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1

一、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主要引导者,在全班同学中选择几名学习成绩优异且突出者担任班委会成员,协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未被选择成为班委会成员的同学则是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只有班委会成员在班主任教师的引领下参与到了班级事务的管理之中来,认真管理班级事务,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要么是应付了事,要么干脆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有效管理好班级,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有序发展。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天真单纯,对待他人无分别心,因此,小学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们的心理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而不是对学生区别对待。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若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使每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每位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班级产生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责任,通过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二、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一)互助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相结合,增强班级管理实效性 

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小学教师应对学生们因材施教,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学会分享、合作、团结与共赢,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小学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在小组互助学习中,使每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同学们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各自的潜能得到最大化挖掘,使每位同学都能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在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们相互监督,共同为班集体的管理出谋划策,有利于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但是,班级管理仅仅有互助合作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与学生们的自主管理结合起来。自主管理,即是每位学生作为所在班集体的主人,对班级进行管理,对自我进行管理,使班集体中的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调动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班集体的立场出发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从大局出发的处事意识,养成集体观念,从集体利益出发进行自我管理。将互助合作学习与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二)树立共同目标,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增强班级管理实效性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思考

引言

当前,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量化管理模式,盲目地追求精确性,从而以示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特别在小学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按照自己的个性化工作及学校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办事,没有重视起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以及实际需求,存在着诸多的误区,笔者认为,当前应创设“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精力充足,有活力,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和被人所尊重,向往着合理、民主、公正。所以,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加以高度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不再是以往的被监督对象,而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发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健康的人格。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巨大价值,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这是推动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自身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也就会越大,这样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也就会将自身的能动力量全面的发挥。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自己发展的责任也就会越来越大,那么,就会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

1.2能够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基础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合作度不高、集体意识与社会意识不强等等人格缺陷多数都是因为班级管理制度中严重缺乏以小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完全和人本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除了能够培养出熟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较高智力的人,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也进行了良好的培养,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十分有利,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与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立、良好的人格。

2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将自己的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转变,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及教育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将班级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2.1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不仅是其的客体部分,同时还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教育者必须将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转变,从而让每位学生在组织结构中都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促进他们个性自主的发展。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鲜活生命的人,所以班主任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时,不仅不要忽视、冷漠他们,也不要一味的灌输、强制、体罚他们,而是要对学生表现出热爱、尊重,对待学生必须时刻以民主、平等为原则,主动地接触学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将管理过程中原本属于学生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多方面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在面对需要时,也应作出多方面的选择。不仅要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选择予以尊重,同时,还要对他们选择错误以及重新选择的权利予以尊重。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征,不过,班主任绝不可以将自己当成塑造者,应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帮助者,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习与体验以及生活,从而实现主动全面的发展目标。

2.2重视方法、过程、情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对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方法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因为他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应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全面地发挥,对学生的工作加以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结合班级的具体特征,自主能动性的开展工作,增强自身工作责任心,做好学生们的参谋后盾。其次,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过程加以关注;实质上,班级管理是在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就是学生间合作管理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一套新的广播体操时,体育委员将班级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要求各组长统一动作,然后分别指导本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体育委员与组长之间必须紧密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教好广播体操。所以,班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必须与小组间紧密的合作,这样,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对小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予以关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各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制定《文明小组评比细则》,每一星期做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将自我管理当做是为组争光的任务来抓,不自觉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学生

长期以来,在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强调量化管理,追求一种精确性,以示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小学阶段,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大多数都依赖于自己的个性化工作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特长和个性需要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结果会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不少的误区,再则由于山区学校生源减少都形成了“自然”小班,所以构建“以人为本”的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旺盛,敢想敢为,渴望独立自主,要求受人尊重,追求合理、公正、民主。因此,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尊重学生个性,以生为本,民主管理,既能使学生由“监督对象”成为教育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真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他的确具有正确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巨大价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阶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其主体性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能动力量。其次,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责任也就愈大,从而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就愈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进行班级管理,就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水平愈高,他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从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给小学生广阔的成长时空,给小学生充分的自,从而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和迸发创设良好的条件。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没有爱心、心胸狭隘、自私、责任心差、不诚实、不愿合作,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不强,这些人格的缺陷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班级管理体制中不以人为发展中心的管理模式,偏离了人本主义的理念。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造就了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高度发达的新人,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感、信念、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美的人格。

由于长期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服从老师的乖孩子。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让学生真正独立、自主、能动、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刻不容缓。

二、以人为本构建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管理理念首先应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资源,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1.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小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实行转变,让每个学生在组织结构中发挥和发展其潜能,从而是他们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

