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1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on)和糖尿病一样,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几年一些报道中发现本病发生年龄逐渐下降,有年轻化趋势[1]。本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 mm Hg/90 mm Hg,便可初诊为高血压。高血压除了可单一发病,还可并发其他疾病或由其他疾病诱发,研究指出本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本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有必要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进行探究。现就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本病容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诱发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身心健康[3]。有报道[4]指出,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发生率有所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可能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目前关于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并无明确统一定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1)动脉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如血液循环障碍后人体血管张力增高;(2)肾功能障碍所致肾小球肿胀,滤过率降低,继而诱发血容量升高、钠潴留及血压增高;(3)中枢神经紊乱促进血压升高后诱发本病。随着高血压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增多,人们逐渐发现随着年龄升高,血压也有升高趋势,其中以收缩压升高最为显着,但50岁后舒张压则有略微降低,脉压差则增加[5]。高血压患者伴有精神紧张时,还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机制失衡,造成皮质血管舒张与收缩障碍,同时外周血管不断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增高。可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等都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2 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及方法探讨
高血压至今无根治疗法,其治疗原则在于: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坚持长期治疗,尽量改善症状,预防与控制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6]。治疗方针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治疗,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等,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且可选择的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7]。高血压治疗常用的药物类型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及方法,现就常见的药物与治疗介绍如下:
2.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与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起来,该药物在机体作用时间久,疗效佳,且对脂肪与糖分解无干扰,但对血管、心脏及肾脏影响较大[8-10]。对于其他降压药物单一治疗无效时,可加用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联合治疗时,只需小剂量应用利尿剂即可,还能减少其他降压药物的用量,避免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医疗负担,被推荐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中。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利尿剂哒帕胺,进一步提高了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11]。该药物作为轻型利尿药物,主要作用在血管,对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有明显的作用,还可避免血管粥样硬化,降压作用可达到75%,同时,相比传统利尿剂而言,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临床一些研究中提出高醛固酮血症也是高血压病因之一,为此当其他药物与常规利尿剂联用效果不佳,可选择性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有报道[12]对卡托普利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高血压进行了对照,发现治疗组蛋白尿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说明其他药物与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延缓肾脏病变进程。
2.2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又被称作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在于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的面积,避免细胞外周钙离子内流作用。通过对钙通道阻滞剂分子结构与作用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L型与T型钙通道阻滞剂,前者又可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典型代表分别为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而后者是21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型药物,可选择新作用于T型钙通道并发生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减缓心率,且无负性肌力作用,也不会导致反射性心率过速,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13]。L型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对更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广泛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约有2/3高血压患者只选择该药物,这可能在于亚洲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地区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长期坚持治疗。目前我国常用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以第二代、第三代为主,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2.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和β肾上腺素直接结合发生作用,然后发挥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一方面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外周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在心率偏快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哺乳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适用[14]。目前临床上出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拉贝洛尔与卡维地洛等,可同时作用在β与α受体,适合长时间应用。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若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失眠、幻觉等中枢神经异常,部分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为此高血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谨慎。
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降压效果持久,无刺激性干咳,连续服用56 d可达到最佳效果,与其他降压药物均可联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在轻中度高血压中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甚至对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对器官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15]。这类药物主要有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相比之下坎地沙坦降压作用最好,且小剂量也能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药效持久,对逆转左室肥厚也有良好的价值。对118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2个月后发现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更显着,说明硝苯地平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效果,更好地改善降压作用[16]。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高血压的机制在于阻止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且对激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目标。这类药物首次应用于临床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能有效降压后,开辟了降压治疗的新途径[17]。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这类药物治疗12周,总有效率高达90%,且收缩压与舒张压比治疗前显着降低,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18]。此外,该药物在治疗期间对人体代谢影响轻微,不会影响胆固醇、血脂等指标,若能配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可增强药物作用。随着联合用药增多,有学者发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也可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且对神经分泌、心率等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2.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近几年被临床重视起来,可分为基因转移疗法与基因抑制疗法,因为高血压也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结构与表达异常所致,为此予以基因治疗除了可稳定降压,还可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发生与发展,从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倾向。不过,就目前已有的基因治疗报道来看,基因治疗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如何选择靶基因,因为目前大部分基因治疗为单基因靶点治疗,而高血压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单基因靶点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便选择多靶点基因治疗,缺乏这方面的长期研究,也无法广泛开展。
3 结语
高血压发病低龄化,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使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尽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用药以单一药物治疗有效为佳,而联合用药需谨慎,提高疗效同时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对药物作用靶点不清,缺少联合用药后药代动力学与量关系的研究。总的来说,高血压治疗药物及其方法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欣,卢健.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4):747-751.
