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营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体经营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体经营模式

个体经营模式范文1

若要想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具经济实力,则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其不二选择,当然,这种经营方式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既不能强制推行,也不能坐失良机,不加引导。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使这种经营模式与同村的正在发展的城镇化相协调,同时它的存在还要考虑农业发展的水平,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石,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对农户承包地实行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流转土地解除后顾之忧,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农民就能放心外出就业、进城落户,流转主体才敢增加对土地的长期投入,放心搞规模经营。当前,关键要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依法规范开展工作,始终坚守稳定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关系这条政策底线,要落实“两个严禁”,“两个不挂钩”,即:严禁借机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严禁将确权登记实际测量后多出原承包地的面积收归集体;要确保农民将土地租给承包者后继续享有国家第补,同时农民外出打工所赚的钱与将入地承包出去不发生关系,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土地确权工作政策性强、所涉及的人数广、同时还关系到几亿农民的利益所属。应按照法律和民主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土地承包遗留问题,避免产生新的问题。只有做好解决以上所有涉及的问题的方法,才可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以尽早尽快实行,而不会出现太多的阻碍。

二、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这里所指的发展适度经营,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土地进行化散为以,将土地所产生的利益最大化,更好的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二是适度经营需要一个妥善的经营者,有的来自农村的个体户,但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大多城市工商加入这一行列之中。经营者会决定土地的状态,因地制宜的开发出土地存在的资源。但从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看,若想使农业达到稳定的状态,则离不开农民的辛劳耕作,也离不开农村这一环境;它的稳定不能拿农民的经济拮据做为农业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有农业的地方必将会吸引诸多的农业企业的进入,若想农业达到稳定则不能排斥农业企业的存在,如此它必将是一种混合型经营模式。在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农业企业的重视,采纳农业企业所具有的资源整合、质量管控的作用,同时还应该寻求出某区域土地所具有的特点,要知其根本才可着手制定方针。另一方面所要重视的是使适度经营模式遍及农村的每一处。农业企业进入农村进行适度经营,但所发挥的作用力不强的现实背景下,要积极促使农村存在的个体户、家庭农场户等进行适度经营,因为它们与农民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们的作用力更强。当前尤其需要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给予更直接的政策支持,主要依托这类本土化特征明显和实际带动力更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加速发展,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更广泛的农村区域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社会化服务是规模经营的有力支撑,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关键路径。首先,要推动农业公益机构转型。按照“一主多元”的要求,健全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品牌管理“四位一体”的基层公益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站由技术服务型向管理和技术服务并重转型,努力适应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和服务信息化的新形势,切实提高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有效促进公益与经营相衔接、相补充。其次,要大力培育农业经营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经营组织,使经营的作用最大化。第三,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进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托管式”、“承包式”、“全程式”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发展统一服务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以“两头在企业,中间在农户”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全产业链提供现代生产要素、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开拓市场渠道,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支撑。

四、切实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个体经营模式范文2

1鲶鱼效应的概念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最早是为挪威渔民所发现。挪威渔民每次返港后往沙丁鱼槽中放一条鲜活的鳃鱼,鳃鱼进入鱼槽后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摩擦。沙丁鱼发现身边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使之巧妙地调动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就可以保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到渔港,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管理学中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鲶鱼效应”的实质就是打破常规,加入一个有吸引力的因素使之“满盘皆活”。

2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和改革的必然性

2.1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现存的问题

政府过于重视金牌,导致资源配置过于倾向竞技体育,社会资源无法物尽其用。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实现了金牌总数第一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的竞技体育又取得了境外参赛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在现有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下,无论从获得金牌的大项分布还是小项的占有比例来看,我国要想拓展获奖面已经十分困难。是要继续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举步不前,力求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创造另一个“境外参赛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还是痛下决心加快改革,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放手市场,力求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肯定是后者。

