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风险 应对

一、现状和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执行15%的税率,可以减免10%的所得税;各地政府面临经济转型的重任,为提高任上业绩,鼓励甚至鼓动企业通过认证,对通过认证的企业政府给予各种奖励,对有融资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进行财政贴息等;证券市场、金融机构也偏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帽子,创业板以高新技术企业颇多,银行和担保单位成立专门从事科技贷款的部门、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易于向客户推销产品……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优惠待遇,不少企业纷纷走上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道路,而事实上有不少企业仍是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差,或者管理上根本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但他们为谋取高新技术企业的光环,有的利用科技、税务等部门的漏洞,编造虚假材料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有的与中介机构合作,共同虚报申报材料;有的在政府支持下勉强通过认证,但其管理跟不上要求,遂又与政府签订保证税收的协议,所得税优惠不享受。

高新技术企业好处众多,通过认证的也有投机取巧的成分,如果一味仅是通过认证或者骗取了认证,在目前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在背景下,政府各部门必将根据蛛丝马迹,对其实质或管理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采取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补征少交税款及滞纳金,甚至进行税收处罚等手段。一旦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税务处罚就可能在5年内甚至永远都不能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其风险和代价不言而喻。

为了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又符合科技、税务等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笔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梳理,以帮高新技术企业审视自我,做好备查,规避风险,确实享受优惠。

二、认证、管理的理解和建议

(一)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方面

企业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总结,从设计、工艺、生产、产品、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寻找新的突破口,不断开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新产品、新服务或管理模型的发明创造,然后到科技部门查新,积极申请专利,无论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还是发明,包括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申请越多越好、授权越多越好。如果是受让、受赠、并购等取得专利,则要签订转让合同,且到主管部门备案。

注意:1.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授权专利一般要在6项以上,或一项以上发明专利;2.获得专利授权后还要不断续交年费,以保证专利一直处于有效期内,否则不受法律保护和认可;3.自主知识产权要求近三年内或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权;4.要将专利应用到实际的产品生产或服务中,形成本企业主要产品(服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范围方面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1.电子信息技术;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3.航空航天技术;4.新材料技术;5.高技术服务业;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7.资源与环境技术;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企业的高新技术如何体现或产生,企业研发或技术部门要出具说明书,详细加以说明;企业研发或技术部门要将企业的产品(服务)归属到《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细分末节,最好有完全一致的项目,不能模棱两可;企业研发成功后到科技部门申报高新技术产品,注意其有效期一般为5年。

(三)人员方面

第一,在职工范围的界定方面,会计准则明确“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还包括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职工的范围明确了、扩大了。

第二,规定要求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

第三,规定要求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研发费用方面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须按规定如实填报研究开发活动(项目)情况表;同时正确归集研发经费,聘请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1.研究开发活动的确认

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企业按照上述定义判断是否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项目),并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二、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准备好研发活动(项目)的立项及预算报告,说明研发活动的目的(创新性)、计划投入资源(预算)、研发活动是否形成了最终成果或中间性成果,如专利等知识产权或其他形式的科技成果。

注意:(1)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2)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归集、核算、加总的;(3)立项必须由公司相应的权力机构、人员、会议批准,若是外单位的委托,则须提供委托协议等证明性材料。

2.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企业须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并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五、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企业须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样表)》设置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最好设置单独的研发费用归集科目,并在样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明细科目,辅之以项目核算,从而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同时按《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归集、核算。

3.销售收入及研发费用比例的确定

销售收入一般包括主管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产品销售收入,否则分母变大后存在研发费用比例不达标的风险;也不能简单地将研发费用科目的发生额总和认同为全是研发费用,一定要按前述归集要求计算,该扣除的予以扣除,否则会因分子变小后存在研发费用比例不达标的风险。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方面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技术性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接受委托科研收入;企业当年总收入等于营业收入,等于销售收入与非销售营业收入之和。

注意:高新技术产品最好是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可,部分产品可以参照已认可的产品,如果全是未经认可的产品,企业一定要能明确归集到《重点领域》的末级项目,且有相关证据,否则归集缺少可信度,涉税风险就较大。

(六)企业综合管理方面

1.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方面

(1)企业所有研究项目要制定立项报告,且立项报告要获得有权机构、人员或会议的批准;(2)建立符合认定要求的研发投入核算体系,账、表、凭证等一应俱全;(3)企业与高等院校就主营业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争取获得市级以上产学研示范企业;(4)企业设有单独的研发机构,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争取获得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企业要建立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依制度和开发进程做到奖罚分明。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

(1)同一科学技术成果在国内外的申请只记为一项;(2)无论购入还是出售技术成果均以正式技术合同为准,且有相关部门鉴定或登记备案为佳;(3)列出企业技术成果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的典型;(4)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要达4项以上。

3.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方面

(1)企业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含商标)达6项或1项发明专利以上,专利以获得授权证书为准;(2)同一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的申请、登记只记为一项;(3)若知识产权的创造人与知识产权权属人分离,在计算知识产权数量时可分别计算;(4)授权已超期或虽未超期但未交年费不予计算。

