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1

记者:据了解。曼哈顿前不久刚与一家专注于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的公司合作,请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具体情况。

郭仁正:此次与曼哈顿合作的企业是上海酷武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仓储、精细加工以及B2C配送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专业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该公司最核心的管理团队成员曾供职于曼哈顿的另一家客户,对曼哈顿的软件有深入的认知。因此我们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就是从专业和技术角度提供支持。

该项目使用了基于供应链架构的物流执行系统――曼哈顿SCALE。该解决方案的特点在于:构建于平台,是一种快速配置、高度可靠、风险较低的供应链系统,适用于需求核心物流执行功能的公司。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企业降低IT复杂性和部署成本,从而使供应链执行速度和价值最大化。在该项目中,具有伸缩自如、便于配置等特点的曼哈顿SCALE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酷武降低订单执行业务的复杂性,还配有操作简便、高度灵活的用户界面,帮助其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制定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记者:在您看来,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商务物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有哪些特点?

郭仁正: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电子商务在帮助企业扩大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促使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和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着巨大改变。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要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小批量、多频次发货;

第二,订单零散、订单数量多、SKU数量众多,处理难度大:

第三,时效性强,对货物的存储、拣选、包装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四,大量的单据打印处理,如发票、面单等必须要在适当的环节以适当的方法处理,否则会增加匹配的工作量或造成打印等待的情况。

基于这些特点,电子商务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时最关心的是其对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对整个物流管理与运作流程上各个环节的支持,如库存优化、拣选路线优化、出库和配送等。

记者:业界普遍认为订单履行是困扰电子商务物流的难题,从软件系统的角度。曼哈顿对此有何见解?

郭仁正: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订单具有批量小、批次多、SKU复杂等特点,加之面向的是终端客户,对物流时效性要求高。因此,企业在整个订单履行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上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几乎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个SKU,这是他们获取市场的前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损失很多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库存管理、拣选、包装等环节的处理难度增加,尤其是拣选环节。这就需要系统能够灵活支持各种订单拣选策略,将众多拣选方式组合在一起,以提高效率。

围绕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订单履行难题,曼哈顿的软件系统能够支持电子商务大量的SKU管理,快速进行库存补货,在降低库存量和提高库存准确率的同时,为收货、分拣、拣货、包装等多项仓储管理流程以及仓库计划和产品布局优化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项目,谈谈电子商务企业的系统实施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曼哈顿如何应对?

郭仁正:我曾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任何一个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四个因素,即;

(1)企业对物流的清晰定位,

(2)健全的管理机制和顺畅的流程;

(3)灵活、适用的软件;

(4)适当、适量的设备。

这个顺序代表了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也就是说,软件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真正决定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来自企业本身。好的客户团队+好的实施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系统要做到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可视化,以及事件管理,在理顺流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实现信息的收集、提炼、响应。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把握细节,实现人、系统、流程、设备的有效结合,缺一不可。

记者:曼哈顿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前景?在该领域有何发展计划?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产销一体化无公害蔬菜配送系统

当前,我国无公害蔬菜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物流费用较高,其中配送成本占了很大比重。有数据表明,我国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在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25%-30%,发达国家的损失率低于5%[1]。

关于无公害蔬菜产销一体化配送模理论和实证探索方面的研究较少,但有一些相关文献值得一提。蒲应、杨为民在《蔬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的比较》中,对蔬菜供应链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国际比较,从比较中找出了一体化经营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2];杨为民在《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中指出中国蔬菜供应链体系已基本形成,应加强对蔬菜供应链的研究,提高流通效率,确保蔬菜安全[3];张弘扬在《城市蔬菜配送平台模式研究》中从配送平台的功能构建和结构设计角度,并结合实际运营,分析了配送平台的构成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4]。

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时从产销一体化和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无公害蔬菜的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无公害蔬菜配送的传统模式进行了介绍,结合现代物流理念与先进的物流技术构建了产销一体化的配送模式。

一、无公害蔬菜市场现状

1.无公害蔬菜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我国悄然兴起。蔬菜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无公害蔬菜不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利于人体健康[5]。