机构设置繁琐,权责划分不明,导致不能在其位,谋其职。体制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对整体社会管理的调整,是重大利益的重新分配,其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改革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与结构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需要重新调整政府、企业、俱乐部等各方面利益关系,改变各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也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导致政府不愿“简政放权”,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俱乐部的利益分配,从而越来越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制约了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运行机制的单一、死板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都面对一个“管”与“放”的问题,两者看似矛盾,但如果能正确运用机制这个“应变器”,就能很好地把握“管”与“放”之间的度,既不会越管越死,也不会越放越乱,两者就能很好的协调起来。

2.2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政治发展的需求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体育与政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在国内政治中,体育管理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一个部分,体育发展战略和政治纲领要保持一致;在国际政治方面,体育披着民族主义的旗峡,贴着社会主义的标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举国体制就是在那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的精英体育的方法,是以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大多数人体育利益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因此,体育的发展目标的改变会导致体育体制的相应调整,体制变迁同样会体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加大对体育的重视,鼓励全民健身,改革中国经济体育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

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参加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体育自身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达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国家势必会对其进行管理和干预,会导致管理体制形态的变更。在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竞技体育方面,而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并且越来越向群众体育靠拢。体育是大众的体育、是全民的体育,而不是少数奥运冠军的体育,因此,体育自身的发展促进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

3 鲶鱼效应应用与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可行性分析

1)充分利用网球协会改革发展的先例这个“鲶鱼”。中国四大金花单飞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充分证明了市场在体育发展中占据决定性作用,要善于利用中国网球协会改革所造成的影响和积极效果,充分吸取其改革的精髓,针对各个项目的项目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实现从举国体制到市场主导的转变。

2)权责划分明确。改变错综复杂、各个管理层都要插一脚的竞技体育体制现状,使权责分明、管权分离,实现有责可明、有权可依、有法可循。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知人善用,在各个项目体育组织中积极发现能够使项目改革得以实现的“鲶鱼”,充分利用其才能,逐步实现各个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革。

3)积极放手市场这个大群体中,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市场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方向,市场就是一个大群体,只有“鲶鱼”不断的发展、提升,才会带动整个市场的繁荣。只有不断地在市场中检验,才能得出是否成功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王俊程.基于"鲶鱼效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个体经营模式范文3

挂靠经营,即车辆产权、经营权归车主个人所有,但挂靠在出租汽车公司名下。车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向挂靠公司缴纳挂靠服务费;挂靠公司为车主提供代缴各种税费、组织相关培训、协助开展车辆年检等服务。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挂靠经营模式的优点:其一,车辆产权、经营权归车主个人所有,车主承担风险和费用,相应的营运收益归个人所有。出租汽车司机经营灵活,工作时间没有限制,不用为高额的“份钱”而疲于奔命。其二,挂靠公司为车主提供缴费、培训、报检等服务,方便出租司机的正常营运。挂靠经营模式的缺点:出租汽车挂靠公司所有的只是由行业政策赋予的所谓“管理服务权”,为经营者提供一定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并按照出租汽车客运行业服务标准对挂靠司机的经营进行规范。但通常来说,挂靠公司自主经营和管理能力减弱,客观上造成公司丧失了应有的基本功能,使得众多出租汽车公司虽然表面上有一定规模,但根本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经营。个体经营模式。产权和经营权统一由个体经营的模式,即个体经营模式。其具体做法是:个体经营者在拥有车辆产权的基础上,直接从政府获得经营权,自主经营。出租汽车个体经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优点:个体经营司机工作量小,工作时间灵活,不用向出租公司缴纳较高的管理费,收入较高。(2)缺点:首先,个体经营者不但要负担车辆购置费,还要支付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就目前对于一般的经营者来说,这还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这种经营方式需要个体经营者必须具有大额启动资金。其次,个体经营者在经营上存在许多困难,处理办证、缴费、检测、修车等事务,误工费事,影响营运。再次,管理部门直接面对的是众多经营个体,管理难以到位。最后,由于出租客运的高风险性,一旦出现经营者难以承担的事故,其担负的成本将转移到社会,最终由政府承担。

