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017]67号)(简称“67号文”),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了系统安排。67号文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可见,作为医改主体和主责的公立医院,改革核心逐渐聚焦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架构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

67号文是我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整个制度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勾画出现代医院管理的结构框架[1],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理清了三方面的关系,即明晰了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党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举办职能、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政府监管职能三份权力清单。也明确了两种监督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并明确了一个方向:加强医院党建。从微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对医院内部治理也进行了制度安排:首先,以医院章程为基础明确了医院的运行规范;其次,明晰了医院内部决策机制;第三,明确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八项核心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核心制度之一;最后,强调通过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全面便民惠民服务三种软性力量来加强医院内部治理。该顶层设计第一次把信息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内部治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彰显了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该顶层设计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2],该主要目标中提到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之上。首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诸多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地,基本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次是运行高效,评价医院是否运行高效的3E指标[3],即“效益指标、效率指标、经济指标,同样需要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支持。第三是监督有力,更需要拿数据说话,比如上海申康对所属市级三级医院的监督,非常有力,主要是依靠医联信息平台上的真实数据[4]。67号文第十一部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别提出:医院要强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信息化建设要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药品耗材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运行、成本核算、内部审计、廉洁风险防控等功能。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要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如上要求可知,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医院信息化全方位介入。医院最重要的医疗安全保障,越来越依赖医院信息系统的先进性。24小时连续运行的医院业务,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的内外网融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给越来越多的内部和外部人员使用,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集成化水平的高低。信息系统越集成,就越能发挥出信息系统在存储资料、传递资料和检索资料三方面的惊人能力。当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越高的时候,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越高[5]。如图2米歇模型所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是“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尚处在“管理信息系统”走向“集成化系统和技术”的阶段,离“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尚有距离,医院信息部门还有很多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工作需要做。从现代管理的角度讲,所有这些信息化、集成化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信息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加上《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等保2.0”)对安全的新要求,医院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健全问题。

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很多,目前各家医院并没有统一的命名规范,同样命名的制度在不同的医院其内容也不太一致。为构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需要有一个好的视角。鉴于医院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可能更容易理解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以下结合2019年5月1日最新的等保2.0,来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框架

2019年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标志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由1.0迈入2.0,和等保1.0相比较,等保2.0的安全通用要求的框架已做调整,相关的技术细节要求也有不少变化[6]。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也需要重新对标思考。总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覆盖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所提及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系统运维。等保2.0安全扩展要求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考量,在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上可以和安全通用要求一致。

2.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

如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医院内部治理体系,强调首先需要建立医院章程一样,等保2.0和等保1.0一样,针对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健全首先提到三点建设总则,具体如下:①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②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③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上述原则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很多医院只注意制度建设,而不太重视相应的操作规程的建立以及记录表单的设计。上述原则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严格遵照执行可以提升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全面性和一致性。2.3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根据等保2.0新的基本框架和安全要求,可以勾勒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主体框架。相应制度的具体条款及制度的建设边界的编制,需参考等保2.0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描述。另外也要部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确保制度的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持续改进健全医院信息管理制度

3.1大型三级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健全

大型三级医院近几年通过三级等保测评或者电子病历测评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但现有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制度不太健全。很多制度有了,但可能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也缺少相应的记录表单,需要健全。(2)部分制度需要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很多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都在快速更替,制度中的少部分描述会显得陈旧,需要考虑予以及时更新并进行版本控制。(3)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部分制度是为了应对某些测评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需要结合等保2.0的规范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相应修订,以确保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在实际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2

2017年7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017]67号),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我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坚持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指明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具体方向。

1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快政府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一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有形的手”的作用,解决现代医院管理中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合理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1]。二是制定合理的卫生规划,优化和调整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不断促进卫生资源共享,从而促进资源使用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在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中,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医疗服务特点,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经营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经营活动[2-5]。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卫生管理责任,构建政府、市场、医疗机构等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政府在卫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行政手段作用,通过综合使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管理医院。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对卫生服务行为进行规范。积极探索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6]。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激发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活力。

