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1

一、多方联动,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校线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班、各教师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问题进行监督和指导。召开工作会,明确在线教育工作总要求是“真实干,干有效,追高效”;直播教学中,定期召开班级视频会,对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完善,力争落实一班一策。

2、教导处筹备

(1)平台培训:组织关于教师使用钉钉平台的全员培训,同时不定期指导教师们在使用“钉钉”平台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做到直播教学“人人懂,人人通”;

(2)教学部署:借鉴省市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学生实情,为保障线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安排出以周为单位的学校课程,由本校教师利用“钉钉”平台,采取直播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具体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5节,学科课程共计15节;八年级语文、数学各6节,英语5节,物理3节,学校课程共计20节;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6节,物理5节,化学4节,道法3节,学校课程共计30节,其余时间按省市安排课程推送。

(3)教学计划:要求线上教育教师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添加“在线教育工作计划”模块,明确在线教学内容、要求、目标以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等,保障线上直播教学的有效进行。

3、政教处筹备

结合学校“党日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干部,开展3次大走访,摸排出全校只能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七年级5人(七1:1人,七2:2人,七3:2人),八年级14人(八1:9人,八2:人,八3:2人),九年级2人(九3:2人),共计21人。对无电视、无手机的同学,通过学校积极上报,区教育和体育局协调解决了两台平板电脑,并帮助解决了网络问题,两位同学均能准时、准点开展线上学习。保证了学校学生接受线上教育达到100%,保障了学校线上教育的全覆盖。

4、后勤处

主要做好教材教辅的发放,组织24人次(干部、党员、班主任),分4次部署,分村组、分散时段将教材教辅全部送至学生或学生家长手中,保障了“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后勤处牵头,组织干部和教师志愿者,在3月8日前按照“分散设点+不定时间+分批联系”的方式将教材送至全校学生手中,为学生接受线上教育提供学习资源保障。

二、在线教育工作推进措施

1、备课、上课、作业:要求在线教学教师借助“导学案”备好在线教学直播课,并根据学校学科教学课程安排表准时、准定推进在线教学直播工作。同时,教导处组织人员,收集在线教师的备课107课时,直播教学视频117课、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若干,并督促、考核评价,纳入学校当月月考核,确保学校在线教学的实效性。

2、班级课

教导处组织了每周1次的班队课,对班级“停教不停学,停课不停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保证活动的真实有效。

3、充分利用和整合对应的优质教育资源,收集相应的课件和学习材料(电子版),推送给教师参考和学生学习使用,截止目前,已推送省平台学科课程视频13节,市学科课程视频8节,区学科课程视频18节;涉及初中全学科课程,有教学视频、有微课、有教案。保障全体教师线上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推送情况如下:

(1)八年级物理老师推送了省平台《初中物理学法指导》;(2)九年级数学老师通过QQ推送了《中考数学总复习笔记》,《初三数学礼包课资料》,《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3) 七八年级下册地理微课—回笼中学裴亚芬(4)大安区初中英语线上教学视频;(5)大安区美术学科7-9年级及高中微课视频资料; (6)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7) 九年级化学微课等

特别说明:对于观看省平台的学生采取学法指导、观看视频、收集问题、布置学习任务,送教上门。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2

关键词:地图教学;方向;比例尺;图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04

地图不仅代表着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内容,而且还是能够进行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工具。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要具备一定的看图能力,并能用地图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课程,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事物缺乏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识图的过程中,要运用教学手段和艺术,让学生看懂地图、看透地图,最重要的是必须掌握地图三要素的技能以及知识,即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本领。那么,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识图教学呢?下面,笔者就多年的地图教学经验,对有效的识图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地图上的方向

笔者曾经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地理”,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而笔者的总结是――所谓的“地理”,就是“地图”加上“理论”,只有掌握好了“地图”上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理论”。“地图”没有“理论”是无源之水,“理论”没有“地图”是无根之木。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方向”是地图三要素中比较难以辨别和应用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方向。例如,我们说“学校在我家的正南方”“邮局在我家的东北方”等。地图主要反映的是地面上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性质,因此,在地图上也同样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不同的地图表示地平面方向的方法也不同。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图上的方向按照三个步骤来学习:

首先,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普通地图运用一般方法辨别方向。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灵活判断方向,并且学会多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出示图C:《地平面方向示意图》告诉学生这个“米”字方向图可以叫做“十”字方向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细分可以再分为东北、|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一般地图都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辨别方向。讲到这里,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十字,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标出N、S、W、E四个方向,告诉学生这四个字母是根据英语单词North(北)、South(南)、West(西)、East(东)的首字母来代表方向的。同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十字中的中心点而言的。然后,说明在一般的地图上如何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A在B的什么方向,就以B点为中心点画出一个十字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定出N、S、W、E四个正方向,再确定A处在什么位置,问B在A什么方向就要以A点为中心画一个十字,同时确定B的位置。笔者还生动地给学生举了个例子:中午请你到我家吃饭,当然是我做好饭菜等你,而不是你做好饭菜等我,也就是说在谁家吃饭就相当于在谁那边画十字,然后辨别出方向。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找出广州、武汉、西安、哈尔滨、上海各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接着,掌握指向标定位方法的步骤。讲解如何在指向标地图上运用十字定方向。如果在刚才的图上写一个符号(指向标),出示图Db(见课本15页),又该如何判断方向呢?这时还是用十字来辨方向。笔者是这样给学生讲解的:这个符号的箭头通常指示正北方向,标为N,沿箭头的反方向(习惯上叫箭尾)画延长线,为正南方向,然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出这条线的垂线,从而定出相对的W、E两个方向,就可以判断出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了。如果感觉这个十字难以判断,还可以把W、E方向的线沿着N、S线垂直平移,直到方便辨别出方向为止。由上可知,图上是否有指向标,图上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最后,掌握经纬网定位方法的步骤。讲解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运用十字辨别方向。首先,让学生复习东经、西经、北纬、南纬,在黑板上画出横线表示赤道,竖线表示本初子午线,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十字,和一般地图上的方向相吻合。出示课本15页D――C经纬网表示方向,找出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乙地在丙地的什么方向,再加上一个丁地与丙地在同一纬线上,并辨别丁在丙的什么方向,然后小结:同一经线上的两个点只辨正南正北方向,同一纬线的两个点只辨正东正西方向,不在同一纬线上又不在同一经线上,要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正南方,从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方。标有经纬度的地图中,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由此总结,无论是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还是经纬网地图,判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实际上都要用到“十”字方向图。因此,学好“十”字方向图是我们看地图辨方向的关键所在。

二、比例尺

在讲解比例尺的内容时,教师应当首先对比例尺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使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与现实生活进行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比例尺的各项知识,为学习地图这一节课,更为学好地理这门功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1. 比例尺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

(1)让学生观察北京动物园、北京城区和中国地图三个同样大小图幅的地图,找出面积大小的差别,从而引入比例尺的定义,并就比例尺在地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讲解,最好联系实际生活中对比例尺运用较为有趣的案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深圳世界之窗旅游景观微缩区与实际旅游景观的比较等。

(2)通过让学生对比三幅不同地图上的比例尺,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在此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三种不同表达形式的优缺点,并举例说出理由。

2. 比例尺的应用

通过测量课本中探索里的图A:北京区域图(层部)中的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的最近路线长度,计算一下从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之间的距离,计算一下北京动物园里狮子和长颈鹿之间的距离,想办法量一下中国地图里黄河与长江的长度,再计算一下黄河和长江的实际长度,使学生能通过比例尺对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进行熟练的换算,同时能根据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和比例尺中任意两项计算出另一项。例如,知道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要求写出比例尺的大小;或者知道实地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得出图上距离;或是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得出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中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中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利用比例尺公式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来计算,而实地距离通常是用米或者千米来计算。

三、图例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它有助于学生更方便地使用地图、理解地图的内容。图例往往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地图。它具有双重的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公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图例常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学会看地图,并对比例数字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模拟真实的地理信息。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在阅读地图时忽略了图例和注记等重要信息,这使许多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想当然地误导了自己,走了许多弯路,甚至造成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洲界、国界、省界,有的W生分不清常年湖和时令湖,有的学生则把山谷和山脊弄得啼笑皆非。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3

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球存在两种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就形成两个平面(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而且这两个平面并不重合,实际上还存在一个交角(黄赤交角,目前认为是23°26′)。那么在地球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如图1所示,太阳位于黄道平面上,我们可以把这一平面看作是太阳光线(一束平行光,如c),a为地平面(和圆上某点相切),b可以看作是半径。由初中几何知识可知:a垂直于b(过圆上某点的切线垂直于过该点的半径),而b和c是同一直线(黄道平面),所以c垂直于a。也就是说,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90°。再根据黄赤交角的定义和纬度的定义(地球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过该点的铅垂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我们可以得出A点的纬度为23°26′N,也就是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上。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当地球位于太阳另外相反的一侧,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把太阳移到地球的相反一侧。如图1,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B点位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只不过这一天太阳直射在23°26′S这条纬线上。也就是说,随着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也在地球表面不停地南北移动,受黄赤交角的限制,它只能在23°26′S和23°26′N之间来回移动,这也是南、北回归线的由来。我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找出四个特殊位置(直射点位于最南、最北、两次赤道),定义出二分二至日。同样“回归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推导

对于选修地理的高三同学来说,高考中有时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那么就有必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H=90°─│A±B│。其中“A”的含义是“当地的地理纬度”,也就是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B”的含义是“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那么这个公式应该如何得来的呢?