二、秦皇岛市出租汽车现行经营模式利弊分析

秦皇岛市目前共有出租汽车4474台,全部为个体经营,城市区出租汽车全部实行挂靠经营模式。个体经营者挂靠出租汽车服务公司后,其挂靠车辆的产权、经营权不变,仍属于个体所有。由挂靠公司为经营者代办各种业务,提供一定的服务,收取服务费,并按照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标准对个体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挂靠经营有利于出租汽车经营者专心营运,不断提高经营者和公司的双重效益。但是,现实中出租汽车挂靠公司由于对个体经营者实行松散管理,在落实从业人员例会教育、组织调度、安全管理、制度约束、保持行业稳定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重收费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公司挂靠车辆过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组织能力不强,服务不到位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

三、适宜采用的经营模式及实施步骤

1.秦皇岛适宜采用的经营模式。根据分析可知,出租汽车客运三种经营模式各有优劣和适用范围。三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相互排斥的。随着市场经济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三种模式也将不断互补、融合完善。不同的城市,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积极研究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某种或多种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模式,保证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结合秦皇岛实际情况,建议秦皇岛出租汽车客运行业采用实体、挂靠和个体三者并存的经营模式,其中采用实体经营模式的出租汽车占10%,采用挂靠经营模式的出租汽车占80%,而采用个体经营模式的出租汽车占10%。三者优势互补,按比例协调发展。采用三者并存的经营模式有如下优点:首先,实体公司管理规范,能够满通部门紧急时刻调动,保障出租汽车客运正常运行。但秦皇岛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客流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实体公司数量要少,规模要小,实体公司拥有出租汽车数量大约占出租汽车总量的10%左右。其次,由于挂靠公司具有使个体出租汽车经营者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特点,能克服分散经营的困难和弊病,便于经营者专心营运;与此同时,由于秦皇岛市出租汽车日均收入普遍不高,挂靠经营模式应为主要经营模式,挂靠经营的出租汽车数量应占出租汽车总数的80%左右。最后,在个体经营模式中,经营者工作时间短、工作时间灵活度高且收入颇丰,司机工作积极性高。但个体出租汽车营运散、乱、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允许部分信誉好、服务好、几个月内无投诉等不良记录的出租汽车司机实行个体经营,其数量约占10%。

个体经营模式范文4

【关键词】高校;饮食保障;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92-02

自普通高校开展饮食保障社会化以来,高校的饮食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益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让高校人员切实体会到了减员增效和依托社会办后勤的优越性。但是现行的普通高校饮食保障方式也暴露出了一些在运行机制上和监督管理上的弊端,文章尝试针对这些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普通高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现状分析

现行高校饮食保障的主要做法:一是由社会办后勤,既起到了裁减在编从事饮食保障人员的数量,同时又起到了提高保障中心工作水平的作用;二是引进两家以上的承包商承包伙食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使这几家企业互相竞争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饮食保障效益的目的,增加就餐人员的选择余地;三是采取现行的经营模式将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利的划分较为明晰,便于监管。但是在改革过程也可能会存在有如下弊端:

(一)竞争机制发挥不完善

要求院校引进两家以上的企业来承包饮食保障,目的在于发挥被引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并通过相互竞争来达到提高保障效益的目的。但是,普通高校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开放性市场,而是一个环境较为封闭,准入门槛较高的封闭型市场。从而导致了在这个环境中参与竞争的经营企业数量极为有限。正是由于这种数量的有限性,使得这几家经营企业进行串联的成本就非常低。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几家经营企业通过串联而达成价格联盟,而导致竞争机制的失效,也同样起不到提高保障效益的作用。