4.成长性方面

企业的成长性包括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公式如下:

总资产增长率=1/2×(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1;

销售增长率=1/2×(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1;

(1)成长性按≥0.35、≥0.25、≥0.15、≥0.05、

上述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2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自主知识产权(30分)、成长性指标(20分)等四项指标,用于评价企业利用科技资源进行创新、经营创新和取得创新成果的能力;企业不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赋值为零,即不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每项指标分数比例分为六个档次(A,B,C,D,E,F),分别是:0.80-1.0、0.60-0.79、0.40-0.59、0.20-0.39、0.01-0.19、0,各项指标实际得分=本指标赋值×分数比例,如组织管理水平达B档,则得分可评为14分(=20×0.7);企业自行评价指标以申报之日前3个年度的数据为准,如企业创办期不足3年,以实际经营年限为准;该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记分方式,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三、认证、复审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中介机构的选择和验证

企业必须选择综合评价AAA级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政府机构会有推荐,或在中介机构网站上查询并验证,具体要求:

1.具备独立执业资格,成立3年以上,近3年内无不良记录;

2.承担认定工作当年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占职工全年月平均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全年月平均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

3.熟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相关政策。

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依据《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进行专项审计,出具真实的专项审计报告

(二)相关资料的准备

无论是认定、复审,还是申请减免税的资料,均须装订成册,配有目录和页码,且在规定时间前提交,便于相关部门查阅和办理。

1.企业认定时应准备并提交的资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3)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4)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5)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协议、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上述资料企业一般必须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注册登记后提交给认定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视同重新认定。

2.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企业复审时应准备并提交的资料

(1)近三个会计年度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2)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企业须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资料提交给认定机构。

3.企业申请减免税应准备并提交的资料

(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2)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见附件);(3)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4)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

上述资料企业一般必须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

(三)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企业应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有效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初次申请办理。

第二,认定或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或复审当年起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和《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条件的企业,不得享受税收优惠,如果已享受税收优惠的,将被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第三,企业在销售收入上作时间的安排、资产规模上进行科目的调整,只要不违反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记住任何税收筹划均须以纳税遵从为基本原则,不得弄虚作假,否则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OL].中国政府网,200-3-19.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J].国务院令[2007]第512号.

[3]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Z].2008.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促进中小外贸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增强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利用中小外经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各类外经贸服务;办理对外贸易备案登记、海关、外汇、商检、税务等有关手续的咨询服务;组织企业开展各类境内外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帮助企业进行形象策划、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应用电子商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目标任务

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2012年上半年,基本建成“市中小外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十二五”期间总数,年均增长20户,到2015年末全市中小外经贸企业达到250户;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达到6.8亿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快外经贸队伍建设。降低外经贸企业准入门槛,对符合条件、具有法人资格、拥有固定场所、能够提供营业执照、企业机构代码证、申请报告和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表的中小企业,由市商务局在10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办理备案登记,同时对企业办理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手续,提供免费优质的咨询服务,不断壮大我市外贸队伍。

(二)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改(扩)和研发。对有利我市外经贸发展、推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医药品等出口产品项目,企业符合在境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资质,有一定直接从事外经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良好、管理制度健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外经贸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近三年来无骗税、骗汇、走私等违法行为,有组织实施项目的配套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能力条件,项目当年1月启动,投资总额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按要求提供:

1、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表、资金拨付申请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

4、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证明或批准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文件(复印件)。

5、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6、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上年度缴税证明。

7、项目在关联公司执行的,须提供控股关系证明材料,包括第三方中介出具的验资报告或有关股权关系的工商登记证明。

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10、贴息项目须提交承贷银行出具的项目贷款合同、合同项下的进账单和利息回单、贷款卡号和密码(流动资金贷款及其他与项目无关的贷款不予认可);定额资助项目须提交已经投入资金的凭证,包括:项目新增设备的购买发票复印件等。如票据过多也可提供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

11、其他必要材料包括:

(1)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如技术查新报告(研发项目必须提供)、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

(2)能说明项目技术或产品知识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合同等;

(3)企业通过的认证、评级评优资料;