[2]柳婉婉,吴振卿.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112-113.
[3]李艳.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893-897.
[4]殷琪,何扬利,孙翠芳,等.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7.
[5]刘艳秋,黄富宏,李爱华,等.4种长效钙拮抗剂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21):77-79.
[6]任凌雁,靳倩,廖喆,等.贵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23):4017-4019.
[7]彭科娟,刘伟,朱慧君.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2):52-56.
[8]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6):32-37.
[9]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33-38.
[10]李丹,宫建,孙晓辉,等.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10):1470-1472.
[11]李志,杨向阳.3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83-86.
[12]朴永军,付素云,王垚,等.扩血管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50-52.
[13]沈志娟,王冉冉.3种药物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610-3611,3614.
[14]戚雅君,丁海樱,杨国浓,等.ACEI/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2):4517-4520.
[15]曾望远,周素云,顾申红.海口市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及全科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35-2341.
[16]巢世红,巢世兰.降压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5):776-780.
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分类;存在的误区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77-02
1.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规定,18周岁以上成年人长期其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即可进行生活干预或药物治疗。理想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不能以年龄增长而提高血压标准,以至贻误治疗。
2.高血压的治疗
2.1 高血压治疗因遵循的原则:①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用有效的最低剂量,以减少副作用。②尽量选用长效制剂平稳降压。③合理选择联用药物,以达到最高的降压效应而使副作用最少。
2.2 降压药物选择应考虑每个病人个体化,如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的因素,有无靶器官损害,患者长期治疗经济承受能力等。
2.3 治疗目标:①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1]。②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③逆转靶器官损害。④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⑤改善生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2.4 降压药物有以下几类:①利尿药:常用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及保钾利尿剂三类。噻嗪类长期应用有升高血糖、血脂、血尿酸、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上的副作用。保钾利尿剂容易引起高血钾。②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左室肥厚、心率快等患者。但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则一般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应禁用,国外有报道用哦很小剂量对某些心力衰竭病人有效。对有支气管肺部阻塞性疾患及周围血管病的病人,β受体阻滞剂亦因避免。③钙通道拮抗剂:降压效果好,对血脂、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影响,对钾无影响,但严重高血压打剂量硝苯吡啶偶有发生低血钾。二氢吡啶类副作用主要有反射性心动过速,激活交感神经、头痛、面红、外踝水肿等。但长效及控释制剂的副作用轻微。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脏作用,可降低心率,其中维拉帕米的负性传导作用较强。大量实验证明,以钙拮抗剂为主长期治疗,加利尿剂,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达到最佳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脏、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能用以治疗轻中毒或者严重的高血压,而且对高血压并有左室肥厚、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心肌梗赛后及心室重构、糖尿病等特别有用。妊娠高血压绝对禁用ACEI,因可使胎儿畸形。所以育龄妇女尽量慎用。副作用干咳最常见。最严重而罕见的副作用为血管神经型水肿。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新型降压药物,与ACEI作用类似或更强,而无明显ACEI副作用。缺点是价格昂贵,不宜推广使用。
2.5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以下方面:①减轻体重;②合理膳食减少钠盐、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注意补钾和钙,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饮酒;③增加体力活动;④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稳心情;⑤戒烟。
3.基层降压治疗中存在的误区
3.1 个别的基层医务人员,仍执行八十年代以前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既年龄加90为收缩压正常标准。因此,导致有些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而加重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3.2 测量血压不规范:如病人不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衣轴过紧,肘关节部位以下测量等。应规范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3.3 降压过快,血压波动大:使用降压药物应注意半衰期,几乎所有药物都是每日两次给药,造成患者服用降压药前的血压升高,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立即下降。血压波动加速器官损害,是心脑血管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降压应缓慢、平稳降压,尽量使用每日一次的长效制剂。
3.4 降压目标不明确:认为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会加重心、脑、肾供血不全或者加重症状。实验证实,血压降至138/83mmHg,由于过去认识的误区,造成许多患者血压降至正常高限甚至临界高血压水平。
3.5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3.6 忽视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同样不可忽视。而有些医生往往是处方一开就了事,未曾向患者交代如何合理进食。运动、戒掉吸烟等不良嗜好。亦未曾向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造成有些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而自行停药,致使患者血压波动大,更易致靶器官损伤。改变这些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才能取得降低心脑血管病总体危险的最佳效果[2]。
3.7 没有在治疗之前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在诊断高血压病前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如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应针对原发病予以治疗,否则治疗效果欠佳。
由于降压药物的不同作用特点及患者个体差异,应选用不同的降压药物治疗,并应选用半衰期长、作用有效,对心脏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佳。积极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直接危害,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降低其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重视及尽早地控制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关注胆固醇,联合他汀降脂是高血压干预的新策略[4]。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
[2] 来自第八届辉瑞亚洲心脏病论坛会议的报道.关注高血压重视胆固醇应对中国心脑血管病的挑战.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6:16.