1.当所求地点(A点)与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处在同一半球时(如图2),由于太阳光是一束平行光,即AC//OB.由初中几何知识很容易得到:∠DAC=∠DOB;∠DAC=90°-∠CAE;而∠DOB就是A点和直射点的纬度差,∠CAE就是所求地点(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高度。所以,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A-B)。

2 .当所求地点( A点)与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处在

不同半球时(如图3),由初中几何知识同样可以得到:∠DAC=∠DOB;∠DAC=90°-∠CAE;而∠DOB就是A点和直射点的纬度之和,∠CAE就是所求地点(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高度.所以,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H=90°─(A+ B)。我们知道,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把上述两种情况综合得出:H=90°─│A±B│。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我们教师只应该运用初中几何知识解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形成过程。但是对于选修地理的高三同学,在平时的练习或是高考试题中,还会经常用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如果学生没有理解、掌握其计算公式,学生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同样可以依据已有的初中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例:某日正午,当悉尼某饭店(34°S)主楼影长与楼高相等时,太阳直射于 。

分析如下:题目中“正午主楼影长与楼高相等”隐含一个重要知识,即H=45°。如图4,由初中几何知识可得:45°=90°─│34°±B│ 。B=11°N或B=79°S(不符合)

像太阳能热水器倾角计算也是属于同类问题,只要掌握其中原理,这类问题学生会迎刃而解的。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式教学;要点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思维的成熟。高中生的思维和小学生、初中生相比,虽然已经成熟了许多,但是学生们要想走入社会,他们的见识和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采取思维式的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洁的概括反应,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学习就是人类思维的最佳体现,老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思维式教学的以下四个特点:

一、目的性

人类的思维都有着目的性,同样在学习地理时,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们首先就应该按照学生们正常思维的特点,进行学习地理目的的教学。才刚刚进入高中的学习,学生们对待高中的学习可以说是充满了期待、好奇和无知。对待学生们的这种情绪,老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很好地把握。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首先得让学生们明白的是学习地理的目的。高中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学生们通过中考的角逐站在了高中学习这个相同的起跑线上。或许在以前的学习中、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另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重新开始了,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地理这门学科或许在高中的学习中还没有引起学生们足够的重视,在学习中他们也是漫无目的。这样的学习只会让学生们更加的浑浑噩噩,更加的反感地理的学习。因此,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在上课前老师们的必要功课。或许很多的老师会这样告诉学生,我们学习地理的目的是为了参加高考,是为了少丢分,多拿分,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虽然在高考中地理的分数比例不够大,但是哪怕是一分也会让你们被名牌大学拒之门外。学生们或许在这样的压力下会努力学习,但是他们并不是懂得学习地理真正的目的。而且来自分数、名牌大学的激励在学生们决定放弃学习时就会瓦解,这样的学习目的只是短暂的。老师们别忘了,地理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地理的学习就是帮助生活,帮助更好的生活。即使有一天学生们不想学习了,但是还得生活下去,地理的学习不会是学习的负担,它只是生活的必备知识。学习地理能让我们在遇到生活的难题时更冷静,更充分地解决。学习不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有目的才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希望。

二、连贯性

学生们的思想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学习也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老师们注重思维的连贯性。高中地理课本内容的编写都是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而决定的,课本里面的内容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而排列的。在进行教学时,老师们首先应该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教学。还有一个重点的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连贯性。课堂上的学习是学生们学习的精华,是学生们掌握知识最快的捷径,因此,课堂上的学习应该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在每一堂课之前,老师要确保我们这堂课所讲的内容,讲课的顺序,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学生们能够跟上我们的思维,能跟上学习的脚步。现在高中重新接触地理的学习,虽然还是建立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在另一个时段又重新开始了,学生们的成绩也重新开始了,老师们最好能让学生们和谐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跟上自己的步伐。上课是老师们的工作之重,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思维特性进行教学,就要把握好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连贯性。一堂课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应该做到连贯,有条理。这样学生们在学习时也就会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老师的教学特点,从而跟上学习的进度。

三、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就是概念清晰,定义准确,体系鲜明,内容自洽,行文有条理,同时对事物的阐述明确、恰当、有哲理性。这也是对老师上课的要求。地理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挺强的学科,比如在进行定位分析时,地质考察时等等,这些的学习都会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性。当然在教学时就更加考验老师上课的逻辑性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考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问的方式也有很多,特别要融入不同的逻辑性思维。在问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反问、疑问、多重否定等等这些方式,虽然我们考的是同一道题,但是不同的形式,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教学关键的就是锻炼学生们思维的逻辑性,而且也帮助凝固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们的学习。逻辑性的教学是比较难的教学,这需要老师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去揣摩和实践,希望通过实践能够给我们带来教学的真知。