(4)“走出去”项目须提交商务部门的项目核准文件。

每年4月30日前报市商务局,支持方式采用贷款贴息或定额资助方式。定额资助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150万元人民币,贷款贴息项目贴息率最高不超过该项目当期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贴息期限1年,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三)加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平台,对企业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国际市场宣传推介;电子商务;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等项目予以支持。其中,(1)境外展览会:展位费支持标准,一个展位25000元,二个展位35000元,三个展位45000元,最高限额45000元。(2)企业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其它管理体系认证,每项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20000元。(3)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元;软件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0元。产品认证只对认证过程中发生的认证费用或产品检验检测费予以支持,其它费用不予以支持。(4)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元。(5)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宣传材料的翻译及制作、宣传视频的翻译及制作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15000元。制作的宣传材料、宣传视频不少于2000份,宣传视频不少于5分钟。宣传材料及宣传视频至少具有一种外国文字或语言。宣传材料和宣传视频应按不同项目分别申报,每个企业每年支持该类项目不超过2个。(6)电子商务活动:创建中小企业网站、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20000元。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是指企业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互联网网站进行广告宣传、商品营销等活动。创建企业网站和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只支持一次性的建设开发费用,不支持后期维护、改版、升级等费用。为企业提供网络营销活动的服务商,应是依法注册、具有相应资质的法人,并通过了ISO、CMMI等相关资质认证。(7)境外广告与商标注册:境外宣传广告、境外商标注册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元。(8)境外市场考察:生活补贴一个国家6天,两个国家10天,三个国家12天及交通费支持比例70%,支持人数不超过2人。(9)境外投(议)标:标书购置、项目设计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20000元;考察及调研交通费支持比例70%。

每户企业每年最多可申报6个项目,每年1次,于每年4月底前通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平台上报市商务局,由省商务厅、财政厅审批,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执行。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3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面临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出于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从最初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管理层分析和讨论”的组成部分,转化为独立的环境年度报告,披露的行业也由环境敏感性行业扩展到其它类型,披露的内容由环境映像信息扩展到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信息已成为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或环境压力。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企业难辞其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环境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环境本论文出自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据环保部门统计,目前自然界遭受的污染物中80%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染的治理情况,履行环境受托责任,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化、公开化、筹资渠道多元化等特征,备受公众、市场和政府的关注,其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规范、透明和全面。人们也希望从上市公司对外报送的报告中了解其对公司环境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行动。基于此,我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研究样本。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中,对重污染行业进行了初步划分,造纸行业名列其中。造纸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但也是我国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行业之一,2004年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高居第二位。因此,我们选取造纸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根据证监会2001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造纸、印刷行业属于制造业的下次类,登陆中国上市公司咨讯网查询后,共获得截至2006年底在沪、深上市的造纸、印刷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32家,经过鉴别和分析,剔除造纸行业的下游行业印刷、包装及体育用品制造业上市公司9家,共得到A股市场造纸行业上市公司23家,为本文的有效样本,其股票简称和上市时间见(表1)。(二)研究方法根据《证券法》》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本文主要采取统计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样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及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这些信息披露文件着手,揭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本研究中样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主要来自于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讯》和金融研究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一)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拓股说明书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除了生产特种纸的冠豪高新和凯恩股份外,其余21家上市企业都对环境问题给与了一定的关注,披露比例达90%,这与造纸行业的污染比较严重,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有关。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企业环保信息披露的方式呈现越来越多样的趋势,由在风险因素与对策中披露扩展到募集资金的运用、业务与技术等部分。1997年以前上市的企业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及对策”的“环保风险”中披露,1998年以后扩展到“募集资金运用”、“发行人情况”。2004年以后开始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部分披露环境信息,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在“业务与技术”部分详细披露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的处理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以及环保达标情况等信息。2006年上市的太阳纸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更加全面,其在招股说明书的各个方面都披露了环境信息,并且在“业务发展目标”中独立披露了企业未来的环境保护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法规的日益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最初是有关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及对策,有关此项目的披露比例达到了100%,这和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是一致的。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信息披露的内容逐步扩展到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投资、三废排放量、污染物处理情况等,具体情况见(表2)。除了环保风险外,有关环保投资的披露也是较多的,有11家公司进行了此项披露,其中有9家公司的披露较为详尽,分别是银鸽投资、美利纸业、福建南纸、民丰特纸、华泰股份、恒丰纸业、博汇纸业、景兴纸业、太阳纸业。披露的内容主要是环保费用支出、未来的环保投入本论文出自金额,以及环保项目投入使用后污染物的减少量,对环保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公司进行环保投资对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等没有进行过披露。有关上市公司污染物情况的披露也逐渐增加,1998年上市的美利纸业披露了企业三废的处理情况;2000年上市的华泰股份披露了企业的"三废"排放量。2001年上市的恒丰纸业还对新项目投入使用后企业污染物的减少量进行了披露。2003年以后,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政策的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2006年上市的景兴纸业和太阳纸业都将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博汇纸业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中指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将由破坏生态环境走向清洁生产并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其将“发行人的环保情况”独立出来,详细披露了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中介机构有关环保的核查意见等。太阳纸业的披露更加详细,其在“业务与技术”中披露了“与发行人经营有关的高危险、重污染情况”,包括安全生产及污染治理情况、环保处罚情况、近三年环保费用支出及未来支出情况、环境保护核查的情况等。并且其将企业未来的环保计划纳入了“业务发展计划”中进行了披露,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值得关注的是,有关中介机构对上市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披露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是因为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颁布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