当前市场上的无公害蔬菜主要有:农药残留少的环保型蔬菜和天然的环保型蔬菜---山野菜,以其独特的无污染,纯天然,营养丰富,甚至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而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2.无公害蔬菜成本高

一方面,无公害蔬菜属于鲜货易腐品,现代人对其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采摘后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损耗、腐烂,其自身特点降低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据资料统计,无公害蔬菜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达60%。具体体现在:物流技术落后,流通成本高;流通标准化程度低,交易方式落后;物流信息服务能力低,市场分析、预测难度大,生产缺乏正确指导。

二、无公害蔬菜配送模式比较

1.无公害蔬菜配送的主要传统模式

自营配送:基地或农户自己将无公害蔬菜送到批发市场或者消费者那里。

在这种配送模式下,基地和农户有效地控制了物流运作过程,及时地了解到无公害蔬菜的市场需求信息,准确预测未来需求。相比于其他模式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不足之处在于投资成本高。配送模式图如下:

图1 自营配送模式图

2.无公害蔬菜配送的新型模式

第三方配送:由专业性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该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新鲜度,节省了管理费用,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不足之处在于:在物流信息服务能力低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生产者和市场脱节,不能及时调整生产以适应市场需求;无法监控市场上无公害蔬菜的质量。配送模式图:

图2 第三方配送模式图

三、产销一体化无公害蔬菜配送系统构建

所谓产销一体化,就是在生产活动中把生产行为和销售行为作为同一个经济主体。如果产与销分别是两个不同经济主体行为,即把产看作是生产者的行为,销是经营者的行为,那么在产和销之间还要加一系列的流通环节,由此可见,产销一体化最突出的特征便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组织形态,是同时兼任生产和流通销售职能的同一经济主体。产销一体化的一体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

无公害蔬菜的配送有多种模式,目前还没有完全概念上的最优模式。从物流供应链的角度来讲,产销一体化模式是最好的。产销一体化无公害蔬菜配送系统即蔬菜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蔬菜基地,全程参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

在第一阶段,无公害蔬菜基地处于起步阶段,基地的经济实力和销售规模不适合大规模配送,基地可以通过配送中心进行混合配送。配送模式图见下方:

图3 第一阶段配送模式图

图3 第一阶段配送模式图

流程图显示,基地和农户将优质的蔬菜一部分通过配送中心进行配送,一部分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将劣质的蔬菜供给给当地的养殖中心,养殖中心为蔬菜基地提供有机肥料,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从源头上保证了无公害蔬菜的品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

基地的功能定位包括:无公害蔬菜种植,展示,销售,农家乐(在初期,基地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再开展此业务)。农户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存在局限性,通过和基地合作,一方面基地的专业人员为其提供了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农户为销售无公害蔬菜找到了稳定的渠道,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种植;基地的信息灵通,在生产上给予农户正确引导保证与市场对接。

蔬菜生产者(基地和农户)直接面对分散的终端消费者会造成运输资源浪费,增加交通阻塞,导致上游配送费用增加。生产者和配送中心合作,解决了分散配送的弊端,长期合作可以实现经济效益。配送中心对蔬菜进行清洗,简单包装等初级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根据批发市场,中大型餐厅,连锁销售店,家庭消费者所占市场份额的不同,对这些消费终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配送,例如:共同配送,自提,第三方配送等。详细介绍见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基地自建配送中心,控制了对客户的主动权,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地配合了销售过程,同时,避免了因脱销而损失市场份额。配送模式图见下方:

图4 第二阶段配送模式图

相比于第一阶段的系统设计,第二阶段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地自建配送中心;农民组织成了农业合作组织;基地和专业性蔬菜公司或企业合作;消费终端新加了蔬菜特产店;养殖中心产生的动物粪便在供给基地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可进行沼气生产。这一模式在整体上迎合了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了生态产业链,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

基地自建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利于GIS,GPS,EDI,RFID等先进物流技术,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送,对无公害蔬菜的来源和去向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记录。利用条形码,或现在流行的二维码扫描消费者可以了解无公害蔬菜的来源,在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辨别真假。这种方式也利于实现责任追朔机制,真正保障消费者利益。