(1)小学生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人。班主任面对学生,视若无物、忽视、冷漠、空洞是错误的,视若其物、灌输、强制、体罚也是错误的。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把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 小学生是有着多方面需要的人。需要是多方面的,面对需要做出的选择也是多方面的。班主任要尊重小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选择,特别是要尊重小学生选择错误和重新选择的权利。

(3)小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人。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但班主任决不能以“塑造者”自居,只是学生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学习,去体验,去生活,最终达到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

2.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

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尤为重要。这为班主任采取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 建立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条件,根据班级建设的思路以及每位小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自由组合成班级组织。如: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这些同学与班委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建立相对稳定的行政小组,学科小组,课外活动小组,卫生小组,每个小组定时定点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交流。形成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为学生提供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监督机制必不可少,班主任并不是整个监督机构的。在班委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委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委会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和处理。使得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利的同时,更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

3.注重方法、过程、情感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自主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管理方法的指导以及管理的过程和管理的情感。

(1) 给予小学生必要的管理方法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班主任决不能袖手旁观,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班主任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根据班级特点,能动自主的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努力做好学生的参谋后盾,当好学生的“导演”。

(2) 注意小学生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建立在合作机制上,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合作管理的过程。如:学习一套新的广播操,体育委员把学生分成四小组,组织各组长统一动作,然后分别指导本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体委必须和组长紧密配合,共同教好整套操。由此可见,班里各部门的管理都要依靠其它部门或小组的合作。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步提高。

(3)关注小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班级管理放手让学生主动发展,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组间良性竞争。制定《文明小组评比细则》,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这样每个学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一种为组争光的责任,无形中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得到升华。

4.优化评价管理体系

学生自主管理的情感上升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如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管理评价,成为班主任值得思考的问题。

(1)多样性评价。在对学生管理效果进行多样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自我评价、评价他人和他人评价。在自我评价中,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管理的能力。在评价他人时,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成就,同时借鉴他人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他人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最大的渴望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肯定学生的成绩。

(2)发展性评价。班主任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尤其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过程,对学生管理的表现不仅要评价其结果,更应重视评价其过程的合理化程度。评价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是否提高自控自律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这是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和终身性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

从一定角度讲,班主任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决定其行为将影响着新课程改革在班级体中的成效,进而制约一所学校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只有班主任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和健全一套学生自主班级管理方案,依靠内驱力,发挥主体特性,使班级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这样班级管理模式不再是班主任的“保姆式”管理,班主任的舞台逐步从前台转到后台,工作由监督型转向协调型,从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张友军.走出班级管理的几个误区[J].班主任, 2002,(12).

[2] 钟 瑛.对“以人为本”的再认识[J].班主任,2002,(4).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策略

在小学班集体中,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初的养成时期,对于很多事情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此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品行和性格的养成和发展,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必须谨慎对待自己的管理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仅囊括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也包含学生课外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反而会导致班主任工作的混乱,这样不仅不能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但就目前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而言,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思想。思想方面的滞后性,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班主任的正常管理。

2.管理方式单一

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承受了很大的工作量。与此同时,很多小学班主任往往还是一名任课教师,他们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分担一部分精力去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很多班主任无法分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更新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而是选择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往往呈现单一化倾向,缺乏创新性和活力。

3.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比较片面

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现状,是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备受升学压力的摧残。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应试教育的现实。教师往往采用考试的形式去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用分数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处于应试教育的现实之中,高分数成了很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是异常重视的,而教师往往是依据分数对学生进行高低不等的评价。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韧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分数不高的学生,不代表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也同样不能代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是不优秀的。但是目前来看,班主任主要是依据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放大了分数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是片面的。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在哲学理论中,有“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说法。立足于这种思想,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受到意识支配的,而所谓的意识就是指教师的管理理念。班主任的传统管理理念,导致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现状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班级现状,因此,班主任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首先,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有序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其次,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及时获取相关的班级管理知识,立足自身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吸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2.丰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主要是班主任一人管理,方式单一,不仅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学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也容易对班主任产生逆反心理。当代的小学班主任要及时打破这一僵局,主动吸收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方式,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如,班主任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由组长对班主任进行定期汇报,而小组之间则处于竞争和监督的状态之中。如此一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量就会得到减轻,另外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成为很多教师的研究课题。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情节,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依据,不能仅仅凭借学生成绩的优劣,而应该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不能掩盖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水平。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三观以及性格都处于最初的形成阶段。班主任是小学班集体活动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对班级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班主任需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投入足够的精力,积极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耀山.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百花园地,2014(04).