(二)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年度报告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通过阅读分析23家样本公司连续三年共65份年度报告,发现除*ST东泰、恒丰纸业、*ST天宏在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中从未进行过环境信息披露外,其余20家企业都曾在不同年度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达87%,其中9家公司在连续三年年报、5家公司在连续两年年报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信息,其次是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个别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强调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发生重大的与环境相关的事项时,企业会选择在重大事项中披露。除此之外,企业几乎很少采用其他的方式。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更没有一家企业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值得关注的是,ST长控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中披露了由于控股公司环保治污未达标停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这也是造纸行业唯一由于环境问题而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例子。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见(表3)。从(表4)可知,除了环保投资的披露比例最高外,有关排污费的披露也是较多的,共有10家企业进行了此项披露,披露比例达56%,其中5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连续披露了企业支付的排污费,而有关环保补贴和借款的披露相对较少。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非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企业的董事会报告或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披露,而有关环保拨款、环保投资、环保补贴、排污费等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表述形式。通过对65份年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性的内容仍占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尤其是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投资、环保拨款等内容,几乎都是在报表附注的某一科目中出现。如排污费的信息一般都是在预提费用账户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附注中出现。而环保拨款的信息一般出现在专项应付款或资本公积的报表附注中。而非货币性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货币和非货币相结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税收减免和环保投资等。这些内容一般出现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到的有关募集资金使用、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等。四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来看,与企业会计处理相关的环境事项主要涉及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拨款、环保补贴,涉及的账户主要有资本公积、专项应付款、补贴收入、预提费用、管理费用等。但由于没有统一会计准则的强制性约束,企业在发生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事项时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并不规范。如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缴纳的排污费进行预提或待摊,计入“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实际缴纳时计入“管理费用”账户,但实际上只有ST佳纸、ST长控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预提的排污费,也只有ST佳纸在2003年报表附注中披露了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其它企业均未披露预提的和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排污费金额。共有6家企业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披露了支付的排污费,其他企业均未披露。另外,晨鸣纸业将收到的环保专项基金计入了“专项应付款”,并在报表附注的收到的与筹资情况有关的现金中进行了披露,而华泰股份和山鹰纸业只在专项应付款中披露了收到的环保拨款,并没有披露收到的环保资金的现金流入。另外,还未发现一家企业设立有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会计科目进行披露。超级秘书网

(三)结论首先,上市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相关性。无论从招股说明书,还是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都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3年以后上市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及《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其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披露情况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披露。我国目前仅有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做出要求的法规,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等都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做出的规定,如对于定期报告很少有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规定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明显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第三,环境信息的披露是压力导向型,而非市场导向型。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印证,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动机来源于环保政策的限制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不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引发的自主、自觉行动,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不高。第四,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信息的可比性、实用性较低。环境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缺乏固定、规范的格式,信息的可比性较差;披露的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叙述,披露形式单一;披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对过去发生的事项的反映,如排污费、环保认证等,降低了环境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最后,披露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非履行社会责任。大多数的环境信息披露只是对公司如何支持环境项目、在环境方面从事了哪些社会义务等的一般说明。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公司在股东、顾客、潜在的投资者以及环境主义者们眼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是真正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

四、政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由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保法规的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强制企业重视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逐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特别是由于年度报告对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分量,促使企业重视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二)建立规范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近几年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瓶颈”在于法规及准则的缺失。建议政府部门逐步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具体准则,形成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促使上市公司将有关环境的会计事项与有的会计制度相对独立地加以列示,以外部要求的形式促使公司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在全面推行环境会计准则之前,政府部门可选取一些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如钢铁、本论文出自煤炭、电力、化工等,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进。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审计,重视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我国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已初见端倪,如ST长控在2004、2005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由于环境问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但就总体情况而言,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还是严重不足。环境审计是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和准则中,均没有对环境审计的具体规定。应尽快制定我国环境审计规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使环境审计的实务操作规范化,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005KR65):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专项科研基金

参考文献:

[1]印丹榕:《江苏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生态经济》2006年第5期。

[2]周一虹:《公司环境报告:压力、鉴定和双重性影响》,《生态经济》2006年第10期。

[3]房巧玲:《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的起因》,《世界环境》2006年第3期。

[4]周一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第3期。

[5]范永太:《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10期。

[6]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7]王立彦、冯子敏:《国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管理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9期。

[8]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9]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4

投资要点:

1、苹果首推指纹识别。

2、关注国内品牌各自对应的供应链质优龙头。

事件:苹果如期举办新品会,iPhone5C和iPhone5S两款新产品,5C带来五种新颜色,机身强化塑料背壳;5S首次采用64位A7处理器并搭载M7动作协处理器,性能全面升级,加入与Home键集成的指纹识别功能,用于解锁和核实iTunes商品购买。尽管苹果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已在逐步弱化,然而技术层面上公司始终对行业有着引领和启示影响,苹果此次兑现加入指纹识别认证功能无疑将加速激活移动支付安全认证方面的发展进程。

苹果三星垄断智能手机市场的景象已迅速被多家中低端产品战略为主的品牌瓜分份额所替代。在技术创新停滞而以拼硬件参数为主的成熟智能手机市场,两大巨头的市场影响还在弱化。我们对于该市场的竞争格局判断早已开始强调应着重中低端市场的品牌,尤其是国内已自成风格的华为、中兴、联想等,当然,大品牌在新品阶段带来的产品对行业发展趋势仍有启示作用,对供应链厂商的订单利好刺激也依然存在。我们也因此建议大家多元化关注这些品牌各自对应的供应链质优龙头,如长盈精密(300115)、歌尔声学(002241)和环旭电子(601231)等。