2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要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目前,我国医院还没有真正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在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负盈不负亏现象。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上,由于实行传统的人事制度和分配模式,导致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灵活、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7-8]。一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公立医院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瓶颈是在产权管理上界定不明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要进一步规范产权制度,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内部职工持股、组建医院集团等形式,明晰所有权和财产权等,逐渐实现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立医院的独立运行经营[9]。二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需要不断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医院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是进行自主化的医院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通过建立管理委员会、理事会或董事会等,在其领导下实行院长负责制,其中管理委员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在成员选择上既要吸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公开选聘一定的居民代表、医务专家代表以及医学专家等,通过赋予院长充分的自主权,院长直接对管理委员会等负责,从而将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10-12],以制度化的规范,约束医院的经营行为,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增强现代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现代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鼓励和支持民办医院的发展,通过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竞争格局,有利于提供完善基础医疗服务水平。我国传统的医疗卫生系统主要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医院的创立、运行主要是政府进行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时候,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办医院发展,形成民办医院与公办医院共同发展的现状,以此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通过对医院的药品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的发展,从而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共同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二是通过完善医院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投资融资政策等,并在税收和价格政策上进行引导,一方面,在公立医院的改造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另一方面,在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建设和发展中,通过吸收银行、企业或个人资金以长期借贷的形式投入到口腔、慢性病、婴幼儿保健等服务能力较弱的公立医院中,建立和发展非营利性的专科医疗机构[13]。通过双管齐下,促进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和非营利性民办医院的发展,使政府财政投入集中到更需要的环节,如医疗保健、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以及医疗救助等方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高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1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深水区和攻坚期,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依法行政,改变传统医院管理中的“缺位”、“越位”现象,同时,建立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促进产权分离,明确权责关系。此外,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实现现代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鹏骞,闵锐,张凤帆,等.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8,(1):1-4.

[2]张静,王虎峰.新时代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演进路径及政策衔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37-41.

[3]方鹏骞,王一琳,张凤帆,等.关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医院章程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8,(1):5-7.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卫生经济管理;公立医院改革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理论阐述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含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制度,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是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能够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3]。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体系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内部管理囊括了医院内部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从微观角度入手,在医院内部建立医院章程、决策机制、医疗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制度流程,理顺医院运营管理涉及的人、财、物、技术、信息,提高医院运营效益[4]。外部管理包括政府办医制度、补偿制度、监管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从宏观层面着手,理顺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以及医院与政府、行业、社会之间的关系。

2现代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建设的任务

根据[2017]67号、[2018]83号文件精神,“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必须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三级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5]。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应构建现代医院经济管理架构,确立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与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逐步实现医疗服务项目、病种成本核算;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和行业分析,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提高信息质量;三级公立医院应设总会计师,统筹管理医院经济工作;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监督,定期进行经济风险评估[6]。

3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3.1全面预算制度约束力薄弱

目前医院全面预算制度的作用局限于为预算编制提供指导,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职能发挥作用不大,制度层面对医院运营管理的约束力比较薄弱[7]。《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拖欠。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或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专用资金,可以依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财政专户”,医院在实际编报预算时,医疗收入并不上缴国库,也没有存入特定的财政专户,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3.2成本管理制度设计滞后

近年来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部分公立医院的成本效益理念滞后,制度设计落后于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意识不足,缺乏规范性的成本控制措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缺乏成本数据支持,不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例,除了直接费用直接归集到临床科室,公用支出、管理费用、医辅科室成本、医技科室成本需要经过多级次的分摊,数据收集、分摊方法都需要经验判断,程序复杂,政府制度层面缺乏统一指导,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可使用性并不理想。

3.3财务报告制度指导性不强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是公立医院编制财务报告的现行依据,可参照的财务分析框架主要由纯财务指标构成,只有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依据,预算执行、成本管理分析内容较为简略,缺乏专项业务运营分析、战略分析、行业分析、风险分析的指引,按照这一框架做出的医院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比较局限,对财务报告撰写者个人的业务水平、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往往写出的报告耗时费力,实际对医院运营管理决策的指导意义不大。

4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4.1构建现代医院经济管理架构

建立“多位一体”的现代化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架构,涵盖财务核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价格管理及内部审计等经济业务相关职能部门;确立医院经济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责任、部门和委员会的职能权限以及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健全经济业务议事、决策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重点管理领域、重大经济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成立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下设资产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成本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图,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议事、决策职能[8]。