四、实践性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5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因此,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动作用,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讲“地球的运动”时,让学生讲述太阳一天的变化规律,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学习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时,让学生分析江南民居和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从而更加有兴趣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2.活化教法,让学生愉快学习,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地理教学时可使用地球仪、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还可以唱歌、猜谜语、引用诗词等拓展学生思维。多种教学手段适度穿插、交替,让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使学科兴趣转化为意志行动,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如学习季风时,引入《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教学地球仪时,让学生猜谜:“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歌、谜和诗犹如“调味剂”,给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3.作业形式灵活多样,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内化学到的知识、技能,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作业都比较单一,新课程的作业应该是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些制作类、游戏类、展览类作业。比如,学完“世界的海陆分布”,让学生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学完中国的行政区划,分组进行省级行政区的拼图游戏比赛;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结合世界环境日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览。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时常保持新鲜感,也保持一份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造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质疑中学会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问。

教学时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乐于发问、乐于学习。

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质疑地轴为什么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观察、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2.善待学生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甚至一些看似“捣乱”,“钻牛角尖”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做出回答,即使不能立即回答,也应指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步骤或做出合理的说明。即使是错误问题,教师都应肯定其敢于提出问题的大胆行为,发现其积极思维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和发现的喜悦,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只重视结果轻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的过程。

1.学习中充分利用地图,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人用“左书右图”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画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中国的人口》,读《中国人口增长图》可看出中国人口的增长历史上是缓慢的,但在1578年以后发生了变化,特别1949年以后更是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时可以让学生从政治、历史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变化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从而让学生主动思索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当做一项基本国策的道理,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2.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分析,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线上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味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50-1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人教版初中地理是素质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文、世界、宇宙的基础课程,其内容虽然以基础为主,但涉及自然、社会、民俗、天文等多门学科知识,跨度大,对于刚开始真正接触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且地理特征范围广大,如气候、水文、地形、人文(人口、经济等)特征等,这些特征都是和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千百年来,生活在不同地域上的劳动人们正是根据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生产、劳动,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气候谚语以及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说的是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特征;“雷打谷雨前,洼地不收田。雷打谷雨后,洼地种黄豆”说的是气候和人们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体现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等,这些古诗词和民间谚语中包含着非常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充分利用,不仅将枯燥的地理知识通俗化、有趣化,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就结合古诗词开展地理教学进行探讨。

二、结合古诗词学习气候知识

地理气候学习是地理这一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历史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从古到今大量古诗词反映出不同地域、海拔的气候现象来。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时,老师可以引用这一诗词讲解,气温和海拔有关,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的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之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要低大概6℃,因此山上桃花开放的时间要比山下的桃花晚一个月左右,而这正是这种自然垂直地带性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所造成的。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巴山也就是在四川盆地内,其夜雨频率大,主要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云层厚,白天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难以增温,温差不明显,空气对流难度大,而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下部大气逆辐射强烈,上下部温差较大,大气更易于产生对流运动,从而形成降水,因此这里晚上降雨比较多。

三、结合古诗词学习水文知识

水是生命之源,不同地域的水文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刘禹锡《浪淘沙》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描写的是蜿蜒千里的黄河带着万里泥沙,气势磅礴地从天边滚滚向东奔流,道出了黄河含沙量之大,有“一碗黄河水半碗沙”之说,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从中也可以引出进一步思考,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历史上曾经河水清澈、植被丰茂,千百年来的植被破坏、开垦等导致黄土高原荒漠化加剧,黄河含沙量越来越多,绿色植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黄沙滚滚,从而向我们提出了该如何治理黄河,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重新焕发光彩。又如我们知道水能资源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水量(大)、峡谷河道、落差(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准),李白著名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既是对庐山壮观瀑布的描写,又可以从中体会到瀑布蕴藏着非常巨大的水能资源,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利用。

四、结合古诗词学习天体运动知识

在向学生讲述地球自转周期时,笔者引用《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词揭示了地球自西向东转现象。但如何能做到“日行八万里”,通过结合地理课本可知,只有在赤道点上,随着地球自转一周,方可在宇宙空间中运行“八万里”——也就是赤道周长,并由此可算出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以及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1°(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准)。由于赤道是地球最大的一个圆,因此地球上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又如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中“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这里描述的是月食情况,“完完”也就是月圆的样子。由于每月农历十五,太阳、地球和月亮处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刚好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有可能部分或者全部挡住太阳投到月球上的光线,从而产生月食现象。而在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由于古时天文科技不发达,因此将月食或日食的天文现象归结为某种凶兆的预示(天狗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