银行:经济复苏带来“升”机

投资要点:

1、8月金融数据力证经济持续复苏。

2、反弹股价高度将超越年初高点。

9月10日公布的8月金融数据力挺银行股。数据表明:1、融资总量超预期配合经济企稳止跌;2、企业投资性资金需求旺盛;3、委托贷款高增长印证融资需求复苏;4、未贴现票价爆炸式增长源于融资需求强劲。这些积极信号修正投资者对经济的悲观预期。

本轮反弹股价高度能否超越年初高点?我们认为,完全有可能。理由:1、股价不同于估值,股价是绝对指标,估值是相对指标;2、去年12月启动的反弹瞄准的是13年估值,本轮瞄准的是14年估值,即使本轮反弹估值高度超不过年初高点,股价完全可能超过年初高点,因为13年业绩和净资产正增长;3、虽然本轮对未来经济调整后的预期弱于上轮,但调整前的悲观预期甚于上轮,使得本轮反弹的核心逻辑经济边际改善的预期差于上轮。

目前,应淡化股价涨幅空间,银行估值属于低估压抑类型,1.8倍PB以内均属合理,14年优秀银行给予1.2倍PB,普通银行1倍PB很正常;今后紧盯可能终结上涨的两大风险因素:一是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二是11-12月债务审计报告公布的地方债务规模超预期(20万亿元以上),我们预计二者发生概率均很小。

投资建议,依次推荐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

计算机:政策频出重点支持两领域

投资要点:

1、教育信息化和食药品溯源获得政策重点支持。

2、行业战略地位凸显。

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8 月 29 日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将成为继医疗信息化之后政府又一个改善民生的“刚需”,政府依靠区域医疗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未来也将依靠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跨区域、跨学校的共享。

9 月 5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 2018 年)的通知,提出多个目标。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食品药品大部制改革即将完成,食品溯源建设将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对信息产业战略定位明确,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打开,维持全年“超配”,计算机是成长股的最优选择之一。

我们重点推荐两类公司:(1) 智慧城市建设有望持续高景气,建议坚守业绩成长确定性较高个股,主要推荐紫光股份、万达信息、佳都新太、银江股份、天喻信息、网宿科技、高新兴、数字政通、捷成股份、飞利信、荣科科技等;(2)考虑创业板回调风险以及下半年市场更加关注业绩,估值较低且业绩稳健的龙头公司有望获得不俗收益,重点推荐东华软件、远光软件、信雅达、广电运通等。

航空:“双节”引爆出行需求

投资要点:

1、长假期有利增加航空出行需求。

2、低估值的低配置品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近期宏观经济指标有好转迹象,看好航空公商务需求的趋势性复苏近期工业品价格回升、出口提速、PMI 指数转好反映总需求改善。我们认为航空公商务需求作为经济先行指标将引领经济复苏的趋势,继续看好航空公商务需求的趋势性复苏。

新《旅游法》对旅游市场的无序行为做出严格禁止,无疑将抬高团体游报价,因此9 月中旬至十一期间成为团游的价格洼地,有利于集聚航空出行需求。双节无重合,可拼凑史上最长假期,有利于远途旅行,将引爆集聚的航空出行需求,其有望成为航空股启动的催化剂。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5

一、拓宽融资渠道

(一)争取信贷规模。落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指标、创新金融产品。对已授信的项目,尽快促使信贷资金下柜落地。银企对接会上签订贷款意向,力争落实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银行内部办理续贷手续,适度延长贷款期限,以解决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到期时必须“先还后贷”所造成的还款压力问题。加快企业贷款创新步伐,确保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积极主动引进外部金融机构入驻,支持股份制银行到设立分支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贷款卡、贷款卡年检和外汇年检、开立银行账户时不得变相收费;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在对企业审核、审批和发放贷款时不得随意收取“咨询费”、“财务顾问费”、“贷款额度使用费”等各种附加费用。

(二)支持企业上市。设立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上市培训、拟上市企业数据库建设运行、兑现上市奖励等。县人行等金融部门要引导拟上市企业做好外汇企业登记,促进一批企业上市融资。拟上市企业与保荐机构或其他证券从业机构签订上市服务协议,并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其办理工商注册或变更登记手续后,除市政府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外,县政府给予20万元奖励。企业上市申请被中国证监会或境外证券监管机关正式受理的,在取得有关证券监管机关受理函后,除市政府一次性给予66.7万元奖励外,县政府给予133.3万元奖励。对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含境外上市)的企业,注册地和纳税在本县的或根据有关证券监管机关核准的招股说明书,其募集资金的70%(境外上市50%)以上实际用于本县投资的,除市政府一次性给予23.3万元奖励外,县政府给予100万元奖励。

