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1

关键词:教育制度;人本化管理;管理理念;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24-02

一、人本化管理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人本化管理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和灵魂,新时期的到来,各项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深入等都对目前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本化管理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来说,它是专门培养人员各项素质的重要场所,其核心也是人,教师又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选择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够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队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良好土壤,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关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融入人本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人本化管理理念认识不足。人本化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比较年轻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多学习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人本化管理,其内涵也无法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有的人单纯的认为人本化管理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或者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无法真正的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和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就是一种重要的理念,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思想追求的社会的稳定,实现平天下的核心目标。从儒家的角度分析,社会的稳定高于一切利益,所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都是为此进行服务的。

2.学校管理人员的人本化管理意识不强。特别对于农村的小学来说,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差,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和城市相比,使得很多农村的小学无法快速获取现代化信息,管理人员在获取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物质条件差造成了目前农村的小学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作为了重点,对人本化管理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和实施,这就造成了学校的管理人员的人本化管理意识较差,也就无法正常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本化管理。

3.非人本化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非人本化管理现象,宏观方面存在的“城市优先发展”、“同工不同酬”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层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严重打击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导致了班级管理在大的方向上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和措施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三、班级人本化管理的策略

1.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人本化管理针对的是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师生间的沟通和实现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选策略,同时交流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情感的交流不能仅限于表面,而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教师只有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切实的明白学生所需所求,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是尊重和欣赏,尊重和欣赏是情感沟通的前提,被尊重是每个人基本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2.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经历过的事件,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拥有的价值观、态度、信仰等一系列的东西,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其中的榜样效应和教师的积极态度以及良好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也能够让每位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生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使班级人本管理发挥最大效能的有效手段。

3.学生自主管理。所谓的自主管理就是指通过主体自身的意识和能力来支配自身行为、支配外界环境的主体状态的一种自我管理方式,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我控制的一种行为,这是人本化管理的一种方法。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自信,自信是自我管理的关键,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管理中去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使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二是要具有三元意识,即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通过自主管理,进行及时的总结,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更新。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本化管理对于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尊重和欣赏情感沟通是前提,被尊重是每个人基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将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进步,让每名学生能够得到必要的精神需求。并探讨了目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的策略,以期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玉国.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理念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9-60.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2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不科学

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及详细的班级管理计划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基本前提,但仍存在部分班主任管理目标模糊,未能给班级发展制定明确目标。另外,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首要任务在于学生行为规范及纪律教育,并未意识到班级管理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这就直接导致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控制”为主的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其实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管理方法仅仅是表面的“管”,而不是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等差异性特征采用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措施。

2.班级管理体系不完善

班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班级管理内容偏差。一般主要通过成绩、纪律、卫生等指标对班级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品性的考虑,进而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侧重于对卫生或纪律的严格要求,而忽视了对品性善良的奖惩。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缺失。少数班主任没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增加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随意性,自然也就加大了问题产生的几率。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更新班级管理理念,以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生为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在班级制度、目标、方法等方面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人本化理念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等思想观念。(2)公平公正。班级的管理应该是以班级为整体的,所有学生的成长问题都要考虑,这就要求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性格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3)重视品性。班级管理过程中绝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卫生、纪律等传统性指标,还要注重学生品性的培养,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4)创新方法。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创新理念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得以与时俱进、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交流、自我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应用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必须通过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1)班级管理制度要切实可行。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制定和细化班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2)班级管理制度要公平公正。在班级管理制度的确定过程中,要体现集体智慧,让学生分组讨论起草拟定相关条款,征求班内所有学生的意见,共同讨论制定每一条班规,并将仲裁权也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

3.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包括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和全体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的参与是必不可缺的,班主任不仅要鼓励班干部独立展开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肯定他们的工作细节和工作成效,并强调班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过渡,真正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