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3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老年人高血压的问题日益成为医学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高血压的调查显示老年高血压是老年患病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防治是老年医学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1.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应沿用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单纯收缩压≥140mmHg。老年人患高血压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诊断注意事项
2.1详细询问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询问与血压有关的药物服用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等,作为诊断时参考。
2.2老年人血压听诊收缩压同成年人,当水银柱在下降过程中,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个心搏音时数值即为收缩压;当听诊器里听到心搏音变音时数值为舒张压。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见表1)。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表1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
2.3由于老年血压波动大、白大衣高血压发病率高,在测量血压时,不能仅凭1次血压测量值作为高血压诊断或疗效判断依据,应多次间隔测量血压。有条件者最好做24h动态血压监测,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
2.4要注意测量双上肢肱动脉血压,有的可能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一侧上肢无脉症,如只测量一侧肱动脉血压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同时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也多见,对初诊疑有直立性低血压可能者,除测量坐位血压外,还应加测卧位、立位血压。对怀疑有餐后低血压者应测量进餐前后的血压。
2.5重视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和构成不同于普通成年人,通常内分泌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库欣综合征等)发生率较低,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肾血管性高血压较多。
二、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因素
1.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此为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和向心性肥胖容易发生高血压。
3.老年人的交感神经活性高,血中肾上腺素水平较高,但不易排除。
4.老年人喜食含钠的食品,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
5.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
6.老年人肾脏排钠能力降低,易出现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三、了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几个特征
1.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2.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高血压。
3.假性高血压多见。
4.并发症多且严重。
5.常同时合并患有多种疾病。
6.神经系统功能较低。
7.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高。
四、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1.治疗原则与成年人高血压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应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1.1遵循高血压总的治疗原则即应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而获得最大降压疗效。以达到防止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1.2积极治疗,适度降压老年人降压目标为
1.3个体化原则老年人高血压初始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可以为成年人剂量减半,逐渐加量,中度高血压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多药联合,直至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2.非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非药物治疗。如果老年人肥胖,合并糖尿病者,应限制热量,使体重控制在理想水平,并强调低盐、低脂饮食。提倡必要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限制饮酒,提倡戒烟,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与防治相关的疾病。
3.药物治疗
3.1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减少血容量,减轻周围组织和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广泛用于心衰和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作为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药物。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性低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测量立、卧位血压。痛风病人应慎用,老年人合用ACEI或ARB应注意首剂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3.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量,以改善心肌舒张功能,防止减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塑和内源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遗产。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肥厚性心肌病等。如果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周围血管病禁用。
3.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有治疗禁忌证。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尤其在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还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钙拮抗剂分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主要不良反应是: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大剂量使用短效制剂可引起血压骤降,反射感活性增强,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可出现上述不良反应。长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不能突然停药,必须逐渐减量,在1~2周内达到停药,否则会出现停药综合征,老年人更明显,表现为心绞痛加重,血压反跳,甚至心肌梗死和高血压危象。
3.4ACEI和ARBACEI和ARB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酶减少。 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数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心脏和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中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老年人在开始使用时要监测有无低血压及肾功能异常,尤其是在合用保钾利尿药时。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同时监测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利血平可诱发或加重老年精神抑郁,所以不被使用,但在广大农村,老年人多数还在服用此药。