4.2加强预算绩效考核评价

医院应建立以财务、审计、第三方顾问组成的预算绩效评价小组,保证评价体系设计的中立性和专业性;按照项目执行部门、支出经济分类设置评价指标,运用平衡记分卡,衡量部门取得的业绩和不同支出的使用效果;建立预算绩效问责制度,明确项目考核标准、奖惩措施规定,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绩效分配挂钩,加大预算管理制度对医院实际工作的约束力;建立预算分析报告制度,按季度、半年、全年编制预算报告,加强预算分析,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辅助;建立财政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签章保管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自2019年1月起公立医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实行“平行记账”“双功能”“双基础”和“双报告”,医院应尽快配合政府会计改革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4.3建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制度

全成本核算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作,成本中心覆盖了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员工、各项业务,成本管理制度的设计建立,需要全员参与,而不是成本会计一个人的工作,更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9]。医院应建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各成本中心设成本控制专员,要求每个员工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核算程序、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措施、成本考核方法。只有医院上下全员参与成本制度的设计、完善过程,才能完整地考虑到成本核算的各种要素,准确地收集基础数据,设计出符合实际工作的成本分摊方案,不断纠正偏差,充分发挥全成本核算的优势,医院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才能得以提升。三甲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总会计师不能形同虚设,要作为医院领导班子的一员充分发挥作用,在其位谋其政,参与医院战略决策,建立健全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规范财务报告信息,为医院的经济运行保驾护航[10]。

参考文献

[1]温艳.基于供应链的医院物资集成化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中药管理;问题;措施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医院中药管理滞后产生的矛盾,要求医院管理人员加强中药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化,提高医院中药管理的科学化[1]。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中药管理制度,实现责任到人的实施细则,可以有效改善医药管理中的药品品种混乱模糊现状,保证医院中药质量,提高中药的有效利用率。本文针对医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1 医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中药品种繁多、质量评定标准不统一 目前,中药有2000多种,由于中药命名标准不规范,经常出现一种中药两种品名或者是一种品名两种中药的现象,导致部分医院出现混用和误用的现象[2]。除此以外,部分中药的药效会受到产地的影响,而医院对此并没有制定相关评定标准的现状,不仅不利于医院中药高效采购,而且不利于患者用药安全以及相关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1.2 繁复的中药采购流程 部分医院在进行中药采购时,采用从固定销售单位、熟识药贩等渠道购买中药材的方式,一方面可让部分销售单位因利润诱惑在采购中药材中掺杂假药或劣药,另一方面可导致部分医院采购代表制造假账单提高药价以获取中间利润。部分医院采购代表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鉴别中药材的真假,不仅加大管理的难度,而且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中药管理制度教条化 在制度上,部分医院中药管理制度呈现“教条主义”趋势,只是口头上的空谈,而不会运用到实际中[3]。中药验收制度、存放制度、发药制度均无具体且完善的章程来制约,这就导致中药相关研究的滞后。中药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并没有相应人员执行,容易导致中药库里中药材发霉、变质。无明确制度化的工作,会让药房的工作人员无法对药品的管理、发放验收等做到具体化,增加了对中药的漏配、称量不准等风险。因此,只有加强对中药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将中药药房的工作具体化。

2 针对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医院中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中药使用的高效率、安全性、合理化,提高患者服用中药的药效价值,进而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对中药质量的监测,不仅有利于健全完善中药管理体系,而且有利于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要改革医院传统中药管理体系,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成立质控小组、责任明晰化3种解决措施。

2.1 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促进中药药品的规范化 传统医院中药管理人员进行中药管理时,管理人员一般通过纸笔记录中药材情况,容易出现数据误差,在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的同时,也不利于中药材数据的统计[4]。建立医院中药管理信息化不仅方便操作,而且在查询报表或者系统时,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实现资源共享,使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中药信息化管理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医院中药管理走向现代化进程。

例如,在进行中草药饮片入库登记时,可以建立计算机中药库中药数据一览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利用EXCEL表格建立中药库一览表,通过药效等标准将中草药饮片分成两级,第一级处方药,包括祛风湿、清热、温里、活血化痰、安神等;第二级内服药,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分级别进行数据登记,不仅可以提高中药材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而且有利于医院工作人员查找、采购药物,提高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

2.2 成立质控小组,健全中药管理制度 质控小组作为医院中药领导小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中药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由药库、调剂、炮制和制剂有关部门成员组成。质控小组在改善中药管理制度时,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通过验收中药入库情况,规范炮制中药的流程,定期抽查和反馈质量,保证入库中药材的药效与质量。在进行采购中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具有营业执照的个人或者合法经营单位购买,双方签订关于质量的赔偿合同,检查小组要严格把关,查处收取回扣等行为,在保证中药质量的同时实现中药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合理化。