三、结束语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日常学习、生活推进的组织者及指导者,其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行为的规范及学生思想的培育,但从目前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必要针对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了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让班级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季宁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优化对策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班级管理搞好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所以说,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能否得以贯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是否成功。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班主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少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等同于一般性的事务处理而不讲究科学性,或者等同于纯粹的纪律教育。这种出发点导致班主任认识的偏差和实践的盲目,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的低效和问题的层层积压。在确立目标方面,方向偏高,班级目标脱离生活实际,可行性差。在活动开展方面,活动缺乏鲜明的教育性,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体验。在组织管理方面,不少班主任对班委的产生没有把握好“民主”管理的“度”,要么过分民主,要么过度专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二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致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

2.信息社会给教育带来危机

现在的学生喜欢上网,能够了解到很多知识,他们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看似学富五车的样子,在他们的眼里,有些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教师和父母,所以他们不再唯“师命而从”,唯“长辈而尊”,有的甚至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思想偏执,行为过激。但实际上他们只学习不思考,把信息当做知识,把知识当做智慧,根本没有消化吸收那些信息。他们只是信息的贩卖者,或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此外,由于信息来源非常多,良莠不齐,好坏掺杂,加之不少青少年学生认知能力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思维方法片面、表面,其结果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所侵蚀。所有这些都给当前的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一些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方式不当,有的父母对子女顺从溺爱;有的则采取高压政策,经常打骂子女;有的忙于自己的事业,对于子女放任自流;有的对子女的教育缺乏一贯性,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法多变、矛盾;还有的父母不能为子女起表率作用,自身行为不检点等。更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父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恰当。总之,家长的种种不当的教育都会使中学生产生种种的问题行为。如,自我中心、缺乏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情绪焦虑,对教师家长的教育引导产生对立、抵抗的情绪和行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旷课、不交作业、早恋、打架骂人、说谎等,这些问题行为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4.学校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育管理理念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升学压力迫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智育上,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课外活动被取消,学生的兴趣爱好淹没在题海中,个性难以得到发展。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各科教师既管教又管道,但是学校教学行政部门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却是以学科考分高低为标准的,这就使得不少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而只教书不育人导致了种种不良的后果:一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未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思考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为根本”,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和根本的位置上,张扬其个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心智,发挥其才能的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念,对于改变见物、见事不见人的管理局面,对于弘扬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关爱小学生,与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小学生处于儿童期,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关爱学生,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了解孩子的试金石。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者和具体的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2.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

一是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在选用班干部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思,做到知人善任。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职务,做到能级相称,不大材小用。选用班干部要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要避免只看短处,不看长处,或者先看短处,后看长处,或者随意安排,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做法。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首先要做到“教养有道”,即要有一套教育人培养人的计划、办法和得力措施。要培养他们的计划能力。班主任要引导班干部制订好班级的各项计划,组织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使所订的计划既方向正确又有针对性。培养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在实施班级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放手让班干部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要求他们做好解释、协调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培养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通过情境教育、模拟演练等方式指导班干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是引导学生参政议政。将班级构建成由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发动更多的学生参政议政,让班级正式组织尽可能占领班级市场。充分下放权力,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利,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责任,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只有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协同合作,发挥团队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管理的优势。三是建立班级问责制。要引导学生自我问责,消除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和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关系,有效地激起学生内心的是非斗争,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线,尽可能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引导学生接受他人的问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常事,例如,旷课了、早恋了、打架了,和任课教师发生冲突了,损害公物了……失败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正。经验表明,坚持自我问责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学生接受他人的问责则效果更佳。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

要求教育评价包括小学生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全面科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通过激励、反馈与调整促进教育目的或教育目标的实现。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科学,评价要突出发展性、鼓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一是要全面评价学生,要允许小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在处理过程中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小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帮助小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注意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心。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小学生,淡化小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注重小学生个体纵向评价,展示小学生进步的过程,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小学生都充满自信。

4.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

第一,班主任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世纪的班主任应具备下列能力:一是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协调能力;三是创造能力。第二,班主任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班主任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向和最新成果,做到教学面向现代化。第三,班主任要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新世纪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茂蕾.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科教学,2010,(3).