上述各项奖励,具体结算办法按市、县两级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对于我县进入辅导报备阶段的省、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税务、工商、统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重在提请,主动服务,促进整改完善,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大融资力度。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理、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业务。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单个规模较小、不符合发债条件的中小企业,采取多家集合的形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积极引导一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破解企业间接融资难题。鼓励企业以公司股权、商标权抵押担保等形式拓宽抵押担保融资渠道。

二、加强财税扶持

(四)积极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县政府设立总部经济奖励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在设立总部,并出台相关文件,对企业办公场所、企业高管人员个人所得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五)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税务部门自年8月1日起将制造业的利润率预警值下调1个百分点。积极主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年纳税额在3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再享受减半税率(即10%)。工商部门取消征收营业执照副本工本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费、企业年度检验费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费。地税部门取消收取税务登记证工本费。企业因融资需要,申请土地使用证宗地分割的,免收土地登记费。在土地抵押登记中,只收登记费,免收抵押服务费。外资企业用地测绘收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的80%收取。建设部门继续暂缓收取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免费为工业项目定线、验线、放样。物价部门对企业委托进行价格认证,实行下限收费优惠或减免。自2012年月日起,两年内暂停征收工业企业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统计人员岗位培训费。

(六)提高担保公司补助。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风险补偿,对流通企业按年度担保额的5‰予以补偿,对工业企业按年度担保额的8‰予以补偿。鼓励各类民间投资者参与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

(七)扶持企业产品出口。出口企业信保保费市政府按投保保费的10%予以补贴;县政府对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或出口额年增幅20%以上的出口企业信保保费,按投保保费的10%再给予补贴;出口企业信保保单项下融资,除市政府按保单融资配套金额的8‰给予贴息外,县政府再给予贴息7‰;出口企业信保订单融资担保,除市政府按8‰予以贴息扶持外,县政府再给予贴息7‰。

由县外经贸局牵头,县人行配合,及时举办中小企业出口信保融资和中小企业用好金融产品的培训班,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出口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八)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400万元预算额度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等项目。县政府安排的农业产业化资金适当倾斜用于支持中小农业企业基地建设、开拓市场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

(九)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外出办展、参展、参会,拓展市场。县政府采取“单展单补”的形式,对参加境外展销的企业,每家给予1万元补贴;参加市外国内展销的企业,每家给予5000元补贴;参加县外市内展销的企业,每家给予2000元补贴。对举办专场产品展销会的企业,在境外举办的每家给予5万元补贴,在境内举办的每家给予3万元补贴。

(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县政府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企业购买专利、成果转化的专项补助,凡签订正式合同、有实质性运作并取得成效的项目,按购买成果经费的30~50%给予补助,补助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对已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并投入实质性运作的,经市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后,从科技专项资金中给予10万元的资助;经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联合认定的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给予奖励10万元;对科技型企业创新项目经立项后给予创新资金资助,对其产业化项目给予2年贷款贴息支持,贴息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

(十一)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本地企业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政府投资项目、行政办公用品、家具等的采购,在各种技术指标符合采购要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

(十二)支持人力资源建设。从2012年起,县政府每年从预算内安排180万元作为服务企业用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开拓建立省外用工源基地、搭建招工平台、举办省外专场招聘会、奖励“以工引工”等。对引进外地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个人给予每人200元的奖励,所需资金由县政府和企业所属乡镇(场、区)分别负担100元。对参加县政府组织的省外现场招聘会的企业,县政府给予差旅费补助3000元/次。

每年从县工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一定的培训资金,由县经贸局负责组织2-3场企业家和高管人员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辅导培训。

三、优化发展环境

(十三)畅通行政审批渠道。精简县级审批项目,对现有县级审批项目进行再梳理、再压减、再提速。继续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优化,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行政许可的申报材料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以外,一律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的申报材料除该事项设立机关规定的以外,一律取消。

(十四)加快办理出口退税。进一步推进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A类企业实行“先退后审”,3个工作日内办理退税;对B类企业实行“边审边退”,8个工作日内办理退税;对C类企业及时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工作。做好出口退税的政策辅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短信息提醒服务,让企业及时了解出口退税单证收齐及审核审批办理情况。在国税系统全面推行五大类81项涉税事项“免填单”服务,减少纳税人办税成本。

高新企业认证审计报告范文6

工作方案

 

为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作为贯彻落实《佛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品质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配套方案之一,本方案仅适用于2021年,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引导更多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在全市树立一批先进质量管理标杆企业,促进我市制造业质量全面提升,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质量管理成熟度”5A级企业30家以上,4A级企业40家以上,3A级企业200家以上。

二、工作举措

(一)积极营造重视质量管理的社会氛围。

在全社会宣传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将宣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标准作为“十四五”期间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全国质量月”期间,集中组织宣传、培训等活动,形成学习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热潮。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尤其是宣传我市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成功经验。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标准、纳入考核目标等手段,持之以恒地推动先进质量方法和标准的应用,加大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作出优质服务承诺,推动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引导服务企业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内容。(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企业优化运行流程,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对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推广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加大计量投入,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计量器具,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提高企业计量检测管理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服务认证,引导各类服务企业获得服务认证,帮助更多服务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三)开展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和应用路径研究。