2.3 落实制度到个人化,强化制度的实施管理 在实施医院中药管理时,对于药品的购入、存储、出库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明确实施制度,清晰地把每一个岗位的相关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将每项任务明确划分到质控小组个人上,并加以实施到位。制度个人化要求质控小组成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应立即查找分工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合理的处罚。对于推卸责任或模糊焦点问题的成员、工作懈怠的成员,按照相关处罚条例进行警告或处罚。医院在将采购好的中药材验收入库前,通过相应的鉴别,对照合同上的质量、规格、数量进行全面检测。无质量问题的中药材入库储藏,有问题的中药材统一送到药检室或当地监测部门进行检测,保证每一份药材和药品的质量。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医院中药管理存在中药材药名混乱模糊、采购流程繁琐复杂、管理制度教条化等问题显得突出起来。在健全和完善医院中药管理规章制度时,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成立质控小组、责任明晰化3种解决措施,提高中药材品名的规范化水平,健全中药材管理制度,改善中药材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 梅全喜,范文昌.医院中药制剂开发的意义研发方向及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8(4):15-16.

[2] 刘素玲.影响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6):163-164.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1分析现代医院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医院体制有两种: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和具有私人性质的民营医院。两者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比较通过3个方面体现:①机构的数量。根据2017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公立医院在所有医院中的比例为45.36%,与民营医院在数量上的差异不大。②资源占有率。截至2017年末,公立医院拥有的诊疗专家及技术人员占整个医疗服务业总人才的81.67%,远远高于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数占比为80.31%,比民营医院也高出很多。③服务提供量。民营医院的诊疗量比例为13.71%,住院量比例为15.14%,住院患者手术量占比为12.83%,相比于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量,民营医院的占比较低。公立医院就诊人数的增加,使医疗费用上涨,同时为了满足医院需求,国家投入的经费也在增加,而且就医人数与医院的承受力不相符,造成了诊疗制度混乱,环境嘈杂等局面。同时,公立医院在管理政策上依托于政府,在改革和创新等方面缺乏积极性,使管理制度落后,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民营医院虽然在环境和服务中更加有优势,但其治疗费用较高,且很多专家都是外聘,医院的医生体系不完善,虽然在创新和改革中有自主性,但由于是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支持,其医疗相关政策的保障性较低,很难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所以在经营方面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现代医院必须在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改革,才能打破众多的制约因素,使医院的各项服务及运行得到改善。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2.1对医院的监管制度缺失

在卫生行业中,还没有针对医院管理设定的法律法规,虽然公立医院是卫生行业的主体,但是作用于医院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政府部门对医院的监管主要从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两个方面进行:行业监管中包括医疗机构的设立条件是否符合,医生是否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以及药品和手术等诊疗手段的价格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运行监管包括对院长的任命,医院资产的调配,财务运行是否合规等方面。不同的监管内容应该由不同的部门来进行,但是公立医院中,两项监管都由政府部门来管理操作,由于医院的运行监管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其运行状态,而政府部门对其了解程度较低,导致其财务状况及经济运行的监管力度比较缺乏。

2.2民营医院的医疗资源不足

民营医院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虽然我国鼓励民营医院的设立,但其市场占有率及规模依然不能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数量差异不大,但是民营医院的规模一般较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设备资源较少。相比之下,公立医院的发展时期长,而且长期受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因此规模较大,医疗资源的占有率在80%以上,提供的卫生服务量也高达85%以上。

2.3内部管理受到限制

公立医院缺乏内部管理的自主权利,由于政府部门对其整体的规划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医院在名义上的管理者并没有实际权利可以进行制度制定和改革。这就导致员工的工作态度懒散,人才引进难度大,很多员工觉得公立医院的工作像事业单位一样,没有太大竞争力,只要不犯大错,按部就班的工作,就是稳定的。因此,公立医院的体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尤其是不合理的薪资制度,很多医院的绩效与医生开的药品价格直接相关,导致工作人员过于关注药品提成,在患者就诊时,不能够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败坏了卫生事业的风气,违背了治病救人的初衷。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与医疗的整体水平。