[2]索朗曲珍.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浅谈[J].和谐校园,2014(06).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小学学生工作 班主任 教育教学

作为义务教育开始阶段的小学教育,最基本的工作是教学和学生管理,给每位适龄儿童营造出一个优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小学学生工作主要还是由各位班主任教师来具体执行,每位班主任教师就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和负责人,由于这种工作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开端以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一群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少年儿童,这就对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素质、个人能力、人格形象就有着一定的要求,小学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每一位班主任教师的精心付出。

一、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1.承担主要课程的教学安排。原则上,我国每位小学班主任教师都是主要课程的授课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教师在授课时,就有机会观察与研究每一位学生,发现一些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班级的纪律情况,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完成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课堂纪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每位班主任教师还应照顾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带领他们按时就餐、按时午休,让学校放心,更让家长放心,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在安心学习、生活。班主任教师还应加强对一些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们迅速适应学校和班级这个大集体,在这6年内,班主任教师一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3.班级组织。小学班主任教师还应做好班级组织工作,按照民主选举的原则,精心挑选出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热心助人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和少先队对长等,让他们成为班主任教师的小助手,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通过班主任――班干部――全体学生这个管理组织体系,把全体学生组织好,打造成团结向上的班级集体,以便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晚会、比赛、竞赛等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

二、班级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对小学班主任教师的要求

1.丰富的学识。小学班主任应具备丰富的学识,不管是哪门主要课程,语文还是数学,都应得心应手,顺利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知识的力量来感悟这些小学生,让他们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扩大知识视野,知识是无穷的,班主任教师是引导学生迈入知识海洋的领路人。班主任教师要熟悉一到六年级的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每位班主任教师都应加强学习,胜任每个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求。

2.高尚的品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教师不仅仅拥有丰富的学时,还应是道德的楷模,具备高尚的个人品格、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身体力行,最好学生的表率,不迟到不早退,对学生的要求,班主任教师也应自己做到,与学生一起,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认可和接纳自己的班主任教师,自觉维护班级纪律、遵守教学秩序,打造出优异的学风和班级形象。

3.具备一定的工作方法。小学班主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天真灿烂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还应是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周边环境、教师引导、同学关系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学校和班级环境,这也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教师应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爱心照顾好每一位学生,谨慎使用批评,以免在小学生的心灵中留下阴影。班主任教师还应和蔼可亲,如果整天不苟言笑、深不可测的样子,就容易给孩子带来恐惧,他们在内心里也会抵制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做法就会使得其反,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求

1.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前提。在师生关系建设中,班主任是主导方,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及工作作风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类型。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及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有助于营造出优秀的班级集体。

2.组织好集体活动。班主任教师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提高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团结协作,运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凭借坚定不移的意志才能顺利完成的活动。积极有益的集体活动能形成自觉、和谐、愉快、团结的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挖掘集体活动本身所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的预定目标。

3.根据向师原理,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感悟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曾就教师与学生性格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有些性格特征还有较高的相关,这就是向师原理。教师的人格力量、精神品质就有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班主任教师营造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班级环境,发挥出学生本能存在的向师性,教师品质、行为以及语言等无时不为学生所观察和模仿,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向孩子们展示出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为他们树立效仿的榜样,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实现健康成长。

总之,我国小学中班级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教师来完成,班主任教师也是每一个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每位班主任教师都应明白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做好本职工作,为这学生创造出优异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6

生本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构建教学计划,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其特征如下: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本体。班级管理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②高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最基本的本质和原则。③全面依靠学生。班级中的主体是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好班级的每一项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用事必躬亲。全面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是生本教育的最好方法。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需要开放的教师。教师都应具备发现并赞美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强压之下变成“别人”。老师要做到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班主任的温暖与关爱,由此搭建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为班级的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2.建立良好的生本文化

生本文化是生本教育的剂、加油站。良好的生本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憧憬,乐于学习,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健康向上的生本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弘扬班级正气,使班级生本管理的效能最大化。生本文化属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沟通、交流的基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有很大帮助。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特点不同,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来进行。二是全面地依靠学生。只有充分地发动学生,全面地依靠学生,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

(1)师生共同制订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班级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思想是以民主、科学为基础的,那么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时,应采取师生共同商讨的方式来完成。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进而增强他们的班级责任感,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培养班干部队伍,强化班级管理核心。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组建班级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学生体验到行使好个人权利的重要意义,班级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也得到加强。提升班委的责任心,更好地促进班委队伍的建设。在时机成熟时,积极实行班委轮换制,促使更多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锻炼。(3)班级工作,人人有责。班级管理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班委的事情,而是班级每一个成员的责任。班会中,首先是班委成员总结上周班级各方面情况,充分地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就某议题(如“班级成绩如何总体提高”“课上同学应积极响应老师”等),让全班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引发他们自主管理的兴趣。(4)制订个性化的评价制度,深化班级管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其学习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人格、行为发展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发展过程为评价基础,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武器”,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