(二)承包商经营成本不易监督

无可厚非,承包商的经营目标都是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院校方,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承包商的销售价格进行监督和干预。但是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经营成本是承包商选择提高利润收入的最有效途径。由于承包商的经营成本是属于其商业机密,而作为院校方则没有更多的权力可加以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在直接承包方式之下,进、产、销整个过程都由承包商独自完成,使其生产成本完全不透明,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加以牵制。最终的结果就是损害就餐者的切身利益。

(三)承包商退出制度不完善

高校如果没有完善的承包商退出制度,就非常容易形成少数承包商的垄断经营。特别是院校在开展饮食保障社会化之初,由于预算缺口较大,有的连开展集中办伙的硬件条件(如:房屋、给养器材等等)都不具备,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又必须落实这项改革工作。于是就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来进行招商,这种招商方式势必会导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使院校方不得不与承包商签订较长时间的经营承包合同;二是在承包商的经营期间内,无法建立相关的退出制度对承包商进行制约。无形中造成了几家独大,使得就餐人员的选择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普通高校之所以采取饮食保障社会化的保障方式,就是要引入成熟的社会资源,通过竞争机制以降低保障成本来实现提高饮食保障效益的目的。但是分析上述几个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饮食保障社会化优越性的发挥。

(一)改革承包经营模式

首先,可以通过改革承包经营模式来进行优化。即:由直接承包经营模式为间接承包经营。当前高校的饮食保障社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是由承包商直接承包。每个经营企业都相对独立的从原材料采购、主副食品制作、到最终产成品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由于自成体系,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参与的承包商数量有限,由于供应商的数量较少,自然也就为垄断式的经营提供了方便。而采取间接承包的方式可以很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这种方式主要是,由院校方通招标的方式聘任2-3家符合资质要求的饮食承包商,但是具体的饮食保障任务不完全由这2-3家承包商直接承包,他们通过投标取得只是院校某个食堂的经营权。承包商经营过程中在满足基本伙食保障的需求下,以食堂的窗口为单位,将剩余的供应窗口转包给更小的个体伙食经营商。由承包商单独与个体经营商签订供应窗口租赁合同,而院校方在这一转包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1.在不增加承包商的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伙食供应商的数量。正是由于承包商的数量较少,才使得承包商之间有相互串联的可能性。而增加个体供应商的数量在无形中就可以提高经营商之间进行相互串联的成本,以致于经营商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联盟。杜绝了竞争失效的问题。

2.经营商之间可以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由于相互之间不会选择串联,必然会使他们之间的竞争机制得以较大程度的发挥,既有承包商之间的竞争,也有承包商与个体经营商之间的竞争,同时还会有个体经营商相互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层次越多,必然会使得竞争的效果越好。

3.便于经营商生产成本的互相牵制。由于院校方对经营商成本无权做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那么通过间接承包的方式,可以形成多层次的竞争机制,使得参与各方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都非常大,经营商们无法完全采取压低成本的方式来追求利润。以达到经营商自发的合理的控制成本的目的。

4.丰富主、副食种类,增加就餐人员选择性。供应商的数量增加,带来的还有伙食花样品种的极大丰富,以更好的满足来自不同地域的就餐人员对伙食口味的需求。

(二)相关权、责、利和制度

1.间接承包经营模式下院校方的权利与责任。开展饮食保障社会化以来,院校的角色从原来的供应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单一的管理者。在间接承包经营模式中,院校的权利和责任主要有:一是院校方应当对所属人员的饮食安全和质量负全责;二是院校方有权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承包商承包伙食供应;三是院校方有权对承包商所选择的个体供应商进行监督;四是院校方有权对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出要求并加以监督,建立相关奖惩措施;五是院校方对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应当进行相关的培训。