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

3.1优化资产结构整合医疗资源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在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的占比最大,因此为了适应国家对医疗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医院进行战略性改制,改变传统医院的基本格局,优化其组织构成和资产结构,改善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的医疗机构分布不平衡的状态。比如,对医院的现有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加大公立医院的自主权,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给予公立医院法人和管理者一定的权利,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制定适合医院运营的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其优势,改善不足,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3.2加大监管力度

医院作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健康的保障部门,具有公益性质,同时又是一个讲究效益的企业。因此,我国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强。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不限制其投资主体,同时取消了一些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但是并不是对所有方面都不再管理和监督。医疗机构的监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行业标准,严格把控医院的设立条件,如果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能批准其进入医疗市场。对于公立医院,国家更要对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进行严格的审核,对破坏医疗制度或者借助医院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比如,部分医疗人员私自引进不符合标准的医疗设备或者药品。

3.3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

由于医院的管理体制一直受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影响,对人员的管理上缺乏考察力度,使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依靠和推脱或者混日子的心理严重。各岗位的人才流动性较差,缺乏竞争力和上进的动力,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较少,没有整体观念。同时,工作人员的分布比例不协调,有些部门的人员学历较低,能力较差,但是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不能引进优秀的人才,使医院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制约了其发展和创新。因此,医院要对员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人事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设置晋升方案,对员工的日常表现给予客观的肯定或者指导,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同时,医院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依据其培训内容及结果设置专业技能的考核,提升员工专业技术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薪资待遇方面也要与员工的工作量或者工作难度相联系,使医院的管理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进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积极的心态,合理采纳员工的创新型建议等。

3.4重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也没有竞争压力和生存忧患,所以工作上比较被动。医院在管理上经常依据传统的经验,忽视人力的合理分配,对医院的各项流程缺乏规范性的要求。尤其是公立医院受到政府部门在资金上的支持,其管理者往往不会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规划,缺少发展创新的动力,在管理期间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影响医院水平的提高。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其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在效益上有所增长,同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综上所述,医院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变,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研究话题。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医院井然有序的运行,同时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秦银河.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制度创新[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6,3(3):8-14.

[2]崔立岩.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5(5):129-130.

[3]尹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实践的关键路径探讨[J].现代医院,2018(4):469-470,474.

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财务管理

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实现各企事业单位的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各企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中所规定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各医院单位充分披露并能客观的反映各单位价值的会计信息,可见新会计制度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会计与财务协调一致的理论指导。

(二)对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账户以及会计报表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上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新增加的金融工具确认与测量以及金融工具列报与披露等准则对进一步实现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强调各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统一编制,这非常有利于医院当前财务管理中没有财务报表的编制或财务报表编制不统一等财务报表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对财务报表管理体制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新会计制度在各企事业单位已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如何结合新会计制度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创新理论还没有提出,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尝试剖析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我们探讨如何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就当前一些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的医院所承担的仅仅是医疗服务工作,缺少对对医疗药品和器械的严格管理。而且在医疗药品和器械采购、治疗以及药品销售等环节都很难保证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其中主要表现在财务凭证的失真,记账凭证不符合标准,以及会计核算不科学和缺少完整的会计报告等问题。

(二)缺乏针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当前多数医院的各项账簿和会计凭证并没有得到严格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不仅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机构,而且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在这样的状况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大的漏洞。

(三)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不到位

财务管理软件作为贯彻和执行财务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应用这些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充分保证医院各项财务管理操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但是我国当前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结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和当前医院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如下:

(一)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医院单位集中核算中心,将医院的财务工作全部纳入其中,并科学的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各医院单位会计核算、收付资金、资金管理的统一,切实做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

(二)健全财务监督和管理制度

就当前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看,尽管当前有不少针对医院的奖惩措施,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所以建立和健全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否则的话,那些所谓的奖惩也只是空谈。考虑到医院单位的特点,相应的财务监管制度中需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监管的内容以及各医院单位需要上缴的财务信息等内容。

(三)规范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

会计核算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实现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对完善医院的财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的一点,医院的审计结果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要切实保证医院各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权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会计核算与审计制度的规范来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各医院单位要经常对财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各医院单位管理者的财务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财务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和财务信息,促进财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进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

四、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当前医院落后的财务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详细剖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充分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翟秀芳.浅析医院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