[2]苗青青.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3).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管理要求,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在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地位,所以在对小学班级管理上要力求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共同创建科学、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现状及问题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定人数的班级,早在1862年我国就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我国广大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关注的问题。

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1)管理片面性。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不同,所以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也不能全面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造成一种片面人才观。2)管理内容缺乏系统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德育关键期,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导有很大作用,班主任通过自己对班级的管理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小抓起,而是偏于技巧和智能的培养,所以班级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化趋势。3)管理方式死板。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实做细,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偏重于条规纪律,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班级管理中难以形成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造和实践能力,导致班级管理缺乏灵活性。

除此之外,由于班级管理过程中还添加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城乡教学资源不均衡性,城市学校人满为患,教学资源紧张,进而出现较大班级的班额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重大挑战。在素质教育倡导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拒绝打骂学生体罚学生,这使得班主任工作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并取得有效管理班级的成果都成为一项巨大的任务。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已经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素质教育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对班级管理进行民主化管理,以利于产生和谐的学习气氛,完善的班集体。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而总结出适合各个地区的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意义

1.对学生而言

首先必须明确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小学生在班级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不成熟,以学生管理为主体的班级极易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现象,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这种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显然是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的的不断成熟,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时,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处于上风,并且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可以进行民主管理班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处所,班级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敏感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而言班级管理觉得了他们的成长。

2.对家长而言

对家长而言,家长能够直接而且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地方就是班级,通过班级来观察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处境,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也是通过班级管理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这些外在因素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班级管理就是向家长反应情况的第一面窗口。班级管理中也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学校而言

对学校而言,有规矩自成方圆,学校的管理工作就是通过一个个班级管理构成,呈现立体和谐的校园环境。关注班级管理工作就是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可见,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教师而言

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更新速度慢,工作时间长并具有示范性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工作。班主任不仅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既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是构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班级管理是每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经验和工作积累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内涵

班级管理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集w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具体表述为: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前提下,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活动的成熟,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生活之中。而班级管理就是这一种大规模的促进学生学习生活进步的学习场所,它的属性一方面是学习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

(二)良好班级管理的模式

当今我国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1)平行管理2)民主管理3)常规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在这些管理模式中,较为倡导的是民主管理模式,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下自主学习方式的有力尝试。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的理念落后

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满足于班级管理最低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并没有把班级的各种职能发挥出来。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导师身份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只是单单看成主科成绩。

2.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不平衡

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上关系比较僵硬,没有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这使得班级管理出现不和谐因素。加之学生对于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榜样性教育认识不足,极易出现学生和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出现对立局面。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3.管理方式刻板

管理方式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只是通过制定班规和遵守校规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管理方式出现刻板现象,另一方那面也会是班级生活出现死板。班级核心凝聚力下降。

4.管理机制不全面

管理机制不全面。由于班级的特殊性质,既要要求其管理机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就会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以至于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小学班级班级的问题分析时,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中都有哪些因素参与了班级管理工作。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班主任老师、学生以及学校。其中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而学生则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校则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

教师方面

1.教师性别差异

教师的性别差异是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的原因之一,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男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管控力度和方式没有女老师好,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女性老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更能贴近学生心理。学生可以尽快产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2.教师年龄差别

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的处理上,教师的年龄也决定了其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学生心中产生亲昵感,而年龄大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上更能够彰显松弛有度的原则,可以弹性管理,做到因人管理使管理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展开。

3.教师知识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能力决定其眼界的开阔程度,对于班级管理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和智力开发上,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认识教育心理学在指导班主任工作上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好的行为要给与积极强化,对于学生的坏行为必须给予及时制止以及纠正。

4.教师管理方法

对于班级管理的方法运用上,教师管理方法主要基于班主任的性格和教学特点而定。所以教师的性格和教学特点不同,班级管理的方法也就千人千面,不能逐个论优劣。

5.教师心态异化

班主任的工作繁重且对班主任的身心和体力要求较高。在超强工作压力下,教师极易出现心态异化,也就是心情的烦躁和行为的粗暴情况。这也是出现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生方面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参加者和执行者。在班级管理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c认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质不清而造成。