积极组织行业协会、高校等专业技术机构对适用不同行业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加强对推广工作的专业指导。深入推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领域实验室建设,鼓励引进国内名校名院在佛山设立质量创新发展研究机构。研究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市企业应用的有效路径,总结、提炼我市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探索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客观规律。(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四)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结合我市质量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化与先进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组织企业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标准的研制、宣贯与推广,加快研制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稳步提高服务标准水平,及时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联盟(团体)标准,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五)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和交流力度。

每年举办多期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等培训班,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引导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质量人才。大力开展QC小组、六西格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员工发现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服务业各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成立质量讲师团队,发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优秀企业人才资源的优势,广泛开展质量培训、质量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鼓励我市优秀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种质量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实践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相关行业协会)

(六)总结推广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工作成效。

及时总结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工作经验,完善评价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展培育成效。多渠道搭建交流学xxx台,引导我市获得评级企业向国内行业标杆企业学习,组织开展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认真总结成熟优势企业的成长经验,并在我市大力推广,有效带动行业整体升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服务满意度。(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

(一)申报条件。

申报佛山市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企业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在佛山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3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符合国家和省、市的产业、节能、环保、质量等政策,依国家规定取得相关证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3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

3.导入卓越绩效模式1年以上,经济效益好,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申报和初审。

1.市市场监管局通知,布置具体工作安排;各区市场监管局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和指导本区内企业做好申报工作。

2.企业根据通知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各区市场监管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把关,初审合格后,报送市市场监管局。

(三)专家评审。

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材料评审总分为500分,分为领导、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共五个部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分为5A(450分以上)、4A(400分至449分)、3A(350分至399分)三个等级,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见《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材料评审初步评价为3A级及以上的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见《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附件2),总分70分以上的企业“予以通过”。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情况,确定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的等级。

(四)评定和扶持。

2021年9月底前,根据专家组的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意见,确定佛山市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价企业名单,颁发牌匾并给予资金扶持。

四、附则

获取扶持资格的相关资质、认证、认定在1年内被取消,或以弄虚作假、不正当手段骗取扶持资金的,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摘牌或收回荣誉证书,追缴扶持资金,并向社会公告。

 

附件:1.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

2.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

 

 

 

 

 

 

 

 

 

 

 

 

 

 

 

 

 

 

 

 

附件1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

 

本附件给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的评分项、分值以及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满分为500分。其中总分350分至399分为3A,400分至449分为4A,450分以上为5A。

 

 

序号

评价维度

基本要求

评价要点

证明材料

1

领导

(60分)

领导作用(30分)

1.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的管理架构,明确职责权限,确保组织运营合法合规、公开透明,不断提升组织治理能力;

2.高层领导应履行确保组织提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的责任,重视质量教育和质量队伍的建设。

3.高层领导应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提炼具有组织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图、职责说明书、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的证据、质量教育及质量队伍建设规划、高层领导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的证实性材料、特色质量管理模式等。

文化建设(15分)

1.组织应形成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为核心的特色质量文化,建立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机制和渠道。

2.应营造诚信守法,有利于组织快速反应,改进和创新,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

3.应具有质量诚信意识,高层领导率先垂范,在组织中倡导诚信、践行诚信。

企业文化及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机制和渠道、高层领导营造诚信守法的环境的证据、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的证明性材料,如守重证书、质量信用报告、执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

战略推动(15分)

1.应设定明确的质量战略目标,包括满足产品(服务)要求所需的内容, 建立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2.高层领导应组织制定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重要的质量决策和质量活动,有计划的推动组织的质量提升;

3.高层领导应关注质量战略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的相互促进。

企业制定的质量战略目标及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质量发展战略及高层领导参与重要质量决策和活动的证据、高层领导关注质量战略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的证实性材料等。

2

质量

(140分)

质量基础

(40分)

1.组织应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运营中的作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或效益;

2.提供满足产能、成本、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立设备预防性和故障性维护保养制度,合理开展更新改造,保证基础设施的各项性能长期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描述企业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水平及成效,如管理体系建设、各类体系认证证书、参与各级标准化工作的成果。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图片、设备先进性的说明、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设备管理的绩效指标及达成情况,如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等。

质量保障

(35分)

1.组织应识别主要产品、服务及经营全过程,根据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识别并确定关键过程,明确各相关方对关键过程的要求,并将其转化成包括质量特性在内的绩效监控指标;

2.组织在关键过程实施中应考虑采用先进质量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确保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可操作性;

3.开展监测与控制、改进和创新,减少过程波动与非增值性活动,运用适宜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如QC小组、精益生产、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等,推动影响质量水平的关键过程的改进和创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