农业合作组织是农户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组成的,基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合作组织提出无公害蔬菜订货计划,合作组织和基地签订供货合同。农户按计划生产,合作组织按计划收购和配送,基地按计划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形式。这样可以解决,农户由于不了无公害解蔬菜的需求信息而大规模投入造成的浪费。

蔬菜公司或企业分散采购,一方面货源不稳定,另一方面会造成运输资源浪费,增加交通阻塞。蔬菜公司和基地合作,解决了分散采购的弊端,长期合作还可以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蔬菜可以进行如下的初级加工:清洗,经济化包装,合理配装,高档蔬菜礼盒等。对于初级加工的无公害蔬菜,在运送到销售终端时,采用可以循环使用的包装容器,减少了白色污染,迎合了绿色物流的理念,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深加工:淹制蔬菜,酱菜等,建立特产店,打造自己的品牌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可以使叶菜类增产30%,蔬菜生产也为养殖中心家禽、畜类提供氧气;同时,养殖中心的粪便入沼池产生沼肥,为蔬菜提供更加高效无害的有机肥[6]。这种模式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农产品的无害化。

据调查,各个消费终端所占的市场份额如下:

表1 消费终端占有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锦程物流网

蔬菜批发市场和中大型餐厅所占的市场份额大,基地配送中心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车辆上,按客户要求分别将货物送到各个接货点。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有效提高了装载率。从基地和客户的角度看,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

连锁销售店例如超市,其配送具有小批量,多频次,难于保鲜,配送多样化需求的特点,综合考虑到超市内外部环境,蔬菜易于腐烂,配送成本和配送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连锁销售店自营配送是较好的选择。

特产店的上游为蔬菜基地,中间流通环节少,配送时主要考虑距离远近。近区域的特产店由公司自营配送,反应迅速,灵活,能更好地满足特产店在物流业务上时间和空间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基地拥有对物流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权,及时地了解无公害蔬菜的市场需求信息,准确预测未来需求。偏远区域的特产店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在配送损耗,蔬菜质量,成本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第三方配送也存在一些不足,基地与市场容易脱节,基地对配送的控制能力低,出现连带的经营风险,针对这些不足,基地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合同进行长期合作。

在家庭消费者中,中老年人倾向于传统的购菜方式,去农贸市场的直销摊位购买未加工的蔬菜;年轻人倾向于去超市或通过互联网购买简单包装(清洗,简单配装等)的蔬菜。针对年轻人这一消费群体, 基地和农户都可以开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P-C(peasant to consumer)模式,基地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无公害蔬菜交易。这种模式利于基地直接,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保证了蔬菜新鲜,降低了中间成本。

作者简介:

张晓欢(1990-),汉族,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在读硕士;

通讯作者:宋山梅,女,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农产品物流与运营实务[M].张敏.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蒲应.杨为民.蔬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的比较[J].世界农业,2007(6)

[3]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8)

[4]张弘扬.城市蔬菜配送平台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5)

[5]王永锋.高付军.陈华.国内外无公害蔬菜发展概况简介[J]农业科技通讯,2011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创新 物联网

一、物联网

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包括人与物,物与物)与网络(互联网或通信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应用分析。物联网技术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均提出相关战略或发展规划。在我国,物联网是“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RFID的产业规模最近三年的平均增速超过40%,并在2010年首次突破百亿元。预计至2015年国内物联网行业总产值将达到7500 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它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二、供应链金融

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是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即银行或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2.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目前全球众多银行及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它给相关企业带来了融资便利并获得了可观的价值增值。汽车供应链金融服务,钢材供应链金融服务,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农业供应链金融,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创新应用

1.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分析。在供应链金融中创新地应用物联网技术,运用“可视跟踪”技术可实现各参与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拓展供应链金融的客户范围和业务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拓展核心企业的下游关联企业利用存货融资的范围,比如农产品、医药产品、纺织品等。此外,除了发挥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还可以提供现金管理、财务管理咨询、应收帐清收、结算、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中间业务服务。在国际贸易领域还可提高货币和利率互换等金融创新服务。借助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金融机构还可以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分析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和融资能力,合理安排应收款账期结构与数量,提出降低整体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优方案并协助其实施。

2.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创新应用的意义。

(1)物联网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产业、构建新的供应链,从而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巨大的商机。物联网将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依靠这一网络技术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的重组,以实现投入更少、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发展。