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不同化

尤其是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阶段和特征而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该阶段的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标准的是非观,心理和生理都没有进入的一个稳定时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团队意识。班级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所以也要求对其进行疏导管理。

学校和校领导方面

学校和校领导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同样也是造成班级管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6.班级班额不限制

学校在班级人数的核定和控制学生人员流动上,出现松懈情况。人为增加了教师的班级管理任务。增加班级的班额提高班级管理的标准。这些都造成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上的过粗过急。

7.对于班主任工作要求过于形式化

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标准太过形式化,如果班级管理过于表面化是不利于一个班级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也会造成班主任工作急于求成和雨过地皮湿的现象。久而久之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常态化病态。

四、班级管理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班级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所以在管理班级方面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确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要形成正确和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无论是班级管理模式的民主型还是权威型还是专制型,只要能够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就是可行的。班级管理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确立中心思想,才能够制定合乎学生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二)使用新的管理班级的手段

在管理班级手段应用上,一定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手段。例如:在对班级后进生的管理上,班主任要找到学生自身闪光点和问题的症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工作。用班级集体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感召,力求其能够融入班级集体。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适度可以引入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创设班级干部和学习小组来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形成班级自己的核心集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三)健全班级管理的机制

健全班级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班集体领导班子,促进班级形成统一的班级意识。在制定管理条例使,在坚持校例的前提下进行班级条例的创设,形成在班级条例下人人平等的公平机制。

(四)提升班主任的待遇

鉴于班主任的任务量的情况,要领导在逐步提升教师管理班级水平的前提下,对班主任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职称评定和教育深造上给予一定优势,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须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进而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如建立微信和QQ群的方式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长效沟通机制。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家长和班级主任的共同管理之下。

结束语

正是由于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所以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要格外重视,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概念和特性,只有在了解班级管理的特性后,加强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沟通后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共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新方法。

作者简介:刘小卫(1976-),女(汉族),湖南耒阳市,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周敬慧.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

[3]韩静.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带有明显的儿童特点,如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一段过程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这无疑对低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战。但在实际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更关注的是让学生服从教师的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并且低年级班主任中女性居多,很多低年级班主任对工作性质认识不足,班级管理方法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工作压力大,产生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的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班主任进行的是繁杂的脑力劳动,他们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责任。有的教师面临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压力,或在教学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些不如意会使一些班主任教师的心态失衡,产生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甚至有部分班主任不能和谐地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与家长的矛盾冲突等,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

(二)教育理念未能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和不断培训学习中,教师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教育观、学生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低年级班主任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急于解决一些班级问题,有时会忽略对学生幼小心灵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班主任培训学习中,反复的理论灌输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工作的种种问题。

(三)沟通方式有待提升

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很多方面都无法适应,这更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和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急于解决问题,在沟通中忽视了选用合适的沟通方式、方法,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许多班主任只选择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沟通,沟通渠道单一。同时,部分班主任沟通过程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过度指责或针锋相对,造成家长或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解决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正视压力,科学调适

班主任面对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一定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科学地调适自我。首先,教师应当心胸宽阔,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抵御住各种形式的诱惑,守住内心的平静。其次,教师要避免重复式低水准的教学工作。最后,教师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通过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二)更新理念,发挥引领作用

首席的含义如同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既是乐队中平等的一员,又起到独特的引领作用。而班主任应该像首席一样成为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丰富的人,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精神引导[1]。每位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时间,从书本中寻找力量,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将理念与工作经验相结合。其次,教师要保持一份谦虚的态度,多观察、多交流、多反思,向其他优秀班主任学习,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一批批充满活力的学生。

(三)拓宽沟通渠道,提升沟通技能

低年级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种种问题,为了帮助此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班主任需要拓宽沟通的渠道,提升沟通的技能。首先,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如可以选择QQ、微信等新媒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采取私下谈话的方式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然后,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要以“解决家长对孩子时时关注的需要”为目的,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使家长能直观便捷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实时动态。并且班主任一定要虚心、认真地倾听家长的建议,从而为班级管理工作出谋划策[2]。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慎待学生的隐私,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 班级管理 班主任 学生 沟通