2.间接承包经营模式下承包商的权利与责任。在间接承包经营模式下应当突出承包商的管理职能,它的权利和责任主要有:一是承包商作为院校饮食保障的基本力量,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质量,给人员提供基本的主、副食供应;二是对取得经营权的食堂所提供的食品安全负全责;三是对所负责食堂的就餐区域,应当提供如:卫生打扫,碗筷清洗,主、副食原材料供应等基本服务;四是有向院校方缴纳租金费用和接受院校方监督的义务;五是有权选择有资质的个体经营商,并对其负责;六是有权利获得相应的利润等。

个体经营模式范文5

作为经营机构本身,运用特许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对自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优化,并在短时间内进行低成本的市场规模扩张,巩固扩大其市场占有率。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拓展业务,可以有效地改善与客户(包括经销商、美容院)之间的买卖关系,将单纯产品销售转换成品牌服务、资源共享、利润双赢、风险共担的契约式合作关系,既能有效规避三角债问题,也令合作双方产生互动效应。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也可让消费者享受到最好的产品品质和最专业最标准的服务,有利于特许方和加盟方均获得忠实的顾客群。

作为美容院的经营者,加入了特许经营模式,可有效利用特许方的优势,降低个体经营风险,保障服务质量,享受不断接受培训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经营利润。通过统一的企业形象、经营模式、宣传方式、管理服务标准、专业训练、产品配送,可令企业在短时期内崛起,形成真正的行业品牌、规模效益。目前国内盛行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必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所以特许经营(连锁)模式将是本世纪美容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目前业内所采用的特许经营模式

A.以直营连锁为主的形式。一些在某区域内知名的美容美发店多以这种方式发展,其管理控制力度强,但难以在更大区域内形成规模。

B.以单纯商号或者商标特许授权方式发展连锁机构。多以美容美发学校为主,一般不收或象征性收取一些加盟费,优势是经营网络发展快,但潜在危机是网络不稳定,容易失控。

C.以单纯产品销售建立的加盟连锁。不收取加盟费,但产品销售量是决定能否加盟的标准,其优势是产品销售能在短时期内取得一定业绩,可是难以形成销售网络,同时会损害自身品牌和其它机构的利益。

D.以较规范的特许经营模式发展连锁网络。通过在区域内建立样板直营店,同时以整体经营管理体系吸纳加盟店,这种方式不收取加盟费,也有的企业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权益金或广告费,其优势是网络稳定,但市场拓展较慢,目前在国内操作还有一定难度。

E.完全利用品牌优势和完整的经营管理培训体系发展品牌特许加盟店,同时以专项技术特许发展产品使用加盟店。前者收取加盟费,后者主要以产品购销量作为标准。这种方式目前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以产品销售为利润主线的企业更为适合,也符合目前行业内对特许经营模式的认同程度,可以快速拓展网络,同时不断完善、巩固网络,劣势是前期会有一定量的店面流失。

如何建立有效和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许经营模式

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发展自身业务,应具有以下主要条件:

A被认知和传颂的品牌。

B具有市场可操作性。

C有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专业技术人员。

D有整套的专业管理和营运体系。

E有较强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能力,并有保障其产品品质和专业技术的优势。

F具有强大的推广宣传网络和品牌的忠实顾客群。

G拥有一支责任感强、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市场拓展能力强、行业操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

H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不断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

设计有效的经营模式是特许方成功的基础有效的特许经营其主要内容有:

A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以品牌特许店的拓展为建立网络的根本,以专项技术产品特许使用店为网络的扩张手段。

B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C在店面连锁经营、产品销售网络和会员制顾客维护体系三大支柱上的经营管理平台,是美容行业发展特许经营的成功模式。

D特许经营模式与高品质、功效明显的专项技术进行有机组合,举办各种演示会、推介会是收纳加盟者的有效推广模式。

E选择和组合具有高科技、高品质、高功效性的产品是产生利润的根本。加盟费、权益金的收取在目前远远不能作为利润收入,而服务利润往往给予了加盟者,所以产品的销售规模仍然是特许方的利润主体。