(2)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所实现的对物品的“可视跟踪”技术将有效实现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水平。

(3)有利于加快“电子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提高IT系统柔水平。电子供应链金融电子供应链金融通过充分运用电子票据、网上国内保理、网上国内信用证、电子仓单等新型电子金融工具与手段,全面实现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效衔接,为链上企业在以“链”为核心的市场竞争中带来全流程的金融支持,有效缩短银行和企业在供应链流动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增加可用资金头寸、减轻财务管理负担和成本、提高企业财务运营和控制能力。

(4)提高支付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性。金融IC卡、移动支付业务已成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金融行业应用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在不远的将来,智慧的ATM,POS机将通过指纹、虹膜等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验证身份,从而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物流园区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分析。物流园区中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创新应用将对将对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电子商务等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三流合一,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及其灵活性,降低其运转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1)对于核心企业及节点企业:通过对货物的时事监控和管理,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参与企业满意度。

(2)对于金融机构:提供物权的质押,监管,处置,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3)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提升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4)对于电子商务:提供货物的实时信息(包括货物的形态、状态、价值,在途情况等),方便交易进行。

四、结论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各行业所处供应链环节与流程实现“可视跟踪”,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作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推广,它必将给供应链金融的管理方式、支付方式和业务运作流程带来革命性的技术更新,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给各相关企业带来多重便利和相应收益。

参考文献: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4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 大型企业及政府 供应链管理

一、第四方物流的含义、运作方式及作用

1.第四方物流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对第四方物流(Fourth-Party Logistics,简称4PL)的表述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统一的定义。根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在1998年所提出并注册的定义,它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调配和管理公司自身,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整套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第四方物流要比第三方物流利润更加丰厚,因为他们拥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这种提供商可以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与价值。尽管这一块服务目前规模尚小,但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部分。

2.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方式及作用

第四方物流(如下图)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它能有效地适应物品流动过程中各成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同时又集中了所有的资源为客户提供相对完善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正是第三方物流所真正欠缺的。通过第四方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的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并实施流程一体化,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

第四方物流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它的实现足以影响着大批的第三方物流、网络工程、电子商务、运输企业等。同时,客户通过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投入,以提高规模经营的效益,增加供应链的弹性,使供应链能够集中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初步实践及其局限性

1.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初步实践

第四方物流前景可观但进入门槛非常高。要想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企业必须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具备很强的核心能力,并且有能力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很容易地进入其他领域。国内已经有这方面的实践案例。如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石化的发展目标是向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目标迈进,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而支撑这个庞大供应链网络体系的就是正在建设和完善中的现代物流体系。该集团已经认识到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所在的供应链总成本低,对市场响应速度快,谁就能赢得市场。也正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中石化正走在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前沿,准备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目前已经开始组建大区区域第四方物流中心。

2.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前提条件及局限性

(1)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前提条件。要成为第四方物流的“门槛”非常高,企业要想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必须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已经具备很强的核心能力,并且有能力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很容易地进入其他领域。专家列出了一些有可能成为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前提条件:①世界水平的供应链策略制定、业务流程再造、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②在集成供应链技术和外包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③在业务流程管理和外包的实施方面有一大批富有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员。④能够同时管理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关系管理和组织能力。⑤全球化的地域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⑥对组织变革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管理能力。

(2)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局限性。由于第四方物流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和社会的物流资源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具有调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所谓最佳供应链方案的能力,而目前国内像这样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很难找到,因此,就国内的第四方物流市场而言,供应方和需求方都尚未成熟。如果从我们整个社会系统来考察,不难发现,第四方物流是某个和某几个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不可能的。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脱胎于传统物流企业或来源于国外独资和合资企业,而且还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短期内不能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必须在第三方物流行业高度发达和企业供应链业务外包极为流行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因此,真正成为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角色是缺位的,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而道远。