五、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年高血压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还要考虑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评估后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2.老年人多伴有肾动脉硬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用药剂量宜少。
3.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全身动脉不同程度硬化,因此血压不要降得太低。
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4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缬沙坦;氢氯噻嗪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减少心、脑、肾的损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了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我院社区健康体检时发现的高血压病116例患者。(参照内科学高血压诊断标准)[1],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痛风、妊娠、高血钾、肾动脉狭窄等疾病。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男女比例随机。年龄38岁~75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如戒烟、限酒、低钠饮食、锻炼等。两组均给予缬沙坦分散片(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0mg/片,1片qd晨服。治疗组加用氢氯噻嗪12.5mg晨服qd。疗程8w。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糖、血脂分析、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并分别于1、3、5、8w检查血压。显效: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有效: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无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有2例头晕1例乏力。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上述脏器功能衰竭,目前为止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小剂量、合理联用、24h平稳降压[2]。缬沙坦的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重构作用。近年来,注意到阻滞AT1负反馈引起的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可激活另一受体AT2,能进一步拮抗AT1的生物学效应。降压作用起效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w时才达到最大降压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24h以上。并且药物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耐受性好可降低左心室肥厚、扩张,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长而持久[1]。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低血钾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建议小剂量使用(12.5~25mgd-1)为宜[3]。可减少钠盐的潴留,降低容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因此两种药物合用可以增强降压效果,减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更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5
门诊诊疗工作
识别高危人群:年轻或高龄初孕妇、多胎、体重指数>24、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既往有子痫前期-子痫病史、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大及家族遗传因素等[1]。
定期产检注意发病预警信息: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1~89mmHg;体重增加过快,尤其是孕晚期每周体重增加>0.85kg;休息后未缓解并逐渐加重的水肿;实验室检查显示低蛋白血症。
预防措施:①饮食营养:对于慢性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病史者,适当限盐,食盐量3~5g/日。补钙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发生;鱼油富含ω-3脂肪酸,观察性研究发现补充鱼油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前期的发生。②小剂量阿司匹林:剂量50~150mg,应用仍有分歧,有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但对于有易栓症的初产妇或有易栓症史准备妊娠的妇女以及抗磷脂综合征、子痫前期史尤其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史应该在孕前或早期妊娠即开始试用低剂量阿司匹林。③抗氧化剂:对于不喜食新鲜蔬菜的孕妇,补充维生素C是积极可行的。
诊断:分类及诊断标准参照乐杰编写的第7版教材[2]。重度子痫前期临床上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目前临床界定标准尚未明确。早发型子痫前期与晚发型可能为两种不同的疾病,早发型者胎盘功能明显异常,为胎盘源性疾病,伴有较高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而晚发型者胎盘功能改变最小,为机体系统性疾病。通过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都显示以32周为界定值更能反应发病时间与围生结局的关系以及胎盘存在的分子水平差异[3]。
治疗措施
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系统管理和加强监测,对不能配合管理可考虑收入院进行母儿状况评估后在作出在门诊监测或是住院监控病情的决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在高危产科病房进行严密监测。
妊娠期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患者:①重视血压变化:注意对舒张压增高81~89mmHg的孕妇,实施3~4天返院检查。临床采用动态血压仪监测,可较真实了解24小时血压动态变化。②注意亚临床阶段的水肿:休息后并未消失视为病理性水肿。发生在28周前或全身水肿突然发生应引起高度关注,仔细询问是否存在导致水肿的疾病。③重视孕妇体重异常增加:体重增加超过0.9kg/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敏感性76%。④尿蛋白变化:定量分析阳性时,首先排除外界污染(阴道分泌物等),及时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蛋白尿不是子痫前期严重性的标志,不能指导临床处理。
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住院监测:⑴母体检测:入院后完善包括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LDH、血脂、ECG,胸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外,着重注意:①每天严密观察有无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疼痛等自主症状;②15分钟监测血压1次,至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监测1次血压;③每天复查1次尿蛋白;④每周1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⑤每周复查1~2次血常规;⑥监测血氧饱和度早期发现肺水肿;⑦眼底检查。⑵胎儿监测:①3次/日自测胎动,每4~6小时监测胎心率。如果12小时<10次,为胎动减少。胎动减少是胎儿窘迫的一个重要指标,胎动消失后胎心搏动在24小时内也会消失;②常规超声检查:每周1次常规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生长情况。羊水测定极为重要,羊水是观察胎儿宫内状态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③胎心监护:孕32周后每天行NST,必要时可以2次/日、3次/日,具备可靠的胎心监护结果才能继续期待治疗;④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UMA):UMA血流速度收缩与舒张期比值(S/D)>3、搏动指数(PI)>1.7、阻力指数(RI)>0.6时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如舒张末期血流无波形或反流波形时则提示宫内环境已经不利于胎儿,继续期待治疗无意义。CDFI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MCA血流S/D<4、PI<1、6、RI<0、6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CDFI监测胎儿肾动脉(RA)血流:胎儿肾动脉血流S/D≥5、PI≥1、9、RI≥0、8,提示胎儿窘迫的发生,如血流出现逆流波形,考虑胎儿宫内缺氧严重,继续妊娠围生儿结局不良增加。多数研究发现,缺氧时胎儿RA的升高早于UMA的变化,为预测围生儿缺氧的敏感指标。