新课改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基本理念。学习最新的理念,转变思想,提高素质,才能切实转变班级管理方式,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好。班级管理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既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做,也需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想象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当班主任时的一些做法。

一、研究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认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每个班级的情况都不同,都是独特的,班主任从新生入学的第一次教育就开始要融入进去开展工作了,因此首先就要让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经历各异、行为习惯不同的学生掌握行为规范,帮助区分小学与初中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要求等,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在你所在班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时需要我们心细,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说出来,初步形成班集体观念。其次,建立学生信息表。内容可以针对学生的来源(毕业于哪个小学)、家庭状况(特殊家庭、父母双亡、寄养等)、学习情况(双语教学、藏文教学)、担任过何种干部(班长、组长、课代表、文艺委员)、有何特长(唱歌、跳舞、书法等)、受过何种奖励及处罚(如三好学生等),这也可以作为今后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性格特征的依据。我曾通过信息表发现了一位同学在小学是电视台特约小主持,还能唱首好歌,一位同学担任过校园小指挥。建立学生信息表时将全班分为三个层次,即来自企事业干部家庭的学生;来自工人或个体户家庭的学生;其他来自外县市、农村、郊区或背景特殊的家庭。针对这些情况,采取加强第一层次,提高第二层次,带动第三层次的做法,从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再扩展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去,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逐渐养成良好品质,从而对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产生共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制度

传统的班级管理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严看死守”,这是由于我们认为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控力、自我约束力差,要保证学生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班主任就得严看死守,事事亲为使的老师们身心疲惫。我试行班委全权管理班级,也就是学生管学生。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的目标确立下来后,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定因素就是组建一个好的班委会。怎样才能选好班干部呢?首先从得到的信息中任命一批学生,开始也尝试进行竞选但主动参选的太少或不太理想,所以只能进行由开始的任命到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由学生先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为了使选举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把选举出来的12名学生按照气质、性格、强项等进行分工,优化班委组合。例如,某同学的班级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很强,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很优秀,我就让他出任班长;某同学每天都很早到校,劳动能力很强,我就让他出任劳动委员等,同时让他们与班主任签订承诺书,从而增强责任感。

三、增强班级凝聚力,创造良好班风

班集体是学校集体的基础,是学生共同生活、学习、自我教育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在校期间最基本的生活空间。针对独生子女多这种情况,就要定好“团结弦”和“亲和弦”。用较快的速度记学生名字也可以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亲和力。因为班主任也是班级中的一员,所以不妨常说“我们62个成员”等话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或提出“在家做好儿女,在校做好学生”这样的口号,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家长联系,对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进行评比和公布并对优胜者给予优先竞选班委的资格(通常这样的学生会是班长或卫生委员的最佳人选)。有些学生学习不怎样但是很孝顺,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作为教育他的入口。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小小的竞争心,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开学初让不同学校的学生互相竞争、男女生互相竞争、组与组竞争、学生与学生竞争(下挑战书)、班与班竞争。因此,一个富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很快形成。

四、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通力合作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马卡连柯在这段话里要强调的意思其实就是“群体效应”。班主任要开展班级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必须要团结科任、调动科任、凝聚科任力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占的时间最长,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上课,所以,班主任通过各科任老师了解研究学生是基本途径。班主任通过和其他教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听讲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当情况掌握的比较全面的时候,召开一次科任老师会议,集思广益让大家对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建立畅通、开放的班级管理模式,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2.与家长沟通。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将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情况进行相互沟通。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家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对孩子方面存在几种不良倾向,一是对孩子娇生惯养(大多为独生子女),二是不当人看(大多为单亲家庭),三是期望过高,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有时要耐心细致的做家长的说服工作,有必要时要举办家长学校,强调家庭对孩子的督促检查作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

五、净化社会风气,增强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