三、我国企业及政府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及基本思路

1.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

目前大多数企业发展大区区域第四方物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为了应对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并以之为发展方向,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甚至是长期发展之路。目前,可考虑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选择优秀第三方物流企业、咨询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第四方物流发展做铺垫,提高整个成品油物流产业的水平。第三方物流的结盟将扩大各自原本的经营范围,获得地域性的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其次,管理咨询公司的参与将为第四方物流的组织工作带来先进的管理;再者,信息技术公司的参与将为第四方物流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最后,第四方物流主体中各成员企业可以发展各自的核心能力,从而能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2)整合物流资源,由竞争走向合作。国内成品油物流业资源较为庞大,但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各个环节(如仓储、运输、包装等)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因此很需要提供一个全面的管理方式。国内物流业目前的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可压缩的空间很大。因此,通过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由竞争走向合作是加速第四方物流进程的捷径。

(3)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体系。独家统管全程物流只会造成浪费和失败,可以考虑将从事异地间配送的物流公司和从事物流末端投递到户的配送公司进行优势互补,建立一种贯通物流全程的新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第四方物流的理想模式。

(4)开展成品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全区域,甚至全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结合自身区域物流管理的特点,发展、建设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物流管理软件和技术手段,来完善内部物流信息管理。

(5)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培养或引进一大批富有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员。

2.政府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基本思路

由于第四方物流能解决整个社会物流的资源效率问题,且对物流服务有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政府可考虑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培养、发展第四方物流:

(1)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基础。中国要发展第四方物流,首先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第四方物流发展做铺垫,因为第四方物流首先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资源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

(2)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这样可以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WTO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

(3)打造第四方物流的应用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需打造第四方物流的应用平台,建立统一规范、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整合不同物流企业的资源。这样才能增加物流的透明度,提供更加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给予客户,发展成真正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也可以大大提高中国物流业的水平。

(4)整合物流资源,由竞争走向合作。国内物流业资源较为庞大,但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各个环节(如仓储、运输、包装等)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需要提供一个全面的管理方式。国内物流业目前的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可压缩的空间很大,提供物流服务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干线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物流末端配送能力不足,因此,通过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由竞争走向合作是加速我国第四方物流进程的捷径。

(5)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体系。目前,我国在物流配送方面几乎没有一个专业的服务体系,许多物流企业正在按照传统的物流模式建立自身的物流体系,包揽了“干线物流―配送―投递到户”的全过程,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独家统管全程物流只是一种理想,最后只会造成浪费和失败。可以考虑将从事异地间配送的物流公司和从事物流末端投递到户的配送公司进行优势互补,建立一种贯通物流全程的新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第四方物流的理想模式。

(6)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与思考.省略.2006.8.4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现状 供应链 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日趋成熟,而传统的物流对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制约也越显突出。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研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如何发展,如何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协调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第三方物流的分类及特点

1. 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模式

第三方物流公司(包括资产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是一种适应新形势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供应链新模式,我们将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 完全或主要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该模式可以说是最低级的一种,第三方物流公司基本业务是物流,也提供少量的供应链整合方案,但方案是由于别的企业需要而为其专门设计的,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产品出售的,而物流企业本身也未真正地参与到供应链中去,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存在的。

(2) 既提供物流又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主导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公司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借助于自己特色服务的核心地位优势去组织和管理整个供应链。但是该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物流服务,也就是说它所从事的供应链管理和组织主要是服务于物流活动的。其特点是物流公司已经将供应链的整合方案与自身的物流优势结合起来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完全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物流公司凭借对物流领域的熟悉,再加上具有专业化组织和管理优势,成为结合各方优势的供应链品牌。这种供应链模式是一种最高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真正达到了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供应链的整合优势。

2.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1) 帮企业“省钱”

用户可以通过规模采购获得优惠价格。第三方物流因采购集零为整批量大而使商品售价降低使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运杂费用占整个物流费用的50%至70%左右,节约运杂费用对节约物流费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为成本减负

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来满足这些需求,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能够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映能力,实现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

(3) 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信息网络以及配送节点上具有资源优势,这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到优势。而且,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这有助于保证货主货物的安全,同时也能尽量实现企业对顾客的安全、准点送货承诺。