4.采取合适的方法了解顾客对产品(服务)质量的关键要求,围绕顾客需求,实现满足需求的质量供给,定期测量顾客满意度并进行改进。

提供企业内部质量保障相关的绩效监控指标及相应的结果,如关键过程的识别与管理模式、关键工序制造能力的设定与实测结果。组织在生产制造、质量保证过程中运用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及水平,与同行业的对比情况说明等。企业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的相关机制、开展相关活动的证据及取得的结果、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方法等。

质量安全

(15分)

1.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质量问责制度和机制,围绕产品(服务),向客户提出公开的质量承诺,承诺内容可测量;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收集、评估潜在的质量、安全、运营等风险,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作好应急准备,以减少危害, 保障运营的连续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质量安全隐患,实现防范风险的目标。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相关制度、承诺等证实性材料,如: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质量安全“一票否决”等相关制度。说明企业在应对质量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层面的建立的方法及相应的监控指标。

质量水平

(50分)

1.应对主导产品(服务)执行标准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明确其关键质量指标当前水平和趋势,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评价;

2.应对主要产品(服务)及其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当前水平,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分析;

3.应建立并实施投诉受理、调查和处理的工作程序,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企业主导产品(服务)执行标准先进性的评价、企业产品质量所处行业地位与竞争对手、国内外产品的分析结果。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等。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当前水平,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企业建立投诉处理的方法和相关案例等证实性材料。

3

创新

(130分)

创新机制

(10分)

1.应建立组织的产品、技术、管理进行持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服务)的质量升级;

2.应建立实施、测量、评价创新活动的管理制度,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管理制度,如研发实验室建设、研发投入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等制度等。

技术创新(50分)

1.应研究、引进、消化、吸收适用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形成组织的技术诀窍或专利;

2.将组织中的各种知识资源,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推进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说明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投入及独有的技术诀窍和核心专利技术等。

管理创新(40分)

1.开展一线班组建设,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并取得成效;

2.导入先进管理模式并有效运用,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形成体现行业和组织特点、具有推广意义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开展一线班组建设和质量改进的活动成效及相关证据、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如质量管理体系、QC小组、精益生产等取得的成效、企业在行业内形成的独特的管理模式等。

创新成果(30分)

1.获得各级政府、科技部门、机构认定或科学技术奖励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

2.应有相应数量和水平的技术专利,并与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对分析评价;

3.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实例、新产品市场销售占比情况。

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的相关证实性材料,如政府质量奖、高新企业、研发机构;现行有效的技术专利清单及对比分析材料、专利获奖证明;专利转化先进标准的证据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市场销售占比的数据等。

4

品牌

(40)分

品牌培育(10分)

1.建立品牌培育体系,创建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品牌文化,以质量为基础,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识别和确定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建立自主品牌;

2.高层领导根据内部及外部的环境,组织制定与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品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说明企业品牌建设的规划和品牌文化的定位、品牌规划及实施的证实性材料等。

品牌管理

(20分)

1.通过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

2.采取注册商标等品牌保护措施,防止并积极应对品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及品牌自身利益;

3.采取合适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反映品牌的价值;

4.构建品牌危机处理机制,妥善处置突发品牌危机事件。

说明企业在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评价、危机处理等方面制定的制度及开展相关品牌管理活动的证实性材料。

品牌成效

(10分)

1.组织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方面的相关测评结果,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的品牌进行比对分析评价的结果;

2.品牌对销售提升的影响。

如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品牌溢价、品牌效应、品牌国际化等方面关键绩效指标,曾获得的省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注册商标数量、品牌价值评价结果、第三方出具的品牌排名等证实性材料及与行业内对比分析的结果。品牌对销售的影响等。

5

效益

(130分)

经济效益(90分)

1.财务绩效方面的关键指标当前水平和趋势,如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质量成本比率、利润总额、净利润率、资产贡献率、资产负责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人均产值等;

2.对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比对评价。

提供证明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数据及上一年度第三方审计报告、说明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的分析状况。

社会效益(40分)

1.获得国内外各类奖励及表彰情况;

2.依法纳税总额和人均纳税额;

3.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安全环保、行业引领等方面的当前水平及趋势。

提供企业获得的各类社会荣誉、奖励及表彰的证实性材料。企业纳税总额和人均纳税额的数据、企业在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安全环保、行业引领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附件2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1

领导(20分)

高层领导如何亲自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如何将卓越绩效模式在本部门组织实施、组织的文化建设及质量文化在各个层面得到贯彻实施的情况、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等。

2

战略(10分)

组织战略的制定过程、质量战略的制定依据、战略实施计划、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工具应用情况等。

3

顾客与市场(20分)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与市场的需求、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和处理顾客投诉、顾客声音的倾听和分析研判机制运行情况、如何定期评价和测量顾客满意度等。

4

资源(20分)

资源配置情况、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财务风险评估、供应链管理、基础设备及信息化程度在行业内的地位等。

5

过程管理(20分)

关键绩效过程的识别和现场控制情况、先进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一线班组建设及过程改进应用的方法、过程管理的结果等。

6

测量分析与改进(10分)

开展测量分析的方法、日常改进活动及成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