并发症的认识:①HELLP综合征:重度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降低的综合征。近几年有报道可不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发生。②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水肿。③高血压脑病和脑血管意外。④胎盘早剥:约51%的患者有腹痛,仅15%患者超声影像可见胎盘后血块。对于频繁的宫缩,反复出现无原因的胎心异常,同时伴临产先兆;子宫张力高;阴道持续少量流血,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而无明显胎盘后液性暗区表现。⑤肾功能损害。⑥DIC。
硫酸镁的应用:硫酸镁一般不推荐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治疗时间:美国推荐分娩期使用,英国推荐决定保守治疗即开始应用,持续时间是产后24小时。欧洲常用方案,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首剂4g,20~30分钟内静脉注射,随后1g/小时维持,复发性子痫首次负荷5g,20~30分钟内静脉注射,随后1.5g/小时维持,治疗时监测尿量、呼吸、膝反射和氧饱和度。
降压药物治疗:抗高血压治疗是处理重度子痫前期重要环节,有利预防母体脑血管意外和心衰等并发症。抗高血压药物选择以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与胎盘灌注量为原则[4]。
参考文献
1 杨孜,王伽略.子痫前期临床防范和处理关键点.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6-7.
2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9.
妊娠高血压治疗原则范文6
[关键词] 高血压;依那普利;卡托普利
[中图分类号] R5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074-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近年来发病率高达11.88%[1]。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率已居首位[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已经得到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对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6月住院或门诊的患者186例,均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确诊为1级及2级高血压病患者[(SBP 140~179 mmHg和(或)DBP 90~109 mmHg],并经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妊娠、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过敏、不能合作者、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血糖及血脂明显异常者。入选前2周停服一切降压药。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93例,其中,男47例,女46例,1级高血压32例,2级61例,平均年龄(55.3±9.2)岁,平均病程(8.6±6.5)年。依那普利组93例,其中,男48例,女45例,1级高血压36例,2级57倒,平均 (56.6±8.7)岁,平均病程(7.8±6.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血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在整个试验期内不用利尿剂等影响血压的其他药物。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开始剂量为12.5 mg,tid,分别于上午8∶00,中午12∶00和下午5∶00口服。治疗第2周后坐位舒张压
1.3观察指标
血压测量采用袖带式血压计,治疗前测非同日血压3次(每日上午由同一人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用药后于1、2、3、4周各周的最后3 d所测得的各项血压平均值作为每周治疗后血压。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及心电图检查。
1.4疗效评定标准[3]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采用Ridit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降压疗效
2.1.1降压总有效率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6.02%,其中,显效38例,有效42例,无效13例。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7.10%,其中,显效39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2降压幅度卡托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分别下降了18/12 mmHg和21/13 mmHg,治疗前后血压值均有显著性变化,但两组比较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2.2实验室检查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血脂、血糖代谢无明显异常,血电解质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
2.3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组7例出现刺激性咳嗽,3例出现头痛、头昏,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5%;依那普利组6例出现刺激性咳嗽,3例出现头痛、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以上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故未停药。
3讨论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将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或可接受水平,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降压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
近年来,由于ACEI制剂具有卓越的控制血压及保护靶器官的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大量资料表明,ACEI能够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而引起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卡托普利是第一代含巯基短效制剂,依拉普利是第二代不含巯基的长效制剂。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均有良好的降压疗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降压幅度也无显著性差异,用药4周对肝肾功能、血脂及血糖代谢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但依那普利为长效制剂,作用时间长[4],用药次数少,更易为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钱方毅,李一石.加强高血压药物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8;13(6):321-322.
[2]赵炎,林胜才.高血压治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l;9(10):45-47.
[3]刘国仗,胡大一.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5.
[4]都军,都本洁.高血压病的近代观点[J].临床荟萃,1999,14(8):384.