(4) 改善企业价值链

与传统运输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不仅仅限于运输、仓储业务,它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与不断优化是它的核心服务内容,它的业务深深地触及到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 关于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对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 450 家大中型企业的一项典型调查表明 ,企业自己承担物流管理的占26%,全部委托第三方的占5.2%,自理与委托相结合的占68.8%。在被调查的正在寻求新的物流的企业中 ,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兴物流公司,21.9%的选择纯运输公司,3.1%的选择仓储企业,有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公司提供综合物流服务,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服务,其余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

(2)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从对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中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低,这一方面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面临着大好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思想观念僵化、滞后,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之所以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在物流领域思想观念上的滞后,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观念,害怕“肥水外流”。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独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

②服务功能单一,增殖服务薄弱

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运输、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转型而来,大多数设施比较简单,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等传统业务上,与之相关的报关、存货管理、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殖服务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③ 法律环境不完善

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立法条件尚不充分。随着第三方物流国际化的发展,它更需要一个高效、透明、科学、合理的政策法律环境,现代物流业的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突破性发展,尽快研究制定各种法规制度,从根本上改善物流业的法律环境。

2.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原因

(1) 加入WTO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入世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将推动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大幅上升。入世后,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在规划建设之时就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多样化。

(2) 西部大开发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已经把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重点,这将促使西部地区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从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将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将不仅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将扩大到广大的西部地区。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的在西部地区发展网点,根据西部地区企业的需求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3) 两个新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等经济热点。两个经济热点对于能够做出快速响应的物流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市场机会。虽然假日经济和展会经济所产生的是即时性、短期的物流服务需求,但很多可能就是第三方物流的潜在客户,如果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有可能建立起较长的合作关系,甚至成功地开拓客户,将其日常物流业务承担下来,建立真正的联盟关系。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收集,尤其是各种展会中就蕴藏着大量的潜在客户。

三、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变革措施――建立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仍然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在我国,要想建立起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就需要满足一些存在的条件。就现实情况而言,其实新模式的形成原因已基本满足,但是实际上还并未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所以要促成这种模式的形成,还需要我们在客观和主观上满足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如下:

1.各企业的观念必须有所转变

就物流企业本身的观念而言,物流企业总是将自己定位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服务提供者或供应链的辅助者的身份,而并没有看清在现实形势中,物流企业的地位已经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而发生了变化(当然可能这些变化还是有限的和不全面的),但是事实上在某些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有可能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但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还是由原来的制造商或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

2. 产品特性必须适应这种模式

在提出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时,并不是在否认前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新模式并不是在所有的环境下、对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对有些产品而言可能运用前两种模式比新模式更具有竞争力。所以要求我们对运用这种新模式的产品特性必须有所了解。

3.将自身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的第四方物流公司职能

从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看,大多数公司只是在从事的物流功能上进行延伸,而并没有真正地涉足第四方物流的业务,这在中国物流市场中尤为明显。而对于那些象UPS、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虽然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但它只是为别的供应链来设计,并将这种方案作为单独的商品进行出售,而没有在自己所处的供应链中来结合自身的物流优势进行供应链整合。然而要想成为供应链的真正主导者必须同时具备和从事此两项职能,否则将无法有效地发挥出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4. 第三方物流公司应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

第三方物流的品牌是整个供应链凝聚的体现,也是整个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这种品牌被整合进供应链中时,它实际上已是一种供应链品牌,它预示的是整个供应链整合后产品有形和无形质量的双重体现。然而现实中拥有此种品牌实力来进行供应链整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比较少,只有UPS和FEDEX等公司可称得上具有实力。因此也就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这种新型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和形成。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而众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建立起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进行社会化专业化协作,这样的改革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大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同时也为“双赢”开涂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绝非一蹴而就。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多功能、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铎 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3]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4]杜 文 任 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供应链物流市场前景范文6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物流业所处环境较之前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国内外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回落,国内外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时期。我国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速继续下降达到7.3%。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物流规模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降低。

(二)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市场低层次物流需求,即传统的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需求基本趋于饱和,服务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油价、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物流要素价格成本的上升使得基础物流服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单纯的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已经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受到中国物流需求市场的吸引,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如UPS、TNT、FEDEX和DHL[1],而在中国本土也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中铁快运、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宝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快递等。国际上一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体系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成长,受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物流业的高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三)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