个体经营模式范文6

农资公司:大多属于国营、集体性质,经营体制僵化、负担重、商品价格高,商业信誉高、品种丰富。

农业三站:基本属于集体性质,现在大多由个人承包,因为从事单一的商品专卖,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近年来受到个体经营户冲击很大,其商业信誉高、对消费者也有较好的使用技术指导、商品价格较低。

个体经营户:经营灵活、空间距离具消费者近、价格灵活,但商业信誉相对较低。

营销专家孔长春老师(官网:kongmingteam.com)分析说:农资公司、农业三站、个体经营户从商业业态看同属传统的商店形式,既规模小、经营形式为简单的商品买进买出、市场抗风险能力差、组织机构落后、具有极强的地域属性、从业者缺乏现代营销意识等。

当超市、特许专卖、加盟连锁、量贩、便利及网络商店等新商业业态,改变着其他商品的销售通路时,当各类营销意识在其他商品通路中演义时,我们的农资市场仍在静静的等待着农资商业新营销整合大时代的到来。

整合农资商业中的黑洞!

营销专家孔长春老师说:农资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农资的消费需求总量巨大,但区域消费需求量很小;农资需求和农作物一样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资是农业生产资料,消费者更强调产品的功能、价格;农资的消费者是社会属性很单一的农民,消费者心理较容易把握。

所以总体上讲,农资商业所面临的消费市场特点与城市商业有很大的不同,但经营难度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并不高于后者。现代商业在整合传统农资商业时,要注意农资市场个性特征带来的一些问题。

首先,农资消费需求在空间上极为分散,且数量单位巨大,单位需求数量很小。现代农资企业必须在货源上发挥集团的优势,以量取胜。而着就临着数量巨大的终端网点建设问题。

我国农资消费地域主要集中于县、乡、镇,据最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乡镇行政区近40000个,而同期我国的城市数量仅600多个,也就是说要开拓一个行政省,开拓者就可能建设1500个网点。建设数量巨大的网络终端,对于任何一个集团、企业都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因为农资需求消费是用于农业生产的,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大量的终端销售单位面临淡季(甚至是空白销售季节)的维持问题。现在的农资个体经营户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销售淡季基本是歇业大吉。农闲季节终端网点的维持管理,是现代商业单位进入农资商业领域的又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农资属于生产资料,所以农资商业单位要受到较为严格的行政管理,而当地化的行政管理可能被现有的农资公司、三站所利用。其实这种情况在香烟、酒类等商业领域也屡次出现,农资公司、三站甚至可以把当地的行政力量与市场非正常竞争手段结合,妨碍现代商业单位正常经营。现代农资商业单位进入农资商业领域,怎么面对各类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也是个极为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四,农资销售终端空间距离特点,使现代商业单位的必须建立巨大物流配送体系,已便实现规模化经营。如网络建设一样,这对于任何一个集团企业都是件非常困难的,而且在农村市场上也没有可以利用的专业物流公司。

穿越农资整合中的黑洞!

从根本上讲,现代农资商业单位在进入市场时面临最主要问题,是自身难以克服的空间距离问题,再大的企业都会被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所吞嚼。

所以,营销专家孔长春老师认为,现代商业单位在进入农资市场时必须借助当地原有的商业力量,具体的说终端网点要整合不能重新建设;在网点管理上不能过于严格,应正视农资的季节性需求;网点扩张应重点考虑自己的物流配送能力,达到最佳网点数量成本;在网点扩张中要先进入农资流通发达区、要对属同一行政区县、乡镇一并介入,既进县必要进其乡镇,达到局部网络优势。

综合上述,营销专家孔长春老师提出的自由加盟连锁,是现阶段现代商业单位整合农资市场较好的商业业态。自由加盟连锁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资企业的经营网络,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加快销售经营步伐,成立农资集团,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计划。在货源上发挥集团的优势,以量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