雄,我国低碳建筑发展应注重实效,混凝土世界,2010,11:14-15

[3]林常青 吴萍,德国既有住宅改造模式与经验,建筑节能,2006,7: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