就物流需求市场而言,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专注于专业化,对于物流功能多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分离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要求更高,客户的物流需求将不再仅仅停留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方面,精益化、差异化、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也让物流企业面临更多的变化[2]。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将面临着高竞争的格局。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物流企业如何在变革时期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更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掘适应新环境、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物流企业极其重要。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实现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二、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一)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国际上开始对商业模式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赚取了丰厚利润的现象,进而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商业模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初步概念最早于1957年由贝尔曼提出。泰默1998年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3]。莫里斯等(Morris et al.)对商业模式提出六方面组成因素,分别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市场、内部能力、竞争战略、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4]。走特等(Zott et al.)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近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企业商业运作,是公司为利用商业机会,设计交易的结构、内容和治理方式以创造价值[5]。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价值定位;利润模式,包括企业在对客户价值定位基础上,设计企业与外部交易方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十多年,其理论来源虽然深厚,但是比较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研究范式尚未出现[6],对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比较稀少。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 商业模式概念

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资源、能力价值化的核心逻辑和思维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和过程来说,商业模式是在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定位、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1、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商业模式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前提的,即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改善或者重构。

3、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形成后,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生产制造等产业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物流及其衍生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物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 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物流业所处宏观和行业环境来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再适合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或重构。本文基于对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

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是做好客户定位,提高公司对某一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上游资源、内部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为核心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从采购、物流、分销等多项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分销产品,协助客户更专注的从事核心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需要物流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所从事行业供应链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所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降低、所服务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资产运营业绩提高现金流周转周期加快[7]。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物流公司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怡亚通深入挖掘企业发展需求,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在中国率先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不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促进所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怡亚通目前所从事行业包括了电脑、通讯、服装、百货等多个不同行业,其网络覆盖了国内外。怡亚通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增长53.85%;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80.33%[8]。

(二)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客户主要定位在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型客户,这一类客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资金不足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的发展瓶颈[9]。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10]。物流企业作为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纽带,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减少客户交易成本,通过增值服务从中获得收益。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垫资、租赁、信托、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是多种模式的混合,物流金融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开展的热点。目前,我国开展物流金融实践活动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公司、中远、中铁物流、宝供物流、深圳怡亚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有些公司,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中储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物流金融业务的领军企业。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在客户定位方面选择定位在中小客户,这类客户数量众多,亟需缺乏资金支持,因而较易发展成为稳定的客户群。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储物流紧抓客户需求,不断尝试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为公司赢得了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截止到2010年,中储质押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年质押监管规模超过了600亿元。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主要为原材料方面产品),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轮胎、玻璃、化肥、纸业以及农产品等十二大类。中储物流的主要物流金融模式有动产监管、质押监管、抵押监管、贸易监管,并在原有的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融入到其中,进行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11]。

(三)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起源于平台经济。徐晋等认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导致或者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平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如苹果、淘宝、亚马逊、中国移动、各类超市等。物流行业中,各类大型交易和流通市场实际上就具备了平台商业模式的雏形。

物流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多边市场实现资源的集聚。平台可以将需求方、供给方、信息提供商、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及软件商等各类主体聚拢在一起,满足各主体物流、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13]。物流企业通过经营平台或者直接为平台上主体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潜力,当平台用户超过一定规模时,其网络外部性将大大增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收费来获取巨额的收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直接提供平台客户各种服务,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因其网络外部性而受到瞩目,在多个行业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平台商业模式的要求也很高,在资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平台商业模式建设初期,如何增加客户规模,让平台良性运转将是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双平台”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通过构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双平台”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在早期的经营中,国际物流集团积累的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客户和资金方面得到了保障。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将原来只对上游,或者只对下游的单边市场拓展成为同时面对多类型客户的多边市场,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国际物流公司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运作,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高端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吸纳新客户。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构建平台商业模式,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亿,利润超过了6亿元。

(四)生态圈商业模式

生态圈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维度状态。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形成了生态圈商业模式。生态圈商业模式业务范围很广,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开始到库存计划、订单下达、仓储运营、干线调配、末端配送、线下运营、全国仓储圈地、线上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的全方位可视化完全供应链服务[14]。生态圈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的规模、在供应链上的影响能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人才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构建难度很大。当然,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状态良好的生态圈,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